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

合集下载

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教育:培养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科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本质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分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进行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重要能力。

它涵盖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我国目前将核心素养划分为七个方面:文化基础:包括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健康素养:包括身心健康、运动能力、心理健康等。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等。

创新素养:包括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等。

劳动素养:包括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劳动精神等。

核心价值:包括爱国情怀、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等。

二、学科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1. 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培养核心素养的载体。

要打破学科壁垒,打破知识传授的局限,构建涵盖文化、科学、健康、信息、创新、劳动等方面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可以将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融入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2. 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如合作学习、设计实验学习、体验式学习、翻转课堂等,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

3.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提升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4. 重视情感和价值观培养:核心素养包含情感和价值观。

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爱国情怀、诚实守信等。

素质教育的知识点

素质教育的知识点

素质教育的知识点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下面将介绍素质教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2. 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培养这些素质,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个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学科教育、实践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

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学科教育传授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合作精神。

4. 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5. 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强调综合评价和个性化评价。

综合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学科竞赛、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个性化评价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6. 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素质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素质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竞争力,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9--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39--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39--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素质培养。

以下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1. 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小学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将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2. 德育教育小学素质教育将德育教育作为核心内容之一。

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等,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3. 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4. 美育教育小学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音乐、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社会实践教育小学素质教育强调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观、实地考察、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6.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情绪管理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以及健康积极的心态。

7. 传统文化教育小学素质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

通过对经典文化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和细化,但以上所列的内容是构建小学素质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

高校十大育人体系

高校十大育人体系

高校十大育人体系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育人工作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高校建立了十大育人体系,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育、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体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国际化教育和社会服务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的基础,是高校育人的灵魂。

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学科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

高校要通过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校要通过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校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校要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

体育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健康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校要通过体育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健康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校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校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国际化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校要通过国际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质和国际化能力。

社会服务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成就未来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表面上看似迥然不同的两种教育理念,实则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体系的基石。

站在教育专家的角度,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将两者有效整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

一、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实践场所学校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

而学校教育作为主要的教育形式,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品格的重任,是学科教育的具体实践场所。

学校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品格塑造相结合,才能真正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教育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平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和成长空间,帮助他们拓展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锤炼优良品格,最终实现基于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教育质量素质教育为学校教育指明方向,提供理论支撑,使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同时,学校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将理论转化为行动,使全面素质教育更具实效性。

两者互为促进,共同提升教育质量,打造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

四、深化改革,构建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体系为了更好地将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我们应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探索更有效率的路径: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跨学科整合,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评价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评价,而非仅仅依赖考试成绩。

环境营造: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应该如何与学科教育相融合?

素质教育应该如何与学科教育相融合?

素质教育应该如何与学科教育相融合?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完整教学育人新体系引言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是教育的两翼,不可或缺。

四十多年来,学科教育在追求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素质教育则存在着缺乏体系性和可操作性的弊端。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两者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融合的必要性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

1. 时代发展要求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具备基础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拥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能够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2. 教育改革方向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必须将素质教育和学科教育紧密衔接,才能形成教育育人合力。

3. 提升教育质量学科教育更强调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素质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两者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融合的策略基于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构建教学育人共同体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教学育人过程,自然形成教学育人共同体,共同推动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2. 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3. 丰富教学内容将素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内容,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

4.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完善评价体系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体两翼教育教学体系

一体两翼教育教学体系

一体两翼教育教学体系一体两翼教育教学体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体系,旨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科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重视知识传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下面分别详述一体两翼教育教学体系的两个部分。

一体教育体系一体教育体系是一体两翼教育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重视学科教育,贯穿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

一体教育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设置合理的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应该覆盖知识点全面,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运用,不断更新内容,与时俱进。

2. 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如探究式教学、实践探究式教学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定期进行课程评估。

教学应该有计划地进行评估,及时发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4. 鼓励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包括学科考试、综合考评、学生自我评价等,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两翼教育体系两翼教育体系是一体两翼教育教学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重视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在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多方位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两翼教育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建立多元化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

包括体育、艺术、社会活动等多方面的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应该在社会实践中,结合所学知识,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3. 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性格塑造,提高学生的情商,培养乐观向上、健康积极的心态。

4. 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除了学科思维能力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思维、科学思维等。

一体两翼教育教学体系的实施,即要扎实推进学科教育,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综合提升。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现代时代素质的人才,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收到 良好 的教育 效 果 。为 了科学 育 人 ,教 师必 须认 真 学 习教育 理论 .用 以指导 实 践 ,进行 创 造性 的劳 动 ,使 自 己适应 实施 素质 教育 的要 求 。
3 学 校 和 社 会 创 造 良好 的 环 境 是 素 质 教 育 的 基 础 。 .
要很好 地 实施 素质 教育 ,各 学 校及 社会 上 要彻 底 改变 单 纯 以分数 和文凭 来 评价 学 生 的现 象 ,为学 生 的全 面发 展
育的关 键 语 文 学科 的任 务是 通过 课堂 教学
个 专心 听课 的 良好 环境 ,让 学 生 能专 心听 讲 。这样 可 有 助于培 养 学生 认真 、负责 、专 注 的特 质 ,也有 助 于学 生 良好 习惯 的养成 。
完成 的 ,课 堂 教学 是教 师主 导作 用 和
学 生 主体作 用 的完 美结 合 .是 实施 素 质教 育 的主 阵地 。教 师要 充分 认 识到 小学 语 文是 基 础教 育 中 的基 础学 科 。担 负着 为提 高 民族 素质 打 基础 的 重要 任务 。小 学语 文 教学 要树 立 正确 的教育 观 、人 才观 、学 生 观及教 师观 ,做到 教 与学 的统 一 ,通 过语 文 知识 经验
育 是 着 眼 于 学 生 及 社 会 长 远 发 展 的 需
动学 生学 习 的积极 性 、主 动性 和 创造 性 ,使学 生 最大 限
度地参 与 到教 学过 程 中 。教师 要 尊重 学生 ,师 生 之 间平 等 、民主 、融洽 的关 系 直接 影 响着 学 生主 体作 用 的发 挥 和创新 意 识 的产 生 。只有 自由 、民主 的氛 围 .学 生 的思
维才 可能 处于 积极 主动 的活 跃状 态 。 3 发 展 能 力 , 培 养 习 惯 , 是 建 立 素 质 化 课 堂 教 学 的 .

素质教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素质教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素质教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内容:培养训练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学校教育,以及一种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旨在打破以往教育模式的局限,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提升。

一、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目标:1.知识建构与技能养成: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灌输,更注重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迁移,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强调技能的训练,包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等,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2.情感发展与价值塑造: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对社会、自然的责任感和爱护之心。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3.个性发展与潜能激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和鼓励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并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

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能,并释放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科教育的具体内容:1.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了解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文明。

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具备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并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人文素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信息素养: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学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并具备信息安全意识。

健康素养:了解健康知识,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2.课程体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拓展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领域,例如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

个性化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3.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例如: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项教育内容是什么

三项教育内容是什么

三项教育内容是什么
首先,学科知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科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培养
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学科知识的内容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历史、地理等学科,这些学科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理解社会、发展自身的重要工具。

学科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综合素质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

综合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

综合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适应社会变化和未来发展的能力。

最后,实践能力是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

实践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创新和发明的能力。

实践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动口能力和动心能力,使学生具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能力。

综上所述,三项教育内容包括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这三项教育内
容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

学校教育应该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培养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科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比较

学科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比较
学科教育与综合素质 教育的比较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学科教育的特 点
Part Two
综合素质教育 的特点
Part Three
学科教育与综 合素质教育的 比较
Part Four
学科教育与综 合素质教育的 融合发展
Part Five
未来教育的发 展趋势
01
学科教育的特点
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传承人类文明,积累知识体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科教育的优势
学科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 连贯性,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 的知识体系。
学科教育注重学生的学科素养 和学科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 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职 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促进个人 职业发展
THANK YOU
汇报人:
教育方式的差异
学科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以课堂教学为主,强调记忆和应试能力。
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提倡 探究式、合作式和项目式学习。
学科教育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课堂,传授知识。综合素质教育则以学生为中心,鼓励 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
域限制
多元化教育: 鼓励多种形式 的教育模式, 满足不同学生
的需求
教师培训:加 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 业素养和教学
能力
终身学习理念的实施
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 习能力和兴趣
推广在线教育,打破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使学习更加灵活和 便捷

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与发展过去几十年里,教育界一直存在着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争论。

学科教育强调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掌握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虽然二者之间有时被认为是对立的,但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与发展,探讨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结合二者。

一、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含义和特点学科教育是指针对特定学科的内容和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核心概念和方法。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专业技能,使其具备在特定学科中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科教育的特点是明确目标、系统性强、内容丰富,适合于学科专业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素质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宽泛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二、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和挑战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和价值,但单独强调其中一方会造成学生发展的不平衡。

学科教育重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可能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可能忽视了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融合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既具备在特定学科中的专业水平,又能够在综合能力上有所突破。

这样的融合旨在培养具有学科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未来公民,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然而,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往往在教学目标、评价标准和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如何将二者有效整合需要系统思考和实践探索。

其次,教育机构和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实施融合教育。

最后,社会对学科教育的重视和传统评价体系的制约也给融合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

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

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学科教育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使他们在各个学科领域能够掌握相应的技能、知识和方法。

而素质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和创新精神等方面。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科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在特定领域内获得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素质教育则是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还有一些人认为,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界限模糊,两者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概念。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自身的特长和个性。

下面我将从他们的一、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非完全对立,两者应该相互促进。

学科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则是学科教育的必要补充。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坚持以学科教育为基础,同时加强素质教育的培养,让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相互促进。

1、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整合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界限模糊,两者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概念。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自身的特长和个性。

2、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平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平衡。

学科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其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而素质教育则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学科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比较

学科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比较

学科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比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学科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学科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在某个学科之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的培养和训练,而综合素质教育则是一种全面性的教育理念,它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关注学生的其他素质的培养。

那么,学科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相比,各有哪些优劣呢?一、学科教育的优点1. 知识专业性强学科教育是一种以纵深发展为基础的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在某个学科之中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的训练和培养。

相比较于综合素质教育,学科教育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更为深入和具体。

2. 对未来职业的准备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升级。

此时,通过学科教育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抓紧时代潮流的脉搏,为未来的工作和职业做好准备。

3. 教学成果评估明确学科教育有一个明确的学科界限和教学成果评估标准,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和评估,更具客观性和权威性。

二、综合素质教育的优点1. 培养学生的多元素质综合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品德、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情感能力等多元素质的培养。

这种多元素质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综合素质教育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去探索自身内在的素质和人格,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3.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综合素质教育是通过组织各种多样化的活动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团队中协调和承担不同的角色,也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三、学科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结合虽然学科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各有优劣,但是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两者的结合是最为理想的方案。

素质教育在中学各学科教育中的体现

素质教育在中学各学科教育中的体现

素质教育在中学各学科教育中的体现引言: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注重他们的学科知识。

在中学阶段,学科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素质教育在中学各学科教育中的体现,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体育五个学科进行阐述。

一、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仅是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了解不同的思想观点,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

此外,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通过写作训练和辩论活动,让学生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理性地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数学作为一门理性思维的学科,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他们进行探究和推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

同时,数学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他们能够理解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数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并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英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不仅仅是传授学生语法和词汇,更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全球视野的重要途径。

在英语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让学生能够流利地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英语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包容性。

此外,英语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通过阅读英文原文和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科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科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教育

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教育

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对于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如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新趋势。

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教育是教育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本文将闫为读者介绍这两个概念。

一、学科素养的概念和意义学科素养是指个体在特定学科领域内合理、有能力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思维方法与价值观的综合能力,是个体在特定学科领域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的综合体现。

学科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

学科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科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竞争力,提高就业的机会。

学科素养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有了高素质的人才,社会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也能够更快更好地推进。

因此,学科素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综合素质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综合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这其中包括学科素养、人文素质、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

综合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让学生具备学习、生活、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从而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基本人格素养、有道德情操、能够适应新型工作要求、具有高素质综合素养的人才。

综合素质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有能力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同时,综合素质教育也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拥有高素质的社会人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各领域的进步,从而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

三、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教育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

没有学科素养的支撑,综合素质教育就是空洞的,没有意义的。

学科素养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是实现综合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之一。

但是仅仅有学科素养还不够。

学生也需要具备综合素质教育中所包含的其他各个素质。

教案建设,素质教育重点

教案建设,素质教育重点

教案建设,素质教育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素质教育被更多人所提倡。

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的重点之一,好的教学方法和教案设计也成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为此,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教案建设、课堂设计和实施、教师培训将会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重点。

本文主要讲述教案建设,素质教育重点。

一、教案建设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是老师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

好的教案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

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应注重以下方面:1.学科知识教师必须对所教授的学科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在设计教案时更完善的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以便在讲解时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

2.教学方法目前,教育研究体系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始终保持学习和探索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并且尝试将这些方法和技巧应用到教案建设当中,从而让教学更为丰富和有效。

3.学生情况在教案设计时,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以便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能力。

二、素质教育重点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的重点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知识、思维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不断提高。

为此,素质教育必须凸显以下方面:1.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它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

教育界需要时刻提醒学生,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什么是正常的,让学生们树立充满正义感的哲学观。

2.学科教育学科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应该鼓励学生接受知识教育,教育他们学会思考方法,甚至学会自行学习。

因此,学科教育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小学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策略

小学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策略

小学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方案1.研究背景与目的:小学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的学科教育侧重于知识传授与学科技能培养,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如何将两者有效融合,提高学生整体素养,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策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研究方法与设计: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验或调查收集数据。

以下是具体的研究方案:(1)实验组与对照组设计在一个优秀的小学中,选取两个同龄、同学科教育水平相近的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融合策略进行教学,对照组按照传统学科教育进行教学。

(2)方案实施a. 策划教学方案:设计融合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科知识与学生素质的有效融合。

b. 实施教学方案:根据教学方案在实验组进行教学。

确保教学的具体实施符合预期效果。

c. 监督与评估:对实验组教学的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估,确保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数据采集a. 定量数据采集:通过教学考核测试,采集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

例如,通过小测验等形式,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的得分差异。

b. 定性数据采集: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采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例如,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作品和作文等,评估学生的品德、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素质表现。

(4)数据分析a. 定量数据分析:对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科知识掌握方面的差异。

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b. 定性数据分析:对定性数据进行内容分析,提炼关键信息,总结学生的素质表现。

通过归纳、分类等方法,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特点。

3.方案实施与数据分析基于研究方案,实施教学方案后,采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如下的实际操作:(1)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定量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在学科知识方面的得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语文教学中的学科交叉与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中的学科交叉与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科交叉与综合素质的教育也成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语文教学中的学科交叉与综合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增加学科间的联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学科交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语法、词汇和阅读理解,还需要学生对背景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了解和运用。

例如,在学习一篇关于地理知识的文章时,学生需要对地理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理解文章的脉络和主题。

这样的学科交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跨学科思维的能力。

其次,学科交叉可以增加学科间的联结。

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渗透的现象。

例如,语文和历史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历史事件中的文字材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源,而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字理解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中的文字材料。

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学科交叉,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知识交流。

这样的学科交叉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学科交叉与综合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学科交叉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发展各个方面的素质。

通过学科交叉,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跨学科思维的能力。

此外,学科交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和多元化,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样的综合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教学中的学科交叉与综合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交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增加学科间的联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支持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6-09-02 15:41:00 ] 作者:不详编辑:studa20历史经验告诫人们: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经济的腾飞,国力的增强,社会的稳定,生活的富裕,无不在于国民的素质,在于人才的质量。

所以在这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当务之急”,“头等大事”,“重中之重”,作为中国的“大政”,这是英明的决策。

也正如柳斌同志所说的:“真正走向素质教育,我国的基础教育就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就可以载入史册,树立起一座丰碑。

”一素质教育虽然如此重要,然而目前对它的理解却是千姿百态,莫衷一是。

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不能离开“应试教育”来谈素质教育,因为最初(80年代中期)提出“素质教育”这个口号,完全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甚至可以断言,没有“应试教育”这个词,也就可能没有“索质教育”这种提法!);近几年来,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由于人们对人才标准、人才质量、人的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价值取向上产生了某些偏差,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才是人才,所以造成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教育办成了“应试教育”。

诸如:(1)开学没有希望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不仅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而且还受到教师的轻视,乃至同学的冷落;(2)升学不考的科目少设甚至不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课时常被其它课所占用;(3)不考的内容少讲甚至不讲,理科中的实验、语文外语中的听说常被忽略,许多不考的学科内容全部删除;(4)由于只注重考试成绩,教师就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熟悉题型,搞题海战术,课堂上做不完,课外补,加班加点,学生课业负担特别重;(5)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不管他的思想如何?不管他的品德如何?更不管他的个性品质、心理素质如何?(6)为了取得好成绩、好名次,一切围绕“考试题”这个指挥棒转,人为地加大训练难度,加大训练量;……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极大的教育“危机”:学生发展的片面性,思想品德差,心理素质低,身体状态不佳;学生缺乏适应能力和后劲,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此外还有学生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局限于现在而不放眼于未来,等等。

这种教育,由于片面追求升学,一切为了应试,不按教育规律办事,使得教学的正常功能得不到发挥,教育的真正价值得不到体现,故名曰:“应试教育”。

而我国的教育,应该是:不仅要面向成绩好的学生,使他们“吃饱”,而且也要照顾到其他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会应付考试,取得好成绩,还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壮的体魄;不仅要设考的科目,要讲考的内容,而且也要讲不考的科目,不考的内容;只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用的课就要设,有用的内容都要讲。

故名曰:素质教育。

其实这里的“素质”指的是什么?“素质教育”的内涵又是什么?当时人们并没有去阐释。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概括为:应试教育)”而提出“素质教育”之后,人们纷纷积极地开展研究和探索。

不谋而合,80年代以来,各国的教育都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个人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个性的发展,着眼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仅仅局限在对“应试教育”弊端的批判上(不是只顾少数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是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无美育;等等),而是有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基本素质,重在开发学生的潜能;强调个性发展,重在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要面向未来,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一般地认为,人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其中,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心理素质是关键,政治思想素质是主导。

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就是由这几个方面综合形成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平。

就学校教育而言,虽然一切学校工作都具有教育性,尤其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大量的班主任工作,但是在目前主要还是通过设置科学文化课,即通过开设语文、数学、外语等(初中11门学科课)课程的实施来宾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亦即通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如果按照科学的划分,现行中小学教学科目涉及的有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艺术等。

这也就是说,按教育的内容来分,学校教育主要有数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常说的科学教育)、社会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等。

力方便起见,统称为学科教育(由此可见,笔者所谈的学科教育中的“学科”是指相应的“科学”,而不是指“教学科目”)。

所以学科教育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

学科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就是在向学生传授(主要采取课堂教学方式)社会和生活所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挖掘这些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充分利用教学等其它方式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多种角色的榜样和影响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能力,求得发展,养成个性;通过知识的学习,树立科学意识和人文意识,形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养成科学道德和科学作风;通过知识的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习解决问题,学会创造;通过学习,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树立理想和信念,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通过学习,养成遇事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学科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根本目的,就其自身(学科教育内部)来讲(撇开诸如教育体制等宏观因素),首要的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仍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3.1学科教育要重在“基本”,旨在“基幢。

中小学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也不是职业教育,而是为学生将来生活、就业、升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出合格的公民。

因此,学科教育传授的知识应是与生活和就业紧密相关的知识,应是学科中最为基本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学科教育教会学生的应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观念、意识、态度、精神和学习能力;学科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合格公民的爱国、爱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等优良品质;学科教育还应教会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变化,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能力。

3.2全方位地认识学科教育的功能。

学科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变化,虽然归根到底是来自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但也要依赖于对学科教育的功能认识的深化。

因为如果说学科教育不具备某种功能的话,那么所设立的相关“目的”或“目标”就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也是不符合规律的,没有意义的。

以往,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科教育的智育功能、德育功能、美育功能;而较少涉及到形成具有统摄作用的观念、意识等深层次的文化教育功能和养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心理教育功能。

学科教育的文化教育功能是由学科本身的文化价值所决定的,而心理教育功能主要是由学科教学作为一个实践过程和人际交往过程所决定。

3.3科学认识学生和正确地对待学生。

首先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人,他在一切活动中要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表现出独特的个性,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次,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要把学生塑造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个体,教学必须建立在他原有的基础之上;第三,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只有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有效地使学生获得认识;第四,学生还是发展的主体,教只是外因,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条件,最终靠自身求得发展;第二,学生也是朋友。

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之基础上,教学相长。

同时,对作为班集体成员当中的每一个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的角色是相同的,但他们之间在知识基储发展水平、道德风貌、个性品质等诸方面存在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

这种差异只是要求我们的学科教育要区别对待,要因材施教,决不说明一部分所谓“差生”“不可雕也”,他们不具备学好所有课程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要求。

学科教育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求得发展。

初中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法1990年,我市率先进行义务教育(人教版,六?三制)初中数学教材(下称新教材)试验。

我们发现,新教材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理论要求有所降低,删去了繁琐的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紧密现代生产、生活的足够数量的习题,并分A、B层次编排,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以充分发展。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

下面简介该教法的一些原理与做法。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

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如下“两条原理”和“三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两条原理:其一,内部动力原理。

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一个性因素(如数学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其二,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

“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不会学为会学,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求得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

三个原则: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

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

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阶梯,将学生分成不同阶梯类型,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

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

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

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基本作法包括四个方面。

一、定好起跑线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

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

教师宣布备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