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地震勘探新进展
复杂山地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与成效——以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为例
天 然 气 工 业Natural Gas Industry第41卷第4期2021年 4月· 41 ·复杂山地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与成效——以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为例杜建平 叶 熙 史树有 吴 晨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摘要:中国海相页岩气主要分布于包括四川盆地、长江流域及其周缘地区在内的扬子地块,是目前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最为现实的区域之一。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以下简称昭通示范区)位于滇黔北坳陷威信凹陷的中西部区域——川南低陡褶皱带南缘带,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山地地块,受地形复杂、构造变动强烈、断裂发育、热演化程度高等特点的影响,该区页岩气勘探开发颇具难度。
为了实现复杂山地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近年来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持续在滇黔北构造复杂带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以昭通示范区页岩气产能建设为依托,在复杂山地页岩气基础地质理论研究、低成本工程工艺技术攻关等方面创新突破,建立了复杂山地页岩气“三元控藏”富集赋存理论、页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和目标评价体系,创新形成了地震各向异性处理及甜点预测技术、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综合评价技术,研发了环保型高性能水平井水基钻井液,优化了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提速技术,建立了“长段转向+多簇密切割+石英砂”高杂应力页岩复杂缝网压裂技术,初步形成了复杂山地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策略,实现了复杂山地页岩气勘探多点突破和高效开发。
结论认为,昭通示范区已提交了探明页岩气储量超过1 000×108 m 3,建成了18×108 m 3/a 页岩气产能规模,展现出良好的山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
关键词:海相;页岩气;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川南低陡褶皱带;复杂山地;地质工程一体化;效益规模开发;低成本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21.04.005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shale gas in complex mountainous areas: A case study of the Zhaotong National Shale Gas Demonstration AreaDU Jianping, YE Xi, SHI Shuyou, WU Chen(PetroChina Zhejiang Oilfield Company , Hangzhou , Zhejiang 310023, China )Natural Gas Industry, Vol.41, No.4, p.41-50, 4/25/2021. (ISSN 1000-0976; In Chinese)Abstract: Marine shale gas in China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Yangtze Block, including the Sichuan Bas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realistic areas of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t home. The Zhaotong National Shale Gas Demonstratio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western area of Weixin sag, Dianqianbei depression, i.e., the southern margin zone of the low-steep fold felt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and it is a typical mountainous block of South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mplex topography, strong tectonic event, fault development and high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is difficult to some exten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cale benefit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in complex mountainous areas, Pet-roChina Zhejiang Oilfield Company has been continuously carrying out practical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complex zone of Dianqianbei structure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productivity construction in the Zhaotong National Shale Gas Demonstration Area,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s are made in the basic geological theory study and low-cos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of com-plex mountainous shale gas, and the "three-factor control reservoir" accumulation and occurrence theory, shale 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target evaluation system of complex mountainous shale gas are established. The seismic anisotropy process-ing and sweet spot predi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seismic -geology -engineering integrated evaluation technology are formed. The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high-performance water-based drilling fluid for horizontal wells is developed, and the rate of penetration improvement technology for shale gas horizontal wells is optimized. In addition, the complex net fracturing technology of "long section diversion + multi-cluster close cutting + quartz sand" for shale with high complex stress is established. In this way, the technologi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lex mountainous shale gas are preliminarily formed, and multiple exploration breakthroughs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complex mountainous shale gas are realized. In conclusion, the Zhaotong National Shale Gas Demonstration Area has submitted the proved shale gas reserves of over 1 000×108 m 3 and has constructed the shale gas benefit development scale of 18×108 m 3/a, presenting a promising prospect of mountainous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Keywords: Marine facies; Shale gas; Zhaotong National Shale Gas Demonstration Area; Low-steep fold belt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Complex mountainous area; Geology -engineering integration; Large-scale benefit development; Low cost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昭通页岩气勘探开发示范工程”(编号:2017ZX0506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重大现场试验项目“深层页岩气有效开采关键技术攻关与试验”(编号:2019F-31)。
南川地区构造样式及页岩气勘探潜力
第44卷㊀第1-2期2020年6月地质学刊JournalofGeologyVol.44No.1-2Jun.,2020doi:10.3969/j.issn.1674-3636.2020.h1.011南川地区构造样式及页岩气勘探潜力孙小琴(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1)摘要:南川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区内构造复杂,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㊂根据区域构造背景和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结合其成因,将构造样式分为基底卷入型㊁盖层滑脱型和构造样式叠加3类,分析各构造样式及组合的典型剖面,探讨其形成时期和成因机制㊂南川地区动力机制来源于逆冲推覆构造作用,推覆应力来自东部雪峰陆内造山带,构造样式由青龙乡的基底断层逆冲过渡到平桥的断弯褶皱㊁叠瓦构造及其上变形层的背冲构造,再往北西变为东胜的断展褶皱及其上变形层的对冲构造㊁叠瓦构造,继续往西北形成南川断鼻斜坡带㊂在此基础上,将南川地区划分为东部冲断带㊁中部断褶带㊁西部斜坡带3个构造带,中部断褶带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㊂关键词:构造样式;页岩气;有利区带;南川地区中图分类号:P618 130 2+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3636(2020)01-0102-06收稿日期:2019-05-20;修回日期:2019-07-22;编辑:陈露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彭水地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示范工程 (2016ZX05061)作者简介:孙小琴(1983 ㊀),女,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地震解释和储层预测,E⁃mail:sxq-3033@163.com0㊀引㊀言南川区块处于川东南 湘鄂西 槽-挡 过渡带,地跨区内次级构造单元武陵褶皱带,构造由相对宽缓的向斜和背斜相间组成㊂区域露头揭示,南川地区基底为前震旦系板溪群浅变质岩,上覆盖层自下而上依次为震旦系㊁寒武系㊁奥陶系㊁下志留系㊁二叠系㊁三叠系和侏罗系,缺失泥盆系㊁石炭系㊁白垩系㊁古近系和新近系㊂南川区块经历过多次后期改造,断裂发育,构造相对复杂,研究总结南川地区地质构造样式及其分布规律,建立合理的构造解释模式,为寻找页岩气高产富集区提供参考㊂1㊀区域地质概况南川区块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以东的川东南高陡复杂褶皱带,其形成和演化是在元古代晋宁事件之前的前震旦系变质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主要经历了加里东运动㊁海西运动㊁印支运动㊁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㊂①加里东期 印支期:受区域构造的影响,研究区整体处于差异抬升阶段,部分区域的地层遭受一定剥蚀,奠定了该区基本格架;②燕山期:为主要变形期,发生较强烈压扭性构造运动,使白垩纪以前的地层发生褶皱,且强挤压作用主体在燕山早期,该时期的构造运动对区域构造格架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③喜马拉雅期:主要表现为对燕山运动形成的褶皱进行改造,且地层遭到大量剥蚀,最终形成了现今 川东南隔挡式 的构造形式(童崇光等,图1㊀南川地区构造区划图Fig.1㊀MapshowingstructuraldivisionofNanchuanarea第44卷㊀第1-2期孙小琴:南川地区构造样式及页岩气勘探潜力103㊀2㊀构造演化在晋宁期形成的统一古陆的基础上,研究区经历了加里东早期克拉通盆地㊁加里东晚期前陆盆地与克拉通盆地并列㊁海西早期整体隆升㊁海西晚期印支早期克拉通盆地㊁印支晚期 燕山早期类前陆盆地共5个发展演化阶段(覃作鹏等,2013;邹玉涛等,2016)(图2)㊂2.1㊀加里东早期克拉通盆地加里东早期,南川地区上扬子克拉通台地的东南缘部分发育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㊁陆棚相碎屑岩系夹碳酸盐岩沉积2种组合;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部㊁下寒武统中上部㊁下奥陶统上部发育第二种沉积组合㊂早寒武世牛蹄塘早期为一次最大的海侵期,沉积一套广覆式硅质页岩㊁炭质页岩沉积,且分布稳定㊂2.2㊀加里东晚期前陆盆地与克拉通盆地并列加里东晚期,随着扬子东南缘的陆块拼贴,江南隆起㊁黔中隆起等一批加里东期古隆起开始形成,南川地区位于前陆隆起与克拉通盆地的结合部位,总体形成一套浅海陆棚-台地相沉积组合㊂奥陶纪晚期 早志留世早期,研究区东部及南部均为隆升剥蚀区,往西北方向水体变深,为陆棚㊁盆地相沉积㊂2.3㊀海西早期整体隆升受加里东期末期广西构造运动的影响,扬子区发生构造抬升,海水退出,来自南部滇黔桂地区的海水受黔中隆起的阻隔未能进入其以北地区㊂2.4㊀海西晚期 印支早期克拉通盆地二叠纪晚期,受南部古特堤斯强烈拉张影响,中国南方受海侵影响重新进入克拉通盆地发展阶段㊂2.5㊀印支晚期 燕山早期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开始,四川盆地受围限挤压形成类前陆盆地,研究区属于该盆地的一部分㊂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假整合于中三叠统之上,为湖沼相的含煤碎屑岩系沉积㊂侏罗系为与四川盆地相似的滨浅湖相沉积㊂3㊀构造样式类型南川地区受多期次构造运动(燕山运动㊁喜山运动)影响,褶皱构造特征明显㊂纵向构造具有分图2㊀南川地区构造演化图1⁃寒武系 中奥陶统;2⁃上奥陶 下志留统;3⁃中志留 下二叠统;4⁃二叠 三叠统;5⁃侏罗系;6⁃下白垩统Fig.2㊀MapshowingstructuralevolutionofNanchuanarea层特征,存在4套滑脱层(中下三叠统㊁志留系㊁中寒武统㊁基底变质岩):①上构造层以中下三叠统膏岩层㊁志留系泥岩为滑脱层,表现为对冲㊁背冲构造样式;②中构造层以中寒武统膏岩为滑脱层,地层褶皱变形强烈,表现为断展褶皱;③下构造层以基底变质岩为滑脱层,地层横向变化快,叠瓦状构造,表现为叠瓦状单冲构造样式㊂区内 层楼 模式明显,多104㊀地㊀质㊀学㊀刊2020年层次滑脱作用呈 Y 字形,叠瓦逆冲㊁对冲㊁背冲㊁冲起㊁单冲断层(组合)样式(图3),发育北东向和近南北向2组断裂,均为逆断层,断距一般为300图3㊀南川地区构造样式Fig.3㊀TectonicstylesinNanchuanarea根据研究区基底是否卷入,将构造样式分为基底卷入型㊁盖层滑脱型和构造样式叠加3类(李莉等,2007;郭峰等,2010),提出基底断层逆冲㊁扭动构造㊁断展褶皱㊁断弯褶皱㊁背冲构造㊁对冲构造㊁冲起构造㊁叠瓦构造㊁构造样式叠加9种局部构造类型㊂南川区块属江南雪峰构造体系,其动力机制来源于逆冲推覆构造作用,而推覆应力来自东部雪峰陆内造山带(王陆超等,2011)㊂由于同一构造条带南西部挤压应力比北东部强,燕山早期研究区受强烈北西向挤压应力,由南东到北西,随着北西向挤压应力的减弱,构造样式由青龙乡的基底断层逆冲过渡到平桥的断弯褶皱㊁叠瓦构造及其上变形层的背冲构造,再往北西变为东胜的断展褶皱及其上变形层的对冲构造㊁叠瓦构造,继续往西北向形成南川断鼻斜坡带㊂3.1㊀基底卷入型构造样式基底卷入型是指切入基底㊁倾角较陡的一组断裂构造组合㊂依据构造样式特征进一步划分为基底断层逆冲和扭动构造(图4)㊂3.1.1㊀基底断层逆冲㊀受早期江南 雪峰造山运动产生的强烈北西向挤压应力而形成,断层向下断至前寒武系基底内部,向上发育至地表,断层浅部较陡,往深部逐渐变缓,表现出强烈的基底滑脱和冲断作用(图4a)㊂研究区南部和中部也发育小型逆冲断层,向下仅卷入基底浅层,向上断开至三叠系,且由南到北逐渐减弱㊂3.1.2㊀扭动构造㊀是地层在扭应力或剪切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变形㊂对南川地区进行应力和几何形态分析,发现区内仅发育轻微压扭构造,主要发育于盖层和基底浅层㊂地震剖面图显示,在平桥背斜东翼中段发育近于直立的断层(图4b)㊂3.2㊀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区内主要发育志留系和寒武系2套滑脱层㊂由于这些断层不涉及基底变形,通常以低强度和高剪切应变为特征㊂3.2.1㊀断展褶皱㊀在北西向挤压作用下,逆冲断层沿着断坡的位移逐渐消减以至停止,于断层前锋韧性缘内形成褶皱㊂区内分布较普遍,志留系和寒武系滑脱层内均有发育,典型构造为龙济桥断层北段与袁家沟断层夹持的平桥构造(图5a)㊂图4㊀基底卷入型构造样式Fig.4㊀Basementinvolvedtypesofthetectonicstyle第44卷㊀第1-2期孙小琴:南川地区构造样式及页岩气勘探潜力105㊀图5㊀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Fig.5㊀Sealdecollementtypesofthetectonicstyle3.2.2㊀断弯褶皱㊀形态为宽缓的背斜,轴面在褶皱发展过程中有迁移㊂逆冲断层滑动弯曲,在断坡和上断坪处造成地层弯曲褶皱,形态一般不对称,前翼较陡,后翼较缓,背斜核部变形强烈(佘晓宇等,2016)㊂在区内主要发育于寒武系滑脱层,典型构造为东胜构造(图5b)㊂3.2.3㊀背冲构造㊀由2条或以上相向倾斜的断层反向逆冲形成,背冲断层向上延伸较远,切割地层较多,向下终止于志留系滑脱层,褶皱隆起幅度较高,背斜褶皱轴面倾角较大㊂在区内主要发育于志留系滑脱层,典型构造为平桥背斜上变形层(图5c)㊂3.2.4㊀对冲构造㊀对冲构造是一种逆断层的组合型式,由2组呈共轭的逆断层相背倾斜㊁相对上冲,中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㊂对冲式逆冲断层常与向斜伴生㊂在区内主要发生在志留系滑脱层,典型构造为袁家沟向斜上变形层(图5d)㊂3.2.5㊀冲起构造㊀是挤压应力下逆冲断层与其反冲断层所围限部位形成的一种隆起构造,因强烈挤106㊀地㊀质㊀学㊀刊2020年压而上冲㊁变形,主要表现为断层切割岩层扭曲的背斜形式㊂在区内分布较普遍,志留系和寒武系滑脱层均有发育,较典型的为平桥背斜的南段下变形层部位(图5e)㊂3.2.6㊀叠瓦冲断构造㊀产状基本一致的若干条逆掩断层上盘依次逆冲,呈叠瓦状堆叠排列㊂区内主要发生在寒武系滑脱层,典型构造为平桥背斜东翼(图5f),寒武系膏盐层塑性滑动形成底板断层,在其前端产生更低缓的前展断层,形成前展式组合,同时在底板断层后端发育次级角度较高陡的冲断层,形成后展式组合(图5f)㊂3.3㊀构造样式叠加在江南雪峰造山带的陆内扩展作用下,南川地区首先发育了北东向构造,随后受近东西向的挤压作用,相应发生北北西向的断褶作用,从而在早期的北东向构造之上叠加了晚期近南北向构造,如阳春沟断层及其断展褶皱(图6)㊂4㊀构造特征与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南川地区现今构造格局定型于燕山期,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形成 三隆三凹 的构造格局㊂综合分析南川地区构造样式的发育类型㊁构造变形特点及差异性,将南川地区划分为东部冲断带㊁中部断褶带和西部斜坡带(图7)㊂其中,中部断褶带发育北东向背斜构造,受北东向断层封堵,同时发育反向逆断层,断层上盘有利于页岩气成藏㊂4.1㊀东部冲断带燕山早期,在江南 雪峰造山运动产生的强烈北西向挤压应力下,南川地区东部地层抬升严重,发生冲断作用,发育大型基底逆冲断层㊂构造运动强烈,地层抬升剥蚀,不利于页岩气的保存(杨淑雯,2015)㊂4.2㊀中部断褶带随着挤压应力的传递,平桥北部地区由于逆冲断层滑动弯曲,形成断弯褶皱及叠瓦构造,中部变形层由于2组断层反向逆冲形成背冲背斜,例如平桥背斜,该背斜是受平桥西断层与平桥东2号断层夹持的北东走向狭长断背斜,平面上从北到南逐渐变窄,平桥南区宽3.7 5.0km;随后挤压应力向西北逐渐衰减,在推覆前锋东胜北部地区形成断展褶皱,例如东胜背斜,该背斜是受龙济桥与平桥西断层夹持的北东走向狭长断背斜,形态不对称,前翼较陡,后翼较缓,背斜核部变形强烈,平面上中间狭窄,往南北变宽缓,背斜宽2.6 6.5km㊂断展褶皱特点:受龙济桥断层扩展作用,背斜高点自上而下呈现往背斜后翼袁家沟向斜迁移的趋势,背斜储层中的页岩气往往处于异常高压状态,有利于页岩气成藏㊂4.3㊀西部斜坡带随着挤压应力往西北逐渐衰减,南川断鼻处发育叠瓦状构造,其西北外缘带发育斜坡㊂西部斜坡带构造埋深较大㊁构造改造较弱㊁保存条件好,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工艺的提高,可作为下一步勘探的地区㊂5㊀结㊀论(1)南川地区经历了加里东早期克拉通盆地㊁加里东晚期前陆盆地与克拉通盆地并列㊁海西早期整体隆升㊁海西晚期 印支早期克拉通盆地㊁印支晚期 燕山早期类前陆盆地5个发展演化阶段㊂(2)受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区内构造复杂,根据区域构造背景和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结合其成因,将构造样式分为基底卷入型㊁盖层滑脱型和构造样式叠加3类㊂图6㊀构造样式叠加Fig.6㊀Tectonicsuperpositionofthetectonicstyle第44卷㊀第1-2期孙小琴:南川地区构造样式及页岩气勘探潜力107㊀图7㊀南川地区构造解释模式图(剖面位置见图1)1⁃寒武系;2⁃上寒武 上奥陶统;3⁃上奥陶 中志留统;4⁃中志留 中二叠统;5⁃中二叠统 三叠系;6⁃侏罗系Fig.7㊀StructuralinterpretationmodelofNanchuanarea(sectionlocationshowninFig.1)㊀㊀(3)南川地区可划分为东部冲断带㊁中部断褶带和西部斜坡带3个构造带,其中中部断褶带受构造改造较弱,断弯褶皱和断展褶皱形成的背斜带有利于页岩气成藏,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㊂参考文献郭峰,蔡周荣,万志峰,等,2010.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挤压构造㊀㊀样式及成因分析[J].断块油气田,17(6):714-717.贾东,卢华复,魏东涛,等,2002.断弯褶皱和断展褶皱中的油气运移聚集行为[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8(6):747-755.金晓波,2018.南川区块断层精细解释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8(4):6-10.李莉,王韶华,付宜兴,2007.江汉平原海相地层构造样式和勘探方向[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30(2):12-17.李甜,燕晓莹,解国爱,等,2017.南京幕府山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断层量化[J].地质学刊,41(4):631-636.覃作鹏,刘树根,邓宾,等,2013.川东南构造带中新生代多期构造特征及演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6):703-711.佘晓宇,2016.中扬子地区东缘中㊁古生界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童崇光,张亮鉴,1981.川东南地区区域构造特征及圈闭类型与气藏分布关系[J].石油实验地质,3(3):155-165.王陆超,汪吉林,李磊,2011.徐宿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J].地质学刊,35(3):247-250.杨淑雯,2015.川南地区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D].湖北荆州:长江大学.邹玉涛,李让彬,张新,2016.川东南涪陵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39(1):9-13.AnalysisoftectonicstyleandshalegasexplorationpotentialinNanchuanareaSunXiaoqin(PetroleumExplorationandProductionResearchInstitute,SinopecEastChinaOilandGasCompany,Nanjing210011,Jiangsu,China)Abstract:Theexperienceofmultipleperiodsoftectonicmovementanditscomplex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makeNanchuanareaafavorableareaforshalegasexploration.Accordingtotheregionaltectonicbackgroundanddetailedinterpretationofseismicdataanditsgenesis,thetectonicstylesaredividedinto3typesofbasementinvolvedtype,sealdecollementtypeandtectonicstylesuperpositiontype.Thispaperanalyzedthetypicalprofilesofvariousstructuralstylesandtheirassemblages,andstudiedtheirformationperiodandgeneticmechanism.Thedynamicmechanismofthisregionwasderivedfromthethrustnappestructure,andthethruststresscamefromtheeasternXuefengintracontinentalorogenicbelt.ThetectonicstylesstartedfromthebasementfaultthrustinQinglongxiang,tothefault⁃bendingfoldandimbricatedstructureandthebackthrustofitsupperdeformationlayerinPingqiao,andmovednorthwestwardstofaultpropagationfoldandtherampstructureandimbricatedstructureofitsupperdeformationlayerinDongsheng,finallywentnorth⁃westwardstoformtheNanchuanfaultnoseslopebelt.Accordingly,Nanchuanareaisdividedinto3tectonicbelts:theeasternthrustbelt,thecentralfault⁃foldbeltandthewesternslopebelt.Itispointedoutthatthecentralfault⁃foldbeltisafavorablezoneforshalegasexploration.Keywords:tectonicstyle;shalegas;favorablezone;Nanchuanarea。
四川盆地南部构造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技术_孙海成
第41卷增刊12011年09月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arth Science Edition )Vol.41Sup.1Sep.2011四川盆地南部构造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技术孙海成,汤达祯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在调研和学习国内外相关页岩气压裂改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和研究,对四川盆地南部构造S2井页岩储层岩性特征、孔渗特征、天然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评价。
针对S2井极低渗透率(0.00018ˑ10-3μm 2)、天然裂缝和水平层理较发育,天然裂缝内充填有碳酸盐岩,同时吸附气含量较高、脆性程度高,压裂容易形成网络裂缝的特点,进行了压裂工作液体体系优选和压裂工艺优化,采取了大规模、大排量、大砂量、低砂比、减阻水压裂施工工艺,成功实现了页岩气储层大规模减阻水压裂施工;根据微地震显示,压裂改造体积达到了480ˑ104m 3,具有明显的体积改造特征,获得较好的效果,日产10000m 3。
压后分析数据显示,在页岩气储层中,过长的关井时间有可能影响有限支撑剂铺置的裂缝整体导流能力,最终影响到产量。
S2井压裂施工成功标志着国内在页岩气压裂施工工艺、压裂工作液体体系、裂缝监测等方面实现突破。
关键词:页岩气;脆性岩石;体积改造;减阻水压裂;微地震;四川盆地;储层中图分类号:P618.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5888(2011)Sup.1-0034-06收稿日期:2010-11-23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31-004)作者简介:孙海成(1979—),男,青海西宁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储层改造与油藏模拟方面研究,E-mail :shc0560@ 。
Shale Gas Formation Fracture Stimulation in the South Sichuan BasinSUN Hai-cheng ,TANG Da-zhen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 :Shale formation of well S2about lithology ,permeability ,porosity and nature fractures in the south Sichuan basin i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referring abroad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and technologies.Shale well S2shows Nano-Darcy about 0.00018ˑ10-3μm 2,rich nature fracture packed with calcite and horizontal bedding ,fragility and high absorption gas content and easily to fracture network.So stimulation engineering adopt suitable measures which include mass scale ,high slurry rate and lower proppant concentration and slick water to fracture and achieve a successful shale gas fracture.As a result ,micro-seismic sensing shows good per-formance with 480ˑ104m 3SRV and 10000m 3/d.Post fracture analysis shows it is possible in shale gas reser-voir that more shut-time will affect fracture conductivity acquired from limited proppant packing.Successful frac-ture in shale gas well S2shows progresses we made in fracture technology ,fluids ,micro-seismic and so on.Key words :shale gas ;brittle rock ;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 ;slick-water fracture ;micro-seismic sen-sing ;Sichuan basin0前言全球页岩气资源量为456.24ˑ1012m 3,其中美国的页岩气资源量达到(14.2 19.8)ˑ1012m 3[1]。
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 现状与实践
李鹭光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2011年9月25日
汇报提纲
一、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历程简介 二、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实例分析 三、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展望
1 37
1、四川盆地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区
“火井”是中国古代先民给天然气井的形象命名,史、志、书、赋,层出不穷。 公元前三世纪,蜀郡太守李冰曾在临邛(今邛崃)凿井汲卤,并利用天然气煮卤熬盐,距
泸州
道真
宜宾 太13
老深1
太15
0 40 80km
付深1
S2h 3054.5-3300m 4个层段, 粉砂岩、生物灰岩,井喷、井
比例尺
雷波
涌,测试产气约10万方/d
筠连
1966年钻探威5井。在筇竹寺组井深2797.4~2797.6m时, 放 空 0.2m , 强 烈 井 喷 高 15m ~ 22m , 测 试 日 产 天 然 气 2.46×104m3,气层压力29.17MPa,筇竹寺组41口井68个 层段见气显示。
5 37
5、综合地质研究选定两层三区为页岩气有利层区
(1)基础工作
踏勘实测川、渝、滇、黔4省市24 条剖面,采集样品800多块。
钻 探 地 质 浅 井 11 口 , 取 心 1509.2m ,麒麟 页浅1井深173 米,气喷高3~6米,持续10s。
6 37
(2)综合研究
四川盆地及邻区龙马溪组厚度图
今一千七百多年前,四川的盐井已遍及临邛、成都、南充等地十多个县,最早实现天然气 综合利用。 卓筒井-人类最早深井钻井的典范。 1835年燊海井钻达1001.42米,当时世界上最深的井。 炕盆-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天然气运输系统。
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
第36卷第1期2024年1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6No.1Jan.2024收稿日期:2023-07-25;修回日期:2023-09-01;网络发表日期:2023-11-13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白马地区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机理与目标评价”(编号:P21087-1)资助。
第一作者:包汉勇(1981—),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综合研究工作。
地址:(430223)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大学园路18号勘探开发研究院。
Email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4)01-0014-09DOI :10.12108/yxyqc.20240102引用:包汉勇,刘超,甘玉青,等.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2024,36(1):14-22.Cite :BAO Hanyong ,LIU Chao ,GAN Yuqing ,et al.Paleo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s of OrdovicianWufeng Formation to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southern Fuling area ,Sichuan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4,36(1):14-22.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包汉勇1,刘超1,甘玉青1,薛萌2,刘世强2,曾联波2,3,马诗杰2,罗良2(1.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武汉430223;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3.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北京100871)摘要: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声发射实验和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古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岩心实测结果,预测了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
渝东南南川页岩气田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2021年第11卷第3期油气藏评价与开发PETROLEUM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渝东南南川页岩气田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何希鹏,高玉巧,何贵松,张培先,刘明,孙斌,汪凯明,周頔娜,任建华(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1)摘要:南川页岩气田是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以常压页岩气为主的页岩气田,为了评价该类型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前景,回顾了该区勘探开发历程,从构造、沉积、储层、保存、地应力、气藏和生产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气田地质特征,总结梳理了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川页岩气田经历多期构造运动,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发育平桥、东胜、阳春沟三个构造带,不同构造带沉积、储层、保存、地应力特征具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为弹性气驱、中深层—深层、常温、高压—常压、干气页岩气藏;②生产特征具有初期测试产量高、液量较高、递减较快、弹性产率中等、单井EUR (估算最终可采储量)相对偏低的特点;③形成了“甜点”目标评价、储层表征、地应力场预测、水平井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开发技术政策和低成本工程工艺技术六大勘探开发关键技术;④南川页岩气田的发现带来了4点启示:一是坚定勘探信心是勘探突破的根基;二是深化基础地质研究是突破的核心;三是创新工艺实践是效益开发的关键;四是推行一体化模式是提质增效的保障。
关键词:地质特征;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常压页岩气;南川页岩气田;渝东南地区中图分类号:TE122文献标识码:A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technologies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Nanchuan Shale Gas Field in southeast ChongqingHE Xipeng,GAO Yuqiao,HE Guisong,ZHANG Peixian,LIU Ming,SUN Bin,WANG Kaiming,ZHOU Di ’na,REN Jianhua(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Sinopec East China Oil and Gas Company,Nanjing,Jiangsu 210011,China )Abstract:Nanchuan Shale Gas Field is China ’s first commercially developed shale gas field dominated by normal pressure shale gas.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is type of shale gas,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is area has been reviewed,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s field a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structure,deposition,reservoir,preservation,in-situ stress,gas reservoir and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and finally,the key technologie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summarized.The results show that:①Nanchuan Shale Gas Field has experienced multi-stage tectonic movement.Its shale gas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complex,and there are three structural belts:Pingqiao,Dongsheng and Yangchungou.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position,reservoir,preservation and in-situ stress are quit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tectonic zones,but the shale gas reservoirs are generally with the type of elastic gas drive,mid-deep to deep layer,normal temperature,high pressure to normal pressure and dry gas.②As for the production,it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itial test output,high liquid volume,fast decline,medium elastic yield and relatively low single well ’s EUR.③Six key technologie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have been formed,which are,“sweet spot ”target evaluation,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in-situ stress field prediction,geology-engineering integration design of horizontal wells,development technology policy and low-cost engineering technology.④The discovery of Nanchuan shale gas field brings four inspiration:firstly,firming exploration confide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exploration breakthrough;secondly,deepening basic geological research is the core of breakthrough;thirdly,innovative technological practice is the key to benefit development;fourthly,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model is the guarantee of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Key words:geological features,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key technology,normal pressure shale gas,Nanchuan Shale Gas Field ,Southeast Chongqing引用格式:何希鹏,高玉巧,何贵松,等.渝东南南川页岩气田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1,11(3):305-316.HE Xipeng,GAO Yuqiao,HE Guisong,et al.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technologies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nchuan Shale Gas Field in southeast Chongqing[J].Petroleum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2021,11(3):305-316.DOI:10.13809/32-1825/te.2021.03.005收稿日期:2021-02-20。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新突破及前景展望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新突破及前景展望【摘要】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突破和机遇。
随着技术的更新,勘探成本不断下降,开发效率不断提升,页岩气潜力被逐渐释放。
未来,中国页岩气勘探前景广阔,有望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
加强对页岩气勘探技术研发的投入势在必行。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可期,发展页岩气勘探将对中国能源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新突破、前景展望、技术更新、成本下降、效率提升、潜力巨大、可期、能源结构调整、技术研发投入1. 引言1.1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目前,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和传统油气资源逐渐枯竭的背景下,页岩气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补充。
中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储量,分布广泛,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一支专业化、技术化的页岩气勘探团队,积极开展各项勘探工作。
中国石油、中海油等国内油气公司也纷纷加大页岩气勘探开发投入,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难题仍待攻克,成本控制面临压力,勘探效率有待提高。
页岩气勘探与传统油气勘探不同,需要独特的技术手段和经验积累。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还需要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相信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页岩气勘探面临的挑战页岩气勘探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难题、地质复杂性、环保压力等方面。
页岩气勘探涉及到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给勘探带来了技术挑战。
页岩气储层内部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气体吸附能力强,使得页岩气的开采难度较大。
页岩气勘探与传统石油天然气勘探相比,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先进的设备。
页岩气勘探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水力压裂等技术在页岩气开采中被广泛采用,但同时也伴随着地面水资源消耗、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如何在保证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同时保护环境,成为当前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川南页岩气可行性研究报告
川南页岩气可行性研究报告1. 前言本研究报告旨在对川南地区的页岩气资源进行可行性研究,以评估该地区页岩气开发的潜力和可行性。
本文将从地质条件、资源储量、技术路线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2. 地质条件分析川南地区是中国页岩气资源富集区之一,其地质条件对页岩气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质分析显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页岩层发育状况、丰富的含气页岩资源以及较好的封存条件。
同时,川南地区地下构造复杂,地层储层多变,对页岩气的富集提供了有力保证。
3. 资源储量评估据初步估算,川南地区的页岩气资源储量巨大。
通过采用地震勘探、钻井取心、地层切片等技术手段,对该地区的页岩气储量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川南地区的页岩气资源储量可观,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
4. 技术路线分析在川南地区开发页岩气资源,我们将采用先进的水平钻井和压裂技术。
水平钻井可以增加钻井井段的长径比,提高钻井速度和探测精度;而压裂技术则可以通过注入高压液体破碎岩石,创造更多的气体流通通道,从而提高产量。
5. 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川南地区页岩气资源的开发,预计将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首先,页岩气开发将刺激当地经济增长,提高地方GDP。
其次,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进口成本,提升能源安全性。
此外,页岩气资源的开发还将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6. 风险与挑战尽管川南地区页岩气开发潜力巨大,但仍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是环境风险,页岩气开发可能引发地下水污染、地质灾害等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其次是技术挑战,页岩气开发需要运用复杂的钻井、地质勘探和压裂技术,对技术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此外,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也需要引起关注和防范。
7. 结论通过对川南地区页岩气资源的可行性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川南地区具备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和良好的地质条件;•川南地区页岩气资源储量巨大,具备较高的开发潜力;•采用先进的钻井和压裂技术可以实现有效的页岩气开发;•川南地区的页岩气开发将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但也面临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页岩气勘探形成甩开勘探局面-报道
页岩气形成甩开勘探局面勘探南方分公司针对川东南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勘探取得良好的突破局面,相继甩开一系列勘探部署井。
2013年以来,焦石坝地区海相页岩气勘探取得商业性重大发现,所有开发井相继均获得高产、稳产的工业气流。
按照中石化总部领导要求,分公司对焦石坝外围地区的白马、平桥、武隆等区域开展进一步有利区块评价。
根据区域上地震资料解释及地质沉积特征综合研究分析显示,这些地区的五峰—龙马溪组反射特征与焦石坝地区地震反射相类似,也处于有机质泥页岩富集、构造相对简单、保存条件好的区域。
由此分公司建议部署了一批海相页岩气专探井——焦页5井、焦页6井、焦页7井、焦页8井。
并且这些部署井的上覆地层相对完整、齐全,远离区域大断层。
另外,这批部署井的埋深相对不大,基本上都处于2400米至3600米之间,是页岩气开发井的相对有利埋深区域,也有利于后续的压裂工作。
这些部署井已上报总部并获批,并且也已完成了部署井的地质设计及野外勘探作业,有望在五峰—龙马溪组获得新一轮的发现。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与挑战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与挑战何骁;陈更生;吴建发;刘勇;伍帅;张鉴;张小涛【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22(42)8【摘要】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资源丰富,经过10余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已经建成了3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目前已成功实现中深层(埋深小于3 500 m)页岩气的商业化、规模化开发。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埋深3 500~4 500 m)资源量6.6×10m^(3),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是“十四五”我国页岩气规模上产的重要领域。
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埋藏深,受温度和压力高、应力与应力差大等复杂地质工程条件影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此,在系统总结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与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其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下一步攻关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前期探索实践与自主创新,形成了以“五好”(选好区、定好井、钻好井、压好井、管好井)为核心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建立了高产井培育模式,支撑了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2)通过系统分析认为,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管理模式“三大领域”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3)面对挑战,需深化勘探开发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持续完善关键主体技术、坚持创新机制体制与管理模式。
结论认为,通过多年的持续攻关和先导试验,基本形成了与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工况相适应的勘探开发主体技术,提交了首个深层页岩气万亿立方米储量,优选了首个深层页岩气百亿立方米上产区块,取得了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大进展,坚定了向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信心和决心,对中国页岩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11页(P24-34)【作者】何骁;陈更生;吴建发;刘勇;伍帅;张鉴;张小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四川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建议2.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江东区块下古生界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与启示3.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区复杂构造带深层页岩气勘探进展与突破4.四川盆地南部威荣、永川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挑战与思考5.基于复杂缝网模拟的页岩气水平井立体开发效果评价新方法——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近年来,随着国内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以及传统能源逐渐枯竭,我国页岩气勘探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
目前,我国页岩气在勘探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四川、重庆、湖北、安徽和河南等地。
从勘探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的深度、面积和储量等指标均逐步增长,但仍与国际水平有差距。
从勘探技术来看,国内虽然在水力压裂、水力钻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需要加强科研攻关和实践检验,提高技术水平。
从资金和人才方面来看,虽然国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进行了大力支持,但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企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仍然有限,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勘探投入力度政府应制定更加明确、具体的政策措施,从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的勘探投入力度,尤其是应注重对新型煤层气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扶持,推动他们在技术研究、勘探开发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提高技术水平,加快技术创新应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外先进的勘探技术和生产技术,大力推动水力压裂技术及其设备的发展,提高勘探开发水平。
同时,应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之路,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和资源,加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环境危害应加大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环境保护力度,采用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减少勘探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确保勘探开发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加强对勘探地区的环境调查,以及开展煤层气、页岩气等资源勘探前的环境评估工作。
总而言之,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还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和技术创新,优化政策环境,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优势,尽快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应用测井资料评价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
应用测井资料评价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详细分析和评价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的页岩气储层,探讨测井资料在该地区页岩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
四川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产区,其南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然而,由于页岩气储层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如何准确评价储层特性,提高页岩气勘探成功率,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首先介绍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的地质背景,包括地层结构、岩性特征以及页岩气储层的基本属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论述测井资料在评价页岩气储层中的关键作用,包括测井方法的选择、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测井资料来评估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气性、岩石力学特性等。
通过深入剖析实际测井资料,本文将展示测井技术在识别页岩气储层、评价储层质量以及预测产能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本文还将探讨当前测井技术在评价页岩气储层中存在的挑战和局限性,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技术创新点。
本文将总结测井资料在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潜力,为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有益的技术支持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四川盆地南部乃至更广泛区域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二、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地质背景四川盆地南部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该区域具有复杂的构造背景和丰富的沉积历史,为页岩气的形成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主要发育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中,以海相沉积为主,夹杂有少量的陆相沉积。
地质上,四川盆地南部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多套烃源岩和储集层。
其中,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层位。
这两套地层厚度大、分布稳定,且富含有机质,为页岩气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烃源。
储层的物性特征是评价页岩气储层的关键参数。
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储集空间以纳米级孔、缝和微裂缝为主。
深层页岩气井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四川盆地南部永川区块为例
深层页岩气井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四川盆地南部永川区块为例曹海涛1,2,3 詹国卫1 余小群1 赵 勇11.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 西南石油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摘 要 影响深层页岩气井产能的地质和工程因素众多,明确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于深层页岩气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永川地区8口水平井为样本,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地质、钻井、压裂、生产等4个方面的19个参数与气井产能的关联度,明确了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无量纲产能评价指标(QI )与无阻流量的关系式,进而针对永川区块南区和北区分别提出了提高页岩气单井产能的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①裂缝发育程度、Ⅰ类储层钻遇率、水平段长度、埋深、单段液量、加砂强度、压力系数、总有机碳含量和脆性指数等9个因素对气井产能起到了主要的控制作用;②所建立的QI 与气井无阻流量的关系模型,可实现对气井产能的快速评价;③建议在永川区块南区加强钻井的跟踪监测以提高优质储层的钻遇率,在北区则加强对压裂工艺的攻关,提升储层改造的效果以实现气井产能的突破。
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区的井位部署和压裂参数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气井 生产能力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 关联度 永川区块 四川盆地南部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S1.020基金项目: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深层页岩气综合评价及开发技术政策”(编号:P18058-1)。
作者简介:曹海涛,1987年生,博士;主要从事页岩气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址:(61004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吉泰路688号。
电话:(028)65286384。
E-mail:*****************通信作者:赵勇,1981年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页岩气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址:(61004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吉泰路688号。
四川地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的地质背景
四川地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的地质背景一、本文概述基于上述资料,《四川地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的地质背景》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着四川盆地志留纪地层中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机理,特别是针对龙马溪组底部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全面剖析四川盆地这一特定区域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通过揭示其构造演化历史、地层分布特征以及页岩的空间展布规律,着重探讨了龙马溪组页岩烃源岩的生烃作用历程及其与页岩气成藏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文系统性地研究了四川地区志留系页岩气的成藏地质背景,重点关注了盆地内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作为烃源岩的特殊属性及其对页岩气形成的决定性影响。
结合四川盆地独特的构造格局、复杂的断裂与褶皱构造特征,以及较高的地温梯度等有利地质条件,本文首先梳理了盆地的地质历史与构造演化过程,其次详细阐述了龙马溪组页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厚度等因素,并深入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促成了页岩气的有效生成与长期稳定保存。
文中还特别评估了威远、泸州、宜宾和自贡等地的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有利页岩气成藏区带的识别标志和评价标准,为今后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地质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策略。
二、四川地区地质背景四川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地理位置独特,跨越了多个构造单元,包括扬子地块、秦岭造山带和松潘甘孜褶皱带等。
这一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为四川地区的页岩气成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川地区的地层发育齐全,自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为页岩气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地层基础。
志留系地层是四川地区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层位之一。
志留系地层在四川地区分布广泛,厚度较大,且富含有机质,为页岩气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在构造方面,四川地区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构造格局。
这些构造运动不仅控制了地层的展布和变形,还为页岩气的聚集和保存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特别是晚古生代至中生代的构造活动,对四川地区页岩气的成藏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石油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与下步工作安排及建议
分簇射孔工具
19
开展了储层改造配套工具的攻关研究,并试制了复合可钻式桥塞样品 完成复合材料的研制(可满足桥塞承压70MPa的要求);设计了4个规格的系列复
合桥塞,完成Φ114、Φ109和Φ99复合桥塞加工和室内试验;复合桥塞均封压 75MPa以上;完成了爬行器输送射孔工艺技术、泵送桥塞座封-多簇射孔联作工艺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地质图
长芯1井
蜀南长宁双河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 露头
5
页岩薄片和露头
黑色页岩 炭质页岩 硅质页岩
笔石页岩
钙质页岩
粉砂质页岩 6
2、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
采集二维地震4411公里,老资料重新连片处理15000公里
昭通区块页岩气地震工作量部署
昭105 YSL1 昭104 宝1 YQ1 YQ4 YQ3 YQ2 YSH1-1 YS106 阳1
3、评价井与水平井
自营区钻直井16口、水平井4
蜀南地区页岩气勘探成果图
口,另外壳牌钻直井5口、水平井3口
2009年钻探了我国第一口页岩气 直井-威201,压裂获气 2010年第一口水平井—威201-H1 井压裂获气 2012年宁201-H1水平井获得高 产,成为我国第一口具有商业价
长宁 威 远 区 块
工作类型 剖面观测 资料浅井 二维地震 三维地震 工作量统计 观测野外剖面220条、露头500处,实测剖面20条5319m 建立双河龙马溪组“铁柱子”剖面 完成地质浅井22口,累计进尺7293m,取芯4709m 4411km
2
358km 长宁威远和昭通钻直井16口(正钻5口),水平井6口(直改平2 口),2个井组8+6(正钻4口);壳牌完钻井6口,其中水平井 3口(直改平)
益开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现状
写一篇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现状的报告,600字
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是当前能源开采的热门话题。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由于先进的技术支持,页岩气勘探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我们将就页岩气勘探技术发展的现状进行简要的报告。
首先,目前,页岩气勘探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熟度。
随着深入研究,人们对页岩气资源,储层特征、聚集性,发育程度以及发育类型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针对研究更深部页岩气资源的技术,如反射地球物理,核磁共振测井,电波地球物理,激光测井等技术也有了较大突破,为开发更深层次的页岩气资源提供了条件。
其次,当前页岩气勘探技术的精度也有所提高。
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采集数据标准化,加强科研技术资源等,领先技术在勘探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加快了勘探技术的精准性,进而为页岩气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最后,虚拟勘探技术的发展也为页岩气的勘探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通过虚拟勘探,结合传统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精细化的分析,更精准的确定页岩气资源的储层特征,从而使大规模的开发成为可能。
总之,当前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熟,应用技术也更加精准,虚拟勘探技术为页岩气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预计今后页岩气勘探技术将取得更好的发展。
页岩气测井解释和岩心测试技术_以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为例
第32卷 第3期2011年5月石油学报A CT A PETROLEI SINICAV o l.32M ayN o.3201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 05018)资助。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吴庆红,女,1968年9月生,1991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现在中国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E mail :w qh 69@p 文章编号:0253 2697(2011)03 0484 05页岩气测井解释和岩心测试技术以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为例吴庆红1,2 李晓波3 刘洪林3 陈 霞4(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 2 中国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76;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廊坊 065007;4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综合一处 河北廊坊 065007)摘要:利用页岩气专用测井技术对页岩气评价井进行了储层参数和气源参数的研究,并利用岩心测试技术对测井结果进行验证及校正,以更准确地反映储层物性参数。
其中对四川盆地页岩气评价井的页岩有利层段进行了有利储层段划分以及硅质、脆性矿物、黄铁矿、含气量和T OC 的测试。
由于测井结果具有地域性差异,借助页岩岩心资料对上述参数进行了验证并对部分参数进行了校正,为合理开发页岩气提供了研究手段。
关键词:岩心测试;测井技术;储层段;硅质含量;含气量测试中图分类号:P 631 8 文献标识码:ALog interpreta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ore testing technology in the shale gas:Taking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ichuan Basin as an exampleWU Qinghong 1,2 LI Xiaobo 3 LIU H o ng lin 3 CH EN Xia 4(1.School of Ener gy Resources ,China Univer sity of Geosciences ,B eij ing 100083,China;2.Petr oChina Coalbed Methane Comp any L imited ,B eij ing 100076,China;3.L angf ang Br anch,PetroChina Resear ch I nstitute of Petroleum E x p lor ation &Develop ment,Langf ang 065007,China;4.General Division I ,PetroChina H uabei Oilf ield Comp any ,Langf ang 065007,China )Abstract :T he present paper investig ated so ur ce and r eser vo ir par ameters o f shale gas ev aluatio n wells by using professio nal log ging techniques of the shale g as,and the r esult o f log g ing was ver ified o r calibr ated by core testing techno lo gy so as to mor e accurately re flect physical pro pert y parameters o f reserv oir s.T he paper intro duced the application o f key log ging techniques to appra ising favo ra ble inter vals o f shales from so me shale g as evaluation wells in the Sichuan Basin,w hich included div isio n o f favo rable intervals of a reservo ir ,silica content t esting ,contents of frag ile minerals,pyr ite t esting ,g as co nt ent test ing and T OC t esting.A ll o f the par ameter s mentioned above wer e v erified and so me o f them wer e calibr ated by using co re data of shales because o f the reg ional difference of w ell log g ing r esult s.T he present study prov ided the rat ional develo pment o f the shale g as wit h a r esear ch appro ach.Key words :co re testing;lo gg ing t echnolog y;reservo ir sectio n;silica co nt ent;gas content test ing1 页岩气测井识别技术斯伦贝谢公司于2004年开展了页岩气测井解释,通过北美12个页岩气田比较,建立了页岩气测井系列,包括伽马、中子、密度、电阻率、声波扫描、电阻率成像(FM I)、伽马能谱(H NGS)和元素俘获能谱测井(ECS),其中声波扫描、电阻率成像、元素俘获能谱测井是页岩测井的关键技术[1 2]。
浅谈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_王万合
科技·探索·争鸣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序言页岩气是指以吸附、游离或溶解状态赋存于泥页岩中的天然气,其特点是页岩既是源岩,又是储层和封盖层。
在埋藏温度升高或有细菌侵入时,泥页岩中的有机质,甚至包括已生成的液态烃,就裂解或降解成气态烃,游离于基质孔隙和裂缝中,或吸附于有机质和黏土矿物表面,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就近聚集,形成页岩气藏[1]。
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已经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1地震勘探技术目前,国内已陆续开展了部分地区的页岩气地震勘探试验,如对施工观测系统选择的试验等,获得了一些原始地震数据以及时间剖面,根据剖面相位、波组特征分析,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就页岩气地震勘探而言,若想解决好反射波(组)与页岩层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井位布设和后期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进行研究。
1.1构造情况对于页岩,其本身即是生气场所也是重要的盖层,在构造转折带、地应力相对集中带以及褶皱-断裂发育带,通常是页岩气富集的重要场所。
在这些地区,裂缝发育程度较高,能够为页岩气提供大量的储集空间。
成藏之后发生的构造运动也能诱发页岩裂缝的发育,也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但这可能会破坏页岩本身作为盖层的部分[2],若是通过运移机制进入页岩外部的储集层,则外部储集层构造特征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地震勘探技术以物性差异(波阻抗差异)为基础,是一种探测构造最有效、经济的地球物理方法。
因此,通过地震勘探技术探明勘探区内的构造情况,再根据页岩气的沉积储层预测,可有效获得区内页岩气有利区。
1.2储层标定储层的标定是确定页岩层段的主要手段,但前提是勘探区内必须有已知的页岩气勘探孔,通过钻井揭露的页岩层段情况,结合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对地质主要层位进行标定,从而获得区内不同时代地层反射波(组)特征,根据该特征可实现对全区页岩层段的波组追踪,从而为后期确定储层的厚度、埋深及属性提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一、本文概述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油气资源的沉积盆地。
其下古生界地层发育完整,沉积了丰富的烃源岩和储集层,为油气的生成和聚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由于四川盆地的地质构造复杂,油气勘探难度较大,因此,对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四川盆地下古生界的油气地质条件,包括烃源岩特征、储集层特征、盖层特征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规律等。
通过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种手段,对四川盆地下古生界的油气勘探前景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后续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文章将首先介绍四川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发育、构造演化以及沉积环境等。
然后,重点分析下古生界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评估其生烃潜力。
接着,研究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含油性,评价其储油能力。
对盖层的封闭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
综合分析油气运移和聚集的规律,评价四川盆地下古生界的油气勘探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取得新的突破。
二、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地层特征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的叠合盆地。
其下古生界地层发育齐全,主要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这些地层在盆地的不同区域有着各自独特的分布和发育特征。
寒武系地层在四川盆地中广泛分布,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夹有少量的碎屑岩。
这一时期的沉积环境多为浅海相,地层中富含化石,是研究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窗口。
奥陶系地层则主要发育在盆地的东部和南部,以碎屑岩为主,夹有碳酸盐岩。
奥陶纪时期,盆地经历了多次海平面升降,形成了多个沉积旋回,地层中可见丰富的生物化石和沉积构造。
志留系地层在盆地中分布较为局限,主要出露在盆地的边缘地区。
这一时期的地层以碎屑岩为主,沉积环境多变,既有深海相沉积,也有浅海相和滨海相沉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李志荣,1965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现任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及综合管理工作。
地址:(61021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华阳镇华阳大道1段1号。
电话:(028)85762286。
E‐mail:lizhir_sc@cnpc.com.cn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地震勘探新进展李志荣 邓小江 杨晓 巫芙蓉 刘定锦 张红 谭荣彪 周跃宗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李志荣等.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地震勘探新进展.天然气工业,2011,31(4):40‐43. 摘 要 我国目前对于页岩气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础理论上,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对页岩气进行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为此,在对四川盆地南部页岩层段地质、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及解释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思路及技术流程,取得了页岩气地震勘探的新进展。
采集方面,通过对激发接收参数的试验攻关,优选了技术性与经济性兼备的、合理的采集参数;处理方面,特别注重静校正、保真保幅及浅层信息保护等处理环节;解释方面,在分析页岩气主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断层精细解释+埋深编制+优质页岩厚度预测等环节的工作,为该地区页岩气资源评价和开发目标区的选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资料。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南 页岩气 地震勘探 技术 进展 采集处理解释 技术攻关 DOI:10.3787/j.issn.1000‐0976.2011.04.00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特别是低碳、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扩大,页岩气成为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
目前,对页岩气进行了很多基础研究,取得了一些地质成果[1]。
但在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工程技术方面,虽国外取得了成功[2‐4],而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如何利用地震资料对页岩气进行研究,目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思路与方法。
笔者旨在通过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的勘探实践,对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了适合于中国地质特征的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评价方法。
1 页岩层段地质、地球物理响应特征1.1 地质特征 研究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整体岩性表现为:下部是黑色页岩,上部深灰至灰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
对于龙马溪组页岩层来说,具有勘探开发意义的优质页岩主要位于龙马溪组底部,厚度约40m。
据王兰生、王世谦等人研究[5‐8],四川盆地南部优质页岩的指标为:TOC>2%,含气量高(大于1.5m3/t),孔隙度大于2%,厚度大于30m。
1.2 测井响应特征 与相邻上覆、下伏地层相比,龙马溪组测井响应特征表现为低速度、高伽马值、低电阻率值,龙马溪组内部优质页岩层测井曲线特征表现为速度有高有低、高伽马值等特征。
1.3 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由于页岩层段为岩性较为均一的泥岩、碳质页岩,内部缺乏较为明显的波阻抗界面(图1),因此,龙马溪组整段表现为断续—弱振幅反射(图1中黄色部分)。
图1 研究区内Nx井龙马溪组地震响应特征图2 地震资料采集2.1 采集难点 研究区地表主要出露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震采集面临如下两个问题:①主要为山地地形、大面积出露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等的石灰岩,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较低;②勘探目的层地层倾角较陡且埋深跨度大,在页岩气低成本勘探战略下,如何选择对勘探成本影响最大的道距、覆盖次数及最大炮检距等参数是地震采集工作的关键因素。
2.2 技术思路 针对上述难点,主要开展了3个方面的攻关:①攻关线(段)采用小道距、高覆盖、长炮检距的技术测试方案,优选针对目的层的覆盖次数、道距、最大炮检距、激发参数等多种地球物理参数;②在保证足够信噪比的基础上,开展以小药量为核心的激发试验,优选适合该区的最佳激发参数;③采用数字检波器进行干扰波调查,优选组合串数、组合基距、组合图形等接收参数。
表1为采集攻关前后的参数对比。
表1 研究区攻关前后采集参数对比表方案攻关方案优化后的生产方案观测类型1炮1线1炮1线道距 10m20m炮点距 40m100m接收道数960道450道覆盖次数120次45次观测系统4795‐5‐10‐5‐47954490‐10‐20‐10‐4490激发参数1口×15m×4~20kg(1998年勘探) 1口×15m×4~10kg接收参数1串线性组合2串面积组合2.3 效果分析 通过技术攻关,在节约勘探成本的基础上,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剖面(图2),特别是构造核部成像效果在攻关后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满足了页岩气勘探的要求。
3 地震资料处理3.1 处理难点 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地震资料处理主要面临两大难点:①地表出露有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等多套地层,岩性横向变化大,地形起伏大,静图2 地震采集攻关前后试验剖面成像效果对比图校正和地表一致性处理面临巨大挑战;②目的层内部反射能量弱,分辨率较低,如何精确成像是一个难点。
3.2 技术思路 针对这两大难点,开展了静校正、去噪、振幅保持、精细速度分析等方面的处理技术攻关。
由于页岩气目的层埋藏相对较浅,特别是通过精细切除来保护浅层信息,切除后浅层地震成像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善(图3)。
图3 精细切除前后叠加剖面段成像效果对比图3.3 效果分析 通过地震资料处理攻关,获得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地震剖面(图4),为下一步页岩气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4 处理攻关后偏移剖面段成像效果展示图4 地震资料解释及有利探区优选4.1 解释难点 页岩气地震资料解释主要面临如下难点:①前已述及,龙马溪组顶表现为一弱波谷,龙马溪组顶追踪对比困难(图1),准确落实龙马溪组的地层厚度平面分布较为困难;②优质页岩层厚度较薄,地震响应特征不明显,在常规地震剖面上难以识别,准确预测优质页岩厚度比较困难;③页岩气属非常规气藏,其勘探和评价方法与常规气有差别,国内尚无成熟的适合于中国地质特征的针对页岩气的地球物理解释的方法、流程和评价体系。
4.2 技术思路 页岩气勘探评价的主控因素有:有机质丰度、成熟度、优质页岩厚度、埋深、裂缝带的发育、物性等[9‐10],其中通过地球物理技术可以解决的有优质页岩厚度、埋深、断裂发育情况。
针对上述难点,抓住页岩气勘探的主控因素,笔者探索出了适合于中国地质特征的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评价方法(图5):①构造精细解释,避开对页岩气勘探影响较大的断层复杂区;②页岩层埋深是其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前提,编制页岩层顶(底)界埋深图;③优质图5 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评价思路框图页岩层是页岩气勘探开发最为有利的目的层,也是资源评价最重要的因素,通过反演以及多种地震信息融合,预测优质页岩厚度分布情况。
4.2.1 埋深图编制 埋深图编制方法有2种:①通过1∶50000高程图+构造图即可完成埋深图的编制,但是此种方法较为繁琐;②利用地震测量高程,通过下式计算,再网格成图。
这种方法简便可行,能满足有利区带选择的要求。
计算公式为:埋深=时深转换深度-(基准面-地震测量高程)4.2.2 优质页岩厚度预测 前已述及,优质页岩与普通泥页岩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自然伽马曲线上,虽然优质页岩速度并不一定比普通页岩层低,但是它的自然伽马数值要比普通泥页岩高。
利用此特征,通过拟声波曲线重构,重构的曲线具有低频声波及高频自然伽马信息,它能够对优质页岩层进行很好的预测。
4.3 效果分析 从图6可知,反演剖面与测井曲线吻合好,分辨率较高并吻合地质规律,尤其是龙马溪组底部高伽马优质页岩,在反演剖面得到了清晰的体现。
研究区目前有2口井可用于检验埋深、优质页岩厚度预测的正确性,通过对比,预测的埋深、优质页岩厚度(图7)与钻井具有很好的吻合性。
图6 过Nx井的自然伽马反演剖面图4.4 有利勘探区域优选 地震勘探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为井位部署和开发方案的制订提供基础。
通过前述构造图(断层精细解释)+埋深图+优质页岩厚度图所提供的准确的资料基础,按照埋深介于1000~3000m范围、构造相对简单、优质页岩厚度大于30m的原则,对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进行了评价和优选,并制订了初步的开发方案。
目前,在二图7 优质页岩厚度预测分布图维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已部署2口水平井的钻探,部署了1个三维区块,并在地震资料空白区进行了二维部署。
5 结论 1)页岩气勘探是一种低成本的勘探,在保证获得高品质地震资料的条件下,采集参数应尽量考虑节约成本,特别是影响勘探成本的道距、覆盖次数及激发药量等接受激发参数。
2)在页岩气处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精细切除以保护浅层信息;页岩层内部保真保幅处理,并适当提高分辨率。
3)拟声波重构技术能够对优质页岩厚度进行很好的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良好,值得其他地区推广应用。
4)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评价的思路为构造精细解释+埋深图+优质页岩厚度预测,寻找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为井位部署和开发方案的制订提供基础资料。
参 考 文 献[1]枟页岩气地质与勘探开发实践丛书枠编委会.中国页岩气藏地质理论研究新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2]枟页岩气地质与勘探开发实践丛书枠编委会.北美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新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3]HARTMANRC,LASSWELLP,BHATTAN.Recentad‐vancesintheanalyticalmethodsusedforshalegasreser‐voirgas‐in‐placeassessment[C]∥AAPGAnnualConven‐tion,20‐23April2008,SanAntonio,Texas,USA.Hous‐ton:AAPG,2008.[4]JARVIEDM,HILLRJ,RULET,etal.Unconventionalshale‐gassystems:theMississippianBarnettShaleofnorth‐centralTexasasonemodelforthermogenicshale‐gasas‐sessment[J].AAPG,2007,91(4):475‐499.[5]王兰生,邹春艳,郑平,等.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存在页岩气的地球化学依据[J].天然气工业,2009,29(5):59‐62.[6]王世谦,陈更生,董大忠,等.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页岩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前景[J].天然气工业,2009,29(5):51‐58.[7]王社教,王兰生,黄金亮,等.上扬子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条件[J].天然气工业,2009,29(5):45‐50.[8]程克明,王世谦,董大忠,等.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成藏条件[J].天然气工业,2009,29(5):40‐44.[9]聂海宽,唐玄,边瑞康.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中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J].石油学报,2009,30(4):484‐491.[10]张金川,聂海宽,徐波,等.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J].天然气工业,2008,28(2):151‐156.(收稿日期 2011‐02‐22 编辑 韩晓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