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_现状及发展建议_贺铟璇

合集下载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大批企业开始迅速的崛起,并快速的进行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开始在现实情况下,显著的进行了增强。

目前,中国已经是国际第二大经济体,毫无疑问,这一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我国企业的发展速度。

而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跨国并购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跨国并购,能够直接的帮助我国企业,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资源整合,完成产业升级。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已经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大趋势。

从其实际的发展历程来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其往往是由一家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的证券,对国外另一家企业或者多家企业的资产或股票进行购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对这一企业的全部资产(或某项资产)的所有权。

按照我的理解,对于那些寻求扩张的中国企业来说,其往往会面临着内部扩张的选择,内部扩张在实际情况下,往往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而通过跨国并购,则可以迅速的达到预期的目标。

1990年左右,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在参与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往往占有着较大的比重,在这种具体的情况下,政府也就直接的变成了进行具体决策的主体,而参与到跨国并购中的企业则不能更好的自主决策,这也就直接的反映出了一点问题,那就是,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形势下,政府如果在实际情况下对其进行了介入,就势必会直接的导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存在着一定的非经济性。

此外,由于政府的角色定位,能够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起到核心作用,因此,按照我的理解,企业往往并不能够较好的具备运作主导权,而政府的强制行为,也会使得并购双方,基本都很难在实际情况下达成共识,因此,在后续的整合经营过程中,出现矛盾摩擦是十分常见的事。

到了2008年之后,政府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干涉程度降低,但是,中国企业往往会在相关的发展过程中,直接的陷入到规模经济与多元投资的误区当中,从而为了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的进行盲目扩张,最终,导致相关的定位不明确,犯下战略决策上的失误。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的变迁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的变迁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的变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经历了多次重要变革。

这些变革不仅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条件。

本文将从1990年代的初步尝试、2000年代的完善到近年的进一步发展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的变迁。

1990年代,我国开始尝试研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

当时的市场环境不够成熟,法律法规也相对滞后,上市公司并购操作困难重重。

由于缺乏相关制度和规范,很多并购重组案例存在问题,甚至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纠纷。

为此,我国开始逐步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并加强对并购重组的监管。

进入21世纪后的2000年代,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2005年,我国证券法作为核心法律出台,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在这个基础上,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

同时,为保护投资者权益,监管机构也加强了对并购重组的监管力度,提高了信息披露的要求,完善了投资者保护机制。

在近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发生了进一步发展。

2016年,我国证券市场出台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管理办法》,明确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监管要求。

根据该办法,对于一些需要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将直接介入,并进行审核和监督。

此外,为进一步规范并购重组活动,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细化的配套政策和规定,以保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总的来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经历了由初步尝试到完善再到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这一变迁不仅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也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法律和监管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更加规范和有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遇。

然而,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一些企业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内幕交易等问题,监管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监察。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论文摘要:企业并购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并购的浪潮也随之来临。

在各种并购案件的中,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并购现状的分析,得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为我国并购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企业并购;并购发展;并购问题一、我国企业并购协同的现状第一,以扩大规模,争做国内行业老大为目标。

尤其是内资间的并购与重组,争规模第一,争市场老大。

而在并购中,并未对产业链的融合及价值链的提升做更多的细分与规划。

而这种简单的靠做大规模来控制市场和产业的手段在明显存在着弊端,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战略目标。

对公司的远期可持续发展也没有更多的帮助。

第二,政府推动型的并购占了很大比例。

国内企业并购中大量并购是政府牵线完成的,特别是地方政府和国资部门的干预强于企业内部动力。

这样似乎牵强的组合,生硬的并购带来的至多是政绩观和面子上的好看,对双方企业的发展均没有好处。

第三,跨行业扩张型。

主要是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公司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和为了完成产业转型与升级而有目标地选择并购对象,且重点集中在对国家骨干企业的参股或并购。

这种近乎盲目的跨行业并购对于企业来说风险过大。

第四,资本运作式收购。

主要体现在对公司价值的收购整合,而对产品收购关心甚微,多数属于炒作型收购。

例如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2005年雅虎把在华所有业务全部转让阿里巴巴,同时再加上十亿美金,最终总价为40亿美元,置换阿里巴巴40%的经济决定权和35%的投票权。

双方合作目的是为了和雅虎一起全面建筑搜索引擎。

但从其本质看,是在豪赌下一站的互联网业务和市场。

二、我国企业并购协同中存在的问题从总量看,企业通过并购使得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但我国企业在并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政府行政性干预。

地方政府为了创造业绩,盲目要求企业做强做大。

对并购的内容,部分地方政府还违背市场经济规则,任意划拨和调动归并购双方所有的国有资产,并对资产价值的评估采取非经济性干预。

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摘要]并购是现代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并购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其规模和强度都呈现了逐步增强的发展态势。

文章在回顾我国并购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就当前的并购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关于规范并购活动、增强并购效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并购历史;并购现状;发展建议[作者简介]贺铟璇,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助教,辽宁大连,116023;王江石,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辽宁大连,116021[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1)01-0041-0005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企业并购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从19世纪末到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五次明显的并购浪潮。

这五次并购浪潮,都是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化,同时也促进了投资理念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发掘”,最后发展到“价值再造”的转变。

随着时间的推演,企业并购的规模和强度都在不断地增强,企业并购的强大生命力也凸显了其在资源配置领域的重要地位。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我国企业的并购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甚至更早,但以现代企业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真正意义上的并购,最早出现于1984年,当时保定机械厂兼并了保定针织器械厂,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并购的第一案。

随后,在武汉、南京、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都发生了企业并购。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中央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明确指出要明晰产权关系,让产权流动和重组,产权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1994年,全国各地已经有20多个产权交易市场,企业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实物形态为基本特征的财产权益的全部或部分交易。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国证券市场迅速成长起来,上市公司数量和交易量急剧增加,使公司并购由不自觉行为向自觉行为发展。

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我国企业并购重组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综合实力,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行业整合,促进国内经济持续增长。

但是企业并购重组也存在若干问题,一是单位上市时间短、投资主体规模小,无法把握并购重组的节奏和规模;二是并购重组中各环节的利益较为复杂,缺乏有效的安排;三是重点受到投资规模、结构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制约;四是缺乏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持,并非每个并购重组都能实现预期目标及效益。

建议:一是针对上述问题,完善法律制度,推行利益共享机制;二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方案;三是提高投资主体的职业化水平,提升交易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四是建立企业培训中心,提高并购重组业务的技能水平;五是建立投资咨询机构,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投资指导。

我国企业并购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企业并购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企业并购现状及发展趋势哎,今天咱们聊聊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这个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像一场商业界的大联欢,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听起来是不是就觉得热闹了呢?咱们得知道,现在的中国经济就像一头正在发力的猛牛,奔腾向前,企业并购这个热潮可谓是汹涌澎湃,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你瞧,这几年,各种企业为了壮大自己,纷纷出手,买买买,卖卖卖,搞得整个市场都是“谁还没买过一个公司呢”的气氛。

说到并购,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企业们如此热衷于这个呢?原因可多了。

首先嘛,竞争压力大啊,市场上风云变幻,谁都不想被抛在后头。

想要在这个江湖里立足,就得不断扩张,寻找新的机会。

有的企业为了获得先进技术和资源,直接买下那些“小而美”的公司,瞬间就能提升自己的实力,这种“如虎添翼”的感觉,简直爽到飞起来。

更别提还有那些大企业,看准了市场空白,简直是趁机而入,迅速占领市场,真是让人拍手叫绝。

咱们得承认,并购可不是一帆风顺,路上磕磕绊绊在所难免。

一些企业并购之后,整合资源时却像是“牛头不对马嘴”,弄得里外不是人。

比如,有的公司在收购后,发现文化差异大得不得了,员工之间就像水火不容,合并的初衷瞬间化为乌有。

再说了,财务风险也是一大隐患,一旦收购不成,资金流动就成了问题,搞得财务报表上满目疮痍,唉,这真是让人心疼啊。

那说到发展趋势,未来的并购市场可谓是潜力无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字经济的兴起,企业们更是看到了新的机会。

像那些科技企业、互联网公司,想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得不断寻求创新,收购新兴技术企业简直是“顺理成章”。

国际市场的开放,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走向世界。

像是“出海”的大潮,咱们的企业不仅要在国内拼搏,还要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哎,大家可能会问,那怎么才能做好并购呢?成功的关键在于“人”。

搞好并购,不光是数字和资产的结合,更多是团队的磨合和文化的融合。

企业之间要像老朋友一样,彼此信任、互相理解,才能实现真正的“强强联合”。

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现状和趋势

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现状和趋势

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现状和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并购重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企业要实现更快的发展和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快并购重组的步伐,加大投资和输出力度,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本文将从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现状1. 并购重组的规模不断扩大自2000年以来,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

根据中国对外投资统计,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从2005年的27亿美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1833亿美元。

其中,去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的逆差达到651亿美元,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隐忧。

实际上,这个逆差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不断加大对海外企业的投资和并购重组力度所引起的。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国企业并购重组不仅扩大了规模,而且优化了产业结构。

通过并购重组,中国企业不仅实现了自身业务的增强和拓展,而且加速了产业升级和国际整合,推动了国内外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例如,中国海外购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大豆粉厂,并将其一步步整合成为亚洲最大的大豆粉生产企业——金龙鱼油脂,使得我国的大豆油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完善了大豆产业链。

3. 面临多重风险挑战但是,中国企业并购重组也面临很多挑战和风险。

随着国内投资环境和政策调整的不断变化,企业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

此外,海外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具备更加成熟的财务、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能力,才能够避免并购失败和不良资产的产生。

二、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趋势1. 多元化投资战略未来,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投资战略将会更加多元化:在其它更加现代化的工业领域中寻求投资机会,比如生命科学和高端制造业;但是也将会在人工智能和家庭服务等新兴领域增加投资。

通过多元化的投资,中国企业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其资源和优势,实现投资的最佳效益。

2. 产业链社区化发展未来,随着企业对产业链的深度理解,将逐渐转向更加社区化的发展模式,即依托产业链所在区域的资源和产业发展环境,建立产业链上的社群,优化区域协同,从而实现资源和效益的双重优化。

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现状与对策

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现状与对策

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现状与对策提要我国企业建立在真正市场驱动基础上的并购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已经有了近20年的历史,相对于西方企业近百年的并购历史,我国企业并购还处于起步阶段,并购效应比较落后。

本文在研究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现状及形成原因基础上,从宏观制度和企业自身两个层面提出改进我国企业并购效应对策。

一、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现状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企业并购取得了飞速发展。

从规模上看,我国已位于日本、香港之后成为亚洲第三大并购市场。

但是,我国并购活动仍处于并购循环的初级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企业并购效应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多数学者都是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的。

本文在对这些实证研究和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后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现状。

(一)我国企业横向并购效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

从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横向并购的实证研究来看,我国企业横向并购的效应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是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实施横向并购的当年企业经营业绩反而下降了,但是实施横向并购后的第二年,企业规模经济效应就会马上体现出来了,实施横向并购的公司总体业绩是上升的。

(二)混合并购效应较差,并购失败率高。

混合并购涉及产业转型问题,从目前我国企业混合并购实践来看,并购效应比较差,失败率较高。

从实证检验看,目前上市公司的混合并购,其业绩呈下滑的趋势,很多并购的上市公司,利润呈现抛物线式的变化,即在并购前,许多公司盈利能力、盈利水平一般,在并购当年业绩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后第二年开始出现增长速度下降乃至负增长的趋势。

(三)纵向并购效应不明显。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并购都是以横向并购为主,纵向并购所占比例较少,因而可供研究的纵向并购案例比较少。

从目前所发生的一些纵向并购案例的总体分析来看,我国企业纵向并购效应并不明显。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现状及发展趋势2500字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现状及发展趋势2500字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现状及发展趋势2500字摘要:并购是跟公司产权有关的交易性行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并购趋势出现转变,从过去求大求全转向以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主。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并购趋势市场化的特征将逐步加强。

基于此,本文试图对上市公司并购趋势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关键词:上市公司并购发展趋势■一、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发展历程1、探索阶段(1984-1987)1984年7月,河北保定的兼并活动拉开了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序幕。

随后,并购开始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展开。

2、第一次并购浪潮(1987-1989)1987年以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并购重组的政策,促成了第一次并购高潮。

3、第二次并购浪潮(1992-2001)随着产权交易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育,上市公司出现,外资并购国企和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不断涌现。

4、第三次并购浪潮(2002至今)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并购法规,如《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

■二、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以“圈钱”为目的进行“报表重组”许多公司参与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只是为了提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从而能够在股票市场上通过配股方式为“圈钱”做好准备,重组方一般玩报表游戏或者通过关联交易来制造利润;上市公司的控制人利用在上市公司中的控股地位,大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或是利用上市公司作为担保人,从银行大量贷款;或是利用增发及配股,从资本市场疯狂圈钱,很难使公司的经营绩效真正得到提高。

(2)以保住上市资格为目的进行的并购重组收购人控制上市公司后,仅对上市公司进行简单“包装”,并未进行实质性的重组,导致上市公司缺乏可持续经营的能力;为保住上市公司配股或增发的资格,通过不允许的关联交易操纵利润,修饰财务报表;更为严重的是,新控股股东投机性入注上市公司后,千方百计掏空上市公司,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

我国企业并购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企业并购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企业并购现状分析及对策首先,国内企业并购的现状可以说是热潮一直在持续。

近年来,我国企业并购的规模持续增长,不仅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还有不少国际间的并购。

并购的动力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规模效益:通过并购整合资源和增加市场份额,企业可以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2.拓展市场: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快速进入新的市场领域,增加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扩大市场份额。

3.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取并掌握对方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竞争力:通过并购,企业能够整合优势资源,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强行业地位。

然而,企业并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资金压力和风险: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大,同时面临并购风险。

2.文化整合和管理难题:不同企业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整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管理问题和团队合作衔接不畅。

3.法律政策和监管限制:并购业务受到国内外法律政策和监管的限制和约束,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和挑战1.做好前期尽职调查:在进行并购决策前,充分了解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竞争优势、知识产权情况等,评估风险和收益。

2.确定明确的战略目标:企业进行并购应明确自身战略目标,并从中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确保并购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利益。

3.健全合规管理体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合规管理体系,降低并购风险。

4.加强文化整合与人才管理:并购之后,企业应注意文化整合,提升员工凝聚力和士气,培养合适的领导团队,确保并购实施顺利进行。

5.优化资金结构和风险管理:确保资金充足,谨慎处理并购风险,进行资金结构优化以降低财务风险。

总之,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呈现热潮,但在并购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企业应认清并购的目的和风险,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与团队,以实现并购的预期效果。

同时,政府应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和监管指导,为企业的并购活动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现状、影响及改进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现状、影响及改进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现状、影响及改进一、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现状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进步近几年来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依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国内共有超过1500宗并购案件,金额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

并购重组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规模效应、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乐观的作用。

然而,有不容轻忽的问题也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存在。

起首,现有的并购重组来往议价机制不够完善。

在中国,有些并购来往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来往价格,导致参与方在来往中获得不公平的收益。

这种状况在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并购重组案例中尤为突出。

其次,尽管并购重组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操作过程可能面临困难。

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缺失、法律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难以准确评估参与方的价值。

最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缺乏专业的价值评估机构和专业人才。

由于缺乏专业评估机构的服务,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对参与方的价值评估往往依靠内部人员,这可能导致评估结论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

二、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影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不完善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起首,不公平的来往价格可能导致参与方的财产被低价收购,损害其合法权益。

这种状况不仅侵略了参与方的合法权益,也为企业并购重组市场的健康进步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价值评估不准确的并购重组往往造成资源的浪费。

若果并购来往中的价值评估存在偏差,企业可能会在错误的合作方间选择,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

最后,缺乏专业的价值评估机构和人才会对企业的并购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在没有专业机构和人员提供准确的评估报告的状况下,企业的并购决策可能被主观因素左右,导致企业选择错误的合作伙伴,造成经济损失。

三、改进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价值评估为了改进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价值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起首,建立健全的规制机制。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监管机制,加强对并购重组来往的监管,确保来往公平、透亮。

企业并购在我国的发展

企业并购在我国的发展

企业并购在我国的发展一、引言企业并购是指通过股权交易或资产交换等方式,实现企业之间的合并,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手段。

在我国,企业并购自开放以来迅速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对企业并购在我国的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二、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1.开放初期的探索阶段开放初期,我国对企业并购尚不完善,但逐渐开始了对外并购的尝试。

1982年,中国第一家现代企业并购像机构,中外合资同天电影制片厂成立,标志着我国企业并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进入快速发展期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为我国企业并购提供了重要机遇。

1999年至2024年,我国企业并购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在金融、能源、制造业等领域。

3.政策调整和规范的阶段面对企业并购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加强了对企业并购的监管和管理。

2024年,我国制定了《外商投资企业并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企业并购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三、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案例1. 腾讯收购Supercell2024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87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的84.3%股权,成为全球游戏市场的领导者之一2.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2024年,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以约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雅虎中国的核心业务,进一步巩固了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地位。

3.海尔收购品牌资产2005年至2024年,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通过一系列并购活动,成功收购了美国、意大利、新西兰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的资产,使其全球市场份额显著增加。

四、我国企业并购面临的挑战1.名誉风险企业并购往往需要一次巨额的投资,失败带来的财务损失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信用度。

2.文化冲突企业并购往往涉及到不同企业文化的整合,如果不 properly managed,可能会导致员工不稳定和效率下降。

3.法律法规我国健全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体系为企业并购提供了保障,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摘要:近年来,中国并购市场发展迅猛,并购重组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国家经济转型、产业调整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有重大意义。

本文从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现状入手,挖掘并购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并购市场;融资渠道;法律建设一、中国并购市场现状分析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产业整合步伐不断加快,并购市场日渐活跃,整体发展迅速。

目前,中国并购市场呈现如下特征:(一)并购数量与并购金额屡创新高2011年,中国的并购市场实现快速增长,与2010年完成的528起案例相比,同比增长93.0%,并购金额同比增长61.2%。

2012年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中国企业并购市场的并购数量与并购金额均呈现小幅回落。

截至到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共发生并购案例718起,较2012年同期比较小幅升高6.2%,但是并购总额已经超过2012年全年水平。

(二)以国内并购市场为主体以2013年第三季度为例,国内并购案例数量占总体并购市场份额91.5%,达到302起,产生交易金额91.65亿美元。

表1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类型分布数据来源:清科数据库(三)并购行业以能源、矿产、房地产以及机械制造业为以2012年为例,中国并购市场继续向活跃度排名靠前的行业集中,能源及矿产、机械制造和房地产这三大行业在2011和2012年均于活跃度方面排名前三。

截至到2013年第三季度,能源及矿产再度回到了活跃度的榜首,且主要以国内并购为主,与以往各大企业热衷海外并购有所不同,因此平均并购金额相对有所下降;房地产行业的并购依旧火热,在活跃度和并购金额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随着不动产信息联网、房产税等政策出台预期的明确,房地产行业重大结构调整已经到来,行业将进入深度整合阶段。

二、中国并购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一)融资工具单一,资金来源受限目前企业进行并购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斯蒂格勒曾说过:“几乎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与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的确,纵观全球企业的经营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兼并收购史。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萌发第一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至今,全球已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

全球跨国并购开始于20世纪50年左右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基本上是同步的。

分别以1984年保定纺织厂兼并保定市针织器材厂、1984年中银集团与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史。

为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更系统与深入的认识,本章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引导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为下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了不同的研究与阶段划分。

吴茜茜(2011)[1]综合跨国并购历史与周期性特点,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6年)启航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9年)回归效应阶段、第三阶段(2001~2007年)国际化效应阶段、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金融危机后阶段。

马建威(2011)[2]根据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年份,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84-1992)、准备阶段(1993-2001)、起步阶段(2002-2006)、增长阶段(2007-)。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准备阶段(1984-2001)、蹒跚起步阶段(2001-2007)、积极增长阶段(2007至今),主要考虑到:1、虽然1984年中国企业就出现了第一例跨国并购案例,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缓慢转型、国企改革、产权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直到2001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2、2001年,随着中国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中国企业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积极参与海外经营与跨国并购,但也在此过程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3、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欧元[1]吴茜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11:20-22[2]马建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35-39区经济的持续低迷,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海外快速夸张的良好机遇,因此这个阶段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演变趋势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演变趋势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演变趋势文章标题:深度剖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演变趋势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一直备受关注,其演变趋势也影响着各行各业。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维度全面评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的演变趋势,以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方式探讨这一重要主题。

一、历史回顾1.1 1980年代初期的特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在1980年代初期呈现出一些特点。

当时,国家加大对企业并购重组的支持力度,推动了企业的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以鼓励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为市场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2 2000年代的政策调整到了2000年代,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出现了一些调整。

政府开始对企业的并购重组行为进行规范,加强了对产业集中度过高的监管,并提出了一系列防范风险的政策措施。

这一时期,监管力度加大,政策导向也更加注重市场规范化。

1.3 近年来的政策趋势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又呈现出新的趋势。

政府逐渐转变思路,鼓励企业进行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重组,以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政策也开始更加注重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加大对信息披露、资产评估等环节的监管力度。

二、现状分析2.1 政策调整对市场的影响政策的调整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策的放松鼓励了企业进行更多的兼并重组,促进了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另政策的规范也有效地遏制了行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护了市场秩序的稳定。

2.2 企业行为的变化与政策的调整相应,企业在并购重组方面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购重组政策的动向,探索出符合市场规则的发展模式。

企业也更加注重自身的规范运作,以适应政策的要求。

2.3 投资者的态度与行为投资者在政策调整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他们更加关注政策对企业并购重组的影响,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投资者也更加注重企业的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水平,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未来趋势展望3.1 政策将进一步放开未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有望进一步放开,鼓励更多的合法兼并重组行为。

我国企业战略并购的环境变化与对策

我国企业战略并购的环境变化与对策

我国企业战略并购的环境变化与对策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战略并购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涵盖了政治、经济、市场和技术等多个层面。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我国企业必须及时调整并购策略,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政治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企业战略并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吸引外资,并大力推行国际化战略,使中国企业能够更加自由地进行跨国并购。

然而,近年来的政治保护主义浪潮和全球经济政治的不稳定性,导致了一些国家对外国企业的并购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和限制。

为了应对这种困境,我国企业需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监督,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其次,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企业战略并购也带来了挑战。

过去,由于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我国企业可以通过低成本并购获得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质量、创新的需求增加,企业的竞争不再仅限于价格和成本,而是更加注重品牌、技术和管理能力。

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加强研发投入,提高品牌价值,培育核心竞争力,以赢得更有竞争力的并购机会。

再次,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对我国企业战略并购产生了影响。

随着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和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定位和战略布局,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

此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新兴市场的崛起,也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并购机会。

因此,企业应该适时调整并购策略,寻找新的增长点,并在全球市场中寻求合适的目标。

最后,技术环境的变化也成为我国企业战略并购的重要考量因素。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不断地更新技术,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在并购中取得竞争优势。

此外,新兴技术的涌现也带来了新的并购机会,企业应该积极寻找与自身业务相符的技术创新,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为应对这些变化,我国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其次,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监督,加强与政府的合作。

再次,注重市场定位和布局,寻找新的增长点并开拓新的市场。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现状、问题及前景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现状、问题及前景一、引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指在股票市场上的公开交易所内,通过股权投资、资产置换、兼并收购等手段实现企业的整合与重组。

近几年来,中国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中国企业实现战略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及前景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情况。

二、现状1. 并购重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高达XX亿元,较前一年增长XX%。

并购重组交易数量也突破了XX宗,创下历史新高。

2. 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不再局限于传统行业,而是涉及到更多的高新技术、互联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种行业结构的优化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体现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 国际并购成为新的趋势: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国际化领域。

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加速,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到海外项目的并购重组中。

相比于海外企业的收购,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并购重组交易金额逐渐增加,有望进一步增加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三、问题1. 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发展尚面临着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问题。

尽管有相关政策和监管机构的指导,但是对于并购重组的审批程序、市场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这给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交易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也抑制了企业积极参与并购重组交易的动力。

2. 企业文化的融合困难:并购重组过程中,企业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长期且繁琐的过程。

企业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引发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团队合作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文化融合的难度也会给并购重组带来一定的风险。

3. 交易估值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往往涉及到企业财务和估值等敏感信息。

国有企业并购的现状及有效建议

国有企业并购的现状及有效建议

国有企业并购的现状及有效建议目前,国有企业并购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国有企业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此外,国有企业并购也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有经济的综合实力。

国有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市场化转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和加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国有企业并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国有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会增加决策风险。

其次,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身份和监管机制,管理层往往在并购中面临着政治压力和利益冲突。

再次,国有企业并购的综合成本往往较高,包括并购资金成本、整合成本和文化融合成本。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首先,建议国有企业在并购前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评估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和管理水平,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决策风险。

其次,建议国有企业制定科学的并购战略,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确定并购的方向和目标,避免盲目扩张和冲突重叠。

再次,建议国有企业注重并购过程中的协调与沟通,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与交流,以减少政治压力和利益冲突。

此外,还建议国有企业在并购中注重长期价值的实现,而非短期利益的追求。

最后,建议国家加强对国有企业并购的监管和引导,鼓励企业根据市场规律和经济效益进行并购,加强对关键领域的掌控和保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总之,国有企业并购在中国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问题。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并购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国有企业在并购前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制定科学的并购战略,并注重协调与沟通。

国家也应加强监管和引导,鼓励企业根据市场规律进行并购。

国有企业并购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近年来,中国并购市场逐渐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并购活动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随着国际产能合作、资源整合以及市场拓展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难题。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对中国并购市场进行深入分析。

一、发展现状1. 并购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并购市场在过去十年间迅猛增长,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企业对外并购金额约为1.2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30%。

并购领域也从传统行业向科技、金融、文化等领域拓展,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2. 地区分布呈现多样化中国并购市场的活跃度主要分布在国内沿海地区和相关重点城市。

例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成为了并购交易的热点。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国企业对欧洲、非洲、亚洲等地区的并购活动也在不断增加。

3. 主要行业涵盖广泛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

其中,制造业、金融、房地产、科技、能源等行业成为了最主要的并购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服务业领域也逐渐成为了并购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存在问题1. 管理层能力和经验不足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层能力和经验不足的问题。

由于并购涉及到战略决策、风险评估、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管理层在面对复杂的并购操作时缺乏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容易导致并购失败。

2. 存在金融风险和不可控因素并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意味着企业需要面对金融风险和不可控因素。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市场波动性增加,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

企业需要审慎评估风险与回报,以规避可能的损失。

3. 文化差异导致整合困难在跨国并购中,文化差异往往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并购后的整合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

在文化整合方面,企业需要进行系统性分析和规划,确保合并后的文化融合顺利进行。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卢爽来源:《北方经济》2014年第09期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如何改革发展成为新的热点。

而企业并购,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在发展中所采用。

正如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斯勒所说:“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但现阶段因国有企业并购普遍成功率偏低,所以在并购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一、国有企业并购的基本现状及分析我国的国有资产规模大,国有企业数量多,根据我国社会经济所有制要求,政府仍将继续垄断或控制关系到国家安全、涉及到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逐步退出市场需求变化快、国有企业无法发挥优势的产业。

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国企并购速度开始加快,而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国有企业并购因其并购动机、并购特点不同于一般并购,对研究我国国有企业并购意义重大。

(一)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动机一般的企业并购是以寻求企业的发展、扩大市场权利、实现企业的竞争战略等为动机,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并购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又被赋予了新的动机。

1.满足国有经济结构及总体布局这是中国国有企业并购动机最重要的原因。

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全局出发,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公用事业行业和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应保证国有经济的控制地位,对于其他行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按照经济结构的整体布局,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加以组织、协调和管理。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采用行政方式配置资源,造成我国的产业结构过于趋同,也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使得行业内资源配置极度分散,严重浪费。

要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就必须对传统的调整方式进行变革,对存量调整给予足够的重视。

国有企业并购是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在资金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善企业资金存量结构,达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目的的重要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01期(总第128期)沿海企业与科技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TECHNOLOGYNO.01,2011(Cumulatively NO.128)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贺铟璇,王江石[摘要]并购是现代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并购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其规模和强度都呈现了逐步增强的发展态势。

文章在回顾我国并购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就当前的并购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关于规范并购活动、增强并购效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并购历史;并购现状;发展建议[作者简介]贺铟璇,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助教,辽宁大连,116023;王江石,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辽宁大连,116021[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1)01-0041-0005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企业并购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从19世纪末到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五次明显的并购浪潮。

这五次并购浪潮,都是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化,同时也促进了投资理念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发掘”,最后发展到“价值再造”的转变。

随着时间的推演,企业并购的规模和强度都在不断地增强,企业并购的强大生命力也凸显了其在资源配置领域的重要地位。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我国企业的并购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甚至更早,但以现代企业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真正意义上的并购,最早出现于1984年,当时保定机械厂兼并了保定针织器械厂,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并购的第一案。

随后,在武汉、南京、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都发生了企业并购。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中央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明确指出要明晰产权关系,让产权流动和重组,产权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1994年,全国各地已经有20多个产权交易市场,企业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实物形态为基本特征的财产权益的全部或部分交易。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国证券市场迅速成长起来,上市公司数量和交易量急剧增加,使公司并购由不自觉行为向自觉行为发展。

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一家公司通过购买一定份额的另一家公司股票从而达到控股目的提供了可能。

随着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和证券市场的形成,利用证券市场进行企业收购兼并、反收购与反兼并的案例有所增加。

1993年9月,深圳宝安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量买入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开创了我国企业通过股票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先河。

1998年3月辽宁盼盼集团公开向社会发出收购要约,开创了我国要约收购的先河。

由于我国并购市场发展过快,上市公司重组规41模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许多在成熟资本市场上的重组模式被简单移植到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法律规范和相关实施细则的颁布没有与时俱进,无法有效制约上市公司重组中出现的“暗箱操作”和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报表式重组甚至虚假重组现象突出,很多中小股东的利益被侵犯,重组效率极其低下。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自2001年以来加强了对并购市场的监管,颁布了一系列操作规则,严肃打击内幕交易。

2001年12月1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来对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规范。

2002年10月8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尽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为的法律法规,再加上《证券法》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初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相关法律框架;同年11月,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共同发布了《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使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并购重组市场有了现实依据。

至此,我国的并购重组市场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

二、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分析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从1992年5月以来一直存在着股权分置的问题。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设立初期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国有控股性质而设计的制度安排。

在股权分置制度下,只有占市场总量1/3的流通股可以上市交易,另外2/3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可以上市交易。

这使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情况,因此不具有真正的资产定价功能。

股权分置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市场的发展,也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使之呈现出与成熟市场完全不同的特点。

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活动是在新兴转轨市场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并购重组市场的运行规则是以股权分置背景来设计的,带有鲜明的股权分置制度色彩。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逐渐受到资本市场股权分置制度的制约,股权分置最主要的问题是使得非流通股股东和中小流通股东的获利基础存在差异,使大股东偏好掏空上市公司进而获得私人收益。

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股权分置问题,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拉开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帷幕。

截至2006年10月10日,以中国石化完成股改复牌为标志,中国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股改公司市值超过93%,2006年也被中国经济界称为“并购年”。

受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2007年我国并购市场得到了空前的活跃,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2007企业并购岁末回顾与前瞻》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国内并购市场发展迅速,不论从交易数量还是交易金额上,都较2005年和2006年有了很大增长。

内资交易和私募股权投资成为2007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国企业并购交易量达到1738宗,比2006年的全年1469宗增长18%,较2005年翻了一番,交易额总值801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25%,是2005年的3倍。

其中,内资战略并购交易增长强劲,交易量较去年全年增长了45%,交易金额506亿美元,比去年全年增长53%。

2007年前11个月,内资交易量达到外资交易量的2倍,而此前外商直接投资是并购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后股权分置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将迎来全流通,在全流通市场条件的刺激下,上市公司间通过二级市场进行的并购重组事件将继续大幅扩张。

全流通时期,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在并购支付手段、并购类型和运作方式等交易特征上都将体现出与股权分置时期不同的特点,大股东的获利渠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利益掠夺转为做大利益基础,由简单掠夺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转为向市场要利益,大股东行为将由股东之间的内部博弈转化为市场博弈,其中作为大股东代理人的政42府的行为也会逐渐趋于理性。

同时,由于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的恢复,收购公司将逐渐从市场的角度来评价并购行为,用市场的标准来评判并购决策,并购程序将日渐透明,投机性的并购重组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将逐渐趋于市场化。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并购市场在制度环境、大股东获利渠道以及市场对并购的理解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逐渐表现出爆发的趋势,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使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将更加活跃,并购手段将更加灵活,并购方式将更加多样,并购过程将更加复杂。

三、促进企业并购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在这种情况下,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加强对我国并购市场的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这些问题都显得格外重要,需要市场各方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政府要减少对并购的干预市场经济条件下,并购是企业的自主行为,市场机制是决定企业并购行为的根本因素,政府一般较少干预,这样有利于并购后的整合。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并购往往是在企业追求利润的内在动力和外部竞争环境变化的外在压力作用下发生的,政府只在法律和宏观政策层面进行干预,以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提升并购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政府参与并购过程,在于推进市场化进程,规范并购市场行为,使之符合市场效率的要求,使微观经济主体的并购行为与社会资源配置方向和效率相一致。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各级政府作为对市场机制的补充,利用其政治资源和信息资源,积极介入企业的并购活动,对消除亏损的企业,促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并购,保障国企改革的推进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我国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逐渐完善,政府应该重新定位在并购重组中的角色,推动市场主导型的并购发展。

应该避免政府部门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对企业并购行为所进行的盲目干预。

从本文的研究结论来看,在股权分置时期,政府的过度干预对收购公司的并购绩效有负的影响。

在后股权分置时期,为了提高并购绩效,政府应该减少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直接介入和干预,而将工作重点放在推动市场建设和规范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上。

政府可以指导或引导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活动,但必须尊重市场,减少行政干预,严格遵循市场化原则,努力推动上市公司实现重组效益的最大化,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为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效率,使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向着市场化方向的发展,政府应该适时地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资本市场上按照并购市场的规则进行并购活动。

政府部门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政府行为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避免越权越位行政。

(二)加强信息披露,完善相关法规根据国际证监会组织在1998年发布的《证券监管目标和原则》规定,证券监管的三大目标是保护投资者权益,保护市场公平、有效和透明,减少系统风险。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并购市场参与者的股份优势、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得到加强,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而且由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与二级市场股价的变化密切相关。

所以,不论是利好还是利空的消息,公司管理层都存在着利用信息优势获取超额收益的动机与行为。

况且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自愿性披露会增加,这也方便了管理层或者操纵者的虚假披露或选择性披露行为,并与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紧密结合。

由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炒作的动因和能力大大增强,这会使得后股权分置时期的违法违规行为出现新的动向,投资者保护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和更为严峻。

虽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证监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政策法规,但目前我国在公司兼并收购方面立法还是相对滞后,只存在一些具体的管理办法,而没有企业兼并收购的基本43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