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合集下载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清朝统治的衰落1、经济鸦片战争前,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增长。

但是,在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发展缓慢。

2、政治18世纪下半叶,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

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枯竭,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广大人民生活每况愈下,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农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绝。

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遍及鄂、川、豫、陕、甘五省,参加群众数十万,绵延近十年。

1813年爆发的天理会起义,波及豫、鲁、冀等省。

3、军事军队也很腐化,武备废弛。

鸦片战争前,清王朝拥有八旗军22万和绿营兵66万。

但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都以腐败不堪,军官不理营务,克粮冒饷,花天酒地。

士兵不勤操练。

至于沿海的水师,大都老弱无用,战船多半都是用薄板旧钉锭成,遇击即破。

这样腐败的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1、战前的世界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

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欧美大陆各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到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

2、西方的殖民扩张“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

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对中国及东方各国怀有野心。

16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

自考近代史选择题

自考近代史选择题

第一章第一节一、单选题1、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2A. 小农经济B. 商品经济C.3、在1840A.C.4A. 宋朝B. 元朝C. 明朝D.5、清王朝前期曾出现国家统一、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6A. 明朝中期以后B.7、早在1836A. 德国教士郭士立B.二、多选题1、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特点是A.C.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2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3、在鸦片战争前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有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第二节一、单选题1、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A.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C. 甲午战争后D.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进行的是 AAD. 《望厦条约》BD. 《望厦条约》DD. 《望厦条约》CD.《望厦条约》CD. 《望厦条约》CD. 《辛丑条约》八国联军战争DD. 《辛丑条约》2万人的AD. 济南惨案CD. 济南惨案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40余年之久的是DD. 英国人赫德DA. 汉口B. 九江C. 南京D. 天津18、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早出现在A.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B.C. 甲午战争之后D.19、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是在A. 《天津条约》B.20、19世纪40A.C.2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AA.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C. 1894年甲午战争22、1840A. 封建B. 资本主义C.23A. 农民阶级B. 工人阶级24、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是A. 农民阶级B. 工人阶级25、在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C.26、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A.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B.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D.27、在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A.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C.二、多选题1、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A. 《南京条约》B.2、第一次鸦片战争期后,清政府被迫分别与法国和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3、1858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俄国ACDABCDABCDABCDABCDACDABCD. 《新民丛报》ABCDACCDA. 工业资产阶级B. 商业资产阶级C. 民族资产阶级D.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1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C.1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 反对帝国主义B.C.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三节一、单选题1、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A.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C.2、1895A. 荷兰侵略者B.3、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为抗击英国侵略而战死虎门的清朝爱国将领是A. 海龄B. 陈化成C.4、鸦片战争期间,为抗击英国侵略在吴淞炮台以身殉国的清朝爱国将领是A. 海龄B. 陈化成C.5A. 左宝贵B. 冯子材C.6A. 鸦片战争后B.7、A. 英国B. 法国C. 美国8、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A.C. 洋务派9、在1840年至1919年间,A. 社会制度腐败B.10、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林则徐B. 魏源C.11、魏源在1843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AD. 《天演论》B” D. “振兴中华”ADDD. “振兴中华”CDABCABCDABCDABCDBDAD C. 思想文化的保守 D. 经济技术的落后8、19世纪70A. 王韬B. 马建忠C.第二章第一节一、单选题1A. 三元里人民抗英B.2、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在A. 1851年1月B. 1853年33、洪秀全在1851A. 天地会运动B.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 金田起义B. 小刀会起义5、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是A. 《资政新篇》B.6、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A. 《原道觉世训》B.7、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C.8、太平天国在后期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A. 《原道觉世训》B.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A. 《海国图志》B.10、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统筹全局方案的是A. 洪秀全B. 杨秀清C.11、在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在《资政新篇》是A.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C.12、标志太平天国由盛到衰转折点的历史事件是A. 长沙战役B. 北伐失利13、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ABCD. 《天朝田亩制度》ABCDD.《资政新篇》ABCCDAA年,清政府设立的掌管洋务的机关是江南制造总局 D. 外务部、最先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BAA. 军用工业B. 民用企业C. 新式学堂D. 新式海陆军7、在19世纪60年代到90A. 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C.8、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是A. 马尾船政局B.9、在19世纪90A. 福建水师B. 广东水师C.10、19世纪70A. 官办的形式B.8A. 福建水师覆没B.二、多选题1、19世纪60A. 奕曾国藩C. 李鸿章2、19世纪60A. 中学为体B. 西学为用C.3、从19世纪60年代到90A. 派遣留学生B.4、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的重要军用工业有A. 马尾船政局B.5、19世纪70A. 轮船招商局B.6、到19世纪90A. 福建水师B. 广东水师C.7、从19世纪60到90A. 翻译学堂B. 工艺学堂8、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ABCDA. 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C.D.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ABCDA.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B.C. 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D. 顽固势力对洋务运动的多方阻挠DBBBDD. 《变法通义》BD. 《变法通义》AADD. 京师大学堂DDD. 《劝学篇》CBA. 洋务运动B. 戊戌维新运动C. 护国运动D. 护法运动二、多选题1、在19世纪90A. 康有为B. 梁启超C.2、19世纪90A. 向皇帝上书B. 著书立说3、19世纪90A. 《新学伪经考》B.4、19世纪90A. 强学会B. 兴中会C.5、19世纪90A. 《时务报》B. 《民报》6、19世纪90A. 要不要变法B.C. 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D.7、在1898年9A. 康有为B. 梁启超C.8、在1898年9A. 谭嗣同、刘光第B.9、在中国近代史上,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在于A.爱国救亡运动C.10、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有A. 脱离群众B.第一节一、单选题1、1904年至1905年,A. 英法战争B. 英俄战争C.2A. 《天津条约》B.3D. 城市小资产阶级AAD. 《猛回头》ABD. 《猛回头》BC BDA《新民丛报》BD. 中华革命党成立CDCDABCD3、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B.4、1895A. 驱除鞑虏B. 恢复中华C.5、20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6、在20A. 严复B. 章炳麟C. 邹容7、 20世纪前后,A. 华兴会B. 光复会C.8、1905年8A. 驱除靴虏B. 平均地权C.9、1905年11月,孙中山在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10、1905年至1907年,A. 《民报》B. 《时务报》11、1905年至1907A. 要不要社会革命B.C. 要不要实行共和D.1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的民族主义是指A. 打倒封建主义B.C. 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D.第二节一、单选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 戊戌维新运动B.2、1911年4A. 惠州起义B. 河口起义C.3、1911A. 拒俄运动B. 拒法运动C.4、1911年10D. 1912年3月CBCD. 《总统选举法》A 第二次护法战争CC庚子赔款”B第二次护法战争第二次护法运动DD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ABACDBCABCD。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至第七章详细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至第七章详细笔记)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内矛盾十分尖锐.(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具有两方面特性: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锐。

(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贪污成风,巧取豪夺。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地租剥削等加重。

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1825年,英国经历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割香港(1842年)给英国。

1849年,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58年《天津条约》、60年《北京条约》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95年《马关条约》,赔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赔4.5亿两。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派袁世凯镇压。

经济掠夺: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口为通商口岸。

1862年,《北京条约》又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1845年,丽如银行(东方银行)是英国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银行。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会) *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简单运用)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僚贪污成风。

②经济上,兼并土地,苛捐杂税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综合)①19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②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

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它是外国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2、近代工人阶级的形成及特点:**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特点: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第三,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综合)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

01第一章-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马工程

01第一章-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马工程
督琦善与中英交涉 • 奕山与广州停战协定 • 三元里抗英斗争 • 各地抗英战争
第二节 鸦片战争爆发与战争进程
• 三、《南京条约》等批一批不平等条约 •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清朝代
表)与璞鼎查(英国代表)在英舰“皋华 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 • 《南京条约》内容。 • 1843年10月,耆英与璞鼎查在虎门签订 《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和《五口通商 章程:海关税则》。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6广州口岸与所谓的闭关锁关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4清政府对鸦片的态度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5林则徐查禁鸦片运动第二节鸦片战争爆发与战争进程1840年4月中旬英议会通过发动对华战争的决议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章 鸦片战争
目录 INDEX
第一章 鸦片战争 •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 第二节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战争进程 • 第三节 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 一、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 1839年9月,九龙之战。 • 1839年11月,穿鼻之战。 •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权谋。 • 英国朝野的态度。 • 1840年4月中旬,英议会通过发动对华战
争的决议。 •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第二节 鸦片战争爆发与战争进程
• 二、战争进程 • 始:1840年6月 • 终:1842年8月 • “钦差大臣”兼两广总
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编写组编:《中国近代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 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五卷),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 萧致治主编:《鸦片战争史》,福州:福建人民出 版社,1996年。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5年。 吴义雄:《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 英关系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对国内实行的一些商业的、文化的政策: a. 对国产货物出口的严格限制:粮食、铁及铁器、硫磺、 硝等物,均严禁出口。丝及丝织品、茶叶、大黄的出口量严 格限制。 b. 严格限制中国商人制造海船。 c. 长时期的“海禁”,海禁解除后又有一段时期禁止华 商赴南洋等地贸易等。 d. 除个别人物外,绝大多数封建统治者对西方资本主义 的科学文化,都采取深闭固拒的态度。对西方制造品,一律 斥为“奇技淫巧”,予以排斥。 e. 禁止中国史书出洋。禁止中国人教授外人汉文,否则 即目为“奸民”、“汉奸”,严拿治罪。 f. 由行商垄断对外贸易,而又对行商无情勒索敲诈。
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发展
2. 早期侵华活动

葡萄牙自西到东,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强占果阿,又攻 灭马六甲;1514年,第一次到达广东海面。1557年租借澳门,每年 完纳地租银1000两(后逐渐减为500两),历来均向香山县交纳。 西班牙自东向西,由南美洲到达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1575年首次 到达中国,要求通商,得到明朝政府允许。但是西班牙在菲律宾大肆 屠杀华侨。 荷兰经过尼德兰革命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而独立后,开始向外扩张。 1601年,荷兰人第一次到广州要求“通商”,明政府拒绝,荷兰人在 东南沿海一带活动,先后以澎湖、台湾为据点活动。1661年郑成功驱 逐了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荷兰便帮助清政府镇压郑氏政权,并借 口“助剿有功”,取得对华贸易权。荷兰人利用清朝皇帝的虚骄心理, 遣使朝贡,向皇帝三跪九叩,另一方面在东南亚大规模屠杀华侨。
1.它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它是封建中国被迫自卫的一种简单手段。 3.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 4.隔绝人民与外界的联系,以利于专制统治。
三.闭关政策
2.实施办法
清政府对外商的管理办法: a. 禁止外商在广东过冬。 b. 外商到广东,必须住在行商为之特别建立的“夷馆”中,其生活、行 为由行商负责照管。 c. 禁止拖欠外商银两。 d. 外商雇佣中国民人,加以限制。 e. “夷船”停泊地方,派兵丁加强巡逻。 f. “夷船”到中国后,不入口纳税,而在外洋停泊、走私漏税、贩卖鸦片, 立即驱逐。 g. 禁止偷运枪炮到商馆。 h. 外国妇女不许居住广州夷馆,只许停留船上或居住澳门。

中国近现代史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整理

1825年,英国经历第一次经济危机,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和驻华商务监督称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法、美、俄也对中国垂涎欲滴。
⑤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综上,清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社会矛盾计划,封建社会已走到尽头。
4.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确立君主立宪制; 1776年,美国,独立战级的统治;
这些国家的发展突出表现在 工业革命上,首先是英国的纺织业,蒸汽机发明。 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掠夺土地和财务、欺诈性的贸易和努力贩卖,从世界各地攫取财富;
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生产大量增加,为了国内的安稳,迫切的寻找商品倾销地和低价劳动者来源地和低廉原料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3.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清朝时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被称为“康乾盛世”,乾隆后期,清朝逐渐衰落,表现为:
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贿赂公行
②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官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人均占地不断增加,流民增加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文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 ④军事上—,军备废弛,不堪一击
②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秦始皇开始,不断加强皇权,维护“家天下”的统治。
③文化上—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称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④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登记制度。
综上,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特性:①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②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学习目的和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懂得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2.领会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般封建社会性质以及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认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3.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阵的历史,掌握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及失败的根本原因;二、课程考试内容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 军事侵略2. 政治控制3. 经济掠夺4. 文化渗透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 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动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2.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度对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1.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2.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1.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2.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1.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2. 民族意识的觉醒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识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每当旧王朝被因社会主要矛盾激化而引发的农民战争摧毁之后,新的封建王朝便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等措施,产生过诸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等“盛世”;·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封建王朝的任何改良措施,便再也难以挽救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2.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会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有以下几个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但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在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为“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它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社会的生机和活力;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主、明教化;儒家思想还与道教、佛教,以及其他思想相融合,共同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这一社会结构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封建秩序的规范,但后来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桎梏;3.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简单运用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律性”,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其表现有五个方面:经济上: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极端困苦;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营私舞弊、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喑;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政治、经济、军事这三个方面是以前各个封建朝代所共有的,后面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是新增的;4.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综合运用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美国、法国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地掠夺土地与财务、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世界各地攫取巨额财富;而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工业革命之后,殖民主义者加紧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其沦为列强所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与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在所难免,战争不可免;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识记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与俄国先后又签订了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两国签订中法新约;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与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识记1894年11月,日本制造的旅顺大屠杀,连续4天杀了中国居民约2万人;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仅在庄王府一处,就杀害义和团团民和平民1700多人;1900年,俄国在入侵东北时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数千中国居民遇难;3.通商口岸识记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个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有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改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10个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又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陆路方面,发放伊犁和喀什噶尔为商埠;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识记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题,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行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新城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个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后来,外国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一种不统一状态;第六,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5.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领会控制内政:驻华公使团是清政府的太上皇;操纵外交:外交讹诈,“干涉还辽”;领事裁判权:中英五口通商口岸中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侨适用;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扩大其权为在华一切美国人适用;把持海关:英国人赫德任海关税务司40余年;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1870年天津教案,屠杀中国民众;袁世凯镇压义和团等;扶植收买代理人: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议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的全面投靠外国列强,支持袁世凯,扶植各派军阀等;6.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领会军事和政治侵略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利益,最大的利益是经济利益;控制中国通商口岸: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所开的“五口”,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再开十口岸,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掠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中国丧失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作用;对华倾销商品:排挤并打击了中国民主产业的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对华资本输出: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开始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使资本输出合法化了,压制了中国本就脆弱的民族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1对中国近代工业进行垄断;(2)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作为担保的盐税、关税从此控制于列强之手;(3)设立银行,控制并垄断中国金融;(4)控制中国交通运输业;(5)严重破坏中国农业经济,低价收购农副产品,倾销商品,利用“剪刀差”渔利,导致近代经济落后,人民贫困;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领会以传教和传播西学为名为外国列强制造舆论;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较早的外文期刊有中国丛报和北华捷报后改名字林西报;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英国人李提摩太把“争取中国士大夫中有势力的集团,启开皇帝和政治家们的思想”作为办会的指导思想,其发行的万国公报除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外,还竭力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为外国列强侵华进行辩护;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污蔑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19世纪末叶,帝国主义者炮制所谓的“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鼓吹中国人一旦觉醒并认识到自己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8.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简单运用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特点: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是中国革命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上层规模较大,力量较厚,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联系紧密;中下层企业规模较小,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联系较小,矛盾较大;(2)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为力量薄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斗争中缺乏底性;(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9.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简单运用来源上的特点: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当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1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2虽然人数少,但相对集中,从地区上讲主要集中于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大城市,从行业上讲主要集中于纺织、面粉、采矿、铁路等行业,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3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传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10.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综合运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都出现过这种情况;2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3当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后期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综合运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二者的区别:·前者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着重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 着重解决生产力问题;二者的联系:·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的和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两大历史任务完成之时,,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识记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联络附近103个乡的群众,与英国侵略者开展激烈战斗;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发侵略武装斗争;2.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识记1867年,美国海军入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率陆战队在琅峤今恒春登陆时被击毙,侵略军被打败;1874年,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部侵入台湾琅峤,遭到高山族人民迎头痛击;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人民闻知割台消息后,表示与台湾共存亡;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吴汤兴、徐骧等指挥的台湾义军与吴彭年、杨泗洪指挥的黑旗军在新竹、彰化、嘉义、台南等地与日军激战,许多人牺牲;从1895年6月10日,台湾军民对抗日军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日军死伤万多人;3.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识记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后:·1841年2月,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1842年7月,江南副都统海龄满族在镇江战死疆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59年6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守军沉着应战,击沉、击伤军舰多艘,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战死;中法战争期间:1884年,法舰攻基隆、犯淡水,都被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的守军击退;1885年初,法舰炮轰浙江镇海炮台,也被击退;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和当地民众在镇南关今友谊关取得关键性胜利,完全扭转了整个中法战局,史称镇南关大捷;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以身殉国;4. 林则徐、魏源与睁眼看世界识记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除了坚决主张严禁鸦片、抵御外国侵略以外,还注意了解西方,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1839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综诉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5.严复与“救亡”口号识记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口号;从此,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他大声疾呼,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1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中华民族面临着成为“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的危险,要求中国人要发奋自救;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6.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领会19世纪70至9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度,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争夺殖民地的狂潮,也开始了瓜分中国、灭亡中国的罪恶阴谋;19世纪70至90年代,帝国列强开始蚕食中国的边疆地区:·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侵入云南;·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高潮:各国在中国控制地域或说势力范围·英国:长江流域、香港、西藏;·法国:云南、广西、广东;·俄国:东北、新疆等;俄国是最大的占便宜者,先后4个条约占我国155万平方公里领土·德国:山东;·日本:福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实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瓜分中国,变中国为自己的殖民地是外国列强的共同图谋,但是彼此之间又有许多矛盾、冲突,甚至可能爆发战争;因此,列强经过协商,暂缓瓜分中国,保全清政府,以使其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实行“以华制华”;2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在义和团法帝爱国运动期间,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打击了侵略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这一点连侵略者也承认;7.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简单运用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8.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综合运用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思开始觉醒;“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维;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之下,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机的道路;思考题1.外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么样的灾难2.怎样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3.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进行反侵略斗争的4.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社会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遭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

-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政治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这种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皇帝总揽天下大权,通过庞大的官僚体系对全国进行统治。

- 社会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形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

- 文化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思想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强调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世纪至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英国在17世纪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随后,英国又开展了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成为世界工厂。

- 法国在18世纪末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之后也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单选]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多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答]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 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地主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制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界隔绝的状态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单选]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又名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为通商口岸。

2.[单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烧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3.[单选]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单选]1900年,俄国军绿入侵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单选]1858年清政府与英. 法. 美. 俄签订了《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精品文档]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精品文档]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历史主线公元5世纪(战国)~鸦片战争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国内阶级矛盾严重西方: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开端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生产结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生产结构,特点: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族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作用:曾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排斥新的生产方式,束缚生产力发展。

2)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具体表现: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维护统治。

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同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并与道教、佛教及其他思想相融合,共同为统治阶级服务。

4)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结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矛盾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封建社会日益由盛转衰, 阶级矛盾日益显现,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无可挽救。

2、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清朝后期,由盛转衰,主要表现: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吏贪污成风。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官吏地主兼并土地,无地少地农民增多,流民不断增加。

荷捐杂税加重,农民生活困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驰,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外贸限制,直至鸦片走私,收支平衡被破坏,导致民众事实上必须缴纳更多地租、赋税。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8年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1776年 美国经过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789年 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欧洲主要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后,利用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四)历史任务的变化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 两大任务的区别:内容不同
前者是解决生产关系问题,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统治秩序;后者是解决生产力问题,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 和社会落后状况,充分发展近代工商业。
2. 两大任务的联系:
(二)粉碎图谋(列强图谋破产)
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义和团运动(最典型);瓦德西 “瓜分一事,实为 下策”
②重要原因: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新策略:“以华制华”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 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2. 侵占中国领土
①英国:《南京条约》-香港岛、 《北京条约》 -九龙半岛 ②葡萄牙: 《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澳门 ③俄国: 《瑷珲条约》 -60万、《北京条约》-40万、《勘分西 北界约记》-44万、《改订伊犁条约》-7万 (总计150多万平 方公里) ④日本:《马关条约》-辽东半岛(赎回)-台湾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方式一:军事侵略(首先和主要方式)
1. 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美、中英、中法、中俄《天津条约》,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③中法战争:《中法新约》 ④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的历史眼光, 而且要有宽广的 世界眼光。
毛泽 东
胡锦涛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 绵延不绝的五千年华夏文明
2 日之将夕的封建帝国
回顾灿烂的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影响深远
在中国大地,无论东西南北,大陆海岛,内 地边疆,到处可见悠久的中华文明风采
1、绵延不绝的五千年华夏文明
冶炼铸造
司母戊大方鼎呈长方形,口长 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 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它 不仅是我国目前出土青铜器中最大 的一件, 而且是现今世界发现的最大的 罕见的青铜器。
大方鼎虽然形大体重,但制作工艺非常精巧。鼎身的雷纹为 地,四周用浮雕刻出龙纹样,这种动物纹样,是经过高度艺术夸张 变形而刻划出来的。纹样衬托出一种狰狞、神秘、威严的气氛。司 母戊鼎在铸造工艺和艺术水平上,都代表了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最 高成就。考古学家认为,这只鼎是商王为祭祀他母亲而制,所以取 名司母戊大方鼎。 这是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发现的,日本侵略者多次强索,为 免遭掠夺,人们把它埋入地下,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见天日,现 在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公元132年,东汉 天文学家张衡发明 候风地动仪并用于 观测,这是世界上 最早的地震仪
历法 春秋时代(2500前),我国首创了闰年的方法调整
阴阳历,比希腊人的类似发明早一百六、七十年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代的大 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 器制造家。 郭守敬计算出一年的天数为 365.2425日,这个数字比地球绕太 阳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比公历早 300年。 根据这一数据,郭守敬终于完成 了新历法的编制工作。新历法被命 名为《授时历》,意思是要告诉老 百姓日月时光,不要错过了农时。
中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文明古国之一,她创造了东亚 文明而著称于世。在历史行进的长河中,其她文明古国,如古埃 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先后都衰落解体,只有 中国长葆青春,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上独步春秋。

自考中国近代史超级笔记第一章

自考中国近代史超级笔记第一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识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领会: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简单运用:中国封建社会由胜转衰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需要寻找新出路的流民不断增加,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历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直到19世纪初期,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外流。

→综合运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工业革命的发生。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美国、法国等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发生了工业革命。

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

(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识记: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了《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与俄国签订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第一讲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一讲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 [6] 1380年前,欧洲人还无法制造出一小块铸铁,而 年前, 年前 欧洲人还无法制造出一小块铸铁, 中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已在工业规模上生产铸铁了, 中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已在工业规模上生产铸铁了,到公 元一世纪中国人已是铸铁大师, 元一世纪中国人已是铸铁大师,欧洲人相比之下落后了 1500年。他还根据考古资料,将中国古代的冶炼炉与后 年 他还根据考古资料, 来西方的冶炼炉作了对比,得出结论, 来西方的冶炼炉作了对比,得出结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 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长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长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 [7] 在植物学方面,明代朱橚于1406年刊行的《救荒 年刊行的《 在植物学方面,明代朱橚于 年刊行的 本草》列举可供救荒食用的野生植物414种,对其生态特 本草》列举可供救荒食用的野生植物 种 地理分布和处理方法都作了说明, 征、地理分布和处理方法都作了说明,并附有精美的植物 插图。欧洲直到十八世纪布雷安特( 插图。欧洲直到十八世纪布雷安特(Charles Bryant)才 ) 开始注意到野生植物的食用价值,比中国晚400年。西方 开始注意到野生植物的食用价值,比中国晚 年 第一部印刷的植物图出现于1475年德国人康拉德 第一部印刷的植物图出现于 年德国人康拉德 自然志》 但比《救荒本草》晚了69 (Conrad)的《自然志》中,但比《救荒本草》晚了 ) 年。 • [8] 中世纪中国从人尿中提制性激素,是一项最大的 中世纪中国从人尿中提制性激素, 生物化学成就。西方认为尿为污秽之物,直到1927年阿 生物化学成就。西方认为尿为污秽之物,直到 年阿 什海姆( 什海姆(S. Aschheim)和宗德克(B. Zondek)才从尿 )和宗德克( ) 中获得性激素。在中国,叶梦得( 中获得性激素。在中国,叶梦得(1077-1148)在《云水 ) 中已描述了从尿液中提制性激素的方法。 录》中已描述了从尿液中提制性激素的方法。

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01-03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01-03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一至三章)侵略与反侵略(第一章)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背景知识)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侵略)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斗争)早期探索(二、三章)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资产阶级的探索维新运动)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第二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节总结历史经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第三部分社会主义建立与发展(1949至今)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三节走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一节良好的开局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转折第二节改革开放的起步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单选)(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001第一章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与世界

001第一章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与世界

个体家庭 结合
家庭手工业
• 小农经济曾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 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又束缚和限制了
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 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2)政治特征: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制度
• 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在很大程度上 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君权
核心:宗族家长制
历史评价
•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 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 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 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 农民阶级的矛盾。
千年“二人转” 周期性统治危机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华民族有过光辉灿烂的过去,但近代以来逐渐落后 了,所以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了贯穿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主旋律。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经济特征: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 结构: 小农经济
(3)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自汉 武帝实行独尊儒术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以三 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
儒家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 融合,共同维护封建统治。
封建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 思想,严刑峻法,行专制统治。
孔子
(4)社会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 宗法等级制度
F、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殖民地以掠夺原 材料、倾销商品。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全球 殖民扩张(包含向东方),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 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一)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二)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2)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鸦片战争前,欧美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实行殖民扩张。

第二节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1840-1842)一、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6月25日结束,历时23天。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1.根本原因:19 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为了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

3.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三、三元里抗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

由于有英国士兵到三元里抢劫财物、强暴妇女,激起当地民众愤怒,三元里及其附近乡村的一万多民众组织结集起来,向英军围攻袭击。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众大规模自发保卫家园抵抗外来侵略的战斗。

第三节战后十年间的中国一、社会经济的变化:1.社会性质变化:(1)政治上独立自主、统一的国家——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船业和航海业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 公元1405年7月11日,奉明成祖 朱棣之命,出使中国南海以西 的国家和地区,称为"下西洋"。 2005年是这位"和平使者"下西 洋600周年 哥 伦 布
1405年 208艘 1500-2500吨 15000海里
1492年 3艘 200吨 4500海里
中华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政治、经济、军事、 哲学、历史、教育、文学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曾经领 先于世界或世人至今奉为圭臬的思想和理论。诸子百 家,微言宏旨,经史子集,浩如烟海。 殷商时期(约前16世纪)
学习和研究历 史,不仅要有深 远的历史眼光, 而且要有宽广的 世界眼光。
毛泽 东
胡锦涛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 绵延不绝的五千年华夏文明
2 日之将夕的封建帝国
回顾灿烂的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影响深远
在中国大地,无论东西南北,大陆海岛,内 地边疆,到处可见悠久的中华文明风采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春秋中期(前770年——前476年)我国掌握 了生铁的冶炼技术,而欧洲直到公元十四世纪才 炼出生铁,比我国晚了近两千年.
两千年呀
建筑水利
长城与大运河两 大工程,历史悠 久,气势宏伟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 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 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 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 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 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长城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 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建 筑,也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中外友人是通过认识长城的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珍贵价 值,来进一步地了解中国的。
欧洲直到1200 多年后才出现同 类桥型
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 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
四 大 发 明
马克思曾说过这样的名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 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 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 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 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 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 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的这段话,充分展示 了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 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冶炼铸造
司母戊大方鼎呈长方形,口长 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 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它 不仅是我国目前出土青铜器中最大 的一件, 而且是现今世界发现的最大的 罕见的青铜器。
大方鼎虽然形大体重,但制作工艺非常精巧。鼎身的雷纹为 地,四周用浮雕刻出龙纹样,这种动物纹样,是经过高度艺术夸张 变形而刻划出来的。纹样衬托出一种狰狞、神秘、威严的气氛。司 母戊鼎在铸造工艺和艺术水平上,都代表了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最 高成就。考古学家认为,这只鼎是商王为祭祀他母亲而制,所以取 名司母戊大方鼎。 这是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发现的,日本侵略者多次强索,为 免遭掠夺,人们把它埋入地下,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见天日,现 在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其他文明比较, 中国是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中断的文明国家。 其在经济、政治、哲学、科技、文学、艺术等许 多方面都形成了完整的相互联系的文化整体。中 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人类发展作出了巨 大贡献。 • “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 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 裂成为鲜明对照”。 • ——英、威尔斯《世界史纲》
20世纪80年代文明的电视政论片
背离历史真实 动摇和打击民族自信心
2、日之将夕的封建帝国
康乾盛世
• 康熙(玄晔) 雍正(胤禛) 乾隆(弘历) • 国家统一,国土面积1200-1300万平方公里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 •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 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 民阶级的矛盾。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 思考讨论 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 近代中国为什么落 伍了?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 近代中国落伍的主 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 要原因是什么? 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 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 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 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 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 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 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 这样的转变呢?”
鉴真像
张骞出西域 郑和下西洋
鉴真东渡日本
玄奘印度求经
还有数也数不清楚的如孔子、老 子、孙武、李冰、屈原、司马迁、 张衡、祖冲之、李白、杜甫、关 汉卿、郑和、李时珍、曹雪芹一 样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艺术家、军事家、革命家、经济 学家、宗教人士等等,他们至今 仍被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古代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自然科学
天文 《春秋》记载,公元 前613年秋,一颗彗 星扫过北斗,这是世 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 最早记录
公元前四世纪发明的 “浑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在古代,“浑” 字含有圆球的意义。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形状像蛋壳,出 现在天上的星星是镶嵌在蛋壳上的弹丸,地球则是蛋黄, 人们在这个蛋黄上测 量日月星辰的位置。 因此,把这种观测天 体位置的仪器叫做“浑仪”
• 第三个历史时期:教材的第八章至第十章, 主要讲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的历史。
第一章: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
•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 演变
•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今天的中国是 历史的中国的一个 发展。所以,我们 是马克思主义的历 史主义者。我们看 问题,一定不能割 断历史。‛
公元132年,东汉 天文学家张衡发明 候风地动仪并用于 观测,这是世界上 最早的地震仪
历法 春秋时代(2500前),我国首创了闰年的方法调整
阴阳历,比希腊人的类似发明早一百六、七十年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代的大 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 器制造家。 郭守敬计算出一年的天数为 365.2425日,这个数字比地球绕太 阳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比公历早 300年。 根据这一数据,郭守敬终于完成 了新历法的编制工作。新历法被命 名为《授时历》,意思是要告诉老 百姓日月时光,不要错过了农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教师 贾磊
课程内容
• 三大历史阶段 • 第一个历史阶段:教材的第一章到第三章,主要 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历史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酝酿、准备以及资产阶 级领导的就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第二个历史阶段:教材的第四至第七章,主要讲 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国民革命时 期)
京杭大运河
公元604年,隋炀帝离开首都长安到洛阳巡游 第二年,他下令着手两大工程:迁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成千上 万的劳工花了六年的时间,将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完成了全长 176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 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 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奠基人亚当 •斯密在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的研究》一书中说:‚中 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 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 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 且最勤勉的国家‛。
思考:古代中国文明为什么能在很长的时期 内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呢? 一是,有领先的社会制度 二是,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三是,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勇敢
中华文明的显著特点
• 第一,源远流长。 • 早在七八千年前 中华民族就在黄河流 域、长江流域进行耕 作。三千多年前的商 代甲骨文,最早记录 了我国的农事活动。
甲骨文
中华文明的显著特点 第二,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的文化丰 富多彩,在政治、经济、 军事、哲学、历史、教 育、文学等诸多方面, 创造了曾经领先于世界 或被世人至今奉为圭臬 的思想和理论。
汉朝时期(前206-220年)
• 文学:唐诗
• 文学:宋词
• 文学:元曲
• 文学:明清小说
四 大 名 著
文化交流:
• 中华文化有极大的 辐射力,许多的亚洲国 家,都深受中华文化的 影响,如日本、朝鲜、 越南、缅甸等。 •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张骞通西域、鉴真渡东 洋,唐僧西天取经、郑 和下西洋等是其中的典 型代表。
世界奇观—秦始皇兵马俑
中华文明的显著特点
第三,影响深远。 • 中华文明对中 华民族的形成、繁 衍、统一、稳定、 发展产生了巨大影 响,使中华民族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如 ‚自强不息‛的 奋斗精神;‚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的立身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 精神;‚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等 等。
四川都江堰水利工 程与河北赵州桥,构思 奇特设计精巧,为世人 所叹服,显示了中国人 民的创造才能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坐落在石家庄东南45公里赵县城南郊河之上, 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俗称大石桥。建于隋代开皇至大业年 间(595年——605年),由匠师李春监造。赵州桥结构新奇,造型美观, 古人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桥全长64.4米,宽9.6米,跨 度37.02米,是一座由28道相对独立的拱券组成的单孔弧形大桥。 赵州桥最大的科学贡献就是它“敞肩拱”的创举。在大拱两肩, 砌了四个并列小孔,既增大流水通道,减轻桥身重量,节省石料,又增 强了桥身稳定性。这就有力地保证了赵州桥在1400年的历史中,经 受住了10次洪水冲击,8次大地震摇撼,以及车辆重压,仍挺立在郊河 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