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概念

合集下载

合成孔径雷达原理

合成孔径雷达原理

合成孔径雷达原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一种通过合成长天线来实现高分辨率雷达成像的技术。

它利用雷达信号的相位信息和干涉技术,可以在地面上合成一条长天线,从而实现高分辨率的成像。

合成孔径雷达具有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和独立于天气的特点,因此在地质勘探、军事侦察、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合成孔径雷达的原理是利用飞行器、卫星等平台通过发射雷达信号并接收回波,然后利用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合成孔径成像。

一般来说,合成孔径雷达通过多次发射雷达信号,并在不同位置接收回波,然后利用这些回波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得到高分辨率的雷达图像。

这种成像技术可以克服传统雷达受天线尺寸限制而无法获得高分辨率图像的问题,因此在远距离观测和高分辨率成像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原理是通过利用多个回波数据进行信号处理,从而合成一条长天线,实现高分辨率的成像。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回波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处理,包括距离压缩、运动补偿、多普勒频率补偿等。

这些处理步骤可以有效地提高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质量,同时也增加了数据处理的复杂性。

合成孔径雷达的原理是基于雷达信号的相位信息和干涉技术,通过合成长天线实现高分辨率的成像。

在信号处理方面,合成孔径雷达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因此对计算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同时,合成孔径雷达还需要考虑平台运动对成像质量的影响,需要进行运动补偿和多普勒频率补偿等处理,以保证成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利用合成长天线实现高分辨率雷达成像的技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和独立于天气的特点。

它的原理是利用雷达信号的相位信息和干涉技术,通过多次发射雷达信号,并在不同位置接收回波,然后利用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合成孔径成像。

合成孔径雷达在地质勘探、军事侦察、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遥感成像技术。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方法研究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方法研究摘要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是一种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雷达系统获取地表形变信息的重要技术。

在进行干涉处理时,对信号的处理方法直接关系到数据处理的质量和地表形变信息的准确性。

本文通过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探讨了常见的相位解缠、滤波和图像纠正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的验证,证明了所提出的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研究结果对于准确获取地表形变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1.引言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球观测手段,广泛应用于测量地壳运动、地表形变等研究领域。

在进行干涉处理时,信号处理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反演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本文主要研究了相位解缠、滤波和图像纠正等主要的信号处理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2.相位解缠方法相位解缠是干涉处理的关键环节,它的目的是将相位信息进行可靠的恢复,以减少或消除相位跳变引起的干涉模糊。

常见的相位解缠方法包括空时相位解缠、频域相位解缠和时域相位解缠等。

2.1 空时相位解缠空时相位解缠方法是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干涉相位进行拟合,尽量减小相位的不连续性。

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线性拟合法、二次多项式拟合法等。

空时相位解缠方法简单直观,但对于复杂的地形和变形场景,效果有限。

2.2 频域相位解缠频域相位解缠方法是将干涉相位转换到频域进行处理,主要通过移相算法和滤波器设计来实现相位解缠。

该方法适用于较复杂的地形和变形场景,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2.3 时域相位解缠时域相位解缠方法是基于干涉序列之间的相位连续性进行解缠处理,通过构建相位解缠模型实现对干涉相位的准确恢复。

该方法适用于变形场景较简单的情况,但对于复杂地形效果较差。

3.滤波方法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号经常受到多种噪声的干扰,滤波方法的选择能够有效降低噪声对数据处理的影响,提高干涉结果的可信度。

常见的滤波方法包括空域滤波、频域滤波和小波变换滤波等。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Radar,简称InSAR)是SAR的新发展,是最新发展起来的 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它是把合成孔径雷达产生的单视 复数图像中的相位提取出来,进行干涉处理而得到目标点 三维信息的一种新技术
2
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
基本原理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原理在很
多文献中已有详细介绍。现在将以星 载重复轨道为例简要介绍差分合成孔 径雷达干涉基本原理。
缺点:已知DEM与InSAR干涉图像的配准存 在很大 困难。
9
三种方法比较
三轨法
优点:无需知道外部DEM就可以得到地面位移引起 的相位差,特别是适用于缺少高精度DEM数据的 地区。与四轨法相比的优点是,由于几何参数相 同,故不需要考虑另外的匹配和重采样。
缺点:地形对需要相位解缠,其解缠精度的优劣直 接影响到后续的处理。13源自差分干涉测量在地震监测的应用
14
差分干涉测量地震监测的应用
15
差分干涉测量地震监测的应用
地震可以引起电离层异常
16
差分干涉测量在地表沉降监测的应用
17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18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3
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
如图所示,S.、S2和 S3分别为卫星三次对同一地 区成像的位置(即成像时雷达 天线的位置)。则经相位干涉 处理,由S。和S2可生成一 幅干涉图,s,和S 可生成 另一幅干涉图,利用这两幅 干涉图进行差分处理,即所 谓的差分雷达干涉测量。
4
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
两轨法 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已知的外部DEM
来消除地形相位。 在两轨法中,外部DEM的精度、空
间分辨率、插值方法及干涉基线对形 变量的精度都有显著的影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工作原理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工作原理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工作原理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是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结合了传统的SAR 遥感技术与射电天文干涉技术。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雷达向目标区域发射微波。

2. 接收目标反射的回波,得到同一目标区域的两幅具有相干性的单视复数图像。

3. 若这两幅图像之间存在相干条件,将它们共轭相乘,可以得到干涉图。

4. 根据干涉图的相位值,可以计算出两次成像中微波的路程差,从而得出目标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表面的微小变化。

此外,根据安装在平台上天线数目的多少和数据获取方式的不同,InSAR系统可分为双(多)天线系统和单天线系统。

其中,双(多)天线系统是在SAR平台上安置两(多)部天线,同时接收地面的后向散射回波,从而得到相应地区的两(多)幅SLC图像。

而单天线系统则是在SAR平台上安置一部天线,通过对同一地区的重复飞行进行观测,得到测区两幅具有相干性的SLC图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雷达书籍或请教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工作原理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工作原理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工作原理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进行地表测量和监测的方法。

它通过利用两个或多个雷达图像之间的相位差异来测量地表的形变、高度变化和地表沉降等信息。

工作原理如下:
1. 发射与接收,InSAR系统首先发射一束雷达波束,该波束经过大气层并与地表交互后反射回来。

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雷达信号。

2. 多普勒频移,地表上的目标物体运动会导致雷达波的频率发生变化,这被称为多普勒频移。

InSAR系统通过测量多普勒频移来获取地表目标的速度信息。

3. 干涉,InSAR系统同时接收两个或多个雷达图像,并将它们进行干涉处理。

干涉处理是通过比较不同图像之间的相位差异来获取地表形变和高度变化等信息。

相位差异可以反映目标物体与雷达之间的距离变化。

4. 相位解缠,由于干涉处理中相位差异的存在,相位信息可能
会被包含在一个周期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相位解缠,
将相位信息展开到连续的区间内。

5. 地表测量,通过分析干涉处理和相位解缠后的数据,可以获
得地表的形变、高度变化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地质灾害监测、地
壳运动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复杂的信
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算法,包括相位差分、相位解缠、滤波等。

此外,地表上的大气湿度、地形变化等因素也会对InSAR的结果产生一定
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校正和修正。

总结起来,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通过利用多个雷达图像之间的相
位差异来测量地表的形变、高度变化等信息,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
地表测量和监测技术。

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获取地表三维信息

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获取地表三维信息

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获取地表三维信息的报告,800字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一种可以实现三维空间信息采集的高精度遥感技术,它利用双光束相互干涉的原理,可以实现地表三维形变的测量。

近年来,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其在获取地表三维信息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InSAR技术可以减少地表三维形变的测量时间,并且对于地表密集三维风格的形变检测也能够给出大量的精确定位信息。

光波观测所提供的定位信息可以准确地指出形变的位置,而InSAR技术可以进一步提供大量的三维空间信息。

InSAR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识别非平面物体的空间结构信息。

InSAR能够准确检测出相对较小的系统性的地表变形,如地震、地下水位变化以及建设工程带来的地表变形等。

InSAR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检测特定区域内外部主体结构的变化,通过InSAR技术可以监测山体坡度、建筑物沉降、桥梁拱起
等变形,从而定位和检测变形状况,构建准确的模型,对城市空间变化的监测、预测和评估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总而言之,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获取地表三维信息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准确的定位和采集的大量的精确的三维信息,使得它可以用于地质灾害和变形的监测、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建筑物变形等方面,有效提高了监测效果。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工作原理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工作原理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工作原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 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进行地表观测的方法,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地表形变监测数据。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是通过组合多幅雷达成像数据来实现对地表物体的三维形变监测的一种技术方法。

本文将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数据处理途径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原理1. 雷达成像原理雷达成像是通过雷达系统向地面发射微波信号,然后接收并记录被地表和地下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利用这些信号来获取地表的形貌、结构和运动等信息。

雷达成像的分辨率取决于发射的微波波长和天线的尺寸,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利用了多个雷达成像数据进行合成,从而能够实现更高分辨率的地表监测。

2.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原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是通过将两次雷达成像的相位信息进行比较,从而获得地表的形变信息。

当两次成像的微波信号经过地面某一点时,如果该点发生了形变,其返回的信号相位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对这种相位变化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地表的形变信息。

这里是关于相位信息的描述。

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处理方法1. 干涉图生成需要获取两幅雷达成像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等。

然后,将这两幅成像数据进行配准,形成一幅干涉图。

干涉图中的每个像素点都对应着地表上某一点的相位信息,通过分析这些相位信息可以得到地表的形变信息。

2. 形变监测在获得干涉图之后,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提取地表的形变信息。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相位解缠,将干涉图中的相位信息转换成地表高程信息,从而实现地表形变的监测。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地表形变的高精度监测。

三、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领域1. 地质灾害监测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对地表形变的实时监测,对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地裂缝等进行监测和预警,为减灾和救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2. 地壳形变研究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可以用来监测地壳形变,包括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地壳运动等,为地震研究、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量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量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量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一种能在全天候条件下获得大测绘带地面高程信息和监测地表形变信息的遥感技术。

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根据脉冲压缩和合成孔径技术分别实现距离向和方位向的高分辨,获得观测地面的二维信息。

InSAR是在SAR的基础上,通过在不同轨道或不同时间对同一地区进行多次观测来获取多幅SAR图像,完成图像间的配准及干涉相位展开后,获得SAR图像对之间的绝对相位差所反映的距离差,最后根据干涉成像几何关系及天线高度、雷达波长、波束视角、基线等参数,来重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或地表形变图。

图像配准、相位滤波和相位展开是干涉SAR信号处理流程中的关键步骤,本论文重点研究了亚像素精度图像配准和相位滤波等干涉SAR信号处理中的关键技术。

针对图像高精度配准存在的配准精度和计算复杂度相矛盾的问题,提出了解析搜索亚像素偏移量的配准方法。

对于相位滤波问题,提出了两种自适应滤波方法,既有效地抑制了相位噪声,又较好地保持了干涉相位图的细节信息。

本文的具体工作概括如下:1、介绍了干涉SAR配准中常用的匹配测度。

在实现X-SAR星载重轨双飞数据的配准过程中,首先利用互相关算法实现主副图像的粗配准,然后利用基于干涉频谱经验信噪比的点投影方法,并交换主副图像重复验证控制点对配准精度,最终完成主副图像的精配准。

结果表明精配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图像对的相干性。

2、提出了两种基于不同匹配测度的亚像素偏移量解析搜索方法。

首先分析了现有的基于插值技术的亚像素级精度配准方法,指出这些方法实质上是离散搜索方法。

这些方法的配准精度受限于插值单元尺度的大小,无法完全消除引入的配准误差,而且在配准测度计算之前进行插值操作会导致很大的计算量,特别是配准精度要求较高的时候。

合成孔径雷达名词解释

合成孔径雷达名词解释

合成孔径雷达名词解释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技术。

它通过利用雷达波束的相干性,将多次雷达波束的回波信号进行叠加处理,从而获得高分辨率的雷达图像。

以下是合成孔径雷达中一些常用的名词解释:
1. 合成孔径:指利用多次雷达波束的回波信号叠加处理,模拟出一个大孔径的雷达系统,从而获得高分辨率的雷达图像。

2. 脉冲压缩:指将雷达发射的长脉冲信号压缩成短脉冲信号,从而提高雷达的分辨率。

3. 多普勒效应:指当雷达与目标相对运动时,目标的回波信号会发生频率偏移,利用这种频率偏移可以获得目标的速度信息。

4. SAR图像:指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获得的高分辨率雷达图像,可以用于地形测量、目标识别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5. SAR干涉:指利用两个或多个合成孔径雷达获得的雷达图像进行干涉处理,可以获得地表形变、地震等信息。

6. SAR极化:指利用不同极化方式的雷达波束进行成像,可以获得目标的极化信息,用于目标识别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7. SAR地形校正:指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SAR图像进行校正,消除地形对SAR 图像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准确的地表信息。

8. SAR遥感:指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进行遥感观测,可以获得地表形态、植被覆盖、水文地质等信息,用于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合成孔径雷达概述(SAR)

合成孔径雷达概述(SAR)

合成孔径雷达概述1合成孔径雷达简介 (2)1.1 合成孔径雷达的概念 (2)1.2 合成孔径雷达的分类 (3)1.3 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特点 (4)2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历史 (5)2.1 国外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5)2.1.1 合成孔径雷达发展历程表 (6)2.1.2 世界各国的SAR系统 (9)2.2 我国的发展概况 (11)2.2.1 我国SAR研究历程表 (11)2.2.2 国内各单位的研究现状 (12)2.2.2.1 电子科技大学 (12)2.2.2.2 中科院电子所 (12)2.2.2.3 国防科技大学 (13)2.2.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3)3 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 (13)4 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趋势 (14)4.1 多参数SAR系统 (15)4.2 聚束SAR (15)4.3极化干涉SAR(POLINSAR) (16)4.4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Ladar) (16)4.5 小型化成为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发展的主要趋势 (17)4.6 性能技术指标不断提高 (17)4.7 多功能、多模式是未来星载SAR的主要特征 (18)4.8 雷达与可见光卫星的多星组网是主要的使用模式 (18)4.9 分布SAR成为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18)4.10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扰与反干扰成为电子战的重要内容 (19)4.11 军用和民用卫星的界线越来越不明显 (19)5 与SAR相关技术的研究动态 (20)5.1 国内外SAR图像相干斑抑制的研究现状 (20)5.2 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20)5.3 SAR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 (22)5.4 恒虚警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25)5.5 SAR图像变化检测方法 (27)5.6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31)5.7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发展动态 (33)5.8 SAR图像地理编码技术的发展状况 (35)5.9 星载SAR天线方向图在轨测试的发展状况 (37)5.10 逆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动态 (38)5.11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简史与应用 (38)合成孔径雷达概述1合成孔径雷达简介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的现代高分辨率微波成像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引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一种通过对两幅或多幅雷达影像的干涉分析来获取地表形变和高程信息的遥感技术。

它利用雷达的发射和接收系统形成的合成孔径,通过比较不同时刻或不同视角的雷达图像,可以测量出地表的微小变化。

这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着重介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原理以及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原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通过对两幅或多幅雷达图像进行干涉分析来得到地表形变和高程信息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成孔径:合成孔径是通过雷达系统来形成的一种虚拟孔径,其大小远远大于实际的天线孔径。

通过合成孔径,可以提高雷达的方向性和分辨率。

2. 干涉分析:干涉分析是通过对不同时刻或不同视角的雷达图像进行相位差分析来得到地表形变和高程信息的算法。

当地表发生形变时,会导致相位改变,通过对两幅雷达图像的相位进行差分,可以得到地表形变信息。

3. 分析和解算:经过干涉分析后,得到的相位差图像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算,才能得到可靠的地表形变和高程信息。

其中包括相位解缠、轨道参数精确校正、大气湿延伸校正等过程。

二、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借助多个关键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

以下将介绍目前一些主要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1. 相位解缠技术:相位解缠是解决差分相位包裹问题的关键技术。

相位包裹是指相位在空间上发生突变,导致相位差无法直接表示地表形变。

相位解缠技术通过利用多余的信息,将相位包裹进行去除,得到连续的相位图像,从而获得准确的形变信息。

2. 轨道参数精确校正技术:由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需要对不同时刻或不同视角的雷达图像进行干涉分析,所以需要对雷达系统的轨道参数进行精确校正。

轨道参数精确校正技术可以通过星载GPS等方式获取高精度的轨道参数,从而提高干涉测量的精度。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概述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概述

合成孔径雷达干预测量〔InSAR〕简述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预测量技术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及其3种基本模式,并且对其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进行了概述。

最后,还讲述合成孔径雷达干预测量的主要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合成孔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干预测量微波遥感影像1.发展简史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二维成像雷达。

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对地观测技术,近20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现已逐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遥感手段。

与传统的可见光、红外遥感技术相比,SAR 具有许多优越性,它属于微波遥感的范畴,可以穿透云层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穿透雨区,而且具有不依赖于太阳作为照射源的特点,使其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能力,这是其它任何遥感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微波遥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穿透植被,可以提供可见光、红外遥感所得不到的某些新信息。

随着SAR 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它已经被成功应用于地质、水文、海洋、测绘、环境监测、农业、林业、气象、军事等领域。

L. C. Graham 于1974 年最先提出了合成孔径雷达干预测量〔InSAR 〕三维成像的概念,并用于金星测量和月球观察。

后来Zebker、G. Fornaro及A. Pepe 等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以解决InSAR 处理系统中有关基线估计、SAR 图像配准、相位解缠及DEM 生成等方面的问题。

自1991 年7 月欧空局发射载有C 波段SAR 的卫星ERS- 1 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有关星载SAR 的InSAR 技术研究与应用。

由于有了优质易得的InSAR 数据源,大批欧洲研究者加入到这个领域,亚洲〔主要是日本〕的一些研究者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日本于1992 年2 月发射了JERS- 1,加拿大于1995 年初发射了RADARSAT,特别是1995 年ERS- 2 发射后,ERS- 1 和ERS- 2 的串联运行极大地扩展了利用星载SAR 干预的时机,为InSAR 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数据保证。

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与激光、红外和可见光谱段相比,毫米波段(Ka波段)的电磁波对烟尘、云雾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毫米波SAR具有较强的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性能;由于波长较短,与厘米波段相比,毫米波SAR更易于实现超高分辨率成像,在同样长度的交轨干涉基线下毫米波InSAR 也更容易实现高精度的高程测量;毫米波对地面目标(如植被)的穿透能力远小于厘米波,因此特别适于提取观测对象的表面信息,并形成观测区域的高精度数字表面模型。

基于上述特点,毫米波InSAR技术及其应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国外研究现状机载毫米波SAR高分辨率毫米波SAR一般用于机载环境,国外在此领域开展研究工作较多的单位有美国Sandia实验室和德国FGAN 研究所,已形成无人机载系列产品并投入实际应用。

图1给出了Sandia实验室Ka波段和Ku波段SAR对同一场景目标的成像结果,两个波段SAR的分辨率均为0.1m,但Ka波段图像的细腻程度明显优于Ku波段。

机载毫米波InSAR随着毫米波SAR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毫米波InSAR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文/李道京合成孔径雷达SAR是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一种微波成像技术,它能够借助平台的运动实现长孔径综合以达到对观测区域的高分辨率成像。

作为一种主动遥感设备,SAR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对地观测。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是在SA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遥感技术。

InSAR利用两部具有一定视角差的天线进行成像,并对获取的两幅复图像数据进行干涉处理得到干涉相位,经反演得到观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

InSAR以其独特的三维信息获取能力,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目前发展出双天线、重轨、多基线在内的多种干涉工作模式,并覆盖P、L、C、X、Ku等多个波段,已在地形测绘、形变监测等相关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应用成果。

高科技与产业化 . 月刊40很大进展。

在2008年6月的EUSAR年会上,德国人报道了他们研制的Ka波段近程多基线InSAR系统MEMPHIS及其试验结果,图2为该系统获得的二维图像和对应的DSM。

合成孔径雷达概念

合成孔径雷达概念

合成孔径雷达概念嘿,朋友!你有没有想过有一种东西就像超级英雄的眼睛一样,能够看透云雾,能在黑暗中看清一切,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天气有多糟糕,都能把地面上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哈哈,这可不是在讲科幻故事,这个神奇的东西就是合成孔径雷达(SAR)。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是个航空爱好者。

有一次我们聊天,他就跟我说起飞机上那些各种各样的探测设备。

他提到有一些设备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变得很“无能”。

比如说普通的光学相机,一遇到云雾啊,就跟个瞎子似的,啥都看不见了。

我就跟他说:“你可别小瞧现在的科技,有一种雷达可厉害着呢,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然后我就开始跟他讲合成孔径雷达。

那合成孔径雷达到底是啥概念呢?咱先从普通雷达说起。

你知道普通雷达就像一个发出信号然后等待回声的家伙。

它发出电波,电波碰到东西反射回来,根据这个时间差就能知道物体的距离了。

但是普通雷达的分辨率有限啊,就像你用低像素的手机拍照,只能看到个大概轮廓。

合成孔径雷达就不一样啦。

它就像是一群小精灵一起合作干大事。

想象一下,一群小蚂蚁单个力量很微弱,但是它们联合起来就能搬动很大的东西。

合成孔径雷达通过飞机或者卫星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地发射和接收信号。

这个飞行的轨迹就像是一把特殊的尺子,在测量着地面。

它不是像普通雷达那样只看一个点,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点,把这些信息组合起来,就好像是把很多个小拼图拼成一个大的完整的图像。

我再给你打个比方吧。

假如你要画一幅超级大的画,你一个人一笔一笔画肯定很慢而且很难画得细致。

但是如果有很多人,每个人负责一小块,最后把这些小块拼起来,就能得到一幅非常精美的大画。

合成孔径雷达干的就是这个事儿。

我还有个朋友小王,他是搞地质勘探的。

他以前老是抱怨传统的勘探方法效率低,很多地方人去不了,卫星照片又不够清楚。

我就跟他说:“你怎么不用合成孔径雷达呢?”他一开始还不太相信,说这玩意儿能有那么神?我就跟他详细解释。

合成孔径雷达可不管是高山还是深谷,不管是茂密的森林还是广阔的沙漠,都能把地下的结构给你“看”出来。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摘要:合成孔径雷达(SAR)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雷达干涉技术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原理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和地质灾害预警的先进技术。

第五章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概念

第五章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概念

780 km
c 5.6 m

Phase is a function of distance from satellite to ground (range)(相位是卫 星到目标距离的函数) From Funning et al., 2005
InSAR - A Phase Analysis Technique (II) (相位分析技术)

~The End~
Thank you!
From Hanssen
First-order differentiation: Phase and topography (一阶差分)
From Hanssen
Second-order differentiation: phase and deformation (二阶差分)
From Hanssen
检测)
From Gens et al., 1996
Across Track (交叉轨道)

Two SAR antennae mounted on the same platform (两根天线安装在同一平台) Interferometric baseline formed perpendicular to flight direction. (干涉基线垂直与飞行方向) Airborne systems and spaceborne systems as well Mainly for topographic mapping (主要用于地形 测绘) Example: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

Second-order differentiation of phase (二阶差分) Reveal a wealth of geophysical phenomena, e.g. ground subsidence (地表形变等地球物理现象)

合成孔径雷达定义分类、国内发展相关产业政策以及主要厂商汇总分析

合成孔径雷达定义分类、国内发展相关产业政策以及主要厂商汇总分析

合成孔径雷达定义分类、国内发展相关产业政策以及主要厂商汇总分析——合成孔径雷达定义一般雷达在恶劣天气下,必须多次成像才能采集到图像,而合成孔径雷达则是一种全天候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它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

合成孔径雷达分非聚焦合成孔径雷达和全聚焦合成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全天候工作性能十分优秀,能够昼夜工作并且能够穿透尘埃、烟雾和其它一些障碍,还具备更远距离的工作能力,并且分辨率不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合成孔径雷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穿透掩盖物,识别伪装和隐蔽目标。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为地质工作者提供地形构造信息,为环境监测人员提供油汽和水文信息,为导航人员提供海洋状况分布图,为军事作战提供侦察和目标探测信息等。

此外,合成孔径雷达还可用于太空探测,如探测月球、金星等行星的地质结构。

先进国家军队,特别是美军已将合成孔径雷达广泛装备在军用飞机上,如U-2和SR-71侦察机、F-15战斗机、B-2轰炸机等。

我国的合成孔径雷达研制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目前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在国土测绘,资源普查、城市规划、重点工程选址、抢险救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合成孔径雷达分类合成口径雷达从机载、星载向其他平台拓展。

随着技术发展,SAR雷达平台除了机载和卫星外,又逐渐出现了弹载、地基、无人机、临近空间平台、岸基、手持式设备等多种形式平台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产业链结构合成孔径雷达行业上游主要为组件生产行业,包括雷达发射机、雷达接收机、天线、信号处理器以及显示器等;中游行业为合成孔径雷达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厂商;下游为应用行业,包括军事、民用领域。

合成孔径雷达产业链资料来源:立鼎产业研究中心——合成孔径雷达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明确提到要建设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星座。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中国专利技术分析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中国专利技术分析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摘要: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分支技术,它是对同一地区观测的两幅复数值影像数据进行相干处理,以获取地表高程信息的技术,它是实现地表开采沉陷、地表沉降、地壳与构造地质形变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为本文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中国专利申请作为分析对象,对其国内的申请状况、重点专利技术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合成孔径;干涉;专利申请1、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概述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是利用目标回波的相位表示在雷达视向上目标与雷达之间的距离,利用两次成像的不同位置关系,依据三角关系可以得到目标的第三维信息-高程信息。

采用干涉法进行高程测量而建立地面高度模型的基本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六个步骤:(1)雷达天线通过空间或时间关联,接收成像数据;(2)将对相同采样目标对应的图像进行配准操作;(3)对图像进行降噪滤波处理;(4)将两幅图像进行干涉获得干涉相位,并对干涉相位进行去平地相位处理;(5)二维相位解缠绕;(6)生成数字高程模型【1】。

2、专利分析前准备专利分析前需要对分析数据进行选取,主要包括数据库的选择、检索式的构建以及检索后对数据目标进行查全查准的核验。

本文选取中文摘要库(CNABS),以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干涉成像技术构建检索要素,利用关键词-“合成孔径、SAR、干涉、InSAR、分类号-“G01S13/90”进行检索要素表达并构建检索式,之后通过主要申请人的专利情况对命中的专利数据进行查全查准,最终获得对应的中文专利样本共1193项。

3、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中国专利申请情况分析3.1申请趋势分析图 1 是InSAR技术中国专利申请的历年情况。

从申请趋势图可以看出,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起步于2000年以后,之后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1999-2008年属于技术发展的萌芽期,专利申请量较少,平均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均处于10件以下;2008-2016年进入技术的缓慢发展期,与萌芽期相比,其专利申请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其年申请量维持在50件以下;2016年以后,专利申请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在2021年已经达到了227年(由于专利申请需要在 18 个月后公布,因此2022的申请量数据不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End~
Thank you!
Schematic Map of InSAR for Geophysical Application
Master SAR Image(主)
Phase Differences (相位差)
Slave SAR Image(从)
Topography /deformation, etc. (地形、变形等)
InSAR Configuration(配置)
Double-slit experiment (Thomas Young, 1801)
Schematic Geometry of InSAR (InSAR成像几何)
SAR2 SAR1 SAR1 SAR2 SAR3
Surface at epoch 1 Two SAR image(二轨)
Surface at epoch 2
With very high accuracy 4
SAR1
B
SAR2

2 2 1 1
DEM : Z p f1 ( , B, ) or Deformation : r f 2 ( , B, )
InSAR geometry ( 1 2 )

InSAR - A Phase Analysis Technique (III) (相位分析技术)

InSAR

First-order differentiation of phase (一阶差分) DEM or topography reconstruction (地形重建)

DInSAR

Second-order differentiation of phase (二阶差分) Reveal a wealth of geophysical phenomena, e.g. ground subsidence (地表形变等地球物理现象)
First-order differentiation: Phase and topography (一阶差分)
Three SAR images (三轨)
Using Interferometry for Measurements(采用干涉进行测量)
SAR2 SAR1
R1 R2 Interference fringes
SAR Interferogram(干涉图)

SAR interferogram(干涉图,共轭相乘)
Understanding Interferometry (理解干涉)

The classical double-slit experiment captures the essences of modern SAR interferometry (来自经典双缝干涉实验)
R1 R2 Interference fringes

Amplitude(灰度)
A( r, t ) abs[ M ( r, t ) S ( r, t ) ]
Example of SAR Interferogram
InSAR - A Phase Analysis Technique (I) (相位分析技术)
Path difference results in phase shift (路径差导致相移)
Second-order differentiation: phase and deformation
(二阶差分)
Landers earthquake
InSAR - A Phase Analysis Technique (IV) (相位分析)
4 1 1 1 2 4 2 2
From Hanssen
First-order differentiation: Phase and topography (一阶差分)
From Hanssen
Second-order differentiation: phase and deformation (二阶差分)
From Hanssen

Along track(沿轨道) Across track(交叉轨道) Repeat pass(重复轨道)


Along Track(沿轨道)

Two SAR antennae mounted on the same platform(两根天
线安装在同一平台)

Interferometric baseline formed parallel to flight direction.
(干涉基线平行与飞行方向)

Mainly in Airborne systems (主要在机载平台使用) Mainly for the mapping of ocean currents, tidal motions and the detection of moving objects (主要用于海浪和运动目标
INTF ( r, t ) M ( r, t ) S ( r, t )

Interferometric phase(干涉相位)
( r, t ) 1 ( r, t ) 2 ( r, t )
tan 1[ M ( r, t ) S ( r, t ) ] [ , )
检测)
From Gens et al., 1996
Across Track (交叉轨道)

Two SAR antennae mounted on the same platform (两根天线安装在同一平台) Interferometric baseline formed perpendicular to flight direction. (干涉基线垂直与飞行方向) Airborne systems and spaceborne systems as well Mainly for topographic mapping (主要用于地形 测绘) Example: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t al., 1996
Repeat Pass (重复轨道)

A single antenna mounted on the platform (一根天线) A revisit of the same scene is needed to perform interferometry (需要重复观测) Mainly in spaceborne SAR systems Mainly for ground deformation mapping, earthquake and volcano study, etc. (主要用于监测变形) The cheapest and most popular configuration Example: Seasat, ERS-1/2, JERS-1, Radarsat, Envisat

InSAR is a class of techniques that follow from analysis of interferometric phases (i.e., phase differences of SAR images)

Range differences can be inferred from phase differences(距离差可 以从相位差计算出来) With range differences and imaging geometry condition, one can do 3D reconstruction or surfac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s (通过距离差和 成像几何条件,可以重建三维或监测地表形变)
InSAR Advantages(InSAR优越性)

Work day and night, and under all-weather conditions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decameters), and large spatial coverage (10000 km2) High sensitivity to deformation (mm-cm) No ground control station Low cost, high automation in data processing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干涉合成孔径雷 达概念)
InSAR
---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 Conventional SAR + interferometry technique(常规SAR 技术和射电天文干涉技术的结合) --- Two or more SAR images (acquired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nd/or times) are generally needed(需要2景或多景SAR数 据) --- Mainly phase data in SAR images are employed to extract value-added information(主要使用其中的相位信息)
780 km
c 5.6 m

Phase is a function of distance from satellite to ground (range)(相位是卫 星到目标距离的函数) From Funning et al., 2005
InSAR - A Phase Analysis Technique (II) (相位分析技术)


InSAR Development(InSAR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