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培养方案
留学生培养方案
留学生培养方案第1篇留学生培养方案一、总则本留学生培养方案旨在为我国留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教育和培养,确保留学生能在跨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提升其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
二、培养目标1. 知识传授:使留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我国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2. 能力培养: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素质教育:培养留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
4. 国际视野:拓宽留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具备在国际舞台上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旨在为留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2. 选修课程:设置多样化选修课程,满足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 实践教学:设置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留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培养方式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交流与合作:鼓励留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拓宽留学生国际视野。
3. 指导教师制度:为留学生配备指导教师,负责留学生的学业、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五、质量保障1. 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确保留学生培养质量。
2.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学生评价:设立留学生评价机制,及时了解留学生对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培养方案。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1. 毕业条件:留学生需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合格,方可毕业。
2. 学位授予: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留学生,授予相应学位。
七、就业指导与创业支持1. 就业指导:为留学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2. 创业支持: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活动,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指导、资金支持等服务。
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确定目标: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包括所要培养的人才类型、培养方向、学科专业等,并根据目标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
2. 提供资源支持:为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包括住宿、饮食、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以及文化交流、社交活动等方面的支持。
3. 提供学术指导:为留学生提供专业的学术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和文化背景,并提供机会参与学术研究和项目实践。
4. 提供职业指导:在留学生完成学业后,为其提供职业指导和求职支持,帮助他们顺利进入职场并实现职业发展。
5. 加强交流合作:与国内外企业、高校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并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和合作。
总的来说,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个性化培养,帮助留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文化交流和国际视野的提升。
留学生培养方案
留学生培养方案留学生培养方案引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各大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提供优质的留学生教育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大学需要制定完善的留学生培养方案。
方案设计预备课程留学生通常需要适应新的学术环境和文化背景,因此提供一系列的预备课程是必要的。
预备课程包括但不限于:- 语言课程:提供学术英语或其他主要使用语言的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适应力。
- 文化课程:介绍本地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
- 学术课程:针对不同专业领域和水平的学生,开设相应的学术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并适应专业学习。
学术支持为了确保留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术学业,在学术支持方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导师制度:为每位留学生分配导师,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支持。
- 学术辅导:为留学生提供学术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 学术资源:提供留学生所需的学术资源,如图书馆服务、实验室设施等。
跨文化交流留学生培养方案应注重跨文化交流的培养,使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 跨文化培训:为留学生提供跨文化培训,帮助他们增强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 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让留学生与本地学生和其他留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实习和就业指导为了增加留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成功就业的机会,留学生培养方案应包含实习和就业指导:- 实习机会:为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提升职业能力。
- 职业指导: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留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计划和提升自身竞争力。
方案评估和改进为了确保留学生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适应性,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留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培养方案的评价和建议。
- 教师评估:请教师对留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培养方案的优势和不足。
- 持续改进:基于学生反馈和教师评估的结果,对培养方案进行改进,并不断优化方案的内容和实施。
XX专业本科生(留学生)培养方案
XX专业本科生(留学生)培养方案
一.学习年限
4年
二.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教学对象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或海外华人华侨,要求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含高中毕业)学历。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汉语水平和中国文化素养、了解中国国情、能够使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一般学术研究的通用型语言文化人才。
这些毕业生将服务于留学生所属国的政府机关、企业商业、媒体和文化教育机构,从事与汉语言文化有关的工作,如担任翻译、记者、教师和文职官员等,或在中国从事新闻、商业、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或者以本专业为平台,在中国的大学继续攻读其他专业和学位。
通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学生在汉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方面应达到较高水准,能够熟练使用汉语口语,能够写作规范的汉语书面语文章,并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和文化的基本情况有很好的了解,能够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高级人才。
三.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即在汉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臻于较高水准,能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
全部毕业生都应达到汉语水平考试(HSK)中级以上的水准,部分学生应该具有从事中国语言文化研究或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1.语音:能够熟练使用汉语拼音,实现基本标准的发音和语调。
2.字词:能正确读写6000以上的汉语常用字,能辨析基本词性、同义词和近义词等。
3.语法: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能够识别常见的语法错误。
4.修辞: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格,能够理解消极修辞的潜在意义。
4.写作:能够书写完整规范的文章,掌握常用的应用问题。
会计事务专业留学生培养方案
会计事务专业留学生培养方案一、培训目的和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为会计事务专业的留学生提供全面、深入、实用的培养,以增强他们在会计领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胜任日常会计工作;2. 熟悉国际会计标准和国际财务管理流程;3. 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4. 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培养对象和范围本培养方案适用于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知识,希望进一步提升会计事务专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留学生。
三、课程内容设置与优化课程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等;2. 实践技能:包括财务报表编制、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等;3. 国际会计标准:熟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国际财务管理标准(IFM);4. 跨文化交流:通过语言课程、文化讲座、实践体验等方式,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根据需要,我们将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以适应会计行业的发展和留学生的需求。
四、教师队伍建设与选拔我们将聘请经验丰富、具备高度责任心的教师,他们将负责留学生的教学和指导工作。
教师将根据留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质量。
五、实践教学与实习安排我们将为留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和实习机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实践教学将包括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以增强留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安排将与知名企业合作,让留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和成长。
六、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我们将注重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通过语言课程、文化讲座和实践体验等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和适应目标国家的文化和语言环境,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七、教材及辅助材料准备我们将根据课程设置,为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材和辅助材料。
这些材料将涵盖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国际会计标准等内容,同时也将考虑留学生的背景和需求,以确保教材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留学生培养方案
留学生培养方案一、引言留学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帮助留学生顺利适应学习生活,提升学术能力,丰富跨文化经验而设计的计划。
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性的留学生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评估方式。
二、培养目标留学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学术方面和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全面发展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学术能力:帮助留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2.语言能力:提升留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其能够流利地进行学术交流和书面表达。
3.文化交流能力:促进留学生与本地学生和社会的融合,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
三、培养内容留学生培养方案将包括以下内容:1. 学术课程为了提升留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知识,计划将提供以下学术课程:•基础课程: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教学,帮助留学生掌握必要的学术基础。
•专业课程:根据留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一系列深化课程,拓宽学术视野。
•学术英语:通过学术英语课程提升留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他们能够流利地进行学术交流和撰写论文。
2. 文化交流活动为了促进留学生与本地学生的交流和融合,计划举办以下文化交流活动:•同学聚会:定期组织留学生和本地学生的聚会活动,提供一个自由、轻松的交流平台。
•文化体验:安排参观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胜地,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增进跨文化交流。
•社区服务:组织留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培养方法留学生培养方案将采用以下方法:1.小班教学:为了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将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注重互动和个别辅导。
2.学术指导:为留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和个人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升学术能力。
3.跨文化讨论:在课堂上引入跨文化讨论的环节,鼓励留学生与本地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和观点。
4.个性化培养:根据每个留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和学术辅导方案。
五、评估方式留学生培养方案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课程成绩:通过课程作业、考试和论文等形式,评估留学生在学术方面的表现。
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
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随着全球教育交流的不断扩大和深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中国接受高等教育。
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Pre-University Program)作为留学生在中国求学的第一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该方案旨在帮助留学生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提升语言能力和学术水平,为他们顺利进入正式高等教育阶段做好准备。
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通常为期一年,主要面向来华留学生的预科培养方案由大学、大学联盟或教育机构等主办,客观、全面地评价留学生的基础教育水平和特点,为留学生提供语言、文化、学术等全方位的学习,让他们逐步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
以下是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的一般设计和具体内容:一、学术课程学术课程是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预科生需要学习一定量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语言、数学、自然科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留学生逐步适应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为他们未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语言课程语言课程是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科生需要学习汉语,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
同时,预科生也会学习英语或其他外语,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三、文化课程文化课程是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的补充内容。
预科生将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等,增进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了解,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四、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科生将有机会参加实地考察、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加实践经验,培养综合能力。
五、导师指导在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中,预科生将有专门的导师团队负责指导。
导师将根据学生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他们明确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
在完成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后,留学生将能更好地适应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语言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留学生
2018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雷学生)一、培养目标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留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坚持“精专业、厚基础”的原则,以理论和高级方法论为主,培养具备坚实宽广的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金融专业知识、具有独立思考和严谨周密的科学精神、娴熟的外语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掌握经济金融分析工具、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竞争力要求、德才兼备、善于创新的研究型和决策型高级金融人才。
二、研究方向1.货币经济学(MMe32yEcaw三bs),着重于宏观金融领域的理论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货币供求及货币均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金融危机,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宏观调控理论与货币政策操作,金融监管与法规,国际金融制度安排与政策协调等。
主要研究方向有:货币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制度、汇率理论与政策等,旨在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宏观金融领域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所需具备的理论素养和分析技术。
2.金融坡法学(FinanCiaIEConOnlics),着重于微观金融领域的直接融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资本市场、公司金融、个人理财、交易技术、数理金融等。
主要研究方向有:资产定价、公司金融、资本市场分析与运作等,旨在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与直接融资、特别是与资本市场机制有关的理论研究所需具备的理论素养和分析技术。
3.金融组织学(FifIanCialIfltennediaries),着重于微观金融领域的间接融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金融中介理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模式、金融风险管理、外汇交易与管理、国际信贷与国际结算等。
主要研究方向有:金融风险与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信用分析与评估等,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制度、经营管理机制相关的理论研究所需具备的理论素养和分析技术。
4.金融工程学(FinanCialEngineerin好,着重于金融工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数理金融,金融资产与金融产品定价,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设计与组合、创新与实施,创造性和个性化金融问题解决方案,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管理等。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留学生培养方案
说明:
1.周学时边上的“*”表示本学期该课程为考试课,否则为考查课;
2.公共基础课分必修与选修,公共选修课学分可与专业选修课学分互换。
其中“汉语综合”、“中国文化概况”为学历留学生(含全英文授课)的必修课程,其中进入中文授课专业的学生还须修读“HSK培训”课程,非独立成班的学历留学生,可依据本人听课时间表,到国际学院汉语预科班跟班听课,其余课程按照各学院同年级同专业课程进行;同时规定,进入以中文授课专业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必须通过HSK水平考试4级,其中进入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专业学习的学生,必须通过HSK水平考试5级,方可获得毕业文凭和学士学位。
3.学生选读可不受模块限制;每门课选修人数达到15人以上开班授课。
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
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
为了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一套全面的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
一、语言课程
对于非中文为母语的学生,我们将提供为期一年的汉语课程。
这将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以便在学术环境中有效地交流和理解。
我们的教师团队经验丰富,将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文化适应课程
除了语言学习外,我们还提供一系列的文化适应课程,包括中国历史、社会习俗、艺术等。
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三、学术准备课程
考虑到中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将开设一些学术准备课程,如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提升相关的学术技能,为他们进入中国的大学做好准备。
四、实践体验活动
此外,我们还会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参加社区服务项目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的现实生活,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个人发展指导
我们还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服务,包括职业规划、学习技巧、心理咨询服务等。
这些服务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我们的来华留学生预科培养方案旨在为国际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我们相信,通过这个方案,他们不仅可以提升语言和学术能力,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为他们在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留学生培养方案
留学生培养方案留学生培养方案:构筑跨文化交流的桥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海外留学。
留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对于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多元文化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留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及实施策略,并着重分析如何构筑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首先,留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应注重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留学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跨越不同的语言、文化和教育体系。
因此,培养方案应强调语言能力的学习和提升,帮助留学生尽早适应和融入留学目标国的文化环境。
同时,为了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留学生应鼓励参与国际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和交流项目,提供切实机会让他们与当地学生进行广泛的互动和合作。
其次,留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不仅应侧重于学术能力,还应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在全球化的时代,留学生需具备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跨国合作和创新的能力。
因此,培养方案应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第三,留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应注重发展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
在异国求学的环境中,留学生需要解决各种问题和挑战,独立性和自主性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培养方案应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留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和课外拓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反思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帮助留学生思考自己的学术和生活经历,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最后,留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多方合作和资源整合。
留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依赖教育机构,还需要政府、学校、社团、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因此,培养方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各个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建立合作网络,共享资源和信息。
同时,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如语言培训、生活指导、文化适应等,帮助留学生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完成留学生涯。
综上所述,留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应注重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的发展,并通过多方合作和资源整合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留学生培养方案
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留学生)(专业代码:030301)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1.培养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作风。
具有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
德才兼备,身心健康。
在本学科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调查与研究方法。
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能力,并能提出独到见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利用专业外文资料。
培养从事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同时能够适应国家相关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区工作、新闻媒体等实际工作。
2.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教育部的学科分类系统中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
(一)学科专业学科门类:法学(03)一级专业:社会学(0303)二级学科:社会学(030301)(二)研究方向1.文化社会学2. 民俗社会学3. 社会发展与社会现代化(三)授予学位法学硕士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和学术前沿专题讲座)、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四类。
硕士研究生应修最低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
各类课程学分要求如下:1.必修课程(不少于27学分)(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开设)(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选修3门课。
每门学位基础课为54学时,计3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选修3门课。
每门学位基础课为54学时,计3学分。
)(4)学术前沿专题讲座(2学分)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15次的国内外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或参加按学科专业组织的专题讨论,考查方式为提交会议论文或学术文章,本环节计2学分。
外国留学生培养方案
外国留学生培养方案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到其他国家接受高等教育。
外国留学生的培养方案是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安排。
一个良好的外国留学生培养方案能够提供给留学生一个优质的教育体验,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对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和原则制定外国留学生培养方案需要明确的目标和原则,以确保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教育质量。
以下是制定外国留学生培养方案的目标和原则:目标•提供给留学生高质量的教育,使其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留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发展和就业做好准备;•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化教育的发展。
原则•灵活性:根据留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课程和教学方案;•积极性: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个性化:给予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发展空间,根据其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资源共享: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课程设置外国留学生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合理的课程设置。
在制定课程设置时,应考虑留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同时也要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本科教育相协调。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课程设置:语言课程语言课程是外国留学生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
语言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课程。
同时,还可以开设实践课程,如口语、听力和写作课程,以提升留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培养留学生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制定专业课程时,可以参考本科生课程设置,但需要根据留学生的背景和需求进行调整。
专业课程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文化交流课程文化交流课程是外国留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促进留学生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
汉语言专业留学生培养方案.doc
文学院School of Liberal Arts汉语言专业留学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实用型高级国际汉语人才:能正确、流利、得体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具备较高的汉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中国国情,对中国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历史文化、社会习俗、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有较全面的了解,能够进行基本的中文信息处理和文献检索,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能够胜任中文教学、翻译、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外交贸易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课程以学科基础课为主,突出语言技能训练。
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课程内容以专业必修课为主,在继续提高语言水平的基础上突出专业知识学习。
该阶段将充分利用中国人民大学的多学科优势,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修本学院或全校其他院系的课程,成绩合格可计入选修课学分。
三、总学分138 学分,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四、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一)基础技能 18学分,全校共同课,必修1.中国概况 2 学分2.计算机教学 2学分3.汉语类课程群14学分(二)专业教育 104 学分1.学科基础课:共5门,必修48学分2.专业必修课:共6门,必修 26 学分3.专业选修课:30学分,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程20学分,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三)实践教育 10 学分1.原典读书报告2 学分第一学年撰写一篇读书报告(2万字以上),计2学分。
通过对原典的阅读理解,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研究兴趣。
2.专业实习 4 学分第三学年进行专业实习,并完成一篇实习报告(1万字以上),计3学分。
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实习周数4周。
3.毕业论文/设计 4 学分第四学年撰写一篇毕业论文(8000字以上),计4学分,通过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发展指导 6 学分发展指导培养环节既有课程学习也有课程外学习,学生根据个人需要选修。
课程学习包括基础技能强化、专业技能强化、就业创业指导、研究生预修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其他兴趣课程等类别,具体课程可参见《课程资源总汇》及每学期教务处公布的网上课程选修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留学生)(专业代码:030301)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1.培养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作风。
具有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
德才兼备,身心健康。
在本学科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调查与研究方法。
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能力,并能提出独到见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利用专业外文资料。
培养从事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同时能够适应国家相关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区工作、新闻媒体等实际工作。
2.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教育部的学科分类系统中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
(一)学科专业学科门类:法学(03)一级专业:社会学(0303)二级学科:社会学(030301)(二)研究方向1.文化社会学2. 民俗社会学3. 社会发展与社会现代化(三)授予学位法学硕士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和学术前沿专题讲座)、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四类。
硕士研究生应修最低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
各类课程学分要求如下:1.必修课程(不少于27学分)(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开设)(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选修3门课。
每门学位基础课为54学时,计3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选修3门课。
每门学位基础课为54学时,计3学分。
)(4)学术前沿专题讲座(2学分)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15次的国内外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或参加按学科专业组织的专题讨论,考查方式为提交会议论文或学术文章,本环节计2学分。
2.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每位硕士生选修3门课,其中1门为专业外语;1门为跨专业或跨学科的课程。
每门选修课为36学时,计2学分。
)3.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需补修“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思想史”2门本科主干课程。
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考核合格即可,不计学分,但成绩记入档案并注明“本科”字样。
4.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2学分)(1)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1学分(2)科研工作 1学分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一)培养方式课程将采用主讲教师与研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应认真阅读导师组和导师制定书目,按时完成读书报告、资料翻译、学术评论、学年论文等作业。
在此基础上,扩大阅读范围,建构良好的专业基础。
学生在选定的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社会调查地点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社会调查报告,学位论文必须有社会调查资料支持。
学生应积极申报“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或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在研究实践中提高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二)考核方式研究生按照培养计划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经审核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研究生,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1.中期考核:考核办法参照《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校发[2006]33号)中关于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执行。
按照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如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取得相应学分,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考核合格,认定为中期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
对少数不符合上述要求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做出中止学习或延期毕业的决定。
2.课程考核:研究生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社会学专业研究生考试、考查成绩均采用撰写课程论文与田野调查方案设计或田野调查报告、读书笔记、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
除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采用考查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都要进行考试。
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和期末考试(课程论文)成绩综合评定。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
成绩在75分(含75分)以上者,取得该门课程的全部学分;成绩在60分—74分者,取得少于该门课程应得学分1学分的学分数;成绩在60分以下者无学分,该门课程须重修。
学位课程两次重修仍未通过者,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
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成绩合格者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成绩不合格者无学分。
3.实践环节考核:本环节包括教育实习、社会实践。
(1)教育实习:教育实习以给校内和呼市地区高校的社会学及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上课和辅导的形式进行。
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工作量折合讲课20课时。
成绩合格计1分,不合格不得毕业。
(2)社会实践:按照事先制定的社会调查方案,对牧区、农村或城镇社区进行调查研究。
参加社会调查者要撰写调查报告,并经过导师及学院考评通过。
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暑假,社会实践累计工作量至少2周。
成绩合格计1分,不合格不得毕业。
4.科研工作考核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积极申请各类科研基金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
该项学分可从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至少2篇文献综述或自主科研立项等方面获得。
本环节以考查方式进行。
五、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是考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
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一般至少用一年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
1.论文选题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熟悉自己主攻方向的研究状况,结合本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题目。
选题要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2.论文开题硕士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举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会。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按要求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前人已经做出的工作、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撰写计划和进度、主要观点和创新点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等。
3.论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做阶段性报告,并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善论文的观点、思路和结构。
学位点定期对研究生论文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以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4.论文评阅与答辩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有关事宜按照《内蒙古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
六、基本阅读文献(一)书籍1.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郑杭生,李迎生:《中国社会学史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 沙莲香主编译:《现代社会学-基本内容及评析》(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5.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6. 杨善华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7. (英)齐尔格特·鲍曼著,高华等译:《通过社会学去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8.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郭官义,李黎译:《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9. 朱力等:《社会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0. 戴康生,彭耀主编:《宗教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1. 李培林,李强等:《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12. (德)盖奥尔格·西美尔著,林荣远译:《社会学》,华夏出版社,2002年。
13. (法)马塞尔·毛斯著,佘碧平译:《社会学与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14. 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 (美)约瑟夫·纳托利著,潘非等译:《后现代性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16. (美)戴维·哈维著,阎嘉译:《后现代的状况》,商务印书馆,2003年。
17. 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8. 夏光:《后结构主义思潮与后现代社会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9. 李永宁:《社区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
20. 周长城:《经济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1. 马戎:《民族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2. 吴忠民:《发展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3.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24. 李守经主编:《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5. (法)雷蒙·阿隆著:《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
26. (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华夏出版社。
27. 范伟达编著:《现代社会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28. (挪威)斯坦因·u·拉尔森主编,任晓等译:《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29. 费孝通:《江村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
(二)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人大复印资料》《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三)网站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中国社会学网/shxw/社会学视野网附表1: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