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12第十二章 储层非均质研究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作用
6
3、构造因素
构造作用对储层非均质具有重 要影响。宏观上通过控制沉积、 成岩作用影响储层非均质;
如构造升降作用形成不同沉积 地貌和构造类型,地貌和构造不 同部位不但存在沉积差异,而且 存在成岩差异。
另外,构造作用应力可在储层 局部形成断层-构造缝,造成储层 性质差异。
§1 储层非均质概念
4、人为因素的影响
9
§1 储层非均质概念

泛 滥

河平河
道 原道
烃源岩分布区 油气优先充注通道
10
(1)层间非均质性
是对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层 系的总体研究。包括各种沉积环 境的砂体在剖面上交互出现的规 律性,作为隔层的泥质岩类的发 育和分布规律,以及砂体间渗透 率差异等。
(2)平面非均质性
一个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规 模、连续性,以及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所引起的非均 质性。它直接关系到注入剂的波 及效率。
隙非均质主要指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颗 粒非均质主要指颗粒结构及矿物学特征变化; 填隙物非均质为填隙物的含量、矿物组成及 敏感性等。
11
§2 层间非均质性
砂包泥
互层
12
一、层间非均质表征
泥包砂
1、储层纵向分布的复杂程度
(1) 分层系数:一定层段内砂 层的层数,以平均单井钻遇砂层数 表示。即分层系数=钻遇砂体总层
1
第十二章 储层非均质研究
§1、储层非均质概念 §2、层间非均质性
§3、平面非均质性 §4、层内非均质性 §5、微观非均质性 §6、剩余油分布
2
§1 储层非均质概念
一、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影响因素
油气储层在形成过 程中受沉积环境、成岩 作用和构造作用的影响, 其空间分布与内部属性
(如孔隙度、渗透率、孔隙
§3 平面非均质性
泛 主
滥主 河平河 道 原道
一、平面非均质表征
1、砂体几何形态
①席状砂体:长宽比近似于1:1, 平面上呈等轴状
②土豆状砂体:长宽比小于3:1 ③带状砂体:长宽比3:1~20:1 ④鞋带状砂体:长宽比大于 20:1 ⑤不规则砂体:形态不规则,一 般有一个主要延伸方向。
级差与不出油砂体 厚度呈正比,级差越 大,不出油的油层越 多。吸水剖面上,渗 透率高砂体吸水能力 最强。
层间干扰,单层突进
15
低渗透层水驱启动压 力高,吸水少,出油 少。出现水沿高渗透 层突进现象,造成油 井含水高,大量剩余 油在差油层中没有动 用,严重影响采收率。
高渗层水驱启动压力 低,在相同压差作用 下,吸水多,水线推 进快,采油井中出油 多,见水早、含水高。
结构等)都存在不均匀 的变化,这种变化就称 为储层非均质性。
3
§1 储层非均质概念

泛 滥

河平河
道 原道
1、沉积因素:沉积环境
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最根本因素, 如不同沉积环境或同一沉积环 境下的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特征
(岩石的成分、粒度、分选、磨圆、 排列方式、基质含量及沉积构造等)
存在明显差异,必然导致储层 非均质性。
7
§1 储层非均质概念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绝对的,而均质是相对的。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地下油气水运动及油气采收率 的重要因素。 一般陆相储层的非均质程度高于海相储层。 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储量90%来自陆相沉积地层, 并且绝大多数为注水开发。因此,储层非均质性的研 究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储层中油气水分布规律的认识和 开发效果的好坏以及最终采收率。
8
§1 储层非均质概念
二、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
一般将储层非均质性分为宏观非均质性和微观非均质性 两大类,而宏观非均质性又包括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 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微观非均质性是指研究岩石颗粒、 填隙物及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
储层非均质性
宏观非均质性 微观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 平面非均质性 层间非均质性
授课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油气水成分及性质 第三章 油气成因理论及油气生成模式 第四章 生油层、储集层、盖层 第五章 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 第六章 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 第七章 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 第八章 油气田地质研究概述 第九章 油层对比 第十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 第十一章 沉积相研究 第十二章 储层非均质研究 第十三章 油层压力和温度 第十四章 储量计算
§1 储层非均质概念
(3)层内非均质性
是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垂向上的储层 性质变化。包括层内垂向上渗透率的差异 程度、最高渗透率段位置及渗透率的非均 质程度、层内粒度-渗透率韵律、层内不连 续的泥质薄夹层的分布。层内非均质性是 直接控制和影响层内注入剂波及体积的关 键因素。
(4)微观非均质性 包括孔隙、颗粒、填隙物非均质。孔
在钻井、完井、开采、修井、注水过程中,改变了原油藏 的物化性质及热力学、动力学平衡及物质成分,从而改变了 储层物性,造成储层损害或大孔道。
主要原因如下: 1.水敏或酸敏性粘土矿物,在注水或酸性液时,储层的 粘土填隙物发生膨胀,堵塞孔隙或喉道,造成物性变差。 2.外来颗粒(如钻井液中的水泥或其它颗粒或储层本身 较疏松的颗粒),在高压下侵入储层,堵塞孔隙喉道。 3.工作液在储层发生化学沉淀、结垢及产生油水乳化物 。亦可造成储层损害。
粒度和分选与原始孔渗性的关系图版
4
§1 储层非均质概念
2、成岩因素
压实、胶结、交代、自生 矿物形成使孔隙减小,而压 溶、溶解、重结晶等可以使 孔隙增加,这些成岩作用强 度不同,储层物性就存在差 异。
一般成岩作用的选择性控 制了次生孔隙储层、古岩溶 储层的分布,导致储层非均 质性。
5
§1 储层非均质概念
<0.5
<2
非均质型 0.5~0.7
2~3
严重非均质型 >0.7
>3
§2 层间非均质性
3、层间隔层
分隔垂向上不同砂体的非渗透层 (泥岩,膏岩等),横向连续性好,能阻 隔砂体之间的垂向渗流。
划分开发层系:隔层分布
14
§2 层间非均质性
二、层间非均质对开发影响
层间非均质性导致 层间干扰和单层突进, 大部分原油残留地下 形成“死油”,从而 降低了水淹厚度系数, 形成层间矛盾及剩余 油。
数/井数
(2) 砂岩密度(砂地比):砂岩总 厚度/地层总厚度
§2 层间非均质性
13
2、层间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 (Vk) 层间渗透率突进系数 (Tk) 层间渗透率级差 (Jk)
Vk
n
(ki k)2 / n
i 1
k
Tk
Kmax
k
Jk
Kmax K min
非均质类型
Vk
wenku.baidu.com
Tk
相对均质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