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

合集下载

关于文艺复兴一文的翻译

关于文艺复兴一文的翻译

希腊人被证明是一个天才民族的群体,他们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在生产,思想和信件的最高高度。

他们吸收知识,对他们来说,神秘的东方,有着数学知识的古代迦勒底人,他们在小亚细亚和埃及航行中发现工艺品。

在学习中他们立即添加每一个知识点。

这是希腊人的第五和第四世纪到公元前第一次成为全意识的人类思想的权力,那些制定什么西方世界漫长意味着美丽的,谁第一个推测政治自由。

当他们安定下来,希腊城邦形成微小,所有独立的和经常彼此作战,每个只有几英里宽,通常包括一个沿海城市和其周边的农田。

雅典、斯巴达城邦的科林斯是这样。

许多人民主;所有公民(即,所有成年男人除了奴隶和“外邦人”,或局外人)聚集在市场上选举官员和讨论他们的公共业务。

政治动荡的希腊国家小。

民主与贵族交替,寡头政治,专制和暴政,。

从这个丰富的基金的经验出生系统政治科学中所提出的不成文的投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共和国和政治亚里士多德在第四世纪基督之前。

希腊人也是第一写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不同于神话和传说。

希罗多德,“历史之父”,游遍希腊世界,远远超出,挖掘出他所能了解的过去,在他的帐户的修,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战争,历史的方法为指导,开明的国籍和建设性的治国之道。

在公元前146年。

希腊人征服的希腊是一个新的人,罗马人。

罗马人,同时保持自己的拉丁语言,迅速吸收他们所能的知识和艺术文化的希腊人。

在一段时间内的两个或三个世纪他们组装一个帝国在这整个世界古代文明(西波斯)被包括。

埃及、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都成了罗马省,但在他们罗马人几乎没有任何深刻影响除了政治意义。

在西方就是现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瑞士、比利时和英国的罗马人,虽然他们的方法的无情征服,在长期担任代理人,这些文明传播迄今落后国家古老的成就的东部和最近的希腊和罗马文化本身。

所以彻底是皈依天主教,在西方拉丁甚至成为当前口语。

它后来被消灭在非洲阿拉伯语但是延续至今,改变了时间,在语言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罗马尼亚。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课文翻译)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课文翻译)

英美文学选读翻译(英语专业自考)第一部分:英国文学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标志着一个过渡时期,即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

一般来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

它从意大利兴起,伴随着绘画、雕塑和文学领域的百花齐放,而后文艺复兴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

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即重生、复苏,是由一系列历史事件激发推动的,其中包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

地理天文领域的新发现,宗教改革及经济发展。

因此,文艺复兴从本质上是欧洲人文主义者竭力摒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义,推行代表新兴城市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思想,并恢复早期宗教的纯洁性,远离腐败的罗马天主教廷的一场运动。

文艺复兴浪潮影响到英国的速度比较慢,不仅因为英国远离欧洲大陆,而且还因为其国内的动荡不安。

乔叟去世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

好战的贵族篡取了王位,使英国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著名的玫瑰之战就是极好的例子。

后来理查三世的恐怖统治标志着内战的结束,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下英国的民族情感又成长起来。

然而直到亨利八世统治期间(1509-1547),文艺复兴的春风才吹入英国。

在亨利八世的鼓励下,牛津的改革派学者和人文主义者们将古典文学引入英国。

基于古典文学作品及《圣经》的教育重获生机,而十五世纪就被广泛传阅的文学作品则更加流行了。

自此,英国的文艺复兴开始了。

英国,尤其是英国文学进入了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涌现出莎士比亚、斯宾塞、约翰逊、锡德尼、马洛、培根及邓恩等一大批文学巨匠。

但英国的文艺复兴并未使新文学与旧时代彻底决裂,带有十四、十五世纪特点的创作态度与情感依然贯穿在人文主义与改革时代。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

它源于努力恢复中世纪产生的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尊崇。

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是因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础是以"人"为中心,人是万物之灵。

通过这些对古代文化崭新的研究,人文主义者不仅看到了光彩夺目的艺术启明星,还在那古典作品中寻求到了人的价值。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

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Jacqucs Amyot)先后用了十七年(1542-1559 年)时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简称《名人 传》)。查普曼(Georga Chapman)1598至1616年译的《伊利亚特》和 《奥德赛》,弗罗里欧(John Florio)1603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乃是英 语文学译著中一群灿烂的明星。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翻译出版则标 志着英国翻译史上又一次大发展。它以其英语风格的地道、通俗和优美赢得 了“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的盛誉,在长时期里成为英国唯一家喻户晓、人 手一册的经典作品,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
四、第四次翻译高潮——十四至十六世纪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和文学 的革新运动,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特别是文艺复兴在西 欧各国普遍展开的十六世纪及尔后一个时期,翻译活动达到了前所未 见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 域,涉及到古代和当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 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Martin Luther)顺从 民众的意愿,采用民众的语言,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 “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史于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从广义上 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 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
希腊文本》(Septuagint);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
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在 罗马用拉丁语翻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 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学翻译活动研究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学翻译活动研究

古今论衡ANCIENT AND MODERN -171-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学翻译活动研究*罗鸿伟(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1)摘 要:在欧洲发展史上,文艺复兴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它代表的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对于人性解放以及突破教会的黑暗统治、反对封建体制等意义重大。

在文艺复兴时期,民族语言得到大范围推广,且基于推动社会变革的希望,文艺复兴的关键倡导者进行了大量的文学翻译活动,形成了西方翻译史上的高潮,对于民众思想启蒙以及社会变革而言,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在对西方文学翻译活动进行研究时,基于文艺复兴的时代特征,对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文化翻译实践以及文化效应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在进行文学翻译活动时应把握的要点。

关键词:文艺复兴;西方文学翻译;文化效应中图分类号:K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9)02-0171-003根据多数史学界的观点,在对世界历史进行时间划分时,选择的分水岭一般为公元1500年。

以汤因比和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例,两人分别在著作《历史研究》和《全球通史》中都将公元前1500年作为世界史的分水岭,在论述著作内容时,会分为前后两部分进行论述。

文艺复兴运动则是在14世纪末兴起的,起源于意大利,并于15世纪和16世纪波及西欧各国。

在文艺复兴时期,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文学翻译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对古希腊世俗文化的译介,助力思想启蒙,帮助实现社会变革。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文艺复兴是西方社会重要的思想运动之一,大力倡导人文主义,并将其作为思想核心,提出的著名思想为“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

在人文主义指引下,文艺复兴运动反对神性而倡导人性,并且借助人权反对神权;以人为中心,对人的智慧以及人的力量进行充分肯定,赞美人性,抨击封建等级制度,并对宗教的专横统治进行抵制。

文艺复兴思潮的出现,也使得个性解放与思想自由成为人们追寻的主要目标;文艺复兴更加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突破愚昧,承认现世幸福。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昆体良 (AD 95-?)《演说术原理》 中提出翻译必须与原作“竞争(媲美)”之说。
Jerome 哲罗姆,约340年-420年,早期西方基督教会四大权威神 学家之一,被认为是罗马神父中最有学问的人
“不能字当句对,而必须采取灵活的意译原则;必须区分《圣经》翻译 和世俗文学翻译;只有正确的理解和博学才能进行正确的翻译。”
他还声称翻译又分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真正的翻译是指文学作 品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翻译,这类翻译相对较复杂,要求译者有较高的理 解和阐释能力,并能保持原文的风格等等。机械翻译是指实用性的翻 译,如商业翻译,此类翻译相对容易,而且几乎是一种机械的活动。施氏 认为,笔译属于真正的翻译,口译则属于机械的翻译。他的这一翻译类 型区分后来影响了德国功能派赖斯的翻译类型学理论
只有上完课后他才会如释重负。 [误] An experienced teacher once said that before class he felt as if faced with a
formidable enemy, in class he felt like walking on ice, and only after class would he feel relieved. [正] An experienced teacher once said that before class he felt as if faced with a formidable enemy, in class he felt like walking on eggs, and only after class would he feel relieved.

人文英语教程第二版邓红课文翻译文艺复兴

人文英语教程第二版邓红课文翻译文艺复兴

人文英语教程第二版邓红课文翻译文艺复兴The Renaissance was an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movement that emerged in Europe from the 14th century to the 16th century. It brought a period of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revolution and opened the prelude to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I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Middle Ages and modern times. Marxist historians consider it to be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the feudal era and the capitalist era.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Renaissance originated in Italy in the 14th century (the word Renaissance comes from the Italian Rinascimento, meaning regeneration or revival), and later expanded to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reaching its peak in the 16th century. In 1550, Vasari officially used it as the name of the new culture in his "Famous People in Yiyuan". The word was transliterated in French as Renaissance, and it was used in European countries after the 17th century. In the 19th century, Western historians further regarded it as a general term for Western European culture from the 14th to the 16th century. Western historians once thought it was the revival of the culture and art ofancient Greece and the Roman Empire. In the 14th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ndicraft industry and the commodity economy, capitalist relations have gradually formed within the European feudal system; politically, the feudal separatist regime has caused widespread dissatisfaction, 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has begun to awaken. A strong desire for unity. As a result, a new period reflecting the interests and demands of the emerging capitalist forces began to appear in culture and art. The emerging bourgeoisie believed that medieval culture was a retrogression, while the classical Greek and Roman cultures were bright and developed models. They tried to revive the classical culture—and the so-called "revival" was actually an unprecedented liberation and creation of knowledge and spirit. The Renaissance movement originated in northern Italy, and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first representative figure was Dante, whose representative is "The Divine Comedy". His works first criticized and exposed the corruption and stupidity of medieval religious rule in an implicit way, using local dialects instead of Created in Latin as the official literary language of medieval Europe. Another representative was Petrarch, whobelieved that the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eras were the most perfect eras of human nature, and it was against nature to suppress human nature in the Middle Ages. Although he had extensive research on Latin literature, he wrote a large number of lyrical poems in the form of sonnets in Italian dialect, which were warmly welcomed by the rulers of the city states. Another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Renaissance was 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by the Ottoman Turks in 1453 and the demise of the Eastern Roman Empire.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who were influenced by eastern culture and still retained the spirit of the ancient Roman Empire fled to Italy, brought back many fresh ideas and arts, and opened schools in Rome to teach Greek, which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Renaissance movement. The works of the Renaissance period embodies humanistic thought: advocate the liberation of individuality, oppose the asceticism and religious views of the Middle Ages; advocate scientific culture, oppose obscurantism, and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he church on people's thoughts; affirm human rights, oppose theocracy, and reject actions All authoritative and traditional dogmas underlying theology and scholastic philosophy; support forcentralization and opposition to feudal separatism are the main ideas of humanism. Among them, representative works include: Dante's "The Divine Comedy", Boccaccio's "Decameron", Machiavelli's "The Prince", Rabelais' "Giant" and so on. The art of the Renaissance sang the beauty of the human body, advocat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 human body was the most harmonious proportion in the world, and applied it to architecture. Although a series of 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were still based on religious stories, they were all The scene of ordinary people pulled God to the ground. Humanists began to study the Bible with the method of studying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translated the Bible into the language of the nation, which led to the rise of the religious reform movement. Humanism extols the secular contempt for heaven, advertises reason as a substitute for divine inspiration, affirms that "people" are the creators and enjoyers of life in this world, requires literature and art to express people's thoughts and feelings, science for people's well-being, education to develop people's individuality, requires Free people's thoughts, feelings and wisdom from the bondage of theology. Advocating individual freedom, so it hasplayed a grea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史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史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史

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弗洛伦萨,以“复兴古典 文化”为口号,掀起了科学、艺术和文学的发展高潮, 人文主义思想在这个时期萌芽,它主张人性解放,反对 中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和对人性的压抑,要求自由地表 达自我,封建蒙昧思想遭到否定。在这个时期,大量的 古希腊和罗马的典籍被重新发现,并被翻译成欧洲各种 民族语言,对欧洲各民族国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评论家认为,这两部作品确立了阿米欧的历史地位,一是因 为他的精彩译笔,二是因为这两部书迎合了法国人急于了解伟 人的伦理、历史、深化和心理的兴趣。另外,他的翻译活动得 到了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支持和赞助。正因为这样,阿米欧才 有可能全身心投入翻译,做到精益求精。在翻译中,为了确保 内容的准确,避免误解,阿米欧专门前往威尼斯和罗马搜集并 研究古籍手稿,还比较了各种流传版本。《希腊罗马名人比较 列传》前后花了阿米欧17年的时间才译完就足以说明这本译作 的质量。不仅如此,他的译本的影响还超越了法国传播到英国, 并给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提供了素材。

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全身心 投入,努力保留原作的风 格。” 文艺复兴使意大利成 为欧洲众多学者向往的知识 之城,他们纷纷来此学习, 并将学到的知识传播到欧洲 各个地方,促进了学术和文 化的交流。文艺复兴的氛围 很快就影响到了法国,这个 时期的法国在翻译领域取得 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多雷、阿米欧的翻译贡献

继但丁之后的另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家是 利奥那多· 布鲁尼(LeonardoBruni,1369-1444)。他年 轻时期学习过法律,后来兴趣逐渐转到古希腊、古罗马 的语言和文学上。1405年,布鲁尼在朋友的帮助下获 得机会在教皇英诺森七世(PopeInnocenceVII)身边 任秘书。1410年,布鲁尼被选为佛罗伦萨的执政官, 1416年获得佛罗伦萨公民身份,但后来因为树敌太多 而离开了政界。

西方翻译史

西方翻译史

西方翻译简史一、西方翻译简史1第一次翻译活动高潮(公元前3世纪)罗马文学三大鼻祖之一的安德罗尼柯于公元前3世纪翻译的拉丁文版《奥德赛》被视为西方翻译史上最早的译作。

其后的一些大文学家们也都开始尝试用拉丁语翻译或改写希腊戏剧作品,从而掀起了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

这一阶段的翻译活动将古希腊文学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2第二次高潮(罗马帝国后期)圣·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成为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同样重要的地位。

3第三次高潮(11-12世纪)出现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西方翻译家把大批阿拉伯语作品译成拉丁语,在翻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4第四次翻译活动高潮(文艺复兴时代晚期)翻译活动已经深入到思想、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翻译家和译作。

英王詹姆士一世1611年命人翻译的英文钦定本《圣经》则标志着英国翻译的一次飞跃。

这部译着至今仍被奉为英语语言的经典之作,对英语语言和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第五次次高潮(17-20世纪)这一时期的翻译比文艺复兴时期稍为逊色,但仍有大批西方文学名著被翻译出来,此时东方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也开始被译成各国文字。

6第六次高潮(二战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翻译的范围随之大大扩展,科技和商业翻译日趋成熟。

各种国内、国际翻译协会和团体的组建,为集中翻译力量多出翻译精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对机器翻译的研究也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虽然目前计算机翻译的质量远远不如人工翻译,但其速度却是人类无法比拟的,这无疑对人工翻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未来的世纪里计算机到底能不能代替人脑还是个谜。

二、西方翻译理论和翻译活动、翻译名家1最早的翻译家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1)翻译的定义(解释家和演说家---直译与意译)2)意义(开创翻译的先河)昆体良的“与原作竞争”和哲罗姆的“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之说;奥古斯丁的《圣经》翻译凭“上帝的感召”和他的有关语言符号理论。

2019新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1课文及翻译(英汉对照)

2019新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1课文及翻译(英汉对照)

2019新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1课文及翻译(英汉对照)During the Middle Ages。

XXX and was often created for XXX。

The artists of this d used a style called Byzantine。

which featured flat。

nal figures with XXX。

as the Middle Ages progressed。

XXX naturalistic style。

with artists like XXX.在中世纪时期,西方绘画主要关注宗教主题,通常是为教堂和大教堂创作的。

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使用了一种称为拜占庭的风格,其中包括扁平的二维人物形象,大眼睛和风格化的姿势。

然而,随着中世纪的进展,西方艺术开始向更加自然主义的风格转变,如XXX和XXX创作了更加真实的人物和风景描绘。

The Renaissance (14th to 17th century)文艺复兴(14世纪到17世纪)The Renaissance was a d of great artistic and cultural changein Western Europe。

During this time。

XXX。

XXX。

Some ofthe most famous artists of the Renaissance include Leonardo da Vinci。

Michelangelo。

and Raphael。

These artists created works that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n to detail。

use of perspective。

and realistic ns of the human form.文艺复兴是西欧一个伟大的艺术和文化变革时期。

在这个时期,艺术家开始探索新的技术和风格,导致对古典艺术和文化的重新关注。

英美文学选读英国部分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

英美文学选读英国部分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

英美文学选读中文翻译及重点习题答案英国文学(AMERICAN LITERATURE)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The Renaissance Period)二、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1、历史文化背景(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1)文艺复兴是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发生在欧洲许多国家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它是在一些历史因素的合力作用下而引发的,如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重新发现,宗教改革运动,地理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索,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等。

(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主要特征。

它颂扬人性,强调以“人”为本,宣传个性解放,反对神秘主义和中古神权,反对野蛮和兽性。

(3)16世纪的宗教改革导致了新教的创立。

英格兰同罗马教皇的决裂最初源于国王亨利八世决定与其第一位妻子离婚但遭到教皇否决。

宗教教义的改革则发生在后来的爱德华六世和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

(4)工商业持续发展,中产阶级逐渐壮大,非神职人员获得受教育的机会,王权巩固,宫廷成为文化生活的中心,以及海外扩张和科学探索日益拓展人们的视野,所有这些都为文学提供了新的推动力和发展方向。

威廉·卡克斯顿首次将印刷术介绍到英国,使那里的出版社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印刷书籍的繁荣。

2、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特点(Features of English Renaissance literature)(1) 诗歌(Poetry)开创文艺复兴时期一代新的华丽诗风的两个最重要的人物是菲利普·悉尼爵士和埃德蒙·斯宾塞。

在他们的抒情和叙事作品中,展现出一种词藻华丽、精雕细琢的文风。

到16世纪末,出现了两类新的诗歌风格。

第一类以约翰·邓恩和其他玄学派诗人为代表;第二类风格的典范是本·琼森和他所代表的流派。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后一位大诗人是清教作家约翰·密尔顿,他的诗歌具有惊人的震撼力和优雅的韵致,同时传达出深邃的思想。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05
西方翻译理论的应用领域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的特点
文学翻译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要求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 、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审美 情趣,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情感
和风格。
文学翻译的难点
文学翻译的难点在于如何处理语 言的韵律、修辞、意象和象征等 方面,要求翻译者具备较高的语
言转换能力和文化素养。
翻译的定义与分类
翻译的定义
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中的文本 或思想以另一种语言的形式进 行再现的过程。
翻译涉及对原语言的理解、表 达和传达,以及在目标语言中 构建相应的语义和语境。
翻译旨在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 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翻译的分类
01
02
03
文学翻译
涉及文学作品、散文、诗 歌等文学作品的翻译。
非文学翻译
日期: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汇报人:
目录
• 西方翻译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 翻译的定义与分类 • 西方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 • 西方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 • 西方翻译理论的应用领域 • 西方翻译理论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01
西方翻译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翻译理论的起源
古希腊罗马时期
翻译理论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 ,当时的翻译家提出“字面翻译 ”和“精神翻译”两种方法。
Investment Agreement》、《Sales Contract》等,都是西方翻译理
论在商务翻译领域的经典案例。
口译
口译的特点
口译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要求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 底、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准确传达说话人 的意思并促进双方交流。
口译的难点
口译的难点在于如何处理语言的口语化表达、口音和语速 等方面,要求翻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转换能力和快速反应 能力。

中西翻译的历史

中西翻译的历史


文艺复兴时期:伊拉斯莫的不屈从神 学权威、《圣经》翻译靠译者的语言知识; 路德翻译必须采用民众语言的人文主义 观 点;多雷译者必须理解原文内容、通晓两 种语言、避免逐字对译、采用通俗形式、 讲究译作风格的"翻译五原则"。
• 在十七至十九世纪:巴托"作者是主人"(译 者是仆人)、译文必须"不增不减不改"的准 确翻译理论;德莱顿"直译"、"意译"、"拟作 "的翻译三分法和翻译是艺术的观点;泰特 勒优秀译作的标准;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 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 同一性质、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备的通顺" 等翻译三原则,施莱尔马赫的口译和笔译、 文学翻译与机械性翻译的区分;洪堡的语 言决定世界观和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理论; 阿诺德的"翻译荷马必须正确把握住荷马特 征"的观点。
意义:西方的文化科学的介绍,推动了 中国社会的进步。变法、辛亥革命、五 四运动等政治运动,都是同国外新思想、 新文化的引进有密切的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近代翻译史概述 ( 1840—1894 )
近代翻译的发轫——鸦片战争至甲 午中日战争时期的翻译发展史
• 列强入侵与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 • 地主阶级改革派对世界的了解
中国译论简介
• 一、发生期:所谓中国翻译理论的“发生
期”是指传统译论从无到有的时期.支谦的 “因循本旨,不加文饰”、道安的“五失 本、三不易”、玄奘的“"既须求真,又须 喻俗"的翻译标准,(意即"忠实""通顺“), 颜宗的“八备说”(这八条说的是译者的修 养问题,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鸠摩罗什的 “意译”主张 • 二、发展期:发展期是指传统翻译理论由 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

中西翻译翻译史PPT

中西翻译翻译史PPT

04
翻译理论
1
西方翻译理论
2
3
重视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形式对应,强调保留源语的语言特征和形式。
形式对应
关注读者反应,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不仅仅是形式对应。
功能对等
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意识,注重文化传承和传播。
文化转向
文言文翻译
重视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强调译者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推动社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大航海时代
15-17世纪,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线,发现了新大陆,打破了东西方交流的壁垒,促进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01
02
03
02
近代翻译
近代西方翻译
要点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
这个时期的西方翻译家们致力于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经典翻译成拉丁语和本国语言。
要点一
要点二
宗教翻译
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许多宗教文献被翻译成各种欧洲语言,以传播新教思想。
隋唐宋元明清翻译
隋唐以后,翻译活动更加广泛和丰富,涉及文献、科技、外交等方面。
要点三
古代东西方交流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这条通道,中国与西方进行了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郑和下西洋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和贸易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交流。
02
语言转换
西方翻译技巧强调在翻译中实现语言的转换,即将源语言文本翻译成目标语言文本。
中国翻译技巧
意译为主
中国翻译技巧注重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以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习惯。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西方文化翻译实践述评——从布鲁尼到马丁·路德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西方文化翻译实践述评——从布鲁尼到马丁·路德

甘宗 和瑞 士加尔文宗 等新教不断涌现 。无论是
文艺 复 兴 时期 人 文 主 义者 对 古 典 时 期 希 腊 罗 马
期欧洲政治上分散 、 经济上落后和文化上凋敝的
社 会 局 面 和改 变基 督 教 内在 的矛 盾 ( 基 督 — 0 7 — 1 0
《 圣经 》 的诠 释 和解 译 , 无不 通 过 文化 翻译 实 践来 实现 。 文化 翻译 实 践 在 继 承 古 典 文 化 因子 和 改 革 与 创 新 基 督 教 的 过 程 中 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本 文 将 文化 翻译 实 践 置 于公 元 1 5 0 0 年 左 右
一方面通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文化翻译实践继承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因子另一方面通过对圣经的民族语翻译和宗教改革革除了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弊端打破了罗马天主教对欧洲思想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对基督教新教的发展欧洲社会思想领域的变革民族国家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早期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昌吉 学 院学报
2 0 1 5 年第 5 期
基金项 目 : 新 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普 通 高校人 文社科 重 点研 究基地 中外 文化 比较 与跨 文化 交 际研 究基 地招标课 题 ( X J E —
DU0 1 0 7 1 3 C 0 3 ) “ 翻 译 文化 效 应 ” 视 域 下 新 疆 翻 译 文 化 自觉 、 自信 与 翻 译 文化 “ 强疆” 研 究成 果 之 一 。
形成 了尖锐 的二元对立 ) , 只有对基督教本身进
行改革才 能改变西欧社 会总体状况 。面对罗马 天主教会 的堕落 和虚伪 , 以阿尔卑斯 山为分界 ,
南北欧洲做 出了不 同的选择和应对方式 。南部
欧 洲 以 意大 利 为代 表 , 主张 给基 督 教 中禁 欲 主 义

中西方翻译史

中西方翻译史

1.1古代翻译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

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

1.2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的宗教翻译公元四世纪出现了《圣经》的多种拉丁文译本,其中以哲罗姆于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钦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1.3中世纪西方翻译公元十一至十二世纪之间,西方翻译家门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三个高潮。

于是,托莱多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类似与巴格达的“翻译院”),翻译及学术活动延续达百余年之久,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1.4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和文学革新的大运动,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

特别是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欧各国普遍展开的十六世纪及尔后一个时期,翻译活动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峰。

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涉及大古代和当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

在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在法国,文学阿米欧先后用了十七年(1542-1559年)时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简称《名人传》),查普曼1598至1616年译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弗罗里欧1603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乃是英语文学译著中一群灿烂的明星。

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翻译出版社则标志着英国翻译史上又一次大发展。

它以其英语风格的地道、通俗和优美赢得了"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的盛誉,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03
西蒙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转换 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政治行为。因此 ,她主张在翻译中要考虑文化、政治 和社会背景,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差 异和共性。同时,她还倡导一种“文 化间性”的翻译策略,即尊重不同文 化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并通过翻译 来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07
总结与展望
各流派之间的比较与融合
05
解构主义学派翻译理论
解构主义学派概述
01
解构主义学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是后结构主义的 重要组成部分。
02
该学派主张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揭示文本内在的 复杂性和矛盾性。
03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认为翻译 是一种创造性的重写过程。
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
主要观点
文化学派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 是一种文化现象,涉及到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 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研究方法
文化学派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关注翻译作品在 目标文化中的接受和影响,以及翻译过程中的文 化因素。
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
理论框架
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认为翻 译是一种文化改写行为,受 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01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 翻译观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德里达认为,翻译是一种“延异”(différance)的过程,即语言在 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和变化。
03
他主张打破原文和译文之间的二元对立,强调译文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04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了 翻译理论的多元化发展。

从回顾中西方翻译高潮来认识翻译的历史价值

从回顾中西方翻译高潮来认识翻译的历史价值

从回顾中西方翻译高潮来认识翻译的历史价值【摘要】作者认为,我们在讨论翻译的各种价值时,不该忽视它在历史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这样才能让我们真正认识翻译的历史价值,并且树立正确的翻译历史价值观。

而本文主要从中国四次翻译高潮和西方五大翻译发展阶段来论述了翻译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翻译历史价值尤金·奈达曾指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最自然的对等话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笔者认为,翻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人类社会活动。

它是一种跨文化间的交流活动。

季羡林先生在谈到翻译作用时,曾进行过如下阐述:“英国的汤因比说没有任何文明史能永存的。

我本人把文化(文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诞生,成长,繁荣,衰竭,消逝。

”(季羡林,许钧,1998:210)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并肯定翻译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翻译价值观。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翻译的历史价值观进行探讨。

一、中国的四次翻译高潮在研究翻译的历史价值之前,首先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四次翻译高潮。

第一次翻译高潮是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

到西汉末年与东汉初年,中国封建制度的不断发展,赋税徭役加重,人民的生活痛苦不堪。

这时佛教所宣扬的“普渡众生”,“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即满足了当时统治阶级想利用佛教麻醉、迷惑老百姓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也满足了老百姓想借助宗教得到精神慰藉的心理需求。

“在这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自然受到欢迎,佛经的翻译也因此受到广泛重视。

”(谭载喜,2000)因此佛经的翻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掀起了中国翻译的首次高潮。

第二次翻译高潮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明末清初时期,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翻译科技著作成为当时一大热潮。

而翻译的科技作品使得一批文人志士意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开阔了视野,打破了思想上的禁锢,从而不断推进了科技在当时落后的中国的发展。

但当时的科技翻译高潮好景不长。

这是因为中国的闭关锁国,最终导致鸦片战争中的惨败。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一、引言史学界多数历史学家一般将公元1500年视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如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就持此观点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世界通史》中将该书内容分为公元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部分来论述2。

虽然这些从事世界史学者的观点从国别来说无疑具有西方中心论的嫌疑,但从世界公元1500年前后的世界发展格局比较来说是不无道理。

对公元1500年前后的西方世界,随着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欧洲历经1000年中世纪的结束。

兴起于意大利1416世纪波及西欧各国。

而在16世纪、16世纪末的文艺复兴运动,在15世纪、世纪初,随着马丁路德开启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先声,英国安里甘宗和瑞士加尔文宗等新教持续涌现。

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古典时期希腊罗马世俗文化的译介还是宗教改革时期对宗教经典《圣经》的诠释和解译,无不通过文化翻译实践来实现。

文化翻译实践在继承古典文化因子和改革与创新基督教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文化翻译实践置于公元1500年左右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西方社会文化语境下,对文化翻译实践和此时社会文化语境形成的互动效应做以追述和评价。

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实践及其文化效应(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基督教作为欧洲中世纪唯一和至高无上的精神形态,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表现出的种种社会矛盾都集中在基督教本身。

要改变中世纪晚期欧洲政治上分散、经济上落后和文化上凋敝的社会局面和改变基督教内在的矛盾(基督教冰清玉洁的唯灵主义理想与中世纪晚期教会的虚伪形成了尖锐的二元对立),只有对基督教本身实行改革才能改变西欧社会总体状况。

面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堕落和虚伪,以阿尔卑斯山为分界,南北欧洲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和应对方式。

南部欧洲以意大利为代表,主张给基督教中禁欲主义注入人性的因子,开始学习和借鉴古典时期希腊罗马感性主义文化。

1453年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大批逃亡西欧的博学之士开始译介希腊罗马文化,另外意大利人本身具有的艺术天赋和创造才能,使西欧开始摆脱中世纪罗马天主教只讲神性而禁止人性的做法。

英语专业英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名词翻译

英语专业英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名词翻译

The Elizabethan time: refer to the period in English history fromcomposed plays that broke free of England's past style of theatre. It was an age of exploration and expansion abroad, while back at home,end of the period when England was a separate realm before its royal union with Scotland.Renaissance(文艺复兴): The Renaissance Movement is a great revolution carried out in the fourteenth to the mid-seventeenth century Europe. It marks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medieval to the modern world in Western Europe. It first started in Italy in the 14th century and gradually spread all over Europe. The word “Renaissance” means rebirth or revival. In essence, it is a historical period in which the European humanist thinkers and scholars made attempts to get rid of those old feudalist ideas in medieval Europe and introduce new ideas that expressed the interests of the rising bourgeoisie, and to lift the restriction in all areas placed by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authorities. Two features of renaissance: It is a thirsting curiosity for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People learned to admire the Greek and Latin works asmodels of literary form. It is the keen interest in the activities of humanity. Humanism is the key-note of the Renaissance.Humanism: A philosophy that places faith in the dignity of humankind and rejects the medieval perception of the individual as a weak, fallen creature. "Humanists" typically believe in the perfectibility of human nature and view reason and education as the means to that end.The English Reformation: was a series of events in 16thSonnet a lyric poem comprising 14 rhyming lines of equal length: iambic pentameters in English, alexandrines in French, hendecasyllables in ltalian. He rhyme schemes of the sonnet follow two basic patterns.①The Italian sonnet (also called the Petrarchan sonnet afterthe most influential of the Italian sonneteers) comprises an 8-line‘octave’of two quatrains, rhymed abbaabba, followed by a 6-line‘sestet’ usually rhymed cdecde or cdcdcd. The transition fromoctave to sestet usually coincides with a ‘turn’ ( ltalian, volta )inthe argument or mood of the poem. In a variant form used by the English poet John Milton, however, the ‘turn’ is delayed to a laterposition around the tenth line. Some later poets----notablyWilliam Wordsworth----have employed this feature of the‘Miltonic sonnet’while relaxing the rhyme scheme of the octave to abbaacca . The Italian pattern has remained the most widely used in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②The English sonnet (also called the Shakespearean sonnetafter its foremost practitioner) comprises three quatrains and afinal couplet, rhyming ababcdcdefefgg. An important variant ofthis is the Spenserian sonnet (introduced by the Elizabethan poetEdmund Spenser), which links the three quatrains by rhyme, in the sequence ababbabccdcdee. In either form, the ‘turn’comes withthe final couplet, which may sometimes achieve the neatness ofan epigram.Spenserian Stanza(斯宾塞诗节)A nine-line stanza rhyming in an ababbcbcc pattern in which the first eight lines are iambic pentameter and the last line is an iambic hexameter line. The name Spenserian comes from the form’s most famous user, Spenser, who used it in The Fairie Queene. Other examples include Keat’s “Eve of Saint Agnes” and Shelley’s “Adonais.” The Spenserian stanza is probably the longest and most intricate stanza generally employed in narrative poetry.The Spenserian sonnet uses three quatrains and a couplet like the Shakespearean, but links their three rhyme schemes in this way: abab bcbc cdcd ee. The Spenserian sonnet develops its theme in two parts likethe Petrarchan, its final six lines resolving a problem, analyzing a narrative, or applying a proposition put forth in its first eight lines.iambic pentameter 五步抑扬格the basic line in English verse, with five feet in a line, usually an unaccented syllable followed by an accented syllable. It was probably introduced by Geoffrey Chaucer and certainly established by him in The Canterbury Tales.Edmund Spenser埃德蒙▪斯宾塞(莎翁之前最杰出的英国诗人):The poet’s poet of the period was ES who was buried beside Chaucer in Westminster Abbey. ES has held his position as a model of poetical art among the Renaissance English poets, and his influence can be traced in the works of Milton, Shelley, and Keats. ES is the first master to make that language the natural music of his poetic effusions(感情的流露). His sonnets in Amoretti, together with Sidney’s Astrophel and Stella and Shakespeare’s sonnets ,are the most famous sonnet sequences of the Elizabeth Age.【In 1579 he wrote The Shepherd’s Calendar《牧人日记》which marked the budding(萌芽) of the Renaissance flower in the northern island of England. The faerie Queen 《仙后》is his greatest work which was dedicated to Queen Elizabeth.】Francis Bacon: He is the founder of English materialist philosophy and the founder of modern science in England. His New Instrument is called the Inductive Method of reasoning. He is also the first English essayist. To give a few, “Men fear death as children fear to go in th e dark..”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Drama: The Miracle Play圣迹剧The Morality Play道德剧寓意剧The Interlude幕间节目Christopher Marlowe克里斯托弗·马洛: The most gifted of the “university wits” was Christopher Marlowe. His best work include 3 of his plays, Tamburlaine《帖木儿大帝》(1587), The Jew of Malta《马耳岛的犹太人》(1592), and Doctor Faustus《浮士德博士》(1588). He was the greatest of the pioneers of English drama. His work paved the way for the plays of the greatest English dramatist——Shakespeare——whose achievements were the monument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His plays show the spirit of the rising bourgeoisie, its eager curiosity for knowledge, its towering pride, its insatiable(不知足的) appetite for power won by military, might, knowledge, or gold. The theme of his plays is the praise of individuality freed from the restraints of medieval dogmas and law, and the conviction of the boundless possibility ofhuman efforts in conquering the universe. The heroes in his plays are merely individualists, their individualistic ambition often brings ruin to the world and sometimes to themselves.】William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i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realism in world literature. His dramatic creation often used the method of adaptation. Shakespeare long experience with the stage and his intimate knowledge of dramatic art thus acquired make him a master hand for playwriting. Shakespeare was skilled in many poetic forms: the song, the sonnet, the couplet, and the dramatic blank verse. He was especially at home with the blank verse. Shakespeare was a great maste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Shakespeare has been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o be the summit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writers over the world.①The great comedies:A Midsummer Might’s Dream, TheMerchant of Venice, As You Like It, Twelfth Night.②The great tragedies:Hamlet, Othello, King Lear, Macbeth. 一辈子时光在匆忙中流逝,谁都无法挽留。

中西方翻译史对比

中西方翻译史对比

中西方翻译史对比Western translation history翻译在西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出现过5次高潮。

第一个高潮是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

当时最著名的译作为《希腊文旧约圣经》(Septuagint). 据说该译作由72名学者在72天内从希伯来语译为希腊语,以满足讲希腊语的犹太人学习《圣经》的需要。

与此同时,由于希腊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发展中的罗马,罗马文学家将荷马史诗《奥德赛》(Odyssey)和大批希腊戏剧作品译为拉丁语或用拉丁语改编希腊戏剧,打开了欧洲翻译的局面,使古希腊文学得以传播和继承。

第二个高潮发生于公元4世纪至6世纪之间。

它与基督教的发展密切相关。

由于《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要传播基督教必须将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的《圣经》译为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接受,于是各种译本相序问世,其中杰洛姆(Jerome)翻译的《圣经通用本》(the Vulgate)最具权威性。

出于对宗教的狂热和对上帝的敬畏,当时许多译者认为忠实地传达原文意思必须采用直译的方式,所以他们的译文难懂,而杰洛姆(Jerome)的思想比较开明,他坚持“在不损害意思的前提下,应当使译文符合译语的韵律和各种特征”,因此他的译文流畅自然,易于读者接受。

第三个高潮是11世纪至12世纪之间。

由于基督教与穆斯林对彼此的文化深感兴趣,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希腊语译成古叙利亚语,西班牙的托莱多因翻译活动的繁荣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这一高潮持续了近一百年。

14-16时机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思想、文学和艺术的革新,引起了翻译的第四次高潮,翻译活动的高潮,又推动了思想、文学和艺术等众多领域的发展。

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将《圣经》译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德语,为现代德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路德翻译《圣经》的原则之一是:“译者必须同家庭主妇、街上的儿童和市场上的普通人谈话,了解他们怎么说话,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使民众明白并意识到有人在用德语同他们谈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一、引言史学界多数历史学家一般将公元1500年视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如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就持此观点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世界通史》中将该书内容分为公元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部分来论述2。

虽然这些从事世界史学者的观点从国别来说无疑具有西方中心论的嫌疑,但从世界公元1500年前后的世界发展格局比较来说是不无道理。

对公元1500年前后的西方世界,随着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欧洲历经1000年中世纪的结束。

兴起于意大利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运动,在15世纪、16世纪波及西欧各国。

而在16世纪初,随着马丁路德开启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先声,英国安里甘宗和瑞士加尔文宗等新教持续涌现。

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古典时期希腊罗马世俗文化的译介还是宗教改革时期对宗教经典《圣经》的诠释和解译,无不通过文化翻译实践来实现。

文化翻译实践在继承古典文化因子和改革与创新基督教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文化翻译实践置于公元1500年左右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西方社会文化语境下,对文化翻译实践和此时社会文化语境形成的互动效应做以追述和评价。

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实践及其文化效应(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基督教作为欧洲中世纪唯一和至高无上的精神形态,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表现出的种种社会矛盾都集中在基督教本身。

要改变中世纪晚期欧洲政治上分散、经济上落后和文化上凋敝的社会局面和改变基督教内在的矛盾(基督教冰清玉洁的唯灵主义理想与中世纪晚期教会的虚伪形成了尖锐的二元对立),只有对基督教本身实行改革才能改变西欧社会总体状况。

面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堕落和虚伪,以阿尔卑斯山为分界,南北欧洲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和应对方式。

南部欧洲以意大利为代表,主张给基督教中禁欲主义注入人性的因子,开始学习和借鉴古典时期希腊罗马感性主义文化。

1453年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大批逃亡西欧的博学之士开始译介希腊罗马文化,另外意大利人本身具有的艺术天赋和创造才能,使西欧开始摆脱中世纪罗马天主教只讲神性而禁止人性的做法。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在思想传统上仍然摆脱不了基督教本身,但对《圣经》的诠释和世俗文学作品的翻译更强调个人的艺术天赋和创造才能,对宗教经典的翻译注入了更多人性的成分。

刘军平认为:“在过去的岁月里,翻译家是依附于神的仆人,现在已经由神转移到以译者个人为中心,个人的发展成为人生的目标和价值。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翻译实践及其文化效应勒欧纳多布鲁尼(LeonardoBuruni)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影响较大的文化翻译实践者,也是西方翻译史上人文主义翻译者的最早代表之一。

布鲁尼翻译了希腊鼎盛时期的哲学作品,主要以翻译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而出名。

布鲁尼主张译者应该尊重原作者的风格实行翻译,同时译者只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就能实行有效的翻译。

德西德利乌伊拉斯谟(DesideriusErasmus)被称为“人文主义巨匠”,同时也是一位文艺复兴时期贡献较大的翻译实践者,翻译过古希腊修辞学家里巴尼乌和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文学作品,并翻译和刊行拉丁语的《圣经新约》及其所做的评注。

“这部《新约》对照本的问世轰动了整个西欧学术界,对后世的《圣经》研究和翻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伊拉斯谟在翻译《圣经》时注入了人文主义思想,认为翻译《圣经》不应该受制于教会的权威,而应该尊重《圣经》本身,以《圣经》的原本为最终标准。

“在伊拉斯谟的倡导下,人文主义者采用客观的对照原文的方法,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译文中的错误,引向那些经院神学赖以为基础的错误。

这就推翻了那种把中世纪《圣经》诠释法当做权威诠释法的传统观点。

”5在法国,翻译实践领域以雅克阿米欧(JacquesAmyot)为代表,翻译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部分作品。

阿米欧翻译了古叙利亚作家赫利奥多罗斯(Heliodoros)的《埃塞俄比亚传奇》、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鲁西库鲁(DiodorusSiculus)的《历史丛书》和普鲁塔克(Ploutarchos)的《道德论说文集》与《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并以翻译后者而成名。

阿米欧的文化翻译实践得到了国王的支持,其译作给后世的作家提供了创作素材。

“同时代法国作家蒙田曾高度评价过阿米欧的功绩,认为没有他的译作,法国人谁也不会懂得写作。

他说:‘如果不是这本书把我们从泥潭里拔出来,我们这些无知的人就完了。

’”阿米欧从希腊语和拉丁语中借用和创造了很多科学、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词汇,丰富了法语的表现力。

面对中世纪晚期基督教神职人员的虚伪,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翻译实践同时也得到了教会的默许和赞助,人文主义者仅仅做了教会神职人员想做而碍于职位不能做的事(一方面教会神职人员要遵守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教规,但同时教会的神职人员因为受人性情欲的折磨,私底下做一些蝇营狗苟男女之欢)。

正是通过这些人文主义者的文化翻译实践,使西欧开始了解和熟悉中世纪失散多年的古典文化。

人文主义者对古典时期世俗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宗教经典的人性化改造,使得感性主义和人性得到了复苏。

文化翻译实践带来的思想开化进而推动了西欧社会艺术方面的全面复兴。

绘画领域开始摆脱中世纪僵硬的宗教题材画作,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这些艺术作品选材除宗教题材外更多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既使是宗教题材中的人物也更具有人性,而不像中世纪只具有神性。

三、宗教改革时期西方文化翻译实践及其文化效应(一)宗教改革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面对中世纪晚期基督教自身二元对立的矛盾,北部欧洲以德国为代表做出了与南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相反的应对模式。

北部欧洲主张应该恢复和纯洁基督教本身,改变中世纪晚期基督教虚伪的做法。

如果说人文主义者主张我怎么做的我就怎么说,那么宗教改革者主张我怎么说的我就怎么做。

人文主义者主张给基督教注入人性的因子,给基督教禁欲主义中更多人性的因素,而宗教改革者主张应该革除中世纪晚期教会中与基督教教义教规不相符的成分。

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阳春白雪的上层饱学之士的改革运动,那么宗教改革则是一场平民运动,德国、英国、法国和瑞士等北欧国家实行了自下而上纯洁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

(二)宗教改革时期的文化翻译实践及其文化效应在德国,马丁路德(MartinLuther)开创了宗教改革的先河。

“自从马丁路德在铁板一块的罗马教会的大堤上凿开了第一个缺口之后,各个新教派别就如洪水一般决堤而出,将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日耳曼世界都淹没在宗教改革的滔天洪流之中。

”7作为宗教改革的领袖,创立了新教的一支路德宗或信义宗,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

路德最早的翻译文化实践始于1522年出版的用希腊语翻译的《新约》。

后来又于1534年出版了译自希伯来语的《旧约》。

除此以外,路德还翻译了极具文学价值的《伊索寓言》。

无论是对《圣经》民族化的改造还是对世俗文学作品的翻译,都是服务于其倡导的“因信称义”信义宗的宗教改革需要。

“正如恩格斯所赞许的那样:‘路德不但扫清了教会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而且也扫清了德国语言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创造了现代德国散文,并且撰写了成为16世纪《马赛曲》的充满胜利信心的赞美诗的词和曲。

’”路德通过民众的语言翻译《圣经》对德语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世纪的德国是四分五裂的,在当时德国的土地上大约有300多个封建王侯的领地。

这使得德国境内的德语五花八门,很难形成统一的语言。

路德翻译的《圣经》为德语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使得采用民众的语言得到了进一步普及,为后来德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统一的书面语开始形成。

英国文化翻译实践鼎盛期出现在伊丽莎白时代。

英国出于增强王权的政治需要,亨利八世由一桩离婚案掀起了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及其继位者(除爱德华六世和“血腥玛丽”主张复辟罗马天主教权威)伊丽莎白女王为增强世俗王权,发展民族国家和自己的国家宗教,支持英国本土的文化翻译实践。

加文道格拉斯(GavinDoug⁃las)翻译了维吉尔的史诗《伊尼特》,约翰奇克(JohnCheke)用撒克逊语翻译了多部希腊作品和《圣经》。

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文化翻译实践领域最富盛名的当属托马斯诺思(ThmoasNorth)和费尔蒙荷兰德(PhilemonHolland)。

诺思用英语散文体转译了阿米欧的法译本《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其译作成为莎士比亚创作希腊、罗马悲剧时的重要取材来源。

荷兰德被称为伊丽莎白时代的总翻译家,荷兰德直接通过希腊语和拉丁语原本翻译了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罗马史》、普利尼的《博物学》等作品。

宗教改革时期,尤其是伊丽莎白的文化翻译实践为英国理解和传承古典时期希腊罗马文化作品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荷兰德和诺思认为翻译古典时期普鲁塔克和李维等历史学家的作品能对女王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翻译家们抱着为国效劳的目的,通过自己的译作把古人的聪明才智介绍给英国,不但给女王和政治家提供了严肃的教益,而且给戏剧家和读者提供了故事情节和素材。

”9希腊罗马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翻译为英国形成君主专制政体提供了重要的史学资料和新的思想资源,促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并使英国较早走上了近代民族化国家的发展之路。

四、结语如前所述,公元1500年前后发生在西欧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对欧洲,尤其是西欧社会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而文化翻译实践在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和中介作用。

文化翻译实践与社会文化语境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一方面时代需要翻译实践来满足当时的社会改革需求;另一方面,文化翻译实践又给当时西欧社会带来了积极的文化效应。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