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预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造纸术的发明1.发明和改进: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东汉末年的名医。
他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
他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1.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编写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
2.《史记》: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1)产生: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2)教义: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3)传入中国: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史记》书影。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文档资料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总结。
独立完成。
学生倾听并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独立完成。
学生倾听教师讲述。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独立完成。
学生阅读材料。同桌交流学习完成。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倾听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独立完成。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独立完成。
教师引导学习
教师巡视学生学习并评价总结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总结
5、这样的纸有何优点?
6、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原料是怎样变成一张张纸的呢?根据视频讲解。
7、造纸术不仅对于国内产生深远影响,而且远播国外,它都传播到了哪些地区?
8、造纸术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它究竟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9、尽管纸给人们提供了方便,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造出一吨纸需要耗费多少原料(PPT展示),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
(1)道教
1、出现的背景?
2、早起代表?
3、教义?
老子的神化,太上老君。
(2)佛教
1、起源?
2、教义?
3、传入?
4、影响?
5、佛教为何能在中国兴起?
6、两大宗教对于文学、艺术等等各方面的影响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学习。独立完成。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观看视频,提取信息。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齐答
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系统完整,在设计上我的主题鲜明,亮点较为突出。在重难点的处理方面也比较合理。要注意的地方是,颁奖典礼的形式可再突出一点,让学生深入情境。在素材及活动的设计上也可更加丰富。
教师进一步梳理。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讲义-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
初中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精讲一、造纸术的发明1. 纸发明原因:竹简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却受到限制。
2. 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3.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蔡伦【东汉】4. 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材料研读:《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查查看,元兴元年是公元哪一年?明确:公元105年。
二、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1. 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 华佗(神医):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够实施外科手术。
他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三、史学:历史巨著《史记》1. 作者:司马迁2. 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 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西汉)5. 评价《史记》:(1)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2)文学成就:《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材料研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却像鸿毛一样轻。
这句话揭示了司马迁较为进步的生死观,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强调了应该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思想观念。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代科技和文化。
2.掌握汉代科技和文化在中国古代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二、教学重点1.两汉的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
2.科技和文化在中国古代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科技和文化在中国古代发展进程中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由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预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观察与思考(15分钟)1.分组观察图片,介绍两汉时期出现的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要求介绍一下具体的内容,如出现的时间、发明者和使用领域等。
(举例:走马灯、铁铸鱼、汉武帝的铸兵法等)2.设计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科技和文化在中国古代发展进程中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想到汉代时期两者的关系,再引导学生思考:在中国古代的发展进程中,科技和文化如何相互影响?)3. 总结概括(25分钟)1.小组代表发言,介绍讨论的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汉代时期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在中国古代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教师向学生介绍汉代科技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与地位。
4. 练习巩固(10分钟)根据所讲内容,让学生再次小组讨论,呈现出两汉时期的文化和科技,并对此进行评价。
5. 总结回顾(5分钟)由教师带领全班进行总结回顾,并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比较简单,采用了观察与思考、总结概括和练习巩固三个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中,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的成就和发展。
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必须进一步探讨科技和文化在中国古代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练习巩固环节中,学生能够在自主性的小组讨论中,表现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整个课程的内容易于组织,但希望能丰富一些,增加更多的学生参与和课堂活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和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材通过讲述张衡和蔡伦等历史人物的贡献,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特点。
此外,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此外,学生应学会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汲取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掌握张衡、蔡伦等历史人物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张衡、蔡伦等历史人物的贡献。
2.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与提问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张衡、蔡伦等历史人物的贡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4.讲解与提问: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课堂小结:总结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特点,强调其对后世的影响。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特点,以及张衡、蔡伦等历史人物的贡献。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最新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原始社会)第1课史前时期:早期人类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时间: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状况:制作工具(打制石器),知道使用火。
4、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二、北京人(P3头骨):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2、生活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时代”天然火(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过群居生活4、地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5、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晚期):具有现代人类特征;穿孔骨针;钻孔和磨制技术。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兴起地点:黄河、长江、淮河等地区南方(人工栽培水稻)、黄河流域(粟)2、生产方式:刀耕火种,发展到耒(lei)耜(si)3、兴起和发展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4、兴起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时间:四五千年前2、地点:黄河流域3、主要战役: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合并成炎黄部落联盟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4、华夏族的形成:炎黄部落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称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二、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神农氏):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等。
2、黄帝(轩辕氏):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仓颉造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嫘(lei)祖纺织、缫丝。
三、禅让制1、含义: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方法2、主要时期:尧→舜→禹(大禹治水)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建立概况: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2、国家机器:军队、刑法、监狱等(奴隶制压迫奴隶的工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堂笔记本课程为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深入研究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一、科技领域的发展在两汉时期,科技领域出现了多种新发明和进步,这些发明和进步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农业发展两汉时期,农业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成为了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例如,在汉武帝时期,提高了播种犁的效率。
此外,汉朝开始广泛种植桑树和麻,推广采用鱼肥、豆肥等有机肥料,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2. 纸张的发明在汉朝,纸张被发明了,全文记录和文化繁荣得到了推进。
纸张作为书写书画的材料,促进了古代文学的发展,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道路建设在两汉时期,交通和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汉代修建和完善了一系列道路系统,这些道路加速了商业和文化的繁荣。
例如,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在汉代开辟和发展起来的。
4. 数学和天文学在两汉时期,数学和天文学领域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塬城先生刘安发明了仪器能够度量天球的位置,这一发明推动了天文学的研究。
同时,数学领域中夏商周时期发明的九九乘法口诀被广泛应用于汉朝社会生活和其他领域。
二、文化领域的发展在两汉时期,文化领域的发展经历了长期而丰富的历史传承,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1. 文学汉代文学经历了繁荣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古文学著作史《史记》、《汉书》、《论衡》、《诗品》、《九章算术》、《山海经》等为人类文明重要力量。
在艺术创作领域中最重要的是民间文学。
当前最重要的民间文学有《楚辞》、《诗经》等。
这些文学作品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界的繁荣做出了优质的贡献。
2. 美术两汉时期的美术也有一定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绘画艺术开始走向了成熟。
代表性的巨匠有张骞、吴道子等。
中国画传统的不苟言笑,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淳朴与沉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说课稿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下面,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的内容。
本课由“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与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与佛教”四个子目组成,主要讲述了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对文化传播的重大影响、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佛教与道教在两汉时期的传播,与前面所学的经济繁荣遥相呼应。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经济繁荣的表现之一,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学情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低学段学生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趣味,并进行系统归纳,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我的课堂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教学行为的指路灯,因此我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复述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了解佛教与道教的发展历程,分析造纸术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提高总结、归纳、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意识;通过讨论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学生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两汉时期的科技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通过对司马迁等人的认识,学习其坚忍不拔,为理想奋斗终生的坚强意志。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的相关史实。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答案:正直不屈、百折不挠。敢于直言、不畏权贵。
过渡语: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西游记》里的如来佛、观音菩萨等是佛教人物,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都是道教尊奉的人物。道教是如何兴起的?它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对我国文化有哪些影响?我们现在来学习这些内容。
2.(1)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佛教的地位、创立时间与起源地、创始人和基本教义。
答案:①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②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③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④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断除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
(2)结合图片(见课件)和教材知识,说说佛教的传入、发展和影响。
答案: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过渡语:西汉时期,我国最早发明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有了较高的水平,张仲景和华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板块二张仲景和华佗
1.观看视频《历史文化名人之张仲景》(见课件),根据图片和教材知识,说说张仲景的生活年代、主要医学成就和地位。
答案:①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②西汉汉武帝时期。③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记录帝王将相历史活动肯定了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为下层人物写传记。④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答案:①史学价值: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文学价值:《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4.价值:史学价值、文学价值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和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材从三个方面来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一是两汉时期的科技成果,如农业、医药、天文历法等;二是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如文学、艺术、宗教等;三是两汉时期的文化名人,如司马迁、蔡伦、张衡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先进性和文化底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和加深。
此外,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成果和文化成就,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先进性和文化底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成果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直观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汉时期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成果和文化成就。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5.案例分析:通过介绍两汉时期的文化名人,如司马迁、蔡伦、张衡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编写人:2019阳光历史组审核:学生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佛教的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两汉时期我国在科技文化上取得的成就及原因。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与科技的魅力,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加民族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1、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
【学法指导】阅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对比法。
【自主学习】一、造纸术的发明1.书写材料的变化历程2.造纸术发明的背景、时间?3.造纸术改进的时间、人物、原料、优点、作用?4.造纸术的传播及其意义?二、张仲景和华佗列举张仲景和华佗生活的历史时期、成就及其评价?三、历史巨著《史记》1.《史记》的作者、时间、体例、内容?2.《史记》的影响及地位?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诞生的背景、派别、传播发展及其评价?2.佛教诞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传入中国的时间、路径及其影响?【合作探究】两汉时期我国在科技文化上取得的成就及原因?【同步演练】1、①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2、郑板桥任濰县县令时,开仓救济百姓;张仲景做长沙太守后,坚持为百姓治病。
郑板桥著有《濰县竹枝词》,张仲景著有( )A.《三礼注》B.《十钟山房印举》C.《齐民要求》D.《伤寒杂病论》3、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志,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載,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间,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书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史书记载B.注重史料考证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4、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道教产生后,被统治者所尊奉。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体会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简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以学生的讨论与自主探究为基础。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对《史记》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一目,可以通过简要介绍其内容和其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使学生体会《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对佛教传入一目,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佛教传入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汉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教学,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二者的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朝代,你知道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一)造纸术的发明1.发明: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如麻纸)。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优质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
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个奏本,这个奏本就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汉武帝看得那真是累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一)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和缺点1.【材料研读】材料一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遗传后世子孙者知之。
——《墨子·兼爱下》材料二先王寄理于竹帛。
——《韩非子·安危》材料三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范晔《后汉书》2.教师设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说说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特点?提示:(1)书写材料:甲骨、简帛、青铜器等。
(2)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二)造纸术的发明1.图片展示最早的纸此为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
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
其原料为大麻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2.设问:我国造纸术是何时发明的?到东汉,造纸术有何变化?提示:(1)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术的基本方法。
缺点:这种麻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由于麻纸不太适合书写;东汉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发达,对纸张需求强烈。
(三)蔡伦改进造纸术——方法、原料、优点1.材料研读:“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2.教师设问:(1)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提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医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两汉时期我国科技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认识这一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科技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两汉时期的具体科技和文化发展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医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史料分析、批判性思维等历史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医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难点: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两汉时期的文物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时期科技和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医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
4.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阐述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和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道教名山
知识拓展
武当山 龙虎山 齐云山 青城山
佛教名山
峨眉山 九华山 五台山 普陀山
课后作业
1、阅读《史记》中《太史 公自序》; 2、查找资料,了解中医对 于治疗新冠肺炎的帮助。
知识拓展
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 的原因是什么?
1.国1家.国统家一统一 2.经2济.经繁济荣繁荣
1.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 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 用最为显著的是( )B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印刷术 D. 火药
1.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 部历史巨著?
问题 思考
①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了社 会条件。
②司马迁个人博览群书, 寻访史迹, 搜集资料,坚 忍不拔, 坚持不懈, 勇于追求真理。
2、《史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实事求是。如: 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指斥暴君、酷吏,大胆评论汉 武帝的功过等。
四、道教和佛教
道 教 圣 地 青 城 山
——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宗教 发源地 时间
创始人
内容
道教 中国 东汉末年 张角(太平道) 修身养性,炼制丹药
张陵(五斗米道) 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佛教
原因:
印度
公元前 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主张众生平等
转世投胎,忍受苦难
(释迦牟尼)
虔诚信佛,来世幸福
随堂训练
2.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 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尊称 为“医圣”的是( B)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郦道元
随堂训练
3.东汉末年,一位跟随曹操征战多 年的将军,在一次战斗中受重伤, 需要实行外科手术,应该请谁为他 医治( B)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屈原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预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预习提纲1、填表2.我疆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它发生于〔朝代〕时期。
3.道教来源于张角创立的和张陵创立的。
4.佛教和、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发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开创人是释迦牟尼。
5.佛教是经过传入中国的。
东汉明帝时,佛教逐渐传达开来,在洛阳修建了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参考答案:1、填表2、道教、东汉3、太平道、五斗米道4、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5、丝绸之路、白马寺自我检测:1.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资料。
西汉文学家西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团体抬进宫殿。
竹简(木简)作为书写资料,其主要缺陷是( )A.轻巧,方便搬运阅读B.质劣,不能持久保管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D.昂贵,不能普遍采用2.〝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这一历史现象发作在( )A.春秋B.战国C.秦D.东汉3.游河南省南阳郊区的一著名景点——医圣祠,导游向你引见时,一定会引见到以下哪一部作品( )A.«本草纲目»B.«史记»C.«伤寒杂病论»D.«论语»4.以下哪一位医生为减轻病人在手术进程中的痛苦发明了〝麻沸散〞(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张衡5.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迷信家,他们发明了绚烂辉煌的迷信成就,对世界文明发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蔡伦——改良造纸术B.张衡——发明〝五禽戏〞C.华佗——制成〝麻沸散〞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6.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水平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官方的盛行。
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A.秦朝时期B.西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7.按时间顺序陈列以下各项( )①佛教在古印度创立②汉明帝修建白马寺寄存佛经③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④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8.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的共同点包括( )①都创立于东汉末年②都以治病的方式停止传道③对贫困人民有吸引力④都以为人们生来是受苦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以下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传达影响最深远的是( )A.蔡伦改良了造纸术B.司马迁编写«史记»C.华佗发明了〝五禽戏〞D.张陵创立五斗米道10.细心观察下面的两幅旅游景点的图片,回答以下效果。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题: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时间:2019 年11 月29 日三维目标: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华佗对于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影响。
通过图片解读,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阐述事物的能力。
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的精神品质。
重点与难点:重点:造纸术、张仲景、华佗、史记。
难点:道教和佛教的基本概况。
课前准备: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了解基本史实。
板块展开教学的任务性问题串设计学生活动串设计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板块一导入新课学生根据引导进入情境教师揭开颁奖礼的序章板块二学习内容1、学生阅读教材学习。
独立完成。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教师引导学习教师巡视学生学习并评价总结学生思考回答。
观看视频,提取信息。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倾听回答。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进一步梳理。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总结。
引导价值观的升华答。
学生阅读教材总结。
独立完成。
学生倾听并回答。
教师巡视学生学习并评价总结教师巡视学生学习并评价总结教材回答。
独立完成。
学生倾听教师讲述。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独立完成。
学生阅读材料。
同桌交流学习完成。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精讲到位教师巡视学生学习并总结评价小组讨论的结果倾听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独立完成。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学生学习并评价总结教师巡视学生学习并评价总结教师巡视学生学习并评价总结板块三小结1、梳理知识点2、两汉时期科技文化为何如此繁荣?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齐答教师总结教学反思本课系统完整,在设计上我的主题鲜明,亮点较为突出。
在重难点的处理方面也比较合理。
要注意的地方是,颁奖典礼的形式可再突出一点,让学生深入情境。
在素材及活动的设计上也可更加丰富。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素养导学】史料实证:通过相关图片及文字史料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
历史解释:分析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繁荣的原因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家国情怀:认识到两汉时期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知识构建】一、造纸术的发明纸出现于何时?蔡伦如何改进造纸术?有何优点及意义?1.出现:西汉时期,人们已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改进: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被称为“蔡侯纸”。
3.优点:纸质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4.意义: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张仲景和华佗李约瑟为何如此称赞张仲景?东汉末年还有哪位名医?1.张仲景:(1)年代:东汉末年的名医。
(2)成就: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辨证施治理论,还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3)地位: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称为“医圣”。
2.华佗:(1)年代:东汉末年的名医。
(2)成就:擅长用针灸、汤药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强身健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史记》的作者是谁?内容是什么?为何被鲁迅如此称赞?1.作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2.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3.体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价值:对中国史学发展影响深远;在文学史上地位崇高。
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2.佛教:(1)创立: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2)传入: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白马寺)。
(3)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填表
2.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它产生于(朝代)时期。
3.道教来源于张角创立的和张陵创立的。
4.佛教和、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5.佛教是通过传入中国的。
东汉明帝时,佛教逐渐传播开来,在洛阳修建了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参考答案:
1、填表
2、道教、东汉
3、太平道、五斗米道
4、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
5、丝绸之路、白马寺
自我检测:
1.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
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2.“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A.春秋
B.战国
C.秦
D.东汉
3.游河南省南阳市区的一著名景点——医圣祠,导游向你介绍时,肯定会介绍到下列哪一部作品( )
A.《本草纲目》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论语》
4.下列哪一位医生为减轻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发明了“麻沸散”(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张衡
5.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创造“五禽戏”
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6.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
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7.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各项( )
①佛教在古印度创立②汉明帝修建白马寺存放佛经③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④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8.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的共同点包括( )
①都创立于东汉末年
②都以治病的方式进行传道
③对贫苦人民有吸引力
④都认为人们生来是受苦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传播影响最深远的是( )
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司马迁编写《史记》
C.华佗发明了“五禽戏”
D.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10.仔细观察下面的两幅旅游景点的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洛阳白马寺
图二四川青城山
(1)这两幅图片分别与哪一宗教有关?图一相关的宗教宣扬怎样的思想?
(2)请你分别说出这两个宗教在我国开始传播的时间。
(3)请分析一下,我国的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一直提倡和扶持图一中的宗教?
11.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A 2.D 3.C 4.C 5.B 6.B 7.D 8.A 9.A
10.
(1)佛教和道教。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2)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东汉末年,道教在民间兴起。
(3)因为佛教宣扬的忍耐顺从的思想,有利于麻痹人民的反抗思想,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所以受到他们的扶植与提倡。
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