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透视,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构建出绘画中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张有透视现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问:你发现了什么?生答:从远处看,画面中的景物近处大远处小。
师:像这种现象你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吗?生举例汇报
师归纳:像这种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高达、宽阔,离我们远的物体比较低矮、窄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现象。板书;透视现象
二、名著欣赏
师: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现象会产生强烈的空间感,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书中《村道》这幅作品,
师介绍:《村道》这幅油画是荷兰著名的风景画家霍贝玛的作品,他运用透视现象描绘了一条乡间小路,看到这幅作品,你有何感受?学生答: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空间感和美感。
师:如何在绘画中表现透视现象呢?将板书补充完整: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三、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1、打开书,欣赏书中10页下面这幅图,提出问题,分组学习
认真看图,你发现了什么?阅读图边的文字,完成图左边的填空,如有困难小组讨论
师板书:近(大)远(小)
近(粗)远(细)
近(稀疏)远(密集)
2、学生汇报,完成填空,明确这就是透视规律
四、联系生活,了解概念
1、欣赏书中《北京颐和园长廊》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从近处往远处看横梁、木柱变得越来越小了、细了、密度大了、最后变成一个点了),师随时将木柱的变化画下来并标明这一点是消失
点,经过消失点这条水平线叫视平线。
消失点:随着视线的延伸,景物会逐渐聚于一点,这个点叫消失点。学生在书中图上标出消失点、视平线。
2、消失点的位置可以变动吗?
师出示消失点在画面不同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师小结:想突出左边的景物,消失点就往视平线右移;想突出右边景物,消失点就往左移;左右两边景物都想突出,消失点就放在视平线中间。
3、视平线
视平线:就是与眼睛平行的水平线。教师用手比一比自己的视平线,再由站姿改为蹲姿,让学生了解视平线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着图让学生了解视平线的变化,师出示两张视平线在画面不同位置的图片,让生观察,师对着图归纳:想表现视平线以上的的景物,视平线画的低一点,想表现视平线以下的景物,视平线画的高一点。4、消失线,
学生欣赏书中11页图,引导学生观察消失线、消失线的位置及数量并汇报
师根据学生汇报结合图归纳:
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越远越向下,视平线以下的景物越远越远越向上,景物的轮廓与消失点的连线叫消失线。消失线的位置、数量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发生变化的。
五、教师范画、激发情趣
今天老师运用透视现象来画一画教室,师演示:
1、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
2、确定消失线的位置。
3、分析书中学生作品中教室的深远变化。
4、演示墙的画法,演示门、窗的画法。
5、添画桌椅和灯具的画法。
六、艺术实践
实践提示:运用透视知识,创作一幅有透视现象室外风景画或室内空间画,构图要大方、饱满。
学生活动师循环播放音乐同时大屏幕循环出示同龄人作品
七、展示评价
将学生完成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学生评价,师引导生说出作品是否运用透视知识,画面是否饱满
八、总结:生谈收获,师做总结
九、布置作业
继续完善这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