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工艺原理第3章 直接染料染色

合集下载

《直接染料》课件

《直接染料》课件

废气排放:直接染料生产过程 中会产生废气,对大气造成污 染
废水排放:直接染料生产过程 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对环境造 成污染
固体废物:直接染料生产过程 中会产生固体废物,对环境造
成污染
化学品泄漏:直接染料生产过 程中存在化学品泄漏的风险,
对环境造成污染
改进生产工艺:采用环保型生产工艺,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 加强废水处理: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如生物处理、膜处理等,降低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推广清洁生产: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 加强监管: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对直接染料生产企业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主要竞争对手: 国内外知名染料 企业
市场份额:各企 业市场份额分布 情况
价格竞争:各企 业价格策略及影 响因素
技术创新:各企 业技术研发投入 及成果
市场需求:随着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发展,对直接染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技术进步: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为直接染料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环保要求: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对直接染料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 竞争压力: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成本控制: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对直接染料市场带来挑战

碱性染料:适 用于棉、麻等
纤维素纤维
活性染料:适 用于棉、麻、 羊毛、丝绸等
纤维
直接染料:适 用于棉、麻、 羊毛、丝绸等
纤维
硫化染料:适 用于棉、麻、 羊毛、丝绸等
纤维
缩聚染料:适 用于棉、麻、 羊毛、丝绸等
纤维
直接染料是一种 水溶性染料,可 以直接染布
直接染料具有较 高的染色牢度, 不易褪色
直接染料对纤维 的亲和力强,染 色效果好
市场规模:全球直接染料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市场分布:亚洲地区为主要市场,欧洲和北美市场也在逐渐扩大 市场需求:纺织、皮革、塑料等工业领域对直接染料的需求不断增长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巴斯夫、科莱恩等国际知名企业

染整工艺原理之直接染料染色培训课件

染整工艺原理之直接染料染色培训课件
曲水流觞 生态 校 园 !
盐效应
盐效应
➢ 直接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
➢ 线性关系式
➢ 同一染料在同一温度下染不同纤维素纤维,-⊿µ°基本相 同
➢ 同一染料染同一纤维素纤维,温度升高,-⊿ µ°下降 ➢ 斜率为1 ➢ 纤维素的染料可及容积(V)
曲水流觞 生态 校 园 !
直接染料的应用分类
➢ 依据
➢ 扩散速率或匀染性
➢ 促染作用对含负离子 多的纤维更为明显(铜 氨纤维素)
➢ 盐效应是控制直接染 料上染的重要方法
曲水流觞 生态 校 园 !
盐效应
➢ 盐的促染作用原理
➢ 盐的加入所产生的电荷效 应显著地改变了染料离子 接近带电纤维的位能阻
➢ 提高溶液中的[Na+] ,减 少与纤维界面[Na+]差, 从而减少D- 向纤维表面 运动的能阻
染整工艺原理之直接染料染 色培训课件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第三章 直接染料染色
➢ 概述 ➢ 直接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 直接染料的稳定性 ➢ 直接染料的染色方法 ➢ 直接染料的固色后处理 ➢ 直接染料的染色原理与工艺分析
曲水流觞 生态 校 园 !
➢ 直接染料出现之前
➢ 靛蓝及其它天然染料
➢ 棉染色工艺麻烦
➢ 溶液中离子可以透过唐能 膜,纤维所带电荷不能透 过唐能膜
曲水流觞 生态 校 园 !
盐பைடு நூலகம்应
➢ 电荷效应的唐能模型
➢ 膜外离子浓度: [Na+]s 、 [Dz-]s
➢ 膜内离子浓度:[Na+]i 、 [Dz-]i
➢ X-为纤维表面所带电荷 ,n为膜内单位重量纤维 所带X-电荷数,V为单位 重量纤维的唐能膜内体积
➢ 合成染料应用初始阶段
➢ 棉需媒染剂处理才能上染

纺织品利用直接染料的染色原理

纺织品利用直接染料的染色原理

纺织品利用直接染料的染色原理
直接染料是以磺酸基或羚基的钠盐形式存在,在水中会电离出染料的色素阴离子和钠离子。

直接染料是在中性或弱碱的条件下上染亚麻的。

在中性或弱碱的条件下,纤维素纤维中形成纤维素负离子,纤维表面带有负电荷,纤维周围的钠离子由于库仑引力的作用(就是两个正反电荷之间的引力作用库仑力分为引力和斥力同号电荷之间是斥力作用),必定向纤维的界面转移,在纤维的表面做扩散层的分布,在纤维的界面上浓度最高,随着离纤维界面距离的加大,浓度逐渐降低,直至与染液中的本体浓度相当。

为了维持电荷中性,染液中必会有等量的染料阴离子向纤维的界面转移,在染料的色素阴离子向纤维界面进行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库仑力是远距离的作用力,染料色素阴离子首先受到的是纤维表面的负离子对它的排斥作用,只有那些由于碰撞或染色时温度的提高,瞬间具有更高能量的染料色素阴离子才能克服这种斥力产生的扩散能阻,突破一定的障碍进入到一定距离范围之内,由作为近距离作用力的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力,从而将染料的色素阴离子拉向纤维的表面,被纤维的表面吸附,再借助纤维内外层的浓度差,进一步扩散进入纤维无定形区的内部,完成染料的扩散上染过程,染色过程也就基本结束。

直接染料

直接染料

里逐渐发生的,而且只发生在纤维的无定形区。染料分子随着
水分子的运动与纤维发生吸附作用,并由外向内扩散至纤维的
全部无定形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吸附作用加深,出现了聚集
和解吸作用,这些作用既发生在染料与纤维之间,也发生在染 料分子之间。发生在染料分子之间的吸附和解吸也可称为聚集 与解聚。吸附和解吸两作用最终达到动态平衡,这一过程即结 束。其表象是纤维由“环染”到“透染”的过程。
SO3Na
OH
NH2
SO3Na
直接蓝2B (C. I. 22610)
直接染料
Ar-N=N-
二苯乙烯偶氮直接染料
-CH=CH- SO3Na -N=N-Ar ’ SO3Na
二苯乙烯直接染料的通式为:
二苯乙烯为一平面型分子,染料具有线性,平面型分子特点。 染料以黄、橙色为主。如直接冻黄G (C. I. 24895),该染 料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但湿处理牢度稍差。
染料分子结构与弱酸性的酸性染料分子结构相近,它
们在染色时,对纤维的结合主要是染料分子中的水溶
性基团磺酸基与蛋白质纤维在等电点以下离解出的阳
离子氨基发生离子键合反应结合。其染色牢度要高于
纤维素纤维。
纤维的染色过程可以这样描述:纤维首先浸入染液,吸收染 液中的水分而发生溶胀,这种溶胀是沿着纤维的表面,由表及
中氨基、羟基能和纤维素纤维分子的羟基形成氢键。
染料与纤维分子间的引力越大,直接性越强,水洗
牢度越高,日晒牢度越好。
直接染料的优点是染色简便,价格便宜,色谱齐全,
曾被广泛地用于棉织物的染色。直接染料的染色牢度,
尤其是湿处理牢度较低,可以通过固色后处理来提高
染色牢度。
直接染料的发展
1884年保蒂格(Bottiger)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第一只直

第03章 直接染料染色

第03章 直接染料染色
(Dyeing with Direct Dyes)
第三章
直接染料染色
第一节 直接染料性能及对纤维素纤维的 染色原理 第二节 直接染料的一般染色过程 第三节 直接染料的固色后处理 第四节 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上染的温 度效应和盐效应 第五节 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吸附
1
第一节 直接染料性能及对纤维素 纤维的染色原理
由于直接染料的结构差异较大,其上染速率有较大 的不同,因此,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最高的上染百分 率所需的温度随品种而有所不同。
扩散速率高、对纤维亲和力低的染料,宜采用较
低的温度进行染色,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上染百分 率;反之,宜采用较高的温度进行染色,有利于 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上染百分率。
10
二、盐的作用和电荷效应
13


作业及思考题
1、直接染料染色时加入中性电解质的作用是什 么?说明其作用原理。 2、直接染料分为哪几个类型?各类有何特点? 分别用什么方法来控制上染过程以纠正染色 不匀现象。 3、直接染料为何须进行后处理,常用的固色剂 及其固色原理如何? 思考题:用直接染料染粘胶纤维时,为什么容 易染花?如何改善这种染色不匀现象?
5



二、其它纤维的染色




直接染料除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外,部分品种还 可用于蚕丝、锦纶、羊毛、维纶等染色。 蚕丝纤维在等电点以下染色时,染料与纤维的结合 力有氢键、范德华力及离子键等。 直接染料一般不作为主色用于锦纶的染色,仅用于 调节色光。 直接染料一般不用于纯毛织物染色。
6
第三节

一、直接染料的性能
1、何为直接染料及直接性? 2、直接染料结构特点?
(1)长链线型、 分子量大;(2)具有共轭性; (3)很好的平面性(芳环成同平面)、对称性; (4)含氨基、羧基(形成氢键)。(5)含磺酸基,易溶于水。

直接染料染色

直接染料染色

第二节直接染料的染色 性能
1.染色温度的适应性,各种直接染料的 上染速率相差很大,达到最高上染百 分率的温度也不同。 2.中性电解质的影响:电解质对不同种 类的直接染料促染作用不同,染料分 子中含磺酸基越多,其促染作用越大。 3.染料的溶解度,对水的敏感性以及对 后处理方法的适应性。 4.染色加工对象:丝光棉上的染色速率 和上染百分率一般高于未丝光棉。
第一节直接染料的应用分类
P50~52 匀染性直接染料:移染性、匀染性较好, 70-80℃染色,水洗牢度差。 盐效应直接染料:匀染性较差,逐步加 入元明粉控制均匀上染,水洗牢度较 好。 温度效应直接染料:匀染性较差,中性 电解质促染作用较小,较高染色温度 染色,需要控制升温速率达到均匀上 染。
直接混纺染料:直接D型染料,与分散染 料相容性好,可经受130℃高温,能用 于分散/直接染料一浴一步法染色。用 于纤维素纤维和蚕丝纤维。 直接交联染料:需采用阳离子固色剂固 色处理。兼有树脂整理效果。
5-15g/l食盐,用量由染色浓度和染料性 质决定。 5.固色后处理。 二、卷染工艺实倒:19 tex*19tex翠蓝 色棉平布 48.5kg/卷 1.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染色(95100℃,8道,食盐在第3、4道末分2次 加入) →冷水洗2道 →固色(50 ℃, 4道)→冷水洗2道 →上轴。 2.工艺处方:
直接耐晒翠蓝GL 350g 350/48.5*1000=0.722% o.w.f 直接耐晒蓝2RL 7g 7/48.5*1000=0.0144% o.w.f 扩散剂N 100g Na3PO4 100g NaCl 750*2 g 液量 150L
固色液处方: 固色剂Y 冰醋酸 液量
600g 20ml 150l
直接染料染色
第一节概述

2.4 直接染料

2.4 直接染料

2.3 直接染料的染色性能
直接染料分子结构呈线性,芳环共平面性, 对称性较好,共轭系统较长,具有氨基、羟 基、偶氮基、酰胺基等极性基团,与纤维可 形成氢键,染料和纤维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较 大,对纤维素纤维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在染 液中有较大的聚集倾向 分子结构较大,扩散时机械阻力大,范德化 力和氢键的存在也阻碍扩散
温度效应直接染料
结构复杂,常为多偶氮染料 对纤维亲和力高 含有的磺酸基较少,加盐促染效果不明显 扩散速率低,染色速率低,移染及匀染性较 差 其上染速率可由染浴的升温速率来控制 使用较高的温度,提高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 速率,提高移染性和匀染性 上染百分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需控 制始染温度和升温速度,以获得匀染效果
第二节 直接染料染色
2.1 概述
直接染料是指对纤维素纤维无需媒染剂而直 接上染的一类染料 直接性就是染料对纤维直接上染的性能,使 纤维快速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颜色 由于分子结构的特点,染料对纤维素纤维具 有很高的直接性,染料的溶解及上染无需借 助酸、碱、氧化剂、还原剂、媒染剂等作用, 染色工艺简单
价格低、品种多、色谱全、用途广 但耐洗牢度不好(40℃,皂洗3级左右),日 晒牢度欠佳,要进行固色处理(可提高1级以 上) 直接染料主要用于纱线、针织品和需耐日晒 而对湿处理牢度要求较低的装饰织物 还有类似酸性染料的性质,可以在弱酸性和 中性介质中上染蚕丝等蛋白质纤维,特别是 深色品种 还可用于皮革及纸张的染色
水质的影响
直接染料不耐硬水,大部分能与钙、镁离子 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降低染料的利用率, 易造成色斑等疵病。 要用软水。或加软水剂软化水
2.4直接染料的染色方法
直接染料染棉: 一般采用浸染,仅对一些直接 性小的用轧染。 染料用量:根据颜色深浅而定 碳酸钠用量为1-3 g/L ; 食盐或元明粉用量一般为0~20 g/L, 浴比:1︰20至1︰40 工艺流程:染料先用温水调成浆状,加入纯 碱,用热水溶解,稀释至规定体积,升至 50~60℃开始染色, 逐步升温至所需温度。 染色10分钟后分次加食盐,然后续染3060min,水洗,固色、烘干。

[资料]直接染料染色试验

[资料]直接染料染色试验

直接染料染色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直接染料染色的方法,学会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学会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并绘制出吸光度一染料浓度工作曲线,计算直接染料上染百分率。

二、实验原理直接染料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直接性,将染料溶解于水后,即可上染纤维而固着在纤维上。

根据比耳定律,当一定波长的光线通过染料溶液时,染液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通过测定染液的吸光度来计算染液的浓度。

如果测定出染色前后染液的吸光度值,就能计算出直接染料的上染百分率。

三、实验内容(一)直接染料染色工艺1.实验材料、仪器和药品(1)实验材料:漂白棉织物三块(每块约重4g)。

(2)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托盘天平、电炉、移液管(10ml)、烧杯(50ml、1000ml)、玻璃染杯(250ml)、量筒(100ml)、温度计(100℃)、玻璃棒、角匙、吸球、电熨斗。

(3)实验药品:醋酸(10g/l)、氯化钠、固色剂Y、直接染料。

2. 实验步骤(1)工艺处方和条件①染色液工艺处方和条件见表10-1。

表10-1染色液工艺处方和条件试剂及条件处方1 处方2 处方3直接染料1(对织物重%) 2 1 0直接染料2(对织物重%) 0 1 2氯化钠(g/l) 5 5 5浴比 50:1 50:1 50:1温度(℃) 90 90 90时间(min) 30 30 30②固色液工艺处方和条件见表10-2。

表10-2 固色液工艺处方和条件试剂及条件用量固色剂Y(g/l) 20醋酸(g/l) 0.35浴比 50:1温度(℃) 60-70时间(min) 20PH5.5 -6.0(2)工艺流程:漂白棉织物+浸渍温水→挤干→染色→温水洗→固色→温水洗→冷水洗→熨干。

(3)实验操作:称取染料(准确至0.001g)和氯化钠于50ml 烧杯中,加少量温水调匀溶解,加适量水完全溶解后转移至染杯中,冲洗小烧杯并加水至规定总体积量,搅匀后置染杯于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50℃,称取氯化钠备用。

染整精品课件:直接染料染色

染整精品课件:直接染料染色

第一章 直接染料染色
一. 直接染料定义 分子中含有SO3Na、COONa 的水溶性阴离子染料,染色时不
需媒染剂就能直接上染纤维素纤维。 之所以称直接,是相对于媒染染料而言。
第一个合成染料由英国人W.H.Perkin于1856年发明,为苯胺紫 (碱性染料)。
第一个直接染料为刚果红,在1884年由Bottiger合成。
合成染料的华丽色彩令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都为之青 睐,意外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创业冲动,1857年, Perkin在哈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生产苯胺紫的合成 染料工厂,并因此成为世界巨富。
现代化学分析表明,苯胺紫是一种三芳甲烷结构的碱 性染料,与蛋白质纤维的羧基阴离子可以形成盐键结 合而上染。
Perkin的发明在人类有机化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义,在Perkin之后,化学家们纷纷进行有意识地探索 和试验,蒽醌、偶氮、酞菁、靛族、杂环等等结构的 人工合成染料如雨后春笋般不断问世,在五彩缤纷的 现代纺织服装世界中,苯胺紫已经逐渐退出了染色行 业的历史舞台,但人们却不会因此忘记W.H.Perkin对 现代纺织印染业作出的伟大贡献。
染整工艺原理(二)
总学时数:48学时
直接染料染色
6学时
酸性染料染色
6学时
活性染料染色
9学时
分散染料染色
6学时
还原染料、
暂溶性还原染料染色 6学时
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 3学时
阳离子染料染色 6学时
机动、习题课
6学时
绪论
染整加工一般工序: 练漂 → 染色 → 印花 → 整理
一.染色定义
使染料与纤维形成物理或化学结合,在织物上形成均匀的具有 一定坚牢度的色泽的加工过程。
产地 浙江 江苏

北服染整工艺实验指导03直接染料染色

北服染整工艺实验指导03直接染料染色

实验三直接染料染色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接染料的染色方法。

2.了解电解质对直接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

3.了解温度对直接染料拼色效果的影响。

4.掌握直接染料固色工艺,并比较固色前后色牢度的变化。

5.学会染料上染百分率的测定方法以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直接染料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直接性,在含有电解质(如食盐)的染浴中加热就能对棉、粘胶及蚕丝纤维上染。

根据比耳定律,当一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染料溶液时,染液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定染液的吸光度计算出染液的浓度。

三、实验内容(一)温度对直接染料拼色效果影响实验1.实验材料、仪器和药品丝光棉针织物(2g×3块)、直接翠蓝GL(A类)、直接黄FR(B类)2.实验步骤(1)工艺处方和条件(2)染色升温曲线(见教材p51)(3)工艺流程丝光棉织物→浸渍温水→挤干→染色→水洗→熨干→观察色相变化(4)实验操作介绍恒温水浴锅的使用,强调用蒸馏水、液面必须加热棒。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规定量的染料溶液于250mL烧杯中→加水至规定液量→升温至40℃→投入温水湿透并挤干的试样(盖表面皿以防染液蒸发)→约15min内升温至90℃→90℃染色15min→分别加1/2氯化钠(取出试样,加盐并溶解搅匀后再放入)→继续染色15 min→加各自对应剩余的1/2氯化钠→继续染15min→取出织物用温水冲洗→冷水冲冼干净→熨干(比较不同温度染色后试样的色泽)(二)电解质对直接染料染色效果影响实验1.实验材料、仪器和药品丝光棉针织物5块(2g×3块+8g×1块)、直接锡利桃红F3B、醋酸(10g /L)2.实验步骤(1)工艺处方和条件试样编号 1 2 3 直接锡利桃红F3B(o.w.f %) 1 1 1 氯化钠(g/L)0 5 10染色温度(℃)90 90 90染色时间(min)45 45 45浴比1:50 1:50 1:50织物(g) 2 2+ 8 2 (2)染色升温曲线(见教材p51)(3)工艺流程丝光棉织物→浸渍温水→挤干→染色→蒸馏水洗(少量多次,注意总体积不能超过250mL)→收集全部残液(包括洗涤液)倒入250mL容量瓶→测定上染百分率(4)实验操作染色操作同上→染毕取出试样→少量温水多次洗涤→收集全部染色残液和洗涤液→冷却后倒入2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标线(用于测上染百分率)→试样晾干(三)固色剂后处理实验1.实验材料、仪器和药品直接染料染色后的试样4g、固色剂Y、其余同上2.实验步骤(1)工艺处方和条件固色剂Y(o.w.f %) 2醋酸调pH值5.5~6.0浴比30:1温度(℃)60~70时间(min)30织物(g) 4(2)工艺流程……→8g染色织物→1/2试样→40~50℃蒸馏水浸洗一次→固色→水洗→晾干→染色牢度测试→1/2试样→水洗→晾干→染色牢度测试(3)实验操作按处方配制固色液,将刚染毕取出的试样在40~50℃蒸馏水中浸洗一次,而后投入固色液中固色30min,之后冷水冲洗干净,熨干。

《直接染料染色》课件

《直接染料染色》课件
染料浓度:影响染色效果和颜色深度 染色时间:影响染色效果和颜色深度 染色温度:影响染色效果和颜色深度
染色pH值:影响染色效果和颜色深 度
染色助剂:影响染色效果和颜色深度
染色工艺:影响染色效果和颜色深度
直接染料染色工艺流程
染色前的准备
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直接染料和纤维材料 设备准备:准备染色设备,如染色机、搅拌器等 环境准备:确保染色环境清洁、无尘、无污染 工艺参数设定:设定染色温度、时间、pH值等工艺参数
染色
纸张染色:如 纸张、纸板、 纸浆等纸张的
染色
塑料染色:如 聚乙烯、聚丙 烯、聚氯乙烯 等塑料的染色
木材染色:如 木材、木制品 等木材的染色
其他领域:如 化妆品、食品、 医药等领域的
染色
直接染料染色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基本原理
直接染料:分子结构简单,易于与纤维结合 染色过程: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 染色效果:颜色鲜艳,色牢度高 染色条件:温度、时间、pH值等对染色效果有影响
直接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方式
直接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方式主要有两种:离子键结合和共价键结合
离子键结合:直接染料与纤维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共价键结合:直接染料与纤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结合方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不同的结合方式会影响染色效果,如染色 的牢固性、色泽等
直接染料染色的影响因素
直接染料染色发展趋势与展望
提高染色性能和牢度
研发新型直接染料:提高 染色性能和牢度
改进染色工艺:提高染色 均匀性和牢度
开发环保型直接染料:减 少对环境的影响
研究染色机理:提高染色 效果和牢度
环保型直接染料的发展
环保型直 接染料的 定义和特 点

染整工艺原理第3章 直接染料染色

染整工艺原理第3章 直接染料染色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固色剂举例
固色剂Y是双氰胺与甲醛缩合物的醋酸盐溶液或氯化铵溶液,是无色透明的黏稠液体。 固色剂Y与铜盐例如醋酸铜作用,即可制得蓝色的固色剂M。
阳离子交联剂 :除具有阳离子固色剂的作用外,还能与纤维和染料发生反应交联成膜, 从而提高温处理牢度。目前使用的固色交联剂DE 。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纤维/水界面附近的离子分布和电位示意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盐效应示意图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染料离子接近带电荷纤维表面过程中的位能变化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染料和纤维素纤维的结合状态
研究结合状态的理论根据 直接染料分子具有直线展开、芳环成同平面的结构特点,而且在共轭轴上一般都具 有能够生成氢键的基团(例如 –N=N– 、 –OH、 –NH2等),因此与纤维素分子之间存 在着范德华力和氢键。 直接染料在纤维素纤维上表现出显著的二色性,即对电矢量和纤维轴平行的偏振光 吸收最强,对垂直的吸收最弱。一般把对电矢量和纤维轴平行的偏振光的吸收强度 与电矢量和纤维轴垂直的偏振光吸收强度的比值称为二色性常数。 研究染色浓度和染色热的关系,从而说明染色浓度对染料吸收状态的影响。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三、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工艺

浸染和卷染
染液组成:染料、纯碱、食盐或元明粉。 染色时,染料先用温水调成浆状,然后用热水溶解,将染液稀释至规定体积,加入纯 碱,升温 50 ~ 60 ℃开始染色,逐步升温至所需染色温度,染色一定时间后加入食 盐,继续染30~60min,染色后进行固色等后处理。
―交联染料‖,实际上是染料和交联剂或固色剂的混合物。

染整工艺原理(Ⅱ)课件:第3章 直接染料染色

染整工艺原理(Ⅱ)课件:第3章 直接染料染色

一.直接染料结构特点 ✓ 分子中含水溶性基团 ✓ 分子为直线型,共轭双键数量多 ✓ 分子中芳香环共平面性好 ✓ 分子中有许多形成氢键基团,而且可以旋转到分子同一侧
NH2 NN
NN
NH2
SO 3Na
SO 3Na
二.染色原理
1.氢键学说
纤维素大分子为直线型,含有大量羟基; 直接染料也是直线型,含有大量可形成氢键基团, 如-OH,NH2,-N=N-
直接染料涉7种芳香胺
✓ 联苯胺 ✓ 3,3,-二甲氧基联苯胺 ✓ 3,3,-二甲基联苯胺 ✓ 3,3,-二氯联苯胺 ✓ 邻甲苯胺 ✓ 2-氨基苯甲醚 ✓ 2-甲氧基-5-甲基苯胺
Cl
H2N H3CO
H3C
Cl
CH3 NH2
CH3
NH2
O C H3
NH2 O C H3
CH3
NH2 O C H3
3-2 直接染料对纤维素染色原理及性能
✓ 染料聚集度较大→扩散性能较差→低温下不能上染纤维。 染色温度提高→纤维溶胀↑→微隙↑ 染料聚集度↓ 染料与纤维之间亲合力↓ →上染率↑
C 类:温度效应染料 →推断结构?
SO 3Na
直接耐晒黄RS
O
NN
NH C NH
SO 3Na
H3C
直接墨绿B
O 2N
NN
NN
SO 3Na
SO 3Na
NN
SO 3Na
D型直接混纺染料
----日本花药Kayacelon C型染料
✓ 上染率 130℃>100℃ ✓ pH范围广(3.5~9) ✓ 少量食盐就能促染 ✓ 对涤纶沾色少 ✓ 牢度较好
四.禁用染料多
✓ 直接染料涉及7种芳香胺,染料总数占一半以上。 ✓ 1994年,欧盟禁用染料总数146个,直接染料占84个。

染整基础知识

染整基础知识

染整基础知识1.直接染料:直接染料具有磺酸基(-SO3H)或致基(-COON)等水溶性基团分子结构排列成直线型,芳环结构处于同一平面,因此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具有较大的亲和力,在中性介质中直接染色,只要把染料溶解干水,便可进行染色。

染料在溶液中被纤维吸附到表面,然后不断向纤维的无定形区扩散,与纤维大分子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力的结合。

染色特点:直接染料含有-S03Na、一COONa等水溶性基团,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对于溶解性差的直接染料可以加纯碱助溶。

直接染料不耐硬水,大部分能与钙、镁离子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使染色织物产生色斑,因此直接染料必须用软水溶解。

生产中染色用水如果硬度偏高,可加入纯碱或六偏磷酸钠,既有利于染料溶解,又有软化水的作用。

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直接性较其他染料高。

这主要是由于直接染料的分子量较大,分子结构呈线型,对称性较好,共轭体系长,同平面性好,染料和纤维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大。

同时,直接染料分子中含有氨基、羟基、偶氮基等基团,能与纤维素纤维中的羟基,蛋白质纤维中的羟基、氨基等形成氢键,使染料的直捿[生进一步提高。

直接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时,盐起促染作用。

其促染机理是,直接染料在溶液中离解成色素阴离子上染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在水中也带负电荷,染料和纤维之间存在电荷斥力,(在染液中加入盐,可降低电荷斥力,)?提高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

2.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

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因,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成为整体,使耐洗和耐摩擦牢度提高。

它可以用于棉、麻、丝、毛、粘纤、锦纶、维纶等多种纺织品的染色。

是染纤维素纤维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要在碱性条件下固色。

3.还原染料这类染料不溶于水,在强碱溶液中借助还原剂还原溶解进行染色,染后氧化重新转变成不溶性的染料而牢固地固着在纤维上。

由于染液的碱性较强,一般不适宜于羊毛、蚕丝等蛋白质纤维的染色。

染整工艺原理

染整工艺原理

染整工艺原理(有色)(dyeing & printing)第一章绪论一. 被染色物的形态二.染色牢度三. 染色方法四. 从染料的性质看上染方式五. 染色设备一. 被染色物的形态(1)散纤维→纤维丝的直接染色(2)纱线→可分为绞纱和筒子纱染色(3)织物(布)→常用的方法有浸染法和轧染法二. 染色牢度1,定义:染色物在染色后的使用或加工过程中,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2,一般牢度可分为5级(日晒牢度分为8级),而且,级数越高牢度越好,按外界条件可分为日晒牢度、汗渍牢度、皂洗牢度、干摩擦牢度、湿摩擦牢度、熨烫牢度、氯漂牢度、升华牢度等。

3,日晒牢度分8级,与①染料结构、②纤维材料、③染料用量(高-日晒牢度高;低-日晒牢度低))④后整理、抗皱整理、柔软整理日晒牢度下降有关。

若要达到高标准,可加紫外吸收剂。

三. 染色方法染色方法有浸染和轧染。

1,浸染法:将织物浸在染液中,在一定条件下,维持一定的时间,使染料和纤维结合上染(影响因素有:染液浓度、染色温度、时间和pH值、添加剂等)。

(1)上染百分率=(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投入到染浴中的染料总量)×100%(2 )用量常用“owf ”,即相对于织物重表示。

( 3)浴比:织物重量与染液体积(重量)的比。

如1:20。

也可以写做 20:1,两者表达的意思相同。

(4)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达到平衡时的上染百分率。

(5)半染时间: 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用的时间2. 轧染:将被染织物短暂浸在染液后,用轧辊把染液挤轧入织物,并轧去多余的染料溶液,再经烘干(焙烘),使染料与纤维结合固着。

(1)轧余率(轧液率、带液率):(浸轧后织物重-干布重)/干布重×100%轧染一般是连续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的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染色,丝束和纱线有时也用轧染染色。

*: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后焙烘过程中,染料随水份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烘干时,织物表面水分蒸发,通过毛细管效应,这两部分染液会向织物的受热表面移动,产生染料“泳移”现象,造成色斑。

染整精品教案:直接染料染色

染整精品教案:直接染料染色

直接染料染色直接染料是指对纤维素纤维无需媒染剂而直接上染的一类染料。

直接性就是染料对纤维直接上染的性能,使纤维快速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颜色。

直接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价格低廉,染色方法简便,但最大的缺点是这类染料的染色牢度大部分都不够好。

(一)直接染料主要性能直接染料大多数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磺酸钠盐,也有一部分是羧酸的钠盐,染料结构以双偶氮或三偶氮为主。

这类染料具有直线、长链、同平面和贯通的共轭体系,因而能跟具有直线、长链型的纤维素大分子相互靠近,依靠其分子间引力而产生较强的结合。

此外,由于染料结构中还含有羟基、氨基或羧基,能与纤维素大分子上的羟基形成氢键,所以直接染料能与纤维结合而完成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直接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主要取决于染料分子内水溶性基团的种类和数量,所含的水溶性基团多,在水中的溶解度就大。

提高温度,也会使染料的溶解度增大。

直接染料在水中溶解后,在溶液中形成染料阴离子。

但由于一般的水中含有较多金属的钙、镁离子,这些钙或镁盐能与染料阴离子结合而形成不溶性沉淀,不利于染色的进行,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印染用水必须进行软化处理。

在染色中较为方便的是在水中加入纯碱或六偏磷酸钠。

纯碱的加入能增大染料的溶解度,但过多就会使染料上染缓慢。

(二)直接染料应用性能根据温度、食盐及上染率对直接染料上染性能的影响,可根据直接染料的应用性能分为三类:(1)甲类:这类染料分子结构比较简单,上染速率快,匀染性能很好,约在70~80℃就可染色。

(匀染性直接染料)(2)乙类:这类染料分子结构复杂,具有较多的水溶性基因,上染速率慢,匀染性能差,食盐对这类染料的促染效果很显著,要很好控制食盐的加入量,以控制其上染速率和匀染性。

若食盐加入过早,就会使染料上染太快而导致染色不匀。

(盐效应直接染料)(3)丙类:这类染料分子结构大而复杂,对纤维有较大的结合能力,食盐对它的促染效果很小,但温度对它的影响较大。

这类染料在始染时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因上染太快而影响匀染。

染整工艺原理:第三章 染色的基本知识和染色设备

染整工艺原理:第三章 染色的基本知识和染色设备
指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转移的过程。 由于染料在纤维表面的吸附,使纤维表面染料浓度提高,从而造成纤
维里表间的染料浓度差。在此浓度差的推动下,染料渐渐地向纤维内 部扩散,最终使染料在纤维上里表分岂有此理均匀,达到染匀、染透 的目的。
染料在纤维上的扩散对染色速率及染色匀染性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扩散速率高,染透纤维所需时间短,易获得均匀效果。
上染速率曲线
染色速率
影响染色速率的因素
染料结构结构简单,相对分子质量小,染料扩散 性好,染色速率大
纤维结构疏松,无定形区大,吸湿膨化性好,利 于染料扩散,染色速率大
温度高,染料动能大,纤维膨化度大,利于染料 扩散,染色速率大
染色速率
影响染色速率的因素(续)
浓度
大,纤维表里染料浓度差异大,利于染料扩散,染色速 率大
一、染料的吸附
染料的吸附:染料从染液中转移到纤维 表面的过程。
当纤维投入染液中后,由于染料与纤维 间存在着亲合力,所以染料便很快地被 吸附到纤维的表面,从而使纤维表面的 染料浓度提高。
吸附解吸
当染料的吸附与解吸速率相等,染液和 纤维上的染料浓度不在发生变化,即达 到平衡状态。
一、染料的吸附
结论: 当染料与纤维带有同号电荷时,不利于染料的
上染; 当染料与纤维带有异号电荷时,有利于染料的
上染。
(四)染色体系中的盐效应
1、盐效应作用原理 概念
盐效应是指在染色过程中加入中性电解质后对染 料上染(上染速率、上染百分率等)的影响
分类
促染效应:加速染料上染 缓染效应:延缓染料上染
染料的吸附阶段是染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它对染 色平衡时的上染百分率起重要意义。
染色平衡:当染色达到一定程度时,染料的吸附与 解吸速率相等,染液和纤维上的染料浓度不在发生 变化,即达到上染平衡状态。(三个阶段同时达到 平衡)

3直接染料染色汇总

3直接染料染色汇总
• 第三级 分率的染色温度称为最高上染温度。
根据最高上染温度的不同,生产上常把直接染料分为 低温染料 中温染料 高温染料 最高上染温度在70℃以下 最高上染温度为70~80℃ 最高上染温度为90~100℃
– 第四级 » 第五级
‹日期/时间›
‹# ›

对于不易获得匀染的直接染料,还可以用所谓的“高温” 染色法,即于110~120℃在封闭染浴中对纤维染色,通过 增进移染而获得匀染。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直接染料最常用的分类是SDC(英国染色工作者学会)分 • 第三级 类,它根据染料浸 – 第四级(竭)染时的匀染性及其对染色温度和中性
» 第五级 电解质的敏感性等染色性能的不同分成三类。
‹日期/时间›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移染(匀 结构 水溶性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染)性 A匀染型
– 第二级
染色时,首先应根据被染物的最终用途所需的染色牢度来 • 第三级 选用染料。 – 第四级
» 第五级 拼色时,应选用染色性能及染色牢度相似的染料。若染混
纺织物,应考虑染料在另一纤维上的沾色程度要低,否则会影
响染色物的色泽及最终的染色牢度。
‹日期/时间›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染料的溶解用水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直接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遵循孔道扩散模型,扩散过程中
存在着扩散吸附层,符合弗莱因德利胥(Fretmdlich)型吸附等 温线。 • 第三级 纤维首先吸收染液中的水分发生由表及里的溶胀,形成足 – 第四级
» 第五级 以容纳染料分子扩散所需的孔道,同时染料分子被纤维表面的
– 第四级 碱,升温50~60℃开始染色。入染后,逐步升温至所需温度, » 第五级

染整工艺原理(Ⅱ)课件:第3章 直接染料染色

染整工艺原理(Ⅱ)课件:第3章 直接染料染色

7)温度 ✓ 始染40~50℃,使染料吸附均匀; ✓ 中间缓慢升温; ✓ 后期保温90~95℃; ✓ 中、低温染料最后降温保温以提高上染率。见升温曲线
3.染色设备 ✓ 平幅卷染机:平幅状态;张力大;浴比小。 ✓ 绳状染色机:绳状;张力小;浴比大。
4.工艺举例
A 卷染
富春纺(人丝/人棉)、浅蓝色、18匹、55公斤
✓ 含有甲醛成分的其他装饰材料,比如白乳胶、泡沫塑 料、油漆和涂料等;
✓ 室内装饰纺织品、包括床上用品、墙布、墙纸、化纤地 毯、窗帘和布艺家具;
✓ 烟叶和燃料不完全燃烧,香烟主流烟雾中甲醛平均质量浓 度为212 mg/m3,侧流烟雾为18~58 mg/m3。
去除方法 ➢ 室内养花
在24 h照明条件下, ✓ 芦荟能去除90%甲醛; ✓ 龙舌兰能去除50%甲醛; ✓ 吊兰能去除86%甲醛。
纤维素恒等周期为10.3Å(纤维素二糖的单位长
度);大多直接染料上可形成氢键基团之间距离 10.8Å。
2.范德华力学说 进一步研究后发现:
有些直接染料,间距不是10.3Å,即氢键很少,但仍 然很好上染纤维素;
染料与纤维直接性随芳香环增加而增加;
3.有一定的二色性 二色性常数:用一定波长的偏振光照射染色纤维时, 与纤维轴平行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吸收强度之比值。
助溶剂,否则色点。
2)匀染剂----匀染作用 ✓ 缓染 ✓ 移染
缓染及测试方法
✓ 雷米帮A:与纤维作用→上染速率↓ ✓ 帮A为油酰氯与毛发水解产物缩聚而成
移染 平平加O
✓ 与溶液中染料作用→缓染作用 ✓ 与纤维上染料作用→移染作用 ✓ 用量≤0.5克/升
问题: 工厂染色出现轻度色花怎么办?
严重色花怎么办?
第3章 直接染料染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盐的作用和电荷效应(盐效应)
元明粉或食盐对直接染料所起增进上染的作用称为促染。

(g/100g)
(g/100mL)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促染原因
盐能降低或克服纤维素纤维上染过程中纤维上的电荷对染料色素离子的库仑斥力。 在钠离子的屏蔽作用下,染料阴离子接近纤维表面所受斥力便大为减弱。 在染液里加元明粉或食盐,增加染液本体中的钠离子浓度,可以减少染液本体和纤 维界面附近的浓度差,从而降低由于浓度差而产生的能阻,提高染料的扩散速率。 染液中加入食盐或元明粉,可以增加染液中的染料活度(as=[Na+]Zs[DZ-]s),提高染 料的平衡吸附量,从而提高平衡上染百分率。 加入电解质,会使得染料胶粒的动电层电位的绝对值降低,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降 低,提高染料的吸附密度,从而提高平衡上染百分率。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纤维/水界面附近的离子分布和电位示意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盐效应示意图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染料离子接近带电荷纤维表面过程中的位能变化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染料和纤维素纤维的结合状态
研究结合状态的理论根据 直接染料分子具有直线展开、芳环成同平面的结构特点,而且在共轭轴上一般都具 有能够生成氢键的基团(例如 –N=N– 、 –OH、 –NH2等),因此与纤维素分子之间存 在着范德华力和氢键。 直接染料在纤维素纤维上表现出显著的二色性,即对电矢量和纤维轴平行的偏振光 吸收最强,对垂直的吸收最弱。一般把对电矢量和纤维轴平行的偏振光的吸收强度 与电矢量和纤维轴垂直的偏振光吸收强度的比值称为二色性常数。 研究染色浓度和染色热的关系,从而说明染色浓度对染料吸收状态的影响。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第三章 Direct Dyes 直接染料染色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一、直接染பைடு நூலகம்概述
1884年第一只直接染料——刚果红(芳二胺为中料 )。 苯胺、二苯乙烯、二芳基脲、三聚氰胺这些新的重氮组分的偶氮类直接染料 以及酞菁系的非偶氮类结构的杂环类直接染料 。 染料分子中引入具有强氢键形成能力的隔离基——三聚氰酰基直接染料。 如D型直接混纺染料。 结构及应用特点 :线性、芳环共平面性及分子结构中含有可和纤维素上的 羟基形成氢键的基团;染色工艺简单;价格便宜,色谱齐全;湿处理牢度较 低;日晒牢度随品种而异;部分禁用。 纤维素纤维染色(纱线、针织品和需耐日晒而对湿处理牢度要求较低的装 饰织物,如窗帘布、汽车坐套以及工业用布),某些直接染料也是蚕丝染色 的常用染料,特别是深色品种。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固色剂举例
固色剂Y是双氰胺与甲醛缩合物的醋酸盐溶液或氯化铵溶液,是无色透明的黏稠液体。 固色剂Y与铜盐例如醋酸铜作用,即可制得蓝色的固色剂M。
阳离子交联剂 :除具有阳离子固色剂的作用外,还能与纤维和染料发生反应交联成膜, 从而提高温处理牢度。目前使用的固色交联剂DE 。

轧染及轧卷
轧染时轧液内一般含有染料、纯碱(或磷酸三钠)0.5~1.0g/L,润湿剂2~5g/L。 工艺流程一般为:二浸二轧—汽蒸 (102~105℃,45~60s)—水洗—(固色处理)—烘干。 轧卷染色是将织物浸轧染液后,打卷,在缓慢转动的情况下搁置一段时间,再进行后处 理。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直接染料一般不作为主色用于锦纶的染色。仅由于色光的需要与酸性染料或中性染料拼混 使用。
直接染料一般不用于纯毛织物染色,羊毛与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有时可用直接染料染色, 但染色牢度往往比它们各自染色时所得到的牢度要低。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五、
直接染料的固色后处理
金属盐后处理和阳离子固色剂处理。 金属盐后处理如硫酸铜、醋酸铜、酒石酸铜处理,极少用。 阳离子固色剂后处理 固色机理:封闭水溶性基团而生成沉淀,从而降低染料的水溶性; 固色剂的疏水部 分与纤维大分子的结合,提高染料与纤维素大分子之间的结合力,使染料不易解吸 溶解在水中。 D-SO3-Na+ + F+X- → D-SO3-· F+↓+ NaX
―交联染料‖,实际上是染料和交联剂或固色剂的混合物。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温度效应及其运用

(℃)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结论
结构比较简单的染料,对纤维亲和力较低,扩散速率比较高,在比较低的温度就可 以达到上染百分率高峰,温度高了,上染百分率反而降低。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染 料,对纤维亲和力高,扩散速率低,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上染高 峰,显然,它们的上染速率比较低。 扩散速率高的染料,半染时间短,上染比较迅速;扩散速率低的,半染时间长,上 染比较缓慢,要达到同样的上染速率,扩散速率低的染料便需要较高的上染温度。 扩散速率高、对纤维亲和力低的染料,易采用较低的温度进行染色,有利于获得较 高的上染百分率;相反,扩散速率低、对纤维亲和力高的染料,易采用较高的温度 进行染色,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上染百分率。 染料扩散性能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分子大小和它们对纤维亲和力的高低以及 它们本身分子间聚集倾向大小的影响所引起的。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氢键学说:直接染料是沿着纤维二糖分子链吸附在纤维的微晶体表面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直接菊黄G的⊿H0和[D]f的关系
(g/kg纤维)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结果与讨论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一定的染色浓度的[D]f范围内 (大致为5~20g/kg),曲线呈水平状, Δ H o 没有变化,低于这个极限,Δ Ho随着[D]f的降低而突然急剧增大,超过这个级限, Δ H o 随着[D]f的增加而突然降低。 这些曲线的前一段表明,纤维素纤维上具有少量能和染料分子发生比较强的结合的染色位 置(定位吸附);曲线的水平部分提示,染料在纤维的孔道壁上发生单分子层吸附,吸附 状态相同,因此结合的能量不变;超过水平部分的浓度,Δ H突然降低,提示染料可能形 成多分子层吸附,甚至形成聚集体,沉积在孔道壁上。 根据上述情况来看,吸附情况是会随染料浓度而有变化的,说明染料与纤维分子之间的作 用力、排列、存在状态的不同。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三、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工艺

浸染和卷染
染液组成:染料、纯碱、食盐或元明粉。 染色时,染料先用温水调成浆状,然后用热水溶解,将染液稀释至规定体积,加入纯 碱,升温 50 ~ 60 ℃开始染色,逐步升温至所需染色温度,染色一定时间后加入食 盐,继续染30~60min,染色后进行固色等后处理。
染整工艺与原理
直接染料染色
二、 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原理及性能
直接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遵循孔道扩散模型,符合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线。 直接染料各品种的化学结构相差很大,因此各品种的染色性能也不相同。根据 染色性能的不同,直接染料可以分成三类: A类染料,习惯上也称为匀染性染料。 B类染料,又称为盐效应染料。 C类染料,又称为温度效应染料
四、
直接染料对其他纤维的染色
直接染料除可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外,还可用于蚕丝、锦纶、维纶、羊毛的染色。 蚕丝主要用酸性染料染色,用直接染料染色所得的蚕丝产品色泽不及酸性染料染色那样光 泽鲜艳,手感往往也不及酸性染料染色的产品。除黑、翠蓝、绿色等少数品种用来弥补酸 性染料的色谱不足外,其余很少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