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合集下载

焊接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焊接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电焊烟尘的分散度,根据对不同类型焊条的烟尘粒子直径大小的测定结果, 多数在2微米以下,属分散度较大的尘粒类。分散度越大,其比表面积也越大, 生物学活性也增加。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5页,共48页。
在焊接高温下,焊条和母体金属发生化学冶金反应,产生的电 焊烟尘化学组成十分复杂,具有数十种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9页,共48页。
药皮涂料主要含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等化合物的焊条,药皮熔 化后的熔渣呈酸性,故这类焊条统称为酸性焊条。
酸性焊条只适宜用于焊接低碳钢和不重要的结构钢。 氢型药皮成分中,由于不含铁或锰等氧化物,而大理石(CaCO3)和莹石 (CaF2)含量较多,碱度很大,药皮熔化后的熔渣属碱性,因此含有这种药皮 的焊条称为碱性焊条。碱性焊条适用于焊接大多数的合金钢。
此外,焊接过程往往伴随机械搬运、敲击和碰撞等 噪声。如果工房布局不合理,可能同时存在噪声超标。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4页,共48页。
氩弧焊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5页,共48页。
氩弧焊
氩弧焊是利用氩气作为焊接时保护性气体的一种焊接方式。 氩气由焊炬中的专门气路输送,以一定的流速由喷咀喷出,在 焊弧周围形成一个氩气保护层,将焊弧与空气隔绝,从而能有 效地保护电孤热量集中。
电弧光
电焊弧光包括强烈的可见光和不可见的紫外线和红外线。 紫外线长期照射眼睛导致电光性眼炎;照射皮肤引起电光性皮炎。
物体温度愈高,红外线辐射强度愈大,其辐射波长愈短。手工电弧焊时可产生全 部上述波长的红外线。电焊红外线可使人产生热的感觉,使血液和深部组织加热,产 生灼伤,眼睛长期接受短波红外线的照射可产生红外线白内障和视网膜灼伤。
要使两个分离的构件形成永久性的结合,首先应对两个构件 相互接近到原子间的力能够产生相互作用的程度。焊接技术就是 采用加热、加压或同时加热和加压等方法,来克服阻碍原子结合 的因素,以达到永久牢固的联接。

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加强焊接作业的职业卫生治理,减少和排除职业危害,预防和操纵职业病,以保证焊接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一、焊接作业中的主要危害焊接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有粉尘、有毒气体、电弧光辐射、高频电磁场、高温等,其中以电焊烟尘、有毒气体、电弧光辐射最为常见,危害也最广泛。

1、电焊烟尘是金属及非金属物质在过热条件下产生的高温蒸气。

烟尘颗粒小,极易吸入肺中。

长期吸入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电焊工尘肺,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

2、有毒气体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和气强紫外线作用下,焊接电弧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氟化氢等。

〔1〕臭氧:是一种无色、有特别剌激性气味有害气体。

它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的剌激作用。

手工电弧焊产生的臭氧一般低于国家的卫生标准,但通风条件不好的条件下进行氩弧焊时,浓度相当高,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疾病。

〔2〕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剌激性气体,主要来源于二氧化碳气体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分解产生的。

所以,二氧化碳气体爱护焊作业时,一氧化碳浓度最高。

它极易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别离,大量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3〕氮氧化物:有剌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主要是二氧化氮,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别臭味。

当被人吸入后,会进入肺中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剌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4〕氟化气:无色的腐蚀性气体,毒性剧烈。

可由呼吸系统和皮肤汲取,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同时能对全身产生毒性作用。

3、电弧光辐射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含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其中紫外线主要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红斑症。

眼部长期接触红外线照耀,会造成红外线白内障。

二、电焊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综上所述,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种类多,危害大。

汽车制造行业主要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防护措施

汽车制造行业主要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防护措施

汽车制造行业主要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防护措施汽车制造行业的工艺类型很多,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21年版)》,汽车制造业C36,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

本教案以小型乘用汽车制造工艺为例,讲解汽车制造行业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为汽车制造行业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措施、以及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项目等。

汽车制造行业主要包括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树脂车间、总装车间。

一、生产工艺(一)冲压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说明1、生产工艺流程图1冲压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图2、工艺说明冲压车间主要从事生产车身外壳配件。

首先将镀锌板放入冲压机进行自动冲压,然后进行质量检验,合格的冲压件入库送入焊装车间,需要返修的冲压件进行返修合格后入库,无法返修的冲压件报废。

通常冲压线采用串联式伺服压力机高速全自动生产线,也有采用全自动多工位压力机。

(二)焊装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说明1、生产工艺流程图2焊装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图2、工艺说明焊装车间主要进行车身总成及其分总成焊接、装配、调整和修磨,分总成主要包括左/右侧围内板总成、左/右侧围外板总成、顶盖总成、地板总成、左/右车门、前盖、后盖总成和车身总成。

焊装车间焊接工艺主要有两种:接触电阻焊和气体(CO2)保护电弧焊。

焊装车间主体部分以电阻焊为主,现代汽车工业通常以机器人自动生产线为主,小件焊接生产线以CO2保护焊为主,独立车间设置。

(三)涂装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说明1、生产工艺流程图3涂装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图2、工艺说明涂装车间主要负责车身表面的涂装作业,包括表面处理、电泳涂装、密封胶喷涂、底漆、中涂、面漆喷涂、自动注蜡等。

首先将从焊装车间送入的车框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电泳,再然后进行烘干,之后喷色漆、清漆,再然后送入报交线,无质量问题最后送入自动注蜡机进行注蜡。

涂装车间内一般布置有底漆线、涂胶线、中涂线、面漆线、精饰线、返修线。

几种常见焊接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

几种常见焊接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
危害因素识别
手工电弧焊
电焊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紫外线、噪声、焊条药皮中主要金属的氧化物、碱性焊条中的氟化氢
埋弧焊
电焊烟尘、臭氧、噪声、焊丝焊剂中主要金属的氧化物、氟化氢(焊剂)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电焊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紫外线、噪声、焊丝中主要金属的氧化物
熔化电极氩弧焊
电焊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紫外线、噪声、焊丝中主要金属的氧化物
钍钨棒电极氩弧焊
电焊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紫外线、噪声、焊丝中主要金属的氧化物、高频电磁场、放射危害
等离子焊
电焊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紫外线、噪声、焊粉中主要的金属的氧化物、高频电磁场、放射危害、氯代烃(三氯乙烯)和光气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725种行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725种行业)
《某丁苯胶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63豆油提炼
粉尘、正己烷、噪声
《某豆油提炼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64多晶硅生产
氯、氯化氢及盐酸、三氯氢硅、氨、氢氧化钠、四氯化硅、硝酸及氮氧化物、氟化氢、硫酸、噪声、工频电场、甲烷、一氧化碳、高温
《某多晶硅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65燃煤发电
六氟化硫、二氧化硫、氨、一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苛性碱、硫酸、盐酸、肼、锰及其化合物;粉尘有煤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电焊烟尘、矽尘;物理因素有噪声、工频超高压电场、高温及热辐射等
《某灯管生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57燃煤发电
氢氧化钠、氯化氢及盐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氯、噪声、粉尘、高温
《某电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58电解二氧化锰
粉尘类有煤尘、渣尘和煤灰尘;化学物质类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锰及其化合物、硫氢化钠、氢氧化钠、硫酸、硫化氢、氢氧化钙等;物理因素有高温和噪声
《聚氯乙烯化工厂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39空气分离
化学毒物(三氯乙烯和四氯化碳)、噪声、高温、低温、氮气、氩气
《空气分离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40矿石皮带输送
粉尘(二氧化硅)、噪声、高温
《矿石码头皮带料廊改造工程危害评价》
41垃圾焚烧发电
粉尘、氢氧化钠、氮、硫化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硫、二氧化氮、热辐射、微生物、二噁英、噪声
《某发电厂扩建工程项目职业病预评价》
66燃煤发电
氯、六氟化硫、二氧化硫、氨、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苛性碱、硫酸、盐酸、肼;粉尘有;煤尘、石灰石粉尘、矽尘;物理因素有:噪声、工频超高压电场、高温及热辐射等

焊接危害因素识别

焊接危害因素识别

焊接工艺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1 前言.在机械加工等行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焊接设备,因其对人体的影响而引发的电焊工尘肺、电光性眼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臭氧中毒、慢性锰中毒等,焊接设备得到了职业卫生工作者高度的重视。

工作中,如果大家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一概而论那是错误的,从危害因素较多得手工电弧焊到相对危害较轻的全自动埋弧焊机,各种焊接设备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大家要根据各种焊接设备工作原理的不同分析其危害,才能做到客观准确。

通过学习和阅读一些焊接工艺相关书籍和资料及日常工作经验,下面我会对几种焊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描述,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工作有所帮助。

2 概念焊接技术是采用在金属连接处实行局部电能加热、加压或加压的同时加热,使被焊接金属局部达到液态或接近液态,来促进原子或分子间相互扩散和进行结合,形成一个整体,达到永久牢固连接的过程。

3 分类根据加热能源和方法的不同,焊接通常可以分成三类:融化焊、压力焊、钎焊。

具体的分类见下表。

4 几种焊接方法的原理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是以焊条与焊件作为两个电极,利用两极之间产生电弧放电时产生的热量使焊条和焊件融化,从而使两块金属融合成一体的焊接过程。

因为设备简单、轻巧,使用灵活,操作简易等特点,手工电弧焊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焊接工艺。

●几个概念:焊接电弧:加上一定电压的两个电极之间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气体放电现象。

引弧:使焊条和焊件之间开始产生电弧的操作叫引弧。

焊件:被焊接的金属。

●焊接过程:焊条与焊件接触,接触面电阻较大产生大量电阻热,融化焊条和焊件,提起焊条1-3mm,电离焊条和焊件间空气,电离气体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子雪崩’,最后电弧产生。

电弧形成后,弧柱中充满具有导电性质的电离气体,发出大量稳定得热源,继续融化焊条和焊件金属完成焊接过程。

●危害因素识别:粉尘:电焊烟尘,焊条和焊件在电弧高温作用下沸腾、蒸发、发生各种反应,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外,还产生大量烟尘。

焊接、切割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焊接、切割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焊接、切割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按性质分大体有七类:物理因素——弧光、噪声、射线、高频电磁场和热辐射;化学因素——焊接烟尘、有毒气体。

这些有害因素往往与材料的化学成分、焊接方法、焊接工艺有关,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1、弧光焊接过程的弧光由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组成,属于电磁辐射范畴。

光辐射是能量的传播方式,波长与能量成反比关系,光辐射作用到人体上,被体内组织吸收,引起组织的热作用、光化学作用,导致人体组织发生急性或慢性损伤。

1.1红外线眼睛受到强红外线辐射时,会产生灼痛感,长时间持续接触会引起眼睛晶体改变,甚至发生白内障。

1.2紫外线焊接电弧产生强烈的紫外线对人体是有害的,即使短时间接触,也会引起眼睛畏光、流泪、疼痛等症状,重者可导致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还能烧伤皮肤,出现烧灼感、红肿、发痒、脱皮。

1.3可见光焊接电弧可见光的光度,比眼睛正常随的光度大一倍左右。

当眼睛受到强可见光的照射,会出现眼花、疼痛,即通常说的晃眼。

长期照射会导致视力减退。

防护原则:光辐射的防护主要是保护眼睛和皮肤不受伤害。

具体防护措施:劳动者在从事焊接作业时,必须使用镶有特制护目镜片的面罩或头盔。

护目镜片有吸收式、反射式、液晶显示式,应按焊接电流强度选用。

护目镜的各项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T3609.1)。

根据经验,使用太暗的镜片难以看清焊接区,这种情况下,建议使用可看清焊接区的适宜镜片,而且遮光号不应低于下限值。

在氧燃气焊接或切割时焊炬产生亮黄光的地方,希望使用滤光镜,以吸收操作视野范围内的黄线和紫外线。

以上数值适用于实际电弧清晰可见的地方,根据经验,当电弧被工件遮掩时,可以使用轻度的滤光镜。

2、焊接烟尘在温度高达3000~6000度的电气焊过程中,焊接原材料中金属元素的蒸发气体,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冷凝,从而形成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微粒。

直径小于0.1微米的微米称为烟,直径在0.1~10微米的微粒称为尘,这些烟和尘的微粒漂浮在空气中便形成了烟尘。

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防护

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防护

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防护摘要:焊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钢结构、化工机械、汽车、锅炉、造船等与金属有关的维修业、安装业和制造业领域当中。

钎焊、压力焊以及融化焊是按照金属在焊接过程当中的所处状态划分的三种焊接方法。

在电焊作业环境当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超细粒子、电焊弧光、噪音、有毒气体以及电焊烟尘等等,这些因素会导致电焊工患上不同程度的电光性眼炎、噪音聋以及尘肺.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电焊职业环境中职业危害的因素和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然后简单分析了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电焊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防护有毒气体、有害烟尘、高频电磁场、弧光辐射、噪音、震动、高温、氮氧化物、氟化氢、氧化锰、放射性元素、镍、铅、铬、铝、锰以及铁等等都是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的因素。

相比于粉尘,电焊气溶胶具有极高的生物活性和分散度,由于电焊作业的焊接方式以及焊条的不同,电焊气溶胶的生物活性以及组成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电焊作业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对电焊工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检测方法,加强对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效果,促进电焊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锰中毒是电焊作业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锰会造成人体内微量元素发生变化并且出现失衡的现象;气焊和电焊的紫外线以及弧光长时间照射人的眼睛会损害角膜上皮,使患者出现视线模糊、怕光以及眼痛等症状;电焊作业的相关人员大部分情况都处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状态下,很容易吸入由于电弧焊接时产生的烟尘或者金属氧化物颗粒,在此工作环境中的电焊工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肺功能损伤的问题;电焊作业中的铅、铝以及锰等金属会促使电焊工出现神经行为、神经心理以及神经生理异常的现象,破坏神经系统功能。

电焊作业过程中的健康危害因素很多,一般可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大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要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要点

二、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类比法
检查表 分析法
职业病危害
其他
作业分级法 评价方法
43
评价过程
44
工程分析
类比调查
(采用类比法)
职业病危害评价
补充措施与建议
(控制职业病危害)
给出评价结论
评价过程—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
通过工程分析,明确拟建项目概况、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产品的名称和用(产) 量、岗位设置及人员数量、总平面布置及竖 向布置、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建筑卫 生学、建设施工工艺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等 内容,并初步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及建设期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及其来源、特点与分布。
气态状呼吸危害:有毒蒸汽
有毒有害蒸气
常温下为液体或固体的 物质,经蒸发或升华而 形成的气体。 如:汽油、油漆涂料、 溶剂、汞等,可导致各 种急慢性中毒,有些致 癌,如苯。
一、职业有害因素识别
(二)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1.噪声的识别: 主要包括对声源、
噪声强度、噪声频率分 布、噪声暴露时间特 性等的识别。
8
式中:TWA - 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C1、C2、Cn -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T1、T2、Tn - 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 h;
。 8 -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
33
评价要点
34
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等。
36
一、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程序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

电焊的职业危害因素

电焊的职业危害因素

电焊的职业危害因素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电焊的职业危害因素1前言.在机械加工等行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焊接设备,因其对人体的影响而引发的电焊工尘肺、电光性眼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臭氧中毒、慢性锰中毒等,焊接设备得到了职业卫生工作者高度的重视。

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中,如果大家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一概而论那是错误的,从危害因素较多得手工电弧焊到相对危害较轻的全自动埋弧焊机,各种焊接设备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大家要根据各种焊接设备工作原理的不同分析其危害,才能做到客观准确。

通过学习和阅读一些焊接工艺相关书籍和资料及日常工作经验,下面我会对几种焊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描述,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工作有所帮助。

2概念焊接技术是采用在金属连接处实行局部电能加热、加压或加压的同时加热,使被焊接金属局部达到液态或接近液态,来促进原子或分子间相互扩散和进行结合,形成一个整体,达到永久牢固连接的过程。

3分类根据加热能源和方法的不同,焊接通常可以分成三类:融化焊、压力焊、钎焊。

具体的分类见下表。

焊接融化焊熔渣保护焊电渣焊埋弧焊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氢原子焊等离子弧焊惰性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等)真空焊接真空电子束焊其他气焊、铝热焊、激光焊等压力焊接触焊(电阻焊)点焊滚焊(缝焊)对焊其他摩擦焊、超声波焊、爆炸焊等钎焊烙铁钎焊、火焰钎焊、炉中钎焊、真空钎焊等4几种焊接方法的原理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4.1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是以焊条与焊件作为两个电极,利用两极之间产生电弧放电时产生的热量使焊条和焊件融化,从而使两块金属融合成一体的焊接过程。

因为设备简单、轻巧,使用灵活,操作简易等特点,手工电弧焊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焊接工艺。

●几个概念:焊接电弧:加上一定电压的两个电极之间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气体放电现象。

焊接安全操作——焊接与切割作业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

焊接安全操作——焊接与切割作业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

焊接与切割作业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学习目标在完成本单元学习后,能够知道焊接与切割作业危险及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危害,焊接与切割作业易发事故有哪些及职业危害的基本情况,并能分析对易发事故及职业危害的原因进行分析。

本学习单元内容一、焊接与切割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危害焊接过程中,由于采用的焊接工艺方法的不同,被焊工件的材质的不同,焊条和熔剂的种类不同,以及工件表面的涂料等原因决定了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不同。

主要有以下几类。

1.金属烟尘(1)金属烟尘的产生电焊烟尘以气溶胶的形态漂浮于作业环境的空气中。

它首先来源于焊接过程中金属的蒸发,其次是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分解的氧与弧区内的液态金属发生的氧化反应而形成的金属氧化物。

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锰、氟化物、二氧化硅等组成的混合性粉尘。

其中毒性最大的是锰。

(2)金属烟尘的危害①电焊工尘肺电焊工尘肺就是由于金属烟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等有害物质吸入量超过一定浓度,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性病变所导致的疾病。

其发病期较长,可长达10~20年,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

②锰中毒焊工锰中毒多发生在高锰焊条及高锰钢的焊接中。

锰中毒主要由锰的化合物引起的。

发病一般为2年,慢性中毒是焊接作业职业性锰中毒的主要类型。

③.金属烟热焊接金属烟尘中的氧化铁、氧化锰微粒和氟化物等物质容易通过呼吸道进入末梢细支气管和肺泡后,再进入体内,引起焊工金属烟热。

2.有毒有害气体(1)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各种熔焊过程中,在焊接电弧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焊接区周围或多或少都会如臭氧、氧氮化合物、一氧化碳、氟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

(2)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①臭氧的危害主要是对人体的呼吸道及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它对人体的作用是可逆的。

②氧氮化合物的危害主要是对人体的肺有刺激作用。

急性氧氮化合物中毒是以呼吸系统急性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慢性氧氮化合物中毒的主要症状是神经衰弱。

③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性气体,会造成组织缺氧,电焊时一般不会发生。

焊接、切割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焊接、切割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焊接、切割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按性质分大体有七类:物理因素——弧光、噪声、射线、高频电磁场和热辐射;化学因素——焊接烟尘、有毒气体。

这些有害因素往往与材料的化学成分、焊接方法、焊接工艺有关,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1、弧光焊接过程的弧光由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组成,属于电磁辐射范畴。

光辐射是能量的传播方式,波长与能量成反比关系,光辐射作用到人体上,被体内组织吸收,引起组织的热作用、光化学作用,导致人体组织发生急性或慢性损伤。

1.1红外线眼睛受到强红外线辐射时,会产生灼痛感,长时间持续接触会引起眼睛晶体改变,甚至发生白内障。

1.2紫外线焊接电弧产生强烈的紫外线对人体是有害的,即使短时间接触,也会引起眼睛畏光、流泪、疼痛等症状,重者可导致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还能烧伤皮肤,出现烧灼感、红肿、发痒、脱皮。

1.3可见光焊接电弧可见光的光度,比眼睛正常随的光度大一倍左右。

当眼睛受到强可见光的照射,会出现眼花、疼痛,即通常说的晃眼。

长期照射会导致视力减退。

防护原则:光辐射的防护主要是保护眼睛和皮肤不受伤害。

具体防护措施:劳动者在从事焊接作业时,必须使用镶有特制护目镜片的面罩或头盔。

护目镜片有吸收式、反射式、液晶显示式,应按焊接电流强度选用。

护目镜的各项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T3609.1)。

根据经验,使用太暗的镜片难以看清焊接区,这种情况下,建议使用可看清焊接区的适宜镜片,而且遮光号不应低于下限值。

在氧燃气焊接或切割时焊炬产生亮黄光的地方,希望使用滤光镜,以吸收操作视野范围内的黄线和紫外线。

以上数值适用于实际电弧清晰可见的地方,根据经验,当电弧被工件遮掩时,可以使用轻度的滤光镜。

2、焊接烟尘在温度高达3000~6000度的电气焊过程中,焊接原材料中金属元素的蒸发气体,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冷凝,从而形成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微粒。

直径小于0.1微米的微米称为烟,直径在0.1~10微米的微粒称为尘,这些烟和尘的微粒漂浮在空气中便形成了烟尘。

焊接工艺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焊接工艺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焊接工艺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1刖言.在机械加工等行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焊接设备,因其对人体的影响而引发的电焊工尘肺、电光性眼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臭氧中毒、慢性锰中毒等,焊接设备得到了职业卫生工作者高度的重视。

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中,如果大家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一概而论那是错误的,从危害因素较多得手工电弧焊到相对危害较轻的全自动埋弧焊机,各种焊接设备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大家要根据各种焊接设备工作原理的不同分析其危害,才能做到客观准确。

通过学习和阅读一些焊接工艺相关书籍和资料及日常工作经验,下面我会对几种焊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描述,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工作有所帮助。

2概念焊接技术是采用在金属连接处实行局部电能加热、加压或加压的同时加热,使被焊接金属局部达到液态或接近液态,来促进原子或分子间相互扩散和进行结合,形成一个整体,达到永久牢固连接的过程。

3分类根据加热能源和方法的不同,焊接通常可以分成三类:融化焊、压力焊、钎焊。

具体的分类见下表。

4几种焊接方法的原理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4.1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是以焊条与焊件作为两个电极,利用两极之间产生电弧放电时产生的热量使焊条和焊件融化,从而使两块金属融合成一体的焊接过程。

因为设备简单、轻巧,使用灵活,操作简易等特点,手工电弧焊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焊接工艺。

•几个概念:焊接电弧:加上一定电压的两个电极之间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气体放电现象。

引弧:使焊条和焊件之间开始产生电弧的操作叫引弧。

焊件:被焊接的金属。

•焊接过程:焊条与焊件接触,接触面电阻较大产生大量电阻热,融化焊条和焊件,提起焊条1-3mm,电离焊条和焊件间空气,电离气体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子雪崩' 最后电弧产生。

电弧形成后,弧柱中充满具有导电性质的电离气体,发出大量稳定得热源,继续融化焊条和焊件金属完成焊接过程。

•危害因素识别:粉尘:电焊烟尘,焊条和焊件在电弧高温作用下沸腾、蒸发、发生各种反应,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外,还产生大量烟尘。

电焊职业病危害因素

电焊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电阻焊激光焊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一、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1工艺简介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具有效率高、质量好、变形小、明弧易掌握和易于实现机械化等优点。

目前已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船舶、机车车辆、石油化工、管道、矿山机械和压力容器等部门广泛应用。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是熔化极电弧焊接方法的一种。

由焊接电源、送丝系统以及二氧化碳供气系统等部分组成。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与熔化极氩弧焊类似,在焊接过程中焊丝也作为电弧的一极(通常为阳极)。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职业危害因素基本上类同于熔化极氩弧焊。

主要存在的有害因素有紫外辐射、有害气体、电焊烟尘及其金属和氧化物等。

其弧光强度是手工电弧焊的2~3倍,臭氧的产生量较氩弧焊低。

二、电阻焊(一)工艺简介电阻焊是利用电流通过焊件及其接触处所产生的电阻热,将焊件局部加热到塑性或熔化状态,然后在压力下形成焊接接头的焊接方法。

电阻焊分为点焊、缝焊和对焊三种形式。

1点焊点焊是利用柱状电极加压通电,在搭接工件接触面之间焊成一个个焊点的一种焊接方法。

2缝焊缝焊过程与点焊相似,只是用旋转的圆盘状滚动电极代替了柱状电极。

焊接时,盘状电极压紧焊件并转动(也带动焊件向前移动),配合断续通电,即形成连续重叠的焊点,因此称为缝焊。

3对焊对焊是利用电阻热使两个工件在整个接触面上焊接起来的一种方法。

(二)电阻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电阻焊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但没有焊药尘的危害,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和电磁辐射,高温是电阻焊最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

三、激光焊激光焊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焊接新技术,它以高能量密度的激光作为热源,对金属进行熔化形成焊接接头。

与电子束焊相比,激光焊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真空室、不产生X射线。

根据所用激光器及其工作方式的不同,激光焊分为连续激光焊和脉冲激光焊两种。

前者在焊接过程中形成一条连续焊缝,后者焊接时形成一个个圆形焊点。

焊接作业有害因素的来源与危害

焊接作业有害因素的来源与危害

焊接作业有害因素的来源与危害焊接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可分为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有害因素两大类。

在焊接环境内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主要有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两种;存在的物理有害因素主要有焊接放射性物质、电弧辐射、高频电磁场辐射及噪声等。

焊接方法不同,产生的有害因素的强烈程度各异。

一、焊接作业的化学有害因素(一) 焊接烟尘的产生与危害1.焊接烟尘的产生在电气焊接过程中均会产生焊接烟尘,期中包括“烟”和粉尘。

焊接烟尘的产生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过热—蒸发—氧化—冷凝的物理过程。

即被焊金属材料和焊接材料(焊条或焊丝)熔融时产生的高温蒸气在空气中迅速蒸发—氧化—冷凝形成细小的固态粒子,弥散在电弧周围,从而成为焊接烟尘。

这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微粒飘浮在空气中。

其直径小于0.1微米称为烟,直径在0.1~10微米之间的微粒称为金属粉尘。

焊接电弧的温度均在3000℃以上(一般弧柱的温度在6000℃以上)。

因此,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必然蒸发。

手工电弧焊的金属烟尘还来源于焊条药皮的氧化和蒸发。

焊条药皮是由一定数量及不同用途的矿石粉、铁合金粉、化工原料、有机物及无机物混合而成。

目前国产的焊条,药皮类型有两类。

一类是酸性焊条,其特点是在药皮中主要含有对金属起积极氧化作用的氧化铁、氧化锰及氧化钛等氧化物,所以药皮的氧化性较强。

这种焊条对铁锈、油脂及水分的敏感性不大。

另一类是碱性焊条,其特点是在药皮成分中含有较多的大理石(CaCO3)和萤石(CaF)并含有较多的铁合金做为脱氧剂和合金剂,所以药皮具有足够的脱氧性,焊接时大理石分解成CO2做为保护气体。

这类焊条与酸性焊条相比,保护气体中氢很少,因此又称为低氢焊条,它主要用于重要结构的焊接。

综合起来,构成药皮的矿产化工原料和金属元素主要有:大理石(CaCO3)、石英(SiO2)、钛白粉(TiO2)、锰铁(FeMn)、硅铁(FeSi)、纯碱(Na2CO3)、萤石(CaF2)以及做为粘接剂的水玻璃等。

焊接时,金属元素蒸发氧化,变成各种有毒物质,如三氧化二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硫酸盐、氟化钠、氟化钙、氟化铬和氧化镍等。

职业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完整版)

职业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完整版)

职业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为做好本项目的职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1、职业中毒a、铅及其化合物中毒(电池,油漆、喷漆等)。

b、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电焊)。

c、硫化氢中毒(化粪池作业工人)。

d、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e、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f、二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g、汽油中毒(驾驶、汽修、机修等)。

h、氯乙稀中毒(粘接、塑料、焊接、堵漏、防水等)。

2、尘肺a、水泥尘肺(水泥库、装卸)。

b、电焊工尘肺(电焊、气焊)。

3、物理因素职业病a、中毒(露天作业)。

b、局部振动病(打夯机、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等)。

4、职业性皮肤病a、接触性皮炎(中国漆)。

b、电光性皮炎(紫外线)。

5、职业性眼病a、化学性眼部烧伤(酸、碱、油漆)。

b、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电焊)。

c、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激光))。

6、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a、噪声聋(铆工、校平、气锤)。

7、职业性肿癌a、苯所致白血病(接触苯及其化合物油漆、喷漆)。

8、其它职业病a、职业性病态反应性肺泡炎(接触中国漆、漆树等)。

b、金属烟热(锰烟、电焊镀锌管、熔铅锌)。

c、职业性哮喘(接触易过敏之土漆、樟木、苯及其化合物)。

二、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三、防治措施(一)、电焊工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电焊作业中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

焊接车间职业危害种类及安全防护

焊接车间职业危害种类及安全防护

焊接车间职业危害种类及安全防护焊接车间的污染按不同的形成形式,可以分为化学有害污染和物理有害污染2大类。

1、化学有害污染化学有害污染是指焊接过程中形成的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

(1)焊接烟尘烟尘是由金属及非金属物质在过热条件下产生的蒸气经氧化和冷凝而形成的。

因此电焊烟尘的化学成分,取决于焊接材料(焊丝、焊条、焊剂等)和被焊接材料成分及其蒸发的难易。

不同成分的焊接材料和被焊接材料,在焊接时将产生不同的焊接烟尘。

并且焊接烟尘粒子小,烟尘呈碎片状,烟尘的粘性大,烟尘的温度较高,发尘量较大。

(2)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是焊接高温电弧下产生的,主要有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氟化物及氯化物等。

2、物理有害污染物理有害污染包括:噪声、高频电磁辐射和光辐射。

(1)焊接车间的噪声主要是等离子喷涂与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

它的大小取决于不同的气体流量、气体性质、场地情况及焊接喷嘴的口径。

这类噪声大多数都在IOOdB以上。

(2)高频电磁辐射高频电磁辐射是伴随着氢弧焊接和等离子焊接的扩大应用产生的。

当氢弧焊接和等离子焊采用高频振荡器引弧时,振荡器要产生强烈的高频振荡,击穿牡鸨极与喷嘴之间的空气隙,引燃等离子弧。

另外,有一部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辐射,形成了高频电磁场,对局部环境造成污染。

高频电磁辐射强度取决于高频设备的输出功率、高频设备的工作频率、高频振荡器的距离、设备以及传输线路有无屏蔽。

(3)光辐射在各种焊接工艺中,特别是各种明弧焊、保护不好的隐弧焊以及处于造渣阶段的电渣焊,都要产生外露电弧,形成光辐射。

光辐射的强度取决于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方法,距施焊点的距离以及相对位置,防护方法。

焊接车间污染对操作者的危害焊接职业病的发生各种焊接污染因素综—用的结果。

焊工职业病包括焊工尘肺、镒中毒、氟中毒、金属烟热及电光性眼炎等。

其中化学污染(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的医学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胸闷、气短以及有时咯血。

物理污染的医学临床表现则多种多样。

焊接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焊接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焊接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焊接工艺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工艺之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焊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焊接工艺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可能会严重影响焊工的健康,特别是长期接触焊接工艺的工人。

因此,对焊接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焊接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别为:1.焊接作业过程中的一氧化碳;2.焊接作业过程中的臭氧;3.镉的残余量;4.焊接作业过程中的光线;5.焊接过度时舒曼-瓦克曼效应。

1. 焊接作业过程中的一氧化碳焊接作业过程中释放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

这种毒气可通过呼吸道吸入,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氧的输送受阻,从而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导致昏迷、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焊接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因此,在焊接现场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控制:•采用先进的焊接设备,有效降低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将焊接现场设置在密闭的区域内,并采用强制通风系统进行排气;•焊接工作者在工作时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毒面罩等;•避免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焊接作业。

2. 焊接作业过程中的臭氧当电弧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一种臭氧的氧化物。

臭氧是一种具有剧烈刺激性的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伤害。

长期暴露在臭氧环境中会引起呼吸系统等多个器官的疾病。

为了减少臭氧的产生和保护工人的安全健康,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采用先进的焊接设备,降低电弧的温度和功率,减少臭氧的产生;•在焊接现场设置密闭的通风系统,对空气进行循环;•避免在空气流通不良的场所进行焊接作业。

3. 镉的残余量镉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的金属,存在于一些焊接材料中,如钎焊剂。

当焊接材料中的镉被加热后,镉的蒸气会进入焊工的呼吸系统。

对于长期暴露在含镉环境中的工作者,可能会引起肺部疾病和肾脏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机械加工等行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焊接设备,因其对人体的影响而引发的电焊工尘肺、电光性眼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臭氧中毒、慢性锰中毒等,焊接设备得到了职业卫生工作者高度的重视。

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中,如果大家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一概而论那是错误的,从危害因素较多得手工电弧焊到相对危害较轻的全自动埋弧焊机,各种焊接设备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大家要根据各种焊接设备工作原理的不同分析其危害,才能做到客观准确。

通过学习和阅读一些焊接工艺相关书籍和资料及日常工作经验,下面我会对几种焊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描述,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工作有所帮助。

2 概念
焊接技术是采用在金属连接处实行局部电能加热、加压或加压的同时加热,使被焊接金属局部达到液态或接近液态,来促进原子或分子间相互扩散和进行结合,形成一个整体,达到永久牢固连接的过程。

3 分类
根据加热能源和方法的不同,焊接通常可以分成三类:融化焊、压力焊、钎焊。

具体的分类见下表。

4 几种焊接方法的原理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4.1手工电弧焊
手工电弧焊是以焊条与焊件作为两个电极,利用两极之间产生电弧放电时产生的热量使焊条和焊件融化,从而使两块金属融合成一体的焊接过程。

因为设备简单、轻巧,使用灵活,操作简易等特点,手工电弧焊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焊接工艺。

●几个概念:
焊接电弧:加上一定电压的两个电极之间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气体放电现象。

引弧:使焊条和焊件之间开始产生电弧的操作叫引弧。

焊件:被焊接的金属。

●焊接过程:
焊条与焊件接触,接触面电阻较大产生大量电阻热,融化焊条和焊件,提起焊条1-3mm,电离焊条和焊件间空气,电离气体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子雪崩’,最后电弧产生。

电弧形成后,弧柱中充满具有导电性质的电离气体,发出大量稳定得热源,继续融化焊条和焊件金属完成焊接过程。

●危害因素识别:
粉尘:电焊烟尘,焊条和焊件在电弧高温作用下沸腾、蒸发、发生各种反应,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外,还产生大量烟尘。

电焊烟尘成分很复杂,主要成分是金属氧化物凝聚所成的气溶胶和一些非金属化合物。

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焊条药皮中含量较高金属的氧化物,以及碱性焊条中的氟化氢。

电弧的中心部分温度可以达到3000-4000℃,钢中碳元素在焊接电弧高温作用下生成一氧化碳;电弧电离空气产生的氮和氧结合生成氮氧化物;电弧的高温和强烈的紫外线使空气电离产生臭氧;焊条的药皮中常含有较高含量的锰、铬、镍等在电弧高温产生的各种氧化物;碱性焊条中含有较多的萤石,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分解产生氟化氢气体。

物理因素:紫外线、噪声。

手工电弧焊的电弧温度高达3000℃以上,电弧在高温下产生强烈的电焊弧光,主要是强烈的可见光和紫外线、红外线。

电弧会产生一定强度的噪声。

(我会在附件中上传一个论文:某机械制造厂职业噪声对电焊工人听力影响的调查)
4.2埋弧焊
埋弧焊是以颗粒状焊剂埋住电弧,自动地将焊丝送入电弧燃烧区并保持选定的弧长,同时均匀地沿接缝移动,从而形成所要求焊缝的焊接过程。

因其焊接质量稳定、焊接生产率高、无弧光及烟尘很少等优点,使其成为压力容器、管段制造、箱型梁柱等重要钢结构制作中的主要焊接方法。

埋弧焊的基本原理与手工电弧焊一样利用电弧热实现金属材料的焊接,不同的是用焊剂和焊丝代替了焊条,埋弧焊自动化程度较高,一般分为自动埋弧焊和半自动埋弧焊。

●焊接过程:
焊接开始,焊剂通过焊剂漏斗均匀地洒在焊件接缝处,焊丝送入焊剂中,焊丝末端与焊件产生电弧,焊剂在电弧热作用下融化形成一个封闭空间,电弧在此空间内继续燃烧,不断融化焊丝、焊剂和焊件金属,混合成焊缝熔池,冷却凝固后形成焊缝。

●危害因素识别:
粉尘:电焊烟尘,产生原因和手工电弧焊相似,埋弧焊工作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尘量要比手工电弧焊产生的量少的多。

毒物:臭氧、焊丝和焊剂里含量较高的金属的氧化物、氟化氢等。

埋弧焊产生的有毒气体量很少,常用的焊丝、焊剂里会有较高含量的锰、氟等,这要根据焊丝、焊剂成分组成来确定危害因素的种类。

物理因素:噪声。

埋弧焊在正常运行过程不会有电焊弧光的暴漏,会产生一定的噪声。

4.3气体保护焊
气体保护焊是气焊和电弧焊相结合的一种焊接方法,特点是焊接过程中,依靠氩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电弧焊周围造成局部的气体保护层,以阻止氧、氮等与熔滴和熔池的接触,常用的气体保护焊有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

氩弧焊根据电极的不同分为熔化电极和不熔化电极两种,熔化电极氩弧焊是采用焊丝做为电极,而不熔化电极氩弧焊是采用高熔点的钨棒作为电极。

●焊接过程:
熔化电极氩弧焊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丝通过送丝设备送入焊枪的导电嘴内,保护气体从焊枪的喷嘴内以一定流量流出,焊丝与焊件接触产生电弧,电弧熔化焊丝末端和焊件,继续焊接过程,生成焊缝。

不熔化电极氩弧焊和他们不同的是采用钨棒作为电极,焊丝从焊枪的外面深入被保护气体保护的焊接空间,然后熔化进行焊接,钨棒只起到电极作用不熔化。

●危害因素识别:
粉尘:电焊烟尘,气体保护焊采用保护气体代替焊药和焊剂,其电焊烟尘产生的量要比手工电弧焊少很多,但是有害气体的量确要高好几倍。

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焊丝中含量较高金属的氧化物,他们产生的原因参看手工电弧焊。

物理因素:紫外线、噪声、不熔化电极氩弧焊使用钍钨棒作为电极产生的放射性危害,钨极氩弧焊机工作需要较高的空载电压,会产生一定的高频电场,紫外线、噪声产生的原因见手工电弧焊。

4.4等离子焊
等离子焊做为一种新技术焊接工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利用。

一种气体经过电离作用后产生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离子处在同一个统一体内,这种处于电离状态的气体就称为等离子体,等离子焊剂就是电弧等离子体作为工作能源的焊接方法。

等离子焊一般分为堆焊、喷焊、喷涂等工艺类型。

等离子焊使用钍钨棒做电极,使用的保护气体有氦、氩、氢、氮等,其中氮气比较常用,等离子焊也是气体保护焊的一种。

●焊接过程:
以喷焊介绍等离子焊的焊接过程,等离子焊有特殊结构的焊枪,焊机启动后,焊枪的阴阳极喷嘴之间加上高频引弧装置,引燃非转移弧,产生的等离子火焰喷向工件,导通钨极阴极和工件之间的通路,引燃转移弧,使工件表面熔化形成熔池,同时向焊枪内供入合金粉末,粉末在非转移弧和转移弧作用下熔化,经喷嘴进入熔池,继续进行焊接过程。

●危害因素识别:
粉尘:电焊烟尘,等离子焊在焊接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电焊烟尘产生,等离子弧温度可以达到1600-3300℃,在其高温和弧光辐射作用下产生大量烟尘。

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氯代烃和光气、各种金属氧化物。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产生原因和手工电弧焊相似。

等离子焊接工艺前常用氯代烃(三氯乙烯、四氯化碳)去除金属表面油污,氯代烃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会分解产生光气等有害气体。

常见的金属氧化物有铬、镍、锰的氧化物。

物理因素:紫外线、高频电磁场、放射危害、噪声。

紫外线、噪声产生的原因见手工电弧焊,等离子弧焊使用钍钨棒作为电极和不熔化电极氩弧焊一样会有高频电磁场、放射危害的产生。

4.5接触焊
接触焊又叫电阻焊,是利用电流通过焊件及接触处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将焊件局部加热到塑性或熔化状态,然后施加一定的压力形成焊接接头的焊接方法。

接触焊有点焊、滚焊(缝焊)、对焊之分。

其他略。

4.6钎焊
钎焊属于固相连接,他与熔化焊方法不同,钎焊时母材不熔化,采用比母材熔化温度低的钎料,加热温度采取低于母材固相线而高于钎料液相线的一种连接方法。

当被连接的零件和钎料加热到钎料熔化,利用液态钎料在母材表面润湿、铺展与母材相互溶解和扩散和在母材间隙中润湿、毛细流动、填缝与母材相互溶解和扩散而实现零件间的连接。

其他略
5 几种常见焊接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
见下表
6 高温热辐射
各种焊接工艺设备在局部都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如果焊接现场通风设施不好,在焊接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高温作业的工作环境,希望得到大家的重视。

后续:
我在本文中对各种焊接工艺的介绍是简略的,如果大家想系统、深入的学习请大家参看专业书籍,最好是参看一些示意图,这样能够更直观、准确的了解焊接的原理。

对于职业卫生评价工作者在焊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过程,我有一下几点建议:
1>首先要确定焊机的类型,了解焊机的焊接方式,使用的保护气体等;
2>一定要获取焊机使用的焊条、焊丝、焊剂的成分表,来确定其中主要含有的成分;
3>在焊接工艺中,各种焊接工艺相比较,一般来说,产生的粉尘量越高,电弧辐射越弱,有毒气体浓度越低,反之,电弧辐射越强,有毒气体浓度越高。

大家要特别注意浓度可能高的方面,更好的作出评价。

由于本文作者知识的局限,文中可能会有一些错误或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关于压力焊的介绍推荐大家看下面的一本资料。

压力焊——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作者:赵熹华
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关于其他焊接工艺方法介绍推荐大家参看下面一本资料
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焊接方法与设备》,
机械工业出版社,
雷世明主编
相对于职业卫生评价人员推荐的和本文主要的参考文献是《焊接安全与卫生技术》
张应立张莉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类管理与防护措施》本书编委会中国知识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