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总复习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总复习大全
一、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
1公里=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3尺1尺=10寸1寸=10分
2、面积单位
1平方公里=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公顷=15亩1亩=10000/15平方米=666.67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体积单位
1立方千米=1000000000立方米(9个0)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容积单位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5、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
1市斤=0.5公斤=0.5千克=500克1市斤=10两1两=50克
6、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7、时间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365天(平年)\366天(闰年)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共7个月
小月(30天),有:4\6\9\11月,共4个月
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闰年:
a、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例2016年是闰年但1900年不是闰年;
b、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例如2000年是闰年。
1日=24小时1时=60分=3600秒1分=60秒
1日=24小时=1440分=86400秒
注意:在不同单位的数学计算中,必须先换成相同单位然后才能计算。
例如:
(1)7千克56克=()千克
解:56克=56÷1000=0.056(千克)7千克56克=7.056千克
(2)12千克45克=()克
解:12×1000=12000(克)12000+45=12045(克)
注:因克到千克是千进位,小单位(克)数换大单位(千克)数小数点向左移3位,例如56克=0.056千克;大单位(千克)数换小单位(克)数小数点向右移3位,例如12千克=12000克。
(3)8元7角5分=()元
解:7角=0.7元5分=0.05元8元7角5分=8+0.7+0.05=8.75(元)
(4)8米9分米6厘米=()米
解:9分米=0.9米6厘米=0.06米
8米9分米6厘米=8+0.9+0.06=8.96(米)
二、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2+1=3
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1+2)+3=1+(2+3)=6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5=5×2=10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2×3=6 6÷2=3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积不变。
(2×3)×4=6×4=24 2×(3×4)=2×12=24
5、乘法分配律:两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或者一个数与另外两个数的和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2+3)×5=5×5=25=2×5+3×5=10+15=25 5×(2+3)=5×2+5×3=10+15=25
6、除法的性质:
(1)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4÷6=4=(24×2)÷(6×2)=48÷12=4=(24÷3)÷(6÷3)=8÷2=4
注:除法的这个性质是分数通分或分数约分的基础。
(2)0不能做除数
(3)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4)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7、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自然数。
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0、1、2、3、4、5、6、7、8……
8、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偶数序列:0、2、4、6、8、10……
奇数序列:1、3、5、7、9、11……
9、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
最小的质数是2,也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
质数序列:2、3、5、7、11、13、17、19、23……
除了2以外的质数都是奇数。
10、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能被其它数整除(还有其它的因数),这个数就叫合数。
合数与质数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即:是合数就不是质数,反之是质数就不是合数)。
4是最小的合数。
合数序列:4、6、8、9、10、12、14、15、16、18……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数序列加上合数序列加上1是正整数序列,再加上0就是整数序列。
11、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一个数是另外几个数的倍数,这个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
例如60是2、3、5的倍数,那么60就是2、3、5的公倍数。
2、3、5的公倍数有30、60、90、120、150……
最小公倍数:在几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30是2、3、5的最小公倍数。
注:在几个分数通分时,我们应该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12、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
公约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整除(也就是说这几个数都有同一个因子),这个共同的因子就叫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例如24、48、96都能被2整除,2就是24、48、96的公约数。
24、48、96的公约数还有3、4、6、8、12、24。
最大公约数:在几个数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最大公约数。
例如24、48、96的最大公约数是24。
注:在分数约分时我们应该找最大公约数进行约分。
13、需要记住能整除的几个情况:
①偶数都能被2整除;
②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该数就能被3整除;
③最后两位数能被4整除,该数就能被4整除;最后三位数能被8整除,该数就能被8整除;
④尾数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尾数是00或25或50或75的数能被25整除;
⑤各位数字之和能被6整除,该数就能被6整除。
或者能被3整除的偶数就能被6整除;
⑥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该数就能被9整除;
⑦奇数位数字之和与偶数位数字之和相等,或者它们的差是11的倍数,该数就能被11整除,例如3003、803、4070506等。
⑧一个数分别能被两个或多个互质的数整除,那么一定能被这些互质数的积整除,例如60能被2、3、5整除,一定能被它们的积30整除。
14、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 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叫互质数。
例如3和5是互质数,5、6、7是互质数,11、12、17是互质数等等。
注:互质数在我们找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都有作用。
如果两个数互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如果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互质,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或者说我们约分要约到分子分母互质为止。
15、小数:含有小数点的数,例如1.2、3.14、0.618等等。
小数各位的名称有:……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16、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
环小数。
例如2.141414……,可以用循环节表示为41.2
注:7做除数时的特殊循环节:循环取142857,
1÷7=742851
0. ,2÷7=4857120. ,3÷7=1285740. 4÷7=871425
0. ,5÷7=5142870. ,6÷7=2571480. 17、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
例如含9位小数的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592654是不循环小数。
18、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圆周率3.14159265358979……
19、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20、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如11
5
9253,,等。
21、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假分数都是大于或等于1的数。
如7
7
3523,
,等。
22、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跟真分数的形式叫带分数。
7
23723= 23、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同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值不变。
因为分数其实就是分子除以分母,分数的基本性质其实就是除法的基本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乘以或同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值不变)。
这个基本性质是分数通分或约分的基础。
24、通分: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叫通分,方法就是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共同分母,每个分数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数,将分母化成该共同分母。
25、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
方法是,分子分母同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6、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分数计算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27、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需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535
125
15
2
=
=
+
+ 717
3
-47374-=
=
1511156
53532535152
31==+=++⨯⨯⨯⨯ 20
11204-15454
1545
3514
3--=
==⨯⨯⨯⨯
28、分数比较大小 分数比较大小的原理:
①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值大 (每份大小相同,份数多的大)
②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值小 (份数相同,分母大每份小,分数值小) 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同分母的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分数值大,分子小分数值小。
(2)不同分母的分数比较大小:先通分,然后比较大小。
(3)分子相同,分母大分数值小,分母小分数值大。
(4)特殊情况1:当分子都比较小时,可以将分子变成相同(两分数分别将分子分母同乘一个数)再进行比较。
(5)特殊情况2:当分子分母接近(即真分数的分数值接近1)时可以比较他们与1的差的大小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这时差的分子都比较小好比较。
差小的原分数更接近1,其分数值大)。
推广的情况:当分数值接近1/2时,也可以比较它们与1/2的差。
29、分数乘整数:分数的分子乘以整数做分子,分母不变。
注意:①如果整数可以与分母约分,应先约分,然后再将分子与约分后的整数相乘做分子。
②分数乘整数的结果往往分子大于分母,一般应化为带分数,如果接着做乘除法就不用化成带分数。
7
6723723=⨯=⨯
65563565712514==⨯=⨯
30、分数乘分数:分子乘分子(做分子),分母乘分母(做分母),可以约分的应先约分然后再作分数乘法。
351275437453=⨯⨯=⨯
4
1
212165103=⨯=⨯ 31、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14
32173273=⨯=÷ 32、分数除以分数:等于作为被除数的分数乘以作为除数的分数的倒数。
14
11141525735273==⨯=÷ 总结31和32,可以说:任何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数都等于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的倒数。
例如:5.12321323==⨯=÷
143
2173273=⨯=÷
76723273=⨯=÷ 141
1141525735273==⨯=÷
33、百分数:分母为100的分数,其作用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数。
34、百分数与小数互换
(1)小数化成百分数:只需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小数后面加上百分号即可。
例如0.345=34.5% (2)百分数化成小数:只需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即可。
例如123.456%=1.23456 35、百分数与分数互换
(1)分数化成百分数:因为小数很容易化成百分数,可以先将分数化成小数(做除法即可,除不尽的要确定保
留几位小数),然后直接写成百分数。
例如%606.053==,%22.222222.092=≈(保留四位小数)
(2)百分数化成分数
a 、无小数的百分数:直接写成分数,然后约分成最简分数,例如20%=
b 、有小数的百分数:扩大分子分母使分子无小数,然后约分成最简分数,例如20.25%=
36、等式:表示两个数值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例如 2=
37、代数式:含有用字母表示数的式子,例如a+b ,3a-2b (3a 表示3×a ),字母表示数叫“代数”。
3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例如x+3=7,x+y=8等。
39、一元一次方程(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即不含x 2、x 3……,x 2=x×x ,x 3=x×x×x )
的方程式。
例如3x+5=9,2x- +3=7等等。
40、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利用等式两边同加、同减任何数,同乘、同除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不变的原理,
化简方程,最后得到未知数的值。
41、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2:5=
所以,两个数相除有三种表达形式:除、比、分数。
比的表达形式为 前项:后项
由于是除法的表达形式,因此有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
42、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例如3:5=6:10
由于有两个前项和两个后项,把与等号相邻的两项叫做内项,另外两项叫做外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与两外项之积相等。
例如3:5=6:10中,5×6=3×10=30
43、解比例。
如果比例的四个项中有一项是未知数(或有一项中包含未知数),求出这个未知数就叫解比例(实际是解特殊的一元一次方程)。
方法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化简方程,然后求出未知数。
例如: 3:x=5:7 5x=21 x=21÷5 x=4.2
44、正比例: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个量相对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他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例如: y :x=k 或 或 y=kx (k 一定),y 与x 成正比例;10÷2=5, 5一定,(10×5)÷(2×5)=50÷10=5, 因此,在比值为5一定的情况下,10与2成正比。
45、反比例: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个量相对应的积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他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k (k 一定) , x 、y 成反比例关系。
在6×8=48 积48一定的情况下,(6×2)×(8÷2)=12×4=48,6与8成反比例关系 46、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时间是指计算利息的日数、月数等)
47、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一般与时间有关,例如半年、一年、三年…利率都不相同,时间越长利率越高, 到期计算利息为:利息=本金×利率
如果利率按日计算还要乘以日数,如果利率按月计算还要乘以月数,如果利率按年计算还要乘以年数,等等。
48、年化利率(银行常用的利率):不是一年但折合成一年的利率。
例如,假定100天存款的年化利率为3%,利息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3%×100÷365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假定税金是利息的5%,也称税率)
5
x
5
10
5
2k x
=y
5
1100
20
=
400
8110000
2025=
三、应用题
(一)、植树问题
1非封闭路线
(1)两端都要植树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段数×株距=(株数-1)×株距
株距=全长÷段数=全长÷(株数-1)
(2)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段数×株距=株数×株距
株距=全长÷段数=全长÷株数
(3) 两端都不植树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段数×株距=(株数+1)×株距
株距=全长÷段数=全长÷(株数+1)
2、封闭路线:同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段数×株距=株数×株距
株距=全长÷段数=全长÷株数
以下(二)到(五)参考奥数“行程问题”
(二)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三)追击问题
追击距离=速度差×追击时间
追击时间=追击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击距离÷追击时间
(四)流水问题
1、一般公式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2、两船相向航行(相遇问题)
两船航行总路程=(甲船顺流速度+乙船逆流速度)×航行时间=(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航行时间航行时间=两船航行总路程÷(甲船顺流速度+乙船逆流速度)
=两船航行总路程÷(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追击问题)
追击速度=后船速度-前船速度=后船静水速度-前船静水速度
远离速度=前船速度-后船速度=前船静水速度-后船静水速度
(五)火车(队伍)过桥(或过隧道)问题
过桥路程=桥长+车长=车速×过桥时间
过桥时间=过桥路程÷车速
车速=过桥路程÷过桥时间
(六)数量问题(参考奥数“数量问题”)
1、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2、归一与归总问题:即求单一量与求总量的问题,有时又叫工程问题。
为求总量往往先要求单一量。
例如要求工厂某车间50人月生产机器零件的总数(总量),要先求出每人每天生产的零件数(单一量,或叫工作效率)。
(1)一般公式:
总量=单一量×份数
单一量=总量÷份数
份数=总量÷单一量
若是工程问题一般公式为: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
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1÷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1÷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七)浓度问题
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浓度=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浓度
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
(八)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成本×100%
=(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
(因实际售价<原售价,故折扣<100%,折扣数越小越便宜)
(九)和差问题
已知条件:①已知两数和②已知两数差
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注:比较复杂(引申)的问题要画线段图帮助解题。
(十)和倍问题
已知条件:①已知两数和②已知两数的倍数关系
公式:两数和÷(倍数+1)=1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或和-1倍数=几倍数
注:比较复杂(引申)的问题要画线段图帮助解题。
(十一)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①已知两数差②已知两数的倍数关系
公式:两数差÷(倍数-1)=1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或差+1倍数=几倍数
注:比较复杂(引申)的问题要画线段图帮助解题。
(十二) 时间、日期与周期
1、时间与日期问题
(1)日期与时间的换算
(2)日期问题:从某天到某天共计天数=末日期-首日期+1
(因为包含两头日期故要加1,两头日期不在同月分开算)
(3)时间问题
时间计算问题有:
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开始的时刻=结束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2、周期问题
周期问题要了解的是①周期是多少?②出现了多少个周期?③有没有余数?等。
(十三)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特点:
1、随着时间的向前或向后,两个人的年龄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量,因此两个人的年龄差总是不变的。
2、随着时间的向前或向后,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关系是会改变的。
年龄问题的求解一般都是化成:
①和差问题②和倍问题③差倍问题等来求解。
(十四)鸡兔同笼问题
可引申到租车租船问题、解题得分(答对答错没答分别多少分)问题、飞虫的翅膀和脚问题等等。
鸡兔同笼问题的求解:
方法一:假设法①先假定全是鸡(或全是兔)②根据脚数算出误差③算出兔数(或鸡数)。
方法二:列方程求解(相对比较简单些)
(十五)推理问题(参考奥数)
1、简单推理
简单推理常用方法:
(1)排除法:在推理的过程中不断排除不可能的情况,从而得出要求的结论。
(2)假设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再根据条件推理①如果结论与条件不矛盾,假设正确②如果结论与条件矛盾,假设错误。
(3)反证法:假设命题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出明显矛盾或不可信的结果从而结论为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
(4)借助线段图、图表等进行分析、推理。
2、逻辑推理:根据某些条件、结论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推理,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
逻辑推理的方法:
(1)直接推理:从已知条件出发,运用简单的逻辑推理,逐步推出正确答案。
(2)间接推理:先假设一个结果,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和客观规律推出矛盾的结论从而否定假设(反证法)。
(十六)按比例分配问题
1、基础问题
把20分成4等分,每份是多少?20÷4=5(除法,分成4等分)
2、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份。
已知条件:①已知总量/部分量②用比或连比的形式反映各部分占总数量的份数或直接给出份
数。
求:几个部分量各是多少/总量及其他部分量。
方法:由总份数=比的各项之和,先把比的各项相加求出总份数,再把各部分量的比转化为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以总份数作分母,比的各项分别作分子)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量的值。
有时也可以先求出1份是多少然后求出
各部分量的值。
如果是已知部分量求总量及其他部分量,也要先求出总份数以及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
之几,从部分量及其占比求出总量,最后按其他部分量占几分之几分别求出各部分量的值。
例1、学校把植树560棵的任务按人数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已知一班有47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5人,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
解法一:
三个班的人数比:47:48:45.
分成的份数:47+48+45=140.
一班栽树棵树:560×(47/140)=188(棵)
二班栽树棵树:560×(48/140)=192(棵)
三班栽树棵树:560×(45/140)=180(棵)
答:一班栽树188棵;二班栽树180棵;三班栽树192棵.
解法二:
总人数:47+48+45=140(人)
平均每人栽树:560÷140=4(棵)
一班栽树:47×4=188(棵)
二班栽树:48×4=192(棵)
三班栽树:45×4=180(棵)
答:一班栽树188棵;二班栽树180棵;三班栽树192棵.
例2: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三条边的比是3∶4∶5。
三条边的长各是多少厘米?
解法一:
总份数:3+4+5=12
60×(3/12)=15(厘米)
60×(4/12)=20(厘米)
60×(5/12)=25(厘米)
答:三条边的长各是15厘米、20厘米、25厘米。
解法二:
总份数:3+4+5=12
每份的长度:60÷12=5(厘米)
第一条:3×5=15(厘米)
第二条:4×5=20(厘米)
第三条:5×5=25(厘米)
答:三条边的长各是15厘米、20厘米、25厘米。
例3:从前有个牧民,临死前留下遗言,要把17只羊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总数的1/2,二儿子分总数的1/3,三儿子分总数的1/9,并规定不许把羊宰割分,求三个儿子各分多少只羊。
解:三个儿子分羊数比为:1/2:1/3:1/9=9:6:2
总份数:9+6+2=17
大儿子:17×(9/17)=9(只)
二儿子:17×(6/17)=6(只)
三儿子:17×(2/17)=2(只)
答:大儿子分得9只羊、二儿子分得6只羊、三儿子分得2只羊。
注意:由于三个儿子分总数的比例之和(1/2+1/3+1/9=17/18)不为1,故不能用这些比例求三个儿子各分多少只羊(结果都不是整数)。
例4 :某工厂第一、二、三车间人数之比为8∶12∶21,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80人,三个车间共多少人?
解法一:分析:由题意,第一、二、三车间的人数比为8:12:21,第一车间的人数比第二车间少80人,这80人就相当于(12-8)份,由此用80÷(12-8)可求得1份是多少人,进而求得三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解:1份的人数:80÷(12-8)=20(人),
一车间:20×8=160(人); 二车间:20×12=240(人); 三车间:20×21=440(人);
答:第一车间有160人,第二车间有240人,第三车间有440人。
解法二:
分析:根据“第一、二、三车间人数的比为8:12:21”得出一二三车间的总份数
8+12+21=41份,第一车间人数占总数的8/41,第二车间人数占总数的12/41,把车间总人数看作单位“1”是未知的,数量80除以对应分率(12/41-8/41)求出车间总人数,再分别按照总数乘以占比求出各部分量的值。
解:总份数8+12+21=41(份), 总人数:80÷(12/41-8/41)=820(人); 第一
车间人数:820×(8/41)=160(人), 第二车间的人数:820×(12/41)=240(人), 第三车间的人数:820×(21/41)=420(人); 答:三个车间各有160人、240人、420人。
四、平面图形问题
(一)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设平面图形的边长为a 、b 、c ,高为h ,半径为r ,直径为d ,周长为C ,面积为S
(二)平面图形总结
1、平面图形:用若干条直线段或曲线段组成的外突的图形叫平面图形(不能内折)
2、平面图形的分类(按由直线段或曲线段组成分)
a、由曲线段组成:圆、椭圆、扇形等
b、由直线段组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三)各种平面图形知识
1、三角形
(1)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五边形……都没有此特性)
(2)三角形的组成: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无论什么三角形,其内角和都是180°
(3)三角形分类:
a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b按边长分:
普通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相等的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边,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底角,底边所对的角叫顶角。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它的每一个内角都是60°。
(4)三条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条件: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因此,当周长确定时,最长边的长度小于周长的一半(因为另一半多是另外两条边的长度之和),最短边的长度大于0(或大于另外两条边之差)。
(5)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大角对大边(钝角三角形钝角所对的边最长),小角对小边,等角对等边(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三底角相等都是60°)。
(6)三角形的高:由一个顶点向对边所作的垂线段。
因此三角形有三条高,在图形内的叫内高,在图形外的叫外高。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是内高;直角三角形有一条内高,另外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钝角三角形有一条内高(由钝角顶点所作的高)和两条外高。
2、四边形
(1)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可以用一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内角和180°,总的内角和即为360°)
(2)四边形的演变
一般四边形
梯形(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长方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正方形(邻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都平行) 菱形(四条边都相等)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