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急诊科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

目录目录 (1)第一部分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2)第二节急诊科护理常规 (20)第一节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 (20)第三部分危重症护理常规 (46)第一章休克 (46)第二章昏迷 (48)第三章脑疝 (50)第四章咯血 (52)第五章高血压危象 (54)第六章气胸 (56)第七章呼吸衰竭 (58)第八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60)第九章肺栓塞 (62)第十章急性左心衰竭 (65)第十一章急性心肌梗死 (66)第十二章恶性心律失常 (68)第十三章上消化道出血 (70)第十四章肝性脑病 (73)第十五章急性重症胰腺炎 (75)第十六章急性肾损害 (78)第十七章胸部损伤 (81)第十八章腹部损伤 (83)第十九章肠梗阻 (85)第二十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87)第二十一章急性中毒 (89)第二十二章危重症及管路护理常规 (91)第一部分常见症状护理常规一、发热1.休息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减少机体的消耗,必要时可吸氧。

维持室温在20~24℃、湿度55~60%,病室通风每日至少2次。

2.补充营养及水分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以补充机体基本需要和因发热所造成的额外消耗。

指导患者摄取足够的水分,每天至少2000ml以上,以预防脱水。

必要时可遵医嘱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3.严密监测体温的变化,观察发热的过程、热型、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体温高于39℃,遵医嘱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复测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做好交接班。

4.高热伴寒战、四肢厥冷的患者,应给予保暖,以改善周围血液循环。

5.退热期观察有无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导致的虚脱,出现时及时处理,协助患者擦拭和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6.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的变化,若出现谵妄、惊厥、昏迷时,加床档保护,并派专人护理。

7.遵医嘱补液、抗感染治疗。

诊断未明确前不随意使用退热剂。

8.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常见疾病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发生的疾病,例如感冒、发烧、高血压等。

对于这些疾病,正确的护理常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预防这些疾病。

一、感冒的护理常规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包括咳嗽、鼻塞、流涕等。

以下是感冒的护理常规:1. 休息:感冒时,休息是最重要的。

合理安排时间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2. 药物治疗:根据症状的轻重,可选用一些常用的感冒药物,如退烧药、止咳药等。

但使用药物需遵循医生建议,不可滥用。

3.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蔬菜等。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二、发热的护理常规发热是身体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感染、药物反应等多种原因引起。

以下是发热的护理常规:1. 体温监测:及时测量体温,掌握发热的程度,可通过体温计、额温枪等工具来实施。

2. 补充水分:发热时,身体会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脱水。

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多喝水、喝一些温开水或者适量的盐水来补充。

3. 着装:发热时,可以适量减少衣物覆盖,保持室内通风,并保持室内环境的适宜温度。

三、高血压的护理常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高血压的护理常规:1. 合理膳食: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是高血压患者的首选。

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并适量限制咖啡因摄入。

2. 定期测量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压,以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管理情绪:情绪波动会影响血压的稳定,患者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忧虑。

四、糖尿病的护理常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人体胰岛细胞功能异常引起血糖升高。

以下是糖尿病的护理常规:1. 进食控制:病人需要控制饮食,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是首选。

饭后额外活动有助于控制血糖。

2. 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

常见症状护理常规44216

常见症状护理常规44216

常见症状护理常规一、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一)概念:当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原作用或本身功能紊乱致使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高限时,称为发热。

发热程度可分为℃~38℃,中等热℃~39℃,超高热41℃以上。

病程观察要点护理措施治疗饮食安静度上升期∣下降期·体温·热型·伴随症状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2.评估体温变化3.观察热型及发热时间,随时与医生联系4.评估发热的伴随症状5.遵医嘱完善各项检查,了解化验结果6.高热病人卧床休息7. 保持室内环境整洁,限制陪探人员8.合理饮食,补充适量水分和营养9. 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10. 遵医嘱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并注意病情变化11.保持口腔清洁,高热者给与口腔护理12.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衣服干燥清洁,预防褥疮13.对怀疑病人为传染病者应早期隔离并及时上报14.对诊断不明的发热病人,应及时留取标本,协助医生早期诊断、积极治疗15.对高热昏迷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注意安全护理16.降温处理30min后测量体温饮食原则: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安静度:高热病人卧床休息指导要点 1.鼓励患者多喝水2.告知患者穿透器、棉质衣服,寒战时应给予保暖3.告知患者及家属限制探视的重要性注意事项 1.冰袋降温时注意避免冻伤2.发热伴大量出汗者应记录24h液体出入量3.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慎用药物降温法,以免影响对热型及临床症状的观察4.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要及早遵医嘱给与药物降温5.必要时留取血培养标准护理问题相关因素PC:体温过高与下列因素有关1.病原体感染2.组织损伤3.体温调节中枢受损4.恶性疾病5.变态反应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下列因素有关1.摄入量不足2.出汗过多二、咳嗽、咳痰病人的护理常规(一)概念: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

咳痰是指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异物、过热过冷的空气、刺激性气体、香烟或过敏因素的刺激下,支气管分泌大量痰液。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护理、结构功能、护理常规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护理、结构功能、护理常规

护理措施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及呼吸兴奋剂,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用药护理 对病人进行心理安慰,增加巡视次数,以缓解其紧张情绪。病人烦躁时设法分散其注意力,指导病人作深
而慢的呼吸,以缓解症状。
心理护理
三、咯血
咯血:
指喉及其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咯出。
护理评估 病史
详细询问相关病史 在我国,肺结核是引起咯血的最常见原因。
护理评估
1.咯血程度 小量咯血:24h咯血量在100ml以内。 中等量咯血: 24h咯血量100~500ml。 大咯血: 24h咯血量达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量达300ml以上
病史
护理评估
心理-社会状况
大量咯血常引起病人紧张、烦躁和恐慌,一旦窒息发生,病人及家属可产生极度恐惧心理。
辅助检查
护理评估
分类及特点
1.肺源性呼吸困难
(1)吸气性呼吸困难 特点:吸气显著费力,重者有“三凹征 (2)呼气性呼吸困难
(3)混合性呼吸困难
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
端坐呼吸
张口呼吸
护理评估
详细询问病人有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病史。
有无喉、气管与支气管炎症、水肿、肿瘤或异物所致狭窄或梗阻。 有无肺炎、肺结核、肺不张、肺瘀血、肺梗死、气胸及大量胸腔积液等病史。
焦虑 与剧烈咳嗽、咳痰, 病情加重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 道分泌物 潴 留减少或清除。
2)病人和家属能正确进行或配合进行有效咳 嗽、体位引流,胸部叩 击等处理。
3)焦虑程度减少。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环境及体位 (2)饮食护理 二、病情观察 三、对症护理:促进排痰措施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目录目录 (1)感冒定义、病因感冒是指感受风邪,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病证,多由于六淫之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所致;常见辨证分型、主要临床表现1.风寒感冒倦怠乏力、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喷嚏、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白;2.风热感冒恶风发热、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肿、声音嘶哑、咳嗽痰黄;3.暑湿感冒见于夏秋季节,周身酸困乏力、身热、无汗或少汗、头晕胀重、鼻塞流涕、胸闷泛恶; 4.气虚感冒恶寒发热、自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乏力;5.阴虚感冒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痛咽痛、干咳少痰、手足心热、心烦;病情观察要点1.外感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周身不适等;1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2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口渴,鼻塞流涕黄稠,咽痛或红肿;3咽部肿痛与否常为风寒、风热的鉴别要点;2.汗出l发热、汗出、恶风者属表虚证;2发热、无汗、恶寒、身痛者属表实证;3.咳嗽、咳痰咳嗽的程度、时间与规律;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4.胃肠道反应有无纳呆、恶心呕吐、腹泻;5.用药后反应若服药后出现大汗淋漓、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为虚脱,立即通知医生;症状护理要点1.病室环境风寒、气虚者室温可偏高;风热阴虚者室温宜偏凉爽;暑湿感冒者室内避免潮湿;2.咳嗽咽痒应远离厨房、公路、工地等烟尘较多的场所,病室内禁止吸烟;饮食护理要点饮食以清淡稀软易于消化为主,多饮水,少食多餐;忌辛辣、油腻厚味、荤腥食物;1.风寒感冒宜食发汗解表之品,如葱、姜、蒜等调味的食物,或予生姜红糖水热饮;食疗方:姜葱粥、紫苏粥;2.风热感冒宜食清淡凉润助清热之品,如秋梨、枇杷、藕、甘蔗等,可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等;食疗方:黄豆香桑汤、银翘粥金银花、连翘、芦根水煎去渣取汁与粳米同煮等;3.暑温感冒宜食清热解表、祛暑利湿之品,如冬瓜、萝卜、鲜藿香或佩兰代茶饮等;食疗方:荷叶粥、绿豆粥等;4. 气虚感冒宜食红枣、牛奶等温补、易消化之品;食疗方:山药粥、黄芪粥;5.阴虚感冒宜食甲鱼、银耳、海参等滋阴之品;食疗方:百合粥、银耳粥等;中药使用护理要点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1中药汤剂:汤药不宜久煎、风寒感冒宜热服,服药后盖被安卧;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宜凉服;2感冒清热冲剂: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清热解毒口服液:风寒感冒者不适用;4感冒软胶囊:服药期间如出现胸闷、心悸等严重症状,立停药;5藿香正气水软胶囊:过敏体质者慎用,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食物;健康宣教1.用药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服用发汗药后,注意观察出汗量,防止大汗虚脱,避免汗出当风;2.饮食多饮温开水,饮食有节,忌烟酒及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3.运动感冒期间宜避免过劳,痊愈后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4.生活起居慎起居,避风寒,天暑地热之时,切忌坐卧湿地;坚持每日凉水洗脸,冷敷鼻部,增强耐寒能力;流行季节-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外出戴好口罩;5.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多与人聊天,选择性听音乐:头痛者可听贝多芬的A大调抒情小乐曲;消除疲劳者可听矫健的步伐水上音乐;增进食欲可听餐桌音乐等;6.定期复诊遵医嘱定时复诊,若出现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或服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时及时就医;咳嗽定义、病因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犯肺,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于肺,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可参照本病护理;常见辨证分型、主要临床表现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气急咽痒,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全身酸软;2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黏稠,鼻塞流黄涕,头痛身热,恶风汗出;3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或痰中带有血丝,咳引胸痛,恶风发热,鼻干咽燥;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白而黏,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纳差、腹胀;2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质稠色黄,咳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胸闽,口干,口苦,咽痛;3肝火犯肺: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咳引胸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量少质黏或如絮条;4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夹血,或午后潮热,盗汗,日渐消瘦,口干咽燥;病情观察要点1.咳嗽的性质1干咳或刺激性咳嗽:急性或慢性咽喉炎、喉癌、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胸膜病变等;2咳嗽伴咳痰: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2.咳嗽的时间与规律1突发性咳嗽:吸人刺激性气体、淋巴结或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分叉;2发作性咳嗽:支气管内膜结核;3慢性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4夜间咳嗽:左心衰竭和肺结核患者;3.咳嗽的声音1声音嘶哑:声带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2金属音: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癌肿直接压迫气管所致;3声音低微或无力: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或极度衰弱者;4.痰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1黏液性痰: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2浆液性痰:肺水肿;3脓性痰:化脓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5.伴随症状是否伴有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6.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表现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痖状护理要点1.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3.痰液黏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心掌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4.咳痰多、呼吸有浊气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a饮食护理要点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水;忌辛辣、油腻厚味、荤腥、刺激性食物;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宜食葱白、生姜、蒜等辛温、清淡、宣肺止咳之品;食疗方:姜汁冲白蜜;2风热犯肺:宜食梨、枇杷、萝卜、海蜇、荸荠等清凉润肺之品,如咳嗽不止,用金银花、枇杷叶泡水代茶饮;食疗方:丝瓜汤、冰糖炖川贝母;3风燥伤肺:宜食梨、荸荠等清凉澜肺之品,也可用川贝母、桑叶、冰糖研末开水冲服;如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可用白蜜炖梨;食疗方:冰糖梨粥、玉竹粥、藕粥;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宜食山药、赤小豆等健脾化痰之品;食疗方:苡米粥、橘红粥;2痰热郁肺:宜食梨、白萝卜、柚子、马蹄、冬瓜、丝瓜、苦瓜、川贝母等清热化痰之品;食疗方:枇杷粥;3肝火犯肺:宜食菊花茶、梨、柑橘、萝卜、海蜇、芹菜等清凉疏利之品;食疗方:麦冬芍药粥;4肺阴亏耗:宜食桑椹、黑芝麻、甲鱼、海蛤、银耳、罗汉果、蜂蜜等滋补肺阴、富有营养之品;如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可用梨炖白蜜;食疗方:沙参山药粥、糯米阿胶粥等;中药使用护理要点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1中药汤剂:风寒袭肺宜热服,服药后加盖衣被;风热犯肺宜轻煎温服;风燥伤肺宜轻煎,少量频服;痰湿蕴肺宜饭后服用;痰热郁肺宜饭后稍凉服用;肺阴亏虚宜饭前稍凉服用;2急支糖浆: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3复方鲜竹沥液:风寒咳嗽者不适用;服药期间,若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及时就医;4复方甘草片:不宜长时间服用,胃炎及胃溃疡患者慎用;健康宣教1.用药祛痰、止咳药饭后服,服药后勿立即进食水;2.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鼓励多饮水,忌辛辣刺激、过成、过甜、油腻食物; 3.运动缓解期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改善卫外功能;4.生活起居保持空气新鲜,戒烟,消除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污染,慎起居、避风寒,防止外感时邪;5.情志指导患者选择聊天、听音乐、散步等方法自我调理;特别是久病体虚的患者要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6.定期复诊遵医嘱复诊,对于持续时间长于2周的咳嗽,干咳无痰、痰中带血的患者,宜尽早就诊,明确诊断;胃痛定义、病因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脘部疼痛,称之为胃痛,又称胃脘痛;胃痛的发生常由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所致;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常见辨证分型、主要临床表现1.胃气壅滞胃脘胀痛,食后加重,暖气.纳呆,暖腐;2.肝胃气滞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攻撵走窜,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喜太息,不思饮食;3.肝胃郁热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凉饮;4.胃阴不足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嘈杂似饥,饥不欲食,口干不恩饮,咽干唇燥,大便于结;5.脾胃虚寒胃脘隐痛,遇寒或饥时痛剧,得温熨或进食则缓,喜暖喜按;面色不华,神疲肢怠,四末不温,食少便溏;病情观察要点1.疼痛:观察疼痛诱发与缓解因素、疼痛性质、发作时间等;1疼痛诱发与缓解因素:遇寒则痛,饥饿时发作,喜温喜按者多为虚寒,或寒邪客胃;饭后疼痛,遇热加重,恶热拒按者多为实热证;情志不畅,肝火内盛者爹为实证,或本虚标实;2疼痛性质:钝痛主要为感受寒邪,或饮食不节;胀痛多为肝气郁结,肝气犯胃,肝胃不和;灼痛多为湿热中阻,脾郁胃热;剧痛难忍,一般方法难以缓解,应考虑外科急腹症;2.伴随症状1伴随反复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疼痛缓解,多为饮食失调;2伴随大便溏泄,口淡纳呆,多为脾虚;3伴随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多为肝气郁滞,肝胆湿热;4伴随呕吐咖啡样物、解黑便甚至血便者,多为消化道出血,应加强护理;5如疼痛突然加剧,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时出,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要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紧急处理;症状护理要点1. 食滞胃痛可禁食6~12h,缓解后渐给全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用探吐法催吐;2.脾胃虚寒性胃痛可热敷胃脘部.3.气滞胃痛者可用热水袋进行热敷;4.大便溏泄,次数增加,应加强肛周皮肤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5.伴有呕吐者,吐后予淡盐水或黄花漱口液漱口;神志不清伴呕吐时,立即采取抢救措施: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排出物,保持气道通畅;饮食护理要点饮食应遵照“定时、定量、定性”的原则,应清淡易消化,避免暴饮暴食、饥饱失常、寒热不调;忌食烟酒、辛辣油炸甜滑、大甘大酸、霉烂变质、生冷坚硬之品;1.胃气壅滞宜食行气化滞消食之品,如萝卜、山楂、燕麦等,可饮大麦茶,焦三仙煎水代茶饮;食疗方:小米粥、山楂粥等;2.肝胃戈滞宜食行气解郁之品,如萝卜、柑橘等;悲伤郁怒时暂不进食;食疗方:玫瑰薏仁粥;3.肝胃都热宜食清肝泄热之品,如菊花晶、绿豆汤、荷叶粥等;注意食后不可即怒,怒后不可即食;食疗方:包菜汁鲜包心菜、白糖、豆胆粉新鲜猪苦胆、黄豆;4.胃阴亏虚宜食益胃生津之品,如西瓜、梨、甘蔗、莲藕等;多饮水或果汁,可用石斛,麦冬煎汤代茶饮;胃酸缺乏,可饭后吃山楂、话梅、乌梅汤等酸甘助阴;大便干结者,可食蜂蜜、白木耳以养胃润肠通便;食疗方:四汁蜂蜜饮芜青叶、胡萝卜、芹菜、苹果、蜂蜜;5.脾胃虚寒宜食温中健脾之品,如牛奶、鸡蛋、黄鱼、鳗鱼、龙眼、大枣去皮等;食疗方:吴茱萸粥吴茱萸、粳米适量、生姜、葱白少许;中药使用护理要点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1脾胃虚寒者中药宜热服l肝胃郁热者中药宜凉服;开胃健脾和制酸的中药宜饭前服;消食导泻和有刺激的中药宜餐后服用或同时迸食少许;呕吐的患者可少量分次服用,或服用前用生姜涂舌面以减少呕吐;2附子理中丸:药后如有血压增高、头痛、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情志护理要点1.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是诱发和加重本病的重要原因;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者,容易产生悲观、焦躁的情绪,因此注意观察患者,指导患者避免精神刺激或情绪激动,保持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常用的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有以情制情法、移情法、升华超脱法、暗示法、开导法、节制法、疏泄法等;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争取家属亲友的密切配合;3.加强护理宜教、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健康宣教1.用药严格遵医嘱服药;服药期间,注意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及油腻食物,并保持心情舒畅;慎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红霉素、皮质激素等,以免诱发胃脘痛及出血;2.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软烂为宜,胃酸多者,不宜食酸性食品;切勿饥饱不一,冷热不均,暴饮暴食;忌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3.运动加强锻炼,可参加适量的健身运动;4.生活起居起居有节,保证充足睡眠,根据气候变化,适量增减衣被;注意胃脘部保暖,防止受凉而诱发胃脘痛;可采用指压止痛的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5.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克制情绪波动;6.定期复诊遵医嘱定期复查,如出现疼痛、呕吐、反酸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1 护理评估1)流行病学史及预防接种史。

2)咳嗽性质, 伴随症状, 神志及意识等。

3)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患儿心理状况。

5)辩证: 初咳期, 痉咳期, 恢复期(脾气亏虚证, 肺阴亏虚证)2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3)避免接触异味, 煎炒, 辛辣, 烟熏等刺激物, 以免加重咳嗽。

4)避免直接吹风。

5)对幼小患儿在阵咳时要轻轻抱起, 轻拍背部。

2 病情观察, 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咳嗽的时间, 性质及痰的色, 质, 量以及呼吸, 神志, 面色等情况。

2)出现高热不退, 气急鼻煽, 紫绀, 烦躁不安, 喉间痰鸣时, 应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3)出现痰中带血, 目睛及鼻腔出血时, 应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4)咳时两眼凝视, 屏气或抽搐不停者, 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或成药均在饭前服, 药丸或药片药碾成粉末, 温开水调服。

4 饮食护理1)饮食易消化, 富于营养, 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2)忌油腻, 海腥发物或过甜过咸之品。

5 情志护理1)组织轻症儿童游戏娱乐, 以分散注意力, 保持心情愉快, 减少发作。

2)做好烦躁哭闹患儿的情绪调护, 可采用患儿喜欢的方式, 如讲故事, 听儿歌等。

6 临证(症)施护1)初轻咳时, 可将患儿坐起或站立, 或侧卧位, 必要时吸痰。

2)服药, 哺乳, 以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3)出现剧烈咳嗽, 呼吸困难时, 及时给氧。

3 健康指导1)合理计划免疫接种, 预防传染病。

2)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知识, 将患儿及时隔离。

3)掌握缓解咳嗽的简单方法。

4)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

5)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 应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十九瘾疹多由禀性不耐或对某些物质敏感所致。

以皮肤瘙痒, 搔之出现红斑隆起, 形如豆瓣, 堆累成汁, 发无定处, 忽隐忽现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皮肤。

荨麻疹可参照本病。

1 护理评估1)感受外邪史。

急诊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急诊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急诊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急诊科是医院中繁忙且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接诊和处理急性疾病、创伤和其他紧急情况。

急诊护理人员在接受病人后,必须迅速而有效地评估和处理疾病,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下面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和护理常规。

1.心脏病急症:心脏病急症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

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及时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等。

2.呼吸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包括哮喘、肺炎和呼吸衰竭等。

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并给予辅助通气和呼吸支持。

3.中毒急救:中毒急救包括药物、化学品和酒精中毒等。

护理人员需要快速获取中毒信息,评估中毒程度,并进行解毒治疗,如洗胃、给药和血液透析等。

4.创伤急救:创伤急救包括外伤、骨折和出血等。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创伤性损伤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和输血等。

5.神经系统急症:神经系统急症包括中风、癫痫和脑外伤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并及时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和药物治疗。

6.腹痛急诊:腹痛急诊包括胆囊炎、胃溃疡和阑尾炎等。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腹部的疼痛性质、程度和位置,并根据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除了以上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外,还有以下一些护理注意事项:1.迅速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及时获得相关病史和诊断信息。

2.紧急处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严重程度,护理人员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氧疗、心肺复苏和内外固定等。

3.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生。

4.给药管理: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给予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途径和时间等。

5.与医生协作:急诊科护理人员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及时反馈患者信息,并参与急救措施的执行和效果的评估。

6.安全环境: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急诊科的安全环境,做好消毒和隔离措施,并保证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储存和使用安全。

儿科常见症状及护理常规课件

儿科常见症状及护理常规课件
儿科常见症状及护理 常规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儿科常见症状概述 • 护理评估与诊断 • 护理措施及实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 • 总结与展望
01
儿科常见症状概述
发热
发热定义
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通常 肛温≥38℃或腋温≥37.5℃即为发
热。
发热原因
感染、炎症、肿瘤、免疫性疾病等 均可引起发热。
心理状况评估
通过与患儿及家长的交流,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情绪变 化和行为表现,以评估患儿的心理状况和对疾病的应对能 力。
03
护理措施及实施
环境调整与舒适度提升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每日定时通风,保持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 燥,定期更换衣物和 尿布,防止皮肤感染 。
根据患儿病情和年龄 ,合理安排床位和睡 眠环境,提供舒适的 睡眠条件。
医护人员需遵循手卫生规范,接触患儿前后要洗 手或使用手消毒剂,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
定期对病房、治疗室等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 持空气流通,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3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病原菌种类,合理选择和使用 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菌群失调和耐药性的产生 。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流程
等。
瘙痒定义
02
瘙痒是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感觉。
护理措施
0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患处,穿着宽松棉质衣物
,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02
护理评估与诊断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儿家长关于患儿的发病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相 关信息。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1.患者观察: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面色、表情、精神状态、活动能力等。

尤其注意是否存在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体温测量:体温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

中医常用腋下温度法进行测量。

护士应戴手套,用电子体温计或水银体温计测量患者的腋下体温。

体温过高或过低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3.脉搏测量:脉搏是中医辨识病情的重要指标。

护士应轻柔地触摸患者的脉搏,注意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和形态等。

脉搏过快、过缓或不规则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4.舌诊:舌苔和舌质变化是中医辨识病情的重要依据。

护士应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薄厚程度、表面光滑度,以及舌质颜色、形态等。

异常的舌苔或舌质需要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5.指甲检查:中医认为指甲反映人体的阴阳调和状态。

护士应观察患者的指甲颜色、形状、硬度等。

指甲呈现异常的颜色、形态或硬度需要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6.病历记录: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历,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主诉、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医嘱、护理措施等。

病历记录应规范、清晰,并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此外,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护士应保证自身的工作环境整洁、卫生,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戴手套进行相关操作。

2.在进行观察和测量时,护士应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3.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4.护士应及时向患者和其家属解释有关护理常规的注意事项,增加其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配合。

总之,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中医疾病的变化至关重要。

护士应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

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

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一、感冒护理常规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护理常规包括:1.休息: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减少活动,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功能。

2.饮食:饮食应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注重补充维生素C 和水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冷饮。

3.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积尘和细菌滋生,有助于减轻症状和提高病情恢复速度。

4.出汗疗法:通过适当运动、穿着适合的衣物,促进身体的排汗,帮助排除体内毒素,缓解症状。

5.合理用药:按医嘱使用退热、清热、止咳、润喉等药物,遵循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

6.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二、高血压护理常规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或者间歇性升高为主要特点的疾病。

常见的护理常规包括:1.饮食调理:低盐饮食,减少对钠盐的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限制饮酒和咖啡因的摄入。

2.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避免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3.适量运动: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参加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血管功能。

4.定期测量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需要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和管理。

5.定期复诊:遵医嘱定期复诊,检查肾功能、心脏功能、血脂水平等,及时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

6.药物治疗:按医嘱规律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作用阻滞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常见的护理常规包括:1.饮食调理:合理安排膳食结构,低脂、低糖、高蛋白的饮食模式,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时间空腹。

2.注意血糖监测:定时监测和记录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饮食和用药。

3.合理用药:按医嘱规律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避免滥用和停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营养不良护理(1)评估面色、神志、皮下脂肪厚度等,观察有无发生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出冷汗、肢冷、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一旦发现立即静脉推注25%~50%葡萄糖溶液.(2)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3)饮食管理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步补充,同时要根据小儿病情轻重和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的量及种类. 轻度营养不良患儿消化功能尚好,应在原有膳食的基础上,逐渐添蛋白质和热能.中及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消化能力弱,对食物的耐受性差,饮食调整要逐渐进行.鼓励母乳喂养,无母乳或母乳不足,可给稀释牛奶或脱脂奶,少量多次,渐增至全乳,然后才能给肉末辅食.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给菜汤、果汁或碎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发生腹泻.4)预防感染,实行保护性隔离.5)掌握输液速度,中重度患儿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以防心力衰竭.6)测量体重1~2次∕周二、高热的护理常规( 1 )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热的时间、程度、诱因,以及伴随症状等。

( 2 ) 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

( 3 ) 卧床休息,减少机体消耗。

( 4 ) 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

( 5 ) 注意观察病人末梢循环情况, 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重。

( 6 ) 降温过程中出汗时及时擦干,随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和床单清洁、干燥;注意降温后的反应,避免虚脱。

降温处理30分钟后测量体温。

( 7 ) 补充水分防止脱水,鼓励患儿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 做到少食多餐,多饮水。

( 8 ) 做好口腔护理, 必要时给予特殊口腔护理。

( 9 ) 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2. 健康教育指导:( 1 ) 鼓励食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的饮食, 增加水的摄入量, 鼓励病人多饮水, 成人达每日3000ml。

( 2 ) 鼓励穿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于排汗。

( 3 ) 指导患儿家长了解发热的危险性、预防与处理方法。

( 4 ) 切忌滥用退热药及抗生素。

三、抽搐的护理常规1.发作时护理:( 1) 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迅速解开领口及腰带,及时清除口、鼻、咽喉部的分泌物及口腔内呕吐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 2 )牙关紧闭者,使用压舌板或牙垫,防止舌咬伤。

( 3 )禁止用力按压肢体,防止骨折。

( 4 )移除可能损伤病人的障碍物。

( 5 ) 抽搐发作时应有人守护,必要时加用床挡, 防止坠床。

必要时按医嘱应用止惊药物。

2.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抽搐部位、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等,并详细记录全过程,并及时与医师联系。

3 .抽搐发作频繁者暂禁食,给予静脉营养,缓解期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过饥或过饱、辛辣刺激。

4.保持环境安静,集中治疗和护理,避免声光等刺激。

5. 备好急救用品, 如吸引器、开口器、舌钳等。

6. 如安定、鲁米那、水合氯醛等。

解除肌肉痉挛, 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并记录,使用镇静药物者,观察有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

7.抽搐伴高热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及时更换汗湿衣服, 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8. 出院后继续服药者,指导按时服药,避免擅自增、减药量或自行停药。

2. 健康教育指导:1.根据病人及家属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向他们讲解抽搐的有关知识。

2.指导家属掌握缓解痉挛的紧急措施及物理降温方法。

如发作时要就地抢救, 针刺( 或指压) 人中穴, 保持安静, 不能摇晃或抱着患儿跑, 以免加重抽搐或机体损伤。

发作时迅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查明原因, 防止再发作四、休克的护理常规( 1 ) 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 2 ) 给予休克卧位, 头躯干抬高15°~20°, 下肢抬高20°~30°。

心源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取半卧位。

( 3 ) 保持呼吸道畅通, 给予吸痰, 给氧, 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 4 ) 建立适当数量静脉通道, 保证静脉通畅, 遵医嘱及时、正确给药, 使用升压药者注意输液处皮肤情况。

( 5 ) 维持体温, 注意保暖, 减少搬动。

( 6 )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做好重症监护。

( 7 ) 留置尿管, 监测尿量。

必要时监测每小时尿量。

( 8 ) 必要时, 做好血液动力学监测。

( 9 ) 随时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 10) 做好口腔、皮肤、管道和褥疮的护理。

2. 健康教育指导:指导病人如何配治疗与护理,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五、昏迷的护理常规(1).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防止肺部感染。

( 2 )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 及时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治疗, 并做好记录。

( 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给予各种药物, 并注意观察疗效及药物的副作用。

准确使用脱水剂、血管活性药物等。

( 4 准确记录24 小时液体出入量。

( 5 ) 做好皮肤护理, 按时翻身, 防止褥疮发生。

( 6 ) 做好眼部护理, 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纱布遮盖眼部。

( 7 ) 做好安全防护, 加设床挡。

( 8 ) 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避免感染。

( 9) 根据医嘱给予胃肠内或胃肠外营养,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 10) 保持肢体功能位, 适时做肢体被动运动, 防止肌肉萎缩。

2. 健康教育指导:( 1 ) 指导病人或患儿家长进行相应的意识恢复训练。

( 2 ) 指导家属生活护理的技巧。

( 3 ) 指导家属为病人做肢体功能训练。

六、呕吐的护理常规( 1 )呕吐时协助患者坐起或侧卧位,膝部弯曲,头偏向一侧,取容器接呕吐物;对昏迷患者应尽可能吸尽口腔呕吐物。

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 2 )呕吐停止后给患者漱口,温毛巾擦洗脸部。

及时清洗污染的皮肤( 尤其是颈部) ,清理被污染的床单、衣物等,予以平卧位休息,注意保暖。

( 3 )根据原发病及呕吐轻重, 暂禁食或少量多餐。

( 4 )密切观察呕吐的方式、次数、量、性质、颜色、气味及与进食的关系。

注意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精神状态, 腹部有无胀气、肠形、包块等,并做好记录。

( 5 )出现恶心呕吐时,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动作。

( 6 )用药护理医嘱给胃复安、马丁啉等镇吐药物时,注意镇吐药物大多会引起嗜睡,同时加强病情观察,以防掩盖其他病情。

( 7 )饮食护理增加口服摄入量如温水、温饮料等。

恶心呕吐明显者,暂禁食。

2. 健康教育指导:( 1 ) 根据不同呕吐原因分别进行指导。

( 2 ) 讲解查明原因、及时治疗的必要性。

七、腹胀护理常规(1).评估腹胀的原因。

(2)患者病情若允许给予半卧位,减轻因腹胀抬高膈肌引起的呼吸困难。

(3)在患者腹部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以促进肠蠕动。

(4)病情允许时,可以让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增加肛门排气。

(5)排除肠梗阻等外科疾病后,可给予局部热敷。

(6)腹胀明显给予胃肠减压时,密切观察胃肠减压管是否通畅,引流出液体的量、颜色并做好记录。

(7)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有无腹痛、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腹水患者每天观察腹水消长情况,定时间、定部位测量腹围、体重,每天记录24小时尿量。

(8)饮食护理病情允许,可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甜食等易产气的食物。

(9)卧床休息,腹部保暖。

八、婴儿哭闹的护理常规一. 护理常规:( 1 ) 患儿哭闹经过适当护理后如未好转, 需密切观察病情并观察其表情、动作与哭闹的声调、时间和特点等, 与医师取得联系及早诊断处理。

( 2 ) 婴儿阵发性腹痛, 好发于1 ~3 个月的婴儿, 患儿可大声哭闹, 面色潮红、口周苍白、腹胀、双拳紧握、双腿屈曲、手足厥冷, 一般持续数分钟, 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 此症状可以反复发作, 应注意合理喂养。

( 3 ) 肠套叠, 好发于4 ~10 个月的婴儿, 婴儿剧烈而持久哭闹, 频繁呕吐, 发病6 ~12小时出现血便, 腹部可触及包块,可疑病例应进行肛门指检及X 线空气灌肠以确诊。

( 4 ) 嵌顿疝: 对哭闹原因不明者, 要检查有无腹股沟疝及能否回纳。

( 5 ) 外耳道疖肿或在中耳炎穿孔前, 患儿常因耳痛哭闹, 不断摇头, 不让接触患处。

( 6 ) 鼻内分泌物堵塞鼻腔时, 因呼吸不畅, 特别是在吃奶时和在夜间易引起烦躁哭闹,哭声断续, 张嘴呼吸。

( 7 ) 患儿尖调哭声, 常提示有颅脑损伤, 如出血、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 8 ) 哭声弱或是呻吟者病情多严重。

二. 健康教育指导:( 1 ) 向患儿家长讲解婴儿哭闹常见的原因, 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 2 ) 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以免延误病情。

九、臀红的护理常规1. 护理常规:( 1 ) 轻度臀红①禁用肥皂洗臀部, 并松兜尿布,②条件( 室温与气温) 许可, 可暴露臀部于阳光下, 每日2 ~3 次, 每次10 ~20 分钟,③红外线照射臀部, 可加速炎症吸收,其灯泡距离臀部患处30 ~40 厘米, 每日2 次, 每次15 ~20 分钟。

操作中注意保暖, 护士应观察皮肤情况, 以防烫伤。

④暴露、照射后待局部皮肤温度下降后涂抹油类或膏药。

( 2 ) 重度臀红,除用以上方法外, 还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以下护理: ①Ⅰ度, 局部可涂鱼肝油。

②Ⅱ、Ⅲ度, 可选用氧化锌糊剂、油膏、红外线照射, 也可用0. 02% 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每次15 分钟, 沾干后涂1% 龙胆紫。

如有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可涂0.5% 新霉素氧化锌糊剂或用克霉唑制剂。

2. 健康教育指导:( 1 ) 清洗臀部时, 应以手蘸水进行冲洗, 避免用毛巾直接擦洗, 洗后用浴巾轻轻吸干。

( 2 ) 涂抹油类或药膏时, 应使用棉签贴在皮肤上轻轻滚动, 不可上下刷抹, 以免加剧疼痛和导致脱皮。

( 3 ) 防止受凉与烫伤, 照射时必须有护士在旁守护。

十、心律失常护理(1)评估心率、心律、血压、神志等情况,询问有无心慌、胸闷、乏力、头晕、昏厥‘抽搐等表现。

及时进行心电监护,评估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和类型。

及时配合医生抢救与治疗.(2)轻度心律失常患儿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严重心律失常患儿应卧床休息;患儿入睡后心率《40次/分,要立即唤醒患儿;室性心动过速者,指导患儿频繁用力咳嗽或刺激咽部,诱发恶心或深呼吸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等,促进心率规律.(3)饮食应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低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如橙子、香蕉等。

不宜过饱,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4)准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疗效及药物反应(5)安置起搏器执行起搏器护理常规(6)合并心力衰竭执行心力衰竭护理常规(7)实施射频消融术执行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8)健康教育①积极防止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发热、饮食不当、睡眠不足等.②保持大便通畅③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④教会患儿家属测量脉搏和听心率的方法,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