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园_中班语言活动《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幼儿园中班优质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优质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004e9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8.png)
幼儿园中班优质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背景本节课为中班幼儿园语言课,本次教案的主题为故事讲述,教学内容是《母鸡和苹果树》。
本教案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故事讲述训练幼儿的听力、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听说能力;•提高幼儿的情感认知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为准备好本节课的教学,老师需要准备:•《母鸡和苹果树》的故事书;•小黑板、彩色粉笔;•活动纸和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1.组织思想引导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喜爱和尊重,营造安全、亲密的情感氛围,同时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老师可以提问:•今天我们学什么故事?你们喜欢听什么故事?•故事里有什么人物?故事发生在哪里?看看封面有什么可以猜测的吗?2.故事情节展示老师在幼儿们的前面展示故事书,先用大声、生动的语言简单描述故事情节,然后开始讲述故事。
故事内容简介:母鸡在帮助农夫种苹果树时,发现整个果园里只有一棵树长得最好,它们会分享上面结的苹果。
但苹果是从树上掉下来的,因此母鸡和它们成为了朋友,母鸡会在地上吃到它们掉下来的苹果。
3.教学交互活动•小组讨论:让小组讨论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生活道理等知识点。
老师鼓励幼儿讨论和分享,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不同人物,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感。
•谈论感受:老师引导幼儿谈论他们听完故事的感受、体验、思考。
他们为什么觉得舒服,是否有好的人际关系,是否要分享物品并担心匮乏和不平等。
此活动可以使幼儿在分享经验中学习,发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不同,同时提高观察力和思维反应能力。
4.知识总结教师简要回顾这次课的内容和重点,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并展现他们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反思这节课中,我注意到教学引导和组织活动节奏的过程不够精准。
当幼儿们表达自己的看法时,我没有很好地把握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因此,我的回答和引导比较模糊,没有把孩子们的参与充分呈现出来。
幼儿园学前_《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幼儿园学前_《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8a4e5582cc58bd63086bd6e.png)
活动名称:《母鸡和苹果树》年龄段:中班领域:语言教材分析:《母鸡和苹果树》讲述了狼伪装成苹果树诱骗母鸡,母鸡沉着冷静,运用自己的智慧逐步认清并揭穿“苹果树”的情节展开,语言生动、情节诙谐有趣,对话具有重复性,适合中班幼儿理解和接受。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本节活动,通过观察猜测、倾听模仿、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在理解母鸡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中,学说对话,理解遇事情不慌张,动脑筋、不上当的道理。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母鸡逐步认清并揭穿“苹果树”真面目的故事情节。
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尝试学说角色对话,体验角色心理。
3.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不上当的道理。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简单了解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活动过程:(一)设置悬念,引导幼儿猜测和想象,激发活动兴趣。
提问:母鸡家的门前突然长出了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又突然长出了耳朵、嘴巴和尾巴,这是为什么?(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并讲述画面内容。
1.出示图1,引导幼儿观察、推测母鸡见到苹果树上的尖耳朵后的表现。
提问: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谁的耳朵?母鸡看到树上的耳朵,会说些什么?苹果树会说什么?如果你是母鸡,接下来会怎样做?重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进行猜想,并通过倾听录音学习“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和“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固定句式,感受母鸡看到尖尖耳朵后的奇怪心理。
3.出示图2,引导幼儿观察、推测母鸡见到苹果树上脚趾和尾巴后的表现。
提问:苹果树上又出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是什么样的尾巴和脚趾?母鸡这个时候会说些什么,接下来可能怎样做?引导幼儿丰富词汇“毛茸茸的尾巴”“尖尖的脚趾”,体会母鸡遇到奇怪的事情不冲动、沉着冷静做法。
4.出示图3,观察苹果树长出嘴巴的变化,尝试按照句式结构猜测角色对话。
幼儿园学前_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幼儿园学前_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216dd87b14e852459fb571d.png)
中班语言活动:母鸡和苹果树教学理论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
《3—6岁学习和发展指南》将目标定位于“倾听和表达”、“阅读和书写准备”,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的。
”并在“阅读兴趣和习惯”目标中要求“4—5岁幼儿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并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
因此我们在帮助幼儿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的同时也发展了幼儿语言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主动学习。
实施策略:为使幼儿充分理解并感知故事内容,我适时加入情景体验,激发幼儿猜测想象故事内容。
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分角色讲述故事,理解母鸡的聪明智慧,强化角色对话。
为使幼儿情感得到升华,活动最后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习角色对话,懂得遇事要善动脑筋。
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教学准备:《母鸡和苹果树》课件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观察故事背景画面,引导幼儿想象,导入故事。
二、基本部分(一)观察画面,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并尝试学习对话。
1.出示图一,让幼儿感受母鸡轻松、愉悦的生活。
2.出示图二、图三,设置悬念,引导幼儿观察、想象、推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发现线索。
(2)引导幼儿进行描述并根据线索大胆推测。
(3)鼓励幼儿学说并尝试推测角色对话,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为分角色讲述做准备。
3.出示图四、图五,故事层层深入,引导幼儿观察、推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发现线索并进行描述。
(2)在原有线索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推测。
(3)推测角色对话,教师归纳总结。
4.创设情境,帮助幼儿获得直观情绪体验,引导幼儿展开讨论,想办法帮助母鸡妈妈让假苹果树现出原形。
5.引导幼儿发现奇怪事情背后的秘密。
学前幼儿园_中班语言《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前幼儿园_中班语言《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450da2f84868762caaed5d4.png)
中班语言活动《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习角色对话;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3.体验观察和发现的乐趣,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母鸡和苹果树》ppt三、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大胆猜测并表达;学会分析,懂得遇事要想办法应对。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房子里住的是谁。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学习主要角色间的对话。
一天早晨,母鸡醒来。
咦,鸡妈妈怎么了,这是什么表情?小结: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是惊讶的表情。
我们一起学一学。
小朋友猜一猜,母鸡妈妈看到了什么这么惊讶?2.出示苹果树教具。
这棵苹果树哪儿来的呢?昨天还没有这棵树呢?我们一起猜猜看3.这到底怎么回事?小朋友仔细观察。
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这是一对什么样的耳朵呀?你们见过苹果树长耳朵吗?这可真奇怪,你想问苹果树什么?母鸡妈妈说了什么?苹果树是怎么说的?4.又一阵风吹来,会发生什么呢?你们见过苹果树长嘴巴吗?那你想问苹果树什么?母鸡妈妈会说什么?苹果树又会说什么呢?5.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又出现了什么?鸡妈妈看到这条毛茸茸的尾巴又会怎么说呢?苹果树怎么回答的?6. 小朋友,你认为这是一棵真的苹果树吗?你觉得是谁假扮的?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现出原形呢?小结: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办法,鸡妈妈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一起听一听。
7.它为什么要装成苹果树呢?原来大灰狼装扮成苹果树是想来吃母鸡妈妈的,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母鸡妈妈对付大灰狼?小结: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我们听听鸡妈妈是怎么做的?(三)完整讲述故事。
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完整的讲一遍这个故事。
故事《母鸡和苹果树》。
1.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小结:母鸡勇敢、机智,聪明,充满智慧,小朋友都想向母鸡妈妈学习。
幼儿园中班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1308ad5172ded630a1cb630.png)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中班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习角色对话;懂得遇事要动脑筋,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习角色对话;懂得遇事要动脑筋。
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3、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课件、故事图片等。
【活动过程】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这是谁?(母鸡)这只母鸡住在美丽的大树林里。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并讲述画面内容。
(1)播放图片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可是一天早上,母鸡醒来,推开窗户,突然……(播放图片)母鸡这是什么表情?在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表情?哇!母鸡到底看到了什么会这么惊讶?(播放课件:苹果树)看到苹果树,母鸡为什么会这么惊讶啊?母鸡说了:“原来这里昨天还没有这棵苹果树,怎么今天突然有了呢?”小朋友们,你觉得这棵苹果树是哪儿来的?(种的)为什么种在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2)播放图片2,引导幼儿观察、回答:呼!一阵风吹来,几片树叶落下来,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耳朵什么样子的?苹果树会长耳朵吗?你觉得这会是谁的耳朵?母鸡看到苹果树上长出了耳朵会说什么啊?(幼儿回答)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
”母鸡说什么了?嘘!这什么声音“我们苹果树有时候就是这样的。
”苹果树说话了,它怎么说的?母鸡在想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棵苹果树啊?(3)播放图片3,引导幼儿观察、讲述:这时,呼!又吹来一阵风,几片树叶落下来,快看苹果树又出现了什么?尾巴什么样子的?(毛茸茸的)苹果树会长尾巴吗?你觉得这会是谁的尾巴?母鸡看到苹果树上长出了尾巴会说什么啊?(幼儿回答)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毛茸茸的尾巴。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66307b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8.png)
幼儿园中班优质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
2. 学会观察和描述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4.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表达过程中,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母鸡和苹果树。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母鸡和苹果树》2. 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4. 录音机、录音带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讲述故事: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倾听故事《母鸡和苹果树》,并在故事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特点。
4. 绘画活动: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母鸡和苹果树的画面。
5. 展示和分享: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分享自己的绘画想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描述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2. 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是否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象?3.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4. 是否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想象力的发展?5.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提高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母鸡和苹果树的相关图片,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谈论母鸡和苹果树。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母鸡和苹果树特点的理解程度。
幼儿园学前_中班语言《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幼儿园学前_中班语言《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634ad5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6.png)
幼儿园学前_中班语言《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中班语言《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习角色对话。
(重点)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不同的声音、表情、动作表现母鸡和大灰狼的角色特点。
(难点)3.知道不轻易相信别人,初步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故事课件活动过程:1.出示“母鸡与苹果树”的图片,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猜测与想象。
提问:母鸡家的门前突然长了一颗苹果树,这个苹果树还长出了耳朵、嘴巴和脚趾头,你猜这是为什么?2.结合课件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中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3.结合课件分段讲述,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重点进行角色对话,与幼儿一起梳理角色的心理变化。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母鸡的发现,为什么大灰狼很得意的对母鸡说:“有些苹果树就是长得很快嘛!”了解大灰狼假扮苹果树欺骗母鸡的心情。
提问:大灰狼是用什么方法骗母鸡的?它是怎样说的?(2)出示图二,与幼儿一起梳理大灰狼欺骗母鸡的方法,一起尝试进行角色对话。
提问:这次大灰狼成功骗到母鸡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把母鸡骗出来?(3)出示图三,通过分析母鸡识破大灰狼诡计而又沉着冷静的做法,与幼儿一起梳理母鸡与大灰狼的心情和对话。
提问:母鸡发现了什么?母鸡会想些什么?(4)出示图四,与幼儿一起分析大灰狼骗不到母鸡越来越急切的心情,以及母鸡的聪明做法,梳理角色对话。
提问:母鸡这次又发现了什么?母鸡是怎么说的?(5)出示图五,与幼儿一起发现母鸡让大灰狼现出原形的好主意,进行角色对话。
提问:母鸡用了什么办法揭穿大灰狼的?4、结合故事,引导幼儿联系生活,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
中班语言《母鸡和苹果树》学情分析中班的幼儿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爱看夸张有趣的动作表演,孩子们自己也喜欢模仿和表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和动作,这个故事寓意深刻,生动有趣,非常适合中班幼儿倾听、理解和表演。
学前幼儿园_中班语言活动《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前幼儿园_中班语言活动《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38e073d783e0912a3162a05.png)
活动名称:母鸡和苹果树年龄段:中班领域:语言活动活动目标:1.在母鸡与大灰狼斗智的情节发展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角色间的对话。
2.能根据画面中苹果树的变化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懂得遇到事情时要善于观察、开动动脑筋解决问题。
活动重点:在母鸡与大灰狼斗智的情节中理解故事发展线索,学习角色对话。
活动难点:能根据画面中苹果树的细节变化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1.了解小动物的身体特征,学会通过观察身体部位特点进行分辨2.了解秋天落叶树的季节变化特点。
物质准备:PPT课件活动过程:一、游戏“猜猜我是谁”,导入活动主题。
通过身体部位猜动物,引出故事主人公——母鸡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并讲述故事内容。
1.讲述至开头部分,提问:门前为什么会突然长出一棵苹果树呢?2.讲述第一段,讲述后请幼儿模仿苹果树说的话“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3.讲述第二段苹果树的变化,提问:这是一张怎样的嘴巴?引导幼儿观察后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大灰狼的嘴巴。
4.第二段讲述后,引导幼儿思考“苹果树真的有的时候会这样吗?”5.第三段讲述后,请幼儿模仿苹果树的动作和对话。
提问:你觉得这是一棵真正的苹果树吗?为什么?6.讨论: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故事结尾。
7.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母鸡面对危险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讲述结尾。
8.故事讲述完提问:大灰狼为什么要打扮成苹果树?三、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理解母鸡的聪明智慧。
1.带问题“母鸡发现大灰狼的诡计时是怎么做的?”完整倾听故事。
2.过程中引导幼儿共同表演母鸡与苹果树的对话。
3.讲述后提问:母鸡发现大灰狼的诡计时是怎么做的?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小结:当我们遇到困难也要像母鸡一样,不怕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
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画画时通过仔细观察画出的画会更加形象生动;买菜时通过观察,可以买到最新鲜的蔬菜……希望小朋友们可以将善于观察、开动脑筋的小心得和你的同伴一起分享。
幼儿园学前_中班上册语言活动《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幼儿园学前_中班上册语言活动《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d090e469b89680202d82534.png)
活动名称:中班语言活动《母鸡和苹果树》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能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
2.丰富词语:血红的、毛茸茸的、尖尖的、抖动、摇晃。
3.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角色对话,知道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活动重点:在母鸡与大灰狼斗智的情节中理解故事发展线索,学习角色对话。
活动难点:能根据教具和画面中苹果树的细节变化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了解小动物的身体特征,学会通过观察身体部位特点进行分辨。
2.了解秋天落叶树的季节变化特点。
3.PPT课件、苹果树教具、头饰(母鸡、苹果树)。
活动过程:一、启发提问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咦,这棵苹果树哪来的呀?昨天还没有这棵树呢。
”二、观看苹果树教具,初步了解。
1.一阵风吹来,几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做“惊讶”的表情)2.母鸡仔细地看了看,苹果树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幼儿开始怀疑这是不是一棵真正的苹果树)。
3.又一阵风吹来,几片树叶飘落下来,苹果树又长出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有可能是什么?)三、完整观看故事视频。
1.引导幼儿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出××”和“我们苹果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2.引导幼儿想办法,怎样才能识别苹果树的真面目。
3.遇到困难,如何保护自己。
四、角色表演,大胆展示。
戴上头饰,跟随表演探索接下来的秘密。
五、经验提升,保护自我。
1.大灰狼现身,将活动推向高潮。
2.观看防拐视频,听取警察叔叔忠告。
3.不能轻易跟陌生人说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活动延伸院子里安全了,一起去院子里做游戏。
中班语言活动《母鸡和苹果树》学情分析中班是整个幼儿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最为突出。
在语言领域,中班幼儿已掌握了口语的基本语法和2000个左右的词汇,能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能用语言向成人提出要求,语言能力发展很快。
中班幼儿的心理活动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在一项活动中的持久性、目的性和专注性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幼儿园学前_《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幼儿园学前_《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8a4e5582cc58bd63086bd6e.png)
活动名称:《母鸡和苹果树》年龄段:中班领域:语言教材分析:《母鸡和苹果树》讲述了狼伪装成苹果树诱骗母鸡,母鸡沉着冷静,运用自己的智慧逐步认清并揭穿“苹果树”的情节展开,语言生动、情节诙谐有趣,对话具有重复性,适合中班幼儿理解和接受。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本节活动,通过观察猜测、倾听模仿、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在理解母鸡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中,学说对话,理解遇事情不慌张,动脑筋、不上当的道理。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母鸡逐步认清并揭穿“苹果树”真面目的故事情节。
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尝试学说角色对话,体验角色心理。
3.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不上当的道理。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简单了解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活动过程:(一)设置悬念,引导幼儿猜测和想象,激发活动兴趣。
提问:母鸡家的门前突然长出了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又突然长出了耳朵、嘴巴和尾巴,这是为什么?(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并讲述画面内容。
1.出示图1,引导幼儿观察、推测母鸡见到苹果树上的尖耳朵后的表现。
提问: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谁的耳朵?母鸡看到树上的耳朵,会说些什么?苹果树会说什么?如果你是母鸡,接下来会怎样做?重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进行猜想,并通过倾听录音学习“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和“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固定句式,感受母鸡看到尖尖耳朵后的奇怪心理。
3.出示图2,引导幼儿观察、推测母鸡见到苹果树上脚趾和尾巴后的表现。
提问:苹果树上又出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是什么样的尾巴和脚趾?母鸡这个时候会说些什么,接下来可能怎样做?引导幼儿丰富词汇“毛茸茸的尾巴”“尖尖的脚趾”,体会母鸡遇到奇怪的事情不冲动、沉着冷静做法。
4.出示图3,观察苹果树长出嘴巴的变化,尝试按照句式结构猜测角色对话。
学前幼儿园_1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前幼儿园_1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fe1c04110a6f524ccbf8560.png)
中班上册语言活动《母鸡和苹果树》设计意图:《母鸡和苹果树》这个教学活动里面有两个角色,并形成鲜明的对比,拓展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用完整语言讲述的兴趣,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在学习讲述故事内容时,观察苹果树的变化并讲出两者之间的对话。
活动目标:1.模仿角色对话,体验角色心理,理解故事内容。
2.能根据画面想象,推测故事情节,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
3.知道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初步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故事ppt活动重难点:模仿角色对话,理解角色心理,并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
活动过程:一、猜猜讲讲、理解故事1.出示母鸡和苹果树,提问:“这是谁?”(激发兴趣导入)。
2.边讲边问,发现苹果树的奇怪之处。
(1)母鸡看到苹果树的树根,觉得哪里奇怪?(2)母鸡瞧了瞧苹果树的树顶,发现什么?(3)大灰狼为什么把自己装扮成苹果树?【本环节让幼儿认识角色,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兴趣。
】二、分段讲述,模仿角色(一)“苹果树”的三次诱骗:第一次:“喂!母鸡,到我的树下来凉快凉快吧。
”(完整学说)1.“母鸡看到苹果树的树根,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丰富词汇“毛茸茸”。
2.“苹果树”请母鸡出来干什么?我们一起学一学。
第二次:母鸡呀,你快出来尝尝我这又甜又大的苹果吧。
(扩充词汇)。
1.母鸡不相信苹果树的话,又发现什么?引导幼儿在倾听中理解母鸡的心理。
2.学说苹果树的话。
3.除了请母鸡吃又大又甜的苹果,还可以吃什么样的苹果?引导幼儿模仿创编。
第三次:“母鸡呀母鸡,快快出来吧,靠在我的树干上舒舒服服的休息休息。
”(拓展表达)1.“苹果树为了让母鸡出来,说了好长的一句话”,我们来试试,鼓励幼儿学说长句。
2.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把母鸡请出来?请幼儿大胆表达并创编。
【这个环节让幼儿沈浸在情境中模仿角色语言,理解故事内容,并初步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三、完整欣赏,感悟寓意完整欣赏故事,提问:”大灰狼灰溜溜的走了,这是它心里在想什么呢?夸赞母鸡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我们来夸夸它吧。
学前幼儿园_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前幼儿园_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a4790628bd63186bdebbc2f.png)
中班语言《母鸡与苹果树》教学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习角色对话;喜欢并乐意扮演角色与同伴一起参与表演。
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3.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懂得遇事要动脑筋。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习角色对话活动难点: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活动准备:课件《母鸡和苹果树》PPT、母鸡和大灰狼头饰、苹果树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提问设疑,激发兴趣)1.母鸡睁着大大眼睛,张着大嘴,怎么一副惊讶的表情?(教师母鸡图片,引导幼儿猜测)2.母鸡家门前突然长出一棵苹果树,这棵树和其他树长得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创设氛围,激发幼儿听故事的欲望)3.答案就藏在接下来的故事里。
二.展开环节(利用课件,感知故事)(一)使用白板课件,讲述故事1.教师利用苹果树道具讲述故事母鸡住在美丽的树林里面。
一天早晨,母鸡醒来,发现门口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
母鸡说:“这棵苹果树哪来的呢?昨天还没有这棵树呢。
”一阵风吹来,(出现风的声音)几片树叶从树上掉下来。
出现什么?什么样的耳朵?尖尖的耳朵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
”苹果树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小结:幼儿观察出现的耳朵,引导幼儿说出尖尖的耳朵。
在教师的表演和引导下,幼儿表现母鸡看到耳朵时惊讶的表情和语气。
2.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露出了什么?什么样的嘴巴?血红的大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血红的大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小结:幼儿观察出现的嘴巴,引导幼儿说出血红的大嘴。
在教师的表演和引导下,幼儿表现母鸡看到嘴巴时惊讶的表情和语气。
3.母鸡走出门仔细观察,发现苹果树又有了变化。
这是什么?什么样的尾巴?毛茸茸的尾巴。
看,这又是什么?尖尖的脚趾“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毛茸茸的尾巴和尖尖的脚趾?”“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学前幼儿园_中班语言《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前幼儿园_中班语言《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485a5f677232f60dccca196.png)
《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母鸡逐步认清并揭穿“苹果树”真面目的故事情节。
2.模仿角色对话,体验角色心理。
3.知道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初步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母鸡逐步认清并揭穿“苹果树”真面目的故事情节。
难点:能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现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对话。
活动过程:一、猜猜讲讲,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母鸡和苹果图片,导入活动。
2.边讲边问,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发现苹果树的奇怪之处。
图一:母鸡发现了什么?他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图二:苹果树有什么变化?你见过长了尖尖耳朵的果树吗?母鸡会有什么感觉,他会说什么?图三:又一阵风吹来,母鸡发现了什么?她是什么心情?会想什么,说什么?图四:这是什么样的嘴巴?这么可怕的嘴巴会是谁的?这时母鸡心里会在想什么?他会怎样说?图五:这真的是一棵苹果树吗?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苹果树现出原形?(幼儿讨论)二、完整讲述,进一步理解母鸡识破并揭露大灰狼诡计的故事情节,尝试大胆学说对话。
提问:1.故事的名字什么?2.故事里苹果树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母鸡和苹果树分别是怎么说的?3.大灰狼为什么要装扮成苹果树?母鸡是怎样一步一步识破“苹果树”诡计的?4.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母鸡?小结:大灰狼想尽办法来骗母鸡,可母鸡能通过观察、分析,想出好办法来让大灰狼现出原形,真是只聪明的母鸡。
三、联系生活,习得自我保护的方法。
讨论:小朋友自己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我们要怎么做?路上有陌生的叔叔阿姨要给我们糖吃或者带我们去游乐场,我们该怎么办?小结: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大灰狼一样不安好心的坏人,他们会想尽办法来欺骗我们,遇到这样的陌生人,我们不能轻易相信他们,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保护自己。
四、活动延伸:将故事头饰、场景投放到表演区,幼儿继续表演故事。
附:故事《母鸡和苹果树》母鸡住在美丽的树林里,一个早晨,母鸡起床打开窗户,往外看,发现门口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
学前幼儿园_中班语言《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前幼儿园_中班语言《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36a56efb52acfc788ebc998.png)
活动名称:《母鸡和苹果树》年龄段和领域:中班上册语言活动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习主要角色对话。
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3.体验观察和发现的乐趣,懂得遇事要动脑筋。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习主要角色对话。
活动难点: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课件《母鸡和苹果树》经验准备:有自我保护的经验活动过程:一、出示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引发幼儿猜测提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师:今天早晨,母鸡醒来,看见了一件奇怪的事,发现门口突然出现了一颗苹果树,昨天还没有呢,今天就出现了,你们猜这是怎么回事?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并讲述画面内容。
1.出示图1,引导幼儿观察、回答提问: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掉下了几片叶子,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谁的耳朵?母鸡看到树上的耳朵,会说些什么?苹果树会说什么?小结: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
”苹果树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提问:苹果树怎么说话了?这时候,母鸡能不能出来?小结:外面可能有危险,一定不能出来。
2.出示图2,与幼儿一起学吹风的样子,观察、讲述图片中的内容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嘴巴?会是谁的嘴巴?这时候母鸡会说什么?苹果树会怎么说?小结:这是一张长着尖尖牙齿的血红的大嘴,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血红的大嘴。
”苹果树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3.出示图3,引导幼儿学说角色对话提问:苹果树又有什么变化?这条尾巴是什么样的?母鸡看到这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会说些什么?苹果树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4.引导幼儿猜想结局,能够用连贯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问:苹果树会长出耳朵、嘴巴和尾巴吗?这是一棵真正苹果树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苹果树现出原形?母鸡看到大灰狼,会做什么呢?四、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理解母鸡的聪明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名称:母鸡和苹果树年龄段:中班领域:语言活动活动目标:1.在母鸡与大灰狼斗智的情节发展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角色间的对话。
2.能根据画面中苹果树的变化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懂得遇到事情时要善于观察、开动动脑筋解决问题。
活动重点:在母鸡与大灰狼斗智的情节中理解故事发展线索,学习角色对话。
活动难点:能根据画面中苹果树的细节变化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1.了解小动物的身体特征,学会通过观察身体部位特点进行分辨2.了解秋天落叶树的季节变化特点。
物质准备:PPT课件活动过程:一、游戏“猜猜我是谁”,导入活动主题。
通过身体部位猜动物,引出故事主人公——母鸡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并讲述故事内容。
1.讲述至开头部分,提问:门前为什么会突然长出一棵苹果树呢?2.讲述第一段,讲述后请幼儿模仿苹果树说的话“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3.讲述第二段苹果树的变化,提问:这是一张怎样的嘴巴?引导幼儿观察后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大灰狼的嘴巴。
4.第二段讲述后,引导幼儿思考“苹果树真的有的时候会这样吗?”5.第三段讲述后,请幼儿模仿苹果树的动作和对话。
提问:你觉得这是一棵真正的苹果树吗?为什么?6.讨论: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故事结尾。
7.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母鸡面对危险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讲述结尾。
8.故事讲述完提问:大灰狼为什么要打扮成苹果树?三、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理解母鸡的聪明智慧。
1.带问题“母鸡发现大灰狼的诡计时是怎么做的?”完整倾听故事。
2.过程中引导幼儿共同表演母鸡与苹果树的对话。
3.讲述后提问:母鸡发现大灰狼的诡计时是怎么做的?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小结:当我们遇到困难也要像母鸡一样,不怕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
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画画时通过仔细观察画出的画会更加形象生动;买菜时通过观察,可以买到最新鲜的蔬菜……希望小朋友们可以将善于观察、开动脑筋的小心得和你的同伴一起分享。
四、延伸活动:说一说:细心观察好处多你在生活中是怎样细心观察的?这样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附故事:母鸡和苹果树母鸡住在美丽的树林里面。
一天早晨,母鸡醒来,发现门口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
母鸡想:“这棵苹果树哪儿来的呢?昨天还没有这棵树呢。
”一阵风吹来,几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母鸡发现了苹果树长出尖尖的耳朵,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
”苹果树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又有一阵风吹来,苹果树长出可怕的嘴巴,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可怕的大嘴巴。
”苹果树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母鸡仔细地看看苹果树,又发现了许多奇怪的事。
“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毛茸茸的尾巴和尖尖的脚趾。
”苹果树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这到底是不是一棵真正的苹果树呢?母鸡想了想,说:“你们苹果树,到秋天都是要落叶的。
”“哦,是的,我们是要落叶的。
”树开始抖动和摇晃起来,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下来,苹果树露出了尖尖的耳朵、又露出了牙齿、身体和尾巴。
母鸡其实早就发现那棵苹果树是一种用苹果树枝伪装起来的狼,所以母鸡并不害怕,它“嗖”的一声跑回家,关上门窗,并上了锁。
等大灰狼反应过来追到门口的时候,已经根本进不去了,大灰狼吃不到母鸡,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学情分析中班是整个幼儿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最为突出。
在语言领域,中班幼儿已掌握了口语的基本语法和2000个左右的词汇,能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能用语言向成人提出要求,语言能力发展很快。
中班幼儿的心理活动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在一项活动中的持久性、目的性和专注性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基于以上中班生理心理特点,在本次教育活动的目标和教学设计上严格把握中班年龄特点为原则制定。
故事《母鸡和苹果树》是《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中班上册主题“落叶飘飘”次主题“秋天的果实”中的内容,故事中也渗透了苹果树等落叶树的秋季季节特征等知识性内容,但故事中介绍会容易让幼儿脱离故事情境,所以,将此部分内容作为生活经验准备方面内容提前渗透给幼儿,让幼儿了解苹果树在秋天会落叶的知识点的同时,感受秋天的气息和特征,发现秋天的多彩。
根据活动对动物细节的观察内容,我也利用益智区投放了“谁的影子找找看”等游戏,并利用谈话活动,和幼儿一起交流分享“神奇的动物”,让幼儿对动物的身体细节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描述、分享。
作为语言活动,为了对于语言目标更好地诠释,对故事语气语调、语言讲述完整性把握的更加准确,我利用几本非常受欢迎的绘本,如《狼大叔的红焖鸡》、托尼.罗斯改编版《石头汤》等,让幼儿对于母鸡与大灰狼的角色关系进行分析,感受发现角色关系的多种可能性,拓展幼儿的思维,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在其过程中让幼儿用自己的语气、语调来模仿不同的角色,表现不同角色的声音特征。
中班语言活动《母鸡和苹果树》教材分析:故事《母鸡和苹果树》是《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中班上册中主题三“落叶飘飘”中的一个语言活动,故事生动幽默地讲述了一只聪明勇敢的小母鸡,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伪装成苹果树的大灰狼,并开动脑筋为自己巧妙化解危机的故事。
故事中的母鸡临危不惧,运用自己的智慧“狼”口脱险,同时潜移默化的描述了秋天落叶的季节特点,整个故事充满童趣,故事中的角色对话重复式语句的特点,易于幼儿模仿与学习。
同时对幼儿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要仔细观察、沉着应对、积极思考,起到了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符合《纲要》中“服务于幼儿生活”的宗旨。
根据《指南》语言发展目标以及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将本活动的知识目标定位在“在母鸡与大灰狼斗智的情节发展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角色间的对话。
”本目标紧紧围绕语言领域本体目标来制定,也是活动的重点。
在故事中母鸡与“苹果树”之间有趣的对话,其语言结构易于幼儿模仿和表演,通过表演法,在一次次对话的细微变化之中让幼儿感受母鸡与“苹果树”心理活动的变化。
《指南》中语言领域教育建议指出“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
”这个故事最后环节比较适合幼儿续编故事,推测情节的发展。
因此能力目标定位在能根据画面中苹果树的细节变化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本目标也是活动的难点。
本篇故事层次清晰、情节发展逐层深入,幼儿不断在新线索出现时大胆想象思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点和注意力。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法深入故事,可以很好地完成本条目标,解决活动的难点。
情感目标定位在懂得遇到事情时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通过层层递进的追问,帮助幼儿一步步挖掘故事的内涵,让幼儿了解在遇到突发事件或危险时要沉着冷静、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化解困难解决问题,同时增强学会保护自己的意识。
观评记录老师组织中班语言《母鸡与苹果树》活动,观课后,本园教师的观评记录如下:朱秋平:老师的选择新颖有趣。
开始环节以猜猜乐的形式,,极大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功底能较好的带动幼儿进入到故事情境中,与幼儿互动亲切自然,能时刻注重保护幼儿的想象力与表现欲望,及时支持与肯定幼儿的想法。
能深入挖掘故事内涵,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活动环节设计有思考,环节目标性强,能一步步落实整个活动的目标,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有益的。
常宁:我认真聆听了丁老师组织的教育活动,听完课后有以下几点感触:一、课件制作精美,使用巧妙、恰当。
在开始部分运用“猜猜看”的小游戏,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注意力。
二、老师的问题设计巧妙而且具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孩子讨论的比较激烈,问题有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如教师问:“如果真的是一只大灰狼,那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呢?”孩子们的答案很多,幼1:“母鸡会跑呀跑,大灰狼会使劲追她。
”幼2:“母鸡肯定会跑回自己的家里。
”幼3:“母鸡会被大灰狼吃掉的。
”三、教师自身对故事的语气、脉络把握的非常有度,能很好的感染孩子,将孩子带入到故事中,在评价幼儿的讲述中,教师也注意到了让幼儿用不通的音色来表现不同的角色。
四、故事结尾处可以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这是一个及语言和安全于一体的综合活动,故事的结尾母鸡关闭门窗并上了锁,大灰狼只好灰溜溜的走了,这实际上就是教育孩子在遇到周围有危险情况的时候,要关好门窗并上锁,防止坏人进家发生危险。
邱媛:教师的讲述生动。
充分发掘童话故事的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教师在活动中采用ppt形式,课件制作精美。
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
整个活动过程中。
教师重在情感的激发,并以此作为主线贯穿始终。
师幼关系融冶。
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较高,活动氛围很好。
活動期間教師能及時抓住幼儿的閃光点。
提问有启发性、有层次性,教师对幼儿的心理把握准确,幼儿回答的好。
于惠艳:《纲要》中指出:“应该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老师的中班语言教育活动“母鸡和大灰狼”就为幼儿创设了这样的宽松氛围。
简单说一下我的评析意见:1.PPT制作的比较精美,运用恰当好处。
2.师幼互动积极。
在由浅入深的故事情节逐渐展示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母鸡与大灰狼斗智的过程,并通过画面中苹果树的细节变化在相互交流、教师的启发下得出推测,展开想象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3.每一环节的提问比较有价值,小结到位,能有效帮助幼儿提升。
任淑静:今天听了幼儿园优秀老师——丁老师执教的《母鸡与苹果树》,这个活动是山东省新编教材中班上册主题三中的一个活动,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一只大灰狼想要吃掉母鸡,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自己伪装成一棵苹果树来到母鸡家门前,母鸡早晨开门一看觉得奇怪,就在这时风吹落了几片叶子,树上露出了大灰狼的两只耳朵,母鸡说:“真是奇怪,我从来没有见过长着耳朵的苹果树。
”苹果树说:“我们苹果树有时候是这样子的。
”后来又出现了血红的大嘴巴,毛茸茸的大尾巴。
母鸡以同样的问题问,而大灰狼则以同样的答案回答,后来聪明的母鸡想出了一个办法,说:“苹果树在秋天是要落叶的。
”大灰狼听了就使劲的要着自己的身体,把身上的叶子都摇光了。
母鸡一看,赶紧关闭门窗并且上了锁,大灰狼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这是个集语言与安全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听完课后有以下几点感触:活动中教师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开放、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正如新《纲要》中所说:“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