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合集下载

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和精密度:
1.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用E表示E=X-X T;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 r表示:
E r=E/X T=X-X T /X T×100%。

2.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偏差:
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差值,用d表示;
①平均偏差:
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②相对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③标准偏差:
④相对标准偏差:
3.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精密度好是准确度好的前提;
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方法:
选择恰当分析方法(灵敏度与准确度);减小测量误差(误差要求与取样量);
减小偶然误差(多次测量,至少3次以上)消除系统误差对照实验:
标准方法;
标准样品;
标准加入;
空白实验;
校准仪器;
校正分析结果。

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计算公式

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计算公式

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计算公式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精密度和准确度可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涉及到各种测量和实验的时候。

那这俩到底是啥,又有着怎样的计算公式呢?别着急,咱们慢慢唠。

先来说说精密度。

精密度呢,简单说就是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比如说,你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了好几次,这几次测量结果相互之间很接近,那说明精密度高;要是每次测的结果都相差挺大,那精密度就低啦。

精密度的计算公式通常用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表示。

相对标准偏差的公式是:RSD = (标准偏差 / 平均值)× 100% 。

标准偏差的计算有点复杂,不过咱们别怕。

假设我们有一组测量值 x₁,x₂,x₃,……,xₙ ,先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值x,然后用每个测量值减去平均值,得到的差值平方后相加,再除以测量次数减1 ,最后开根号,这就得到了标准偏差。

我记得有一次在实验室里,同学们一起测量一个小金属块的质量。

大家都特别认真,小心翼翼地操作天平。

我测了五次,结果分别是10.2 克、10.3 克、10.1 克、10.2 克和 10.3 克。

算下来平均值是 10.2 克,经过一番计算,标准偏差是 0.08 克,相对标准偏差就是(0.08 / 10.2)× 100% ≈ 0.78% ,这说明我的测量精密度还不错哦。

再讲讲准确度。

准确度呢,指的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要是测量结果很接近真实值,那准确度就高;反之,准确度就低。

准确度的计算公式一般用误差来表示。

误差 = 测量值 - 真实值。

如果误差小,说明准确度高;误差大,准确度就低。

给您举个例子,还是在那个实验室里,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小金属块的真实质量是 10.0 克。

我之前测量的平均值是 10.2 克,那误差就是10.2 - 10.0 = 0.2 克。

这就说明我的测量结果准确度还有待提高。

在实际应用中,精密度和准确度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精密度高,准确度才有保障;而准确度高,也能反映出测量方法的可靠性。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计算公式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计算公式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计算公式
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准确度和精密度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准确度指的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精密度则是指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方法来计算准确度和精密度,以确保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准确度的计算公式为:
准确度 = (测量值的平均值 - 真实值) / 真实值 × 100%
其中,测量值的平均值是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真实值是我们所期望的值。

准确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如果准确度为0,则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完全一致。

精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精密度 = (标准偏差 / 测量值的平均值) × 100%
其中,标准偏差是多次测量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度量。

精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如果精密度为0,则表示多次测量结果完全一致。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准确度和精密度。

如果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很高,则说明实验结果非常可靠。

如果实验结果的
准确度和精密度都很低,则说明实验结果不可靠。

准确度和精密度是科学研究和实验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使用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确保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准确和精确的。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如何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精密度分为: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含量测定和杂质的定量测定应考虑方法的精密度。

重复性: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

或将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溶液,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中间精密度:为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设计方案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

变动因素为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

例如测定3天,2人以上分析检测,每天测定3批样品同时做平行样,可以用不同设备进行测定。

.重现性:法定标准采用的分析方法,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例如,建立药典分析方法时,通过协同检验得出重现性结果。

协同检验的目的、过程和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

应注意重现性试验用的样品本身的质量均匀性和贮存运输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免影响重现性结果。

数据要求:均应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可信限。

简单而言:就是准确度用回收率试验,精密度用测定6次结果进行rsd评价。

1。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附件:
发现论坛中很多会员都提到类似的问题,将收集到的相关经验资料予以总 结,供大家分享:
准确度:
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
绝对误差:
测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用 示。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误差可正可负,可以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但不能反映误差在测量 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误差反映测量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相对误 差更有意义。
真值(a):
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测 知,实际工作中,往往用 “标准值”代替“真值”。标准值:
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 得出的结果平均值。
精密度:
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接近,精密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密度。
偏差:
单次测量值与样本平均值之差:
平均偏差:
各次测量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相对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标准偏,比平均偏差更灵敏的反映较大偏差
的存在,在统计学上更有意义。
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精密度不符合要求,表示所测结果不可靠,失去衡量准确度的前提。2)精密度高不能保证准确度高。
换言之,准确的实验一定是精密的,精密的实验不一定是准确的。

准确度_与精密度

准确度_与精密度

准确度与精密度一 准确度与误差1、准确度:是指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即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2、真实度:物质中各组分的真实含量。

它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可能准确知道,只有在消除系统误差之后,并且测定次数趋于无穷大时,所得算术平均值才代表真实值。

市售标准物质,它给出的标准值可视为真实值,可用它来校正仪器和评价分析方法等。

3、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测得值(X )- 真实值(T ) 绝对误差(E )=测得值(X )- 真实值(T )相对误差(RE )由于测定值可能大于真实值,也可能小于真实值,所以绝对、相对误差有正负之分。

二 精密度与偏差1、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N 次重复测定结果彼此相符合的程度。

精密度大小=绝对误差 ×100%真实值(T )用偏差表示,偏差越小,精密度越高。

2、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它只能用来衡量单项测定结果对平均值偏离程度。

绝对偏差:只单次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

绝对偏差(d )=X i -X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都有正负之分,单次测定的偏差之和等于零。

3、算术平均偏差:指单次值与平均值的偏差(绝对值)之和,除以测定次数。

它表示多次测定数据整体的精密度。

代表任一数值的偏差。

算术平均偏差(d )相对平均偏差=算术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不计正负。

4、标准偏差:它是更可靠的精密度表示法,可将单次测量的较大偏差和测量次数对精密度的影响反映出来。

X i -X×100%X(i=1.2.3······n )nd×100% X标准偏差S=例:分析铁矿中铁含量,得如下数据:37.45% ,37.50% ,37.30% ,37.25%计算此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解:X=各次测量偏差分别是:d1=+0.11% ,d2=-0.14% ,d3=+0.16% ,d4=-0.04% ,d5=0.09%d= =S= =三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37.45%+37.20%+37.50%+37.30%+37.25%= 37.34%5(0.11+0.14+0.04+0.16+0.09)% = 0.11%5(0.11)2+(0.14)2+(0.04)2+(0.16)2+(0.09)2% = 0.13%5-1第一组测定结果:精密度很高,但平均值与标准值相差很大。

准确度与精确度

准确度与精确度

准确度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以误差来表示.它用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用标准物质或标准方法进行对照试验,在无标准物质或标准方法时,常用加入被测定组分的纯物质进行回收试验来估计和确定准确度.在误差较小时,也可通过多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作为真值μ的估计值.测定精密度好,是保证获得良好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测定精密度不好,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准确度.对于一个理想的分析方法与分析结果,既要求有好的精密度,又要求有好的准确度.精密度是指多次重复测定同一量时各测定值之间彼此相符合的程度.表征测定过程中随机误差的大小.精密度是表示测量的再现性,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是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准确度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以误差来表示。

精密度是指多次重复测定同一量时各测定值之间彼此相符合的程度,表征测定过程中随机误差的大小。

在规定条件下所得独立试验结果间的符合程度。

准确度和精密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应当指出的是,测定的准确度高,测定结果也越接近真实值。

但不能绝对认为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因为系统误差的存在并不影响测定的精密度,相反,如果没有较好的精密度,就很少可能获得较高的准确度。

可以说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精密度是表示测量的再现性,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是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

好的精密度是保证获得良好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测量精密度不好,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准确度。

反之,测量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好,这种情况表明测定中随机误差小,但系统误差较大。

准确度用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用标准物质或标准方法进行对照试验,在无标准物质或标准方法时,常用加入被测定组分的纯物质进行回收试验来估计和确定准确度。

反映系差的大小,指数据的均值偏离真值的程度。

对不同的规定条件,有不同的精密度的度量。

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概念区分

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概念区分

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概念区分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概念区分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经常用到的,然而又是很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这几个概念,有的是尽对仪器而言的,有的即使对仪器又是对测量而言的。

本文拟就从仪器和测量两方面对此予以简述。

1、仪器的灵敏度、精确度和准确度:1.1仪器的灵敏度:灵敏度是指仪器测量最小被测量的能力。

所测的最小量越小,该仪器的灵敏度就越高。

如天平的灵敏度,每个毫克数就越小,即使天平指针从平衡位置偏转到刻度盘一分度所需的最大质量就越小。

又如多用电表表盘上标的数字“20kΩ/V”就是表示灵敏度的。

它的物理意义是,在电表两端加1V电压时,使指针满偏所要求电表的总内阻Rv(表头内阻与附加电压之和)为20kΩ。

这个数字越大,灵敏度越高。

这是因为U=IgRv,即Rv/U=1/Ig,显然当Rv/U越大,说明满偏电流Ig越小,即该电表所能测量的最小电流越小,灵敏度便越高。

仪器的灵敏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灵敏度过高,测量时的稳定性就越差,甚至不易测量,即准确度就差。

故在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前提下,灵敏度也不易要求过高。

灵敏度一般是对天平和电气仪表等而言,对直尺、卡尺、螺旋测微器则无所谓。

1.2仪器的精密度:仪器的精密度,又称精度,一般是指仪器的最小分度值。

如米尺的最小分度为1mm,其精密度就是1mm,水银温度计的最小分度为0.2℃,其精度就是0.2℃。

仪器的最小分度值越小,其精度就越高,灵敏度也就越高。

比如最小分度为0.1℃的温度计就比最小分度为0.2℃的温度计灵敏度和精密度都高。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仪器的精度高,准确度也就高,这表明仪器的精度是一定准确度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准确度,也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精度相适应。

这正是人们常用精度来描述一起准确度的原因。

但是,仪器的精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其准确度。

例如一台一定规格的电压表,其内部的附加电压变质,使其实际准确度下降了,但精度却不变。

准确度与精密度

准确度与精密度

★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与偏差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绝对误差:测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用δ表示。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误差可正可负,可以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但不能反映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误差反映测量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相对误差更有意义。

例:用刻度0.5c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cm,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cm;用刻度1m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mm,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mm。

例:分析天平称量误差为0.1mg, 减重法需称2次,可能的最大误差为0.2mg, 为使称量相对误差小于0.1%,至少应称量多少样品?答:称量样品量应不小于0.2g。

真值(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测知,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值”。

标准值: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平均值。

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接近,精密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密度。

偏差:单次测量值与样本平均值之差:平均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标准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的平方和平均值再开方,比平均偏差更灵敏的反映较大偏差的存在,在统计学上更有意义。

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例:分析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得到如下数据:37.45,37.20,37.50,37.30,37.25(%),计算测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1)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不符合要求,表示所测结果不可靠,失去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2)精密度高不能保证准确度高。

换言之,准确的实验一定是精密的,精密的实验不一定是准确的。

标准差是方差开方后的结果(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假设这组数据的平均值是m方差公式s^2=1/n[(x1-m)^2+(x2-m)^2+...+(xn-m)^2]方差方差和标准差:样本中各数据与样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叫做样本方差;样本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样本标准差。

准确度和精度定义

准确度和精度定义

准确度英语accuracy拼音zhǔn què dù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以误差来表示。

它用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用标准物质或标准方法进行对照试验,在无标准物质或标准方法时,常用加入被测定组分的纯物质进行回收试验来估计和确定准确度。

在误差较小时,也可通过多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作为真值μ的估计值。

测定精密度好,是保证获得良好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测定精密度不好,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准确度。

对于一个理想的分析方法与分析结果,既要求有好的精密度,又要求有好的准确度。

测量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一致的程度;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指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的能。

准确度只是一个定性概念而无定量表达。

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大,其准确度低。

但准确度不等于误差。

准确度只有诸如:高、低;大、小;合格与不合格等类表述。

对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则还有级别或等别的表述。

用量值给出准确度是错误的,例如:准确度为0.5毫克,这里0.5毫克是什么是不明确的。

准确度:是用来同时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称为准确度,两者之差叫误差。

准确度的高低常用误差表示,误差越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准确度决定于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精度精度Accuracy 观测结果、计算值或估计值与真值(或被认为是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每一种物理量要用数值表示时,必须先要制定一种标准,并选定一种单位(unit)。

标准及单位的制定,是为了沟通人与人之间对于物理现象的认识。

这种标准的制定,通常是根据人们对于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要考虑这标准是否容易复制,或测量的过程是否容易操作等实际问题。

由于各种物理量的标准的制定是人为的,因此需要经过一个社会或团体的公认,才会逐渐为人们普遍采用。

[编辑本段]相关资讯以下来源于中国仪器超市()的资讯:世界性的测量标准起源于欧洲工业革命之后;法国科学院首先在1791 年决定用地球的大小来制定长度单位,定义一米为沿子午线由北极经巴黎至赤道的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

准确度与精确度的概念的区别

准确度与精确度的概念的区别

1、准确度与精确度的概念的区别: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表测定的正确性。

而精确值是指用相同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各测定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即各次测定结果之间越接近,结果的精密度越高表现了测定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但两者之间又有密切关系。

准确度高的前提是精密度高;但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精密度不高,准确度肯定不可靠,只有准确度和精密度都好的测量值才最可靠。

2、准确度: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表示分析方法测量的正确性,一般以回收率(%)表示。

3、精密度:指用该法经多次取样测定同一个均匀样品,各测定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精密度一般以标准偏差(S)或者(RSD)表示。

4、杂质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者百万分之几来表示。

5、药品标准: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依据法律。

6、空白试验:指实验中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的容积代替供试液,或试验中不加有关试剂,按供试品溶液同样的方法和步骤操作。

7、阴性对照:为了考察制剂中其他药味对欲鉴别药味薄层色谱的干扰。

8、线性考察的目的:(1)确定关系是否为线性关系:(2)确定线性关系的范围:(3)看直线是否过原点以确定用一点法测还是两点法测量。

9、薄层色谱鉴别对照物有哪几种:对照品,对照药材,阴性对照。

10、举例说明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含义?答:一般杂质: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药材的采集,收购,加工以及制剂的生产或储存过程中容易容易引入的杂质,如:酸,碱,水分,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

特殊杂质:指的是个别中药制剂中所含有的杂质,是在制备或储存过程中,因制备工艺的特殊性或药物本身性质的特殊性而引入的一类杂质。

11、中药制剂分析检验程序?答:取样,供试品的制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

12、简述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区别?答:总灰分:中药经粉碎后加热,高温炽灼至灰化,册其细胞组织及其内含物成为灰烬而残留,由此所得灰分为“生理灰分”即为总灰分。

准确度和精度定义

准确度和精度定义

准确度英语accuracy拼音zhǔn què dù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以误差来表示。

它用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用标准物质或标准方法进行对照试验,在无标准物质或标准方法时,常用加入被测定组分的纯物质进行回收试验来估计和确定准确度。

在误差较小时,也可通过多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作为真值μ的估计值。

测定精密度好,是保证获得良好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测定精密度不好,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准确度。

对于一个理想的分析方法与分析结果,既要求有好的精密度,又要求有好的准确度。

测量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一致的程度;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指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的能。

准确度只是一个定性概念而无定量表达。

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大,其准确度低。

但准确度不等于误差。

准确度只有诸如:高、低;大、小;合格与不合格等类表述。

对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则还有级别或等别的表述。

用量值给出准确度是错误的,例如:准确度为0.5毫克,这里0.5毫克是什么是不明确的。

准确度:是用来同时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称为准确度,两者之差叫误差。

准确度的高低常用误差表示,误差越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准确度决定于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精度精度Accuracy 观测结果、计算值或估计值与真值(或被认为是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每一种物理量要用数值表示时,必须先要制定一种标准,并选定一种单位(unit)。

标准及单位的制定,是为了沟通人与人之间对于物理现象的认识。

这种标准的制定,通常是根据人们对于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要考虑这标准是否容易复制,或测量的过程是否容易操作等实际问题。

由于各种物理量的标准的制定是人为的,因此需要经过一个社会或团体的公认,才会逐渐为人们普遍采用。

[编辑本段]相关资讯以下来源于中国仪器超市()的资讯:世界性的测量标准起源于欧洲工业革命之后;法国科学院首先在1791 年决定用地球的大小来制定长度单位,定义一米为沿子午线由北极经巴黎至赤道的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和精密度是评估分析方法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在许多领域的实践中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分别从准确度和精密度两个方面对这两个指标进行详细说明,并介绍其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一、准确度准确度指的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在分析方法中,准确度可以衡量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并用于评估方法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用于评估准确度的方法:1.比较法:通过与已知结果进行对比来评估所得结果的准确度。

例如,在进行新药疗效评估时,可以将实验组的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检验所用方法的准确度。

2.标准样品法:使用已知含量的标准样品来检验方法的准确度。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可以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检验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3.重复性实验:通过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分析来评估结果的一致性。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分析方法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其中,较小的变异表示更高的准确度。

准确度的高低对于很多领域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

在科学研究中,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从而提高科学实验的可靠性。

在医学诊断中,准确度是确保诊断结果正确的关键,能够对病情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治疗建议。

二、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一系列重复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与准确度不同,精密度并不涉及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用于评估精密度的方法:1.重复性实验:通过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分析来评估结果的一致性。

重复性实验中的较小变异表示较高的精度。

2.中间精度: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多次分析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评估分析仪器的精密度,如测量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组间精度:通过对同一样品在不同实验室或由不同分析师进行多次分析来评估结果的一致性。

组间精度用于评估对分析方法进行适用性验证和结果比较的可靠性。

精密度的高低对于评估分析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非常重要。

准确度与精密度名词解释

准确度与精密度名词解释

准确度与精密度名词解释
在各种学科和领域中,准确度和精密度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准确度是指测量结
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精密度则是指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准确度是评估测量结果是否接近所需的真实值的度量标准。

在科学实验、数据
分析和工程测量等领域,准确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准确度越高,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就越小。

通常,准确度可以通过与已知的标准值进行比较来评估。

精密度是评估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和重复性的度量标准。

当我们进行多次测
量时,如果测量结果非常接近,即使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测量方法是精密的。

精密度可以通过计算各个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和变异程度来评估。

准确度和精密度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医学诊断中,准确度
和精密度是评估检测方法和设备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在工程项目中,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的达成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结而言,准确度和精密度是度量测量结果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概念。

准确度
反映了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精密度反映了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在各个领域中,正确理解和应用准确度和精密度概念对于确保数据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正确度与精美度的关系附件 :发现论坛中好多会员都提到近似的问题,将采集到的相关经验资料予以总结,供大家分享:正确度:测定值与真切值吻合的程度绝对偏差:丈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均匀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偏差,用δ表示。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偏差。

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偏差可正可负,可以表示丈量仪器的正确度,但不可以反响偏差在丈量值中所占比率,相对偏差反响丈量偏差在丈量结果中所占的比率,衡量相对偏差更有意义。

真值(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丈量都存在偏差,故真值只好迫近而不行测知,实质工作中,常常用“标准值”取代“真值”。

标准值:采纳多种靠谱的解析方法、由拥有丰富经验的解析人员经过频频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均匀值。

精美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互相凑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凑近,精美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美度。

偏差:1 / 21 / 2单次丈量值与样本均匀值之差:均匀偏差:各次丈量偏差绝对值的均匀值。

相对均匀偏差:均匀偏差与均匀值的比值。

标准偏差:各次丈量偏差的平方和均匀值再开方,比均匀偏差更敏捷的反响较大偏差的存在,在统计学上更有意义。

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正确度与精美度的关系:1)精美度是保证正确度的先决条件:精美度不吻合要求,表示所测结果不行靠,失掉衡量正确度的前提。

2)精美度高不可以保证正确度高。

换言之,正确的实验必定是精美的,精美的实验不必定是正确的。

2 / 22 / 2。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附件:
发现论坛中很多会员都提到类似的问题,将收集到的相关经验资料予以总结,供大家分享:
准确度:
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
绝对误差:
测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用δ表示。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误差可正可负,可以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但不能反映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误差反映测量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相对误差更有意义。

真值(μ):
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测知,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值”。

标准值:
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平均值。

精密度:
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接近,精密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密度。

偏差:
单次测量值与样本平均值之差:
平均偏差:
各次测量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相对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标准偏差:
各次测量偏差的平方和平均值再开方,比平均偏差更灵敏的反映较大偏差的存在,在统计学上更有意义。

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精密度不符合要求,表示所测结果不可靠,失去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2)精密度高不能保证准确度高。

换言之,准确的实验一定是精密的,精密的实验不一定是准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在生物化学分析工作中,无论怎样谨慎地操作,测定结果总会产生误差,因此,掌握精确度与精密度实验,是进行分析工作的基础。

一:实验误差
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由于仪器的性能,实验的技巧以及化学反应是否完全等原因,使测得的结果往往不是客观的真实值,只能是与真实值接近,所以称测得值为近似值。

测得的近似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称为误差。

近似值比真实值大时误差为正,比真实值小时误差为负。

表示误差的方法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绝对误差测得值与真实值的差值称为绝对误差。

以A表示真实值,a 表示近似值,r表示绝对误差,则
r=a-A
如,滴定读数为20.24ml,而其真实体积为20.23ml,则绝对误差为:r=20.24-20.23=+0.01ml;
而另一滴定读数为 2.033ml,其真实体积为 2.023ml,其绝对误差为:r=2.033-2.023=+0.01ml。

两份测定的绝对误差均为0.01,但两份测定的体积相差10倍,可见r不能反映问题的全面,因此有另一种表示误差的方式。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数为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用R表示,即:
R(%)= a-A A ×100= r A ×100
如上例滴定读数的相对误差为:0.05%;0.5%。

由此可见,两份滴定读数的绝对误差虽然相等,但当用相对误差表示时,第一份滴定比第二份滴定的准确度大10倍。

显然,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R就越小,测定的准确度也就越高。

所以应该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二:系统误差与回收率实验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有分析过程中经常性的原因造成的,在每次测定中都比较稳定的重复出现,它与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有关,主要产生的原因有:
⑴方法误差由于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如容量分析中等当点与滴定终点不完全符合等。

⑵仪器误差由于仪器不够精密,或未进行校正所造成的。

⑶试剂误差试剂或蒸馏水不纯。

⑷操作误差每个人对实验条件控制不同而造成,如不同造作者对滴定终点颜色变化的判断不同等。

同时在操作中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损耗及污染,如奥氏吸管,用的再精心,也免不了有少量的样品沾壁而损耗,用滤纸滤过也是如此。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引起的系统误差,其特点是无论重复做多少次试验,都是经常反复出现,同真实数值之间的差距是比较一定的,并有相同的符号,(+)或(-)。

为了检验系统误差的大小,衡量测定的准确度,常用回收率实验来表达。

2:回收率实验回收率实验是在要测定的溶液中添加已知量的标准被测物,与待测的未知样品同时做平行测定,测得的添加标准物量与所添加的标准物量之比的百分率就称为回收率。

回收率(%)= (样品+标准物)测定值-样品测定值添加标准物量×100
系统误差越大,回收率越低;回收率越接近100%,系统误差越小。

由于系统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稳定,重复测定可以重复出现,因而可以设法减少或校正。

3:系统误差的减免或校正为了减免系统误差常采用下列措施:
⑴仪器的校正对所用的测量仪器(如砝码、容量仪器)进行校正,以减少误差。

⑵做空白实验由于试剂中含有影响测定结果的杂质或侵蚀器皿等而发生误差,可用空白实验来校正。

其方法是用空白样品(即不含被测物的试剂溶液)与被测样品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定,最后将被测样品所得的测定值,减去空白实验的测得值,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⑶用回收率实验对测得值进行校正,按上述方法求出回收率之后,对测得值可用下式进行校正:
被测样品的实际含量= 样品的分析结果(含量)回收率
应该指出,由于真实值是无法知道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求出真正的准确度,只得用精密度来评价分析的结果。

三:偶然误差与精密度
1: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指在某项测定中由于偶然的一些因素引起的误差,这些因素时隐时现,如仪器的临时故障,天平两侧温度不一,电压不稳定,取样不均匀等,另外,操作者不小心也是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如吸量血液后管外擦的不净,或放出的速度不均匀等,偶然误差的大小通常用精密度来衡量。

2: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对同一样品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定结果之间接近的程度。

同一样品的一系列测值越是接近,精密度越高,表明偶然误差越小。

若测定高低不一,表明偶然误差很大,精密度很低。

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来表示。

偏差也分为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 个别测定值-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不计正负号)
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算术平均值×100
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和误差的表示方法一样,用相对偏差表示比绝对偏差更有意义。

在实验中,对某一样品通常须进行多次平行测定,求得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分析结果。

对于该结果的精密度则有多种表示方法。

⑴平均绝对偏差和平均相对偏差的表示法:
如一份血样共作4次血氯测定,其结果如下:
测定结果(t)算术平均值个别测值的绝对偏差(d)
566mg%
9mg%
584mg% 575mg%
9mg%
5mg%
5mg%
平均绝对偏差(d)= 9+9+5+5 4 =7mg%平均相对偏差= 7 575 =1.2%
在实验中,有时只做两次测定,精确度可用下式计算:
两次分析结果的差值平均值×100%
不同的实验方法,允许误差的要求不相同。

如用滴定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平行测定时,其各测值之间的允许误差不应超过0.2%。

⑵标准偏差或均方根偏差:利用绝对偏差(d)和测定次数(n)可计算出标准偏差(S.D):
S.D=±√Σd2 n-1
标准偏差表示所测定的这些样品中待测物的含量变化范围。

这是从生物统计推导来的一种精密度表示法,标准偏差越小表示样品中各个测值的变异度(集中或分散的程度)越小。

表示越精确。

其结果可以用平均值(x)±标准偏差(S.D)来表示。

3:偶然误差的减免及校正偶然误差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有关,它来源于难以预料和不固定的因素。

或是由于取样不均匀,或是由于测定过程中某些不易控制的外界因素的影响等。

在生物测定法中,由于影响生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往往还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为了减少偶然误差,一般采取的措施是:
⑴均匀取样动、植物新鲜组织可制成匀浆后取样;细菌通常制成悬液,经玻璃球打散摇匀后,再量取一定体积的菌体样品进行分析;固体样品极不均匀,应于取样前先进行粉碎、混匀。

⑵多次取样根据偶然误差出现的规律,如果进行多次平行测定,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就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平行测定的次数愈多,其平均偶然误差就愈少。

关于上述的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及准确度和精密度的问题,有几个问题再进一步说明。

1:除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之外,还有因错误操作引起的“过失误差”,如读错刻度、溶液溅出,加错试剂等。

这时可能出现一个很大的误差值,此种数值应弃去不用。

2:误差与偏差具有不同的含义,误差以真实值为标准,而偏差是以平均值为标准。

由于物质的真实值一般是无法知道的,所以我们平时所说的真实值实际上只是采用了各种方法进行多次平行分析所得到的相对正确的平均值。

用这一平均值代替真实值来计算误差,得到结果仍然只是偏差。

3:用精密度来评价分析的结果也有一定局限性。

如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很高(即平均相对偏差很小),并不一定说明实验的准确度也很高。

因为如果分析过程中存在有系统误差,可能并不影响每次测定数值之间的重合程度,即不影响精密度。

但此分析结果却必然偏离真实值较大,也就是分析的准确度并不一定很高。

当然若是精密度也不高,则无准确度可言。

4: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应根据需要的准确度选择测量手段(仪器及方法)。

如分析样品时,要求准确度到0.1g,只需使用台秤,不必使用分析天平。

如果需要较高的准确度,又无适宜的仪器设备,则可用提高样品用量的方法来达到。

(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