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国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国学教案?
第一周:《四书?孟子?重仁轻礼》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泛爱众,而亲仁,重礼义、轻功利。正心育德,明其理,导其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简介孟子,导入本学期国学内容:
二、导入新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孟子》,了解颇受崇拜被称为“亚圣”的孟子学说。
板书:《孟子?重仁轻礼》
1、背景: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2、读文,感悟文意: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国;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①读译文,与原文对照,理解内容。
②质疑问难,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3、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师:你能明白孟子对梁惠王所说的话吗?他想告诉梁惠王什么呢?
(“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如果人人都讲“利”而不讲仁义,
那人们的欲望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反面分析:“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师: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 ?
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 ? ?
4、诵读原文,加深理解。
5、练习背诵:(组内背诵——指名背诵——同桌背诵)
三、作业:诵读背诵
第二周:《孟子?五十步笑百步》
教学目标:
1、思想:道性善、讲仁政、尊王贱霸、民贵君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孟子?重仁轻礼》
孟子告诉梁惠王什么?
(只要“王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 如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
师:孟子分别从正面和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正面:“王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
反面:如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二、导入新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孟子的一篇文章《孟子?五十步笑百步》,看看此文孟子在讲什么呢?
1、读文,感悟文意:
范读原文:
2、读文,理解文意:
3、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原文,思考:生活中你见到过“五十步笑百步”的现象吗?请举例:
(回答问题时,不敢举手的同学,反而嘲笑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今后怎样做?
4、练习背诵:(组内背诵——指名背诵——同桌背诵)
5、延伸:自学后面的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意。
三、作业:背诵《孟子?五十步笑百步》
第三周:《孟子?尽责无愧》
教学目标:
1、思想:道性善、讲仁政、尊王贱霸、民贵君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1、背诵《孟子?五十步笑百步》
2、理解:“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用以比喻现在的某些人嘲笑他人的不足或过失,却没有反思到自己也有这样的不足或过失,只是程度要比别人轻一些罢了。“五十步笑百步”是一种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二、导入新授:
师: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圈套”。看看下一篇文章
孟子有设下什么样的圈套?
板书:《孟子?尽责无愧》
1、读文,感悟文意:
2、范读——学生自读——借助译文理解文意:
师:孟子讲给齐宣王什么事情?齐宣王又是怎样回答的?
为什么“王顾左右而言他”?而不回答?(反思他自己是怎样做的?)
齐宣王是否不知不觉中走进“圈套”?
3、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三、作业:背诵《孟子?尽责无愧》
第四周:《孟子?耳听为虚》
教学目标:
1、懂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不能听后,盲目地去执行,这样会造成不良的的后果。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1、背诵《孟子?尽责无愧》
2、理解:
二、导入新授:
师: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圈套”。看看下一篇文章
孟子有设下什么样的圈套?
板书:《孟子?耳听为虚》
1、读文,感悟文意:
2、范读——学生自读——借助译文理解文意:
师:孟子在文中说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关于人事任用;第二种关于人员的罢免;第三种是对可恶之人的处罚上。通过举例子。告诉大家,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听,而去通过实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