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老师送给老师四句话

合集下载

读《吴正宪老师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摘录(二)

读《吴正宪老师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摘录(二)

读《吴正宪老师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摘录(二)犯错误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经历,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宽容,需要一个更加宽松、安全的氛围。

只有在和谐、安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乐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当我们有了宽容、平和的心态,有了接纳错误的勇气和胸怀,我们会发现错误并不可怕。

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及时寻找错误中的合理因素,发现错误中的价值,错误就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在对错误的辨析中,师生共同成长,学生获得的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增长的是处理生成的教学机智。

老师抓住学生的错误,及时促成一场辩论和思维的交锋,是在思维的左右摇摆和唇枪舌剑的辩论中,学生纠正了原有的错误认识,对平行四边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维也逐渐走向深入,渐渐接近数学的本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对于学生的错误,老师没有置之不理或者轻描淡写,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错误带来的积极效应:1.纠正错误——同学们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一观点通过辩论得以澄清。

2.学法指导——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点评使学生认识到,要用概念来判断,有理有据地以理服人;当同学提出菱形的问题时,老师用行动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动手折一折。

3.培养学习习惯——在辩论的过程中,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勇于挑战。

我认为课堂上对于“错误”的剖析与争论能给我们带来火热的激情,带来深度思考的快乐,带来智慧碰撞的满足,为我们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

换个视角看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错误也会变得精彩!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

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植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时候,不能挫伤学生心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我的心里高兴极了,如果那时候我没有耐心等待、轻易的就判定孩子的错误行为,如果那时候我没有抬头看到孩子的那个举动,如果那时候我没有心存善良去相信孩子的美好,我想,后面的改变将永远不会出现。
曾经的班主任问我,这孩子怎么改变的?我当时还一头雾水,现在看到吴老师的话,我明白了,孩子的改变源于教师的善良,源于教师善良中的理解,源于教师善良的中尊重,源于教师善良中的博爱。
翻开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这本书的第一章,原本以为吴老师会先给大家讲一讲如何在教学、与学生沟通交流方面的提供一些方法,然而却没有,而是更重要的分享----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首先应具备的品质:善良。
是啊!没有真正的善良,哪来的对学生行为的理解;没有善良,哪来的对学生的尊重;没有善良,哪来的博爱。
“当孩子们柔弱而敏感的心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时,就开始学着如何尊重别人,从而更加喜欢尊重孩子们的老师。”当我读到这句话时,就像一把神奇的魔棒一样,瞬间点醒了我,原来孩子们对老师的尊重,是在老师对孩子们的行为举止上学到的......
3.勤奋成就美好。
4.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5.生命离不开爱,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尊重是教育的真谛。爱的教育并不是挂在嘴上的,也不是公开课上奢侈的点缀;爱不仅是微笑,更是一种教育心态;爱是对个体健康的关注,是对生命挫折的忧虑;爱是真诚,是对孩子们自尊的保护。
6.用真情去去洞悉每个成长的讯息;用真情去呵护每份成长的力量;用真情去成全每次成长的渴望。把教学作为一份真情对真情的孕育,使学习成为生命对生命的唤醒,让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
......
报告内容:
2015年8月,我成为了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五年的学习生活,让我从一个不会教课、不会与学生沟通的年轻教师,变成了现在正在摸索小学数学教师真正使命,以及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师而不断努力的我。五年当中,我有了自己教学上的“偶像”,也特别愿意拜读她的各种书籍。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四篇)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四篇)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四篇)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1吴老师说:“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是啊,爱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给自己带无比的快乐;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中的幸福。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真心地爱事业、爱身边的每个孩子,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永远充满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都阳光灿烂。

读吴老师的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吴老师的堂是__的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轻松__的氛围,是充满激情的对话,是心灵和心灵的沟通。

吴老师重视创造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通过吴老师的讲授变得妙趣横生,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这些都是从读懂学生开始的,而要做到读懂学生,就必须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老师,才能被学生喜欢,做学生的朋友。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学习?我们能为数学学习做点什么。

而吴老师的字里行间都在告诉我们"教书育人"是数学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数学教学不仅仅只是教学生会计算、会解题、会考试,而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智慧的`启迪、潜能的激发、人格的培养。

使数学教学由单纯的数学学科走向丰富的数学教育,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是在读懂儿童的基础上。

这个"读懂",不是作者的意图,而是孩子的感悟。

设计一节不在于出奇,更多的是孩子的理解。

作为一线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思维的过程,学会和全班孩子共享,把重要的时间放在重要的岗位上。

回想自己的堂,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知识越越难、越越深。

殊不知特堂上还有一些"听天书"的学生,或许眼睛直直的盯着老师,脑子却是一片空白;或许思想开小差,早已游离堂。

堂上,我们要学会交流。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有幸曾在“名师之路”活动中听了聆听了一节全国特级名师吴正宪老师的课,下课了,孩子们久久不愿下课,希望吴老师继续给他们上课,连听课的我也好像一名学生一样完全被她吸引了。

她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多么的重要。

吴老师的课堂真的让我痴迷,我痴迷于吴老师语言的感染力,痴迷于吴老师课堂的亲和力,痴迷于吴老师对孩子们的感召力。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吴老师的教育专著——《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

吴老师从教四十余年来,在教育的道路上一直充满激情,怀揣梦想,边走边思。

她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让我们每一个教育人为之动容。

作为教育界的“领头雁”,吴老师给我们年轻教师的建议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爱、勤、创。

三个通俗易懂的简单字眼,如同教育行进中的三大法宝,很值得我们慢慢体悟、细细践行。

读完吴老师的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词就是爱和尊重。

开篇第一个故事就是课堂上孩子们扔雪球后的哄堂大笑,想必每个老师遇到都一定气愤不止,而吴老师却能平静的和孩子们约定“中午我们一起去天坛公园打雪仗好不好”。

这不仅是教育智慧,更是她用爱包容了一切。

因为爱,她提出了“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理念,要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

瞧这语言,多么富有童趣。

是啊,我们常常习惯用“成人化”的方法去教知识,忽略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自然课堂就无法真正吸引孩子们。

吴老师说:“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

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没有自觉进入儿童内心,哪来的“心心相印”?没有对生命的尊重,就没有爱的阳光普照,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

生命离不开爱,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尊重是教育的真谛。

爱的教育并不是挂在嘴上的,也不是公开课上奢侈的点缀;爱不仅是微笑,更是一种教育心态;爱是对个体健康的关注,是对生命挫折的忧虑;爱是真诚,是对孩子们自尊的保护。

读《吴正宪老师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摘录

读《吴正宪老师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摘录

读《吴正宪老师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摘录这世间的角角落落,多会有善良的人、善良的心。

想起春天的天空下,蒲公英的种子,借着微风的力,就飘向田间的角角落落,落地就生根,生根就发芽,然后开出一片灿烂金黄的花。

那个善良的心,也会像这样朴素的种子,借一股东风,让最美的花,开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朱成玉《善良的种子》)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做人、就应该做个好人,做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心中有爱。

教师更应该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使者,就如蒲公英一样,在学生心中播撒善良的种子。

有一种善良叫“理解”有一种善良叫“尊重”有一种善良叫“博爱”在我们实践的教育经验中会发现学生善良的心很容易被老师,成人的感染,但伤害也许发生在不经意间,可能一句话,可能一个举动,也可能一个眼神。

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让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感动学生、影响学生的前程与发展。

让我们在学生失败的时候送上一个温暖的眼神并给予真诚的帮助,在他们成功的时候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在他们痛苦的时候送上一个关怀的拥抱,在他们有困难思维时候伸出一双温暖的手…….这些都是小事,但为人师者应“不以善小而不为”。

愿我们都能为善良的使者,为孩子送去知识的同时播撒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这颗种子发芽、开花!2.热爱数学是教育的智慧源泉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数学和蔼亲切,数学生动活泼,数学耐人寻味,数学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周期现象的特写;孙行者,者行孙,孙悟空的名字便成了排列组合;“曹冲称象”触摸到了等量代换的脉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展现着极限的定义;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成就了游乐场里的翻滚过山车……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决定了学习数学和研究数学必然需要智慧,需要思考。

而数学教育的任务正是教育者要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演绎成学生感兴趣的、可以接受的,又不失数学本质和数学价值的形式,并展示给学生,数学教师应当用有效的方式启发与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并使他们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兴趣,学到有用的东西。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感想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感想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闲暇之余翻看在那里尘封许久的书----(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在此之前也翻看过,但都是有选择性地粗略读读,这次我从头到尾把整本书看完,在看的过程中,我就在想有时机肯定要听听吴老师的课堂,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吴老师、品读吴老师。

我被她那颗爱生之心,智慧地教育教学方法深深折服,读的过程中有一些自己的感触和思考。

一、努力读懂儿童,享受教育的幸福吴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孩子的内心就像花瓣上的露珠那般剔透脆弱,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在学生面前,如果你只了解权威,幸福就会远离你!二、援助学生跨越学习障碍在教学中如果遇到问题,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应该找出方法去解决问题,去实践,去做,去解决问题。

分析孩子上课不致辞的原因,不要老是自以为是,认为孩子因为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援助他们跨越学习障碍,所以我决定本学期做一个调查,去听听孩子真正的心声,然后改变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喜欢上我的课,给每一个孩子跃起的时机,让孩子勇敢站起来。

三、课堂中把“空白〞留给学生平常课堂教学中,由于自己经验缺乏,很多时候把课堂中的“空白〞给了思维反响快的孩子,或者用自己的思维替代了学生的思维,没有顾及到那些还没来得及思考或者遇到困难的学生。

吴老师给我们的启发是:教师要特长在表达方面留白,针对某些问题,教师先不说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去想、去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时机。

合上书本,我仍旧细细回味,从一个16岁就踏上三尺讲台的小女生,到如今成为数学教学的大师,假设不是有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执着,对课堂的痴迷,怎么能够在教育生涯上越走越远呢?回归实际,我想脚踏实地做教学研究,用心对待每一位孩子,从读懂孩子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向吴老师学习,满怀激情和向往追逐教育梦想,在教育路上幸福地行走。

教育偶像

教育偶像

我的教育偶像——吴正宪老师吴正宪:女,1954年8月生。

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员、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新课程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研究室主任。

长期致力于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

代表性论著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我与小学数学》等。

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跨世纪人才”、“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等称号。

初识吴老师,是2017年1月,那时,我在山西太原参加小学数学讲课培训。

吴老师首先为我们讲了一节课------三年级上学期《搭配的学问》,接着为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自此,吴正宪老师优秀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染和震撼。

回到学校,又在网上观看了吴老师指教的《求平均数》《分数的初步认识》《相遇问题》课堂实录,吴老师所体现出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超越自我的精神,一次次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也激励了我走进吴老师那炉火纯清生命课堂的背后故事。

我最崇拜的是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那简直是课堂与生命的对话,她的课堂是:课堂是交流,交流需要真诚;课堂是生活,生活需要真实;课堂是生命,生命需要真爱。

走进吴正宪老师的课堂如同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她会给你带来激动、兴奋和快乐,让你时常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走进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我们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课堂是真诚的交流,课堂是真实的生活,课堂是生命的对话。

吴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她用真诚的心唤起学生心灵的感悟,将人文精神淋漓尽致地在课堂中体现。

她把课堂看成生命的对话,师生生命的延伸。

吴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她与孩子们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以及艺术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倍受鼓舞和激励。

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

兰山实验小学教师读书征文——读《吴正宪老师给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兰山实验小学教师读书征文——读《吴正宪老师给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兰山实验小学教师读书征文——读《吴正宪老师给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寒假拜读了《吴正宪老师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带给我有关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很多启示,尤其是有关感知和体验式教学,操作、活动教学等方面的感触最深。

小学数学究竟要如何教学生才会愿意学并学得好呢?吴正宪老师用她四十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工作概括起来就三个字:爱、勤、创。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三点应该是必须的,爱工作、爱事业,才能从工作中体会到乐趣,体会到幸福。

把教育作为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数学课比做“好吃又营养的数学课”。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操作之中学数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活经验”,带给我深深的思考。

教师不是搬运工,不能把教材里的内容搬到孩子们的头脑中;学生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不能等待教师向里面装填各种知识;课堂教学也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更不是机械地从书本搬进孩子脑子里的简单操作。

要想保持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要给学生提供猜想验证、质疑问难、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们成为真正实践的探索者,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去发现数学中的“新大陆”。

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是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孩子们在亲自参与操作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活动经验,提升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理解和掌握了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明显的不同,小学阶段更多是操作数学。

在《吴正宪老师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小学生先是度量不同类型的安侥幸的内角和度数,并计算出它们的和,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在此基础上,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

可以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来加以验证,也可以通过折一折等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
z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 教师的建议》有感
z作者介绍
▪ 该书由吴正宪老师团队创作,吴正宪 老师是全国模范教师,现任北京教科 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 主任,特级教师。多年来,致力于小 学数学教学改革。从“小学数学归纳 组合法”到“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创新 精神的四部曲”,吴正宪创造了孩子 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的数学教学被 称为“爱与美的旋律”。
z 感z 谢您的聆听
z
整体感受
▪ 读了这本书,让我再次感受到,做一个好老师不容易,需要从很 多方面修炼,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词:爱心、勤奋、创造。
z
爱心
▪ 做教师要有爱心,要爱教育事业,要爱每个孩子;做数学教师, 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爱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给自己带来无 比的快乐;爱学生,才能感受到教育中的幸福。作为教师,我们 只有真心地爱事业、爱身边的每个学生,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永远 充满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阳光灿烂。曾经我也为学生的成 绩焦虑,在受到吴老师的启发后,我认为作为教师,不能以学生 的考分论英雄,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必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 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不足之处,更要看到明天他们不可限 量的前程,不能求全责备。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的进步,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以满腔热情的期待,让每个孩子都有 尊严的生活在集体中。
z
勤奋
▪ 作为教师,还要勤奋,首先勤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 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其次,在教学中要勤于思 考,因为学生、教材是变化的,课堂是动态的,勤于反思是教师 不断向上进步的阶梯。
z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创新
▪ 创新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工作目标。教师在创造过程中学会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 思考,在思考中创造,把“空间”留给学生去探索、思考。如何 让学生喜欢数学?吴正宪老师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如:体 验数学挺有趣、发现数学真神奇、感受数学有价值、享受数学美 极了、听懂了,才会喜欢、把数学变得容易些、满腔热情的保护 “火种”。吴老师从趣、奇、用、美、喜欢、容易等多个方面为 我们介绍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方法策略,值得我 们进行尝试和探索。

路在脚下,心在远方

路在脚下,心在远方

路在脚下,心在远方作者:陶继新来源:《新教师》2019年第03期立己达人很多年前,吴正宪便已成为全国小学数学乃至整个教育界大名鼎鼎的教师、大家。

“敏而好学”的她,持之以恒地行进下去,无疑会让学术造诣登临“更上一层楼”的殿堂。

一个人的发展固然重要,而引领更多的人发展起来,则更有意义。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吴正宪已经“立己”且有更大发展前程的时候,她想到了通过自己的“立己”而更好地“立人”与“达人”。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则让她的这一宏愿得以实现。

一、缘起2007年的一天,吴正宪在地处乡村的北京市延庆区花盆村小学听课。

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小学数学教师,名叫王翠菊。

为迎接她仰慕已久的当时身为北京教科院教研员的吴正宪的到來,她进行了精心的备课。

可课上得并不理想,她显得稚嫩、青涩,她急切地寻求发展之路,却又不知路在何方。

初为人师时,吴正宪在北京市崇文区锦绣街小学任教,也与当日的王翠菊有着共同的经历与感受。

可吴正宪又是幸运的,她走进了小学数学名家马芯兰老师的课堂,并拜其为师,得到了马芯兰的悉心指导。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

”有人把吴正宪称为马芯兰的高徒,她真是当之无愧。

从这个意义上说,听名师之教,拜名家为师,对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何其重要!身处边远山区的王翠菊虽有拜求名师之心,却很难走近名师,更没有常听名师之教的可能。

吴正宪只有一个,“王翠菊”却有千千万万个,而跟着“王翠菊”学习的孩子更是难以计数。

“王翠菊”们迫切要求成长,更多的学生需要更优质的教育。

那天回到家里,吴正宪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到了深夜,她还在苦苦思索,到底怎样才能尽快地让更多的“王翠菊”及其学生的梦想成真。

好些日子,“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吴正宪,依然寻觅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绿洲。

要想满足广大基层教师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普遍需求,仅靠带几个徒弟,结几个对子无法解决问题。

一个基于农村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同伴互动研修方案开始酝酿、形成……正逢此时,北京教科院决定成立“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共同帮助“王翠菊”们实现自己的专业进步与成长。

读书随笔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读书随笔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读书随笔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吴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从“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将她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应该这样教。

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也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吴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有很多经验想对我们说,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年经教师们,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热爱数学是智慧源泉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吴老师通过多的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的理念。

“有营养”有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一言之,“有营养”的数学一定是有后劲的,是可持续的。

“好吃”的数学就是马“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即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也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

一言之,就是为孩子们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

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

精神不能复制,思维不克隆,智慧不能填充,只有爱的光芒投射下,才会有精神的挺拔,心智的生长,生命的成全。

3、做充满诗情的教育者教育需要激情,也需要诗情,要用激情和诗情唤醒学生的智慧,在潜移默化中成就学生的健全人格。

许昌吴正宪名师工作室

许昌吴正宪名师工作室

许昌吴正宪名师工作室吴正宪老师寄语:做人做教师做学问用纯净的心做专业的事“三读懂”:专业地读懂教材用心地读懂学生智慧地读懂课堂工作宗旨——在承担挑战性任务中锻炼队员价值追求——引领每位教师享受高品位的职业幸福发展目标——高专业品格,高专业技能,高合作精神研修模式——以课堂实践为载体,以理性研究促发展文化传承——能吃苦,肯付出,专业强,有爱心logo解读一、整体意义整个图标提现了“数学中有儿童,儿童中有数学”这样一“儿童数学教育”的理念。

二、图标的环形中元素的意义1. 工作室名称:教育名家吴正宪工作室。

2. 教育理念:儿童数学教育。

3. 左右的两个花朵的标志,是许昌实验小学的校徽,代表着工作室所在的基地学校——许昌实验小学。

三、图标内元素的意义1. 下半部分,是个数学元素π,它是由儿童的“儿”和一条波线组成。

“儿”代表以儿童为主体,“儿”字上这条波浪条纹,象征着我们为儿童的成长共同搭建的平台,从左到右由细变宽,寓意着孩子们在这一充满绿色充满生机的平台上,道路越走越宽广。

2. 两个大小稍有区别的拉手人物,有几层含义:其一,代表吴老师与工作室成员手拉手,带领老师们发展和提升。

其二,代表教师与学生手拉手,教师蹲下身来,走到儿童中,与儿童相似,与儿童共同学习。

其三,代表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儿童与儿童手拉手,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3. 整个内圆图案,以儿童、数学为主体,大、小两个人物分别立于平台窄、宽的两端,既寓意教师队伍的平衡发展,也寓意不同儿童在数学上的不同发展,还寓意教师退居后台,把更广阔的成长平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发展。

π,本是无限小数,在此它还代表:数学知识的学习无限,数学教学的探索无限,教师对学生的爱无限,学生的个性发展无限……。

吴正宪:教师要充满情和爱、能给予孩子智慧和力量

吴正宪:教师要充满情和爱、能给予孩子智慧和力量

吴正宪:教师要充满情和爱、能给予孩子智慧和力量转自微言教育吴正宪(数学特级教师)作为现代教师,要用心去感悟青少年的每一丝变化,让每一位青少年都能体会到教师的爱。

教师要用真心去抚爱孩子,用智慧去启迪孩子,用人格去感化孩子,用权威去约束孩子,使每一个孩子不仅有知识,更有思想;不仅有文化,更有品位;不仅有个性,更有魅力。

我清楚地记得,一个风雪交加的下午,数十位青年教师坐在大教室中,静静地等待中国科学院儿童心理研究所的一位教授来做报告。

下午2时整,一位风姿潇洒的女教师走上讲台,黑板上一行醒目的大字跳跃在眼前:儿童心理学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接下来就是她的演讲。

青年教师朋友们: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是青少年的老师,还应该成为他们亲密的朋友。

当孩子的内心充满孤独和惆怅时,教师应该走近他们,理解他们,善待他们,尊重他们,激励他们。

教师不能只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更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发展。

教师要读懂青少年心理这本书。

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心理健康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体验、个性发展,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要以人文精神去感染学生,和他们手牵手共同走过成长中的欢乐与烦恼??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张梅玲教授,也正是在那次报告中第一次听到“心理健康”、“支持学习的心理”、“心理体验”、“新型师生关系”、“人文精神”这些新名词。

我被她娓娓道来的极富人情味的演讲感动着,不知不觉已经融入她的报告之中。

只管传道、授业、解惑的“平面教师”报告中列举的那多的课堂教学实例不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吗?我怎么就没想到孩子们喜怒哀乐会与学习数学连在一起呢?凡事都认真的我,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一次自我教学行为的反思。

在过去的课堂中,我面对着无论是勇敢热情、思维活跃、开朗大方的学生,还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胆小忧郁的学生,常常是“一刀切”地统一要求,千篇一律用“一把尺子”来评价,要求每个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概念、法则、定理、公式。

读吴正宪书籍摘录

读吴正宪书籍摘录

读吴正宪书籍摘录吴老师相信,“爱的核心是尊重,尊重儿童是更高层次的热爱、教育和保护”。

这种对每一个孩子的爱体现在她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她每一个教学活动中。

“她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努力以数学的理性精神影响学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她的数学教育教人做真人,让学生懂得去伪求真;她的数学教育教人守规则,让学生懂得自律;她的数学教育教人敢承担,让学生懂得责任;她的数学教育教人不怕困难,让学生拥有意志;她的数学教育教人会自身,让学生懂得反思。

”------吴正宪《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发展(“愉悦和谐”是基础;“积极主动”是核心;“全面发展”是目的)。

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不仅学文化,而且会做人。

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高素质的、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

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师德,还需要精湛的教艺,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教师应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劳动,以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

促进“愉悦和谐”课堂气氛的形成,创设“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条件,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愉悦和谐,促进“认知”与“情感”的统一*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

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

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内化。

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感情交流的教学,好似人只用一条腿走路,这样的教学要取得理想效果是很难想象的。

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气氛的好坏对“认知”与“情感”能否达到和谐统一,影响甚大。

*在课堂上,往往看到两种不同的场面。

有的课堂,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情绪热烈,兴趣盎然。

教与学双方都沉醉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其间虽有苦思瞑想,一筹莫展,而茅塞顿开后,脸上荡漾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学生充分体会着思维之趣,成功之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2.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3.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

4.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谈数学教学中的游戏设计
(2008-03-18 15:37:14)
转载
标签:
杂谈
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

所以,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思想性,激励性
游戏必须寓教育于教学之中,以正确的思想激发学生竞争精神,树立为祖国争光的学习动机。

如游戏“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两侧贴上题卡,选两队队员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侧向顶峰挺进。

其他学生当裁判,哪队答对一题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哪队先到达顶峰,哪队夺取山上的“先锋号”红旗。

在游戏中,参赛队员像登山运动员那样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裁判员们默默地抢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确评判。

全体学生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借此了解一项我国的世界之最,渗透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感,激发昂扬奋进的精神。

2.多样性,情趣性
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

3.直观性,形象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
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4.针对性、启发性
数学游戏的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设计游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会思维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让儿童享受“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吴正宪
儿童学习数学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我们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来习惯了的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对孩子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并不在意,还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

让小学生学有趣的数学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行为要由兴趣主导。

虽然数学常常以抽象概括的方式进行形式化的表达,但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照本宣科,不应该是仅就“学术状态”的数学学习,而应该是“教育状态”下的数学学习。

应该让抽象的数学变得鲜活有趣、充满活力.
让小学生学与生活联系的数学
数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

小学生在经历的生活中已经有过数学应用的体验,数学学习是对有关数学现象的重新认识,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总结与升华。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数学情境。

例如,学生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就已经知道“我今年过生日到明年过生日正好是一年”、“爸爸这个月领工资到下个月再领工资正好是一个月”。

这是多好的解读!他们把十分抽象的时间观念,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物化”出来。

上学之前的活动与经历使学生获得了数量和几何形体最初步的观念,虽然这些概念或观念可能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不严格的,甚至还可能是错误的,但却为正规学习数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些学前积累下来的生活经历,会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被“重新解读”。

学生以身边熟悉的现实生活为桥梁,逐步学会数学地思考,发现和得出数学的结论。

同时,他们还将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让小学生学能听得懂的数学
对于学习者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听不懂,学不会,还得被强迫着听,强迫着学”。

教师要让小学生能听得懂数学,一是要让数学学习内容贴近儿童实际,让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要把数学变得简单些、容易些、朴实些。

简单些,就是用“熟悉的”去解释“陌生的”,用“具体的”去理解“抽象的”。

容易些,就是把人为制造的难点降下来,减少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的统一要求,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朴实些,就是不要刻意追求课堂的尽善尽美,鼓励学生用原生态的,甚至是有些粗糙的语言诠释自己对数学意义的理解。

让小学生学不太严格的数学
“三十六计,背为上计。

”一些小学生常常在教师的示意下强记自己不理解的数学概念,这一现象触发了我的思考。

我赞成这样的理念,即“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

教师不要急于把严格的数学概念一字不差地呈现给尚未具有严格思维的小学生,不能认为不从严密的概念定义出发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思考。

张奠宙教授就提出“充分运用直觉学习数学,是数学学习,特别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条准则。

”小学数学不要过于强调对某些数学文字的表面理解,而应力求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本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数学语言尝试诠释对数学意义的真正理解,从而把握住数学的魂。

让小学生学动手做的数学
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是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学生在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从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以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要通过度量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内角度数,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和,初步感知到它们的内角和是180度。

在此基础上,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来加以验证,也可以通过折一折等实验操作活动,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动手操作不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发展。

让小学生学数形结合的数学
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数形结合的数学解读是小学生需要且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

数形结合,即引导小学生充分利用直观的“形”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数量关系形象具体地表示出来。

通过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树形图、集合图、线段图等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理清数量关系,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化。

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创造的图形方法解释数学,用原汁原味的构思、丰富多彩的图画、独特的视角,展示儿童富有创造的思维过程。

一节数学课给我的启示
现在的数学提倡“做数学”,即把课堂教学设置成一种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理解,做中体验。

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成动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

怎样让学生经历数学的过程,数学新课标,无论在前言部分,还是在目标部分,都多次提到了让学生“经历……的过程”。

我所听到的一节数学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给了我很大启示:
李老师在讲《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设计了如下几个片断。

片断一: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能与什么有关系?
生1:我觉得可能与三角形的底有关系。

生2:一定与三角形的高有关系。

生3:我认为可能与三角形的三边有关系,三边越长,三角形面积越大。

师接着又问:三角形的面积和它们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1:可能是底×高
生2:可能是底×高÷2
生3:可能三条边相加或相乘。

……
片断二:学生手中都有三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剪子等。

请你们就利用手中的学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一定能做到,有信心吗?
片断三:小组交流自己操作过程和结果。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拿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得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

3、把一个三角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能得出上面结论。

……
学生探讨出很多种推导方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学习潜能,都有其自己的个性特长。

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实践。

有的孩子在总结中说:这节课太有意思了。

望着这些可爱天真的孩子,心中一阵喜悦,我想起了阿基米德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提高学习效率的支点应该存在于学生们比太空还充实、还广漠的精神世界里,我们现在的课堂缺乏的就是学生们喜欢的生活场景,缺乏的是学生们愿意尝试和探索的空间,缺乏的是师生能够平等融洽交换信息的气氛。

这节课,重视了学生“做数学”,鼓励、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操作、讨论、交流,探索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在师生、生生及小组间的互动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表现为探索互动的过程,即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