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尿的生成和排泄 生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53
小 结
尿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 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肾小球滤过的结构 基础是滤过膜,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凡是影响有效滤过压或滤过膜的面积与通透 性的因素均可影响肾小球滤过,从而影响尿 量。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具有选择性、 有限性,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 有小管液溶质的浓度和肾小球滤过率。肾小 管和集合管分泌H+与分泌K+具有竞争性抑制 作用,在酸碱代谢平衡失调方面具有重要的 临床意义。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球滤过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 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 质透过滤过膜而进入肾小囊腔形成超滤 液的过程,也即形成原尿的过程。
16:53
1、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机械屏障 电学屏障
16:53
2、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 。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 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16:53
尿的生成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各种 调节方式均可影响尿的质和量。肾脏受交感神 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尿量减少;抗利尿 激素对水的调节性重吸收,既可影响尿量,又 明显影响尿的渗透压,故对维持机体的水平衡 起重要作用。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主要受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的影响;醛固酮的 作用主要是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保Na+、排 K+、保水的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血Na+ 和血K+浓度均可影响醛固酮的分泌;心房钠尿 肽有明显的促进NaCl和水排出的作用。
3、尿失禁 :当脊髓受损,初级中枢与 大脑皮层失去功能联系时,排尿则失 去意识控制,可出现尿失禁。
wk.baidu.com
16:53
小 结
尿液的排放是一种正反馈性反射活动, 其初级中枢在脊髓骶段,大脑皮层控制初级 中枢的活动。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任一环节受 损或初级中枢与高级中枢间联系中断等,将 出现排尿异常。临床上常见的排尿异常有尿 频、尿潴留和尿失禁。
16:53
第 4 节
尿生成的调节
16:53
学习目标
• 简述肾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尿生成的影响。 • 阐明ADH和醛固酮对肾小管功能的调节 作用。 • 说明心房钠尿肽的来源和作用。
一、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肾交感神经兴奋 :
16:53
①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而前者收 缩比后者更明显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 降,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下降,肾小球滤过 率降低; ②刺激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导致循环血中 的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增加,增加 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
16:53
第5节
尿的排放
16:53
一、排尿反射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16:53
(二)排尿反射的完成
排尿反射是一种正反馈过程。
16:53
二、排尿异常
1、尿频:排尿次数过多者。由膀胱炎 症或机械性刺激引起。 2、尿潴留 :膀胱中尿液充盈过多而不 能排出者。由于腰骶部脊髓损伤使排 尿反射初级中枢活动发生障碍所致。
③增加近球小管和髓袢上皮细胞重吸收 Na+、Cl-和水。
二、抗利尿激素
• 合成部位: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 元。
16:53
• 释放部位:神经垂体。
• 生理作用: 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 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 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调节血管升压素释放的主要因素
1.血浆晶体渗透压
3.肾髓质高渗梯度的保持
16:53
三、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1.髓袢的结构与机能 2.直小血管的血流 3.尿素的含量 4.集合管的功能
16:53


尿量与尿的渗透压可因机体对水需求 情况不同而改变。当机体缺水时,尿量减 少,尿的渗透压升高,尿被浓缩。当饮水 过多时,尿量增多,尿的渗透压降低,尿 被稀释。尿浓缩的前提是肾髓质的高渗梯 度,外髓部的高渗环境由NaCl形成,内髓 部的高渗环境由NaCl和尿素共同形成;而 抗利尿激素的水平是决定尿浓缩或稀释的 关键因素。
16:53
第 8 章
泌尿与排尿
16:53
第 1 节
尿量与尿的理化性质
16:53
学习目标
说出成人正常尿量,多尿、少尿、无尿的定 义及临床意义。 叙述尿的理化性质,简述尿常规检查的临床 意义。
16:53
一、尿 量
正常尿量:1.0~2.0 L /日 ,平均约
1.5L/日 多尿 :>2.5 L /日 少尿:0.1~0.5 L /日 无尿:<0.1 L /日
16:53
(3)HCO3-的重吸收
① ② ③
量:99%以上 主要部位:近球小管 形式:CO2形式
HCO3-的重吸收示意图
16:53
16:53
(4)
①量:94%。
+的重吸收 K
②主要部位:近球小管。
③形式:主动转运。
16:53
(5)葡萄糖的重吸收
①量 肾糖阈(160~180mg/100ml) 近球小管
静脉输入甘露醇
16:53
渗 肾小管内[溶质]↑、渗透压↑ 透 性 肾小管(尤其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利 尿 小管液中[Na+]↓(因被稀释) 的 机 Na+重吸收↓(扰乱球-管平衡) 制
尿 量↑
16:53
2、肾小球滤过率
球-管平衡:无论肾小球滤过 率增多或减少,近球小管的重 吸收量始终占滤过量的65%~ 70%,这种关系称为球-管平 衡 。
16:53
2.重吸收的方式
原发性主动重吸收 如:Na+、K+ 1、主动重吸收
和氨基酸
继发性主动重吸收 如:葡萄糖
2、被动重吸收
如:尿素、水、Cl-等
16:53
3. 重吸收的特点
选择性重吸收:
葡萄糖和Na+、、HCO3-等,可将其全部或 大部分重吸收,对尿素和磷酸根等为部 分重吸收。肌酐等代谢产物和进人体内 的异物(如药物)。则不被重吸收

C、肾素分泌减少 D、肾交感神经兴奋
E、血管紧张素Ⅱ增加
16:53
少尿是每昼夜尿量:
A、多于2.5 L

B、在0.1~0.5 L之间 C、少于0.1 L D、等于1.5 L E、在1.0~2.0 L之间
16:53
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是:

C、Na+- H+交换增加,Na+-K+交换减少 D、Na+- H+交换减少,Na+-K+交换增加
E、Na+- H+交换与Na+-K+交换均不变
16:53
调节尿液浓缩和稀释的主要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血管紧张素 D、肾素 E、前列腺素
16:53
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原因是 :
A、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
• 血管升压素
决定尿液浓缩程度的关键因素: 血管升压素
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示意图
16:53
二、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 形成和 保持
1.外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 升支粗段NaCI的主动重吸收 2.内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
16:53
尿素再循环及 NaCl重吸收
16:53
尿 的 浓 缩 机 制 示 意 图
16:53
16:53
目标测试
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的因素是:
A、有效滤过压 B、肾小囊内压 C、滤过膜面积 D、肾血浆流量

E、肾髓质血流量
16:53
重吸收Na+能力最强的部位是:

A、近球小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16:53
酸中毒时:
A、Na+- H+交换与Na+-K+交换均增加 B、Na+- H+交换与Na+-K+交换均减少
16:53
二、尿的理化性质
酸碱度: 在5.0~7.0之间,最大变动范围为
4.5~8.0
颜 色: 呈淡黄色,当被浓缩时颜色变深

重:在1.015~1.025之间,最大变动范围为
1.001~1.035
渗透压 :一般高于血浆,最大变动范围为30~ 1400mosm/L。
16:53
尿的成分
水 95~97%
NaCl 在近 球小 管的 重吸 收:
16:53
NaCl在髓袢升支粗段的重吸收:
16:53
(2)水的重吸收
①量:99%。
②部位:除髓袢升支外,肾小管各段和集合
管,主要部位在近球小管(吸收65%~70% )。
③形式:被动转运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调节性重吸收 其他肾小管各段—— 必然性重吸收
3.肾血浆流量
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小管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内 的物质穿过管壁上皮细胞重新进入血液的过 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16:53
16:53
1.重吸收的部位
近球小管是各类物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大量出汗 血浆晶体渗透压↑


16:53
血管升压素释放 ↑

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的通透性↑

重吸收水↑

尿量↓
16:53
水利尿
16:53
2.循环血量
循环血量 ↑→刺激容量感受器(左心
房和胸腔大静脉壁上)→冲动经迷走
神经传入 →抑制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
释放→尿量↓
16:53
三、醛固酮
• 合成部位: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 。 • 生理作用: 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 动重吸收Na+,同时促进Cl-和水的重吸
16:53
肾 小 球 滤 过 示 意 图
16:53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滤过膜面积↓→肾小球滤过率↓ 滤过膜通透性↑→少尿、蛋白尿、血尿 2.有效滤过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80mmHg)→肾小球滤过率↓
(2)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滤过率↑
(3)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滤过率↓
16:53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肾小管、
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生的物
质排入小管液 。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泄作用— 肾小管、
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 排入小管液 。
16:53
(一)H+的分泌
• 1、分泌部位
近球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
• 2、分泌方式 Na+-H+交换
• 3、作用
排酸保碱,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H+ ﹑NH3 ﹑ K+的分泌 关系示意图
16:53
16:53
(二)NH3的分泌
• 分泌部位
• 分泌方式 • 作用
远曲小管、集合管
单纯扩散 协助排酸保碱
(三)K+的分泌
1、分泌部位
远曲小管、集合管
16:53
2、分泌方式 Na+- K+交换
3、分泌特点 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有限性重吸收:
当血浆中某物质浓度过高,使小管中该 物质含量过高而超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 吸收限度时,尿中便出现该物质。
16:53
4、几种重要物质的重吸收
(1)Na+和Cl-的重吸收
①量:99%以上 ②部位:除髓袢降支细段外,肾 小管各段和集合管,主要部位在 近球小管(吸收67% ) ③形式
16:53
16:53
第3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
16:53
学习目标
说出尿浓缩和稀释发生的部位、 基本条件与关键因素。 简述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及其 维持。 解释高渗尿、低渗尿、等渗尿的 定义。
16:53
• 高渗尿(浓缩尿)
• 低渗尿(稀释尿)
• 等渗尿
16:53
一、尿的浓缩和稀释机制
尿液浓缩的基本条件 : • 肾髓质高渗梯度
尿液 固体物质 3~5%
有机物
无机盐
16:53
第2节
尿的生成过程及 其影响因素
16:53
学习目标
说出尿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解释肾小球滤过率、肾糖阈、渗透性
利尿、球-管平衡
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
• 肾小球的滤过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16:53
16:53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及其影响因素
★ B、肾血流量减少
C、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
D、小管液渗透压升高
E、醛固酮分泌增多
16:53
下列因素中不引起尿量增多的是:
A、静脉注射速尿 B、尿崩症 C、糖尿病 D、静脉注射甘露醇

E、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
16:53
下列因素中,哪种不引起醛固酮分 泌?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钠浓度降低,血钾浓度升高
收,促进K+的排泄。即保Na+排K+,增加
细胞外液量的作用。
16:53
调节醛固酮释放的主要因素
16:53
四、心房钠尿肽
作用 : 促进NaCl和水排出
作用机制:
1.抑制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2.使出球小动脉和入球小动脉(尤其是后 者)舒张,增加肾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滤过 率; 3.抑制肾素的分泌; 4.抑制醛固酮的分泌; 5.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②主要部位
③形式
继发性主动转运
16:53
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示意图
(二)影响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的因素 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16:53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所形成的渗透压,• 对抗 是 肾小管对水重吸收的力量(排出1g溶质,约需 溶解于15ml水)。 当[溶质]↑→渗透压↑→肾小管(尤其近曲 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小管液中[Na+]↓(因 被稀释)→Na+重吸收↓(扰乱球-管平衡)→尿 量↑。 渗透性利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