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中的爱国情怀

合集下载

古代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古代诗词中有许多表达爱国情怀的作品,它们反映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忠诚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1.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心。

2.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4.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人生无处不青山,史书万卷皆家国。

中国人历来都抱有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国家”确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概念,而英、法、德文的“国家”一词中是没有“家”的含义的,只有我们才把“国”叫作“国家”。

山水诗:河山之爱河山,是对中国这片美丽富饶的国土的统称。

无论山川河泽,还是田野溪泉,古老文明的中华大地似乎都有着一层历经千年、文化根脉不断而形成的“包浆”。

文人墨客纵情山水,写了大量寄情山水、充满家国情怀的好诗词。

山河之美,是《诗经·桃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谢灵运的“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是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钱起的“晴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是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诗人并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用诗歌把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渲染出来。

读着这些词,仿佛历史的卷轴徐徐打开,一幅幅风景怡人的山水画卷重现眼前。

山河之爱,是《诗经·出车》的“昔我往矣,黍稷方华。

今我来思,雨雪载途。

”当初出征之时,黍麦青青;今日凯旋,大雪满途。

自然景物的描写,外化为人物的情感,“报国志”战胜了“思家情”。

当外敌入侵、山河破碎时,岳飞发出了“还我河山”的最强音:“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年迈的陆游在风雨大作的夜里,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悲哀,一心想着卫国戍边:“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一代女侠秋瑾为铁血报国“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32岁英勇就义,献出年轻的生命。

别离诗:家乡之思对于中国人来说,家的意义是独立一无二的,蕴含着温暖、包容、关爱等情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深入每个人的骨髓。

因此,送别和乡愁成为古诗词常见的题材。

李白24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人生第一次离开蜀地,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与其说是歌咏峨眉山月,不如说是思乡怀亲。

而《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李白面对滔滔江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中国爱国诗词

中国爱国诗词

中国爱国诗词中国爱国诗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人民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们用他们的才情和笔墨,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爱国诗词,这些诗词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中国爱国诗词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美感,更在于传承爱国精神,激励人们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爱国诗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诗人屈原,他的《离骚》被誉为中国爱国诗词的开山之作。

《离骚》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表达了屈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这一诗作不仅具有美感,更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爱国诗词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流派的发展。

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诗词的鼎盛时期,许多杰出的诗人在这一时期涌现。

他们用诗词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杜甫的《国殇》、白居易的《长恨歌》、李白的《将进酒》等作品,都成为了中国爱国诗词的经典之作。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爱国诗词的表现形式和主题也发生了变化。

在现代诗词中,爱国的主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许多诗人通过诗词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战争的反思。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艾青的《我的祖国》等作品,表达了诗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中国爱国诗词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既有古典的韵律诗,也有现代的自由诗。

无论是诗人的笔墨还是表达的情感,都融入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之情。

爱国诗词的创作不仅是对国家的热爱和情感表达,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中国爱国诗词的魅力在于其深深的情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通过诗词的艺术表达,中国人民传承着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爱国诗词的力量激励着人们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爱国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情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正是因为中国爱国诗词的存在,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和辉煌。

顾炎武诗文的爱国情怀和艺术特色

顾炎武诗文的爱国情怀和艺术特色

顾炎武诗文的爱国情怀和艺术特色顾炎武,字述庵,号东田,江苏无锡人。

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独特的艺术特色,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顾炎武的诗文创作中充满了浓厚的爱国情怀。

他生于乱世,对国家的命运时刻保持关注。

他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国家富强的向往。

在《日知录》中,他写道:“自考终宣、端拱,猛烈聪明之帝,昌不明其祸异也。

浸周流十馀岁,中夜念之,痛心疾首,则独喊起乎江夏曰:‘褚北人使祠坛吊祭,正言不仁,荷戈涕泣而来者,固含怒也。

’”在他的《驳司马异传》中,也可以看到他满腔的爱国之情。

他在文中批评司马迁的历史著作,《史记》。

他认为司马迁对于秦始皇的批评过于苛刻,缺乏必要的客观性,且对于中国的统一和统治也没有给予应有的赞扬。

顾炎武在文中多处指出司马迁的错误观点,并致力于恢复对秦始皇的公正评价,认为秦始皇使中国“带甲以令东越,戮瓯以杀据吴”,可见他对于国家强盛和国人团结的追求。

顾炎武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

他的文笔朴实流畅,表达清晰直接,对古典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感悟。

他的诗歌和散文在形式上多遵循古代的格律和风格,却又不乏个性和新意。

他深受先秦诗人的影响,诗作多情感真挚,富有抒情色彩;受到唐宋文学的熏陶,散文作品清丽飘逸,情感细腻。

他的诗文作品以雄浑、慷慨、豪放见长,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的创作风格。

顾炎武的诗文也展现出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造诣。

他不仅对古代文学有深入研究,对于儒家经典和历代名家的著作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评价。

他的诗歌和散文中常常可以看到对于经典和典故的引用和重新解读,这同时也是他文学作品的一大特色。

他在文学作品中深刻表现了儒家的仁义之风和对国家兴衰的忧患之情。

顾炎武的爱国情怀和艺术特色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也在后人中传颂不衰,成为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古诗

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古诗

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古诗1、《横渠四句》宋代: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读书人,就应该有“为人类社会构建良好的精神价值观;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继承发扬先贤即将消失的学问,为后世太平开创基业”的志向。

这是一种传承,源自不朽先民的呐喊,是吾辈永恒的追逐。

2、《出塞》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国与国之间,实力才是最大的话语权。

唯有强大,才不会受欺辱!3、《南园》唐代: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热血男儿就应横刀战场,去收复那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

我们的国土,一点都不能少!4、《从军行》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虽然在莽莽沙漠中已是身经百战,将铠甲都磨穿了,但壮志不灭,若不打败进犯之敌,决不回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5、《病起书怀》宋代: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如此微不足道的我也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

人生只有到死才能盖棺定论,在此之前都不能够懈怠。

生命不克,贡献不止!6、《满江红·写怀》宋代: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参军后, 一直坚持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

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这首词表达了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报仇雪耻的决心。

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怎可拱手让与他人?7、《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清代: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感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感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感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

这些情感和使命感不仅是文人墨客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的表达,更是对于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

一、爱国情怀的体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情怀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描绘了对祖国的美好赞颂。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美丽的夜景来描绘祖国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其次,古代文学中也常常表现出对祖国的忧虑和关切。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故事《韩湘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故事中,主人公韩湘子为了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投身于政治事务之中。

这种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责任感在古代文学中是常见的。

最后,古代文学中也经常描绘了爱国烈士的英勇事迹。

例如,元代戏曲《西华山》中的“五岳山河”一段,描绘了宋代抗金英雄岳飞的壮丽形象,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国家的热爱。

这种对英雄事迹的歌颂和传承,让人们在文学中感受到了爱国情怀的力量。

二、使命感的呈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使命感体现在文人墨客们对于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的追求上。

他们不仅是文学家,更是社会的观察者和引导者。

他们通过文学作品传递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引导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古代文人墨客们常常以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民的期望。

例如,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通过描写一个被战争摧残的女子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恨。

这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们的使命感。

另外,古代文学中也有很多作品通过批判社会弊端和宣扬正义来表达自己的使命感。

明代文学家施耐庵的《水浒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部作品以描写108位英雄豪杰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对社会黑暗面的揭示和对正义力量的赞美,表达了对社会的改革和对邪恶势力的抵抗的使命感。

摘选讲解著名的爱国主义诗词

摘选讲解著名的爱国主义诗词

摘选讲解著名的爱国主义诗词引言爱国主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著名的爱国主义诗词,这些诗词以其婉约、豪放、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期盼。

本文将摘选一些著名的爱国主义诗词,进行讲解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些经典之作。

诗词一:《登岳阳楼》作者:杜甫作者简介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篇纵横开阔,表达了对社会动乱与民不聊生的愤怒,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富强与百姓幸福的向往。

诗词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词分析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壮丽景色的痴迷,以及他对中国山河壮丽壮丽的山河壮丽壮丽的山河壮丽较高层次,更加美丽较高层次的向往。

诗句简练、质朴,通过描绘壮丽壮丽较高层次的自然风景,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祖国的宏伟与壮美。

同时,诗中”登楼”的形象也激发了人们向往进取、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诗词二:《罗敷·春日宴》作者:陈子昂作者简介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他在仕途上多次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爱国主义情怀。

他的诗词以豪放、气势宏大著称,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词内容垂簟凝新脸,对酒欲相酣。

�忽如夜雨声,如杂乱军乱。

更残离,更飞遍。

聚敛此物不如闲。

天意怆,江惊杯。

苍乘风,翻雪飞。

诗词分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宴会上的场景,通过描绘花酒与雨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内心对于祖国兴亡的忧虑与担忧。

诗中垂簟凝新脸的景象象征着祖国面临的困境与重重考验,而杂乱军乱更是对于那个时代的时局的真实写照。

诗词三:《长恨歌》作者:白居易作者简介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文学才华出众,作品丰富多样。

他的诗词以笔力雄健、情感真挚而著称,被誉为”诗鬼”。

诗词内容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从边塞诗感悟陈子昂的爱国情怀

从边塞诗感悟陈子昂的爱国情怀

从边塞诗感悟陈子昂的爱国情怀在初唐诗坛上,陈子昂是个很有特色的人物。

他有着进步思想和鲜明的政治主张,又能够自觉地运用儒家思想和文学传统批评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矛盾,对同时代的作家有较大影响。

其代表作《感遇》组诗就体现了陈子昂坚持儒家正统道德的理想主义精神。

他那刚直不阿、勇于斗争的精神,受到人们的赞颂。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边塞诗,来感悟一下他的爱国情怀。

一、爱国情怀的起源之地——边塞诗,为何将陈子昂视为“始作俑者”?由于陈子昂个人性格不拘礼法,才华出众,与当时文人共同组成文学团体“竟陵派”,以歌功颂德的诗作粉饰太平。

虽然这样的诗篇内容空洞,但也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甚至在市井间广泛流传,被称为“天宝遗风”,导致了一大批士子纷纷模仿,更使得朝廷欣赏此类风格,大加提倡。

因此在西元700年至700年前后,边塞诗开始大量出现。

陈子昂成为最早有意识模仿边塞诗的诗人,并第一次把边塞诗从幕府体的背景中分离出来,摆在中唐新诗的地位。

在陈子昂之前,“边塞”是历史概念,而非生活经验;现在的诗人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旅途艰险,代替以往的抒情方式。

陈子昂诗歌的核心是以苍凉悲壮见称的边塞军旅生活,用充沛真挚的情感塑造了热血报国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深切的爱国情怀。

从此,诗人的身份再也不是“四子”中的一员,而是肩负重任的革命者。

陈子昂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唐边塞诗的繁荣,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

爱国主题:陈子昂把希望寄托于恢复“圣主得贤臣,提拔抱关人,复汉唐之天下,定万世之宗社”,可以说是对唐王朝的自我期许。

陈子昂认为战乱频仍是导致百姓颠沛流离的重要原因,也是整个王朝衰败不振的症结所在。

在自己目睹战乱中国破家亡,满目疮痍,心灵遭受重创的同时,也深感自己未能为国家尽力。

2。

人格形象:陈子昂把希望寄托于恢复“圣主得贤臣,提拔抱关人,复汉唐之天下,定万世之宗社”,可以说是对唐王朝的自我期许。

陈子昂认为战乱频仍是导致百姓颠沛流离的重要原因,也是整个王朝衰败不振的症结所在。

宣扬爱国情感的古诗

宣扬爱国情感的古诗

宣扬爱国情感的古诗以下是为你提供的五首宣扬爱国情感的古诗及其出处、意思和赏析:1.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的意思是,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过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2.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的意思是,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成的遗憾,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3.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词名句

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词名句

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词名句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词名句爱国诗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浓烈奔放的一枝奇葩,充分展现了我国历代诗人炽烈的爱国情怀。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词名句,快一起来看看吧!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词名句篇11、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龚自珍《漫感》2、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3、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令狐楚《少年行》4、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戚继光《望阙台》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7、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李益《隋宫燕》8、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

——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曲》10、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郑思肖《二砺》11、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李白《阳春歌》12、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韦庄《台城》13、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14、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

——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15、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夏完淳《一剪梅·咏柳》1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1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8、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词名句篇21、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南宋诗人曾几2、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渡春风。

——近代民主革命女志士秋瑾3、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4、离家自身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明代明臣于谦5、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忧国忧民(第十一篇)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忧国忧民(第十一篇)

创作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 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隐居后, 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 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 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 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 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 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 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 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 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 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 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 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 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 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 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完美地表现了漂 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马致远更被推崇为“秋思之祖”。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喟叹更深, 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 危难而战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 不屈的壮烈誓词: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 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71.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出自《全元散曲》
注释

感悟古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doc

感悟古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doc

感悟古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在我国的古诗词里面,有很大篇幅都是在述说爱国情怀。

今天我就来分享感悟古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感悟古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一)读完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心里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分,更加让我为之动容的是短短四句话,却强烈地表达了陆游那炽热的爱国情怀。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全诗28个字,字字珠玑,发自诗人肺腑,真挚感人。

"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陆游在弥留之际,却还依然为祖国的安危、建设着想,表现出他执着而强烈的爱国热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可以看出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他并不怕死,只是为不能看到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统一而悲伤,可见陆游是一个十分爱国的诗人。

诗人对国家的爱是多么强烈而真挚啊!这种爱国情感,是一种高度的,境界达到顶峰的,任何事物和感情都没法阻止这种感情升华。

从根本上去想,爱国的感情不像人与人之间的多种多样的感情,因为爱国就是爱国,国家只有一个。

可是想一想,无数的爱国的人,都用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他们的爱国却不为所有人知道,就像那些在战场上战死的战士,他们的名字也不全都是载入史册的;但是,诗人的爱国被人传颂千古,并且成为了爱国的典范。

典范之所以称作典范,是因为这种爱国具备了所有爱国者的精神品质:面对国家衰败的悲痛、坚信国家安定的决心,还有时时想要报国的渴望。

当然,只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诗人的爱国思想中,具备了一样最为珍贵的品质,那就是一种高境界的信仰。

这种信仰完全地将诗人与国家连在了一起,表示国家的一切不一定全是诗人的,但诗人的一切都是属于国家的。

诗人知道,死去之后没有复活的可能,而且死后将没有头脑和一切感官,一切都将是空虚。

然而,诗人并没有就让爱国思想和精神随着他的死去而消失,而是埋葬自己的肉体,让对国家的爱永远在人间。

是什么证明了这一点呢?——诗人把所见所想以及意愿都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啊。

爱国情怀的诗句(共2篇)

爱国情怀的诗句(共2篇)

爱国情怀的诗句(共2篇)表达爱国情感的诗句下面是整理收集的表达爱国情感的诗句,欢迎阅读!更多好的歌颂祖国诗歌篇尽在实用资料专栏。

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2、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明于谦《咏煤炭》3、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6、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10、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爱国情怀的诗句。

1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唐聂夷中《咏田家》12、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

宋李纲《病牛》1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1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5、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16、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宋杨万里《竹枝词》1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19、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三国曹操《蒿里行》20、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2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22、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__之存亡决定于今日》24、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

可是我对于当知识分子这个行当却真有点谈虎色变。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轮回转生。

现在,如果让我信一回的话,我就恭肃虔诚祷祝造化小儿,下一辈子无论如何也别播弄我,千万别再把我播弄成知识分子。

季羡林25、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__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论唐代诗人的爱国情怀

论唐代诗人的爱国情怀

论唐代诗人的爱国情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文学、艺术、和宗教为主导的文明朝代,其文学特色以古典诗歌
最为突出,其中唐代诗人的爱国情怀在唐朝文学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唐代诗人爱国情怀深植于唐朝文学,其体现在他们流传至今的古典诗歌作品中。

唐代诗人
竭力赞美祖国山川河流,表达了对祖国秀美的崇敬之情; 描绘了祖国子民对草原家园的热
切追求,倾诉了对祖国繁盛昌盛的美好希望等。

特别在隋唐纷争激烈的年代,唐代诗人表
达了自己维护祖国根本之立场和真挚的爱国热忱,光荣地肩负起维护英豪的任务。

唐代诗人的爱国情怀在新时代依然重要而有意义,他们崇高的爱国情怀激发了无数爱国主义者以英勇的精神奋斗,忠诚的心把家乡祖国爱护好。

在今天,我们仍然借鉴唐代诗人所提供的精神意义,继续讲授那热烈的爱国心,当一切变幻变化时,“爱国”是永恒不变的精
神核心。

总之,唐代诗人贡献了浓浓的中华民族情怀以及坚定的爱国精神,为后世儿女树立了典范。

这种唐代诗人的爱国情怀,应该借鉴继承,始终将“爱国”作为思想的出发点和精神的支点,弘扬和传承“爱国”的精神,爱护家乡,勇于担当,用我们的双手把祖国打扮得更美,把祖
国建设得更强。

表达爱国之情的著名

表达爱国之情的著名

表达爱国之情的著名
以下是一些表达爱国之情的著名诗句:
1.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离骚》
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令狐楚《少年行》
4.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5.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7.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陆游《金错刀行》
8.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9.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10.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这些诗句都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149中国古典文学绵延3000余年,历经岁月沧桑源远流长,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和信念,其中包含着一种重要的精神,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的核心是忠诚地热爱自己的国家,是国家产生以来人类文明社会所拥有的共同的精神认同。

正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

”这种精神在我国的古代作品中大量体现,如《诗经》中的《秦风·无衣》,《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及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的“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等。

这些大儒们用自己炙热的感情书写出一篇篇壮丽的爱国篇章,深深印入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中。

中国古典文化中爱国主义诗词的思想内容大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奋勇反击、主张抗战,表现出始终不渝的坚强意志两宋时代,山河破碎,汉民族政权南移,统治者偏安一隅,半壁江山沦于异族之手。

这段时期涌现出大量爱国主义诗词,内有奸臣、外有敌侵,爱国志士的诗作中有统一中原还我河山的慷慨激昂之声,也有郁积心中的悲愤之情和失地未收的隐痛之情。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也是一名主战派,他留下的诗作并不多,其中《满江红·怒发冲冠》铮铮傲骨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英雄豪情万丈的报国之志。

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苏轼作为一代大儒,也写了很多爱国诗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首句突出一个狂字,用此词抒发了自己的志向,“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想要奔赴疆场,畅快淋漓地上阵杀敌。

爱国的古诗300首

爱国的古诗300首

爱国的古诗300首
摘要:
1.爱国古诗的意义与价值
2.古诗中的爱国情怀
3.300 首爱国古诗的选编特点
4.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正文: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激励人民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精神支柱。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诗人创作了许多饱含爱国情怀的诗篇。

这些诗篇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如今,选取300 首爱国古诗,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新时代人们的爱国热情。

古诗中的爱国情怀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诗经》中的《国风》等诗篇表达了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随着历史的发展,爱国主义在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

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杜甫的《春望》、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都传递出了诗人们对国家的忧虑、对民族的自豪以及对边疆安宁的渴望。

这些诗篇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激发着人们的爱国情操。

300 首爱国古诗的选编特点突出,既有历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有不为人知的佳作;既有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有近现代诗人的传世之作。

这些诗篇在内容上涵盖了忧国忧民、颂扬英烈、边塞戍楼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背景下诗人们的爱国情怀。

在形式上,这些诗
篇以五言、七言、词、赋等多种形式呈现,丰富多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至关重要。

300 首爱国古诗的选编,正是为了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操,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我们要从这些诗篇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论中国古代诗人的爱国情结

论中国古代诗人的爱国情结

论中国古代诗人的爱国情结摘要:爱国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在这些诗歌中,诗人们或表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或表现对民族命运和祖国前途的热切关注,或抒发自己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今天,我们学习这些诗歌,可从中受到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爱国情结国兴我荣,国衰我耻。

爱国,是我们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情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奔波呼号,甚至流血捐躯,留下了许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迹。

他们留下来的无数爱国诗篇,正是他们碧血丹心的结晶,是我国悠悠文学长河中杰出的一支。

今天,我们捧读这些诗词,仍不免为之激情满怀。

心潮澎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古代的爱国主义诗歌,是我们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的生动教材。

因此,研究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情结,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稳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开展阶段和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我国古代诗人们的爱国情结,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祖国的山河大地,永远都是深爱着它的赤子心灵的牵挂与寄托,哪怕是片山寸土,一草一木,都分外关情,都成了他们常常吟咏的对象。

这方面的诗歌,由于受社会历史环境及个人遭遇的影响而风格内容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描绘祖国山河的锦绣风光,表达心中的无比热爱之情。

这类诗歌,大多作于太平盛世之时或诗人年轻气盛之际,面对祖国的美好河山,心中总能增添几分豪气。

因此作品风格雄健豪迈,风格昂扬明快。

这一类的诗歌,较早的如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古诗中的爱国情怀

古诗中的爱国情怀

古诗中的爱国情怀爱国诗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浓烈奔放的一枝奇葩,充分展现了我国历代诗人炽烈的爱国情怀。

爱国诗的内容极其丰富,有的揭露入侵者的残暴凶残;有的热情讴歌民族英雄,爱国将士;有的直抒报国之志,表现民族自尊心;有的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抒亡国之痛,去国之恨,思国之情;也有揭示沦陷区人民的痛苦,企盼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

所有这些内容的诗篇,可以说诗人都使用血泪写成的,它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精神的最突出最强烈的表现。

较早的代表人物要首推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忧国忧民,满腔热忱,却不被昏庸的楚怀王任用,反遭流放。

坎坷的政治命运并不能削弱他对楚国的一片赤诚,在他的代表作《离骚》里,诗人写道:“岂余身之惮秧兮,恐皇舆之败绩。

”(并不是害怕自身遭到祸害,只是担心国家会一败涂地。

)“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诗人泣涕长叹,只为人民的艰难。

在《国殇》一诗中,屈原更是刻画了忠勇刚强,冒死迎敌进行惨烈搏杀的战士形象,讴歌他们英灵永在,浩气长存,写出了千古以来炎黄子孙所崇尚的爱国精神。

热爱祖国的深情,贯穿屈原的一生,熔铸了他的人格,辉映着他的诗品。

爱国诗一直在诗歌的长河里闪耀着光辉。

曹植在《白马篇》中唱出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杂诗七首》中也表示了“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优”。

晋代傅咸《左转诗》中也有“死而利国,以为己荣”的句子。

我们初中教科书中的《木兰诗》,更是表现了女子为国杀敌的豪情。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爱国诗词也相应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原得此身长报国,何须身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等。

唐代社会经济发展很快,统治阶级拓疆掠土,唐王朝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在这种背景下,立功边庭,名垂青史一直是文人最为向往的。

敬山水故事简介

敬山水故事简介

敬山水故事简介
《敬山水》是一部充满爱国情怀的古典文学名著,作者为古代文学家陆游。

故事以中原地区几乎没有变迁的形式,记录了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变迁。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春秋时期,主角是当时的盛行女性——赵姬,她是赵国的公主,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美人之一。

正如其名,《敬山水》的主题是“尊重自然”,讲述的是一位爱国的公主,如何以崇高的心态敬重大自然,将她的责任和尊严投射到面对山水的“敬而远之”,以保护自然和自然神灵。

故事以赵姬和魏国公子宋婴共同游山玩水为起始点,这是一次美妙的冒险旅行,两人沿着长江游历,看到了美丽的山水风光,也有幸见识到了山野中的自然神灵。

当赵姬踏上江湖,见识到自然美景时,她深深地感到了自然的灵性,体会到了山水之间的神奇联系,而她也从此把自然神灵当作亲人一般来敬重和爱护,不再侵害和破坏自然,用自己的行动来崇敬自然。

在旅途中,赵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河流暴涨,使得一座桥梁被洪水冲垮,也有各种兽类出没给他们带来暗礁,但赵姬从未忘记它的传统,她把自己的尊严投射到面对自然的“敬而远之”,以保护自然和自然神灵。

通过旅行,赵姬发现了自然的美,也真正体会到了自然之间的神奇联系,所以在结束旅行后,赵姬让宋婴在长江边一处美丽的景观处,立起一块石头,作为他们对自然的敬仰之情的记号,以此纪念他们对自然的尊重。

最后,《敬山水》以赵姬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以及崇敬自然神灵,以此来维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文学中的爱国情怀
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历经无数个朝代的变迁,也有着无数的分分合合,那种对于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引来了无尽的思绪,于是每朝每代都有各种文人墨客将自己的一片痴心挥洒于爱国情怀中。

古代士人的爱国情怀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

悠久的古训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精粹的概括,而文学永远是现实生活和作者深沉情感的表达。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早在历史典籍《战国策》中,就出现了“爱国”一词。

国荣我荣、国辱我辱,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创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日益巩固和凝结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道德责任。

屈原是早期爱国文学者的一个代表。

《离骚》是屈原最宏伟的诗篇,是他自全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再没有比这更长诗篇了。

诗中尖锐地抨击了昏庸王室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贞,同时也表现了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忧愁苦闷。

“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在《离骚》的结尾屈原写到,他曾经试图要离开这个溷浊的楚国,他用浪漫主义手法,说自己驾着龙驾着凤终于脱离了这个现实环境,终于飞升到天空,飞上天空以后似乎已经得到解脱了,写他怎么高兴,终于解脱了,然后他笔锋一转,写到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意思是说,在光耀陆离当中他升上了天空,却突然间看见了下界的故土,脚下是他的故土,他的车夫哭了,他的马儿也不走了,他怎么能割舍得下呀。

他就是在《离骚》写到最后,还是舍不得楚国,舍不得脚下这片热土,这是多么诚挚的对故土的一种热恋。

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往往是从爱乡土而发展起来的。

《离骚》是屈原寄托自己深沉的爱国情怀的载体,里面流淌着屈原的泪水和灵魂。

一代诗圣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用此句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何等地赤诚满怀、豪情满天啊。

这种刚健自强的精神和志存高远的胸怀,在几千年中华历史长
河中,一直激励着正直人士发奋向上。

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这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反映。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品德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这值得当代人学习,汲取其精神滋养。

明代诗人杨继盛的《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这是诗人面对死亡高唱的充满凛然浩气的爱国壮歌。

前二句大笔挥洒,极力渲染浩然正气,意在说明“天地有正气”。

杨继盛本来就是个刚直不阿、胸怀浩然正气的人,仕进后更以忠直敢谏著称。

后被迫害入狱,在长期监禁后被杀害。

后二句直抒胸臆,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炽热无比的爱国热情,至死不忘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这首诗最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并不认为就义便是报国的尽头,临刑前他想到的是“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即活着未能斩除佞臣、尽到报效国家的责任,死后要继续用自己的忠魂实现报国之志。

岳飞“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报祖国”。

无论是对民族命运和祖国前途的热切关注,还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抑或是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以及强烈的民族豪气、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古代文人墨客都在笔墨间流漏出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怀,用诗句记录着内心翻涌的情感,这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感受,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