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艘小船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造一艘小船》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造一艘小船》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章节课名第一单元第四课造一艘小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了解船的历史文化;感受选择怎样的材料造船,体验小船载重大小和船舱大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协作、合作进行研究的习惯,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教师上课教学环节页码内容1.情境导入 1.1船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创造,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

很多以水为生的民族还在使用着这类简单而实用的船,随着时间和技术的推进,船在动力和外形上发生了很大的进步。

2.探索新知 1.2最早出现的是以浮具为水上工具和人力划桨为推动力的木船。

1.3后来出现了以人力和风力等为动力的帆船。

1.4这是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每小时8公里。

1.5这是19世纪出现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钢铁船。

1.6当今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又为船舶开辟了新的动力来源。

图为美国“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和以空气为动力的气垫船。

1.7纵观船的发展史,同学们感受到船只的变化了吗?你发现了哪些变化?(学生讨论3分钟)其实,上节课我们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知道铁块在水中是沉的,用钢铁制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还能装载很多货物,是因为体积越大的船,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水的浮力也就越大,装载的货物也就越多。

这节课我们也来造一艘小船,材料是橡皮泥。

大家准备用橡皮泥造一艘什么形状的船呢?你有增加小船载重量的好方法吗?是的,我们要把小船做成空心的,而且要尽量做得体积大一些,这样排开的水量也会大一些,装载量也就1.12我们先观看一段实验视频,探究一下同重量不同体积与形状的小船,装载量是否存在差异。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船的浮沉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小船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小船的浮沉原因,进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浮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浮沉原理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船的制作过程,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船的浮沉原理,知道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小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船的浮沉原理,知道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2.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船,并理解小船的浮沉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小船的浮沉原理。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小船的制作。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小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船只,引发学生对船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小船的浮沉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理解船的浮沉原因。

3.制作: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学浮沉原理,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船。

4.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船,并讲解小船的浮沉原理。

5.总结: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船的浮沉原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船的浮沉原理1.船的形状和结构2.船的浮力3.船的重力4.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制作过程、作品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制作过程主要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作品质量主要评价学生对浮沉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团队协作能力主要评价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一. 教材分析《造一艘小船》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制作小船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木工技能,如使用锯、锤等工具。

但他们对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

2.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小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教学法:学生分组制作小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制作小船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木板、锯、锤等。

2.提前为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3.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视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各种船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船的用途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简要介绍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让学生对船的制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船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后,各组进行展示,让大家了解不同组制作的小船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小船的设计。

5.拓展(10分钟)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对小船进行改造,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或外观。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如增加稳定性、提高速度、美观大方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以及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造一艘小船》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造一艘小船》教科版

《造一艘小船》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船的基本结构,认识浮力与船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船的基本结构,学会制作小船。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并运用到小船的制作中。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类型的船模型、泡沫板、塑料瓶、竹签、细线等。

2.学具:每组泡沫板、剪刀、胶水、直尺、圆规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各种类型的船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船有哪些部分组成吗?2.学习浮力知识(1)讲解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举例说明浮力的作用:如轮船、木筏等。

(3)讨论:如何让小船浮在水面上?3.制作小船(1)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艘小船,并说明设计理念。

(2)发放材料:每组泡沫板、剪刀、胶水、直尺、圆规等。

(3)指导学生制作小船:a.画出船体轮廓,用剪刀剪出船体。

b.用胶水将船体与船舱连接。

c.添加船帆,用细线固定。

d.调整小船的重量,使其能浮在水面上。

4.测试小船(2)讨论:如何改进小船的设计,使其浮力更好?(1)引导学生分享制作小船的过程和感受。

(2)讨论:通过制作小船,我们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五、作业布置1.画出一艘自己设计的船,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2.家长监督下,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小船,并记录制作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小船,让学生了解了船的基本结构和浮力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浮力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吗?”学生:“因为它很轻。

教科版《造一艘小船》教案精美版1

教科版《造一艘小船》教案精美版1

《造一艘小船》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上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了解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多越容易上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教学难点】船的创造历史;更好地造一艘排开水量大,装载量多的小船。

【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课前准备】水槽、橡皮泥、垫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让我们轻松一下,猜一个小谜语:金属铁皮身,讲话呜呜声。

谁叫也不理只帮人渡河。

(打一交通工具)谜底是:船。

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和创造。

自从有了船,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人类的物资运输和对外交流也随之增加。

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我们对船都比较熟悉了,许多学生都有乘船的经验,也有折小纸船的经验。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造一艘小船吧!二、探究实验(一)用橡皮泥造船在用橡皮泥造船之前,我们先探讨一个问题: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一艘小船,怎样才能造出一艘装载量比较大的船呢?让我们一起动手来制作,制作好之后会发现:橡皮泥在重量、数量相等的情况下,它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装载量就越大。

(二)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在造完橡皮泥的小船后,我们要检验一下,橡皮泥小船能够装载多少货物。

检验要求:1.建议用适当大小的垫圈作为货物,来检验小船的装载量。

2.放入垫圈的时候,动作要轻,分布要均匀。

3.边放垫圈边记录数量,重复检验。

4.比较各小组的小船装载量。

图示展示。

(三)设计制造其他的船在制造小船之前,我们要有一个造船计划,如下设计。

图片展示准备的材料。

设计图,图示。

船的展览会:在制造好之后,对我们制造的小船来一个成果展示,展示同学们的成果。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教案名称:造一艘小船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船的构造和功能。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卡纸、剪刀、胶水、牙签、彩纸等。

2.实验器材:水盆、蓄水瓶、小玩具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2.学习制作小船(30分钟)(1)学生集体观看教师展示制作小船的步骤和技巧。

(2)教师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优化设计的重要性。

(3)学生自行制作小船,教师在一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实验验证(20分钟)(1)学生分组将制作好的小船放入水盆中,观察小船的浮沉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小船能够浮在水上?是什么原因使小船浮起来?(3)让学生自由发挥,使用不同的材料和设计进行小船的改进,观察改进后的小船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4.分享和总结(20分钟)(1)学生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小船和改进后的效果。

(3)教师适时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培养了动手实践、观察和推理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将小船放在蓄水瓶中,观察小船在不同水位下的浮沉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2.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不同材料制作小船,比较它们在水中的不同表现,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差异。

3.学生可以进行小船比赛,利用扇风或吹风机产生气流,观察和比较不同小船在气流中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通过制作小船这一教学活动,学生既可以巩固小船的构造和功能知识,又可以培养动手实践、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通过实验验证和思考,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小船浮起来的原理,并进行创新设计和改进。

通过合作学习和分享展示,学生提高了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和指导学生优化设计的重要性。

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

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

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第一篇: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做一艘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了解船的历史文化;感受选择怎样的材料造船,体验小船载重大小和船舱大小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协作、合作进行研究的习惯,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协作、合作进行研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了解船文化,体验船的承重和船舱的大小是和船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若干,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一、船的发展史1.船一直以来是水上交通工具,古往今来,人们制造了形态各异的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欣赏完这些图片后,有没有同学来说一说船的发展史?3.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下船的发展史。

(教师边出示课件图片,边讲解)4.我们可以通过“古观落叶以为舟”就知道祖先早期对一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的认识,也许正是由于这种自然现象,引起人们航行的念头。

人骑坐在圆木上,顺水漂浮,如果他还握着一块木片,就可以向前划,如果把圆木掏空,人就可以舒适在里面,并随身携带自已的物品,这就是人们最早的船---独木舟。

从这以后,人们又逐步学会了做面积大的筏,这是原始社会出现的。

大约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出现了木板船,随后人们又在长期经验中,创造了利用风力行驶的帆船,刚开始帆不能动,只有顺风时才可以用。

风不顺就只有落帆划浆。

后来人们明白只要使用帆与风向成一定角度,帆就可以推动船前进,于是发明了转动帆。

经过几千年发展,18世纪欧洲出现了明轮,后又出现蒸汽机,船开始向更现代化,更完善的发展。

《造一艘小船》跨学科课程教学设计

《造一艘小船》跨学科课程教学设计

《造一艘小船》跨学科课程教学设计
一、项目主题设计背景
《造一艘小船》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浮力》一课的拓展环节“想办法让一张A4纸承载更多的硬币”,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是一个具有跨学科性质的STEM学习活动,可融合科学、技术、数学与工程等多领域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

本课程的实践对象是六年级学生,相比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具有更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本课聚焦“用纸做一艘承重能力尽可能大的小船” 这一具体任务,引导学生经历制作、测试、建立数学公式模型、求解极值、实践验证等学习活动。

本节课课以培养学生学科综合能力为目标,尤其重视数据归纳和整理、找规律,以及计算思维的培养,旨在强化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项目安排
建议年级:六年级
教学时间:60分钟
学科领域:科学、技术、数学、工程
四、教学准备
1.物品准备
边长为15厘米的A4纸若干、剪刀、透明胶、尺子、垫板、水槽、记号笔、1元硬币若干、触控式一体机
2.资料素材
折纸船微课、微软数学APP、学习单、评价量规
五、教学流程
开始
总结提升,拓展迁移,课后自评互评
八、项目学习单
《造一艘小船》学习单
第小组: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如何用一张边长为15厘米的A4纸造一艘承重量大的小船?我们小组是怎么想的……(可以画出草图等)
二、我们想到了什么改进的方法?
学习单的背面也可以用来计算噢。

《造一艘小船》优秀教案

《造一艘小船》优秀教案

造一艘小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用相同重量的橡皮泥造的小船,船排开的水量越大,它的装载量也越大。

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的载重量。

2.选择材料,设计方案改进船的其他方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协作、合作进行研究的习惯,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STEM目标 S(科学):学生知道用相同重量的橡皮泥造船,船排开的水量越大,它的装载量也越大。

T(技术):学生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装载量。

设计方案改进船的其他方面。

E(工程):改进小船装载量并不断完善小船。

M(数学):船排开的水量越大,装载量也越大。

【教学重点】学生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排开的水量,进而增大装载量。

体会原理:用相同重量的橡皮泥造的小船,船排开的水量越大,它的装载量也越大。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体会船排开的水量越大,装载量也越大,并能根据原理改进小船的装载量。

学生能设计改进方案,使小船更实用、更完善。

【教学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棋子若干,课件……【教学流程】一、做一只橡皮泥小船1、老师这里有一块橡皮泥,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教师演示)你有什么办法改变它让它浮在水面上呢?2、现在请小朋友们就按照你们自己的想法捏出一艘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小船。

出示活动1方案a.用一整块橡皮泥制作;b.先思考,后由组长动手操作;c.只要能浮在水面上就算成功。

d、成功后把你的小船交至讲台。

限时5分钟(没有做完也交上来)3、我们来比赛哪一组做得最快,最快的得10分,第二名得9分,最后一名得1分,老师来给你们做裁判,现在开始。

4、学生做船,教师按照先后来给学生记录。

5、我们来看看这些成功的小船有什么共同的地方?6、T:那我们来帮没有成功的小组找找原因,他们为什么没有成功?小结:是的,看来,要捏出一艘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小船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成功的小组一会可以按照我们刚刚总结的方向改进你们的小船。

制作小船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制作小船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小船的基本结构,包括船体、船桨、船舵等部分。

- 学生能够掌握制作小船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如裁剪、粘合、上色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制作小船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 小船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2. 教学难点:- 如何使小船在水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 如何合理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或图片,展示小船的结构和制作过程。

- 制作小船所需的材料,如废旧纸盒、塑料瓶、木棒、胶水、颜料等。

- 安全工具,如剪刀、胶枪等。

2. 学生准备:- 收集废旧物品,如纸盒、塑料瓶等。

- 准备制作小船所需的工具,如剪刀、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各种类型的小船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小船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它们有什么作用?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制作一个小船。

(二)新课讲授1. 小船结构介绍:- 讲解小船的基本结构,包括船体、船桨、船舵等部分。

- 展示每个部分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制作步骤讲解:- 裁剪材料:根据小船的结构,指导学生如何裁剪废旧物品。

- 粘合: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胶水将裁剪好的材料粘合在一起。

- 上色: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颜料为小船上色。

3. 实践操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制作小船的材料和工具。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制作步骤,开始制作小船。

2.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

3.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分享经验。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完成小船制作后,进行展示。

教科版科学五下1.4《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1.4《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1.4《造一艘小船》教案一. 教材分析《造一艘小船》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第一章第四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浮力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教材中,已经给出了制作小船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如何测试小船的浮力。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按照教材的步骤进行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使小船更稳定等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浮力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动手操作方面有较强的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但同时,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浮力原理,知道如何制作一艘稳定的小船。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小船的制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浮力原理。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小船的制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师用书。

2.制作小船所需的材料:如塑料瓶、木棍、绳子等。

3.测试浮力的工具:如称、水等。

4.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浮力原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作好的小船,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船的结构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材的步骤,开始制作小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使小船更稳定等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小船的制作后,教师学生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如何使小船更稳定?让学生思考和探究。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五下1.4《造一艘小船》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下1.4《造一艘小船》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下1.4《造一艘小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造一艘小船》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船的原理,学习制作一艘小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原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原理有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在实验操作、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船的原理,学会制作一艘小船,并能解释其浮力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船的原理,制作小船的方法。

2.教学难点:浮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创新设计小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实验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协助者的身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验步骤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船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船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制作小船的步骤,讲解浮力原理。

3.学生制作:学生分组制作小船,教师巡回指导。

4.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探讨小船的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总结升华: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船的原理浮力原理制作小船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环保意识兴趣、热情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实验操作、团队协作、创新设计等方面进行。

《造一艘小船》-教案-王红妮

《造一艘小船》-教案-王红妮

《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授课班级:水车园小学五二班授课教师: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王红妮一、教学分析《造一艘小船》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相同重量的可塑橡皮,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载重量也随之增大。

2.过程与方法使用可塑橡皮造船,通过不断改进船的形状,来增大船的装载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可塑橡皮、垫圈、投影、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1.谜语导入谜语出示:钢铁身子重万斤,搁在水里它不沉。

不怕风浪大,就怕水不深。

请学生猜出谜底。

设计意图:借助谜语的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船有哪些基本特点,引出并板书课题:造一艘小船。

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并且为后面的新课做好铺垫。

2.引出问题(1)抛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可塑橡皮在水中会下沉,那么,能用一定量的可塑橡皮来造一艘小船吗?并引导学生将此问题分解为两个小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怎么做能使可塑橡皮浮在水面上?◆如果用可塑橡皮来造船,什么样的小船能装更多的货物呢?(2)引导学生进行认真思考与讨论,并初步得出结论:小船的空间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装载量就越大。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分解为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为复习旧知,第二个问题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重难点。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进行思考,利用已学知识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为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埋下伏笔。

3.造一艘小船(1)造船行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开始造船行动吧!要求四人一组,进行造船,PPT呈现造船要求并进行解释。

造船要求包含三点:◆将两块橡皮泥融为一体,造一艘小船;◆船的形状不限;◆船的装载量尽可能大。

此外,提醒学生:小组先讨论确定小船形状,再开始造船。

个别指导(2)讨论交流提问:哪个小组认为自己所造小船载重量最大,请用一句话简明扼要地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小组合作造一艘小船。

《造一艘小船》教案

《造一艘小船》教案

《造一艘小船》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船的构造和设计原理;2.掌握制作小船的步骤和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木棍、小木板、塑料布、胶水、剪刀、绳子等;2.工具:锤子、钳子、锯子、刀等;3.图片或视频:介绍船的构造和设计原理。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课题(10分钟)1.展示一张船的照片或播放关于船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船的兴趣;2.引导学生讨论船的构造和设计原理,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

Step 2:讲解船的构造原理(20分钟)1.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船的各部分,如船体、舵、航行装置等;2.解释船的浮力原理,并说明船体形状和重心的重要性;3.介绍船的推进原理,如桨、螺旋桨等。

Step 3:学生实践(4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木棍和小木板;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设计并制作一艘小船,尽量遵循船的构造原理;3.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但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4.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的工具。

Step 4:小组展示和分享(20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小船,并解释船的设计思路;2.学生可以在展示过程中提问和交流意见;3.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

Step 5:总结和评价(10分钟)1.与学生一起总结制作小船的过程和经验;2.评价每个小组的小船设计和制作的质量以及合作的表现;3.鼓励学生对小船的功能和性能提出改进意见。

Step 6:延伸活动(自习时间)1.鼓励学生在家继续制作小船,尝试不同的设计和材料;2.学生可以在下一堂课上带来他们制作的小船进行展示和比赛。

教学辅助材料:船的构造和设计原理图片或视频制作小船的材料和工具清单评价小组作品和合作的评价表格教学反馈方式:通过学生的小组展示和分享,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进行评价。

此外,可以收集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品照片,以及他们对课程的反馈和体会。

造一艘小船-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造一艘小船-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造一艘小船-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小船的构造和原理。

2.锻炼学生动手制作小船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2.工具:剪刀、胶水、彩笔、A4纸、木棍、透明胶带、泡沫板、小刀。

3.材料:发泡泡沫板、竹筷子、吸管、纸。

4.设备:电钻、电烙铁、热熔胶枪。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观看视频或图片,了解小船的构造和原理。

并从生活中找到小船的应用场景。

2. 制作小船1.布置材料:发泡泡沫板、竹筷子、吸管、纸。

2.用彩笔在发泡泡沫板上画出小船的形状,用剪刀把小船的形状剪下来。

3.用小刀把小船的底部削平,让小船可以躺在水面上。

4.在船头正中间用小刀切一个长条形的孔,把吸管穿过去,让它露在船外,做出小船的驾驶杆。

5.在船底底部用小刀切另一个孔,穿上一个小木棍,这个木棍扮演小船的轴,保持小船稳定。

6.用热熔胶枪将船底浑身包裹,用透明的胶带把驾驶杆固定在吸管上。

7.用竹筷子和纸做舵,使用热熔胶枪将舵固定在驾驶杆下方。

3. 测试小船教师带领学生到水池边测试小船的浮力和惯性。

学生可以随意试验船的速度、稳定性和操控性。

4. 总结通过制作小船的过程,学生了解了小船的构造和原理,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出一艘小船。

教师可以就小船的制作过程与学生进行回顾,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按照步骤完成小船的制作。

2.学生是否能理解小船的构造和原理。

3.学生是否能在水中测试小船的浮力和惯性。

4.学生是否能通过和同学一起分享小船的制作过程,体验非竞争的团队合作。

五、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对小船进行改进,制作出不同形状的船体,看看对速度、稳定性和操控性的影响。

2.学生可以调整小船的重心,尝试让小船在水中保持稳定。

3.学生可以学习小船的舵的原理,尝试制作出不同形状的船舵,测试对操舵的影响。

造一艘小船-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造一艘小船-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造一艘小船-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理解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原因;•了解如何合理使用工具;•知道设计小船的步骤;•掌握制作简单小船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白板、彩色粉笔;•制作小船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木板、塑料片;–切割工具、锉刀、砂纸、手电钻;–胶水、胶带。

三、教学过程1. 自然现象探究教师将一块小木板放到水中,询问学生这个木板在水中会发生什么,为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 工具的使用教师向学生展示所需的工具,并介绍它们的基本用途和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教师强调在使用工具时必须小心谨慎、遵守规定。

3. 设计小船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构思一种小船的外形,并讨论它应该具备什么特点。

可以通过画图、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设计,并给出一些注意事项。

4. 制作小船学生开始使用所需工具和材料,制作自己的小船。

教师应注意监督学生的安全,提出相关问题和要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小结学生完成小船的制作后,教师可在白板上讨论如何评价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

在小结环节中,教师再次提醒学生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并询问学生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或经验。

四、课后作业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所制作的小船,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记录小船的制作过程,从中归纳总结出使用工具的要领。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在探究自然现象、感性认识、实际操作等多方面进行了学生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制作小船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造一艘小船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造一艘小船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造一艘小船》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小船的结构和原理;
2. 掌握制作小船的步骤和方法;
3. 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导学准备:
1. 准备制作小船所需材料:纸板、胶水、剪刀、颜料等;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小船的结构和原理;
3. 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导学步骤:
一、导入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艘小船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小船的结构和原理,激发学生对制作小船的兴趣。

二、讲解
1. 介绍小船的结构和原理:小船通常由船体、舵轮和帆等部分组成,通过浮力和推进力来行驶。

2. 分步讲解制作小船的方法:先制作船体,再添加舵轮和帆,最后装饰小船。

三、实践
1. 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开始制作自己的小船。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奇特的小船外观。

四、展示
学生完成小船后,进行展示和分享,互相欣赏和交流制作小船的经验和心得。

五、总结
1. 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制作小船的过程和体会,讨论小船的原理和结构。

2.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导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不同类型的小船,比如帆船、独木舟等,加深对小船结构和原理的理解。

2. 学生可以尝试在水池或浴缸中测试自己制作的小船,观察小船的浮力和推进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小船的结构和原理,还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今后的进修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不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造一艘小船》教案

《造一艘小船》教案

《造一艘小船》教案《造一艘小船》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造一艘小船》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造一艘小船》教案1教学要求:1、让学生经历按一定要求进行简单的设计、制作的活动过程。

2、通过研究活动,认识到如何让小船的承载量更大。

3、培养学生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制作一艘小船,尽可能使它装的货更多。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用:8厘米见方的薄铅片2块,同样大小的卡纸2张,回形针、胶带纸,胶水,水槽,玻璃球。

2、学生自制的小船及各种收集到有关船的图片,模型等资料。

3、教师准备有关船的图片、资料。

并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一)展示自制小船,交流小船特点。

学生分组展示自制的小船,并交流小船特点,并在水槽中演示。

各小组间互相取长补短,说说自己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再设计一艘小船,看看哪艘船装得多。

师分发给学生制作材料,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制作一艘小船,并提出要求。

(要求:比一比哪艘船装的玻璃球多)。

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草图。

学生动手制作。

制作完成,各组自行试验。

通过试验,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玻璃球会滚来滚去,船体很难保持平稳。

再进一步讨论,改进自己的设计。

分组交流,自己的设计是如何保持船体平稳的。

交流完后,各组上台,并进行装玻璃球的.比赛。

得冠军的小组谈谈自己的感受。

成绩差的小组再分析自己的船在设计上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并想办法进一步改进。

(三)船的展览会。

教师课件出示一些有关船的图片、资料。

各小组把课前课内制作的两艘小船及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在全班展出交流。

《造一艘小船》教案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教案一. 教材分析《造一艘小船》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各种船的结构特点,学习设计船的图纸,并动手制作一艘小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船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船的设计和制作方面,学生的经验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船的结构特点,知道船的设计原理。

2.学会设计船的图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动手制作一艘小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船的结构特点,学会设计船的图纸,制作一艘小船。

2.难点:船的设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船的图片和视频、制作小船的材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小船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船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船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船的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船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船的图纸,并动手制作一艘小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了解我国古代的船舶文化,分享自己的收获。

6.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船的结构特点和设计原理。

7.家庭作业(2分钟)学生课后完成一幅关于船的手抄报,展示自己对船舶文化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并控制时间。
4、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二、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
1、阅读教材11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2、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
3、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
三、造个性船:
1、学生说说了解了船的发展、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
2、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的个性船,重点讨论: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
3、出示《我的造船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
一、准备
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
一、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
1、谈话导入:
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
2、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
教学难点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方法
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制作多媒体。
教学准备
收集船的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4、造一艘小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
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教学过程】
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
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
2.动手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
我的小船有哪些特点?
我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4、交流:我的或同学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拓展活动:
进行一次个性船展示会,举行各类奖项的评比。
造一艘小船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1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过程与方法: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