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推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阅读练习卷(二)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15分)欧阳询观古碑唐欧阳询尝行①,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③,及疲,乃布裘④坐观,因⑤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注释】①行:赶路。

②索靖:晋朝书法家。

③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④布裘:展开皮衣。

⑤因:于是。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8分)(1)唐欧阳询尝.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数百步复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及.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日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驻马观之,良久而去”的意思。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的欧阳询具有怎样的品质?下面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 博采众长B. 虚心好学C. 甘于奉献D. 善于钻研二、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15分)鸿鹄之志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①,辍②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③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④曰:“嗟乎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注释】①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作。

②辍:停止。

③若:你。

④太息:长叹。

⑤嗟乎:相当于感叹词“唉”。

1. 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4分)A. 尝.与人佣耕吾尝.终日不食B. 陈涉少.时少.选之间C. 辍耕.之垄上耕.当问奴D. 佣者笑而.应之处士笑而.然之2. 请你写一写“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意思。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学弈》中,我知道了“鸿鹄”的意思,可以推测文中的“鸿鹄之志”可以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部编版语文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册古诗文和阅读专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册古诗文和阅读专题(含答案)

小学毕业语文复习题(二)(古诗文、阅读)一、我会选。

1.“晴川历历汉阳树”的下一句是()。

A.白云千载空悠悠B.日暮乡关何处是C.芳草萋萋鹦鹉洲D.烟波江上使人愁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梅”和()被世人称为花中四君子。

A.松、竹、兰B.菊、竹、兰C.菊、松、竹D.兰、竹、荷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的《游子吟》,这是一首赞美()的诗。

A.父爱B.母爱C.师爱D.友情4.下面哪句诗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该词是根据()改写的。

A.王之涣的《凉州词》B.王翰的《凉州词》C.王昌龄的《出塞》D.王之涣的《出塞》二、我会填。

(一)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跟随古诗我们能欣赏世间的“万紫千红”,我们能游历世间的“万水千山”,我们还能遇见世间的“万事万物”。

请根据提示,完成古诗填空。

1.填颜色。

(1)()日依山尽,()河入海流。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橘()时。

(3)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

2.填地名。

(1)朝辞()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3.填植物。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二)根据提示填空。

1.《青玉案·元夕》中的词牌名是,题目是,我知道的词牌名还有、、。

2.《红楼春趣》一课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书中“宝、黛、钗”三人是非常经典的文学人物。

请写出三人的姓名,并用简要的语言写出一件与之相关的事件(三件事不重复)。

“宝”,姓名:,事件:“黛”,姓名:,事件:“钗”,姓名:,事件:3.《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④槁⑤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学不可以已:________ (2)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 (3)虽有槁暴:________ (4)使之然也:________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4.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乃种芭蕉万余株_______ 盘板皆穿_______名其庵曰“绿天”_______贫无纸可书_______5.“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书之再三,盘板皆穿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6.小学阶段我们欣赏了怀素的草书作品《_____》,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_______和_______。

7.请写出一个与“盘板皆穿”意思相近的成语,再写下你最想对怀素说的话。

______ ________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①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小姊②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④。

寻芳水滨③,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2020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1.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jiàn)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________:自以为②________:于是就③________:没有阻止④________:于是⑤________:返回(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________”。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________ ,________。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A.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C. 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③中。

”【注】①目精:眼珠。

②研蚩:美丑。

③阿堵:此处。

(1)“本无关于妙处”正确的停顿是()A. 本/无关于妙处B. 本无/关于妙处C. 本无关于/妙处(2)写出下面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或数年不点目精________②人问其故________(3)顾长康“不点目精”的原因是________,这与成语“________”的意思相近。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

及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

②及:等到。

③益:更加。

④遂:于是,就。

(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 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 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C. 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______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

2021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1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18+18=36分)(一)菊花[唐]元稹秋丛①绕舍似陶②家,遍绕...。

..篱③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③篱:篱笆。

1.第一句诗中的“”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分)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3分)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

(3分)4.这首诗借菊花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的赞美。

(6分)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二)青玉案①·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

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⑨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⑩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⑥玉壶:比喻明月。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

⑩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青玉案”是词的。

(4分)2.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的词句是( )。

(3分)A.东风夜放花千树。

B.更吹落,星如雨。

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结合注释,试着描述下面词句描写的热闹的场面。

(4分)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4.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渲染佳节之夜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 、、等。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②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④。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⑤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⑥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⑦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⑧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荆:指楚国。

②谏:劝阻。

③舍人:侍从。

④三旦:三天早晨。

⑤委身:曲身。

⑥傍:同“旁”。

⑦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⑧患:忧患、灾祸。

1.写一写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2分)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

3.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2分)蝉←__________←__________←人4.上题中的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2分)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5.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师旷论学(18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

(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分)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三)自护其短(14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分)()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4分)(四)曾子杀猪(18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sì):等待。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________ (2)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3)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________2.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而止之食。

B.起不食待之。

C.故人来,方与之食。

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吴起在为人处事上太过拘泥执拗,这样会让别人感到很累。

你赞成这样的说法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碟(dié)躞(xiè)②而听。

【注释】①操:琴曲。

②碟躞:小步来回走动的样子。

5.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1)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2)伏食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 (3)转为牛虻之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 (4)即掉尾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掉:_______________ 6.写出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_2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_2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课内阅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gāo sōng)《牛》一轴(zhóuzhù),尤为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cùchù)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bi pì)。

”不可改也。

1.给文中的红色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字词。

①曝:②拊掌:③股:④然之:____________3.把牧童说的话抄写下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4.从牧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镱子期曰:“善哉乎鼓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5.[知音相遇前]伯牙为什么只把子期看作知音?下列说法最合适的一项是( )A.子期的专注,让伯牙感动B.子期理解他的琴声,他们心意相通C.子期的赞美,让伯牙提升了琴技6.[知音相知时] 伯牙善古琴,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高山流水,除了太山巍巍、流水汤汤,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仿造文中句式再写出两句。

方鼓琴而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少选之间而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7.[知音离开后] 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请你写一写伯牙“破琴绝弦”时心中的想法。

8.[短歌悼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伯牙和子期的故事。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你认为下列最深刻地诠释了伯牙子期互为知音的一句是( ) A.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课内阅读和类文阅读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课内阅读和类文阅读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课内外阅读测试第一部分课内阅读C.对战争的厌恶D.对和平的渴望二、(真题链接)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渭城朝雨渑轻尘,千里黄云白日曛,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l.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新: ( ) ①柳叶格外清新②新种的柳树故人:( ) ①故乡的人②老朋友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

“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从“”可以看出来。

《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从“、”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B.《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则情感凄凉、哀婉。

C.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 .三、(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1.将诗句补充完整。

2.《春夜喜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3.你认为颔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4.这首诗写的是,前两句点明的季节,后六句集中写(白天下雨夜雨) ,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之情。

5.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的思想感情。

四、(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1.把古诗补充完整。

2.题目中的“”字是全诗的诗眼。

作者称赞春雨为“好雨”是因为“”。

(用原文回答)3.“,。

”是从视觉来写春雨;“,。

”是诗人的想象。

4.第三、四句写出了春雨和的特点;第七、八句中的个“”字表现了雨后花开的生机勃勃。

5.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怀素写字①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③,名④其庵⑤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本文选自《书林纪事》;怀素是我国唐朝的书法家。

②【零陵】今湖南零陵。

③【挥洒】挥毫写字。

④【名】命名,起名。

⑤【庵】住所。

(1)下列说法中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和()。

A.在读“贫无纸可书”时,可以这样停顿:“贫/无纸何书”。

B.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亲近大自然。

C.以上文段来自《书林纪事》这个故事。

D.从“盘板皆穿”可以看出怀素练字的时间很长。

(2)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

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

(3)怀素为住所起了个雅号叫“绿天”,真有意思!请你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给你的书房也取一个雅号。

名吾堂曰:“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昔有愚人:________②食之,甚美: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主人既闻,乃益盐。

②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两则-练习题含答案-百度文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两则-练习题含答案-百度文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两则-练习题含答案-百度文库一、看拼音,写词语。

一秋同国红湖辅弱辩斗东游车盖探汤改写:一个秋天,同一个国家的红湖辅助弱者辩论,东游车改装,探索热水。

二、选择题1.答案:A。

解析:弈(yì,下棋)秋,通国之善(擅长,善于)弈者也。

2.答案:C。

解析:万不得已、水浒传、苦刑、惆怅都没有错别字。

3.答案:C。

解析:一儿认为“日初出离人远”,其根据是“远者小而近者大”,而不是“远者大而近者小”。

4.答案:D。

解析: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三、用“√”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使弈(yì√yí)秋诲(huì√huǐ)二人弈。

2.为(wéi√wèi)是其智弗(fú√fó)若与(yǔ√yú)?3.孰(shú√shóu)为汝(nǚ√rǔ)多知(zhì√zhī)乎?4.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huó√hé),比虫歌曲要单调(diào√tiáo)些。

5.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dīng√dìng)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shì√sì)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XXX学下围棋,一个弱者,一个辅助弱者,告诉我们围棋需要耐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2.XXX不能决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XXX不愿随意做出决定。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XXX谨慎的品质。

五、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的意思。

无法驳倒对方的观点。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练习题及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táo zuìxuán yápáo xiào yàn yǔkāng kǎi pǔ qǔlíng lìdǒu qiào二、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__”标出。

供.(gōng gòng)品记载.(zǎi zài)颠簸.(bǒbò)蒙.(mēng měng)古直奔.(bēn bèn)裂缝.(féng fèng)三、辨字组词。

蹦(______)缝(______)梁(______)遮(______)颜(______)崩(______)篷(______)粱(______)蔗(______)谚(______)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飘带(____)(____)淡(____)味孤芳(____)(____)(____)(____)自怜群马(____)(____)心驰(____)(____)五、选词填空。

严峻严肃严厉1.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_____)态度,没有向他们讲道理。

2.他一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老师(_____)地批评了一顿。

3.升旗时要(_____)认真。

轻易容易4.王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我们很(_____)理解。

5.他第一次参加知识竞赛就锋芒毕露,(_____)地夺得了桂冠。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不能决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七、课内阅读展示。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

小学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一、阅读《曾子杀猪》,完成习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支公好鹤》,完成习题。

支公①好鹤,住剡东②岇山③。

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

支意惜之,乃铩④其翮⑤。

鹤轩翥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

林曰:“既有凌霄之姿⑦,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年二十五而出家为僧。

他既是名僧,又是名士。

②剡(shàn)东,剡县之东。

③岇山,山名,在今绍兴东二百里。

④铩,摧残,伤残。

⑤翮(hé),禽鸟类羽毛中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羽毛。

⑥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

⑦姿,通“资”,资质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人遗.其双鹤()(2)乃反顾.翅()(3)支意惜.之()(4)少.时翅长欲飞()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3.“支公好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阅读《欧阳修苦读》,完成习题。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14课《文言文两则》阅读专项训练题 (附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14课《文言文两则》阅读专项训练题 (附答案)

六年级下册第14课阅读理解训练专项题一、文言文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_________?”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___?”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我以.日初出远:_______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3.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__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这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

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6.请将短文中括号内的内容补充完整。

7.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用“√”在音节下面标出)思援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yǔ)?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②非然.也(______)9.根据下面的意思,在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

只听弈秋讲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的意图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司马光勤学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试卷及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试卷及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试卷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kǒng jùqī liáng jì mòyàn huìdǎo méikòng zhìliáo tiān shū jídài kuǎn bì mìng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胖.(pàng pán)子烫.(tàng tāng)伤爱憎.(zèng zēng)沼泽.(zéshì)安葬.(zàng cáng)踌躇.(chúzhù)火辣.辣(làshū)孤傲.(ào āo)颤.(chàn chǎn)抖乐.(lèyuè)业黛.(dài hēi)玉姊.(zǐnǚ)妹三、比一比,组词语。

距(_________)坦(_________)射(_________)爆(_________)矩(_________)但(_________)躲(_________)瀑(_________)四、补充词语,并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兄弟(____)(____)(____)箱(____)柜一派(____)(____)千(____)万(____)一去不(____)(____)1.沙漠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寸草不生,(____)的景象。

2.我家附近的高压线纵横交错,把电流送进(_________),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3.香蕉总是几个几个整整齐齐、挨挨挤挤地长在一起,像(____)一样手拉手,相亲相爱不分离。

4.时间就像滔滔的流水一样(____)。

五、选词填空。

恬静安静冷静寂静幽静1.清幽的月光正照在盲姑娘那(______)的脸上。

2.一天夜晚,贝多芬在一条(______)的小路上散步。

统编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文阅读练习二及答案

统编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文阅读练习二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练习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4分)眉眼口鼻争能《醉翁谈录》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解与诸君厮争得。

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注释】①争能:争本事。

能,才干,本事。

②神:灵性。

③尔:你。

④别:辨别。

⑤方:才。

⑥东西:指四方。

⑦宜:应该,应当。

⑧若然:如果这样。

⑨厮:宋代后常用作对人的称呼。

1.下列句子中“为”的意思与“口为鼻曰”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B.为是其智弗若与C.鼻为眼白D.孰为汝多知乎2.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

(2)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3.读一读,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4分)鼻子认为自己能够居于嘴巴上面的依据是“”,眼睛认为自己有本事的依据是“”4.对于它们的争吵,你有什么想对它们说的吗?请写一写吧!(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0分)王充求学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

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释】①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②先:祖先。

③徙:迁移。

④孤:幼年丧父。

⑤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⑥扶风:古地名,在今陕西境内。

⑦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

1.“充少孤,乡里称孝”中“少”的意思是( )(2分)A.少年B.数量少C.英雄D.年轻2.“一见辄能诵忆”的意思是( )(2分)A.看一次就能背诵,回忆。

B.一见到有能力的人就跟着。

C.见面一次,感情就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首语:打开试卷的同时,你这一段时间的辛勤努力即将会有一番见证。

望你沉着冷静,勇敢地接受考验,考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练习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4分)
眉眼口鼻争能
《醉翁谈录》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解与诸君厮争得。

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
【注释】①争能:争本事。

能,才干,本事。

②神:灵性。

③尔:你。

④别:辨别。

⑤方:才。

⑥东西:指四方。

⑦宜:应该,应当。

⑧若然:如果这样。

⑨厮:宋代后常用作对人的称呼。

1.下列句子中“为”的意思与“口为鼻曰”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
B.为是其智弗若与
C.鼻为眼白
D.孰为汝多知乎
2.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

(2)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3.读一读,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4分)
鼻子认为自己能够居于嘴巴上面的依据是
“ ”,眼睛认为自己有本事的依据是


4.对于它们的争吵,你有什么想对它们说的吗?请写一写
吧!(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0分) 王充求学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

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
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
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释】①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②先:
祖先。

③徙:迁移。

④孤:幼年丧父。

⑤太学:中国古
代的最高学府。

⑥扶风:古地名,在今陕西境内。

⑦班
彪:汉代著名史学家。

1.“充少孤,乡里称孝”中“少”的意思是( )(2分)
A.少年
B.数量少
C.英雄
D.年轻
2.“一见辄能诵忆”的意思是( )(2分)
A.看一次就能背诵,回忆。

B.一见到有能力的人就跟着。

C.见面一次,感情就很好。

D.一见到就跟着,不让其丢掉。

3.选文中,王充具有的品质是( )(多选)(2分)
A.孝敬长辈
B.诚实守信
C.勤奋刻苦
D.关爱晚辈
4.“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2分)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范围、学习方法
5.画线句子让你想到下面哪个词语?( )(2分)
A.废寝忘食
B.博览群书
C.精益求精
D.专心致志
参考答案:
一、1.C
解析A项中的“为”表示认为;B项中的“为”是因为;C项中的“为”表示向、对;D项中的“为”同“谓”,意思是说。

2.(1)眉毛、眼睛、嘴巴、鼻子四种器官,都有灵性。

(2)我能够辨别香味和臭味,此后你才可以吃东西,
所以我的位置在你上面。

3.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吾能观美恶,望东西,
其功不小
4.示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你们各有各的长处,你们每一个也都必不可少,你们只有和谐共处,才能更
好地为主人服务。

参考译文:
眉毛、眼睛、嘴巴、鼻子四种器官,都有灵性。

有一天,嘴巴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事,位于我的上面?”鼻子说:“我能够辨别香味和臭味,此后你才可以放心地吃东西,所以我的位置在你上面。

”鼻子又对眼睛说:“你有什么本事,位于我的上面?”眼睛说:“我能够看出美丑,睐望四方,这功劳不小,应当摆在你上面。

”鼻子又说:“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事,也在我上面?”眉毛说:“我也不想跟各位争什么。

如果我长在
眼睛和鼻子底下,不知道你的脸皮该放到哪里去?”
二、1.A 2.A 3.AB
解析由“乡里称孝”可知王充孝敬长辈,由“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可知王充勤奋好学。

4.D
解析“好博览而不守章句”的意思是:他喜欢广泛
阅读却不死守他人的观点或语句。

“博览”说明了他的学习范围,“不守章句”说的是他的学习方法。

5.B
参考译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是从魏郡元城迁徙来的。

王充少时丧父,乡里都称赞他的孝顺。

后来到京师,在太学学习,拜扶风班彪为师。

他喜好博览群书而不拘泥于篇章句子。

家里穷没有书可读,常到洛阳市集走动,阅读那里卖的书,看一遍便能背下来,于是广泛地通晓百家学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