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体验教育”——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培植
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和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学方式。
通过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将探讨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通过互动、交流、合作等方式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担负着引导、组织、激励、评价等职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1.促进深层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单向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则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和学习。
2.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和反思自身的思想品德,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采用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1.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当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多表达意见和想法。
2.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注重实践操作。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和修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提升道德修养。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究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尊重法律、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从而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学习中参与其中、主动思考、积极行动,以便更好地体验并掌握学习的知识,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性,是学生自主地追求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独立开展学习活动的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会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不断增加自身的责任意识,发挥自身的意识主体作用,从而形成自觉地从事学习任务的自觉性思想和行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应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的活动。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和才能,养成合理的自学习惯,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学习自主权,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自我监控,形成自我调节的价值观念和思考,从而更好地体验自身能力的成长和发展,更好地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发展出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特点和价值观念。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差异化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提高学生对他人观点的接受和尊重程度,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团结协作的价值观。
总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在体验学习中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浅析如何在体验学习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摘要: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丰富感知、强化情感,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感悟知识的内涵,知识得以消化,技能得以积累。
所以体验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更是迫不及待的。
关键词:体验学习;主体意识;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导学生要尊重残疾人时,一种方法是直接说教,另一种方法是让学生坐到轮椅上驱车爬坡。
两种学习效果一比,显然后者优于前者,因为后者是学生亲自去感受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增进了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这就是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反复观察、感知,对事物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并掌握知识,形成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
体验学习可以不通过语言工具来实现,所追求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观念的转化。
目前数学的教学仍是以教与练的接受式为主要模式,目的无非就是弄清概念、记住公式、掌握方法、熟练解题,事实上这样的教与学的方法有着一个共同的遗憾,那就使多年后沉淀下来的东西与教师和学生所付出的极不相称。
而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丰富感知、强化情感,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感悟知识的内涵,知识得以消化,技能得以积累。
所以体验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更是迫不及待的。
一、创设合理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有体验学习的舞台教师要努力创设合理的情境,为学生搭设一个学习的舞台,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探索中体验成功,那么学生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以“小卖部”为基本情境,让学生上台买货,在买卖双方讨价还价中,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紧接着,分小组进行买卖活动,学生自编题目,自行解答,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魅力,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问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
激活情趣弘扬主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中思品课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戏导人……如在上七年级第 l l 课《 希望从这里开始 》 时, 我用 了 喜欢打乒乓球 , 也喜欢看乒乓球 比赛 , 但是 , 对乒乓球 团队中队 设疑导入 . 首先问学生 : “ 谁 的希望从哪里开始 ?” 由于新课还 没 员的训练 、 付 出不怎么感兴趣 , 学生 的课堂热情不 高。但是对后 开始上 , 因此很多同学回答不 出来 , 有些创新思维较 强的同学 在 面的这一材料 ,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高涨 , 发 言也很踊跃 ( 也有 同
点, 有 的时候 还要 学会换 个眼 光看 待 自己的缺 点 ” 这 个观 点 ,
什么警示 ?这个 问题较抽象 , 学生不好 回答 , 当学生 遇到这些
我运 用 了截拳 道创立 者李小龙 的经历 。李小龙 从小就是近 视 问题 思考 不 出所 以然的时候 , 大 部分 同学 会放弃 思考 , 从而 不
个题 目, 不 知如何 回答 , 如果 教师 问 : 男 女生 的哪 些交往 方式
( 1 ) 典型, 有说服 力。课堂选 择的材料 有时候不 一定要很 容易 引起 他人 的误会 ?然后 引导到前 面这 一问题上来 。这样 , 新, 但一定 要吸引学生 眼球 , 并能说 明问题 , 有很 强的说 服力 。 学生思考 起来就容 易多了 。 对于书本上一 些较 难 、 较 抽象 的问
如 七年级 下册 “ 消除烦恼 , 悦纳 自己 ” 这 一 内容 , 为 了说 明“ 我 题 , 教师 可 以对 它进 行分解 。如七年 级下册第 l 4课 第二个标
们要 消除 由于 自身 的缺陷带来 的烦恼 ,应 善于发 现 自身 的优 题 “ 人最宝 贵的是生命 ” , 其 中有个题 目, 花 季少女 自杀给我们
思想品德课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思想品德课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指在对象性的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本质意识,也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主体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
一个缺乏自尊、自信和参与合作精神的人是无法承担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
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将来投身社会奠定基础。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民主、平等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自行探究,必须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信任、尊重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现行教材的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因此教师通过在上课时,采用多种形式,如恰当引用古诗词、名言名句;漫画、图片景观;故事、小品、动画等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使其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
要尽量让学生们来做主人,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
只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解除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很多时候参与合作式的教学会使我们对学生刮目相看,为他们的学习潜能所惊讶。
民主教学,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一个可亲近的朋友。
这样将带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怕出错。
教师是问题的收集者,在平常要留意学生感兴趣、有疑惑的问题。
还可以是探究活动的鼓励者,在学生成功时给于肯定,失败时给于鼓励。
由此可见,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亲自体验,尝试探究,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相反,如果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思想被禁锢,就根本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要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获取知识。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
感 谢很 多人 。太好 了 , 生 们 不 仅懂 得 珍 惜 学 习 学 时光 , 想 到 了感 恩 !学 生 们 互 相 感 动 着 , 暖 还 温
着 , 更 被 学 生 的 纯 真 所 触 动 !此 时 , 的 一 两 句 我 我 简 单 的 鼓 励 , 个 会 意 的 眼 神 , 个 赞 赏 的 小 动 一 一
ZO 年 O9
பைடு நூலகம்
二 、 用 主 动 探 究 法 唤 醒 学 生 的 创 新 意 识 和 利
机 盎然 。
光 !按照 原来 的设 计 , 由教 师来 发 表 感 言 。可 是
现在 , 有什 么 比学 生 自己说 更 好 呢? 我 抓住 契 机 提 出 问 题 , 现 在 你 最 想 说 什 么 ? 一 石 激 起 千 层 “ ” 浪 。有 的说 , 我长 大 了 , 建 筑师 , 山里 孩 子 造 当 为 最美 最 实用 的房 子 ; 的说 , 有 我要 当一个 歌 手 , 让 山里 孩子 天天 听 到歌 声 !还 有 的说 , 以前 总认 为 父母 给我 的都 是应该 的 , 现在 才知 道要感 谢父母 ,
程 性质本 身 的局 限性 , 果 教 师 在课 堂教 学 中不 如 注 意设 计 , 不重视 课 程 内容 与 学 生 生 活经 验 之 间 的关联 , 想政 治课 的课 堂 教 学 就极 易变 得 枯 燥 思 无 味 , 同 嚼蜡 。反 之 , 果 我 们 重 视 学 生 主 体 味 如 意 识 的唤醒 , 思想 政治 课 同样 也 可 以妙趣 横生 , 生
正 懂得珍 惜 , 学会 感 恩 呢? 于是 , 我精 心 设 计 , 播
放 了 3分 钟 的 F ah动 画 《 ls 我要 上 学 》 让 学 生 静 ,
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构建和谐课堂教学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高中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既想有选择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更渴望独立自主地学习,但应试教育的束缚,片面追求分数的影响,往往禁锢了他们个性的发展;语文的课堂教学大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也习惯于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舞,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因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那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一、精心设计策略,启发学生参与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的目标依据和实现的措施。
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
只有当学生认同目标时,老师才能通过启发、点拨等手段将其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认识上的一致和感情上的共鸣。
其次,要设计好的策略,能促使双边活动顺利进行。
为了实现目标,教师应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方法步骤,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参观研讨;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选择,都应精心务之。
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起来。
这种配合越协调、默契,教学的效果就越好。
所以, 组织策略必须有针对性、可行性,要适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达标完成,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否则,教师有再好的策划,到头来都是纸上谈兵,收效甚微。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
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有些教师观念的落伍,不能与时俱进。
如今的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接收信息广,老一套的封建家长式的教学早已不适应了。
据此两点,我们就要敢于且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
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才能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浅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浅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延川县永坪镇第一小学白宝玲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存在着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学生存在着“师云亦云”的现象,这样会禁锢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
新大纲明确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应该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抢答、提问题,主动上黑板板演,可以走出座位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总之,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智,使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走出误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供质疑的时机,唤起主体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问生答似乎已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而今天,教师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使他们产生主体意识,必须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机。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为此我们应提倡师生互问、生与生互问,平等地交流教学思想,实现意识的转变。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恰当的时机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
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性,要使学生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感兴趣,就应从数学知识的本身魅力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出发,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如:在讲完“能被2、5、3整除的数”下课时,我先让学号是3的倍数的学生站起来,再让学号能被5整除的学生站起来,然后让学号有约数2的同学站起来,这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没站起来,这就说明这些同学的学号不能被2、5、3整除,这样我把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学校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是其核心目标之一。
学生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的认知、责任和选择能力,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
本文将探讨学校德育教育如何在校园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分析其中的重要因素。
首先,学校德育教育注重提升学生对自我定位的意识。
学生在校园中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和规则的状态,缺乏对自身的主动反思和认知。
因此,学校德育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社团组织和各类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
例如,在一些学校里,会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其次,学校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
德育教育通过制定校规校纪和班级管理制度等措施,引导学生互相尊重、关心他人,并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的意识。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义工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从而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作用。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班级管理、评比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班级集体和集体荣誉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承担相应责任。
再次,学校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选择,而学校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作出理性的决策。
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等,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可以借助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资源,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明确自己的目标,并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做出合理的选择。
这样,学生在做出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到自身情况和未来发展,提高自主选择能力。
最后,学校德育教育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的支持。
学校的德育教育只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家庭和社会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体验式德育课程教案
体验式德育课程教案引言:体验式德育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教育方法。
通过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体验式德育课程教案,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生将能够:1. 了解德育的重要性和目标;2. 理解道德行为的标准和原则;3. 培养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4.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2. 道德行为的标准和原则;3. 探究道德与价值观的关系;4.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1. 教师引导和讲解;2. 小组合作探究;3. 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4. 问题解决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道德困境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讲解:教师讲解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什么要进行德育教育。
3. 情境模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模拟情境中面对道德困境,让学生讨论并形成解决方案。
4. 小组探究:教师提出一系列与德育相关的问题,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探究。
5. 整体讨论:教师组织全班进行整体讨论,每个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和总结。
6. 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和目标。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天记录一次自己的良好行为和道德习惯,并在下节课时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和态度改变;3. 学生在情境模拟和小组讨论中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拓展延伸1. 配置课外德育活动,如志愿者活动或社会实践,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 组织德育主题讲座或演讲比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3.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德育教育,如制作德育宣传片或海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媒体素养。
结语:体验式德育课程教案通过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注重体验教育 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己 n 1 L I . 臼 新. i 罘哥 霉鲁 学
注重体验教育 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贵州省仁 怀市 三合镇第二小学 李洪浪
体验教育是指 教师 在教 育过程 中, 让学 生通 过亲 身实
践, 亲身感悟道德 和知识 的形 成 的教育方 式 。其 意义 重在 唤醒学生 主体意识 , 让 学 生充分 认识 外界 、 认 识 自我 , 随着 例 。如每年的“ 六一 ” 节, 我就 对那 些平时 很不起 眼 的学生
从学 校受 到应有 的教育外 , 应利用 周末 、 寒 暑假 以及平 时的 生活 中 , 创造让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 。作 为教师 ( 特别是班
主任 ) , 应采取家长学校 、 家长会、 校 园网络 、 家长论坛 、 家校 互动平台等多种 方式 与家 长沟通 交 流 , 引导家 长改 进家 庭 教育方法 。不要把孩子 当“ 小 孩”, 要 在思 想上 把他 们 当成 是一个独立 的人 , 凡事要学会倾 听 , 不 强加观点 、 不权 威 , 只 有这样 , 我们才有可能成为孩 子的朋友 。有 了良好 的氛 围,
学生 的个性 和 品格 包括 遵章 守 纪 、 文 明礼 貌 。我 们要 尊重受教育者 的成长规律及过 程 , 善 待受教 育者 的努 力 , 注 重弘扬学生 的主体性 , 创设 多个管理 岗位让学 生体验 , 启发
他们 自觉 、 主动参 与 , 从而挖掘 和引发学生 自我管 理的 自觉 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 为 学生 提供发 展个 性 , 进 行独立 思考
验活动 , 实施教育 。记得班上有 一个 同学 叫王涛 , 他高 高大 大, 可做事常半途 而废 。我之前 与 家长对 他都 有过 频频 的 说教 , 可是效果不佳 。我在一次课 外体育 活动时 间, 我把 他 叫了过来 , 问他 : “ 人 这么 高大 , 是班上 的 大哥哥 , 你 看多 浪 费人才呀 。如果去参加运动 会 , 凭你这双长 腿 , 不知要甩掉 多少人?敢跑吗? ” 他 有些 不好 意思地 摇摇 头。我接 着说 : “ 你说最多能跑几 圈呢? ” 他说 : “ 两 圈。 ” 我要 他跑 三圈试试 看 。两圈下来 了 , 他上 气 不接 下气 地 说 : “ 老师, 我跑 不 动 了。 ” 我笑 了笑 : “ 是 吗?你在跑 的时候 , 同赛场 的人在干嘛 ? 还有 , 你 想一想 , 跑第一 名 的那人 累 吗? ” 他 点头 后 , 我接 着
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题目: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单位及署名:淮滨县马集初中 **时间:二00四年四月十二日作者简介:廖营豪,男,1968年6月出生,1990年6月毕业于信阳师院政教专业,1998年12月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现任马集初中教导副主任,从事初三政治学科教学,并兼班主任工作。
工作期间,本人潜心钻研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在参加2000年5月,由省教委、社科联、教育学会联合举办“河南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征文活动中,撰写“注重发展个性,着力培养能力”一文,获一等奖;2001年2月撰写“配合学生撒谎的启示”一文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班主任》上发表;2003年8月在指导学生参加信阳市举办“2003年信阳市中学生思想政治优秀小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优秀辅导教师。
联系电话7131971,邮编464435。
内容提要:一、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在于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风格,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对话平台。
二、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在于实施开放性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动力在于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心智。
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淮滨县马集初中廖营豪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唤醒学生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
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就这一问题,谈谈本人在教学中体会:一、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在于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风格,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对话平台。
改变教学观念,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吸收和继承传统教学观的精华,结合教学实践的新变化、新情况,使教学观念能与时俱进,指导教学实际。
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
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摘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方法上也突出强调要大力加强活动课教学环节,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参与意识;学生主体;活动
著名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从而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
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一、搜集、分析信息,让学生提前动起来
例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主要内容是法律常识,法律常识只有通过与具体案例结合,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灵活,印象深刻。
课前可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搜集信息,可通过查看报刊、杂志、访问、调查、观看电视等手段进行。
上课时将学生课前收集的案例信息,在适当时间让他们展示出来,对理解课本知识起到了深化的作用。
比如讲授《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课前我要求学生收集家乡美丽风景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图片、资料,学生通过找家乡的生活照片、报刊上的图片、文字表述等,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家乡或祖。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师德师风引导下的有效路径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师德师风引导下的有效路径在当今教育领域,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成为了教师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引导学生有效培养主体意识,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在师德师风的引导下,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路径。
一、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教师应该注重班级管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能够更好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
二、设置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启发性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转变为主动思考和探索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三、精心设计学习任务,鼓励自主学习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既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又要富有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四、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料、实地考察等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主动积累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培养起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主体意识。
六、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付出了努力,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长。
语文课改体会《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达到乐学境界》
语文课改体会《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达到乐学境界》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
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抱着学习和进步的心态,学习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
又一次的专门学习,让我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初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如何实现新课标的目标呢?通过学习,我想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这就提醒我们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
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
第二,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
浅析德育唤醒大学生主体意识
浅析德育唤醒大学生主体意识【摘要】: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体性教育包括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塑造学生主体人格。
主体意识的唤醒是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和成功的前提和动力。
当前,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主体意识的缺失和薄弱,扭曲和缺憾。
高校转变传统德育的工作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教育建设,引导学生塑造健全完美的时代品格,唤醒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教育;唤醒;主体意识中图分类号:G741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下,历经30年改革开放的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利益结构都出现了相应的调整,以至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趋向于多元化,而处于人生观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最关键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受到的影响尤为巨大。
青年学生的思想更具开放性,自主性,独特性和创新性,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全面觉醒。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达。
[1]主体意识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发展行为,它体现了人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审视、自我否定的内在生命意识、生命精神,是人的一种很深刻的本性[2]。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德育教育通过自身规律和育人特性帮助他们树立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抉择,实现自身的人生意义、主体意识的复苏和强化是其成长、成才、成功的前提和动力,反思和借鉴传统的德育教育,了解当前大学生主体意识状况,探究唤醒大学生主体意识途径,成为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一)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崇尚科学精神、培育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精神,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要求。
高校德育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这也是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展现在学生面前。
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必须进行大胆地探索和实践,以新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主体意识模式一: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是过去那种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教师以书本为依据,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着力于怎样把知识讲透,追求全面而细致的讲述和反复练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器,整个教学活动完全由教师主宰。
学生的思维被禁锢,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它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强调死记硬背。
课堂上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厌烦上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老师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
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要针对政治课改的实际革除弊端,更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
模式二:教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提出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提出问题,使学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这种教学模式,已由师生单向交流向师生间、学生间多向交流过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
但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必须是在教师事先设定的框架下进行。
整个教学活动,是教师使学生活动,而不是学生自己主动活动。
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还很强,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很难做到全面了解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体验教育”——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培植
发表时间:2011-09-16T10:43:40.927Z 来源:《数学大世界(教育新导向版)》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邓美辰
[导读] 体验的“体”,意为实践;“验”,意为经验、感受、收获。
吉林省长春市慧达小学邓美辰
摘要:体验的“体”,意为实践;“验”,意为经验、感受、收获。
道德体验教育的意义重在唤醒和培植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外界、认识自我、随着个体生命的成长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提高素质和能力。
关键字:体验、感受、收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08(2011)02-049-01
体验的“体”,意为实践;“验”,意为经验、感受、收获。
道德体验教育的意义重在唤醒和培植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外界、认识自我、随着个体生命的成长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提高素质和能力。
道德体验教育的实施就是以实践体验为基础,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其创设宽松愉悦的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一、注重环境建设,开启学生的主体地位
校园环境也是一种文化,只有给学生名副其实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才能实现师生互惠共生的和谐教育。
让学生当家,放开手脚,给学生一定的自主认识和实践的空间,征集扮美校园的创意,将学生们精心制作的绘画、手工、纸雕等作品装裱在教室和学校墙壁上,展现着具有勃勃生机的生命智慧。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真实,对于品格的养成具有诱发和唤醒的积极作用。
每一幅装裱在教室、走廊、橱窗的风景画、装饰画,每一盆永远洋溢着绿意和生机的花花草草,每一张充满童趣的设计和布置都浸透着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与希望,生活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身心愉悦。
体验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己有的东西,而是将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
别具特色、饱含深情的环境文化,既让学生受到熏陶和唤醒,也让教师得到激励和鼓舞,内化心灵。
二、注重教育活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和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创设道德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责任意思、换位意思,锻炼培养主体性行为。
(1)开展体育活动,增加生命阅历,体验运动之美。
体育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倡导学生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根据季节的不同,适时开展广播操、运动会、球类、长短绳比赛,让比赛以合作体验为基本形态,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互助品格,让学生在反复锻炼中,不断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体育精神和艺术精髓。
这些都是学生们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刻。
为学生们搭设了展示的平台,营造了体验场,让学生在运动中,在相互合作中展露出亮丽的生命色彩。
这一切都彰显着青春的活力和律动,所有的美善因子在学生心中流淌。
(2)建立艺术社团,增强艺术感染力,体验艺术之美。
艺术教师要组织学生成立合唱团、舞蹈团、五彩画社等学生艺术社团,让学生或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或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章程、招募会员、进行训练、设计活动……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合作、协商的情况下实现的,给学生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提供广阔空间,学习展示长处、学会展现自我、感悟艺术之美。
加入社团不是因为有多优秀,而是因为这里拥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向上不断进步的力量。
进入社团,参加活动,经过锻炼能使自己优秀起来,这样的人生体验对学生来讲是受用终生的。
(3)多样化人际互动,增强彼此碰撞、交流的时空,塑造品格。
人的自我成长,归根结底是人参与社会交往、融入社会生活的结果,其教育的过程是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累积过程。
例如学会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学生需要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孝亲活动,通过为父母做一件事,可以是做一道菜、洗一件衣服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生养的不易,要感谢父母的生养。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做有道德的人,过难忘的六一”公共志愿服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纷纷走上街头去做一件有意义,讲道德的事,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儿童节,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有归属、有作为、有地位,学会遵从和宽容、学会选择和承担、学会珍惜和谦让。
三、校园常规管理,塑造学生的个性和品行
学生的个性和品格包括遵章守纪、文明礼貌。
学校要尊重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尊重成长的过程,善待受教育者的努力和不完善,注重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创设多个管理岗位让学生体验,启发学生的参与、自觉、主动,从而挖掘和引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道德实践的机会。
例如,校园志愿者、班级干部轮换制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光荣的岗位、责任的承担吸引着学生的积极参与。
即使是一名纪律涣散、自由散漫的学生,也会在实践中懂得什么是自我约束、什么是爱护集体荣誉。
只有充分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让学生亲身感受,获得新知,才能引导学生不断的自我激励、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