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2刑法基本原则

2刑法基本原则
• 所以,规则应由人民事先制定。没有刑法 就没有犯罪,没有刑法就没有刑罚。
2.尊重人权
• 为了保障人权,不致阻碍公民的自由行为,又不 致使公民产生不安感,就要使公民事先能够预测 自己行为的性质与后果,因此,对什么行为是犯 罪、对犯罪给予什么处罚,必须事前做出明文规 定。
• 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应当以权利为本位而不能 以权力为本位,一切国家活动都应当保障公民的 权利而不是相反。在社会生活中,公民的权利可 能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侵犯,一是犯罪行为对公 民权利的侵犯,一是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犯。 如果任由国家无限制地行使刑罚权,将使公民权 利时刻都处于国家权力的压迫之下。如果不对国 家权力进行有效的限制,必然使国家刑罚权的行 使以牺牲人权保障为代价。而限制国家刑罚权的 方式,便是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
第二章 刑法的原则
第一节 概述
一、含义: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全部刑法 规范,指导和制约刑法适用活动的具有全局性和根 本性意义的准则。 二、特征: • 第一,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的原则; • 第二,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 的意义; • 第三,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 精神。 三、刑法第3条至第5条明确规定了我国刑法的三项 基本原则: • 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 相适应原则。
• 3、禁止有罪类推原则(不得类推解释和类推 适用)。 • 4、禁止重法溯及既往原则(即禁止事后生 法)。 • 5、禁止绝对不定期。 绝对不定期刑仅就自由刑而言,是指立法上 只规定了科处自由刑,而没有规定自由刑的 期限,司法上只科处自由刑而不宣告自由刑 的期限 。
思考:特殊减轻制度
• 63条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 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 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 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 下判处刑罚。 • 此制度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刑法》课件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课件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 罪刑法定原则 • 刑法平等原则 • 罪刑相适应原则
1. 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 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 定罪处罚。”
案例
• 2003年1月至8月,被告人李宁为营利,先后与他人预谋,采取张贴 广告、登报的方式招聘男青年做“公关人员”,并制定了《公关人员 管理制度》。李宁指使他人对公关先生进行管理,并在其经营的“金 麒麟”、“廊桥”及“正麒”酒吧内将多名“公关先生”多次介绍给 男性顾客,由男性顾客将“公关人员”带至南京市“新富城”大酒店 等处从事同性卖淫活动。关于本案,辩护人提出,刑法及相关司法解 释对同性之间的性交易是否构成卖淫未作明文规定,而根据有关辞典 的解释,卖淫是指“妇女出卖肉体”的行为。因此,组织男性从事同 性卖淫活动的,不属于组织“卖淫”,依照罪刑法定原则,李宁的行 为不构成犯罪。而法院认为,卖淫就其常态而言,虽是指女性以营利 为目的,与不特定男性从事性交易的行为;但随着立法的变迁,对男 性以营利为目的,与不特定女性从事性交易的行为,也应认定为卖淫。 对卖淫作如上界定,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问题: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
基本要求: • 排斥习惯法 • 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 禁止有罪类推原则 • 禁止绝对不定期刑原则
(一)排斥习惯法(成文法主义)
• 罪刑原则要求在进行刑事审判时,必须依 据有明文规定的法规作为刑法的法源。也 即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必须是成文的法律。
• 我国刑法第90条: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 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 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 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 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

第2章 刑法基本原则14

第2章 刑法基本原则14


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大义灭亲不但不是一种罪过,而
且一直是受人嘉许的品德高尚之举。儒家礼俗中相当重视家
父权,如果因为子孙不孝或是违犯教令,而将子孙杀死,法
律上的处分也极为轻微,甚至可予以非罪化处理。
上午9时0分54秒 18

示例3:被告人何某某(1993年8月10日出生)与被害人 马某某(1998年9月3日出生)均生活在云南省金平苗族、

西方学者提出,罪刑法定主义由以下派生原则:
⑴排斥习惯法(法律主义原则)、 ⑵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⑶禁止有罪类推 ⑷禁止重法溯及既往(禁止事后法原则)

明确性原则和刑罚法规正当原则等
上午9时0分54秒
12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 (一)排斥习惯法(法律主义原则)

法律主义,是指作为处罚的法律依据的刑法必须是成文的,

上午9时0分54秒
9

1791年的《宪法》和1810年《拿破仑刑法典》明确规定了罪 刑法定原则

“没有在犯罪行为时以明文规定刑罚的法律,对任何人不得
处以违警罪、轻罪和重罪。”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世界各国的胜利和1810年《拿破仑刑法 典》的巨大影响,罪刑法定原则也传播到世界各国。如1870 年德国刑法典、1907年日本刑法典,1930年意大利刑法典, 1937年瑞士刑法典,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典,1953年大韩民 国刑法典。 在现代世界各国,没有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例屈指可数。
如洛克、卢梭、孟德斯鸠、贝卡利亚等,特别是费尔巴 哈明确地格言式地表述了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 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上午9时0分54秒
8
(3)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罪刑法定学说在资产阶级 宪法和刑法中得以确认。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五、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 (一)、排斥习惯法; (二)、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三)、禁止有罪类推和类推解释; (四)、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五)、明确性; (六)、严格解释原则; (七)、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
六、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上中的体现 刑法第3 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 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我国学者将该条的前半部分成为积极的罪刑法定, 后半部分成为消极的罪刑法定。 (一)、消极的罪行法定: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 犯罪行为不得定罪处罚。涵义: 1、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刑事法律是定罪 处刑的唯一法律依据; 2、禁止制定违宪或者违法罪刑法定原则的法 律; 3、刑法不得类推解释和类推适用; 4、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5、禁止不定期性; 6、明确性。
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背景:1 背景:1)在封建社会,刑罚残忍; 2) 大肆结 果责任和团体责任。 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理论基础 1、 1764年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 1764年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 首次提出了“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首次提出了“刑罚与犯罪相对称”的原则。提出, 以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为标准,构建一个罪刑 阶梯。认为刑罚的目的是阻止罪犯重新犯罪和规 劝他人重蹈覆辙。指出刑罚的有效性在于其必然 性上,而不是残酷性。
2、边沁提倡的罪刑相当原则 用刑罚惩罚犯罪是以恶制恶;边沁将刑罚预 防犯罪的必要限度作为确定罪刑均衡的标准。 3、康德和黑格尔:报应主义刑罚观 康德提倡等量报应;黑格尔提倡等价报应。
二、罪刑相当原则的新发展 1、犯罪实证学派否定罪刑相适应这一原则,提出 刑罚惩罚的是犯罪人,因此应以人身危险性为基础, 提倡刑罚的个别化原则(加罗法洛;菲利等)。 2、在刑法学发展过程中,罪刑相适应原则逐渐地 同刑罚个别化原则相结合,出现了刑罚公正原则。 如俄罗斯联邦刑法典规定了这一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所特有的,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指导和制约刑法适用活动的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意义的准则。

1979刑法未规定刑法基本原则。

二、特征:1.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刑法本身所特有的原则。

2.刑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的原则。

3.刑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是指导和制约全部刑法活动的原则。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渊源格言:“没有法律就没有犯罪,没有法律就没有刑罚”这一格言最先是由近代刑法学家费尔巴哈于1801年在刑法教科书中用拉丁语表述出来的。

从法律规定上看,罪刑法定原则的最先来源是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其第39条规定:“对于任何自由人,不依同一身份的适当的裁判或国家的法律,不得采取任何方法使之破产,不得施加暴力,不得使其入狱。

”这一规定是当时的贵族,僧侣及市民为了抑制国王的专制、保护其既得利益而迫使英王制定的。

外国刑法理论通常认为:现代意义的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律渊源是法国1789年8月26日的《人权宣言》,1791年的宪法及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

《人权宣言》由17条组成,其第8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即“在绝对必要的刑罚之外不能制定法律,不依据犯罪行为前制定、且颁布并付诸实施的法律,不得处罚任何人。

”这一规定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方向。

1791年的法国宪法融化了这一精神。

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第4条进一步规定:“没有在犯罪行为时以明文规定刑罚的法律,对任何人不得处以违警罪,轻罪和重罪”。

这是最早在刑法典中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的条文,它的历史进步意义在于使罪刑法定原则从宪法中的宣言式规定变为刑法中的实体性规定。

受法国1810年刑法典的影响,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典纷纷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1条规定:“任何人的任何行为或者不行为,在其发生时依国家法或国际法均不构成刑事罪者,不得被判为犯有刑事罪。

《刑法》第二章

《刑法》第二章
没有法律就没有犯罪,没有法律就 没有刑罚。
* 刑法基本原则究竟有哪些? 刑法基本原则究竟有哪些?
张明楷教授认为:罪刑法定、平等 适用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此外,责 任主义原则也是。 责任主义:是指当行为人对侵害 法益的行为与结果具有非难可能性时, 才能将其行为认定为犯罪,而且量刑 不得超出非难可能性的范围和程度。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二)实质的侧面 实质的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刑罚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刑罚法规 的明确性;二是刑罚 的明确性;二是刑罚法规的内容的适正的 原则。 后者又包括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 处罚不当 后者又包括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 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实质侧面主要在于限制立法 面主要在于限制立法权 实质侧面主要在于限制立法权,反对 法亦法, 实质法治的表 法治的表现 恶法亦法,是实质法治的表现。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3、禁止类推解释 、禁止类推解释 推解释是指:需要判断的具体事实 类推解释是指:需要判断的具体事实 与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基本相似时 与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基本相似时,将后 者的法律效果适用于前者。 者的法律效果适用于前者。 禁止类推解释既可以由民主主义 禁止类推解释既可以由民主主义解释, 也可以由预测可能性解释 预测可能性解 也可以由预测可能性解释。
刑法本体论之刑法基本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法律主义 罪 刑 法 定 (二) 原 则 的 含 义 形式侧面 禁止溯及既往 禁止类推 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实质侧面 刑罚法规的 明确性原则 刑罚法规内 容的适正性 禁止处罚不当 罚的行为 禁止不均衡的、 禁止不均衡的、 残虐的刑罚
5.英美法系,主要体现在程序法中。“正 英美法系,主要体现在程序法中。 英美法系 当的法律程序” 当的法律程序” 6.成为国际人权法上的基本原则。 成 法上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1997年4月修订的刑法典,从完善我国刑事法治、保障人权的需要 出发,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废止了类推,成为刑法修订和我国刑 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修订后的,《刑法》在第3条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 原则,并在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中全面、系统地体现了该原 则: 1、修订的刑法典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 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犯罪的法定化具体表现为:(1)明确规定了犯罪 的概念,认为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法的、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 为。该概念采取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方式,明确了犯罪行为的特征。(2) 明确规定了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以及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为人们 指引了行为的方向,也为司法机关正确定罪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刑 罚的法定化具体表现为:(1)明确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即将刑罚分为主 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2)明确规定了量刑的原 则和各种刑罚制度。(3)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法定刑,确定了行 为人犯罪后接受刑罚措施的范围,为司法机关正确量刑提供了具体的法 定标准,确保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

(3)在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4)在刑罚的种类上, 允许采用相对的不定期刑。即在刑法对刑罚种类作出明文规定的前提下,可以规 定出具有最高刑和最低刑的量刑幅度,法官有权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法定的 量刑幅度内选择适当的刑种和刑期。 在传统罪刑法定原则注意罪与刑的法定化的基础上,当今世界各国刑法在确 定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时,还特别注重对罪与刑本身合理性的要求。即遵循实体 的正当程序原则,认为代表国民意志的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成文刑法,内容必须适 当、正当,不得规定处罚不当罚的行为,对犯罪行为不得规定残虐的、不均衡的 刑罚。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所谓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必须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

具有指导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作用和意义,并体现刑事法制基本精神。

◆其具有如下特征:①一般说来,应是刑法所特有的原则,而不是各个部门法所共有的原则。

但也不排除与其他部门法共同使用同一原则。

②贯穿于刑法始终,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原则。

③是刑法的制定、解释与适用都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一节罪刑法定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渊源和历史发展1.罪刑法定原则之源起◆根据德国学者修特兰达1911年发表的《罪刑法定主义的原则的历史展开》一文的研究,罪刑法定原则渊源于中世纪的英国大宪章。

英国1215《自由大宪章》第39条规定:“凡自由民除经其贵族依法审判或遵照内国法之规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监禁、没收财产、剥夺其法律保护权,或加以放逐、伤害、搜查或逮捕”。

这也是日本及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通说。

欧洲大陆刑法学界多数学者则认为,近代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欧洲启蒙思想影响下的产物。

2.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形式主义的罪刑法定原则经历了绝对的罪刑法定原则向相对的罪刑法定原则的转变。

◆绝对的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立法机关制定的有关犯罪和刑罚的规定必须绝对确定,司法人员只能机械地执行既定的法律而不容许作任何的选择和变通,由此演化出四个具体要求:①绝对排斥习惯法的适用②法律绝对不得溯及既往③绝对禁止类推④绝对禁止不定期刑◆相对的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的渊源上,由绝对排斥习惯法到允许习惯、判例、条理等成为刑法的间接渊源;在刑法的溯及力上,由绝对不得溯及既往到允许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在法定刑上,由绝对确定的法定刑到允许采用相对的不定期刑;在定罪根据上,由绝对禁止类推到有条件地适用类推和严格限制的扩大解释3.罪刑法定原则之思想渊源①三权分立学说孟德斯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在他看来,“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者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法律。

第二讲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讲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讲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在社会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了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原则。

一、法定性原则:也被称为法定罪与刑原则,即刑法对犯罪行为和刑罚的规定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这一原则体现了法律的确定性和保护人权的原则,确保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限制性。

二、罪刑法定原则:即罪名和刑罚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法律不能溯及既往,也不能追溯;法律不能由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随意确定罪名和刑罚。

这一原则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滥用刑事权力。

三、犯罪与刑罚相适应原则:也称刑法相对性原则,即刑罚的性质、幅度、期限应适应犯罪的性质、过错和危害程度。

这一原则是刑法中量刑的基本原则之一,保证了刑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四、罪刑相适应原则:即犯罪与刑罚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罪行越严重,刑罚应该越重。

这一原则体现了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和刑罚的应有相应,保证了刑事制裁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五、最有利原则:也称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即在存在证据相反的情况下,应当对被告人作出利于其自由的判断。

这一原则确保了法律对被告人的保护,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六、法无可侵原则:即个人的自由、财产等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刑法依法订明正当的犯罪行为和刑罚,对非法行为和侵害予以制裁,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七、罪责一体原则:也称罪责合一原则,即罪与责任是一体的,犯选择犯罪行为时,其行为性质和后果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一原则体现了刑法中的行为主义思想,强调犯罪行为的主观过错和法律的现实力量。

八、罪刑相济原则:即在对犯罪人员采取刑罚制裁的同时,也要提供一系列的刑事后果和教育改造措施,帮助犯罪人员改过自新,重塑正当社会角色。

这一原则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推动刑罚制度的人性化发展。

九、法无假设原则:即在刑事审判中,法院不能根据猜测、怀疑、臆断等推定被告人的犯罪事实。

确凿的证据必须存在,被告人必须有罪的推论必须是以证据为依据的。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
• 《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 行和承担的形式责任相适应。” • 最经典的表述是: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 其罪。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是,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 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 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在分析罪重罪轻 和刑事责任大小时,不仅要看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而 且要结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把握罪行 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从而确定 其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重的刑罚。
真题重现
•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 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 定原则 • 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 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 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 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 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 正确答案:C
罪责自负原则的司法适用
• ⑵ 对共同犯罪案件中各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确定, 应当以共同犯罪人预谋范围内的犯罪为依据,令 其承担共同犯罪中各自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超 出共同预谋范围之外的犯罪,应当由实行者本人 对该罪独立承担责任,其他未参与此罪的人,不 应对其负责。
罪责自负原则的司法适用
• ⑶ 对单位犯罪案件的处理,应严格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 单位及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不能把单位的其他成 员也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对其定罪判刑。 • ⑷ 对于刑法明文规定了犯罪主体范围的犯罪,要严格依 法办事,不能随意扩大犯罪主体的范围,以防累及无辜。

[刑法总论 中国政法大学]第2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总论 中国政法大学]第2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 、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与基本含义 • 1、历史沿革。最早发端于1215年的《英国 大宪章》,其后为美国、法国等国的宪法 文件吸收,演化出两种模式:英美法系的 模式和大陆法系的模式,
2、基本含义 • 德国刑法学家费尔巴哈将罪刑法定原则经 典地表述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 明文规定不处罚,其后,又衍生出一些派 生原则。
• 四、我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 我国刑法对西方国家的罪刑法定原则有了 一定的发展,主要是增加了“法律明文规 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因此,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包含两个 方面,一是积极方面,一是消极方面。
第二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一律平等。不 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 定罪平等、量刑平等、行刑平等 • 并不排除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基础与功能 • 1、理论基础: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 理论基础是三权分立的学说、心理强制说 和自然法思想,但这只具有历史沿革的意 义,现在,在解释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 础时,往往以民主、自由思想和可预知的 理论为其理论基础。
• 2、功能。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保障善 良公民的自由,在这个意义上,罪刑法定 原则是善良公民的大宪章。另一方面是保 障犯罪人的合法权利。在这个意义上,罪 刑法定原则是犯罪人的大宪章。
第三节、罪刑均衡原则
• 价值蕴涵:公正 • 基本含义:一是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 子所犯罪行相适应;二是刑罚的轻重应当 与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 • • • • • • •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 1、法律主义 (1)必须是成文法,禁止习惯法和判例法。 (2)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必须是最高立法机关 制定的法律。 注意:空白罪状并不排斥行政法规。 2、禁止事后(重)法 3、禁止(有罪)类推解释 4、禁止(绝对)不定刑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编 刑法总论
刑法本体论之刑法基本原则
王子犯法 与庶民同罪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体现
(一 ) 刑法总则中的体现 如:刑法第6条关于刑法效力的规定,凡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 都适用本法。 (二) 刑法分则中的体现 刑法分则规定的各种犯罪及其处罚没有性别、种 族、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的区别,而且刑法对全民 所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对公共财产与私有财产一 样进行保护。
刑法本体论之刑法基本原则
王子犯法 与庶民同罪
我国刑法第4条明文规定: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基本含义是:
1.对任何人,只要他没有违反刑法,都平等地受到刑法的保护。
2.任何人犯罪后,无论其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教育 程度、政治面貌、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都应一律平等地适 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而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不 受刑事制裁的特权。
罪 刑 法 定 原 则 (二) 的 基 本 内 容
成文法主义(排斥习惯法) 形式侧面
禁止事后法(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禁止有罪类推
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实质侧面 刑罚法规的 明确性原则 刑罚法规内 容的适正性 禁止处罚不当 罚的行为 禁止不均衡的、 残虐的刑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编 刑法总论
刑法本体论之刑法基本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第一编 刑法总论
刑法本体论之刑法基本原则
罪责越重 刑罚越重
体现在:
1、在立法上,立法者应主要根据犯罪性质、犯罪 情节来规定法定刑,侧重一般预防,兼顾人身危险 性。 2、在量刑时,法官既要根据行为人的犯罪行为, 同时也要考虑人身危险性来裁量刑罚。特殊预防为 主,兼顾一般预防。 3、在执行时,主要考虑人身危险性,侧重特殊预 防。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中的体现。 3、试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及在我国刑法 立法中的体现。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与司法适用。
深度思考题 1、罪刑法定原则对于保护公民人权的意义? 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于预防犯罪的作用? 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3、实现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正确进行 刑法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1)尽量探求立法原意。 (2)当立法原意难以探究或者根据文义可能 得出多种解释结论时,可以对刑法规范作目的 解释,即从考虑刑法规范的设立目的在于惩罚 什么行为、保护什么权益的角度出发作出解释 。 (3)注意语境解释,将刑法用语与其上下文 、其他法条乃至整个法律文本结合起来解释。 (4)进行扩大解释,反对类推解释。 “2001肖永灵案件”
国家还要制定法律? “保护社会生活条件是法律的实质性目 的”——[德]耶林
平等原则的理论根据
平等是人类的理想和愿望 平等是法律的目标,没有平等就没有公正 犯罪是对平等的侵犯,刑法是对不平等的恢

适用刑法平等与区别对待:
平等原则不否认区别对待。 区别对待正是正确适用平等原则。 如未成年人、累犯、共同犯罪主犯等。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 1、禁止类推——
龚建平案(主体最后以93条第4种国家工作人员认定) 电子淫秽信息是否淫秽物品(司法解释)
2、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3、排斥习惯法 4、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5、严格解释等原则
五、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要求:罪刑法定化 ,罪刑实定化 ,罪刑明确化。 (一)罪之法定,即犯罪的法定化。 1、对犯罪概念的规定。 13条 2、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 14、15、16、17、 18条 3、对具体犯罪的规定。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重相当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 罪。分析罪轻罪重和刑事责任大小,应结合考虑犯罪的社会危 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从而确定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 应轻重的刑罚。
• 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 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 刑罚的尺度=客观危险性+主观罪过性+人身危险性
法定原则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区分与联系。

2.我国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若交通肇事致他人30万
元以上财产损失不能赔偿者应入刑,但能赔偿者不入刑。
怎样看这一规定?
• 二、预习题(预习第三章刑法的适用范围)

甲为中国人,在国外对外国人犯A罪,依我国刑法犯A
罪法定最高刑为10年有期徒刑,依甲犯罪的具体情况,最
值内涵和基本要求在1997年刑法典中得到了全面、系统的 体现:
• (1)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 (2)废除了1979年刑法典第79条规定的类推制度,为罪刑
法定原则得以彻底贯彻实施扫除了障碍
• (3)重申了1979年刑法典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从旧 兼从轻原则
• (4)在分则罪名规定上相当详备 • (5)在个罪的构成要件以及法定刑上增强了可操作性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 例: • 在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以前,甲某醉酒驾车,情节十
分严重,被公安机关抓住,只进行了行政处罚,它生效 以后,公安机关能否对其判处刑罚?如果将他一直关到 修正案八生效后还没放出去,公安机关能否依据修正案 其判处刑罚?
• (案例7)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 • 新刑法典第3条明文规定罪刑法定原则,这一原则的价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包括:
(1)法律主义。
(2)刑法规范禁止溯及既往。 (3)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4)禁止适用类推。 (5)明确性原则。
(6)实体正当原则。(禁止处罚不当罚之行为)
不当罚行为:①行使宪法权利的行为;
②没有具体被害人的行为?
③极为罕见的行为;
当罚的条件: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 (一)三权分立原则
三权分立原则由孟德斯鸠提出。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
三种权力应当由三个不同的机关行使。他的理由是: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 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 法律。” “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行使专断的 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是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 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讼争权,则一切 就完了。”
刑罚权的发动没有或缺乏客观的标准,人民的人身、财产的安全完全依
赖与君主和司法官的任意,人权没有保障。
罪刑法定原则的最早渊于英国。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中 规定,“国王非依法律的判决,不得逮捕、审讯任何自由民, 不得作出没收的判决。” 法国1789年通过的《人权宣言》对罪刑法定原则作了经典 表述。第5条规定,“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 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 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第8条规定,“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 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 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

刑法学-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

刑法学-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

第三节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又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
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 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徐建平与丁遐是自由恋爱,两人曾有一个幸福美满 的家庭,一个可爱的女儿,事业上也同甘共苦。但
随着事业的发展,因工作等方面的事情,二人时有 争吵。2002年5月26日晚,二人又发生争吵,丁 遐打了徐建平两个耳光。徐此前喝了些酒,借着酒
劲,一手拿起茶杯击打丁遐头部,一手又使劲按住
丁的后颈部,导致丁遐窒息死亡。之后,徐为掩盖
其行为,将妻子的尸体肢解,抛尸灭迹后潜逃外地, 直至当年11月15日被警方抓获归案。年4月,绍兴 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徐建平死 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然而就在一审判决前后,近200人上书法院请求枪下留人。他 们的呼吁,缘于徐建平为中国纺织行业、为地方轻纺科技事业 作出过的突出贡献。截至目前,以徐建平名义申报的国家专利 有10项。他主编的《中国轻纺面料图集》,是纺织界广大设计 人员及商贸人员重要的花样选定参考工具书,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1994年10月起在全国试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先进技术,结 束了国内印花布手工传统描稿的历史。绍兴轻纺科技中心有限 公司,是世界上能生产数控印花机的仅有的两家公司之一。此 外,徐建平组织开发的“金昌EX6000”印花电脑设计分色软件, 是当时国内少有的可参与国际竞争的专业软件,仅在绍兴县推 广后,每年轻纺业增加的附加值就达3.5亿元,目前依然占据 着全国纺织业50%左右的市场,还销往许多国家。其主持攻克 的转移印花辊筒雕刻工艺,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 支持开发的数控激光直撞制网机,是国家两个五年计划都没有 攻破的项目,徐建平仅用两年时间就一举攻克。就在关押期间, 徐还争分夺秒赶制技术发明的图文材料,完成了3项实用新型 技术,专家均评价很高。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
B. 罪刑法定既约束司法者,也约束立法者,符合依法治国理念的基 本要求。
C. 罪刑法定的核心是限制国家机关权力,保障国民自由,与执法为 民的理念相一致。
D. 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刑法领域的具体表现。
答案:ABCD
练习
关于公平正义理念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 误的?
A.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罪刑相适应原则与公平正义相 吻合。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罪刑法定原则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类型 1、绝对罪刑法定原则 2、相对罪刑法定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五)我国现行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典》第3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
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 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一、罪刑法定原则
为了体现和贯彻这一原则,在我国的刑事立 法上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练习:
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_法定原则,_____法定原则 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 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_____相适应原则, 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_____和承担的 _____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____极其严重的犯 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A. 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
1. 新刑法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实 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2. 新刑法取消了有罪类推制度; 3. 新刑法重申了从旧兼从轻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4. 新刑法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在 罪名的规定方面已相当详备;
5. 新刑法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在 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或罪状以及各种犯罪的 法定刑设置方面,增强了法条的可操作性。

本科:刑法(1)第2章

本科:刑法(1)第2章
《法国刑法典》第4条规定:“没有在犯罪 行为时以明文规定刑罚的法律,对任何人不 得处以违警罪、轻罪和重罪。”
罪刑法定原则在国际法上得体现,《世界 人权宣言》第11条第2款规定:“任何人的任 何行为或不行为,在其发生时依国家法或国 际法均不构成刑事罪者,不得被判犯有刑事 罪。刑罚不得重于犯罪适用的法律规定。”
将明确性作为罪刑法定原则实质的侧面, 源于美国的“因不明确而无效”的理论。美 国联邦法院于1914年认定法律“因不明确而 无效”是一项宪法原则。
明确性只能是相对的,不存在完全明确的 概念。
2.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刑罚处罚范围的 适正性)
犯罪圈的划定问题——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需要动用刑法来规定。
一、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基本含义 1.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 2.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刑法规定的特权; 3.对于一切犯罪行为,应当一律平等适用 刑法,定罪量刑时不得因犯罪人的社会地位、 家庭出身、职业状况、财产状况、政治面貌、 才能业绩的差异而有所区别;
4.任何人受到犯罪侵害,都应受到刑法的 保护;
1.法律主义(排斥习惯法) 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成文 的法律,法官只能根据成文法律定罪量刑。
(1)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习惯通常 缺乏明确表达,人们难以据此预测自己行为 的性质和后果;习惯法不可能被归纳为一套 规则,无法法典化法官难以据此判断行为人 的行为,易造成司法权的滥用。 (2)行政法规、规章不能制定罚则 (3)判例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当前学界论 述的判例法作为成文法补充的基础是补充漏 洞,而非限制司法权利。
2.禁止重法溯及既往(禁止事后法) 溯及既往是指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 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具有 溯及力。 通常禁止溯及既往,因为溯及既往意味着 国民要遵守行为时不存在的“法律”,这是 让人不可思议的。但如果后法会让被告人被 判无罪或处刑较轻,就可以追溯适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罪刑法定原则的发展
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 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 年英王约翰签署的
现代意义上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年法国 1791年 法国宪法》 1791年《法国宪法》 1810年《法国刑法典》 1810年 法国刑法典》
3.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3.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 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 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 假释等制度 �规定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实质侧面 明确性 不明确的刑法不具有预测可能性的功能 不明确的刑法可能导致国家机关恣意侵犯 国民的自由 明确的刑法有利于排除法官的主观擅断
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
对于国民行使宪法权利的行为, 对于国民行使宪法权利的行为,不要仅因违反程序规 定便以犯罪论处; 定便以犯罪论处;只有在不当行使权利的行为对法益 的侵害非常严重和高度现实时, 的侵害非常严重和高度现实时,才宜以犯罪论处 对于没有具体的被害人的不法行为以及自己是被害人 的行为, 的行为,不能轻易确定为犯罪 对于历史地形成的社会秩序范围内的, 对于历史地形成的社会秩序范围内的,得到了国民的 容忍或者认可的行为, 容忍或者认可的行为,即使由于社会发展变迁使得该 行为具有侵害法益的性质, 行为具有侵害法益的性质,也不宜轻易规定为犯罪 对于极为稀罕的行为,即使危害程度较为严重, 对于极为稀罕的行为,即使危害程度较为严重,也没 有必要规定为犯罪
理论基础
报应主义 功利主义
具体内容
刑罚与犯罪的性质相适应 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 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非实定法上的原则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排除严格责任或无过错责任
罪责自负原则
反对株连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 是正确的? 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 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 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 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基本内涵
刑法第4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 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具体体现
平等地保护法益 我国刑法中的所有制歧视规定现象 定罪上的平等 必须以相同的犯罪主体和相同的犯罪情节为前 提,同时,还必须严格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执 行 量刑上的平等 行刑上的平等
基本内涵:
刑罚的轻重,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 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
古代的罪刑法定原则萌芽
古希腊法律格言: 无法无刑,无法无罪" 古希腊法律格言:"无法无刑,无法无罪" 古罗马法律格言: 适用必须根据法律实体" 古罗马法律格言:"适用必须根据法律实体" 中国《唐律疏议》 犯罪之人,皆有条制" 中国《唐律疏议》:"犯罪之人,皆有条制" 断狱之法,须凭正文" "断狱之法,须凭正文"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riminal law
实定法意义上的刑法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主义原则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非实定法上的刑法基本原则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罪责自负原则
基本含义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 法律定罪量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 的, 不得定罪处刑.
禁止类推解释
类推解释:需要判断的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的 类推解释 需要判断的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的 构成要件基本相似时,将后者的法律效果适用 构成要件基本相似时 将后者的法律效果适用 于前者 类推解释的不合理性在于违背了公民预测可 能性原理和民主主义原则 类推解释有别于扩大解释
法定刑的明确性, 法定刑的明确性,反对不定期刑
2.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_法定原则,_____法定原 2.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_法定原则,_____法定原 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_法定原则 则的经典表述是,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 _____相适应原则 即刑罚的轻重, 相适应原则, _____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 分子所犯_____和承担的_____相适应; _____和承担的_____相适应 分子所犯_____和承担的_____相适应;死刑只适 用于____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____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用于____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 格中: 格中: A.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 B.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 C.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D.3处填写 罪刑" 处填写"罪行" 处填写" D.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甲是某集体企业的负责人,因企业效益欠佳, 甲是某集体企业的负责人,因企业效益欠佳, 经费十分困难.为维持生产所需用电, 经费十分困难.为维持生产所需用电,经厂主 要负责人会议研究决定, 要负责人会议研究决定,采取使用盗电器的方 盗用国家电力资源.厂负责人会议决定后, 法,盗用国家电力资源.厂负责人会议决定后, 即由甲安排本厂电工李某,破坏计量用的电表. 即由甲安排本厂电工李某,破坏计量用的电表. 后经公安机关查证,该厂共盗窃电力资源, 后经公安机关查证,该厂共盗窃电力资源,折 价人民币3万元. 价人民币3万元.厂长甲及电工李某的行为是 否构成犯罪? 否构成犯罪?
要求作为处罚的法律依据的刑法必须是成文的 判例, 判例,习惯不能直接作为法源 法律主义还意味着刑罚法规必须由立法机关制定
禁止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 禁止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 --
刑法只适用于其施行后的犯罪, 刑法只适用于其施行后的犯罪,不追溯其施行前 的犯罪 不溯及既往原则只适用于犯罪化规范或不利于罪 犯的规范, 犯的规范,实行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
禁止不均衡的, 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的确立 简要回顾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的体现 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取消了类推制度 重申了刑法溯及力的原则 分则罪名规定相当详备 在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或罪状以及法定刑设 置方面,增加了可操作性 置方面,
甲,乙,丙三人为初中生,年龄均为15岁.某 丙三人为初中生,年龄均为15岁 15 日,三人发现同一小区内居住的张某家境富裕, 三人发现同一小区内居住的张某家境富裕, 遂起敲诈张某之意. 遂起敲诈张某之意.三人共谋决定先将张某八 岁的儿子劫持,再对张某实施敲诈.随后, 岁的儿子劫持,再对张某实施敲诈.随后,三 人以邀请张某儿子打游戏机的手段将张子骗至 郊外扣押.甲令张子给其父写下书信, 郊外扣押.甲令张子给其父写下书信,要求张 送款10万元至指定地点. 10万元至指定地点 送款10万元至指定地点.张子照令给其父写了 张父因救子心切,遂按指定时间将10 10万元 信.张父因救子心切,遂按指定时间将10万元 送至指定地点. 丙三人在绑架中, 送至指定地点.甲,乙,丙三人在绑架中,因 对张子的捆绑,造成张子右臂骨折, 对张子的捆绑,造成张子右臂骨折,经法医鉴 定为轻伤.本案中, 定为轻伤.本案中,甲,乙,丙三人的行为构 成什么罪? 成什么罪?
近代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
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自然法理论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 其他理论渊源:民主主义,尊重人权主义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价值内涵
实现刑法两项机能的合理协调 人权保护机能 社会保障机能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形式侧面
法律主义--成文法主义 法律主义--成文法主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