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常考“修辞句”梳理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常考“修辞句”整理 (一)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常考“修辞句”整理(一)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常考“修辞句”整理在初中语文的考试中,古诗词的应用是必考的部分,而修辞句则是古诗词中常被考察的部分。
修辞句是指通过一些修辞手法使文句变得更加优美和生动的句子。
在古诗词中,修辞句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使诗词更加动人、有感染力。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整理一下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常考的“修辞句”。
一、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可以通过比喻来使文句产生一种新的意境。
在古诗词中,常见的比喻句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光如梭,白驹过隙”,“万里长城,不是长城,而是万里长城”,“玉壶春,瓶花秋”,“若得清风常伴君,长使君情味无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这些句子都通过比喻来表达抒情、描写景色等效果。
二、拟人句拟人句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给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特征来刻画生动的形象。
在古诗词中,常见的拟人句有:“江水何盈盈,山花哪吐露”,“呀!你的胡子真长啊,田野啊,你的胡子真长啊!”,“山路曲折盘旋,向西上,农夫山泉水田田”等等,这些句子通过拟人手法,使景色和事物更加生动,使人感到亲切。
三、排比句排比句是一种使文句生动的重要手法,它通过平行的排列来强化语气效果和节奏感。
在古诗词中,常见的排比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山重水复燕无数,百川东到海为家”等等,这些句子通过平行的排列来表达情感,使文句更加饱满、有力度。
四、对偶句对偶句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对称的句式和意思来创造鲜明的对比效果。
在古诗词中,常见的对偶句有:“云随野鹤升紫岩,天外仙人掌中仙”,“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道阻且长,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等,这些句子通过对偶手法,使文句平衡、优美,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刻。
总之,在初中语文的考察中,掌握古诗词中的修辞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知识汇总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知识汇总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表达出更加深刻、形象的意义。
例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Autumn》)2. 拟人:把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情感色彩。
例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3.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王安石《泊船瓜洲》)4. 对仗:指在诗歌中相邻的两句或多句之间,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对或相近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5. 反复:在诗歌中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佚名《青青子衿》)6. 排比:在诗歌中将同类事物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7. 设问:在诗歌中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8. 夸张:在诗歌中对事物的形象、特点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其特点。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9. 象征: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代表另一个抽象的事物,以表达出更深刻的意义。
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0. 双关:在诗歌中运用一词多义的现象,使诗句具有双重意义。
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鉴赏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鉴赏详解1、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③“门前冷落鞍马稀”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古诗词常考“修辞句”梳理
古诗词常考“修辞句”梳理一、比喻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太守行》李贺)(比喻、夸张)敌军似黑云般逼近,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位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将军形象。
3. 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布衾多年冷似铁”写出被子的寒冷和坚硬,“雨脚如麻未断绝”形象生动地写出秋雨连绵细密的特点,侧面表现作者凄苦的生活。
4.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文天祥)把危亡的国事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6.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王维)以“征蓬”“归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千帆”“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人,这一对比暗含身世凄苦却依然充满昂扬精神,表达诗人的豁达乐观。
8.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李煜)渲染出梧桐深院的孤寂、萧瑟、凄凉的环境,表达词人难以解脱的孤寂之情。
9.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李煜)以“丝”比喻“离愁”,表现出词人的万般无奈。
10.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表明词人为国杀敌的决心。
1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将雪花比作梨花盛开,描绘出边塞奇特的雪景,情趣盎然、壮美浪漫。
12.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归纳古诗文常见修辞手法总结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归纳古诗文常见修辞手法总结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包含了识字、理解、表达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古诗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修养的有效途径。
同时,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的运用更是给作品增添了无限的艺术魅力,下面将重点归纳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对偶与对仗对偶与对仗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相对应或相似的事物或概念进行对比,使诗句更加鲜活生动。
例如,《木兰诗》中的“何以倚楼听风雨”一句,通过对比“楼”与“风雨”的关系,凸显了木兰倚楼思念家乡的情感。
二、象征与拟人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事物的特殊含义或象形来代表其他事物,给作品增添一层深刻的意义。
例如,《出塞》中的“万里长城关山月,两岐迢迢白发霜”一句,通过“长城”和“迢迢白发”象征了边塞的艰辛和战士的忠诚。
三、夸张与比喻夸张与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可以通过夸张形容或者将一个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形象来进行说明。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通过将明月比喻成地上的霜,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明亮和寒冷。
四、反问与排比反问与排比是用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反问或者排比来达到修辞和烘托的目的。
例如,《回乡偶书》中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一句,通过排比的手法,强调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五、意境与描写意境与描写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来创造出美丽的意境。
例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句,通过描绘江雪后的寂静和凄美的景象,给人一种安静和祥和的感觉。
以上只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些修辞手法的总结,学习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欣赏古诗文的美,更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在初一语文学习中,我们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做好读书笔记,多阅读和欣赏古代经典的诗文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修辞手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修辞手法本文将介绍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来突出其特点或形象。
比喻常用于描写景物、人物等。
例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李白《静夜思》)在这句诗中,将月亮比喻为青天,突出了明月的高远和美丽。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形象或行为,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感情。
拟人常用于给描述物体或抽象概念赋予生动形象。
例如:> "河似蓝带绕青川,半遮半掩影浮桥。
"(出自白居易《长恨歌》)在这句诗中,将河流拟人为蓝色的带子,形象地描绘了河流的形态和特点。
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常用于强调某种情感或事物的特点。
夸张常用于诗歌和散文中。
例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在这首诗中,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对仗对仗是将语句或诗句中的词句按照音韵、意义或结构等方式进行呼应和配对的修辞手法。
对仗常用于诗歌和骈文中。
例如:> "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
"(出自杜甫《将进酒》)通过对仗的方式,使句子更加鲜明,增强了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感。
以上所列举的修辞手法只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种,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言文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完整版)初中语文中常见修辞手法口诀
(完整版)初中语文中常见修辞手法口诀
修辞手法是初中语文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让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抒情和有趣。
下面是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口诀,帮助你记住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
1. 比喻手法
少用喻,多用它,用的准确,脍炙人口。
2. 比拟手法
明人喻,暗指里,若隐若现,意境出奇。
3. 拟人手法
化物情,示人性,生动形象,读者随。
4. 过分修饰手法
夸张多,颠倒来,让人耳目一新感动颇。
5. 对仗手法
对句通,反复来,平仄对仗,文辞中。
6. 同音手法
音响韵,和谐音,名声显赫,内涵深。
7.排比手法
齐整齐,停顿里,句句有感,效果美。
8.借代手法
别名启,连想起,事物互补,读者喜。
9.反问手法
表疑虑,看深意,问题一出,心生琢磨。
10. 迭用手法
迭叠用,复合词,语言丰富,意境深。
记住这些修辞手法的口诀,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初中语文中的文学作品。
多多练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提升你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回到[^顶部]
[^顶部]: [(完整版)初中语文中常见修辞手法口诀](#-完整版初中语文中常见修辞手法口诀)。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诗词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共24种)
中考语文诗词修辞手法讲解01.反语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例如】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高》杜牧02.移情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03.隐语(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例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04.借代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白居易“管弦”指音乐。
05.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例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李白06.排比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完整版)初中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2)
初中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现代汉语一样,古诗文也多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
其中有些修辞格的运用较为频繁。
了解这些特殊的修辞方式,有助于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本文拟就介绍几种对古诗文阅读影响较大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修辞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春天开放的梨花来比喻冬天里飘荡的雪花。
2、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范仲淹《岳阳楼记》浮光跃金,借金喻月光;静影沉璧,借璧喻水中的月影。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用菊花的黄瘦来比喻词人的面容非常憔悴。
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观书有感》首先将书比作方塘,又将"塘"比喻为镜子,形容池塘里面的水非常清澈。
二、借代修辞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孟浩然《过故人庄》"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这里借来指代饭菜。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鳞",鱼甲也(《说文》)。
这里用来指代鱼。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旧说长寿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以代小孩。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布衣",麻布衣服,这里用来代指老百姓。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丝竹:分别指代弦乐器(琴类)和管乐器(箫笙类)。
这里可以理解为奏乐的声音。
三、互文修辞1、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诗句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3、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这里并不指在东市只能买骏马,不能买长鞭,……,而是指在东西南北市都能买骏马长鞭等。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重点句子鉴赏讲解汇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重点句子鉴赏讲解1.《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借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和雄伟的政治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
运用抒情的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愁心”传达出忧郁之情,“明月”抒发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3.《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物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和“入”运用拟人的修辞。
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断肠”是全曲之眼,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画龙点睛。
5.《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虚写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
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6.《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赏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木兰奔赴战场时的矫健身姿。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赏析: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赏析:用互文的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赏析: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7.《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独”字是全诗的诗眼,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衬托出人的简单渺小,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感情基调。
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待我的事理悲情。
8.《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解析
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过零丁洋》,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了什么抒情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比喻(对偶)。
将个人的命运比作雨中的浮萍,并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2)尾联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作者不畏生死的民族气节。
【解析】【分析】(1)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
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㬎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
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
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
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更加的形象生动。
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
据此可知这两句诗将个人的命运比作雨中的浮萍,并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这两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这两句是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据此可知尾联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作者不畏生死的民族气节。
故答案为:⑴比喻(对偶)。
将个人的命运比作雨中的浮萍,并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⑵尾联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作者不畏生死的民族气节。
初二语文知识点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解析
初二语文知识点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解析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艺术魅力与其丰富的修辞手法密不可分。
本文将对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对两种事物之间的共同点进行类比来进行的修辞手法。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通过将月光和地上霜进行比较,来描绘床前明亮的景象。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的事物赋予生命、感知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依山尽”,将太阳拟人化,形容太阳西下的景象。
三、夸张夸张是对事物进行过度描述,以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的修辞手法。
比如《满江红·登黄鹤楼》中的“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通过夸张手法将瀑布形容得十分壮观。
四、反问反问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修辞方式,即用疑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例如《静夜思》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琐事的疑问和思考。
五、对仗对仗是指诗句中用词音节相似或相同进行配对,以达到音韵和谐的修辞手法。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其中“光”和“霜”进行了对仗。
六、排比排比是通过并列的句子结构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意思,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排比的手法使诗句更加有力量感。
七、揭示揭示是一种通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来表达哲理或启示的修辞手法。
例如《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通过描写山林幽静的景象,表达了朴素生活的理念。
八、借代借代是指将某一事物以代替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用“白日”代指太阳,实际上是在描述太阳西下的景象。
九、比兴比兴是以已知的事物来说明未知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例如《春晓》中的“处处蚊子咬,带来小蛮腰”,通过将蚊子咬与妇女小蛮腰进行比较,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早晨活泼的景象。
人教版初三语文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人教版初三语文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承载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既增添了文学的艺术魅力,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初三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对其特点和运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象征手法1. 对比象征:通过对比来表达事物的特点或给予事物以象征意义。
例如《韩非子·解老》中的“古之真人,其状不狎。
”中的“狎”字,通过与“真人”形成对比,寓意表现出真人的高尚和超然。
2. 拟人象征:对事物进行拟人化的描写,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品质,以达到一种形象生动的修辞效果。
例如《尚书·大禹谟》中的“柔远能润万物,故服千里之河山。
”中的“柔远”,将河山拟人为柔软而遥远的形象。
二、夸张手法1. 夸大修饰:通过夸大事物的表现或特点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艺术效果。
例如《孔子家语·辨义篇》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中的“后凋”,用以夸大松柏树冬季的凋谢,以突出季节的寒冷。
2. 反复加强:通过多次的反复加强来强调某一事物或某一特点,使其更具说服力和印象深刻。
例如《国语·晋语四》中的“故侠质者不以贫富进退。
”中的“进退”,通过两次的反复加强,强调了侠质者对贫富的不计较。
三、比喻手法1. 直接比喻:直接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通过事物间的共同点来进行比较,以达到表达和理解的目的。
例如《孟子·尽心上》中的“君子如玉,小人如石。
”中的“如玉”和“如石”,将君子和小人直接进行比喻,突显君子的高洁和小人的卑鄙。
2. 隐喻比喻:通过暗示或间接地比喻来表达事物的特点和含义,使表达更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论语·颜渊》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
”中的“朝闻道,夕死”,以“死”隐喻为对道的追求和坚守到底。
四、排比手法1. 并列排比: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结构和语法,对列举的事物进行并列排比,以突出事物之间的对比和关联。
中考语文古诗文分类速记:夸张、比喻、拟人
中考语文古诗文分类速记:夸张、比喻、拟人
为您整理“中考语文古诗文分类速记:夸张、比喻、拟人”,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语文古诗文分类速记:夸张、比喻、拟人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李白《行路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李白《赠汪伦》)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3、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
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3、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中考语文-诗歌中常见的修辞
中考语文-诗歌中常见的修辞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含义及作用例句及分析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后身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一生的不幸遭遇。
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形“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将此日发生兵变境况危险同昔日在长生殿共诉恩爱进行了对比。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设问做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苏轼《定风波》:“谁怕?9.双关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两种形式。
初中语文古诗文背诵及修辞整理
初中语文古诗文背诵及修辞整理2.《扁鹊见蔡桓公》中,引申出一个成语是:讳疾忌医;蔡桓公用“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来表达对医生的反感。
5.《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生命感情,突出它们与人的关系的诗句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西江月》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1.《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13.《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5.《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得到众人相助的句子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表现挖山艰难和决心坚定的句子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17.《爱莲说》中,点明主旨、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表明作用独爱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8.《观书有感》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清平乐村居》中,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0.《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1.《论诗》中,常用来赞美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常考“修辞句”梳理
一、比喻
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太守行》李贺)(比喻、夸张)
敌军似黑云般逼近,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
危急形势。
2.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刻画了一位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将军形象。
3. 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布衾多年冷似铁”写出被子的寒冷和坚硬,“雨脚如麻未断绝”形象生动地写出秋雨连绵细密的特点,侧面表现
作者凄苦的生活。
4.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文天祥)
把危亡的国事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
萍,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
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6.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王维)
以“征蓬”“归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
寂、飘零之感。
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千帆”“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人,这一对比暗含身世凄苦却依然充满昂扬
精神,表达诗人的豁达乐观。
8.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李煜)
渲染出梧桐深院的孤寂、萧瑟、凄凉的环境,表达词人
难以解脱的孤寂之情。
9.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李煜)
以“丝”比喻“离愁”,表现出词人的万般无奈。
10.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表明词人为国杀敌的决心。
1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将雪花比作梨花盛开,描绘出边塞奇特的雪景,情趣盎然、壮美浪漫。
12.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以“润如酥”形容小雨的细密润泽。
13.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陶渊明)
以飞鸟自喻,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
二、拟人
1.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波涛拟人化,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2.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怒”字将风拟人化,写出秋风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的特点。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借花鸟表现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心情。
4.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错晓。
(《望岳》杜甫)
“钟”字拟人化,写出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王湾)
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6.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让明月带去诗人的问候,表达诗人的忧愁与无奈,对友
人的关切之情。
三、夸张
1.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雁门太守行》李贺)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
酷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铺垫。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杜甫)
“抵万金”运用夸张,形容家书的珍贵,此句写出作者
的焦急心情,表达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曹操)
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以及诗人统一中原的雄
心壮志、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4.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登飞来峰》王安石)
表现塔高,点出诗人立足点之高,为下文的感受作铺垫。
5. 阴阳割昏晓。
(《望岳》杜甫)(夸张、比喻)
写出泰山的巍峨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