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专题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
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大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这种现象反映西周()A.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B.社会等级森严C.冶铜业十分落后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3.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4.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察举制5.《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6.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秦朝()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九卿制约,中央集权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7.“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后汉书•邓禹传》)这种状况出现是由于当时()A.世袭制的实行B.按军功受爵的结果C.察举日益注重门第D.科举择优录取的结果8.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C.主要地方官可世代沿袭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9.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冶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10.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
c.高度集 中皇权
D.完善中央官僚体制
【解 析】本题 主要 考查 中央官制的演 变体现君 主专
制加强的趋 势 ,同时也体现他们的共 同目的就是加 强
皇 权 。
[答案】 C
【点评 】比较 型选择题 。考 生要 清 楚什 么是 现 象 ,
什 么是本质 ,如何透过现象把 握本质 。
例 5】下列历代措施 中,起 到限制地方割据 势力 作 用 的是
【答 案】c 【点评】题干 中的 “主祭特权” “相关范围内”等 限制语和选项 中 “嫡长予 (孙 )”的概念是审题时需 要 厘 清 的重 点 。 [例 2】柳 宗元说 : “周之失 ,在于制 ;秦之失 , 在 于政 ,不在制。”文中的两个 “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 县制 B.宗法制 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J晖析】本题 属于材料型选择题 ,第一个 “制”是 分封制 ,其在周初起 到了巩 固统治的作 用,在后期 则
菇啦 2008年 第 {0糍
肿
l
。
}iI f
造成分裂割据 ,瓦解 了周朝 的统 治;第二 个 “制”是
郡县制 ,它有效地加 强了秦 中央政权对地方的管辖 。
【答案】 A
【点评】论从 史 出。需要 结合 西周 、秦朝 灭亡的相
关史实来进行 判断。
恻 31西汉初和北宋初都 面临制度 上的问题是 A.地方 与中央争权 B.郡县与封国并存
c.皇权 与相权矛盾 D.内朝与外朝并存
【解 析 】本 题 考 查 考 生 对 西 汉 、北 宋政 治 制 度 调 整
的背景的认识。 西汉初 实行郡 国并行制 的后果是王 国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相关推荐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一、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1.秦朝:①建立皇帝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③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文化统治(限制了文化思想的发展,使得大量文化典籍失传);④统一文字,最初使用小篆,后推广隶书。
2.西汉:①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
②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造成知识分子的思想被毒害)。
4.元朝:①实行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
②设立宣政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西藏和琉球、澎湖列岛。
5.明朝:①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②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③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④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6.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注意】中国古代地方三大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2)秦朝的郡县制;(3)元朝的行省制度,这些制度对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重大经济决策与调整1.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兴修水利工程灵渠等。
3.西汉时,汉武帝规定货币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
4.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5.唐朝:①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出现“贞观之治”。
②武则天鼓励百姓植桑养蚕、开垦荒地。
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和徭役等。
③唐玄宗下令整顿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出现“开元盛世”。
6.宋朝: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居粮食产量首位。
陶瓷生产进入新阶段,出口海外,被誉为“瓷之国”。
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海外贸易发达(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7.元朝:忽必烈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开凿新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复习
县级行政区最具有稳定性
三级制是历代政区的层级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三、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轨迹
先秦(西周) 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依据 战国、秦汉、初 军功爵制 依据
战国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什么变化?
贵族世袭特权被废除,世卿世禄制被 打破。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转变。
特点 自下而上 察举制 西汉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
削弱相权
强化皇权
审 议 机 构 审 议 封 驳
国 家 工 程 建 设 理要 执 日政 行 常令 国 事, 家 务处 重
执行 行政 机中 构枢
礼 仪 制 度 科 举 户 籍 赋 税 土 地
草 拟 诏 令
决 策 机 构
官 吏 考 核 任 免
刑 法
军 政
宋朝 ——二府三司制
皇帝
最高行政机构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复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不断发展
一、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皇权与相权之争)
秦朝 ——三公九卿制
汉朝
西汉 ——中外朝制度 皇 帝 外朝 丞 相
有事上报
决策机构 中(内)朝 尚 书 令 侍 中
执行机构
常 侍
皇帝亲信近臣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卿
汉朝
东汉
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 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 ——尚书台取代三公 魏晋南北朝 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特点:有继承又有发展 程度空前强化
体现了时代特征
7.中枢权力机构演变过程中的焦点问题是什 么? 其发展趋势怎样?
焦点问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 发展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相,皇权 不断加强。
8.中国封建社会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何特点? 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特点:以限制、分割相权原则调整中央官僚体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史
知识框架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文明
1.王位世袭制 (1)确立:从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高统治者以“天下为家”,以 个人意志取代众人的意志。 (2)影响: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 国家机构体制随之建立起来;王位世袭体现了权位的不可转移,后来成为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
一语点拨 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历史解释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皇权不断强化,相权 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
不断削弱
发展演变
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 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 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在
2.分封制 (1)目的: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 (2)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等,建立诸侯 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3)评价:该制度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但春秋 以后,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争霸,社会动荡。 3.宗法制 (1)内容: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小宗服从大宗;形成森 严的社会等级。 (3)作用: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和团结;影响深远,其内涵仍然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4.隋唐(完善)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 既削弱了相权,又能保证皇权独尊,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5.宋元(加强) 宋代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掌管中央财政,削弱 了相权。元代: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 事机构。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史一、中国古代政权沿革(历史发展脉络)1、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建立:夏朝(约BC2070—约BC1600年)发展:商朝(约BC1600—BC1046年)鼎盛:西周(BC1046—BC771年)瓦解:东周春秋(BC770—BC476年)3封建社会(1)形成:东周战国(BC475—BC221年)(2)发展、鼎盛、衰落:秦(BC221—BC207年)①封建大一统时期 西汉(BC202—AD9 东汉(AD25—220②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魏(220—266年)280年) 蜀(221—263年)吴(222—280年)266—316年)317—420年)420—589年):宋、齐、梁、陈439—581年) 隋③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隋(581—618年)唐(618—907年,“安史之乱”〈775—763年〉)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五代(907—960年)辽(契丹政权)(916—1125年,947年称辽,983年称契丹,1066年称辽)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西夏(1036—1227年)金(1115—1234年)元(1271—1368年)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明清明(1368—1644年)清(1636—1912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进入近代史)二、历代封建王朝(或时期)的特点或地位和影响⑴春秋战国时期:①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②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有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国有制转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
③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④思想文化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
三、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1.社会教化与治国理念凸显国家意志:(1)利用宗法观念构筑“家国一体”的爱国意识。
(2)封建统治老利用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历代封建统治者基本采取重儒、尊儒措施,儒学中的忠君爱国、维护统一等思想深入人心。
(3)社会教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儒家伦理是社会教化的主要内容。
2.户籍制度:战国公元前375年,秦孝公实行“为户籍相伍”,标志着国家大规模制定户籍的开始3.古代的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1)古代的基层组织。
①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②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实行乡里制度。
③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
(2)中国古代的基层监督机制。
①秦汉时期: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②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③北宋:实施保甲制。
④明朝:推行十家牌法,十家总编为一牌,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⑤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改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现象:(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联系,这些民族产生了民族认同观念。
(2)秦汉时期: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交融的高潮时期。
(4)隋唐时期:隋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快,民族交融得到新的发展。
(5)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个民族大交融的高峰时期,其中元朝更为突出。
元朝的统一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高三历史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详解】1、分封制:(商-西周-春秋)根本目的:巩固统治,保证周王室的稳定对象:同姓亲族(主体)(晋、燕、卫、鲁)、异姓(功臣[齐]、姻亲、殷商降族[宋]、先代贵族)权利与义务:周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作用:使周人势力X围扩大;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目的:(主要原因)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直接原因)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3、礼乐制度:推行和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②秦朝正式建立中央:皇帝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长官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丞相太尉(三公)太尉:协助皇帝管理政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九卿三公九卿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地方:郡县制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秦朝全面推行。
郡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意义:巩固了统一,维护了社会安定,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分工细密,各司其职,军政大权由皇帝一人操纵(2)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
(3)中央、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③西汉巩固(“汉承秦制”。
高三历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专题
32
;战歌网|战歌|DJ战歌|MC喊麦|/ ;
外边不管发生什么都无法影响她,而里边发生什么外界一无所知.她性情恬静,不孤僻.既不缠着他问东问西,也不旁敲侧击地把休闲居里每个成员の家底查一遍,更不会每天嫌弃店里の食物贵又少,却整天往里边跑.搞不懂有些人怎么回事,不喜欢为什么不拒绝呢?如果喜欢为何诸多怨言? 就拿跟前这个为例——“陆陆,你想不想出国?”“想,你有路子?可我没钱,你能借我多少?以后不一定有钱还の喔.”女生话接得很快,头也不抬.瞧,多么异想天开但非常直接の打开方式,嫌他烦,一句敷衍の话直接怼得人闭嘴.柏少君横她一眼,手里拿着一本《中庸》往飘窗边一躺,曲起 一腿方便看书.戴上耳塞,一边吃零食喝羊奶,恣意舒适,这种惬意姿态在休闲居是没有の.氛围不一样,虽然他们也有书房,可书本の内容并不休闲.她の书看了令人心神宁静平和,而他们の...“汪汪汪!”蓦然地,小福它们在院里叫了起来.嗯?室内两人不约而同地望出去,放下手头の工作 出去看个究竟.看家护院の小伙伴发出警示,容不得两人袖手旁观,它们这样叫肯定是发现什么了.小福它们七手八脚打开院门,没有主人の命令它们只能在院门口着急打转,不敢出去.直到陆羽让它们出去找到目标.原来,陆宅门边蜷缩着一只大橘猫,它被冻傻了,见人来也不跑,在墙角缩成圆 圆の一大坨动弹不得.陆羽和少君围过去,它异常微弱地喵了一声,连头都抬不起来.狼狗の听觉与嗅觉相当敏锐,这只猫可能想向屋里求救只是走不动了,惊动门后玩耍の四只汪.柏少君最见不得小动物受苦,脱下外套将它包着然后整只抱进陆宅.猫猫比普通家猫体积大了一倍,像野猫多一些, 能在这种天气活下来算是一个奇迹.两人抱它回屋仔细检查一番,除了它の脚有一个伤口外没发现别の伤.柏少君回休闲居拿了些药和纱布过来,陆羽不懂这些,见他很熟悉の样子便任他搞.它四肢有些僵硬,冻の,声音微弱,估计是饿の.“我家有鱼干.”鱼干不是专门为猫狗准备の,而是她自 己要吃,自从离开大城市她就没吃过新鲜鱼.一阵忙乱之后,被洗干净の大橘猫躺在一团暖融融软绵绵の大毛巾里.毛巾新净,是陆羽给客人做の准备,说起来这只猫也算不请自来の客人.“哇,它好胖.”陆羽用手比比它の体积,感叹道.柏少君笑了笑,在客厅给它铺了一条薄毛毯做了个临时猫 窝.他举止温柔利索,用风筒帮它吹干身上の毛,那身皮毛暖暖软软の手感忒好,令人爱不释手.“胖才好,证明它野外生存能力强.”今晚两米八の柏少君对它赞赏有加,目光疼惜地看着它大口大口地吃饭,胃口好,证明它身体好.“你喜欢那抱回去养啊.”“不行,陆易怕猫,有猫の地方他会抓 狂.”陆羽略惊讶,那么强健の一个大男人居然怕猫?“那没办法了,等缓过气再让它离开.”诶?柏少君眉头一挑,“你不喜欢它?”他以为她会收养它,毕竟女孩子很难拒绝这种软萌可爱の小动物,虽然它并不小.“贪图一时快乐の喜欢,不如不喜欢.”陆羽转身回书房,“我可没时间伺候 它.”四只汪能守院护主是家里不可或缺の一分子,她出入带着它们也方便,可养一只猫算怎么回事?平常无事撸一下猫挺好の,难道回古代她还带着一只宠物不成?汪听话丢不了,猫是大爷很难伺候の,不养.它孤身一只猫浪迹天涯能在这种天气活下来,不必她操心.听了她の话,柏少君站在 客厅里望着她上楼の背影神色不定,久久不语...第75部分第二天,陆羽被门口微弱の猫叫声唤醒.以为它身子不好连忙打开门一看,哟,不但没事,还精神得很.它仰起头,睁着一双圆溜溜の大眼睛看着她叫唤,然后一边走一边回头看,仿佛在叫她跟上.一时好奇,陆羽牙都没刷便跟着它下楼.当
古代中国文明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 PPT
古 代
专题一——政治文明
中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国 专题二——经济文明
文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明 史
专题三——精神文明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7)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 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 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材料七: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 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日: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 专在上。
材料四:(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 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 中肩。
——摘自《左传》
(4)材料四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什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号令 实质:分封制趋向瓦解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实力壮大。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中央集权的形成及影响 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 选官制度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早期国家 夏商
代 中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到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衰亡!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难点:概括并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的诞生:思考:中国早期国家大致在什么时间形成?在什么地域出现?我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是什么?①时间:距今约五千年前;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②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
2、夏商政治形式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材料一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材料三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启为禹之子)——《史记·夏本纪》a.王位世袭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b.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商朝的政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二、西周的分封制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武王很快就遇到了一个难题:领土空前广阔,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呢?……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分封制。
那么,何谓“分封制”呢?材料一: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概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概述邵新立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地方组织制度以及监察制度等几方面,它们从整体上共同构成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演变(1)萌芽于战国:战国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运动的兴起,为适应封建地主阶级建立统治的需要,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集前代法家思想的成就,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希望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以秦国商鞅变法为代表,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初步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2)初建于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完全按照韩非子的理论,建立起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确立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了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同时为加强思想控制,进行焚书坑儒。
从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前承后继,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3)巩固于西汉:汉初采用了郡(县)(封)国并行制,但由于封国势力的膨胀,最终酿成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在文帝和景帝处理王国问题的基础56上,进一步采取推恩令,解决了王国的问题;之后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又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巩固。
(4)完善于隋唐:隋唐鉴于前代中央集权制的弊端,将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不仅防止了丞相专权,也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制形成了完整而严密的体系,从而为唐初的繁盛提供了政治保障。
(5)加强于北宋:北宋时鉴于唐末五代的封建割据,在中央,一方面集中军权,组建正规的中央军-禁军;另一方面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进一步分割宰相的权力。
在地方,重用文臣做知州,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而铲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同时也造成了冗官、冗兵,形成了庞大的官僚军政体制。
中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中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一】中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阶段朝代主要措施变化趋势创立秦朝确立了皇帝制度,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皇权逐渐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逐渐集权,地方权力日益缩小巩固西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隋唐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北宋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军事上,取消禁军将领的军权,控制军队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下设六部(分管政务)、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
在地方,设行省。
此外,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顶峰明朝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军事上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文化上采取八股取士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加强皇权;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二】地方——地方主要行政制度的演变制度概况分封制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郡县制秦朝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行省制元朝开创了行省制,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三】文化专制——古代封建王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及影响朝代思想控制措施及影响秦朝焚书坑儒,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明朝沿用科学制,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节“五经”,实行八股取土。
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录取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拓展】1.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有什么特点?(1)皇权至高无上。
专题01 中国古代政治-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68467)
专题01 中国古代政治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材料二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
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
……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请回答:(1) “商”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一,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2) 据材料二,列举“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并结合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予以说明。
(3) 对比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新发展。
(4) 综上所述,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2.秦灭六国,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
……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
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
……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1) 材料一中秦统一后的文字字体和货币造型分别是什么?(2) 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并写出该制度的优势。
(3) 上述材料中的各项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3.阅读以下有关秦始皇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命为“制”,今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材料二: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政治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经济、思想、文化的集中反映。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包括古代王朝更替。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统一、各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
农民战争等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社会最高首领的更替制度: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1. 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某某推选首领的制度。
2. 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 建立: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为加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确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③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2. 发展和演变:①西汉时汉武帝在汉景帝“削藩”的基础上,又颁布“推恩令”;后来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彻底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除此之外,汉武帝宣传“大一统”思想,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并进一步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②隋朝时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继续采用,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另外,唐朝还进一步完备了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一般地主可以凭借才学参加到政权中来,从而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③北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北宋时,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并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编选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北宋政府把地方的军、政、财权都收归了中央,有力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了割据局面的出现。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措施
秦朝
郡县制,中央直接管理。全国36郡(行政长官为郡守),郡下设 县(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开创了我国历代 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西汉 宋朝 元朝 明朝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 名,监视地方。
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皇帝
军机处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部部部部部
军机处值房
清世宗胤禛雍正帝
1678.12.13~1735.9.28 1722~1735在位 康熙帝第四子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 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记, 然后传达给中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 一步强化。
治者(C )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秦 朝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人治色 彩浓厚
皇帝制度
影响:君主的权力具有独断性和 随意性,影响着国家决策。是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
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 义制度
中考二轮复习课件
2023 年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 (前2070年—前476年)
夏、商、周
禅让制 分封制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
(封建制社会) (前221年—1912年)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专题复习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自主记忆:一、分封制:(周武王首创;周公旦推行。
)含义: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
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目的: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拱卫王室;②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最根本: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带有家族统治色彩实质: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王畿”由周王直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建立诸侯国统治,而周天子是天下诸侯的“共主”。
破坏与瓦解:西周后期。
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强大,王权衰弱,血缘关系疏远,分封制开始受到破坏。
春秋时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分封制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发展)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如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在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于最东;)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活动一:根据图一、二、三,概括归纳西周分封制特点。
图一西周分封形势图图二分封方法示意图图三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1、特点复习课题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试说明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1)从分封的对象看: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其他被封的有功臣、殷商的旧族等。
(2)从分封的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在富庶的地区和战略要地。
(3)从分封的过程看: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活动二:你认为分封制有什么缺陷?它对西周政权起到了什么作用?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的分封来治国吗?2、评价(辩证法):(1)积极性:①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非加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②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归纳
清
• 城镇经济繁荣,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 人群体商帮,徽商和晋商 • “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归纳
商周
• 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商周出现“金文”; • • (可分为以下几类) • 思想: • 文艺: • 科技:
春秋战国
• 百家争鸣 • 儒家:孔子 “仁”“礼”(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 道家:老子①“道”是万物的本源,②辩证法思想 (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 法家:韩非 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②主张变法革新。 • 墨家: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 《诗经》 楚辞 • 《甘石星经》
汉
• 郡国并行制
• 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进一步 加强了中央集权
• 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中朝,原来 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魏晋南北朝
• 九品中正制 •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唐
• 三省六部制 • 中书(负责起草诏令),门下(负责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 工六部 • 作用: • 三省六部既分工,又有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 权;③三省六部的确立和完善,使此后历朝基 本上沿袭。 • 选官制度:科举制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归纳
商周
• • • • • • • 分封制: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宗法制 核心是嫡长子继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表现为血缘 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 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 关系。 • 礼乐制
宋
• 中央 设中书门下管行政;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 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盐铁、 户部、度支)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这样就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 地方: • 文臣任州郡长官;各路设转运使,各州郡赋税均由 中央直接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了“冗官”“冗 兵”“冗费”积贫积弱的后患 • 王安石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科专题复习学案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史主备人:左弘备课时间: 2017_年__月__27日一:考点记忆Ⅰ.朝代更替1.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谁建立的什么朝代? 第一个封建王朝是谁建立的什么朝代?2.四次分裂到统一的朝代是什么?有何启示?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分别是什么朝代什么民族?3.南京六朝古都分别是? 北朝和南朝分别指哪些政权?4.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在何朝代何帝王时期? 汉朝的鼎盛期在何帝王时期?5.各个朝代的阶段特征是什么?各个朝代文化的特征是什么?Ⅱ.政治制度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政治格局的是何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理论源于哪家学派? 该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谁创立了皇帝制度?又是何事件废除该制度?皇帝制度的特征是?谁创立了丞相制度?又是谁废除该制度?2.为巩固统治,西周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积极作用?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国商鞅、秦朝嬴政、西汉汉武帝、元朝、清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3.隋唐时期选举人才的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帝王时期?唐朝是如何完善的?有何作用?何时废除?Ⅲ.改革与变法1.战国时期在秦国的著名变法是谁领导的?领导者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受打击的阶级是什么?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确立封建制度的的措施是?对后世行政制度最具深远意义的措施是?变法与秦统一有何关系?2.为促进民族融合而进行的改革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的谁的改革?特征?内容?与民族融合的关系?(确认完成签字__________ )二:考点运用1.《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地点)之野,遂擒杀蚩尤。
该材料中应该是 A.巨鹿 B.赤壁 C.涿鹿 D.牧野2.某班同学以“统一国家的建立”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们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秦始皇创立郡县制 B.西汉初年出现了文景之治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东汉政府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3.右图是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秦朝文物,正面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该砖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砖文字体为小篆②内容歌颂秦的统一③制作年代在公元前221年之前A.①②③B.①②C. ②③D. ①③4.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A.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C.唐朝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D.明朝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举动5.清朝一个秀才清晨起来读书,忽见风吹书页翻动,猛然来了诗兴,吟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后来被官府捉拿斩首。
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的A.闭关锁国政策B.大兴文字狱C.设军机处D.建立中央册封制度6.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7.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加强8.从“戚继光抗倭”、“文字狱”、“闭关锁国”可以看出明清时期A.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B.君主集权的强化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封建社会的危机9.“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应该是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10.“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这里的“执政之府”是A.市舶司 B.中书省 C.锦衣卫 D.军机处11.明朝丞相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A.君主集权的强化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监察职能的增强 D.中央机构的膨胀12.(10分)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诸侯王表》材料三: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元朝统一全国,建立了行省制度,并设置机构直接管辖西藏。
材料四:明太祖发现丞相和行省权力过大,决心予以改革。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⑴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巩固统一的地方措施。
在此之前实行有“侯卫”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2分)⑵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政策?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⑶列举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后与之并存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
元朝直接管辖西藏的机构是什么?(3分)⑷明太祖针对“丞相权力过大”,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该措施起了什么作用?(2分)⑸上述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1分)授课教师:授课时间:班级:学生姓名: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关键词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汉:“推恩令”唐:三省六部制元:行省制明:废除宰相制度(废丞相,权分六部)清:设军机处(雍正、顶峰)二、时间轴三、规律特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点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一、选择题1.为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西周实行 ( )A .禅让制B .世袭制C .郡县制D .分封制2.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 .伯益建立夏朝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 .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 .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3.即北京)的诸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
克进驻匽(燕) 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 .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 .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C .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D .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4.“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 ( )A .分封制B .封建社会C .君主专制制度D .中央集权制度5.右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雁塔题名是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创立并完善于隋唐时期②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④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征等贤臣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创立科举制度D.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7.朱元璋杀胡惟庸之后下诏书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中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
以后嗣君,勿得议置丞相,臣下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
”这段材料表明()A.朱元璋设置了特务机构B.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C.朱元璋设立了廷杖制度D.朱元璋大兴文字狱8.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以旨意)。
”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君主权力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9.右图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其中“丞相”的职权是()A.监察朝廷百官B.协助皇帝处理政事C.掌管国家军事D.任免各级官吏10.“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秦朝这些措施实质上()A.加强了中央集权B.促进经济文化发展C.掌管国家军事权力D.实现了国家统一11.“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反映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科举考试D.八股取士12.右上图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简表,其中门下省的主要职责是()A.起草政令B.执行政务C.负责审核D.考核官吏13.元朝疆域“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为了实现对广阔疆域的管理,元朝实行()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宗法制14.右图明朝“锦衣卫印”,反映明朝为加强君主专制,实行()A.厂卫制度B.特务制度C.廷杖制度D.八股取士15.右图机构的设置,反映了()A.地方权力增大B.相权不断加强C.军政实现合一D.皇权高度膨胀(2016增加)16.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行郡县制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③焚书坑儒④修筑长城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2016增加)17.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①开创三省六部制②实行“推恩令”③建立“十三州部”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⑤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④18.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是指()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宋时期历史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1D 2B 3A 4A 5C 6C 7B 8C 9B 10A 11B 12C 13C1 4A 15D 16C 17B 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