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第二章-光谱及色谱分析讲解
食品分析与检验重要实验讲解

实验一: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原理2.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标准曲线的绘制及计算方法3. 了解分光光度计的构造二、实验原理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38 nm,可测定吸光度并与标准比较定量。
三、仪器与试剂1. 仪器(1)分光光度计(2)小型胶肉机(3)恒温水浴锅2.试剂(1)亚铁氰化钾溶液(106g/L):称取106.0g亚铁氰化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
(2)乙酸锌溶液(220g/L):称取220.0 g乙酸锌,先加30mL冰醋酸溶解,用水稀释至1000 mL。
(3)饱和硼砂溶液(50g/L):称取5.0g硼酸钠,溶于100mL热水中,冷却后备用。
(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4g/L):称取0.4g对氨基苯磺酸,溶于100mL20 %(V/V)盐酸中,置棕色瓶中混匀,避光保存。
(5)盐酸萘乙二胺溶液(2g/L):称取0.2g盐酸萘乙二胺,溶于100mL水中, 混匀后,置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6)亚硝酸钠标准溶液(200μg/mL):准确称取0.1000g于110℃~120℃干燥恒重的亚硝酸钠,加水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7)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5.0 μg/mL):临用前,吸取亚硝酸钠标准溶液5.00mL,置于2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四、实验步骤1. 提取称取2.50g经绞碎混匀的样品,于50mL烧杯中,加硼砂饱和溶液12.5mL饱和硼砂溶液,搅拌均匀,以70℃左右的水约300 mL 将试样洗入500mL容量瓶中,于沸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置冷水浴中冷却,并放置至室温。
2. 提取液净化在振荡上述提取液时加入5 mL 亚铁氰化钾溶液, 摇匀, 再加入5mL乙酸锌溶液,以沉淀蛋白质。
加水至刻度, 摇匀, 放置30min, 除去上层脂肪, 上清液用滤纸过滤, 弃去初滤液30mL,滤液备用。
光谱专业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光谱专业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首先,红外光谱(IR)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成分分析。
红外光谱可以通过样品的吸收或散射红外辐射的情况来判断样品的组分。
例如,利用红外光谱可以准确测定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成分的含量。
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鉴别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其次,紫外可见光谱(UV-Vis)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是通过样品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来判断样品的组分和浓度。
例如,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可以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色素等成分。
此外,紫外可见光谱还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离子、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并且具有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测中。
此外,拉曼光谱也在食品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拉曼光谱是利用样品对激光的散射光谱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
拉曼光谱具有高分辨率、非破坏性等优点,可以用于食品中微量成分的定量分析和真伪鉴别。
例如,利用拉曼光谱可以快速鉴别食品中的传统中药材、酒类、奶粉等产品的真伪,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品质保障。
在食品分析中,光谱专业技术还可以与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实现更加全面的分析。
例如,红外光谱可以与化学方法相结合,对食品中的脂类、蛋白质等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且可以通过建立定量模型,实现对未知样品的快速准确分析。
总之,光谱专业技术在食品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光谱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在保持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背景下,光谱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并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光谱分析与传感器技术

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光谱分析与传感器技术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光谱分析与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光谱分析与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光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来分析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方法。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光谱分析可以提供物质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帮助鉴别和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或质量问题。
比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判断食品中是否存在添加剂、色素、防腐剂等成分,并且还能够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
此外,紫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光谱分析技术也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传感器技术是一种通过感知信息来触发或控制特定行为的技术。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和其他质量问题。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食品的温度变化,帮助判断食品是否存储、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光电传感器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光学特性,例如颜色、透明度等,用于鉴别食品的真实性和质量。
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比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助于防止食品相关疾病的发生。
光谱分析与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们对食品样品的处理要求较低,能够直接对食品进行非破坏性分析,不会对食品品质造成影响。
其次,这些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可以迅速检测样品中微量物质的存在和含量,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光谱分析与传感器技术还具有操作简单、设备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适用于各类实验室和生产现场。
然而,光谱分析与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食品样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不同种类的食品具有不同的成分和特性,因此需要建立与之匹配的分析方法和模型。
其次,食品安全检测涉及的指标众多,需要开发多种不同的传感器和分析方法来进行综合检测。
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

( 2) 虽然 近红外光 谱能提供精 确
( 2)分 析 效 率 高 ,可 以 同 时 柃 测 的 数 据 结 果 ,但 是 由 于 它 的 变 动 性 较
( A S T M ) 定 义 ,波 长 为 7 8 0~ 2 5 2 6 n m 样 品的 多个 组分 的性 质 ,能 给 出精准 大 ,如 果 样 品 未 没 有 按 照 规 定 进 行 预
2 . 5 应用于其他食品检测
( 3)如果一种 基 团在 近红外 光谱 社 会 经 济 不 断 发 展 , 人 们 开 始 着 该 技 术 除 了可 以 检 测 有 机 酸 、 咖 区 的多个 波长 处都 有 吸收 ,那 么这 就 重 关注 食 品安全 问题 ,健康 成 为 当下 啡 因和 果糖 等物 质外 ,同时还 可 以用 会 出现 在 一个 波长 处 同时会有 多个 谱 热 点话 题。有 关部 门将 引进 红外 测温 来判 别真假 ,例如 ,检测 茶叶 中的茶 峰交 错 重叠 的混乱 现 象 ,对 测验 的精 仪 检 测食 品 内含 化学 药物 或残 留。但 多酚 、氮 水化 合物 和 咖啡碱等 成分 的 准度造成影响。 是 近红外光谱 技术存在一定 的局限性 , 含 量 ;对饼 干 面包 、蛋 糕 中水分 、蛋
食品 安全检测 中鸿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
口 潘振朝 广东产 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摘
要 :近 年 来 ,人 们 越 来越 注重 健康 ,也越 来越 重 视 食 品安 全 问 题 ,所 以设 立 一 种 快 速 检 测 食 品安 全的 方 法 就 显 得
迫 在 眉 睫 了。近 红 外 光谱 分析 技 术 以 其 分析 速 度 快 、 无损 、预 处理 简单 、 易于 实现 在 线检 测 等特 点 . 已发 展 成 为一 种 广 泛 应 用 于 食 品 安 全检 测 及 质 量 控 制 的 快 速 分析 新 手 段 。近 红 外 光 谱技 术 主 要 作 用 于 肉 制 品 、 乳 制 品 、 果 蔬 粮 食 等 方 面 , 本 文
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运用分析

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运用分析摘要:针对食品生产、流通等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食品安全管控工作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优化,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已经成为控制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色谱分析法便是科技与实践结合之后的成果,成为食品安全检测中常用的方式之一,因此分析该种方式的使用优势,并针对其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是控制食品安全的基础,也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方式。
关键词:色谱分析;食品检测;运用分析引言在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中,我国多个行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升,群众对身体健康重视度更高。
在地方食品产业链发展中,存有的各项问题较多,但是当前各类食品安全风险来源较多,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食品加工中存有较多安全隐患,食品运输、存储以及销售中不能有效满足食品安全生产各项规定要求。
1.色谱分析法的应用优势色谱分析法主要是应用化学原理,对被检样本进行检测试剂的有机混合,通过对其中移动相的观察,将被检样本中的化学成分分离出来,在实际的应用中具备以下几种优势:首先,该种方法的应用范围较广,能够将气、液、固统一纳入检测范围;其次,该方法能够将被检样本中的化学物质的含量精确到mm,较传统的检测方式具备更加精准的检测标准;另外,经过实际的使用,该方法能够在超短的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从而提高检测效率;同时,被检样本中往往同时具备多种混合化学物质,该方法能够精准的将不同的成分进行识别并分离,提升食品安全性能。
2.色谱检测技术设备及技术2.1主要设备色谱分析法在业内实际应用中,主要依靠气/液色谱分析仪以及气/液质联用仪展开检测,其中前者能够有效的分析出蔬果中的化学物质成分、含量,主要检测农药中的磷、氯等成分;后者则针对食品中的有机物进行检测分析,判断有机物的残留含量、成分以及性质等。
2.2色谱分析法色谱技术主要有液相色谱以及色谱,色谱通过色谱分析法合理应用能对各类化合物进行分离,便于色谱对各类食品当中含有的添加剂进行检测,分析各类药物残色谱留的阴阳离子等。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PPT课件(共38单元)37色谱分析技术

FOOD BIOCHEMISTRY EXPERIMENT
第二部分 食品生物化学常用实验技术
第二章
色谱分析技术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 (Spectrophotometry) 是利用 物质特有的吸收光谱来鉴别物质或 测定物质中组分含量的一种方法 , 根据测定的光的波长, 分为紫外分光光度法、 可见分光光度法和 红外分光光度法。 它具有灵敏度高、 操作简便、 快速等优点, 是 食品生物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1) 曲线上 b 处称最大吸收峰, 它所对应的波长称最大吸收波长, 以 λmax表示。
(2) 曲线上 d 处有一谷, 称最小吸收峰, 所对应的波长称最小吸收波长 , 以 λmin表示。
(3) 曲线上在最大吸收峰旁边有一小峰 c, 称肩峰。
(4) 在吸收曲线的波长最短的一端, 曲线上 a 处, 吸收相当强, 但不成
3.绘制标准曲线
若遵循朗伯-比尔定律, 且 l 为一常数, 以吸光 度及对应浓度绘图, 得一通 过原点的直线, 如图 2 所 示。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做出标准物质吸光度与浓度 的标准曲线, 借助于标准曲线, 很容易根据测定的吸光 度得知一未知溶液的浓 度。 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1) 配制一组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 。
(3) 通过测量适当波长的信号强度确定混合物质中存在的某种物质的 含量。
(4) 通过测量某一种底物消失或产物出现的量与时间的关系, 追踪 反应 过程。
(5) 通过测定微生物培养体系中的 OD 值 (光密度), 确定体系 中微生物的密度, 可以对培养体系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动态监测。
分光光度法
5.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元件
分光光度法
食品分析检验法与考点总结

绪论食品分析方法及开发方向1.分析方法〔1〕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以物质的化学相应为本原的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法是食品分析的最根基、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方法:重量分析、容量分析〔2〕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是目前开发较快的分析技术,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为本原的分析方法。
它具有分析速度快、一次可测定多种组分、减少人为误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方法: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原子汲取、核磁共振、比色分析〔3〕微生物分析法和生物鉴定法食品的微生物分析法和生物鉴定法要紧是指细菌学的检验,包括真菌及其毒素、食源性病原细菌及其毒素等的检验。
经典的方法有固体培养基法、液体培养基发酵法等。
(1)测定方法的开发(2)食品分析的仪器化(3)食品分析的自动化第一章一、采样的一般方法〔判定选择〕样品分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三种。
由整批食物的各个局限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把许多份检样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原始样品通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局限做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1.散粒状样品(如粮食、粉状食品)〔判定选择〕散粒状样品的采样容器有自动样品收集器、带垂直喷嘴或歪槽的样品收集器、垂直重力低压自动样品收集器等。
2.液体样品液体样品在采样前必须充分混合,采样一般用长形采样器,用虹吸法分层取样,然后装进小瓶混匀即可。
3.对含水量较高的肉类、鱼类、禽类等样品可取其可食局限,放进铰肉机中铰匀;对含水量更大的水果蔬菜等,取其可食局限,放进高速组织捣碎器中搅匀;于蛋类食品,往壳后用打蛋器打匀;关于罐头食品,取可食局限,并取出各种调味品后,再制备均匀。
二、样品的预处理〔填空选择〕〔不用认真瞧,但要了解有哪些方法〕1.有机物破坏法用于食品中无机盐或金属离子的测定。
在高温或强烈氧化条件下,使食品中有机物质分解,并在加热过程中成气态而散逸掉。
a.干法灰化法:样品在马福炉中(一般550℃)被充分灰化。
灰化前须先碳化样品,即把装有待测样品的坩埚先放在电炉上低温使样品碳化,在碳化过程中为了制止测定物质的散失,往往进进少量碱性或酸性物质(固定剂),通常称为碱性干法灰化或酸性干法灰化。
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3. 离子交换色谱法
利用各组分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的不同 来分离。
阳离子交换:
R—H + M+X-
R—M + HX
阴离子交换:
R—OH + M+X-
R—X + MOH
37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4. 凝胶层析(分子排阻色谱SEC、凝胶
渗透色谱GPC、凝聚过滤色谱GFC) 5.亲和色谱
χ = χ1+ χ2+ χ3+…+ χn n
平均值是真实值的最佳经验性估计值
50
第三节 食品分析数据评价
二 、分析的可靠性 只得到平均值,但不能指出这些试验的重复性 以及测定结果与真实的接近程度
1.准确度和精密度 各个试验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各个试验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51
第三节 食品分析数据评价
1)准确度 单个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问题:准确度在多数情况下不能确定真实值、 解决:到标准机构购买标准品 根据样品验证 测试过程 假定其它实验结果准确 将结果与其它实验 室比较判断二者一致性
52
第三节 食品分析数据评价
2)精密度 衡量重复性和重复测量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3)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 步枪打靶的过程代表实验值的测定过程
下分别取样。 蔬菜的营养成分(全菜)要从茎、枝、
叶分别取,粉碎后,混匀。 测鱼头部分的成分就只取鱼头。 总之要根据测定的目的而定采样方法。
9
二、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 分等过程。
四分法:
10
第样二品章的制食备方品法分因产析品的类基型不本同知而识异
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 摇匀,充分搅拌。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一、概述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AFS)是利用原子荧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举行物质定性及定量分析办法,是介于原子放射光谱(AES)和原子汲取光谱(AAS)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
其基本原理为原子蒸气汲取特征波长的光辐射后,原子被激发至高能级,再跃迁至低能级的过程中,原子所放射的光辐射称为原子荧光。
原子荧光为光致发光,二次发光,激发光源停止时,再放射过程立刻停止。
对某一元素而言,原子汲取光辐射之后,按照跃迁过程中所涉及的能级不同,将放射出一组特征荧光谱线。
因为在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试验条件下,大部分原子处于基态,而且能够激发的能级又取决于光源所放射的谱线,因而各元素的原子荧光谱线非常容易。
按照所记录的荧光谱线的波长即可推断有哪些元素存在,这是定性分析的基础。
原子荧光可分为3类,即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和敏化荧光,其中以共振原子荧光最强,在分析中应用最广。
优点为: (1)检出限低,敏捷度高。
对Zn、Cd等元素有相当低的检出限,Zn为0.04ng/cm3、Cd可达0.001ng/cm3因为原子荧光的辐射强度与激发光源成比例,采纳新的高强度光源可进一步降低其检出限。
现已有20多种元素低于原子汲取光谱法的检出限。
(2)干扰较少,谱线比较容易。
非色散原子荧光分析仪,结构容易,价格廉价。
(3)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3一5个数量级。
(4)可多元素同时测定。
因为原子荧光是向空间各个方向放射的,比较简单制作多道仪器,因而能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
二、原子关光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可分为单道和多道两类,前者一次只能测量一个元素的荧光强度,后者一次可同时测量多个元素。
(1)辐射源:用于激发原子使其产生原子荧光。
要求强度高,稳定性好。
光源分延续光源和线光源。
延续光源普通采纳高压氛灯,功率可高达数百瓦。
这种灯的测定敏捷度较低,光谱干扰较大,但是一个灯即可激发出各元素的荧光。
常用的线光源为脉冲供电的空心阴极灯、无电极放电灯及70年月中期提出的可控温度梯度原子光谱灯。
色谱级 光谱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色谱级光谱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色谱和光谱技术作为分析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医药、环境、食品、化工等众多领域。
色谱技术通过对物质的分离和纯化,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化合物,同时检测和分析样品中的各种组分。
光谱技术则通过测量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取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等信息。
色谱级光谱集是将色谱技术和光谱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
通过将色谱技术和光谱技术相互融合,色谱级光谱集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复杂样品中的成分和结构。
相比单独使用色谱或光谱技术,色谱级光谱集具有更高的分析精度和灵敏度。
它可以解决传统色谱分离技术在样品复杂度高、组分含量低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提供更可靠、准确的分析结果。
色谱级光谱集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医药行业中,它常被用于药物分析和质量控制,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药物的化学成分和纯度。
在环境领域,色谱级光谱集可以用于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和定量分析,有助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在食品安全监测中,色谱级光谱集可以用于检测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有害物质,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它还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分析、新药研发和石油化工等领域。
通过综合运用色谱和光谱技术的优势,色谱级光谱集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色谱级光谱集的研究和应用将不断拓展,为各个领域的分析研究提供更强大的工具和方法。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色谱级光谱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进行说明和介绍。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编写方式: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色谱和光谱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指出了色谱级光谱集的研究意义,并总结了整篇文章。
在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色谱技术和光谱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现状。
其中,色谱技术介绍部分包括色谱的分类、工作原理、常见的色谱技术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光谱技术介绍部分包括常见的光谱技术、其原理和应用领域。
食品分析第二章-光谱及色谱分析PPT培训课件

03
光谱及色谱分析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
应用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限量
光谱及色谱分析可以检测食品中添加的各种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抗氧化剂等,并 确定其含量是否符合法规标准。
检测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和质谱法(MS)等光谱及色谱技 术,结合不同的检测器,如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实现对食品添加剂的定
食品分析第二章-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 色谱分析
• 光谱分析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色谱分析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光谱及色谱分析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
应用 • 光谱及色谱分析在食品安全性评估中
的应用
01
光谱分析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可见-紫外光谱分析
可见-紫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在可见光和紫外光区的吸收光谱来推 断物质的成分和含量。在食品分析中,这种方法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色素、维生素和蛋白质等成分。
THANKS
感谢观看
要点一
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
重金属污染物可能来源于环境污染、食品加工过程和食品 包装材料等。
要点二
检测方法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法(AFS)和电感 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光谱分析技术,实现对食 品中重金属污染物如铅、汞、镉、砷等的准确测定。
04
光谱及色谱分析在食品安全性评估中
薄层色谱分析
总结词
薄层色谱分析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分离方法 ,常用于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
详细描述
薄层色谱分析将固定相涂布在玻璃板或塑料 板上,通过点样、展开和显色等步骤对样品 进行分离和检测。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 离速度快和样品用量少等优点。薄层色谱分 析在食品分析中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
常见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

常见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是确保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1.色谱分析:色谱技术用于分离和鉴定食品中的化学成分。
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
GC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残留农药、挥发性香料成分等。
LC可用于分离和测定食品中的非挥发性化合物,如添加剂、污染物等。
2.质谱分析:质谱技术用于确定食品中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浓度。
质谱分析可结合色谱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用于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成分和污染物。
3.核磁共振(NMR):核磁共振技术用于分析食品样品中的核磁共振信号,以获取物质的结构信息。
NMR广泛用于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成分,如脂肪酸、糖类、蛋白质等。
4.光谱分析:光谱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近红外光谱(NIR)和拉曼光谱等。
光谱分析用于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如色素、氨基酸、糖类、食用油质量等。
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ELISA技术利用酶标记抗体和抗原结合反应来检测食品中的特定物质,如残留农药、重金属、抗生素残留等。
6.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基因测序等。
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用于食品中的基因检测、微生物检测以及鉴定转基因成分等。
这些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结合了不同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对食品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根据具体问题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技术进行食品分析和检测。
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常识

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常识气相色谱法特点1、高灵敏度:可作超纯气体、高分子单体的痕迹量杂质分析和空气中微量毒物的分析。
2、高选择性:可有效地分别性质极为相近的各种同分异构体和各种同位素。
3、高自动化:操作简便可同时检测多种物质。
4、应用范围广:即可分析低含量的气、液体,亦可分析高含量的气、液体,可不受组分含量的限制。
5、所需试样量少:一般气体样用几毫升,液体样用几微升或几十微升。
啥是气相色谱?它分几类?1、按固定相聚集态分类:①气固色谱: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②气液色谱:固定相是涂在担体表面的液体。
2、按过程物理化学原理分类:①吸附色谱:利用固体吸附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达到分别的色谱。
②安排色谱:利用不同的组分在两相中有不同的安排系数以达到分别的色谱。
③其它:利用离子交换原理的离子交换色谱:利用胶体的电动效应建立的电色谱;利用温度变化进展而来的热色谱等等。
3、按固定相类型分类:①柱色谱:固定相装于色谱柱内,填充柱、空心柱、毛细管柱均属此类。
②纸色谱:以滤纸为载体,③薄膜色谱:固定相为粉末压成的薄漠。
4、按动力学过程原理分类:可分为冲洗法,取代法及迎头法三种。
常用术语及基本概念解释1、固定相和流淌相:一个体系中的某一匀称部分称为相;在色谱分别过程中,固定不动的一相称为固定相;通过或沿着固定相移动的流体称为流淌相。
2、色谱峰:物质通过色谱柱进到鉴定器后,记录器上消失的一个个曲线称为色谱峰。
3、基线:在色谱操作条件下,没有被测组分通过鉴定器时,记录器所记录的检测器噪声随时间变化图线称为基线。
4、峰高与半峰宽:由色谱峰的浓度极大点向时间横座标引垂线与基线相交点间的高度称为峰高,一般以h表示。
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为半峰宽,一般以x1/2表示。
5、峰面积:流出曲线(色谱峰)与基线构成之面积称峰面积,用A表示。
6、死时间、保留时间及校正保留时间:从进样到惰性气体峰消失极大值的时间称为死时间。
从进样到消失待测组分色谱峰所需的时间称样品的保留时间。
食品分析-色谱分析讲义资料

食品分析-色谱分析讲义资料第二部分色谱分析第一章薄层色谱法(TLC)一薄层色谱法概述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混合物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均匀分配或保留而将其分离的方法。
与HPLC 不同,TLC将固定相涂铺在栽板上,使之形成均匀的薄层。
被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加在薄层板下沿的位置,再把下沿向下放入盛有流动相(深度约5mm)的密闭缸中,进行色谱展开,实现混合组分分离。
被展开的组分斑点即色谱谱带,通过适当技术对色谱谱带进行处理可得到定性和定量的检测结果。
薄层色谱法具有技术比较简单,操作容易,分析速度快,高分辨能力,结果直观,不需昂贵仪器设备就可以分离较复杂混合物等特点。
二薄层色谱法中的薄层板、薄层板的涂铺、点样和展开(一)薄层板TLC分离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固定相的化学组成及其表面的化学性质。
可通过改变涂层材料的化学组成或对材料表面进行化学改性来实现改变薄层色谱分离的选择性。
此外,固定相的物理性质,如比表面积、比空容、平均孔径等也对其色谱行为产生影响。
(1)载体对TLC载体的基本要求为:机械强度好、化学惰性好(对溶剂、显色剂等)、耐一定温度、表面平整、厚度均匀、价格适宜。
(2)固定相TLC固定相包括改性固定相和未改性固定相两类。
硅胶和氧化铝是最常用的两种未改性固定相。
(3)粘合剂在制备薄层板时,一般需在吸附剂中加入适量粘合剂,其目的是使吸附剂颗粒之间相互粘附并使吸附剂薄层紧密的附着在载板上。
常用的粘合剂可分为无机粘合剂和有机粘合剂两类。
(4)荧光指示剂荧光指示剂是便于在薄层色谱图上对一些基本化合物斑点(无颜色斑点、无特征紫外吸收斑点)定位的试剂。
加入荧光指示剂后,可以使这些化合物斑点在激发光波照射下显出清晰的荧光,便于检测。
(二)薄层板的涂铺涂板方法可以分为涂布法、倾注法、喷洒法及浸渍法四类,其中涂布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涂板方法。
TLC固定相薄层涂铺大多采用湿法匀浆,要求薄层均匀、平整、无气泡、不易造成凹坑和龟裂。
光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光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光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实验二食品中钙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并学会其操作技术;2、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3、不按常法消化样品,采用酸化-糊化液进样直接测定面粉中的钙。
二、基本原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火焰的热能,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利用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通常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元素含量时,需要进行样品的消化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干法和湿法。
干法所需时间长,温度过低,灰化不完全;温度过高,待测元素易挥发损失。
湿法处理所需试剂用量大,操作麻烦,且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本实验不按常法消化样品,采用酸化-糊化液进样直接测定面粉中的钙,以标准加入法定量。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包括钙空心阴极灯,乙炔钢瓶,空气压缩机)2、电磁搅拌器3、钙标准溶液(储备液500μg/mL,使用液25μg/mL):用碳酸钙配制。
4、La3+溶液:40mg/mL,称取9.4gLa2O3于烧杯中,加水30mL及浓盐酸30mL,加热溶解,冷却后,加水至200mL。
5、HCl溶液:6mol/L四、实验步骤称取2.000g面粉于150mL烧杯中,加约50mL 水,10mL6mol/LHCl,搅拌均匀,加热至面粉完全糊化(微沸状态),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于4只25mL容量瓶中,各加入20mL此糊化液及1mL La3+溶液,然后分别加入0.00mL、1.00mL、2.00mL、3.00mL25μg/mL钙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时间:5s5、开空压机,吸喷纯水,观察喷雾情况。
6、开乙炔气,点火,吸喷溶液(由稀到浓),测定。
7、测定完毕,打印结果或保存数据。
8、吸喷纯水数分钟,关乙炔,空吹数分钟,关空压机,关软件、关仪器电源。
五、注意事项1、点燃火焰时,应先开空气开关,后开乙炔开关,熄灭火焰时,应先关乙炔开关,后关空气开关,即燃气按迟到早退原则开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滤光片
在光度计中,用一个或
多个干涉滤光片代替贵重的 单色器元件,使得系统适合 于在指定波长下的特定应用。
图2-4是典型的光纤光度 计的实验装置,适用于可见 光范围,不需要将样品装入 吸收池再放入光度计,而是 将光度计放在样品中,进行 原位样品测量。
4、操作条件
(1)样品制备 ➢样品需要有代表性 ➢为了防止由于浑浊溶液的光散射所产生的
c(mol/L)以及摩尔吸光系数ε[L/(mol·cm)]。
对于给定的体系,在低浓度(c≤0.1mol/L)时,
A和样品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但在高浓度时, 由于样品内分子间距离变小,其相互作用增强并
影响电荷分布,这种分子间的微扰明显地影响待 测组分捕获特定波长的能力, ε可能发生变化, 使之偏离线性工作曲线。
分子中价电子经紫外或可见光照射时,电子从低能级 跃迁到高能级,此时电子就吸收了相应波长的光,这样产 生的吸收光谱叫紫外光谱。
可以跃迁的电子有:电子, 电子和n电子。跃 迁的类型有: *, n *, *, n *。
*,对应10-190nm的远紫外区; n *, *, n *,对应190nm以上的近紫外区和可见光
“吸收”,有必要先对溶液进行澄清处理。 ➢参比池溶剂的选择 (2)分析操作 ➢确定比色池
(3)测定波长的选择
最好选择在待测组 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 定,因为此处吸光度值 不随波长变化,且灵敏 度高,更符合LamderBeer定律。
5、标准曲线
根据标准曲线可确定待测组分的浓度与吸光度 之间的关系,标准溶液最好采用与待测样品相同 的试剂同时制备。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概述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是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10-800nm的电磁波而产 生的吸收光谱,简称紫外光谱(UV)。
其中10-190nm为原紫外区(真空紫外区),190400nm为近紫外区(石英紫外区),400-800nm可见光区。
第二章 光谱及色谱分析
一、光谱产生的原理
室温下物质主要处在它们的电子能级和振动能级的 基态。当不同能量的电磁波照射物质时,物质的分子或原 子吸收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后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这 些激发态通过在各个方向上以相同的或较低的频率发射出 所吸收的辐射,或者通过“无辐射”弛豫释放能量,一般 在10-8s左右回到基态。
6、仪器误差对吸光度测定精密度的影响
(1)仪器误差:仪器噪声。 (2)在极高或极低的透光率范围内测定的误
差较大,通常选用中间值的透光率测定。 (3)一般分光光度计上定量测定的最佳吸光
度范围为0.2-0.8(或透光率15%-65%)。 通常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应在小于1.0取值。
三、荧光光谱
1、概述 当紫外线照射到某些物质的时候,这些
都能进行测定 ➢能定性或定量测定大部分有机化合物; ➢仪器价格便宜; ➢操作简单快速。
2、基本原理
通过测定吸收池中溶液对某个波长范围 单色光的吸收强度,可以获得紫外-可见吸 收光谱。实际的波长范围是190-400nm(紫 外区)和400-780nm(可见光区)。
透射比(透光率)T:
T I I溶液 I0 I溶质
区; 常见的紫外谱图波长范围为200-400nm。
既然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即 200-400nm, 那么就只能观察 *和 n *跃迁。也就是说紫 外光谱只适用于分析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结构的应用范围广; ➢对多种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 荧光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包含两个波长选择器: 一个用于激发光束;另一个用于发射光束。
➢ 当激发态的物质与气体分子碰撞时可产生荧光猝 灭现象。
荧光束辐射能(PF): PF (P0 P)
其中:PF:荧光比色池产生的光束的辐射能; φ:荧光量子效率或量子产率(等于荧光物
质吸收辐射后所发射的荧光的光子总量与吸收激 发光的光子总数的比值);
P0:入射光束的辐射能; P:投射出的光束的辐射能。
量子产率φ对任何一个给定系统都是定值。
P P010 -bc
其中:ε——摩尔吸光系数,L/(mol·cm);
b——光程,cm;
c——待测组分的浓度,mol/L。
当待测组分的浓度很低时,εbc<0.01,PF可写为:
PF 2.303 P0bc
进一步归类为:PF P0c
其中κ——比例常数
假设待测组分的浓度很低,且其他参数不变, 此时荧光信号直接正比于待测组分浓度
四、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都属于分子振动光谱。 (一)红外光谱 1、概述
红外光谱是固体或液体或气体对不同 频率的红外辐射吸收形成的光谱。
2、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以透光率对波长的函数作图,即得到所需样品的光 谱图,可以通过透射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但透 光率并不直接正比于样品溶液中有吸收的待测组分 浓度,而是吸收带的强度(吸光度)正比于吸收池 中光照部分吸光质点的数目。
吸光度A:
A
lg
T
lg
I0 I
Lamder-Beer定律:A bc
A正比于光[吸收池厚度b(cm)]、溶液浓度
3、仪器
(1)光度计
单道系统:仅用一个检测器,单色器缓慢扫描通过光谱时, 它依次测量每一个分辨单元的强度。高分辨率时对应较窄 的狭缝,200-400nm用氘灯,400nm以上用钨灯。
多道系统:阵列检测器(n个硅二极管),所有强度的光谱 被同时测量,测量时间减小至1/n,信噪比增加 n 倍。 不需要窄的狭缝,200-800nm均使用氘灯。
物质会发射出各种颜色和不同强度的可见 光,而当紫外线停止照射时,所发射的光 线也随之很快地消失,这种光线称为荧光。
2、荧光光谱分析
➢ 荧光光谱法的灵敏度比一般的吸收光谱法高1-3个 数量级,所测得的信号是待测组分由激发电子弛 豫到其对应的基态时发射的电磁辐射。
➢ 激发和钝化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对每个单一分子 体系,都有一个供样品激发的最佳波长和另一个 用于检测荧光发射的更长的波长。用于激发和发 射的波长取决于待测体系的结构和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