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⑴原因:①经济根源 (根本原因)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追求;③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④宗教根源:传播基督教;⑤政治原因: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⑥《马可波罗游记》的刺激⑵可能性(条件):①西欧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②西、葡两国王室的支持③地圆说等地理知识丰富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航海家支持国时间成就迪亚士葡萄牙1487 到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葡萄牙1497 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哥伦布西班牙1492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麦哲伦西班牙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注:麦哲伦在菲律宾被杀,并没亲自完成环球航行,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⑴对世界市场形成意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⑵对欧洲: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对亚非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白银大量地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⑷对世界:①全球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②人类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二、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荷兰殖民扩张⑴对外贸易发达。

17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⑵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竞争。

2、英国的殖民扩张(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就海上霸主)⑴手段:①海盗式劫掠;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②进行商业战争。

③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殖民地。

(英属东印度公司)④进行残酷的黑奴贸易。

历史必修二:单元总结: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历史必修二:单元总结: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主义经济、阶级、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的经济侵略;②清朝灭 思想因素的进一步发展;
期间民族工业得 亡,民国政府实行鼓励政策,②新文化运动、维护共和 短暂
到空前发展,纺 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提 的斗争;③无产阶级壮大, “春天”
织业和面粉业发 高;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为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抓关键:题干中“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 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
第二步:逐项分析
选项
具体分析
题干中的时间为“1830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科学 A项
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解析 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 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中所述变化,故D 项正确。
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 132项,1900年达到8 784 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正确
命的扩展,科学家、科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D项正确
体现、反映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解读 “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 不是现象,而是本质。但是“反映”多用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 内容的理解;“体现”多用于结论型选择题,考查学生获取历史结论或寻找支撑 题干结论史实的能力。
①列强倾销商品、掠夺 原料,自然经济开始瓦 解;②外商企业刺激; ③洋务运动诱导
①经济结构变化;②阶级结 构变化;③早期维新思想形 成;④社会生活近代化

2019高考历史复习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019高考历史复习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019高考历史复习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500年左右,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新航路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以新航路开辟为契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两次工业革命则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一的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年的时间。

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是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这时的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整个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

因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在世界市场上居支配地位,它促动了国际专业化分工及国际贸易的深化。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形成了以金本位制为特征的多边贸易体系和世界货币。

世界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商品种类持续繁多。

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向多元化、多极化发展。

二次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分工出现细分的趋势,因而使国际分工形式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的部门间的分工向部门内分工转化,这使部门内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出现经济世界化的特点。

此外,世界市场区域化、集团化发展日益明显,世界经济表现一体化、世界化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各国纷纷把先进技术用于出口商品的升级换代,所以,世界技术贸易市场发展非常迅猛,技术贸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工业文明的“欧风美雨”吹到了中国。

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实行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冲击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冲击

国别 成就
方向
葡 萄 牙
1487
迪亚士
葡 萄 牙
到达非洲最南端 的好望角。
到达印度,开创了东 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 之路。
向 东
1497 达伽马 意 大 利 葡 萄 牙
西 班 牙
1492 哥伦布 1519 1522
到达美洲
完成人类历史上第 一次环球航行。
向 西
麦哲 伦
4、影响:
⑴对欧洲的影响:
①商业革命——加强了欧洲与各大洲的 经济联系;传统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 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价格革命——金银价值下降,工商业 品价格上涨;新兴资产阶级获得暴利,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 本主义的发展。
1、初步发展原因: ①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实业救国的热潮。 ③中国人民收回利权运动的促进。 ④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 步破坏中国的小农经济,客观为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表现:
实业家:南张(张謇)北周(周学熙) 荣氏兄弟
3、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 掀起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
三、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①崛起
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击败荷兰; 18世纪英法七年战争打败法国;
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 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 ②殖民 活动
组建商业公司,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
黑奴贸易
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美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廉价劳动力 是对非洲人的摧残和经济的破坏
四、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曲折发展 1.较快发展(1927-1936年) 2.抗战时期(1937—1945):民族工业遭 到沉重打击 原因:日本经济侵略和国民政府实施 “经济统制”政策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

• 从多种史观角度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要点提纲
名师讲解
整体史观(全球史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
1 观):世界市场联 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
系之路
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新航路开辟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洲、非洲、美
2
文明史观:人类文 洲和欧洲文明的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第1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
1 基础攻关
2
考点突破
3
仿真模拟
基础攻关
•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 1.原因
• (1)经济根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西欧对黄金、白 银需求量日增。
• (2)社会根源:《___________________》使欧记
• 3.(1)开始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人类生产力 水平发生质的变化,逐步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 (2)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发达国家出现一轮技术新浪潮,第二次工业革 命开始。
•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为主导的统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联 系更加密切。
• [解析] 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在丝绸之路的影响下中国与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发 生了变化,突出了社会史观下人们生活更加丰富,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 及到近代化,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提到了通过丝绸之路各地之间加强了联系, 但强调的重点并不在于各地联系的加强,而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故C项错 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各种文明之间的激烈碰撞,故D项错误。
__________经阿拉伯人传入造欧船洲。 航海
罗盘针
• 二、经过
时间
1487年
1492年 1497~ 1498年 1519~ 1522年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

浅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它的产生,一方面受洋务运动的刺激,另一方面也是外国资本主义影响的结果。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扩大了商品市场,形成了劳动力市场,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货币财富,从而客观上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1.产生原因(1)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2)外商企业的刺激。

外商在华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近代工业。

(3)洋务运动的诱导。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2.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时起就具有中国特色。

它出现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其发展过程举步维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模式。

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为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

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

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3)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

其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自然经济较早解体,同时这些地区便于利用外来技术,引进机器,利用廉价的劳动力。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岳麓版必修2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课标要求:简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X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二、知识要点:1.四大航海家:2.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欧洲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4.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5.四大殖民国家的殖民情况:6.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始了在东、西两个半球的殖民掠夺活动。

7.葡萄牙打败阿拉伯舰队,确立了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垄断亚欧贸易达一个世纪之久。

8.西班牙在中美洲、南美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手段有掠夺金银和建立农业大帝国。

9.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取代西班、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贸易X围有:西北欧、亚洲、西方“新大陆”。

主要手段是组织大型商业公司。

10.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国际金融中心。

11.黑奴贸易的主要形式是“三角贸易”。

12.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18世纪下半叶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13.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有:①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②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

14.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轻工业)开始,领先部门是纺织业和铁路业。

15.万能蒸汽机应用的影响:(1)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促进工业化城市的出现。

(2)陆路交通:①铁路运输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工业革命的威力;②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③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④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结束和的“开国”,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

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使世界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殖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在国际贸易中给予他国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1 / 1。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2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2

• [点评]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中,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与近代资 主义不是继承的关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 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欧风美雨”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两种 用:一是破坏,它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也毁掉了原 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它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创 了有利条件,包括市场、劳动力和资金。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 商品大量涌入中国,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商品输入量激 由于西方使用大机器生产,其商品价格非常低廉,农民就出卖粮 棉花等农产品,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布匹或其他手工业品,这样在 国就出现了专门生产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地区。
•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 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 题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 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 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 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 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 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②读懂、 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 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 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 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 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的考查方向。
•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 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 展。
•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 变的转折点。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专题二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核心线索】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一、新航路的开辟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对欧洲:①、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张。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最主要影响)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荷兰殖民扩张①、主要方式:进行海外贸。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

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 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 史。
(5)社会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 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 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2.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
经济 形态
现代化(近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 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 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 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 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 民主化。
现代化的基本进程: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 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 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 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19世纪六七十年 代产生。甲午战 争后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和 “一战”期间进 一步发展。国民 政府统治前期发 展较快,后来日 益萎缩
是近代新经
济因素,瓦 解了自然经 济,有利于 社会进步。
在“三座大 山”的压制
新中国成立 后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 行了社会主 义改造
下艰难发展
技能提升
[规律]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成才之路 ·历史
岳麓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单元
单元整合
1.1.1 集合的概念
主干结构 归纳深化 技 能 提升
主 干 结构
(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 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 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 欧美国家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 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必修二一轮复习 专题二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

必修二一轮复习 专题二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

必修二一轮复习专题二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一新航路开辟、考点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考向】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的双重影响,既要看到积极影响,又要看到消极影响。

试题一般从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切入,很多非选择题将从本部分知识点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形成经济全球化的专题性知识。

【考纲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概念】新航路开辟: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世界市场:狭义的世界市场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市场交易场所,是世界各国通过互助合作和贸易往来建立起来的商品交换的领域。

广义世界市场表示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产阶级经济社会的整体。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进程。

因为这一过程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又主要依赖暴力手段,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积累,故称为“原始积累”。

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整个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这种剥夺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方式,但最典型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新兴资产阶级还通过使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杀戮土著居民,抢劫金银财宝,贩卖奴隶等,进行商业战争,为资本主义聚敛大量货币资本。

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考点一、新航路开辟【知识梳理】一、背景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
2.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1)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使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 切,使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体系之中。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不仅为欧洲商人带来 丰厚的利润,还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 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对美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发展,但对当地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实行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答案:A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高考历史必修2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高考导航

高考历史必修2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高考导航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程标准 简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 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 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 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 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 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 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 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广东最新考纲 新航路的开辟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考向瞭望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大国崛起,荷兰与英国 3.同时期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发展方向 4.世界市场的出现 5.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影响及 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7.蒸汽机问世及影响、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应用 8.经济组织、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考向瞭望 9.中国经济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10.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1.列强商品输出;传统观念对近代化的阻 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发展 12.客观评价列强侵华;近代工业发展对社 会政治、文化的影响 13.“断发易服”、移风易俗、铁路、水运 14.社会生活变迁的背景、特点 15.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与共处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知识点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知识点复习[教案]

必修II第二单元复习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4、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5、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6、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7、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8、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9、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与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工业文明的崛起(世界潮流)(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了解)1、产生:欧洲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中国三大发明的影响(联系马克思的评述);14、15世纪首先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联系文艺复兴。

2、主要形式:(跟中国明代相同)一个是原来的手工业作坊主开始雇佣劳动力,成为资本家;另一个是商人投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的资本家(包买商)3、影响:工业文明的起源(二)、新航路开辟(工业文明崛起的重要前提——资本原始积累的条件)1、开辟的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2)社会根源:西欧对黄金和东方贵重商品(特别是香料)的追求(3)客观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强大,使原来的陆路受阻(4)马可波罗的影响和高额利润的刺激(5)文化动因:传播基督教的要求(6)文艺复兴的影响(推崇人文主义—→个人冒险精神)[注意: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是相互影响的]开辟的条件:(7)西班牙、葡萄牙王权的强化,提供了保障(8)生产力的进步——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可联系指南针的应用)(9)知识的进步——地图的绘制、地圆学说的提出等2、开辟的过程(1)方向;葡萄牙向东、西班牙向西(2)具体人物(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同学们自己整理表格记忆] (3)对比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①目的:开辟新的贸易航路(经济);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政治)②性质: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封建制度下的贡赐贸易③规模:新航路规模小、人少、船小;郑和规模庞大人数众多④时间:郑和下西洋历时长,且早半个世纪⑤影响: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郑和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无益于国计民生3、影响:(1)全球角度:①在欧、亚、非、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②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人来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知识点总结

经济史第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一)关于新航路开辟•背景1.必要性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③宗教根源:传播基督教(天主教)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据传统商路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鼓励人们去冒险,勇于开拓,追求财富2.可能性①科技方面:造船和航海技术、地理知识的进步②政治方面:葡、西王室的支持(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封建种植园经济的特点所决定)具体过程1487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新航路开葡萄牙(向东)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辟的过程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西班牙(向西)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影响①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推动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转型③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二)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1.比较2.殖民活动的方式及影响方式①野蛮的掠夺②屠杀印第安人③贩卖黑奴④不平等的贸易影响①对殖民国家而言: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的发展②对殖民地人民而言:巨大的灾难③对世界而言: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问题探究:为什么在欧洲的殖民掠夺中英国会崛起?①制度上: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率先在世界上确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②经济上:手工业发达,资源丰富,经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③思想文化上:受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洗礼,文艺复兴中出现莎士比亚,宗教改革中出现国教,同时也是启蒙运动的发源地④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通过战争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⑤地理优势上: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⑥科技上:英国保护专利,鼓励科技发明者,科技发达;如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与普及⑦殖民优势上: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通过商业活动、殖民掠夺、黑奴贸易等,积累巨额财富,推动其经济发展三)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问题探究: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进行•资金: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市场:通过殖民扩张或殖民战争开拓海外市场•劳动力:圈地运动致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落城市,农民成为自由劳动者•原料:殖民掠夺,国内资源丰富•政策:英国政府的保护专利政策•技术:英国在手工业工场时期积累的技术2.世界市场的形成①形成过程: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②形成方式:国际贸易发展,人口和资本流通,武力威逼等③评价•积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全球一体化同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历史的进步•消极: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国家占主导地位,亚非拉殖民地处于附庸地位,列强之间的剧烈争夺,引发局部甚至世界大战四)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开始瓦解1.原因①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取得政治经济特权②小农经济本身的落后性2.表现①“男耕女织”的变化(劳动力的转移)②“自给自足”的变化(农产品的商品化)③闭关锁国的变化(国门被打开)3.影响①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出现了早期的无产阶级和新兴的社会阶层—买办②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风俗、交通通讯等方面五)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社会主义经济1840前:自然经济1840-1919•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增强•洋务经济:经历了产生、发展、衰落、消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期1919-1956•自然经济:继续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加紧掠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萎缩•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产生、迅速膨胀和消亡•新民主主义经济:顽强生存并发展1956后:社会主义经济1.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①促进了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②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化进程③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近代化④推动了中国思想领域的近代化2.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①.发展历程a.产生:1870sb.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c.黄金时期:1912-1922d.日益萎缩:1937-1945e.走向破产:1946-1949②.特点从工业分布上看: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从产业结构上看:以轻工业为主从企业产生上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由工场手工业过度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侵略和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购买机器,引进技术产生的从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来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从设备、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来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基础薄弱,许多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③.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推动因素a.政府的政策b.反帝爱国热情c.实业家们的爱国精神d.列强的侵略2)阻碍因素a.“三座大山”的压迫b.“先天不足,后天畸形”c.社会的动荡3.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原因根本:首先是西方工业文明在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的冲击;然后在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影响下,社会生活各领域随之变化具体1)政府的推动2)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思想影响3)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2.特点①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西方• 3.实质:东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 4.结果: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单元小结: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未能实现近代化的根源:社会性质、阶级的局限性。

高二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专题二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高二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专题二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高二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专题二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教材拓展)主题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寻金热(发财致富)。

(3)商业危机:传统东西商路受阻(直接原因)。

(4)宗教因素:传播基督教。

2、可能性——条件(1)客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2)主观:王权的大力支持 2.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产生的影响(二) 对欧洲:2.引起“商业革命”:(1)贸易范围扩大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3)商业中心的转移(2)贸易数量和品种增加1.开始殖民扩张,西欧开始崛起(西、葡、荷、英、法,但葡西并没有立即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3.引起“价格革命”:(2)社会分化①封建主衰落(1)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对欧洲的影响: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总结:②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3. 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文化、外交的影响。

①经济上:高产农作物引进,刺激农业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②文化上:西学东渐。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③外交上: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中国东南沿海:葡萄牙窃据澳门;荷兰一度侵占台湾;英国走私船只出没东南沿海,要求开埠通商。

政府实行海禁闭关政策。

4.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条件①地理优势:处大西洋航运中心②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③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④军事条件:注重发展海军力量5. 英国为什么能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①打败西班牙: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战胜封建农业文明②打败荷兰:工业资本主义战胜商业资本主义。

③打败法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结论:国际竞争不仅是军事的竞争更是政治、经济等综合实力的竞争6. 对早期殖民扩张的认识概念:所谓早期殖民扩张是指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专题二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一、新航路的开辟1、开辟瓣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对欧洲:①、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张。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最主要影响)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荷兰殖民扩张①、主要方式:进行海外贸。

17世纪时,荷兰达到海上贸易的鼎盛时期,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殖民帝国和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②、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组建大型的商业公司。

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拥有最大的储存仓库和金融设施,成国际金融中心③、特点: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2、英国的殖民扩张(1)、过程:①、英国早期一方面进行正常的对外贸易,一方面从事海上掠夺,并得到政府的支持,被称为“海盗国家”②、17世纪英国势力渐增,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

③、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成为最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2)、英国殖民扩张的优势:①、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②、经济优势——手工业发达,资源丰富;③、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④、军事优势——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3)、特点: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主要是通过殖民战争实现的。

3、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影响①、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②、对殖民地国家:A、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黑奴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B、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③、对世界:A、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距离B、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三、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发生的背景①、前提: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②、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妈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④、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资产阶级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和奖励。

⑤、市场: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和重要发明①、过程:纺织部门→动力→交通运输部门②、发明:纺织机械——飞梭(凯伊)、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交通运输——汽船(美富尔顿)、蒸气机车(英史蒂芬孙)③、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④、工业革命起迄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⑤、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结束标志: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⑥、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瓦生改良蒸气机⑦、交通运输业的发明: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②、引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变化:迅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斗争不断;③、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①、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②、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为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

2、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

●表现:①、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③、化工技术的发展;④、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成就:①、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②、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③、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特点:①、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的技术紧密结合,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

②、多个国家同时并举。

③、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交叉。

④、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议①、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②、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③、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③、国际分工日益明显;④、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为、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四、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经济——封建自然经济。

1、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前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特点:①、生产关系: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和农民小生产相结合;②、生产力:人力和畜力结合,铁器牛耕;③、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④、经营方式:男耕女织;⑤、经济制度:封建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

2、传统社会中还长期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始终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在整个经济中不起决定作用㈡、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1、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经济特权;A、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望夏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B、危害:开埠通商、倾销商品、协定关税对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很不利。

2、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织”与“纺”分离:鸦片战争后,洋纱输入中国沿海地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

“织”与“耕”分离:洋布输入中国,取代土布。

3、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

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㈢、自然经济的解体。

1、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相继开放,列强纷纷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洋货畅销,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

外商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产品,使中国农副产品的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商品化。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政治经济特权,加紧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难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争夺商品输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的场所,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农民和手工业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㈣、自然经济的发展变化: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国家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自然经济最终消亡。

㈤、新经济成分的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Ⅰ、外资企业: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Ⅱ、洋务企业: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3、时期:19世纪60—90年代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5、活动: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自强”)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求富”)6、洋务运动创办的工业:军用工业:安庆内械所(第一家官办)江南制造总局(国内规模最大)民用工业: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采煤矿)、轮船招商局7、洋务运动的作用:顺应了中国经济从传统向近代化迈进的历史趋势,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①、引进了西方机器和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员;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③、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加速了封建经济的解体。

Ⅲ、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市场、劳动力、技术设备、资本)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历程①、产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东南沿海地区生产;原因: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影响: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