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1、环境生态学定义: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研究生物圈系统与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合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3、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334、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1)依据生物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分类,将环境因子分为: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及非周期性因子。

(2)将非周期性因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因子(例如,温、光、水等);第二层,不以植被是否存在而发生的对植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例如,风暴、火山爆发、洪涝);第三层,存在与发生受植被影响,反过来又直接或间接影像植被的环境因子(例如,放牧、火烧地等)。

(选择)445、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选择题)456、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性;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也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6、xx(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7、xx(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现象被称为阿伦规律。

8、水生植物根据其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_-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_-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_-环境生态学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二、问答题1. 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答: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破坏问题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水旱灾害加剧;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环境污染问题是因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排放的有害物质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城市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等。

2.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是什么?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科学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 从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发展史入手,谈谈你对环境态学的总体认识(包括与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的异同;两者发展的关联点等)。

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4.生态幅:在自然界,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生境,并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

每个种适应生境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5.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于最小量的那种营养物质。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复习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复习课件
【答案】 (1)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稳定;能量和物质 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平衡;食物链结构复杂、相互交叉而形成食物网; 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营养级关系。
(2)自身调节 (3)生态退化: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 和森林病虫害剧增,恶性杂草大量繁殖。 物种: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气候变化: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增加;降水减少;空气湿度降 低等。
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系原统有的的结动构态、平功衡能被发打生破障碍 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特别提醒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过程
方向 特点
单向
物质循环
循环流动 收支平衡
读“某森林中食物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森林内的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它具有哪些特征? (2)如果该森林内蛇大量减少,但鹰的数量变化并不大,说明生 态系统具有________作用。 (3)如果该地森林被大量砍伐,可能带来哪些后果? (提示:从生态、物种和气候三个方面归纳)
【答案】AB。
要点二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我国 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等半湿润、 北方农牧交错区,绿洲边缘区等
分布
湿润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形成 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陡峻,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多暴雨、风 力等。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 用方式,毁林毁草、乱垦选答案: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土地荒漠化;③水土流失;④受损生 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要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几个概念 (1)种群:一个物种可以以个体形式独立存在,同一个物种在一 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生物群落: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 构成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环境生态学导论1、环境生态学定义: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研究生物圈系统与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合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3、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334、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1)依据生物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分类,将环境因子分为: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及非周期性因子。

(2)将非周期性因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因子(例如,温、光、水等);第二层,不以植被是否存在而发生的对植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例如,风暴、火山爆发、洪涝);第三层,存在与发生受植被影响,反过来又直接或间接影像植被的环境因子(例如,放牧、火烧地等)。

(选择)445、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选择题)456、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性;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也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6、xx(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7、xx(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现象被称为阿伦规律。

8、水生植物根据其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篇: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见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概念: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的一部分).4环境因子:生物体研究中心以外的都叫环境因子。

5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或繁殖的因子。

6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最小食物的量7耐性定律:生物生长或繁殖的环境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的不足或超过生物的耐性,就会导致该生物不能存活后死亡。

8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的适用范围的大小。

9内稳态:生物通过自身体内环境使生活环境保持稳定。

10指示生物:能够指示环境中某些生物。

11光周期: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12温周期: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13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

14有效积温:是指某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K=N(T-T0),N指天数、T代表当地的平均气温,T0生物生长最低气温。

15生命表: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一生物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16繁殖成效:个体现在的输出和未来的输出的总和。

17繁殖价值:指在相同的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能力、包括现时价值和剩余繁殖价值。

18亲本投资:有机体在生产子代,护养子代所消耗的时间,能量和资源所有的量。

19繁殖成本: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和资源所有的消耗。

20分配原理:某一空间内的能力是固定的,消耗了就会减少。

21高斯假说: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22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地理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

23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的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环境科学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复习资料环境科学复习资料第⼀章1、什么是环境⼀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着⼈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类⽣活和发展的各种⾃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是⼈类⽣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是⼈类开发利⽤的对象。

2、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类⽣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问题是⽬前世界⼈类⾯临的⼏个主要问题之⼀。

环境问题按其成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原⽣环境问题是由于⾃然⼒引起的,没有⼈为因素或⼈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也称为第⼀类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地震、⽕⼭活动、滑坡、泥⽯流、台风、洪⽔、⼲旱、⾃然地球化学异常等⾃然灾害问题。

次⽣环境问题。

是由于⼈类的⽣产和⽣活所引起的⽣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机⼈类⾃⾝的⽣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也叫做第⼆类环境问题。

次⽣环境问题,主要是⼈类不合理利⽤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次⽣环境问题是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3、环境容量:是指在⼈类⽣存和⾃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容纳污染物的最⼤负荷量。

4、环境科学的产⽣环境科学是在环境问题逐渐呈现并⽇益严重的过程中产⽣和发展起来的⼀门综合科学。

5、环境科学的内容环境科学是研究⼈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

⼈类与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统⼀的。

1、探索环境演化的规律2、研究环境变化对⼈类⽣存的影响3、研究⼈类⽣存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统⼀4、研究⼈类⽣存发展在不同范围内对环境的整体性影响5、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法6、研究环境科学的认识论和⽅法论6、环境科学的特点1、整体性指的是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构成了⼀个完整的系统,故⼜称系统性,也就是说,环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以特定的⽅式联系在⼀起,形成了特定的结构。

通过稳定的物质、能量流动⽹络以及彼此关联的变化规律,该结构在不同的时刻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整体性是环境的最基本特性,整体虽由部分组成,但整体的功能却不是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之和,⽽是由各部分之间通过⼀定的联系⽅式所形成的结构以及所呈现出的状态决定的.2、环境的区域性指的是环境(整体)特性的区域差异,具体说来就是:不同(⾯积⼤⼩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区域的环境有不同的整体特性。

《生态环境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环境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42)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2.环境系统3.环境容量4.环境承载力5.环境承载量6.环境评价7.环境预测8.水污染控制系统9.水污染控制单元10.水环境容量11.清洁生产12.人为大气污染源13.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14.土地利用15.土地利用规划16.固体废弃物17.工业固体废物18.容量总量控制19.生态修复20.生态城市21.循环经济22.乡镇环境规划23.生态城市费用最小分配原则24. A-P值法25.噪声26.酸雨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研究对象是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

2.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3.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各种大气组成物质、、、以及人类生存所处的近地空间与各种人工构筑我。

4.我国环境总量控制可分为、、三类。

5.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可归纳为、、、。

6.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主要有、、、以及。

7.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8.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9.大气污染预测包括、。

10.水污染预测包括、。

11.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有、、、、、。

12.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有、。

1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步骤分为:、、、、。

14.土地利用规划按时间期限可分为、和。

15.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方法包括、、和。

16.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具体步骤、、和。

17.生态城市的内涵表现在、、、。

18.环境规划的类型按规划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19.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法。

“环境保护”专题复习

“环境保护”专题复习

环 境 问题 的产 生 , 既有 自然 的 原 因 , 也有 人 为 的 原 因 , 而 以人 为原 因为 重要 。 它 主要表 现为 以下 几对 矛盾 的 冲突 :
地球 自然 资 源 的数 量有 限 , 并且 分 布 不均 。 随 着人 口的增 资 源 的有 限性 与 人类 需 加 、 生产 规模 的扩 大 和个 人 需 求 的增 长 , 人 类 对资 源 的 需 求 的无 限性 的矛 盾 求在 不 断 增长 , 构 成 了人 口和 资源 之 间永 恒 的 矛 盾。 庞 大 的人 口基 数 和较 高 的 自然增 长 率 , 对 发 展 中国家 的 生态环 境造 成 巨大 的压 力 发展 经 济 和保 护 环 境都 是 人们 所追 求 的 目标 , 但是 , 在 工 短 期经 济 利益 与 长远 环 业 化和 城 市 化 的过 程 中 , 往 往 出现 以损害 环 境 为代 价 , 换 境 效 益 的 矛 盾 取 眼前 经济 利 益的 短期行 为 。 不 少 地 区 在 短 期 经 济 利 益 的 驱使 下 , 置 资源 破 坏 与环 境 污 染 于不 顾 , 造 成 了严 重 的环 境 问 题 局 部利 益 与整体 利益 的 有 些地 区和 国家 对 待环 境 问题 , 采 取 只顾 自身利 益 、 以邻 矛 盾 为壑 的态 度 , 对 污 染 物不 先 行 治理 就 转移 给 邻 近地 区 , 结 果 使 污染 物 向更大 范 围转移 , 扩 大和 加深 污染 的危害 个 人行 为和 大 众利 益 的 个 人 的行 为也 会 影 响整 体 环境 , 个 人 行为 的不 负 责 , 最终 矛盾 会影 响大 众 的利 益
年 来 主要 考查 了气 候 变 暖及 影 响 、 大气 污 染 、 水 污染 、 生 态破 坏 等 重大 环境

初中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3. 了解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和保护。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态环境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 生物的适应与保护4.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环境问题。

2. 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进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实验,提高他们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3. 互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交流思想。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教学(5分钟):通过询问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理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等内容。

3. 实验操作(20分钟):让学生进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实验,并让他们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分享(15分钟):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5. 总结复习(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课外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环境与生物的知识。

2. 完成一份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分析问题成因及解决方法。

3. 准备下节课的互动讨论话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和讨论分享环节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价值,掌握生态环境的保护原则和方法。

2. 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提高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概念与特点2. 生态环境的价值3. 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4. 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5. 生态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价值,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2. 难点: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生态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价值、问题的原因与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讨论生态环境教育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学:介绍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和影响。

3. 知识讲解: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价值。

4. 小组讨论:讨论生态环境教育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生物生态环境保护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教具: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生态环境的概念与特点2. 第2周:生态环境的价值3. 第3周: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4. 第4周: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5. 第5周:生态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1. 2. 3. 4. 5. 6. 7. 8. 9.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的自然降水现象。

人为环境:人类区别于动物之处不是被动的去适应环境,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劳动去改造环境。

这种由于人类的活动干扰环境质量的变化所形成的环境为人为环境。

纬度地带性: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自然环境具有规律的变异特点。

垂直地带性: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出现垂直地带分布差异的规律性变化。

实际出生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出生率称实际出生率。

毒性叠加作用:二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毒性的总和。

环境生态学:就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条件下种群个体都是由于年老而死亡,此时的死亡率为最低死亡率拮抗作用: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10. 种群的性比:即种群的雌雄比例。

11. 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害后来人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和愿望。

12. 生命表:反映种群从出生到死亡的动态关系的表格。

13. 净化作用: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使其符合技术或卫生要求的过程。

14. 耐受性定律: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15. 动态生命表:是根据观察种群同时出生的生物之死亡或存活动态过程所获得的数据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16. 内禀增长率:在最适条件下种群内部潜在的增长能力。

17. 种群的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Z状态及分布格局,有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

18. 热污染: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们的生命需要,使能源的消耗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汽、热废水,引起环境增温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效应的现象称为热污染。

环境保护专题复习

环境保护专题复习

(二固体废弃物污染 1、特点:①数量大、②品种多、③变化大 2、危害: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细微颗粒随风飘逸造成大气 环境污染;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释放有害气 体;垃圾填埋会逸出沼气;焚烧时会产生粉尘,有害气体等。② 对水环境的影响:垃圾倾倒于河流,会使水体受到污染;缩减江 河湖泊的有效面积;使河湖的排洪和灌溉能力降低;有害物质的 渗滤,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③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渗入 土壤,杀死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有害成分还会在植物 体内蓄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 3、措施: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垃圾的排放;②垃圾 分类回收,集中处理;③垃圾再生资源化;④加大科学研究,提 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⑤禁止随意倾倒和垃圾转运处理;⑥加 强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答案⑴ 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⑵ 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 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 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I)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图13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 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3、海洋石油污染 ①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海域封闭且风力较小,海水的流动性 差;沿海地区工业生产产生大量的废油排入海洋;沿海大陆架的 石油开采,运输,加工造成污染;海上航线上石油泄漏 ②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油膜覆盖海面,海水难以与外界发生 交换,石油氧化分解消耗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油膜挡住阳光 ,阻碍海水中生物的光合作用;海水中生物直接吸食石油中毒而 死亡。 ③海洋石油污染的措施: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 分解;沉降: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吸收:利用麦秆,泥炭 等物质吸收,然后集中处理;围栏:小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回 收;放任:大洋中的原油泄漏通常让其自然分解;燃烧:油层厚 达2毫米时即可用燃烧法清除。

环境生态学资料期末复习

环境生态学资料期末复习

⑴生态学:生态学的基本定义是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学科,及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⑵食物链:是指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及生物应捕食而形成的链状序列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

⑶食物网:又称食物链网或食物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错综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

(不同食物链之间呈相互交叉而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及食物网)⑷初级生产:指自养生物及无机营养性生物所进行的有机物的生产。

(初级生产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和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

这是生态系统中第一次能量固定,所以,又称为初级生产量霍第一生产行生产量)⑸熵:是指一个表征系统无序状态的物理量。

(指的是体系的混乱程度,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不同学科中也有引申出更为具体的定义,是各领域十分总要的参量。

)⑹指示生物: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

⑺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的有序的演变过程被称为群落演替。

⑻生态入侵:某种外来生物进入新分布区成功定居,并得到迅速扩展蔓延的现象⑼耗散结构: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的和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⑽生态系统服务:又称生态系统公益,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提供的有形或无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料和生态损益的能力。

⑾生态修复:生态修复的概念应包括生态修复,重建和改建,其内涵可以理解为通过外界力量使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重建或改建,即应用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对环境或生态完整性进行修复,最终恢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生态破坏:生态破坏(ecology destroying)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

2、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3、环境问题:是指人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产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生态学: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5、系统生态学(systems ecology):即把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概念中的生物,看成是完整的统一体,并对其动态系统应用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的方法论,采用数量的生态学的一种观点。

6、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研究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7、经典生态学是以动植物种(个体)、种群、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科上主要发展了生理生态学、动物行动学、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

8、现代经济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化发展,宏观是主流。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已在宏观方向上扩展到生态系统、景观与全球研究。

宏观表现在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系统的发展,微观领域主要体现在生理生态、分子生态学等。

9、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将理论生态学研究的所得到的基本规律和关系应用到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使人类社会实践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10、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 ecology):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作用,寻求受损害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11、生态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环境生态学复习

环境生态学复习

环境生态学复习1.试用能量生态学原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述秸秆的充分利用。

答:将秸秆通过生物发酵,制造成有机肥料,供植物吸收,转化为新的有机物,从而避免了秸秆在能量流动中的能量大量损失。

2.举例说明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各起什么作用,生态系统是如何通过反馈机制维持稳态的?答:1)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2)正反馈具有增强系统功能的作用,如某地湖泊受到污染,鱼类大量死亡,通过正反馈作用,湖泊的污染会越来越快。

3)负反馈具有削弱和减低系统功能的作用,如通过负反馈可以使有限的生物圈空间和资源得到充分的分配和利用。

4)生态系统具有负反馈的自我调节机制和维持自己的正常功能,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的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1)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的反应机制与监测; 2)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3)生态规划、生态安全和生态风险预测; 4)环境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 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4.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它包括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作用;3)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5)全球环境生态问题的研究。

5.植物在水环境中的适应性?答:1)水生植物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各器官对氧的需要; 2)水生植物机械组织在不发达甚至退化,增强了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于水体流动; 3)水生植物在水下的叶片多分裂成带状、线状,而且很薄,以增加吸收组织无机盐和CO2的面积。

6.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7.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

8.环境污染定义: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有用的资源过多地变为废物进如环境而造成的危害。

高考生物专项复习 生态环境的保护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练习

高考生物专项复习 生态环境的保护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练习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某中学的学生为了调查该地区某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4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并镜检水样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①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②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的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③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④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

根据以上结果回答:(1) 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2) ①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②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③号水源的污染属。

(3) 假若①号和②号水源的污染属同一性质,程度相同,则①号水源排污点离湖泊入水口的距离比②号水源。

(4) 为了改变湖泊的污染状况,首先必须治理的是水源,这一水源一般由排出的废水。

治理的方法有等几种。

(5) 面对湖泊被严重污染,有人建议:①建立拦污闸,对入湖污水预先进行治理;②将长江水引入冲洗,使死水变活;③利用植物的净水作用,恢复湖中的荷藕、菱、水葫芦的种植,并将植物叶茎回收,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

从长远观点看,你同意方案(填序号)。

不同意有关方案的理由是2.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

请回答:(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

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________于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一、生态破坏问题1.(2008年江苏卷)图2l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1分)(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度。

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植被稀少,且常有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

(4分)(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

(2分)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3分)总结反思: ①沙尘暴的分布: ②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③沙尘暴的影响:2.(2009年海南卷,26)(10分)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6分)(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4分)总结思考:干旱、半干旱地区内流河沿岸发展灌溉农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基沙聚图10 我国半干旱地区某地的地形剖面示意①不合理用水地区:②河流下游地区:3.(2012年山东卷)(10分)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km2)总结反思:土壤次生盐碱(渍)化的问题总结:①形成原因:②中国和世界的可能分布地区:③治理措施:4.(2009年江苏卷) [环境保护]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

图20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主要原因是、。

(3分)(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

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等生态价值和、等经济价值。

(4分)(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3分)总结反思:①湖泊萎缩的类型和原因分别为:②湖泊萎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环境污染1.(2012年上海卷)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18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⑴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

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4分)⑵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⑶ 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分)⑷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2.(08年山东卷)(10分)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图13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

(4分)图133.(2010年江苏卷)图2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大气中的硫( S 2 、 H 2 S 等) 被植物直接吸收 原生质 植物 动物雨水矿化作用蛋白质合成细菌水循环硫酸盐(在土壤和沉积物中)氧化作用 还原作用硫化物(在土壤和沉积物中) 还原作用 氧化作用无机硫化石燃料过滤去除 燃烧火山喷发(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 ▲、▲和 ▲。

(3分)(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琉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 。

(2分)(3)我国北方二氧化琉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2分)(4)酸雨的危害有 ▲。

(3分)4.(2008年广东卷)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共10分)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

大气中某安徽河南 湖北 原煤生产 煤炭消费5000 200002500002040 60 80100 120140 160 180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见图甲资料三:见图乙(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月。

(2分)(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正确项字母)。

(3分)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C.连续的阴雨天气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E。

城市森林覆盖率高(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

分析原因。

(2分)(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3分)5.(2010年福建卷)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图16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工业用地居住用地 城市绿地 道路用地其他用地水质198920002006年份10 2030 40 502 4 6 8 10 土地利用类型比例(%)水质污染综合指数图16(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7分)(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8分)6.(2007年广东卷)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共10分)资料:见图24-25。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3分)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分)7.(2012年福建卷)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

(9分)(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6分)总结反思:①一般大气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怎么分析?②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有何区别?③大气污事件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④一般水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怎么分析?答案:一、生态破坏1.解气候析:本题以“1951——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为背景,考查了我国的主要行政区域分布、有效信息的提取、沙尘暴天气产生的气候背景与天气特征、环境管理、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试题具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

本题最难答对的也许是第(1)小题。

因为最简单的,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

因为这是无图考图,要求学生心中装有中国政区图。

希望通过该题提醒广大考重视基础知识落实。

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一般出现在春季,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量盛,加之地表植被稀疏;二是此季节多快行冷锋,且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多大风天气。

要改善和保护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就必须弄清北京市的主要大气污染源。

因为对不同的污染源,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透过材料,不难发现,北京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有工业污染(如燃煤会产生硫氧化合物污染)、交通污染(氮氧化合物污染)和固体颗粒物污染(沙尘天气或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产生)。

针对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除将有严重污染的工业迁出、升级或关停外,还应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控制废气排放,制定并实施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实施达标排放。

针对空气中固体颗粒物污染,应加强风沙源地生态建设和在北京近郊植树造林,以防风固沙,减轻沙尘对北京城大气的影响。

【答案】(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春干燥(少雨)冷锋 (3)A(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2.【答案】(1)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次生盐碱(渍)化。

(2分)原因: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

(4分)(2)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风沙危害(风力的侵扰)。

(2分)原因:风力搬运堆积。

(2分)【解析】据该地处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大水漫灌,蒸发加剧容易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

气候干旱,沙地广布,植被稀疏容易产生风沙危害。

【考点定位】水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

3.【本题立意】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其土壤盐渍化的防止措施【解题思路】】(1)从图表中即可读出土壤盐渍化的变化特点,在分析时需要抓住从整体、纵向、横向分别分析其特点;(2)防止土壤盐渍化一般需要从其形成原因入手分析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答案:【环境保护】(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

(答对两点即可)4.【答案】(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到对地理统计图表的认知解读能力,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理解,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措施的应用能力。

(1)据图20柱状图提供数据随年份演变可知,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变小,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人为围湖造田,另一方面是上中游水体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洞庭湖淤积。

(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主要生态价值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另,湖泊湿地开发的经济价值有很多,如作供水水源、发展水产养殖、提供航运等。

(3)此题设问若改为“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较为可行的方案、措施”则更利于学生把握答题重点,凸现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针对洞庭湖水域面积缩减、沿岸工农业发展排污致使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应坚持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洞庭湖周围地区做好植被保护、水土保持、污染防控等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