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第六章 汉代政论散文及学术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初政论文的具体内容
1、从秦的灭亡中吸取教训,缓和阶级矛盾。汉初迫切 需要的是安定,以贾谊的《过秦论》为代表。《过秦 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力量上与结果上说明了秦 王朝败亡的原因,引起汉朝统治者的注意。 2、针对汉王朝与其他周边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写。 北方匈奴保持了强大的实力,再加上它地处僻寒,所 以多加滋扰边境。西汉前期国力较弱,无力进攻,所 以采取和亲的办法,这是很屈辱的做法。晁错作《守 边劝农疏》提出了解决方案。在文中晁错并不直接切 入论点,而从秦王朝于匈奴的边地之争说起,认为秦 守边失于戍卒不服水土,委婉的否定了汉文帝以权势 派士卒守边的做法,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匈奴人游牧的 生活习惯,提出了徙民戍边的政策。在这篇文章中, 晁错所用的语言基本上都是家常语,不有意修饰,既 以真诚动人,又讲究说理,以严密的逻辑产生难以辩 驳的力量。具有一种朴实的风格。
贾山的政论散文
贾山,在汉文帝时借秦为喻,言治乱之道,名为《至 言》。后来还上书谏文帝不当废先王之法,除铸钱令; 又为淮南王辩护,称淮南王无大罪,宜令返国。《汉 书· 贾山传》中说“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在 《至言》开篇中说:“臣闻为人臣者,尽忠竭愚,以 直谏主,不避死亡之诛者,臣山是也。臣不敢以久远 谕。唯陛下少加意焉。”在文中,他对秦王朝的批评 极严厉,用急切的语言谈到秦王朝的赋敛和徭役之盛, 耽于安乐,依仗武力使得民不聊生,引起汉文帝疗救 的注意“秦以熊罴之力,虎狼之心,蚕食诸侯,并吞 海内,而不笃礼义,故天殃已加矣。臣昧死以闻,愿 陛下少留意而详择其中。”
两汉政论散文
一 政论散文的发展过程 1 西汉初年 西汉政论散文是汉高祖刘邦开的风气。他在 平定天下后,太中大夫陆贾常在他面前谈论 《诗》《书》,刘邦很生气,说自己以征战 得天下,要《诗》《书》无用。陆贾说可以 凭借武力夺取天下,但不一定能用武力坚守 天下,只有文武并用,才是长久之道。(见 《汉书•陆贾传》)由于政治上的迫切需要, 政论文得到发展,一般都写得感情充沛、气 势逼人,富于文采。
两汉政论散文
从艺术上说,王符博古通今,长于分析 论辩,行文中引经据典,说古论今,都 显得雍容有余而透彻精辟,在真诚之切 中透露出刚直之气。比方说《论荣》一 篇表面上论人的荣誉,实际批判了社会 的不同。在一开头就说所谓的贤人君子 与小人之别,鲜明地提出了不能以高官 厚禄、富贵荣华和贫贱冻馁、困辱厄穷 为评判人的标准。其间引用了《诗》、 《书》等的说法,以历史中的伯夷、叔 齐、夏桀、商纣等人物为例。
两汉政论散文
从思想上说,以儒家思想为本谈论社会政治 主张治国必须富民,民富才能教诲 ,所以应 该以农桑为本,以游牧为末。 他主张君主要英明,要选贤任能。治国就像 治病一样,一定要找到贤臣,找到真药。 他还主张以法治国,而且应该有君主执法以 御民,而不能为大臣废除。“法也者,先王 之政也;令也者,己之命也。先王之政所以 与众共也。己之命所以独制人也。君诚能授 法而时贷之,布令而必行之,则群臣百吏莫 敢不悉心从己令也。己令无违,则法禁必行 矣。故政令必行,宪禁必从,而国不治者, 未尝有也。”(《衰制》)
两汉政论散文
3 东汉时期 (1)桓谭的《新论》。 桓谭生于西汉末年,经历王莽改制入东汉,今安徽宿 县一带人。他性喜批评俗儒,在言论上无所避讳。针 对光武帝信谶纬,他上疏说:“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 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 桓谭作《新论》意在“术辩古今,亦欲兴治也”。他 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在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霸之道“五 帝以上久远,经传无事。唯王霸二盛之义,以定古今 之理焉。”他把儒法两家思想合而为一,既行仁政, 又要高度的中央集权。 他主张用贤选能,推崇农耕、反对卜筮干预社会政治。 他的散文风格不求整齐而趋于洒脱,行文虽然是说理, 但是时而穿插比喻或者短小的故事,所以严肃中透出 几分活泼。比方说他以火烛之事、人病而求医之事为 喻,说明人的生命是可以养护的。
wk.baidu.com
陆贾的政论散文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 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 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夫秦失其正,诸侯豪 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背约, 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矣。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 羽。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 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而不助天下诛 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 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 王宜郊迎,背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 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先人冢墓,夷 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即越杀王 降汉,如反覆手耳。
陆贾的政论散文
一、陆贾其人 陆贾的生卒年不详,楚人,以捷口善辩著称, 曾因出使南越,说服南越归汉有功被封为太 中大夫。后吕太后专权,陆贾称病辞官归家。 后诸吕擅权,陆贾为陈平出谋划策,灭诸吕。 二、《新语》 陆贾为刘邦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教训,所作 称《新语》,共12篇。《史记 陆贾传》中记 “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 岁。”
两汉政论散文及学术散文
政论散文,顾名思义,就是与社会政治紧密联系的散 文。它是两汉散文的一个重要门类,纵贯西汉与 东汉。 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墨、法等诸子散文就主 要是瞩目政治的。(君王南面之术) 秦始皇曾置酒咸阳宫大会群生,儒生淳于越批评他 不师古而分封子弟的情况,但是焚书坑儒之后, 这种情况不再出现,所以秦代没有什么政论。 ○西汉初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 贾谊、晁错、枚乘、邹阳。 东汉政论散文的代表有桓谭、王符、崔寔、仲长统等。 这些作家都在作品中表现出他们的政治用心,主要是 为治理社会献计献策,显示了他们兼济天下的主 观愿望。
两汉政论散文
(2)王符 《潜夫论》(因为不想显扬 声名)。 王符生卒年不详,字节信,今甘肃镇原 人。自幼好学、为人耿介,不和世俗。 在他的作品中有这么一段话暗示其仕途 失意的悲哀:“世未尝无贤也,而贤不 得用者,群臣妒也。主有索贤之心,而 无得贤之术,臣有进贤之名,而无进贤 之实,此以人君孤危于上,而道独抑于 下也。”(《潜叹》)
晁错政论文的特点
晁错的政论散文善于述说历史以立论, 以素朴、直率见长,很少用比喻、夸张 的艺术手法,所用的语言基本上是家常 语,不有意修饰,既以真诚动人,有讲 究说理,以严密的逻辑产生难以辩驳的 力量。
汉初政论文的具体内容
3、汉王朝中央集权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汉政治体制实行郡国参半,刘邦认为周依功劳、血统分 封诸侯国而亡,所以不能实行纯粹的诸侯国或者郡县 制。刘邦之后,诸侯王不服从,晁错“削藩”被杀。 贾谊针对这种矛盾作了《治安策》。在这篇散文中, 贾谊以屠牛为喻,认为诸侯中总是强大者先造反,弱 小者后造反或者不造反。所以提出“欲天下之治安, 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观点后来被汉武帝采 用,颁布了推恩令。 4、稳定国家经济、缓和阶级矛盾,贾谊作《论积贮 疏》,晁错作《论贵粟疏》。前者论重粮贮粮、粟多 财有余则无为而不成的观点,侃侃而谈,以思想的深 刻、议论的透彻为人称道。后者对农民给予了深厚的 同情,认为天下农民贫困和蓄积不广的根本原因是重 商轻农以及“急征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他提出应该贵粟以促进百姓务农,使天下真正把粮食 放在重要的位置。
两汉政论散文
(3)仲长统 《昌 言》 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昌言》一书大多篇什亡佚,《后汉书 仲长 统列传》中保存了《理乱》、《损益》、 《法诫》等篇。另外,《群书治要》、《齐 民要术》等书中保存了部分文字。仲长统重 实轻名,重人事轻天道,主张任人唯贤,赏 功罚罪,使政平民安,各得其所,因而对天 道鬼神以及动乱的社会有很尖锐的批判。现 存作品中最能体现他风格的是《理乱篇》。 全篇以史为鉴,在古今对比之下来表现他对 社会的忧虑。文中用了辞赋的铺叙之笔,且 伴有夸张的手法,比方说“琦赂宝货,巨室 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同时他 的铺叙还多用对称的句式和排比的手法。
两汉政论散文
(4)崔寔“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 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 时要,言辩而确,当世称之。”仲长统 曾说,做君主的都应该把《政论》抄一 份放在自己身边。《政论》一书已佚, 其内容零星见于《后汉书》与《群书政 要》等。崔寔主张拯救社会,不一定要 走尧舜之道,君主应该因时因地制宜, 杂用霸王之道来治理国家百姓,先以重 赏深罚以安定国家,再发政施仁,并主 张恢复井田制,以贤良为辅佐,使社会 安定。他的散文述古以论今,论理严密, 语言平易畅达,行文兼用铺陈和比喻。
两汉政论散文
2、西汉中期及其后的政论散文 汉到董仲舒与桓宽,他们的政论散文在 重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把自己对自然的 认识也引入其中。董仲舒的政论散文还 渗进了较多的哲学思想,把阴阳学说、 天人感应思想和社会政治、人伦道德联 系在一起。 西汉中叶以后,政论散文的锋芒减弱, 文风趋于平和,桓宽的《盐铁论》就体 现了这样的特点。
陆贾的政论散文
今传的《新语》真伪难辨。《四库全书 总目》中说其“古书佚亡,今不尽见, 阙所不可知也。”因此,现存的《新语》 很难作为陆贾的政论散文论述。但《汉 书 陆贾传》详载的陆贾游说南越王的一 番言辞,可让人感受到他的散文风格。 除了陆贾之外,贾山、贾谊、晁错等人 的政论散文一般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说古喻今。
桓宽的《盐铁论》
桓宽在《盐铁论 杂论》中说“公卿知任 武可以辟地,而不知德广可以附远;知 权利可以广用,而不知稼穑可以富国也。 近者亲附,远者说(悦)德,则何为而 不成,何求而不得?不出于斯路,而务 畜利长威,岂不谬哉!”
桓宽的《盐铁论》
3、《盐铁论》的风格 (1)从论辩风格上讲,它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辩风 格有所不同,春秋战国时的论辩文,主导的一方占有 绝对的优势,另一方则是多侧耳倾听,虚心求教。 《盐铁论》是双方观点尖锐对立、互不相让。在一往 一复中不做长篇大论,有很强的针对性。比方说《国 疾》中文学直陈国家不用贤士是有国者的耻辱,并以 孔子不得志为例进行批判,丞相史奋指责文学说国家 政事,言辞过于激切,有失儒士的谦让风度。贤良在 辩说的态度上让步,但是在道理上寸步不让。针对大 夫们说政治失败主要因为吏少廉、民寡耻造成的,加 以回应说“百官尚有残贼之政,而强宰尚有强夺之心, 大臣擅权而断击,豪猾多党而侵陵。” (2)在艺术表现上,常用排比的手法和对称的句式。 如“窃所以闻闾里长老之言,往者常民衣服温暖而不 靡,器质朴牢而致用。衣足以蔽体,器足以便事,马 足以易步,车足以自载,酒足以合欢而不湛,乐足以 理心而不淫,入无宴乐之闻,出无佚游之观。” (《国疾》)
晁错《守边劝农疏》
分析匈奴人的生活习性和卒戍边的弊端: 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以扰乱边境。 何以明之?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廓 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 则止,草尽水竭则移。以是观之,往来转徙, 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 南亩也。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 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 之卒,卒少则入,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 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补足;多发,远 具才至,则胡又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 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 民不安矣。
桓宽的《盐铁论》
1、《盐铁论》产生的背景 早年,桑弘羊建议汉武帝设立均输盐铁官,以取利于 农,得到汉武帝的应允,但是盐铁官成了达官贵人们 谋利济私的重要途径。后来有贤良唐生、文学鲁生等 60多人主张罢此官职,施行教化。可是御史大夫桑弘 羊不同意,认为盐铁均输是国家大业,是控制四夷、 安边足用的大计,于是形成了尖锐对立、激烈辩论的 两派思想,桓宽对此“盐铁之议”进行了整理,成 《盐铁论》一书。 2、《盐铁论》的思想倾向 桓宽对两派观点不置可否,而是客观的记叙,不过他 整理“盐铁之议”有他的目的“欲以究治乱,成一家 之法焉”(《汉书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赞》), 他的思想仍然倾向于贤良文学主张实行的儒家的道德 政治。见下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