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蒋捷,生卒不详。
咸淳十年(1274)进士。
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
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
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①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
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简析“抛”字表达效果。
(2分)2.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
试赏析上下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个写景句。
(5分)3.简析“何日归家洗客袍”在全词结构上的作用。
(5分)4.赏析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6分)参考答案:1.“抛” 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1分)表现了人生易老,岁月的无情的感慨。
(1分)2.“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
(1分)两个“又”暗示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
(1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红绿色彩的变化暗示时光易逝,以动写静,以实写虚。
(1分)大自然可以年年叶绿叶黄,花开花落,但人呢?家国呢?青春一去便不再来,故国一失便不再有。
绿肥红瘦意味着青春不再,家国衰亡(1分)。
这是一个亡国遗民的深沉慨叹,乐景中寄寓了无限的悲凉(1分)。
3、此句在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分)既总结上片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又引出下片对回家后温暖生活的想象,(2分)进而引出流光易逝的感慨。
(1分)(意思相近即可)4、词人先直接抒情,“流光容易把人抛”,指出时光流逝之快。
(2分)然后抓住初夏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纳兰性德《浣溪沙》和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和对比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和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和对比赏析纳兰性德和李清照都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虽然两人并不在同一个时代,但两人的此风都是属于伤感、哀愁的.风格。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纳兰性德《浣溪沙》和李清照的《一剪梅》的阅读答案和对比赏析。
《浣溪沙》①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②被酒:醉酒《一剪梅》①宋李清照②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①丈夫赵明诚出外求学久久未归,李清照以此词寄别愁。
②玉簟:精美的竹席。
1.两首词的感情基调各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答:《浣溪沙》怀念亡妻的哀思与伤心;由“西风”等意象奠定这一基调;《一剪梅》相思丈夫的愁苦或惆怅,由“香残”等意象奠定这一基调;《浣溪沙》以“黄叶”“残阳”等意象与“西风”“独自凉”呼应,渲染愁思之情;《一剪梅》以“雁”“月”“西楼”“花”“水”等意象与“香残玉簟秋”呼应,渲染愁思之情。
2.李清照比纳兰要幸运的多,在“一处相思”时,自知有“两处闲愁”;而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都化为一句词,请问是哪一句?试简要赏析。
(4 分)答:“当时只道是寻常。
”为之心痛,因为这七个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亡妻之痛,仿佛字字皆血泪。
“寻常”二字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念,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含丰富的情感。
作者: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1] ,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赏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赏析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
这篇一剪梅阅读及赏析,以供同学们练习、理解和感悟!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床的雅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⑤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阅读及赏析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赏析】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蒋捷,生卒不详。
咸淳十年(1274)进士。
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
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
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①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
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简析“抛”字表达效果。
(2分)2.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
试赏析上下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个写景句。
(5分)3.简析“何日归家洗客袍”在全词结构上的作用。
(5分)4.赏析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6分)参考答案:1.“抛” 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1分)表现了人生易老,岁月的无情的感慨。
(1分)2.“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
(1分)两个“又”暗示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
(1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红绿色彩的变化暗示时光易逝,以动写静,以实写虚。
(1分)大自然可以年年叶绿叶黄,花开花落,但人呢?家国呢?青春一去便不再来,故国一失便不再有。
绿肥红瘦意味着青春不再,家国衰亡(1分)。
这是一个亡国遗民的深沉慨叹,乐景中寄寓了无限的悲凉(1分)。
3、此句在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分)既总结上片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又引出下片对回家后温暖生活的想象,(2分)进而引出流光易逝的感慨。
(1分)(意思相近即可)4、词人先直接抒情,“流光容易把人抛”,指出时光流逝之快。
(2分)然后抓住初夏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一剪梅》鉴赏及阅读赏析
《一剪梅》鉴赏及阅读赏析《一剪梅》鉴赏及阅读赏析引言:《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是一首思念丈夫“别愁”的词,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剪梅》鉴赏及阅读练习,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鉴赏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
“红藕”,即粉红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
“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
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题目】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派遣。
B.上片写相似,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1、A2、C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
其深可见,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谜,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
【赏析】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一剪梅无名氏阅读答案
一剪梅无名氏阅读答案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开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
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一剪梅》是宋朝无名氏为抒发对江南的思念而写的一首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剪梅无名氏阅读答案,欢迎来参考!一剪梅无名氏漠漠春阴酒半酣。
风透春衫,雨透春衫。
人家蚕事欲眠三。
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
樯燕呢喃,梁燕呢喃。
篝灯强把锦书看。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此词作于江上舟中。
(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强有勉强之意。
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土的深切眷恋之情。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答案: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
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比照,突出表现了诗人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妙处。
(4分)(2)这首词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赏析。
(4分)参考答案(1) 强有勉强之意。
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土的深切眷恋之情。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反衬(乐景衬哀情)。
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
上片的乐景反衬下片的离情,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或答比照(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比照)的表现手法亦可。
赏析这首词写作者对江南的思念。
上片写景,作者用清丽洗炼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江南春天的图画:暮春时节,春阴漠漠,春风春雨吹透了、打湿了轻柔的春衫。
此时春蚕已快三眠,养蚕的人家怀着即将收获的喜悦心情采摘得桑、柘叶满篮,把蚕喂得饱饱的。
这是江南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象,显得生机盎然。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蒋捷,生卒不详。
咸淳十年(1274)进士。
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
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
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①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
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简析“抛”字表达效果。
(2分)2.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
试赏析上下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个写景句。
(5分)3.简析“何日归家洗客袍”在全词结构上的作用。
(5分)4.赏析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6分)参考答案:1.“抛” 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1分)表现了人生易老,岁月的无情的感慨。
(1分)2.“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
(1分)两个“又”暗示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
(1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红绿色彩的变化暗示时光易逝,以动写静,以实写虚。
(1分)大自然可以年年叶绿叶黄,花开花落,但人呢?家国呢?青春一去便不再来,故国一失便不再有。
绿肥红瘦意味着青春不再,家国衰亡(1分)。
这是一个亡国遗民的深沉慨叹,乐景中寄寓了无限的悲凉(1分)。
3、此句在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分)既总结上片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又引出下片对回家后温暖生活的想象,(2分)进而引出流光易逝的感慨。
(1分)(意思相近即可)4、词人先直接抒情,“流光容易把人抛”,指出时光流逝之快。
(2分)然后抓住初夏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
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1】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1 】红藕喷鼻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荡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清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一首倾吐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本身茕居生涯的孤单热闹,急切怀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境.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迟钝捕获电光石火的逼真感触感染,将抽象而不轻易捉摸的思惟情感,以素淡的说话表示出具体可感.为人懂得.耐人寻味的器械.词的上阕首句“红藕喷鼻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零.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含蓄.“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巧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硕,它不但点清楚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并且衬着了情况氛围,对作者的孤单闲愁起了衬托感化.概况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平常工作,本质上暗含芳华易逝,朱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漫笔》赞扬此句“有吞梅嚼雪,不掉人世炊火气候”.“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日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划子去游玩.“轻解”与“独上”,维妙维肖地表示出她的神志.举措. “轻”,写四肢举动动作的轻捷敏锐,表示出生怕轰动他人,当心而又有几分大方的少妇心境.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清楚明了下阕“愁”字的关键. “独上兰舟”,恰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不是闲情逸致的游玩.往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旦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想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信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急切心境,忽然自现的外在表示.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奇,画面清楚,形象光鲜,它衬着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妙夜景,然而在喜悦的面前,储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标清楚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希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联想.难怪她掉落臂夜露浸凉,呆呆鹄立注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下阕“花自漂荡水自流”,言面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境若何,自是漂荡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漂荡”,是说她的芳华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细心玩味,就不难觉察,李清照既为本身的朱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克不及和本身共享芳华而让它白白地消失而伤怀.这种庞杂而奥妙的情感,恰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示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慨“花自漂荡水自流”的关键地点,也是她俩真诚爱情的具体表示.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拜别,均给人以无可若何怎样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怀念,这是有恋人的心灵感应,互相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必定也同样因拜别而忧?着.这种奇特的构想表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伉俪二人心领神会.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克不及相见的无奈思路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清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覆盖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刚刚伸展,而思路又涌上心头,其心坎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诚的情感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感变更打破了故作镇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示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屋的孤单与热闹充满字里行间,动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总之,《一剪梅》笔调清爽,作风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表现了她的心境,显示着她的形象特点.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融合,耐人寻味.。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练习与答案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练习与答案》摘要:(4)、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
“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2)、轻:轻手轻脚。
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
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独:——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3)、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谁——赵明诚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4)、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2、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无可奈何花落去,水流无限似侬愁(5)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一剪梅文言文阅读题答案(标准版)
一剪梅文言文阅读题答案《一剪梅》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一剪梅》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剪梅》阅读原文【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阅读题目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派遣。
B.上片写相似,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一剪梅》阅读答案1、A2、C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
其深可见,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谜,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
《一剪梅》阅读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一剪梅》阅读题的答案及赏析
《一剪梅》阅读题的答案及赏析《一剪梅》阅读题的答案及赏析一剪梅杨佥判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
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柘枝》①不用舞婆娑,丑也能②多,恶也能多。
朱门日日买朱娥③,军事如何?民事如何?注①《柘枝》:一种舞曲。
宋时发展为多人队舞,宫乐有《柘枝》队。
②能:方言,如许、这等之义。
③朱娥:美女。
(1)从全词来看,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4分)(2)“军事如何?民事如何?”这两问其实在词中可以找到答案,请就词的内容具体回答这两个问题。
(4分)参考答案⑴这首词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词的上片写襄樊被敌围困达四年之久,军民死守抗敌,伤亡惨重,给养难继(1分),下片写统治者在国难当头,仍鱼肉百姓,醉生梦死,与将士们浴血沙场形成鲜明对比(1分),表现了词人关心百姓、体恤民生的情怀(1分)或这首词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上片写襄樊被敌围困达四年之久,人民的和平生活被破坏(1分),下片写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的死活,不考虑国家的安危,仍过着歌舞升平的腐败生活,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表现了词人关心国事的爱国情怀和大胆揭露奸佞权贵的大无畏精神(1分)。
(如果说该词突出地运用了借代手法,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⑵军事:襄樊被围长达四年,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却得不到援助,亡国之危险就在眼前。
民事:长期的战事破坏了人民的和平生活,不见“渔歌”,不见“樵歌”,弹尽粮绝。
而这一切,都源于统治者丑态多多,罪恶多多,是他们将国事民事糟蹋得不像样子。
(军事、民事3分,根源1分)赏析:杨佥判,其真实名字不详。
佥判是一个幕职官。
1268年9月,蒙古大军南侵,包围襄樊,围城达四年多。
守城军民顽强抵抗,但内外交围,竟达到以孩肉为食,以人骨为薪的地步。
但临安城里仍是过着酒醉神迷、歌舞升平的生活。
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直把杭州做汴州。
”贾似道权奸当路,卖国求荣,杨佥判闻之深为不满,拍案而起,作《一剪梅》一首,痛斥贾似道一流的无耻行径。
《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床的雅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⑤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阅读及赏析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赏析】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
李清照《一剪梅》与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与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引导语:宋代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与纳兰性德《》这两首诗。
《一剪梅》①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②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①丈夫赵明诚出外求学久久未归,李清照以此词寄别愁。
②玉簟:精美的竹席。
《浣溪沙》①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②被酒:醉酒1.两首词的感情基调各是什么?结合简要分析(4 分)答:《浣溪沙》怀念亡妻的哀思与伤心;由“西风”等意象奠定这一基调;《一剪梅》相思丈夫的愁苦或惆怅,由“香残”等意象奠定这一基调;《浣溪沙》以“黄叶”“残阳”等意象与“西风”“独自凉”呼应,渲染愁思之情;《一剪梅》以“雁”“月”“西楼”“花”“水”等意象与“香残玉簟秋”呼应,渲染愁思之情。
2.李清照比纳兰要幸运的多,在“一处相思”时,自知有“两处闲愁”;而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都化为一句词,请问是哪一句?试简要赏析。
(4 分)答:“当时只道是寻常。
”为之心痛,因为这七个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亡妻之痛,仿佛字字皆血泪。
“寻常”二字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念,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含丰富的情感。
李清照的《一剪梅》练习题附答案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一剪梅》阅读答案
《一剪梅》阅读答案《一剪梅》阅读答案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完成1~3题。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2、C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
更可贵的是,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速。
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
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到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
(意对即可)。
《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
《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引导语:李清照的《一剪梅》,诗人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表达出李清照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能表现出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这首诗的阅读练习题。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
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
“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
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
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
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
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
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
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
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
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
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一剪梅阅读答案
【文章】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题目】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4.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写“红藕香残”,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写枕卧席子而感到了秋凉,这是室内之秋。
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记挂和相思。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的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时,由己推人,想见对方的愁思,既见写作手法的高明,也足见双方感情的深笃。
5.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的表达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词 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所以一般赏析古诗 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床的雅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 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 的美称。
④雁字: 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 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 雁。
⑤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 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译文:
1/6
荷已残, 香已消, 冷滑如玉的竹席, 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 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 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 心头。
一剪梅阅读及赏析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 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 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 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 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 气。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 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 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接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两句, 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按顺序, 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
但 是明月自满, 人却未圆;雁字空回, 锦书无有, 所以有“谁寄”之叹。
说“谁寄”, 又可知是无人寄也。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 足传书的遐想。
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 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 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 “独上兰舟”两句相拍 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 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这两句也是上阕“云 中”句的补充和引申, 说明尽管天长水远, 锦书未来, 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 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这两句既是分列的, 又是合一的。
合起来看, 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 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下句“此情无 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 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
这里,
2/6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 “才下”与“却上”成起伏, 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 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 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
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 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一剪梅》阅读答案 及赏析 ]相关文章: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