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种尺部诊脉法

合集下载

脉象寸关尺简介

脉象寸关尺简介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二是可推断一些疾病的进退.
如本来为表症,脉浮,但渐脉象变洪大,高烧,说明邪盛正衰主病进.如从洪大渐趋缓和,也就是病从重渐好转了.
脉象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我收藏了一个脉象口诀,原箸是吉林省已故老中医李治民先生,你看看是否有用。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都说中医把脉很⽞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中医号脉从古代⼀直被沿⽤传承⾄现在,⾜以可见它的强⼤⽣命⼒和科学性。

中医⾃古便有号脉这⼀绝学。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个⾮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指触按病⼈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了解病情的⼀种诊断⽅法。

其实中医把脉最关键不是为了诊断出⼀个西医病名,⽽是帮助辩证知道治疗和⽤药。

健康⼈的脉要了⽣病的脉象,⾸先得了解健康⼈的脉是怎样的。

健康⼈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般是不浮不沉,不⼤不⼩,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数清楚,⼀息(即⼀呼⼀吸)之间四⾄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发⽣⽣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脉跳越快,婴⼉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童常为⼀息六⾄,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年⽼⼈体弱,脉来较弱;成年⼈⼥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略快;瘦⼈脉较浮,胖⼈脉多沉;重体⼒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有⼒,饥饿时则脉较弱。

1、⼤⼩:管察⽓:⼤⽓旺,⼩⽓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

3、硬软:管察⽕:硬⽕多,软⽕少。

4、浮沉:管表⾥:[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命及⼼脏平安,乱则⽣命及⼼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变弱。

⼀般情况下,提⽰病邪在表。

脉浮⽽有⼒者为表实,浮⽽⽆⼒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

通常主⾥证,沉⽽有⼒者为⾥实证,沉⽽⽆⼒者为⾥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

多主寒证,因寒可使⾎流速度减慢。

迟⽽有⼒者为冷积实证,迟⽽⽆⼒者为阳虚证。

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

如何把脉看病图解 简单易学

如何把脉看病图解 简单易学

把脉捷径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

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

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

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诊脉四步曲1、让被诊者呈正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大约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自然放松,在腕关节下垫一松软的脉枕。

2、医生先以中指定关部,然后将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按在寸部和尺部。

若是给小儿诊脉,由于寸口部脉位比较短,常以拇指或食指“一指定三关”,不必细分寸、关、尺三部。

若给自己诊脉时,常常把诊脉的那只手从要被诊手的下方绕上来,再用三指按照上述顺序确定寸、关、尺三部的位置。

3、切按时,三指略呈弓形,让“指目”(指尖和指腹交接处)的部位紧贴于脉搏搏动处,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比较灵敏。

注意要根据被诊者的高矮、手臂的长短及诊者手指的粗细适当调整三个手指间的距离。

4、布指之后,运用轻、中、重三种不同的指力,结合上下左右的推寻,以辨识脉象。

一般来说,多是用三个手指同时摸脉。

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称“浮取”或“举”;用重指力按至筋骨间,称“沉取”或“按”;用手指不轻不重地移动或改变力道仔细求取脉象,称“中取”或“寻”。

脉法,可真不容易学,尤其是没有跟师,自学中医的人,很多都无可奈何的对脉法敬而远之,因为书中所说的浮沉尺数,甚至是二十八脉,可以说但凡认识字的都能看懂,可是看懂不等于“摸”懂……一把起脉了来,根本就不识得是何脉,更别说凭脉象去判断身体五脏六腑,表里上下的病症了,这可怎么办?难道脉法就不学了?我这么说吧,我打算写这一篇章文章,就是为了让你完完全全的掌握脉法,你信吗?别瞎想了,我都不信!凭一篇文章,就掌握脉法,那古人还费什么劲的写一大堆书留给我们研究啊但是呢,虽然这一篇脉法内容,不可能让你完全掌握脉法,却可以让你敲开脉法之门,算是一条捷径吧,这条捷径对于自学中医的人来说,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钥匙……这条“钥匙”是什么呢?快关上门,认真看下去:其实切脉呢,古人无非就是想通过我们平时把脉的地方,也就是寸口,去判断人身阴阳的盛衰,往简单了看,所谓的脉,在血管里,无非就是两种东西,一是气,二是血,一阴一阳是也,而所谓的阴阳盛衰是什么呢?注意看下面这两句话:盛衰,我们这样来理解,盛者,气之盛衰,气之大小、盈余,当我们把脉时,是脉动有力的,也就是阳态之脉,如洪大,有力,长实等,这些脉证明了什么?就是阳气太过,火太旺了。

中医寸口诊脉的方法

中医寸口诊脉的方法

中医寸口诊脉的方法
中医的诊断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察觉脉搏的变化来判断身体状况。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和状况可以通过脉搏的变化反映出来,因此寻找脉搏的特征对于判断疾病的种类和程度非常重要。

中医寸口诊脉的方法是指医生在诊断病人时,会用手指按住病人的腕部(寸口)察看脉搏的变化。

具体的寸口包括左右手的尺部、中部、关部三个区域。

医生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仔细观察、感觉脉搏,并将观察到的变化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来进行诊断。

中医寸口诊脉的方法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因为脉搏的变化很微小,容易被忽略或误判。

而且不同疾病的脉搏特征也不尽相同,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总之,中医寸口诊脉的方法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说是中医医术的精髓所在。

- 1 -。

中医脉诊寸关尺

中医脉诊寸关尺

中医脉诊寸关尺寸关尺[cùn guān chǐ],是脉学术语,指寸口脉分三部的名称。

桡骨茎突处为关,关之前(腕端)为寸,关之后(肘端)为尺。

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

《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

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历代医家对寸、关、尺各部的长度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以“脉取三寸,三部各为一寸”的观点得到了多数医家的认同。

研究认为,三部总长度应根据人腕部桡动脉比较浅露肤表的一段长度来确定,在前臂中所占长度比例应与前臂在人身长中所占长度比例相适应;而各部的长度应按寸关尺分别反映人体上、中、下三段的身长比例来确定。

按照上述原则计算,三部总长度以2寸最合理,寸关尺长度分别为6分、2分、12分。

关于三部脉候脏腑的问题,历代论说颇多,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以临床常用的划分方法为代表:左手寸脉候心,关脉候肝,尺脉候肾;右手寸脉侯肺,关脉候脾胃,尺脉候命门。

总的来说是“上寸脉以候上(躯体上部),下尺脉以侯下(躯体下部)”的原则。

此外,还要结合浮、中、沉等不同的切按方法,从各个方面比较以求诊得正确的脉象,进而与四诊结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诊断,既不能单凭脉诊,也不能把三部候脏腑的方法机械地看待。

主要内容脏腑定位。

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

心与小肠居左寸,肝胆同归左关定。

肾脉元在左尺申,膀胱是腑常相应。

肺与大肠居右寸,脾胃脉从右关认。

右尺配三焦,此为初学入门。

寸关尺,左心主血,肝胆肾膀胱皆精血之隧道,故次附之;右肺主气,脾胃命门三焦各以气为运化,故次附之。

分之日气、日血、曰脉,总之惟脉运行气血而已。

是以气血盛脉盛,气血衰脉衰,气血和脉平,气血乱脉病。

由此知脉乃气血之体,气血乃脉之用也。

心与小肠为表里,旺于夏,而位左寸,沉取候心,浮候小肠。

肝与胆为表里,旺于春,而位左关,沉取候肝,浮候胆。

肾与膀胱为表里,旺于冬,而位左尺,沉取候肾,浮候膀胱。

独取寸口诊脉法操作步骤

独取寸口诊脉法操作步骤

独取寸口诊脉法操作步骤独取寸口诊脉法,是中医诊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触摸人体寸口脉搏的跳动情况,来判断人体内脏器官的状况。

这一方法是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那么,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一下独取寸口诊脉法的操作步骤。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独取寸口诊脉法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包括:先吩咐患者伸出手,将衣袖推到肘部以上,找到寸口,并让患者保持清静、放松,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

二、触寸口接下来,医生应该用左手食、中、无名指,或右手同样的三个手指,用适当的力度按压在患者寸口上,左手按左腕的寸口,右手按右腕的寸口。

按压的力度要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脉象的情况,应该是轻描淡写的,切忌过于用力,以免影响判断结果。

三、观察脉象在触寸口的过程中,医生应该用专业的眼光观察患者的脉象。

寸口脉搏的早晚、迟缓、弦紧、涩滑等情况,都可以反映出不同的脏腑、经络的状况。

同时,医生还应该注意寸口脉搏的长度、深浅、规律程度等。

四、分析判断根据对患者寸口脉搏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应该判断出患者身体的状况。

比如,寸口脉搏迟缓、涩滑,可能反映出患者身体有湿热之症;而寸口脉搏细弱、无力,则可能表明患者体内元气不足等等。

根据不同的情况,医生可以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详细询问最后,医生还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

医生应该询问患者身体的症状、发病时期、个人习惯等情况,并仔细记录下来。

这些信息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总之,独取寸口诊脉法是中医领域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涉及到了中医的理论、诊断、治疗等方面。

医生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才能更好地进行独取寸口诊脉法,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十二部简易诊脉法】

【十二部简易诊脉法】

【十二部简易诊脉法】十二部简易诊脉法古人发明的诊脉法以三个手指确定病情是非常科学的,它实际是一种经络信息的诊断法。

古人讲“医生不懂经络,开方动手便错”,一针见血地说明了诊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古人的诊脉法虽然能知道病在那一脏、那一腑能治好病,但太深奥使人很难掌握;而只听病人的口述很多病确诊不了病根,按摩没有效果。

阎惠民先生在六十余年的按摩生涯中,根据病情脉搏的反应,创造了一套十二部简易诊脉法,少走了许多弯路,治愈了许多针药治疗无效的疑难病。

(一) 诊左手寸脉如轻压只有寸脉顶指,说明有胸闷,如无胸闷感觉,有时长出一口气则胸部有舒服感则是胸闷,多因肝、胃有病。

如轻压只有关脉顶指必有脾虚,多有四肢无力,女性月经偏多。

如轻压只尺脉顶指,说明小肠有火,小便多数黄赤。

如三部脉都顶指,多数高压偏高。

但感冒发烧,全身有炎症也会出现三部脉顶指,可试血压鉴定。

如轻摸三部脉都摸不到,多数阳虚怕冷或高压低;如深压只寸脉顶指,多心火大,多有心烦、心悸,少数左肺有火、咽干;如摸不到,多数心脏弱,心脏或心血管有病。

深压只关脉顶指,说明胃有火,食欲正常。

如深压摸不到,则是胃寒,食欲不佳,或有各种胃病。

如深压只尺脉顶指,说明左肾虚,多数有腿痛、无力等症状;如摸不到,则腿通气不畅。

重压两膝眼痛不可触,如果按摩的双足有了凉感,说明气已通,再压两膝痛立止。

如深压三部脉都摸不到,多数是低压低或是阴虚体弱;如深压三部脉都顶指,则低压偏高。

(二) 诊右手轻压只寸脉顶指,绝大多数有头晕、头痛以及咽喉痛或耳有病;如轻压只有关脉顶指,说明多数胆有火、口苦,如不苦,食无味也系轻度口苦;或者是有胆结石或胆囊炎,可做B超检查。

如只尺脉顶指,多数是大肠有火,大便不成形,有结肠炎,少数便秘次数多;如摸不到,则为大肠寒,多数便秘或肠感冒。

如三部脉都顶指,多数高压偏高,或有感冒发烧及全身有炎症。

如三部脉都摸不到,多数是阳虚、怕冷或是高压低。

如深压只寸脉顶手,说明多数右肺热,多有咽喉干渴。

脉诊的操作方法口诀

脉诊的操作方法口诀

脉诊的操作方法口诀脉诊是传统中医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在中医临床诊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脉诊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摸寸口、摸脉搏与辩脉象。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操作方法及其口诀。

1. 摸寸口(左、右手指动静法)摸寸口是指在人体两手掌手掌根部向尺侧推进到手腕处,寻找脉搏的位置。

摸寸口的操作方法有左、右手指动法和静法。

左、右手指动法的口诀:“尺寸之脉,问候宜尽重拜托,眼目心头,小指为宜胜于手中指;身百脉绝,指上先为正尺寸。

”左、右手指动法具体操作流程:1)身体放松,将左手放置在右手手腕处,掌心与手背相对,用右手的两指触诊左手尺脉。

2)用两指顺着掌骨纵隔线推进到手腕处,留心触诊。

静法的口诀:“寸口动静两相夹,明寸声音是重大;寸口中心把握好,感寸脉象定方太。

”静法具体操作流程:1)将左手放置在右手手腕处,掌心与手背相对,用右手的两指触诊左手尺脉。

2)用两指轻轻按压寸口,留心把握脉象,并注意观察脉搏的大小、形态、快慢和畅缓度。

2. 摸脉搏(左、右侧,寸、关、尺)摸脉搏是指通过触诊不同部位的脉搏,了解脉象的情况。

摸脉搏的操作方法包括左右手摸脉搏和摸尺、关、寸三个脉搏点。

左、右手摸脉搏的口诀:“尺脉手摸从左按,关脉心前约半寸;寸脉手摸正中间,脉点应在掌根基。

”左、右手摸脉搏具体操作流程:1)左手摸尺脉,右手摸关脉。

2)左手摸关脉,右手摸寸脉。

摸尺、关、寸三个脉搏点的口诀:“手尺脉行从骨上,中指放在手腕下;两副关脉见动静,两侧平齐偏心心。

”摸尺、关、寸三个脉搏点的具体操作流程:1)摸尺脉:用中指按压腕横纹上面一横指的位置。

2)摸关脉:同时用中、无名指按压腕横纹中间位置。

3)摸寸脉:同时用中、无名指按压腕横纹下面一横指的位置。

3. 辩脉象辨脉象是指根据摸寸口和摸脉搏所获取的脉象信息,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对脉象特点和可能病因的判断。

辩脉象主要有“脉诊四要素”即脉搏的浮、沉、细、数这四种特征,以及脉搏的宽、滑、长、急、洪等。

寸口诊脉法的名词解释

寸口诊脉法的名词解释

寸口诊脉法的名词解释寸口诊脉法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触摸、观察和分析人体脉搏的变化,以达到判断人体脏腑功能状态的目的。

一、寸口寸口指的是人体手腕正中的一段位置,中医学中将其分为三个位置,分别是尺泽、尺关和尺中。

寸口是人体经络的重要交汇点,也是脉搏在体表最显著的表现之一。

二、诊脉法诊脉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触摸脉搏的速度、强度、整齐度以及形态变化,来判断人体脏腑的功能状态和病情情况。

中医将脉搏分为寸、关、尺三个位置,通过对每个位置的触诊来判断病情的变化。

三、寸口诊脉法原理寸口诊脉法是基于中医学的经络理论和脉搏的形态学分析原则建立起来的。

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经脉贯穿全身,而手腕寸口处正是其中之一。

通过触诊寸口的变化,可以了解到脉搏的快慢、强弱、紊乱度以及形态变化,进而判断人体脏腑功能的健康状况和病理变化。

四、寸口诊脉法的应用寸口诊脉法是中医学中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来评估人体脏腑的状况和身体的健康程度。

通过触诊寸口,可以判断脏腑的功能是否正常,评估病情的轻重和病因的归属。

同时,寸口诊脉法还可以用于辨证施治,根据脉搏的变化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五、寸口诊脉法的特点寸口诊脉法是中医学诊断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非侵入性:寸口诊脉法通过触摸手腕部位的脉搏变化来判断身体状况,不需要进行任何刺激或进入体内,具有非侵入性的特点。

2. 综合性:寸口诊脉法结合了中医学的经络理论、脏腑功能和形态学分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综合观察和分析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整体的健康状况。

3. 精细化:寸口诊脉法对于脉搏的变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包括速度、强度、整齐度和形态等变化,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和精确的信息。

六、寸口诊脉法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寸口诊脉法虽然在中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寸口诊脉法只能提供相对粗略的信息,无法像现代医学的仪器设备那样提供定量的数据。

中医教你如何看脉象

中医教你如何看脉象

中医教你如何看脉象脉诊步骤歌诀: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什么是“首分浮沉”?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

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

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

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

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什么是“二辨虚实”?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

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

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

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实脉类——实脉什么是“三去长短”?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

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

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短脉类——短脉什么是“四算疾迟”?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

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什么是“五察脉形”?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

中医把脉的方法

中医把脉的方法

中医把脉的方法概述
中医把脉,即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作出疾病的诊断。

以下是中医把脉的基本方法:
1. 选择合适体位:患者首先需要选取坐位或平躺,手臂平放,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手心向上,并把腕关节背面放在脉枕垫上。

2. 定位、布指:确定关脉、寸脉、尺脉的位置。

关脉在桡骨茎突处,关脉上面一点就是寸脉的位置,关脉下面一点就是尺脉的位置。

然后,用右手的中指放在患者左手的关脉上,食指按于左手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于尺脉部位。

弯曲三个手指,使指端平齐,指尖和指腹交界处去按触脉体。

3. 脉诊:将三个手指同时向下按压进行脉诊,了解总体情况。

然后,将其余两根手指抬起,只用一指单按其中的一部脉象,依次完成三个部位的单脉。

每次脉诊时间约3-5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把脉前患者应先休息片刻,调整呼吸,放松心情,以免影响脉诊结果。

同时,中医脉诊应由专业中医师操作,非专业人员的脉诊结果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在把脉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力度和时间的把握。

力度要适中,既
不过轻也不过重,以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脉象为宜。

时间要足够,以充分了解脉象的特点和变化。

此外,中医把脉还需要结合望、闻、问等其他诊断方法,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进行中医把脉时,患者需要提供详细的病史和症状信息,以便医生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中医把脉是一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诊断方法,患者应该选择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尺部脉诊法

尺部脉诊法

尺部脉诊法尺部诊脉法,是指通过对尺脉脉象(广义的,包括各种表现)的诊察来诊断病症的一种脉诊技法。

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关于尺脉确定病症的记载,《辩脉法》载“尺脉弱,名曰阴不足”,又,“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名妊娠……”(《金匮》妇人妊娠病脉并治第二十),一般认为阴脉就是尺脉,同书中还有各种其它脉法与尺脉相对的多处记载,结合《脉经》里“尺脉浮……尺脉虚……尺脉沉而滑……”(卷四辩三部九侯脉证第一)“尺脉滑而浮大”,“尺脉牢而长”(卷一辩银洋大法第九)和历代其它医家关于尺脉的病案来看,应该有一种专门的尺脉诊法存在。

随师侍诊,常见有的老先生持脉,以食指定在关后尺上,中、无二指同时排列于后,谓之诊察尺脉。

为此曾多方查阅资料,遗憾的是,至今未见任何中医文献明示相关操作技法。

于是循此法四处求教,广涉脉书,临证也深加研摩,历有十年,略有体会,以为:诊脉胃气、神气随处可见,根脉诊则不能离开尺脉。

尺脉至少是根脉的一种。

叔和云“……尺犹不绝……何忧损灭”。

又由于尺部位置的特殊,如果再施行适当的操作技法,则不仅可以同时检测胃神根,对确定平脉,把握先天阴阳的生理、病理消长,作整体生理、病理的八纲辩证、脏腑辩证,以及诊察尺中其它局部脏腑的生理、病理状况,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撰者所掌握的尺脉诊法,有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脉理和操作技法,与各家理法有所不同。

现总结出部分相关的脉法脉理,简介于后,一家之言,以求引玉。

一、四大功用与相关脉理1、确定平脉:尺脉部位介乎尺肤与寸口脉之间,至少有三指的长度,又没有寸、关、尺的浮沉差异,平阔有余,脉动、脉管体、脉内容物与四周组织关系分明,其中个体脉的大小、长短、浮沉、虚实异常,可以一览无遗。

因为个体差异如肥瘦高矮造成的操作困难,也可以改善。

此时运用“自然落指法”(详见后)是确定平脉的重要依据。

当然,平脉仍然要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反复比较,以防疏漏。

2、把握肾中阴阳的生理、病理消长:一般来说,尺部脉法与所谓温补派各家的联系比较大。

诊脉的手法

诊脉的手法

诊脉的手法
诊脉常用的指法,可概括为选指、布指和运指。

1、选指:医生在诊脉时用左手诊病人的右手
,用右手诊病人的左手,三指指端平齐,手指略成弓形倾斜,与受诊者体表呈约45度,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以便于诊脉。

2、布指:先以中指按在桡骨茎突内侧动脉处,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布指疏密适当。

3、运指:医生运指概括为7种
举法:指医生用较轻的力量按在皮肤上查脉的方法,又称“浮取”、“轻取”。

按法:指医生用较重的力量按至筋骨体察脉的方法,又称“沉取”、“重取”。

寻法:有两层意思,其一,即寻即找,指医生手指用力可重可轻,左右推按,仔细检查脉象,寻找脉搏跳动最明显的部位;
其二,指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取脉的方法。

循法:指用指目沿着脉搏的轴上下移动,体察脉搏的长短。

推法:指目对准脉脊后,顺应脉搏的运势,左右内外推动观察脉象快慢、力量、趋势。

总按:三指同时用相等的指力诊脉。

单按:用单个手指诊察脉象,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位、数、形、势的变化。

中医的诊脉方法

中医的诊脉方法
下载后 可作,《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是故持 脉有道,虚静为保(《黄帝针灸甲乙经》作‘宝’)”。病人 应在平静安适状态下就诊才能合适,体位要舒适,精神要安静 ,避免各种干扰,手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前臂平放,手掌 向上,使血流舒畅。
寸口脉分三部分:即寸、关、尺。分别用中指、示指、环指 切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关部,示指在关前定寸部,环指 在关后定尺部,三指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上,以指肚接触脉 体,三指疏密,以病人高矮调整。
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分别切取浮、中、沉,又叫举、按、 寻。《诊家枢要》曰:“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 不重,委曲求之曰寻。”用以切取,脉来气势、形态、强弱。 以分别疾病的寒热、表里、虚实。
第一类是脏腑按表里关系分别反映于六部脉;第二类是寸 部反映上焦病,关部反映中焦病,尺部反映下焦病。两种意见 均能解释。

中医脉诊寸关尺分属脏器理论

中医脉诊寸关尺分属脏器理论

中医脉诊寸关尺分属脏器理论中医脉诊寸关尺分属脏器理论从手掌鱼际穴到手臂桡动脉一寸许能反映人的气血情况,故称气口或脉口,亦称寸口,是中医脉诊部位。

在这小段寸口脉上分寸关尺三部,寸在远心端,尺在近心端,关居中。

该处皮肤肌肉又是中医望诊之一,称尺肤诊。

寸尺脉中间部分名关,即分界之意。

左右寸关尺各代表不同脏器,即右寸肺,右关脾,左寸心,左关肝,左右尺为肾。

1 尺脉的研究《难经·十四难》说:“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比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

”《脉经》也说:“寸关虽无,尺犹不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

”以后学者都强调尺脉的重要性,认为尺脉侯肾和命门,为人的元气所在,生命攸关。

如人无二尺,多预后不良。

对健康人和患者左右寸关尺脉象进行描记,结果显示关脉最显著,幅度最大;尺脉最小,肾虚者更甚。

笔者认为这与解剖学有关:寸口脉即桡动脉的一小段,该动脉在肱桡肌深面,后经肱桡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至桡骨下端,经桡骨颈突至手背,其中关脉紧贴桡骨茎突,而尺脉在桡骨下端前面凹陷处且藏在两侧肌健之间,未能贴近骨面,根据“取脉压阻效应” ,故关脉处反弹最强,尺脉最弱,寸脉居中。

而病重时元气微弱,心力不足,脉象细弱,尺脉原本沉弱,故反映更弱,使指感最易辨出。

因尺脉能首先反映元气的变化,故属肾,但当病情危重、血压下降甚至心力衰竭时,尺脉反而最后消失。

52例休克患者血压回升前后脉象图参数比较发现随着休克的加重,先是寸脉减弱以至消失,然后关脉、尺脉依次减弱和消失。

因寸、关脉处于心脏的远端,比尺脉距心远,管径也稍细,故寸关脉处压力强度较弱,其消失要比尺脉早些。

另外,当按压寸口脉时,寸、关脉下垫物质较硬,管腔易被压瘪使管腔缩小,而尺脉较深不易被压瘪,管腔变化不大。

根据柏努利和罗丝定理(Rouse):“管腔狭窄处其压力下降,但在狭窄部位靠近其上游地方,压力反而升高"。

今尺脉正是靠近寸关脉上游,故当重按时,寸关处压强小而尺脉处反而大,因而量后消失。

把脉的位置与操作方法

把脉的位置与操作方法

把脉的位置与操作方法
把脉是一种中医诊断方法,根据脉搏的形态和特点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下面是把脉的位置和操作方法:
1. 脉搏位置:通常把脉的位置主要分为两部分,即寸关和尺泽。

其中,寸关包括寸口、关元、曲池、尺泽包括尺位、泽尺、孔最。

寸关主要反映手部经络的情况,尺泽主要反映手臂经络的情况。

2. 把脉的操作方法:通常是用三指法把脉。

具体方法如下:
- 使用三指,即食指、中指、无名指,平行并且紧贴患者的手腕内侧,根据不同的位置选择寸关或尺泽。

- 轻轻按压手腕内侧的相应位置,感受脉搏的跳动和特征,有的时候还需用旁观法观察舌苔、面色等其他体征。

- 把脉的时候要注意用指尖而不是指腹进行触诊,力度要适中,过轻或过重都会影响脉象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把脉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不建议随意进行把脉诊断,以免误判病情。

如果需要进行脉搏诊断,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把脉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是通过观察、问诊、望、闻、切等方法,判断人体脉搏的变化和特征,从而获得患者的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在中医中,脉象是反映人体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把脉可以了解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状况、阴阳平衡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为您介绍把脉的基本知识,包括把脉的方法、把脉的内容和解读,以及把脉的应用范围等。

把脉的方法把脉是通过手指触摸患者手腕上的动脉来判断脉搏的变化和特征。

把脉的位置一般在患者手腕上,即手腕部的脉搏位置,具体有中脉、尺脉、关脉等。

把脉时,医生用中、食指和无名指轻轻按压患者手腕上相应的脉搏位置,感觉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形态等等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把脉的内容和解读把脉时,医生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搏的频率脉搏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一般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

如果脉搏频率高于10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发热、心脏病、贫血等情况;如果脉搏频率低于6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情况。

脉搏的节律脉搏的节律是指脉搏的有规律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脉搏有规律地跳动,间隔时间相等。

如果脉搏节律不规律,可能表示患者有心脏病、心律失常等情况。

脉搏的力度脉搏的力度是指脉搏跳动时的力量大小。

正常情况下,脉搏的力度适中,不过强也不过弱。

如果脉搏力度过弱,可能表示患者有虚寒、气血不足等情况;如果脉搏力度过强,可能表示患者有实热、血压偏高等情况。

脉搏的形态脉搏的形态是指脉搏跳动的形状。

根据脉搏形态,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浮脉、沉脉、弦脉、细脉等形态的不同,可以反映患者的阳虚、阴虚、气血不足等情况。

把脉的应用范围把脉是中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和症状的诊断。

把脉可以用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根据把脉结果,中医师可以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寸部、尺郁诊脉法

寸部、尺郁诊脉法

寸部、尺郁诊脉法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

中医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中医切诊中的寸部、尺郁诊脉法,供中医爱好者们学习讨论。

1、寸微尺弱“问日: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答日: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

曰:“何谓阳不足?答日:假令寸日脉微,名日阳不足,阴气上人阳中,则洒淅恶寒也。

日:何谓阴不足?答日:尺脉弱,名日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

寸部主阳、主表、卫外之阳不足则恶寒,其脉微;尺部主阴、主里,阴气不足,则阴虚内热,其脉弱,此以寸、尺对比法,辨别阴阳失调所致恶寒,发热证。

2、寸浮数尺涩“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

寸脉浮数为阳热气盛,尺脉涩为热伤阴血,血络受损,则为下利脓血,与寸脉沉迟之虚寒下利不同。

3、尺、寸浮大“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浮为正气虚,大为邪气盛,但寸部浮大为格,病在上焦、阳气不降而格于上;尺中浮大为关,病在下焦,阴气关于下,不能上交,如尺、寸俱浮大为关格,上则吐逆,下则不得小便。

4、寸微尺紧“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

寸口脉微为亡阳,故大汗出,尺脉紧为阴弋盛,证属阴盛亡阳,故称“不见阳”。

5、寸浮尺涩“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寸口脉浮大为阳气盛,胃有热,尺中涩为气滞食积,脾呆不运,故见涩脉,非为涩弱无力之脉,故知腹中有食,宜大承气汤主治。

《四言举要》之诊脉手法概要

《四言举要》之诊脉手法概要

《四言举要》之诊脉手法概要“初持脉时,令仰其掌”:诊脉的姿势是要求病人把手仰放,手掌心向上。

“掌后高骨,是谓关上”:我们一再强调要求高骨定关,这是诊脉的第一步。

如果这一步错了,以后就全都错了,这一辈子都错了。

高骨定关就是用你的中指去摸一下病人手掌后面有一个高起的小骨头,西医就叫桡骨茎突。

从这个地方向手腕内侧去找,往那个方向稍微挪一点就能发现脉的跳动。

手掌仰放时,桡骨茎突是在人手掌的外侧。

往内稍微找一点,就会找到一个跳动的脉,这就是关脉。

找到关脉之后就好办了,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以这个为标准,高骨的前面,就是靠近手掌的那部分,就是寸脉,往后找就是往肘部那个位置去找,挨着关脉的就是尺脉,所以这样就定下寸、关、尺,而且你的食指一定要放在寸,中指放在关,无名指放在尺。

大家一定要比划一下,光听我这么说不行,为什么要动脑子呢?你拉过来一人,把手放在他的手腕上先找,当然他的手腕要仰放在桌子上,最好在手腕下面放一个脉枕,为什么要放脉枕呢?因为不放脉枕,他的手腕是窝着的,不好诊,垫一个脉枕,他的手腕就托起来了,就舒展开了。

这些光说没用,你需要比划一下,找一个人,拿一个小枕头,或者别的什么餐巾纸之类的垫在手腕下面,用手摸他的高骨,找到高骨,然后找到关脉,前寸后尺,一定要比划,不比划学不会。

“阳寸阴尺,先后推寻”:要找准这三部脉,你找错之后就坏了。

“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肾与命门,居两尺部”:左边的寸关尺是心、肝、肾,分别对应你的心肝肾,右边的寸关尺分别对应肺、脾、命门。

这是基本的六部脉,一定要记住。

五脏六腑定下来之后就好办了。

为什么?因为肝藏魂,肺藏魄,脾主谷气,心主神,这些都可以体现在寸、关、尺上面。

“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本命扶命,男左女右。

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寸是左心右肺,所以心肺对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是关乎人的性命的。

“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两个尺部称为神门,这个的根据是《伤寒论》,这是人的根,两个尺是肾和命门,它是人的根。

中医脉诊千年的不传之秘:寸关尺脉轴的六度空间,知道的人并不多163

中医脉诊千年的不传之秘:寸关尺脉轴的六度空间,知道的人并不多163

中医脉诊千年的不传之秘:寸关尺脉轴的六度空间,知道的人并不多163在诊脉的过程中,要学会辨别上下,当然这种辨脉法并非空穴来风,其实早在宋代刘三点的《方脉举要》中所提出的“上下来去至止”中就初见端倪,只是后来一直没有得到进一步阐发。

所谓上下,其实就是寸关尺的脉位上下。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脉位寸关尺轴的六度空间,即寸上,寸,关前一分,关,尺,尺后(如图)。

寸部、关部、尺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寸关尺部位,所候人体脏腑与普通脉法相同或相似。

这里需要重点强点的是寸上、关前一分和尺后三个部位。

寸上,相当于《内经》中所说的“上竟上者”,医者在指法上,食指在把完寸部脉之后,手指向鱼际部位稍微上移,便是寸上部位,这个脉位主要候咽喉部位。

关前一分,这个在《脉经》中就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后世医家李时珍、李中梓、李延昰比较重视,之后,就少有继承了,然而民间仍有不少中医还会使用这种方法。

关前一分的具体位置在寸部和关部的交界处,在按脉时,医者的食指在按完寸部后,移动去按寸上部位时,中指跟着平行上移,在寸部和关部的交界处落指,此处便是关前一分。

尺后脉位来源于明代医家易思兰的《易氏医案》,具体手法是医者无名指按完尺部之后,手指下移半指或一指,此时便是尺后脉位。

尺后脉位相当于《内经》中“下竟下者”的部位,主要候察人体的腰腹膝盖腿脚的生理病理信息。

无独有偶,这个关于脉搏寸关尺轴的六度空间,早在《伤寒杂病论》中也有类似记载,按照张仲景的六部脉位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大致是这样的:微出寸口,主要对应喉中;寸口对应胸中;上关上,对应心下;关上,对应脐旁;微下关,对应少腹;尺中,对应气冲。

从这个脉学寸关尺轴的六度空间来看,在诊脉的时候,手指需要在寸关尺上下移动,其实这种指法对于疑难杂症的诊治还是颇有益处的。

张景岳在讲到辨证的时候,就强调要注意“独处藏奸”的问题,在诊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在寸关尺脉位上移动手指,这样就不会漏掉脉位里的一些隐匿的生理病理信号,对于更加准确的诊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一种尺部诊脉法
尺部诊脉法,是指通过对尺脉脉象(广义的,包括各种表现)的诊察来诊断病症的一种脉诊技法。

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关于尺脉确定病症的记载,《辩脉法》载“尺脉弱,名曰阴不足”,又,“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名妊娠……”(《金匮》妇人妊娠病脉并治第二十),一般认为阴脉就是尺脉,同书中还有各种其它脉法与尺脉相对的多处记载,结合《脉经》里“尺脉浮……尺脉虚……尺脉沉而滑……”(卷四辩三部九侯脉证第一)“尺脉滑而浮大”,“尺脉牢而长”(卷一辩银洋大法第九)和历代其它医家关于尺脉的病案来看,应该有一种专门的尺脉诊法存在。

随师侍诊,常见有的老先生持脉,以食指定在关后尺上,中、无二指同时排列于后,谓之诊察尺脉。

为此曾多方查阅资料,遗憾的是,至今未见任何中医文献明示相关操作技法。

于是循此法四处求教,广涉脉书,临证也深加研摩,历有十年,略有体会,以为:诊脉胃气、神气随处可见,根脉诊则不能离开尺脉。

尺脉至少是根脉的一种。

叔和云“……尺犹不绝……何忧损灭”。

又由于尺部位置的特殊,如果再施行适当的操作技法,则不仅可以同时检测胃神根,对确定平脉,把握先天阴阳的生理、病理消长,作整体生理、病理的八纲辩证、脏腑辩证,以及诊察尺中其它局部脏腑的生理、病理状况,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撰者所掌握的尺脉诊法,有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脉理和操作技法,与各家理法有所不同。

现总结出部分相关的脉法脉理,简介于后,一家之言,以求引玉。

一、四大功用与相关脉理
1、确定平脉:尺脉部位介乎尺肤与寸口脉之间,至少有
三指的长度,又没有寸、关、尺的浮沉差异,平阔有余,脉动、脉管体、脉内容物与四周组织关系分明,其中个体脉的大小、长短、浮沉、虚实异常,可以一览无遗。

因为个体差异如肥瘦高矮造成的操作困难,也可以改善。

此时运用“自然落指法”(详见后)是确定平脉的重要依据。

当然,平脉仍然要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反复比较,以防疏漏。

2、把握肾中阴阳的生理、病理消长:一般来说,尺部脉
法与所谓温补派各家的联系比较大。

强调肾命水火阴阳。

如薛已指出,左尺脉虚弱而细数者是肾水真阴不足,宜六味丸,右尺迟软或沉细而数欲绝者命火常亏,宜八味丸。

李中梓谓,“先天之本在肾……故肾为先天之本……”,“两尺为肾部,沉候之六脉皆肾也……肾水绝也。

”(《医宗必读》)。

这里介绍的脉法,原来的名称就叫做“阴阳脉法”,除了广义的先天肾中阴阳之外,更突出了狭义生殖阴阳的消长。

且主张男女尺脉左右相反:男子左脉主肾中先天阳气和生殖之阳气的消长,主火。

又主子处,大肠,膀胱无形之气化。

右脉主肾中先天阴精和生殖之阴精的消长,主水。

右主子处,大肠,膀胱有形之物的
排泄。

女子与男子相反,左阴右阳。

在脉象上,仲景的“男子脉浮弱至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和“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此名为革,妇人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的名训,是生殖之阴阳病变的经典,对女子精气,包括现代医学有形之经、带甚至排卵的生理、病理作脉象估计,男子精气的饱满与漏、遗,结合现代医学的有形之物的消长如不射精、逆行射精作脉象估计,都出于其中。

诊脉时不要等闲视之。

关于大肠无形气化定位是否存在,有待商榷,暂列存疑。

3、作整体的生理、病理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
证对脉位的要求是不高的,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尺脉诊察和一般诊法无异。

《难经·五难》中的经文曰,“如三菽之重,……肺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

”是脏腑浮沉定位法的雏形。

在这里,尺脉右浮取主肺和大肠无形之气,(与一般大肠只一处定位不同,这里有形无形分列),中取主脾胃,沉取如前述李中梓所言“沉候之六脉皆肾也”,男子主肾中先天阴精和生殖之阴精的消长,主水。

右主子处,大肠,膀胱有形之物的排泄。

女子主肾中先天阳气和生殖之阳气的校长,主火。

又主子处,大肠,膀胱无形之气化。

左浮取主心与小肠,中取主肝胆,沉取如前述之男女相反。

简易的脏腑分列法,有一部分可移至尺脉诊中,前人述及较多,如郑寿全《医理真传》说右浮为三阴病,左沉为三阳病等。

4、诊察局部脏腑功能的生理、病理:前面其实已经提到,
尺部脉所主脏腑男女相反。

除子处生殖之阴阳定位,膀胱、大肠,即二便的生理、病理状况,皆可以从中测出,对细察脉象的要求较高。

而男女左右相反,在实践中结合脉象看,如有女子大便不同,左尺中、沉取独弦滑至关,或月经将至,左关尺偏浮而弦滑,四周从容,屡验,不见得没有道理。

二、操作步骤与重点说明
1、自然落指法:即以双手拇指同时轻托彼双腕底,双手
食、中、无三指同时按于彼关后尺中,先定浮位,然后同时加压,压力大小与彼脉四周组织张力大小相应,速度缓而匀,自肌肤表层一气下落到筋骨,乃至八指用力扣压久候,整个过程没有刻意停顿和重新返回。

要求“指随脉势”,是平脉的重要依据。

类似的脉法如:“初重指切骨定毕,便渐举指,令指不厚不薄与皮毛相得……以意消息进退举按之宜”《千金要方》,这里的“重指”初看不一样,实际上就是强调一气下落,如果在尺脉部位应用,似更便捷有效。

2、察独对比:察独易懂。

《素问·三部九候论》曰“……
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陷下者病。

”这里偏向大致收索。

关键是操作中脉
象与部、位之间的主次取舍,注意要有几条明确的思路。

对比是前者的深入,常有的有左右对比法(重点在于双手对比时,双手脉象之间的异同,有病理上相互协同和不同病理同时存在的可能。

)浮沉对比法,更针对浮沉之间的脉象病理协同可能和相异可能,操作中指法变化较多,要求“指随脉势,脉应指生”,“势象合一,动静兼施”,强调指法的主动。

3、其它的脉法:如以浮测沉法(此法认为脉动为浮,而
周围组织为沉,只诊浮位就有可能掌握沉位的状况),沉取久候法(沉取久候法一向为历代医家所倚重,朱丹溪论曰:“……若察取至骨,来势有力,且数,以意参之于证,验之形气,但有热证,当作痼热可也。

”李中梓指出“……脉又不足凭,当取之沉候”。

但都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

此法沉的部位,在极底,脉搏已不见搏动,只能凭无名指外端的搏动和三指下静态时的张力来确定虚实。

若勉强划分为5度则是强实、饱满、中平、虚乏、空乏,又有硬、软、涩触感之分。

可以简单理解为硬是血亏气盛,软是气亏血满。

涩为虚或实造成的不通畅病理。

然后结合轻度抬指,诊察起伏的高度来估测症候,如周学海所言“肾气虚者,尺中必陷而起伏小也”(《读医随笔》短脉余义)。

御医世家赵绍琴教授的沉取重按,常谓按之有力或按之急数,可能就是动静相兼的指法诊察所得,在重压无搏动的情形下,是不可能有24脉之中任何一种脉象出现的。

伏脉也是极沉,但一般认为伏脉有细小的形状,也只有动静相兼的指法可能诊出。

个体脉的起伏高低各不相同,须与平脉相权衡,于是轻抬指的高度也就成了一个需要估测的问题,起伏大则抬指高。

又有极力重压脉仍搏动的,多为气郁,阳亢或有症瘕)。

对比法往往是与相关脉理分析同时进行的。

通过对比确定主要的病理可能,然后结合捕捉各部位的病理共同点,确定主要病理。

4、求同:即归纳总结最主要的病理现象,以指导处方用
药。

主要病理脉象、部、位之间一般豆油相似之处或出现相互协同的病理提示。

如前所述,虽然有一个诊断顺序,但实际上每一步仍要互相反证。

比如对平脉的确定并不能在自然落指法中完全一次确定下来,以后每一步都在反证。

另外还有三个须要注意的地方,一是关于“成形”的概念,即,三指同时感触到脉动,此种状态称之为“成形”,在排除了先天脉管较硬、中医的症瘕和西医懂得动脉硬化、泌尿系结石(有关具体内容今后补遗)的等因素之后,一般认为,浮沉之间,指下成形状况所占的比例越大则病理越偏向于实邪重,反之则是虚证。

二是双手同时持脉。

为了细致探测脉况,一般用时会很长,持脉三十分钟是常事。

为节约时间,加上为了同时相诊脉,(毕竟双手脉表达的是一个整体)保证尽可能的精确,所以主张双手同时持脉。

三为势、象、部、位都可以不同程度的提示病位、病机、病因,因而对势、象、部、位的轻重取舍至关重要,此为人所忽视。

此法又有独特的规律,比如脉细首先考虑是肝病。

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