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孔隙度详解

合集下载

植物生产环境-土壤孔隙性

植物生产环境-土壤孔隙性

土壤的孔隙性土壤的孔隙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土壤条件,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关系到土壤中水气热状况和养分的调节,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孔体系,由固体土粒和粒间孔隙组成。

土壤孔隙是指土壤中的土粒和土粒、团聚体与团聚具体之间、土粒与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形成的空间。

土壤孔隙是容纳水分和空气的空间,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也是植物根系生长和土壤动物、微生物活动的地方。

一、土壤孔隙和土壤孔隙性土壤孔隙——土壤中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的孔隙。

土壤孔隙性是指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比例和性质的总称。

土壤孔性包括:A、孔隙度(孔隙数量)决定着土壤气、液两相的总量B、孔隙类型(孔隙的大小及其比例),决定着气、液两相的比例。

二、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一)土壤密度土壤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重量,单位是g/cm3或t/m3。

土壤密度数值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组成土壤的各种矿物的相对密度。

大多数土壤矿物的相对密度在2.6~2.7左右。

因此,土壤相对密度一般取其平均值为2.65。

土壤有机质的相对密度为1.25~1.40,表层的士壤有机质含量较多,所以,表层土壤的比重通常低于心土及底土。

(二)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重量,单位也是g/cm3或t/m3。

土壤容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数据,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用途有:1. 判断土壤的松紧程度因为容重包括孔隙,土粒只占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相同体积的土壤容重的数值小于比重。

一般旱地土壤容重大体在1.00~1.80 g/cm3之间,一般土壤的容重在1.0~1.7 g/cm3之间。

旱地耕作层较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壤容重为1.1~l.3 g/cm3。

相同质地的土壤,数值越小,土壤越疏松。

其数值的大小除受土壤内部性状如土粒排列、质地,结构、松紧的影响外,还经常受到外界因素如降水和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尤其是耕层变幅较大。

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公式

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公式

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土壤孔隙度是指土壤中孔隙的总体积与土壤总体积之比,它是土壤中空气和水分的存储空间。

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测定土壤的容重和基质密度来得到。

我们来看一下土壤的容重和基质密度的定义。

土壤的容重是指单位体积的土壤的质量,通常用g/cm³或kg/m³来表示。

而土壤的基质密度是指土壤中固体部分的质量与固体部分的体积之比,通常也用g/cm³或kg/m³来表示。

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孔隙度 = (1 - 容重 / 基质密度) × 100%在实际测定中,我们首先需要采集土壤样品,并将其干燥至恒定重量,以确定土壤的容重。

然后可以通过容器法或气体置换法来确定土壤的基质密度。

最后,根据上述公式,就可以计算得到土壤的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的大小对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和养分的存储都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孔隙度越大,土壤的透气性就越好,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和生长。

而孔隙度过大也可能导致土壤保水性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

因此,在实际的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中,合理控制土壤的孔隙度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通过计算公式来确定土壤的孔隙度,还可以通过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土壤剖面来初步判断土壤的孔隙度。

比如,砂质土壤通常孔隙度较大,而粘质土壤孔隙度相对较小。

另外,土壤的孔隙度还受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根系的分布和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土壤管理和改良时,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孔隙度的影响。

总的来说,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为合理的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通过控制土壤的孔隙度,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实际的土壤管理中,我们应该重视土壤孔隙度的测定和控制,以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土壤孔隙度的测定

土壤孔隙度的测定

土壤的孔隙度试验方法:分别选择土壤为沙土、壤土和黏土的田地各100m2进行田间持水量试样,把100m2等分两块,一块用1.3kg的液体肥与水一起冲施,一块用水灌溉.一周后,同时在施肥田地与不施肥的田地采取土壤并编上编号作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1、孔隙度,%=(1-土壤容重/土壤比重)*1002、土壤容重的测定先用铁铲刨平耕层的土面,将环刀托套在环刀无刃的一端,环刀刃朝下,用力均衡地压环刀托把,将环刀垂直压入土中。

如土壤较硬,环刀不易插入土中时,可用土锤轻轻敲打环刀托把,待整个环刀全部压入土中,且土面即将触及环刀托的顶部(可由环刀托盖上之小孔窥见)时,停止下压。

用铁铲把环刀周围土壤挖去,在环刀下方切断,并使其下方留有一些多余的土壤。

取出环刀.将其翻转过来,刃口朝上,用削土刀迅速刮去黏附在环刀外壁上的土壤,然后从边缘向中部用削土刀削平土面,使之与刃口齐平。

盖上环刀顶盖,再次翻转环刀,使已盖上顶盖的刃口一端朝下,取下环刀托。

同样削平无刃口端的土面并盖好底盖。

将装有土样的环刀迅速装入木箱带回室内,在天平上称取环刀及湿土质量,将称重后的环刀和土壤在105℃烘箱中烘至恒重,称量。

计算:土壤容重,g/cm3=烘干土样质量(g)/环刀容积(cm3 3,、土壤比重的测定取通过2mm孔径筛的风干试样约10g,经小漏斗装入已知质量的比重瓶中,称取瓶加风干试样质量。

另称取5g左右试样按3.1方法测定水分含量。

向装有样品的比重瓶中缓缓注入水,至水和土的体积约占比重瓶的1/3~1/2为宜。

缓缓摇动比重瓶,使土粒充分浸润,将比重瓶放在电砂浴上加热,沸腾后保持微沸1h,煮沸过程中应经常摇动比重瓶,驱除土壤中的空气。

煮沸完毕,将冷却的无CO2水沿瓶壁徐徐加入比重瓶至瓶颈,用手指轻轻敲打瓶壁,使残留土中的空气逸尽,粘附在瓶壁上的土粒沉入瓶底。

静止冷却,澄清后测量瓶内水温。

加水至瓶口,塞上毛细管塞,瓶中多余的水即从塞上毛细管孔中溢出,用滤纸擦干后称取瓶+水+土质量.将比重瓶中土液倒出,洗净比重瓶,注满冷却的无CO2水,测量瓶内水温,加水至瓶口,塞上毛细管塞,擦干瓶外壁,称取瓶+水质量.若每只比重瓶事先都经过校正,在测定时便可省去此步骤。

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

土壤容重一般是比重的一半左右。
3.土壤容重作用
(1)计算工程土方量 土壤重量=土壤体积×土壤容重 (2)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定额 设土层厚度1m,土壤含水量25%,容重为1.3 t/m3。 1hm2的1m土层储水量=10000m2×1m×1.3 t/m3×25%=3250m3/hm2= 325mm
3、土壤孔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
影响因素
有机质含量 土壤结构性
土壤 性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孔度大,容重小,通气孔多; 结构体(土团)内部较紧实,多小孔隙;结构体间则多
为大孔隙; 不同结构体类型孔隙状况不同;
土壤质地 土粒排列 方式
外界 降雨或灌溉 因素 施肥
粘土孔度大,但以小孔隙为主,砂土孔度小,但以通气 孔隙为多; 不同松紧状况土壤孔度不同; 排列疏松,大孔隙多一些;排列紧实则相反; 土壤容重变化:灌(降)水前小于灌(降)水后 土壤容重变化: 施肥前 ﹥ 施肥后 ; 施有机肥 < 施 化肥。 土壤容重变化:耕作前大于耕作后; ……
3.土壤容重作用 (3)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 设耕层厚度0.2m,容重1.3t/m3,有机质含量, 15g/kg=0.015t/t,全氮量0.75g/kg=0.00075t/t。 1hm2(104m2)0.2m土层计: 土壤=10000×0.2×1.3=2600t 有机质储量=2600×0.015=39.0t 全氮储量=2600×0.00075=1.95t
孔隙容积 ╳ 100% 土壤孔隙度 = 土壤容积 土壤容积 — 土粒容积 = ╳ 100% 土壤容积
= (1 — ( = 1— 土粒 容积 土壤 容积 土壤重量/土粒密度 土壤重量/容重 ) ╳ 100%
×100%
容重 =(1 — ) ╳ 100% 比重

土壤孔隙性.

土壤孔隙性.

2、土壤容重 概念:单位体积原状土壤(包括粒间孔隙) 的干土质量。单位是g/cm3 土壤容重和土壤质地、土壤结构状况、有机 质含量和松紧度等有直接关系。
3.(土壤孔度)%=(1-土壤容重/土粒密度) ×100% 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孔度为50%-60%。
(二)土壤孔隙的类型 土壤中的孔隙按照孔径的大小和性质,通 常分为无效孔隙、毛管孔隙和通气孔隙三 种类型。 1.无效孔(非活性孔) 土壤中最微细的孔隙,直径0.002mm以下, 这种孔隙几乎被水充满,使空气不能能够容纳水 分和空气的空间,土壤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 也是植物根系和土壤动物、微生物活动的地方。 土壤孔隙性,通常包括孔隙的数量、孔 隙的类型和大、小孔隙的比例三个方面。
(一)土壤孔隙度 概念:单位体积自然状态的土壤中,孔隙容 积占土壤总容积的百分数。一般由土粒密 度和土壤容重来计算。 1、土粒密度。 单位体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 量g/cm3. 一般矿质土壤土粒密度约为2.65 g/cm3
作业
1、河北省绝大部分土壤pH值范围是? 6.5-8.5 2.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发育的 影响。 1.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2.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3.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作业
1.土壤的缓冲性能的概念 土壤抵抗外来物质引起酸碱反应剧烈变化的 能力,即在土壤中加入酸、碱物质后,土 壤的pH值不会相应上升或降低,仍能保持 其相对稳定性。 2.指示植物的概念:
2.毛管孔 土壤中能够通过毛管力保持水分的孔隙,直 径0.002-0.02mm,可以保持水分,可以向 上下左右各个方向运动,供给作物吸收利 用。
3.通气孔 土壤中较粗大的孔隙。直径大于0.02mm,这 种孔隙不保持水分。一定数量的通气孔隙, 利于作物根系呼吸作用及地上部生长。

土壤孔隙性

土壤孔隙性

2、土壤容重 概念:单位体积原状土壤(包括粒间孔隙) 的干土质量。单位是g/cm3 土壤容重和土壤质地、土壤结构状况、有机 质含量和松紧度等有直接关系。
3.(土壤孔度)%=(1-土壤容重/土粒密度) ×100% 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孔度为50%-60%。
(二)土壤孔隙的类型 土壤中的孔隙按照孔径的大小和性质,通 常分为无效孔隙、毛管孔隙和通气孔隙三 种类型。 1.无效孔(非活性孔) 土壤中最微细的孔隙,直径0.002mm以下, 这种孔隙几乎被水充满,使空气不能流通, 所以称为无效孔隙。
2.毛管孔 土壤中能够通过毛管力保持水分的孔隙,直 径0.002-0.02mm,可以保持水分,可以向 上下左右各个方向运动,供给作物吸收利 用。
3.通气孔 土壤中较粗大的孔隙。直径大于0.02mm,这 种孔隙不保持水分。一定数量的通气孔隙, 利于作物根系呼吸作用及地上部生长。
(三)土壤孔隙状况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一般作物要求的土壤孔隙状况是:不仅有适当的 孔隙数量,而且大、小孔隙的比例要适当。 旱地土壤耕层孔隙度要大于50%,孔隙度要在 10%以上,无效孔隙度要尽量较少,毛细孔隙度 要尽量增加,才能较好地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土体内部孔隙的垂直分布状 况,应为“上虚下实”。
作业
1、河北省绝大部分土壤pH值范围是? 6.5-8.5 2.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发育的 影响。 1.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2.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3.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作业
1.土壤的缓冲性能的概念 土壤抵抗外来物质引起酸碱反应剧烈变化的 能力,即在土壤中加入酸、碱物质后,土 壤的pH值不会相应上升或降低,仍能保持 其相对稳定性。 2.指示植物的概念:
土壤孔隙性
土壤孔隙是土壤固体颗粒之间能够容纳水 分和空气的空间,土壤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 也是植物根系和土壤动物、微生物活动的地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土壤孔隙性,通常包括孔隙的数量、孔 隙的类型和大、小孔隙的比例三个方面。

土壤孔性概述

土壤孔性概述

土壤孔性概述土壤由固体土粒和粒间孔隙所组成,其中孔隙容纳水分和空气。

但土壤孔隙有大有小,大可通气,小可蓄水。

为了满足植物生长对水分和空气的需要,土壤应当既能保蓄足够的水分,又有适当的通气性,即要求土壤孔性良好。

所谓土壤孔性,是指能够反映土壤孔隙总容积的大小,孔隙的搭配及孔隙在各土层中的分布状况等的综合特性。

良好的孔性表现为,土壤中有一定数量的孔隙总容积,而且大、小孔隙搭配合理,分布适当。

一、土壤孔隙度及孔隙比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孔隙比是土壤中孔隙总容积大小的定量指标。

(一)土壤孔隙度在自然状况下,单位容积的土壤中孔隙容积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隙度(soil porosity)。

例如,在1cm3的土壤中,孔隙的容积是0.55cm3,则孔隙度为55%。

土壤孔隙度可以反映土壤孔隙总量的多少。

土壤孔隙度通常不直接测定,而是通过土粒密度和土壤容重计算得出。

土壤孔隙度=(1-土壤容重/土粒密度)×100%一般土壤孔隙度在30%~60%之间。

多数植物生长适宜的土壤孔隙度为50%~60%。

(二)土壤孔隙比土壤孔隙的数量也可以用孔隙比来表示,即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

土壤孔隙比=孔隙度/(1-孔隙度)如果土壤孔隙度为55%,则孔隙比为55%/(1-45%)=1.22。

根据多数植物生长表现来看,土壤孔隙比为1或稍大于1为好。

二、土壤比重和土壤容重(一)土壤比重(土粒密度)土壤比重(soil specific gravity)是土粒密度与水的密度(4℃时)之比。

土粒密度(soil grain density)是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质量,单位为g/cm3或t/m3。

由于4℃时水的密度为1g/cm3,所以土粒密度与土壤比重数值相等,只是前者有量纲,后者无量纲。

土壤比重取决于土壤矿物质颗粒组成和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中主要矿物的比重见表3-1。

表3-1 土壤中主要矿物的比重来源:孙向阳,《土壤学》,2005土壤有机质的密度为 1.2~1.4g/cm3。

第五土壤的孔隙性和结构性剖析

第五土壤的孔隙性和结构性剖析

二、土壤中大小孔隙的分级
即使两种土壤的总孔隙度完全相同,如果 大小孔隙的数量不同,其保水、导水、通气以 及其它性质也会有显著的差异。
——土壤的孔隙度和孔隙比,只能用来说 明土壤固相和孔隙的数量关系,而不能反映孔 隙的性质。






土粒
(一) 传统的划分方法
1、无效孔隙(inactive pore) 土壤中最小的孔隙,直径在10-6—10-3mm左
所谓当量孔径,是指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 相对应的孔径。
土壤水吸力(soil water suction)与当量孔径
D = 3/T D:为孔பைடு நூலகம்的当量孔径,mm; T:是土壤水所承受的吸力,单位为毫巴,或以
厘米表示的水柱高度。
当量孔径与土壤水吸力成反比,孔隙越 小,则土壤水吸力愈大。例如,当土壤水吸力 为10毫巴时,当量孔径为0.3mm,也就是说, 此时的土壤水分是保持在孔径为0.3mm以下的 孔隙中,而在大于0.3mm的孔隙中则没有水。
右,只要有十几个水分子就可以把它堵塞,根毛 插入也较困难。
这种孔隙中的水分,受到很大的吸力,不 发生毛管作用,保水能力很强,水分基本上不 能运动,也不能通气,因而对作物来说是无效 的,称无效孔隙。
2、毛管孔隙(capillary pore) 孔隙直径在10-3—10-1mm之间,具有毛管
作用,水分可借毛管作用保持于其中,并靠毛 管力进行运动。
3、非毛管孔隙
(non-capillary pore, air-space pore)
又称为空气孔隙或通气空隙,直径大于 0.1mm,不显毛管作用,不能保持水分,但可作 为通气透水的通道,经常为空气占据,只有大雨 过后很短时间被水分饱和。

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

(1)土粒的粘聚
c、胶体的胶结作用: 1. 有机物质(主要胶结物质):
通过阳离子()为桥梁粘结土粒; 有机物表面的 与粘粒
(2)成型动力
根系切割作用:根的穿透性 干湿交替作用:胶体物质的脱水程度及 速率不同,干缩程度不同。 冻融交替作用:
土壤耕作作用:
单个土粒 团聚体
微团粒
腐殖质
⑤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和生长;
团粒间较疏松,根系穿插容易; 团粒内部相对紧密,有利于根系的固着;
(三) 团粒结构体的形成
单粒→微凝聚体
胶结 粘合
微团聚体团粒
•第一阶段:单粒(或粘粒)在胶体凝聚、水 膜粘结以及胶结作用下形成初级复粒或致密 的小土团。稳定性差,易分散。
(三) 团粒结构体的形成
•第二阶段:各种胶结物质(粘粒、有机物质等) 在外力作用(如生物的穿插、分割、挤压等作用、 干湿交替、耕作等)下,使初级复粒进一步相互 逐级粘合、胶结、团聚,依次形成第二级、第三 级……微团聚体,再经多次聚合,最终成为大小
团粒结构体的土壤肥力特点:
②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大孔隙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 盛,有机质分解快; 小孔隙中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速度慢而使养分 得以保存。
团粒结构体的土壤肥力特点: ③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壤热量状况; ④团粒结构降低了土粒间的粘着性、粘结性,减 少了耕作阻力,提高了耕作质量,土壤耕性好;
肥下渗通道,造成跑水、跑肥;
(3)核状结构:长、宽、高大致相近,边 面棱角明显,较块状结构小。
蒜瓣土
(4)片状结构:横轴大于纵轴,呈扁平状,
出现于老耕地的犁底层。
卧土、 平搓土
土壤肥力特点:结构体内部紧实,多为

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

• 对土壤肥力、水分和气体交换具有重要影响
• 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之和
土壤孔隙度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影响土壤的持水能力和透水性
• 高孔隙度土壤有利于水分的渗透和储存
• 低孔隙度土壤不利于水分的渗透和储存
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影响土壤中养分的吸附和保持能力
• 高孔隙度土壤有利于养分的吸附和保持
• 低孔隙度土壤不利于养分的吸附和保持
对土壤气体交换的影响
• 影响土壤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 高孔隙度土壤有利于气体交换
• 低孔隙度土壤不利于气体交换

⌛️
土壤孔隙度对环境的影响
01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影响土壤中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 高孔隙度土壤有利于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 低孔隙度土壤不利于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通过植被恢复措施提高土壤孔隙度
草地恢复
森林恢复
• 种植草本植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孔隙度
• 种植树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孔隙度
•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06
土壤孔隙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土壤孔隙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土壤孔隙度在农业和环保领域的应用
• 探索土壤孔隙度与作物生长、土壤肥力、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 提出基于土壤孔隙度的农业和环保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质

土壤孔隙度研究在农业和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
土壤孔隙度研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
土壤孔隙度研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
•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

土壤孔隙度范围

土壤孔隙度范围

土壤孔隙度范围土壤是生命的基础,任何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土壤的支持。

土壤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就是孔隙度,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对土壤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土壤孔隙度范围”这一主题,为你详细解读它的几个步骤。

第一步:什么是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是指土壤中的孔隙空间占总土壤体积的比例。

在土壤中,孔隙分为大孔隙和小孔隙,分别分布在不同的深度。

大孔隙是指孔径大于0.1毫米的空隙,主要由生物活动、土壤结构和根系活动等因素产生。

小孔隙是指孔径小于0.1毫米的空隙,主要是由黏土、砂粒、泥粒等物质的微小空隙组成。

孔隙度是一个反映土壤质地、结构、肥力等性质的重要指标。

第二步:土壤孔隙度的测量方法土壤孔隙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汽油置换法、水浸法、铅直排液法等。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灌水法,在这个方法中,先将固定体积的土壤样品装入试管中,然后向其中加水直至完全饱和,记录土壤中孔隙水的体积,从而计算出土壤孔隙度的值。

第三步: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土壤孔隙度直接影响土壤的透气性、渗透性、保水性以及肥力等性质。

当孔隙度过大时,土壤会过度干燥,根系无法有效吸收水分和养分。

此外,孔隙度过大还会导致土壤的渗透性变差,不能有效地将水分输送到植物的根系。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植物需要调整孔隙度的大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第四步:土壤孔隙度的范围土壤孔隙度的范围取决于土壤的类型和用途。

在耕作土壤中,合适的孔隙度为50%~60%,其中大孔隙度为15%~30%,小孔隙度为20%~35%。

而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土壤,孔隙度的范围则取决于土壤的使用目的和质地等因素。

总之,土壤孔隙度是影响土壤质量的重要参数,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透气性、渗透性、保水性以及肥力等种种性质。

为了提高土壤的质量,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根据植物需求和土壤类型,调整孔隙度的大小,提高土壤环境的合适性。

土壤孔隙的分级名词解释

土壤孔隙的分级名词解释

土壤孔隙的分级名词解释土壤孔隙的分级名词解释1. 引言土壤孔隙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土壤的水分、气体和养分的运输和储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土壤孔隙的组成和特性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和土壤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壤孔隙的定义和分类土壤孔隙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它可以分为宏观孔隙和微观孔隙两类。

宏观孔隙是指直径大于0.08毫米的孔隙,在土壤中呈现为肉眼可见的空隙,主要负责土壤的水分和气体的运输。

微观孔隙是指直径小于0.08毫米的孔隙,在土壤中呈现为肉眼不可见的空隙,主要负责土壤的养分的储存和供给。

3. 宏观孔隙的分类和特性宏观孔隙可以进一步分为疏松孔隙、束缚孔隙和贮水孔隙三类。

疏松孔隙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的大孔隙,主要由土壤微团聚体的分散和土壤生物的作用形成,其直接影响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束缚孔隙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的中孔隙,主要由有机质和粘土矿物颗粒等细小颗粒的堆积形成,其能影响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养分的供应。

贮水孔隙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的小孔隙,主要由土壤颗粒的层片结构和沟渠孔隙的形成而成,其能影响土壤的持水能力和固持能力。

4. 微观孔隙的分类和特性微观孔隙可以进一步分为毛管孔隙和胶凝孔隙两类。

毛管孔隙是指土壤颗粒内部的孔隙,主要由土壤颗粒的细小裂隙和孔隙的堵塞形成,其能影响土壤的径流和潜水功能。

胶凝孔隙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的颗粒联系面上的孔隙,主要由粘土矿物颗粒和有机质胶结而成,其能影响土壤的颗粒稳定性和养分的释放。

5. 对土壤孔隙的解释与评价土壤孔隙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土壤改良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充足并合理分布的土壤孔隙可以提供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促进作物的根系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土壤孔隙还可以作为水分和气体的储库,调节土壤的水分和气候的变化。

适量的土壤孔隙也能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提供养分供给,有助于改善土壤的质量和提高农田的产量。

但是,过多或不合理的土壤孔隙也可能引发一些问题。

过多的土壤孔隙可能会导致土壤的渗透性过强,造成土壤的水分流失和农田的干旱。

土壤孔隙度小保温作用弱的原因

土壤孔隙度小保温作用弱的原因

土壤孔隙度小保温作用弱的原因咱们都知道,土壤这玩意儿,不仅仅是植物生根发芽的地方,还能像个“大冰箱”或者“小暖炉”一样,保温、隔热,这在不同的季节里能起到大作用。

说白了,冬天它能挡点寒气,夏天又能保住一点凉爽,可惜啊,这个好处并不是每种土壤都能轻松做到的,尤其是孔隙度小的土壤。

怎么回事呢?你看这事儿,我们得先从土壤孔隙说起。

土壤孔隙度,简单点儿说就是土壤里空隙的大小和多少。

空隙多,土壤就松软,水气、空气都能进去,植物根系也有地方舒服地生长。

而如果土壤孔隙度小,那就麻烦了。

你想啊,空隙少了,水分和空气进不去,温度也不好调节。

冬天冷得刺骨,夏天热得像蒸笼,根本不适合植物的“舒适生活”。

讲到这儿,咱们就可以来聊聊为啥孔隙度小的土壤保温作用差了。

首先吧,孔隙小的土壤缺少空气。

你想,土壤一旦密实了,水气和空气都无法进入,那就像是个大铁盒子。

空气是啥?空气不光是植物呼吸的好伙伴,也是土壤温度调节的“调皮精灵”。

如果空气进不去,土壤表面的温度一旦变化,整个土壤的温度就跟着变化了,这样一来,它对外界温度的“隔离保护”就弱了,啥时候冷啥时候热,它自己也搞不清楚了。

孔隙少的土壤水分也容易流失。

土壤里水分能够保留一段时间,温度就能稍微稳定一点。

可是孔隙少,水分没地方藏,流得快,热量也散得快,保温效果自然差了。

你想,水就像土壤里的热水袋,能够储存一些热量,慢慢释放。

但如果水没地方藏,温度变化得可快了,瞬间冷热无常,根本无法保持恒温。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了,土壤的颗粒大小不也是原因吗?对呀!颗粒大,孔隙相对大,空气和水就能轻松进出。

颗粒小,土壤越压越紧,孔隙越小,空气水分进入都困难,温度就没办法稳定了。

所以啊,土壤的颗粒越细,孔隙度就越小,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一些粘土的保温性比沙土差,尤其是粘土多了,温度变化起伏就大,没啥“镇得住”的能力。

孔隙度小的土壤常常还容易板结,咱们都知道,土壤一旦板结,根系没法透气,水分进不去,温度也不容易被调节。

土壤的孔隙率

土壤的孔隙率

土壤的孔隙率
土壤的孔隙率是指土壤体积中孔隙的百分比。

土壤孔隙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包括微孔、介孔和大孔三种类型。

微孔是指直径小于0.02毫米的孔隙,介孔是指直径
在0.02-0.2毫米之间的孔隙,大孔是指直径大于0.2毫米的孔隙。

土壤的孔隙率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

如果土壤颗粒大小均匀,并且含有较多的介孔和大孔,那么土壤的孔隙率就会相对较高。

相反,如果土壤颗粒较细并且较紧密,含有较少的大孔和介孔,那么土壤的孔隙率就会相对较低。

孔隙率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土壤的贮水能力、通气性、保肥性等性质。

孔隙率越高,土壤的贮水能力越好,通气性越好,利于植物的生长。

因此,合理控制土壤孔隙率对于农田的高产高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土壤孔隙度孔隙度容重的关系

土壤孔隙度孔隙度容重的关系

土壤孔隙度孔隙度容重的关系
土壤孔隙度是指土壤体积中孔隙所占的百分比,是反映土壤孔隙系统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孔隙度容重是指在一定容积的土壤中,有效孔隙的容量,也就是单位体积土壤中的孔隙体积。

孔隙度容重能反映土壤孔隙发育情况和土壤的紧实度,是评价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参数。

土壤孔隙度与孔隙度容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土壤孔隙度越大,孔隙度容重越小;土壤孔隙度越小,孔隙度容重越大。

这是因为孔隙度容重是反映土壤孔隙发育情况的指标,当土壤孔隙度增大时,说明孔隙发育程度较高,土壤更松散,容重较小;相反,当土壤孔隙度减小时,孔隙发育程度较低,土壤更紧实,容重较大。

具体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达为:孔隙度容重 = 1 - 孔隙度
这种关系是基于土壤物理性质的基本规律得出的,对于不同种类的土壤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进行研究和分析。

植物生产环境-土壤孔隙性

植物生产环境-土壤孔隙性
土壤孔隙性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目录
土壤孔隙与土土壤
土壤孔隙状况与土壤肥 03 力、植物生长的关系
土壤孔隙 性
(一)土壤孔隙和土壤孔隙性概念 土壤孔隙:是指土壤中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的孔 隙。 土壤孔隙性:是指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比例和性质的总称。 土壤孔隙性的好坏由两方面衡量: 1.孔隙度(孔隙数量),决定着土壤气、液两相的总量; 2.孔隙类型(孔隙的大小及其比例),决定着气、液两相的比 例。
土壤孔隙 性
(二)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 2. 土壤容重 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重量(干重)称为土壤容重。单位为 g/cm3 、 t/cm3。反应土壤的疏松程度。 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土壤容重在1.14~1.26 g/cm3之间比较 适 土壤之间差别较大,受五个因素影响:①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含 量;②土壤有机质含量;③土壤质地;④土壤结构;⑤土壤松紧度。
土壤孔隙 性
(二)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 1. 土壤比重(土壤密度) 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重量,单位为g/cm3 、 t/cm3 。 土壤比重数值的大小主要与土壤矿物组成、含量及土壤有机质含 量有关,由于土壤比重差别较小,一般2.6 ~2.7 g/cm3 ,通常用 2.65 g/cm3作为土壤比重数值。
土壤孔隙 性
(三)土壤孔隙状况与土壤肥力、植物生长的关系 4. 理想土壤孔隙状况 理想土壤孔隙状况是“上虚下实”,利于保水、扎根。标准判断: (1)质地相同 耕作层土壤,总孔隙度50% ~60%,通气孔隙度15% ~20%;耕作 层土壤下部土壤,总孔隙度为50%,通气孔隙度10%。 (2)质地不同 要求耕作层土壤及耕作层以下土壤质地层次为“上轻下重”。

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许多生物的栖息地。

土壤孔隙度是描述土壤内部结构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土壤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1. 土壤孔隙度的定义土壤孔隙度指的是土壤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孔隙由土粒之间的间隙和土粒内部的空隙组成,包括大孔隙和小孔隙两部分。

土壤孔隙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以及养分储备能力。

2. 影响土壤孔隙度的因素2.1.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孔隙度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沙土通常孔隙度较高,而粘土土壤孔隙度较低。

这是由于土壤颗粒粒径和结构的不同所导致的。

2.2. 土壤团聚体土壤中的团聚体是由胶合物、氧化铁等物质粘结而成的,它们能够增加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但也会减少土壤的孔隙度。

2.3. 植被覆盖植被的生长会影响土壤的物理结构,根系的生长和活动会改变土壤孔隙结构,从而影响土壤孔隙度。

3. 土壤孔隙度对土壤性质的影响3.1. 透气性土壤孔隙度越高,土壤的透气性就越好。

适当的孔隙度可以促进土壤通气,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和生长。

3.2. 保水性土壤孔隙度与土壤的保水性密切相关。

适当的孔隙度可以使土壤保水性良好,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吸水和养分吸收。

3.3. 养分储备能力土壤孔隙度大小直接影响土壤中养分的储备能力。

合理的孔隙度可以保证土壤中有足够的养分供植物吸收。

4. 土壤孔隙度的测定方法土壤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试验法和仪器法。

试验法包括压实法、浸润法等,通过试验得到土壤的孔隙度数据;仪器法主要有密度计、气孔度计等仪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的孔隙度。

5. 结语土壤孔隙度是土壤结构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生态功能。

合理的土壤孔隙度有利于土壤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因此在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中应重视土壤孔隙度的研究和调整。

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即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

土壤中各种形状地粗细土粒集合和排列成固相骨架。

骨架内部有宽狭和形状不同的孔隙,构成复杂的孔隙系统,全部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土壤孔隙度。

水和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系统中。

土壤是多孔体,土粒、土壤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均有孔隙存在。

单位体积内土壤孔隙所占的百分比,称为土壤孔隙度。

(1)无效孔隙
孔隙直径小于0.001毫米,保持在这种孔隙中的水分被土粒强烈吸附,不能被植物利用。

这类孔隙与土粒的大小和分散程度密切相关,即土粒越细或越分散,无效孔隙越多。

无效孔隙增加,透水透气困难,土壤耕性恶化。

(2)毛管孔隙
孔隙直径在0.001~0.1毫米,具有毛细管作用,水分可借毛管弯月面力储存并保持在其内,并靠毛管引力向上下左右移动,是对作物最有利的水分状态。

毛管孔隙度是毛管孔隙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

(3)非毛管孔隙
直径大于0.1毫米的孔隙,毛管作用明显减弱,保持储存水分能力逐步消失,是水分与空气的通道,经常被空气所占据,故又称空气孔隙或大孔隙。

它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土壤透气与渗水能力。

从农业生产需要来看,旱作土壤耕层非毛管孔隙应保持在10%以上,大、小孔隙之比为1:2~4较合适。

土壤孔隙度详解

土壤孔隙度详解

土壤孔隙度详解一、土壤孔隙度定义土壤中各种形状地粗细土粒集合和排列成固相骨架。

骨架内部有宽狭和形状不同的孔隙,构成复杂的孔隙系统,全部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土壤孔隙度。

二、土壤孔隙度分类1)按大小:土壤孔隙一般被分为3个等级:大孔隙、中孔隙和微孔隙。

直径>100~500μm 的孔隙,即较大的大孔隙,构成了植物根系生长或者蚯蚓活动的自由空间[8]。

直径在15~30μm和100~500μm之间的孔隙被称为小的大孔隙,它们对土壤通气和迅速排水起主要作用。

中孔隙的相当直径大约为0.2~30μm,在保存植物生长所需的水方面作用重大。

微孔隙是指直径<0.2μm的孔隙,这些孔隙中的水,植物通常不能利用,而且由于其直径较小也限制了微生物的活性[1]。

孔隙度反映土壤孔隙状况和松紧程度:一般粗砂土孔隙度约33—35%,大孔隙较多。

粘质土孔隙度约为45—60%小孔隙多。

壤土的孔隙度约有55—65%,大、小孔隙比例基本相当。

2)按类别:土壤孔隙按其直径的大小可分为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

毛管孔隙具有毛细作用,而且孔隙中水的毛管传导率大,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它的大小反映了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

非毛管孔隙比较粗大,不具毛细作用,其孔隙中的水分,可在重力作用下排出。

非毛管孔隙一方面反映土壤通气状况,另一方面在下雨时,通气孔发达的土壤可以快速吸收雨水,使之不致造成地表径流。

因此非毛管孔隙的大小反映了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

三、土壤孔隙度作用简单讲,就是通气、通水和保水,也可以贮存土壤有机物。

四、土壤孔隙度影响因素土壤质地、人为干扰(如翻耕、施入有机肥等)、土壤动物。

五、土壤孔隙度测定方法1.土壤毛管孔隙度:(1)取磁盘一个,盘中倒放一培养皿,培养皿上放滤纸一张,稍大于培养皿,将环刀连同所取土柱放于其上。

(2)向磁盘中加水,并使滤纸边缘接触水面,但勿使水面漫过培养皿。

(3)使土柱通过滤纸吸水,待土壤毛管全部充满水分时为止。

孔隙率和孔隙度

孔隙率和孔隙度

孔隙率和孔隙度孔隙率和孔隙度是土壤颗粒中各个空隙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1。

理解含义:土壤颗粒所占的空间叫土壤孔隙,孔隙率(孔隙/总体积)称为土壤孔隙度。

用百分数表示(%)。

2。

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植物根系所处土壤的孔隙中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和新陈代谢活动。

因此,土壤孔隙越多,则植物根系分布越广,植物扎根越深,从而提高了植物吸收水分、养分和氧气的能力。

同时也保证了植物体内水分蒸腾的通畅,利于植物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3。

对环境的影响:土壤孔隙率越高,透水性越强,越有利于蓄水。

但透水性过强会加速地下水的运动,导致河床决口,水灾泛滥;同时如果排水不良将造成涝渍或盐碱化等问题,甚至可以引起沙尘暴天气及农田减产。

4。

其它方面意义:对人类来说应该注重管理好每一寸耕地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这样既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需要又维护自然界平衡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上述关键词我们知道,土壤孔隙率越大,储存功能越差,渗漏损失增大,利用效益必受到限制。

相反土壤孔隙率小,则抗旱保墒性较强,但透水性弱易形成渍害。

另外还值得指出在限制径流条件下,改善土壤结构状况很容易实现补充灌溉供水目标。

5。

控释肥料技术简介:控释肥原名缓效性肥料,特点是:施入土后随着粪便尿液等有机质被微生物菌群逐步分解转化为无害的腐殖酸类、醇类等营养元素(见图),使作物获得缓慢均匀且持久的养分输送,最终达到促进早熟、增产、增收的目的. 6。

研究前景与创新思路:①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事半功倍:②节约粮食谁做主?--优化调整配方施肥!③少花钱办大事--氮磷钾优钙硼锌钼铜银铁钼!④土壤修复科学家--您听说过鸡蛋壳吗? ⑤废水回归泥里去-污染源头直接干掉! ⑥挖掘再塑矿物资源—功勋卓著找纳米!⑦禁止偷采破坏者--燃烧秸秆换取煤炭石油跟你没完!⑧治愈癌症奇迹般--克隆病毒免疫疗法!⑨战胜艾滋永恒话--抗体药品血清肾炎灵!⑩超级杀手横扫千军万马--基因工程靶向消灭!2。

试写出某种材料的孔隙率计算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孔隙度详解
一、土壤孔隙度定义
土壤中各种形状地粗细土粒集合和排列成固相骨架。

骨架内部有宽狭和形状不同的孔隙,构成复杂的孔隙系统,全部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土壤孔隙度。

二、土壤孔隙度分类
1)按大小:
土壤孔隙一般被分为3个等级:大孔隙、中孔隙和微孔隙。

直径>100~500μm 的孔隙,即较大的大孔隙,构成了植物根系生长或者蚯蚓活动的自由空间[8]。

直径在15~30μm和100~500μm之间的孔隙被称为小的大孔隙,它们对土壤通气和迅速排水起主要作用。

中孔隙的相当直径大约为0.2~30μm,在保存植物生长所需的水方面作用重大。

微孔隙是指直径<0.2μm的孔隙,这些孔隙中的水,植物通常不能利用,而且由于其直径较小也限制了微生物的活性[1]。

孔隙度反映土壤孔隙状况和松紧程度:一般粗砂土孔隙度约33—35%,大孔隙较多。

粘质土孔隙度约为45—60%小孔隙多。

壤土的孔隙度约有55—65%,大、小孔隙比例基本相当。

2)按类别:
土壤孔隙按其直径的大小可分为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

毛管孔隙具有毛细作用,而且孔隙中水的毛管传导率大,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它的大小反映了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

非毛管孔隙比较粗大,不具毛细作用,其孔隙中的水分,可在重力作用下排出。

非毛管孔隙一方面反映土壤通气状况,另一方面在下雨时,通气孔发达的土壤可以快速吸收雨水,使之不致造成地表径流。

因此非毛管孔隙的大小反映了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

三、土壤孔隙度作用
简单讲,就是通气、通水和保水,也可以贮存土壤有机物。

四、土壤孔隙度影响因素
土壤质地、人为干扰(如翻耕、施入有机肥等)、土壤动物。

五、土壤孔隙度测定方法
1.土壤毛管孔隙度:
(1)取磁盘一个,盘中倒放一培养皿,培养皿上放滤纸一张,稍大于培养皿,将环刀连同所取土柱放于其上。

(2)向磁盘中加水,并使滤纸边缘接触水面,但勿使水面漫过培养皿。

(3)使土柱通过滤纸吸水,待土壤毛管全部充满水分时为止。

(4)取出环刀将吸水膨胀而超出环刀的湿土用小刀切去,连同湿土柱称重,再除出环刀重量即为充满毛管水的湿土重。

(5)从环刀上部取出土样10—20克,置铝盒中烧失,测其含水百分数,计算出环刀内的干土重。

(6)计算
2.非毛管孔隙度
根据土壤相关物理性质,直接计算获得,见下。

六、土壤空隙度计算方法
非毛细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线管空隙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