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立体几何知识点+经典习题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及练习题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㈠平面的根本性质公理一:假如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在平面内。
公理二: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及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三: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三:假如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两个平面的交线)。
㈡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1 直线及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1.1 平行线的传递公理:平行于同始终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即:a∥b,b∥c a∥c1.2 异面直线定义: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称为异面直线。
1.3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⑴异面直线成角的范围:(0°,90°].⑵作异面直线成角的方法:平移法。
留意:找异面直线所成角时,常常把一条异面直线平移到另一条异面直线的特别点(如中点、端点等),形成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 直线及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相交、平行)3 平面及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斜交、垂直)㈢平行关系(包括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1 线面平行1.1 线面平行的定义:平面外的直线及平面无公共点,那么称为直线和平面平行。
1.2 断定定理:1.3 性质定理:2 线面角:2.1 直线及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假设直线及平面斜交,那么平面的斜线及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θ。
2.2 线面角的范围:θ∈[0°,90°]3 面面平行3.1 面面平行的定义:空间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称为两平面平行。
3.2 面面平行的断定定理:⑴ 断定定理1:假如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即:推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的两条线段,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即:⑵ 断定定理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互相平行。
即:3.3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⑴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⑵⑶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立体几何经典大题(各个类型的典型题目)
1.如图,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EA ,CD 都垂直于平面ABC ,且EA =AB =2a ,DC =a ,F 是BE 的中点.(1)FD ∥平面ABC ;(2)AF ⊥平面EDB .2.已知线段P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平面PAD ; (2)当∠PDA =45°时,求证:MN ⊥平面PCD ;F CBAEDA B C D EF 3.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CB=CD,BD AD ⊥,点E ,F 分别是AB,BD 的中点.求证: (1)直线EF// 面ACD ; (2)平面⊥EFC 面BCD .4.在斜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底面是等腰三角形,AB =AC ,侧面BB 1C 1C ⊥底面ABC (1)若D 是BC 的中点,求证 AD ⊥CC 1;(2)过侧面BB 1C 1C 的对角线BC 1的平面交侧棱于M ,若AM =MA 1, 求证 截面MBC 1⊥侧面BB 1C 1C ;(3)AM =MA 1是截面MBC 1⊥平面BB 1C 1C 的充要条件吗?请你叙述判断理由]立体几何大题训练(3)C15.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G 分别是A 1A ,D 1C ,AD 的中点. 求证:(1)MN//平面ABCD ; (2)MN ⊥平面B 1BG .6.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为棱AD 、AB 的中点. (1)求证:EF ∥平面CB 1D 1;(2)求证:平面CAA 1C 1⊥平面CB 1D 1.立体几何大题训练(4)7、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AB ∥CD ,AB=4,BC=CD=2,AA 1=2,_ G_ M _ D_1_ C_1_ B_1_ A_1_ N_ D _ C_ B _ ABA 1FE、E1分别是棱AD、AA1的中点(1)设F是棱AB的中点,证明:直线EE1∥面FCC1;(2)证明:平面D1AC⊥面BB1C1C。
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和例题
P.F. Productions
例3、已知不共点的三条直线两两相交, 求证:这三条直线共面。
l2
A
l3
C
l1
B
P.F. Productions
例4、已知: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都相交, 求证:这三条直线共面。
A l a
B
b
证明直线共面的常用方法:
1、①先由这些直线中的某些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②然后证明其他直线都在这个平面上。
平行直线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
按公共点个数分
无 公 共 点
平行直线 异面直线
P.F. Productions
2、异面直线的画法
b a α β b b β a
a α α
说明: 画异面直线时 , 为了体现它们不共面的特点。 常借助一个或两个平面来衬托.
P.F. Productions
P.F. Productions
14.2(3)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P.F. Productions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对于异面直线a和b,在空间任取一点P,过P分别作 a 和b的平行线 a′和b′,我们把 a′与b′所成的锐角(或 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
b a′ a P P b′ a′
5
4、立体几何的主要思想方法
①类比法:
要善于与平面几何做比较,认识其相同点,发现 其不同点,这种思想方法称之为类比思想。 ②转化法: 把空间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去解决, 这是学习立体几何的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③展开法:
将可展的空间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来处理问题 的思想方法称为展开思想。
记作: l P
立体几何多选题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立体几何多选题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一、立体几何多选题1.已知正方体1111 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M 为1DD 的中点,N 为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内一动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A .若2MN =,则MN 的中点的轨迹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πB .若N 到直线1BB 与直线DC 的距离相等,则N 的轨迹为抛物线C .若1D N 与AB 所成的角为3π,则N 的轨迹为双曲线 D .若MN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3π,则N 的轨迹为椭圆【答案】BC 【分析】对于A ,连接MN ,ND ,DP ,得到直角MDN △,且P 为斜边MN 的中点,所以1PD =,进而得到P 点的轨迹为球面的一部分,即可判断选项A 错误;对于B ,可知1NB BB ⊥,即NB 是点N 到直线1BB 的距离,在平面ABCD 中,点N 到定点B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DC 的距离相等,利用抛物线定义知B 正确;对于C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0)N x y ,利用空间向量求夹角知122121cos3224D N AB y x y D N ABπ⋅===⨯++⋅,化简可知N 的轨迹为双曲线;对于D ,MN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3MND π∠=,3ND =,可知N 的轨迹是以D 为圆心,33为半径的圆周; 【详解】对于A ,如图所示,设P 为MN 的中点,连接MN ,ND ,DP ,由正方体性质知MDN △为直角三角形,且P 为MN 的中点,2MN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为斜边的一半,知MDN △不管怎么变化,始终有1PD =,即P 点的轨迹与正方体的面围城的几何体是一个以D 为球心,1为半径的球的18,其面积214182S ππ=⨯⨯=,故A 错误;对于B ,由正方体性质知,1BB ⊥平面ABCD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1NB BB ⊥,即NB 是点N 到直线1BB 的距离,在平面ABCD 中,点N 到定点B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DC 的距离相等,所以点N 的轨迹是以点B 为焦点,直线DC 为准线的抛物线,故B 正确; 对于C ,如图以D 为直角坐标系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0)N x y ,1(0,0,2)D ,(0,2,0)A ,(2,2,0)B ,则1(,,2)D N x y =-,(0,2,0)AB =,利用空间向量求夹角知122121cos3224D N AB y x y D N ABπ⋅===⨯++⋅,化简整理得:2234y x -=,即221443y x -=,所以N 的轨迹为双曲线,故C 正确;对于D ,由正方体性质知,MN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MND ∠,即3MND π∠=,在直角MDN △中,3ND =,即N 的轨迹是以D 3D 错误; 故选:BC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综合,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解析几何几种特殊曲线的定义,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转化与划归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难题.2.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C ∆是边长为23的等边三角形,侧棱长为43,则( )A .直线1A C 与直线1BB 之间距离的最大值为3B .若1A 在底面ABC 上的投影恰为ABC ∆的中心,则直线1AA 与底面所成角为60︒ C .若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则异面直线AB 与1A C 所成的角为30D .若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则其外接球表面积为64π 【答案】AD 【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法求解. 【详解】如图示,以A 为原点,AC 为y 轴正方向,Ax 为x 轴正方向,过A 点垂直于面ABC 的向上方向为z 轴正方向建系,则()()()0,0,0,3,0,0,23,0,A B C 设()()()100010001000,,,3,3,,,23,,A x y z B x y z C x y z ++所以()()()1000100011,23,,,,,3,3,0,AC x y z BB x y z A B =---== 对于A:设n 为直线1A C 与直线1BB 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则有:11·0·0AC n BB n ⎧=⎪⎨=⎪⎩,即()()0000002300x x y y zz x x y y zz ⎧-+-=⎪⎨++=⎪⎩解得:()00,0n z x =- 设直线1A C 与直线1BB 之间距离为d ,则22011222200009||||z A B nd d x z n x z ===++ 22009x d ≥∴≤,即3d ≤,故A 正确;对于B :若1A 在底面ABC 上的投影恰为ABC ∆的中心,则(13,211A 底面法向量()(10,0,1,1,3,211m AA ==,设直线 1AA 与底面所成角为θ,则:121133sin |cos ,|143AA n θ===⨯,故B 错误; 对于C : 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时,则()()()1110,0,43,3,3,43,0,23,43,A B C则()()13,3,0,0,23,43,AB AC ==-设异面直线AB 与1A C 所成的角为θ,则1115cos |cos ,|||10||||23215AB AC AB AC AB AC θ====⨯,故C 错误;对于D :若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时,外接球的球心O 为上下底面中心DD 1连线的中点,所以外接球的半径()222324R =+=,所以2464S R ππ==.故D 正确故选:AD 【点睛】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 (1)建立合适的坐标系; (2)把要用到的向量正确表示; (3)利用向量法证明或计算.3.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M 为BC 边的中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 .AM 与D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10B .过三点A 、M 、D 的正方体ABCD A BCD ''''-的截面面积为92C .四面体A C BD ''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3π D .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点P 在底面A B C D ''''(所在的平面)上运动并且使MAC PAC ''∠=∠,那么点P 的轨迹是椭圆 【答案】AB 【分析】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异面直线方向向量的夹角cos ,||||AM D B AM D B AM D B ''⋅''<>=''为AM 与D B ''所成角的余弦值判断A 的正误;同样设(,,0)P x y 结合向量夹角的坐标表示,22215543x y =++⨯P 的轨迹知D 的正误;由立方体的截面为梯形,分别求,,,MN AD AM D N '',进而得到梯形的高即可求面积,判断B 的正误;由四面体的体积与内切球半径及侧面面积的关系求内切球半径r ,进而求内切球表面积,判断C 的正误. 【详解】A :构建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0,0,2),(1,2,2),(0,2,0),(2,0,0)A M B D '', ∴(1,2,0),(2,2,0)AM D B ''==-,10cos ,10||||58AM D B AM D B AM D B ''⋅''<>===''⨯,故正确.B :若N 为CC '的中点,连接MN ,则有//MN AD ',如下图示,∴梯形AMND’为过三点A 、M 、D 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截面, 而2,2,5MN AD AM D N ''====322, ∴梯形的面积为132932222S =⨯=,故正确. C :如下图知:四面体A C BD ''的体积为正方体体积减去四个直棱锥的体积,∴118848323V =-⨯⨯⨯=,而四面体的棱长都为22,有表面积为142222sin 8323S π=⨯⨯⨯⨯=,∴若其内切圆半径为r ,则有188333r ⨯⋅=,即33r =,所以内切球的表面积为2443r ππ=.故错误. D :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点P 在底面A B C D ''''(所在的平面)上运动且MAC PAC ''∠=∠,即P 的轨迹为面A B C D ''''截以AM 、AP 为母线,AC’为轴的圆锥体侧面所得曲线,如下图曲线GPK ,构建如下空间直角坐标系,232(0,0,2),(2),(0,22,0)22A M C '-,若(,,0)P x y ,则232(,,0),(0,22,2),(,,2)22AM AC AP x y '=-=-=-,∴15cos ||||512AM AC MAC AM AC '⋅'∠==='⨯222cos ||||43AP AC PAC AP AC x y '⋅'∠=='++⨯22215543x y =++⨯,整理得22(102)9216(0)y x y +-=>,即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故错误.故选:AB 【点睛】关键点点睛:应用向量的坐标表示求异面直线的夹角,并结合等角的余弦值相等及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求动点的轨迹,综合立方体的性质求截面面积,分割几何体应用等体积法求内切球半径,进而求内切球的表面积.4.已知球O 为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内切球,平面11A C B 截球O 的面积为24π,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A .异面直线AC 与1BC 所成的角为60°B .1BD ⊥平面11AC B C .球O 的表面积为36πD .三棱锥111B AC B -的体积为288 【答案】AD 【分析】连接11A C ,1A B ,通过平移将AC 与1BC 所成角转化为11A C 与1BC 所成角可判断A ;通过反证法证明B ;由已知平面11A C B 截球O 的面积为24π求出正方体棱长,进而求出内切球的表面积可判断C ;利用等体积法可求得三棱锥111B AC B -的体积可判断D. 【详解】对于A ,连接11A C ,1A B ,由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可知11//A C AC ,11AC B ∴∠为异面直线AC 与1BC 所成的角,设正方体边长为a ,则11112AC A B BC a ===,由等边三角形知1160A C B ∠=,即异面直线AC 与1BC所成的角为60,故A 正确; 对于B ,假设1BD ⊥平面11A C B ,又1A B ⊂平面11A C B ,则11BD B A ⊥,设正方体边长为a ,则11A D a =,12A B a =,1BD 3a =,由勾股定理知111A D B A ⊥,与假设矛盾,假设不成立,故1BD 不垂直于平面11A C B ,故B 错误; 对于C ,设正方体边长为a ,则112AC a =,内切球半径为2a,设内切球的球心O 在面11A C B 上的投影为O ',由等边三角形性质可知O '为等边11A C B △的重心,则111623332332O A AC a a =⨯'=⨯=,又132OA a =,∴球心O 到面11A C B 的距离为12122232633a a a OA O A ⎛⎫⎛⎫ ⎪ ⎪ ⎪ ⎪⎝⎭⎝⎭=-='-,又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截面圆的半径为2236626a a a ⎛⎫⎛⎫ ⎪ ⎪ ⎪⎝⎭⎝⎭-=,又截面圆的面积2624S a ππ⎛⎫= ⎪ ⎪⎝⎭=,解得12a =,则内切球半径为6,内切球表面积214644S ππ==⨯,故C 错误;对于D ,由等体积法知111111111111212122812383B A C B B A C B A C B V V S a --==⨯⨯=⨯⨯=,故D 正确; 故选:AD【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和它的内切球的几何结构特征,关键是想象出截面图的形状,从而求出正方体的棱长,进而求出内切球的表面积及三棱锥的体积,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于较难题.5.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棱1CC 上的中点,F 为棱1AA 上的点,且满足1:1:2A F FA =,点F ,B ,E ,G ,H 为过三点B ,E ,F 的平面BMN 与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F BEB .三棱锥的体积14B BMN V -=C .直线MN 与平面11A B BA 所成的角为45︒D .11:1:3D G GC = 【答案】ABD 【分析】面面平行性质定理可得出A 正确;等体积法求得B 正确;直线MN 与平面11A B BA 所成的角为1B MN ∠,求其正切值不等于1即可得出C 错误;利用面面平行性质定理和中位线求出11,D G GC 长度即可得出D 正确. 【详解】解:对于A.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平面11//ADA D 平面11BCB C , 又平面11ADA D 平面BMN HF =,平面11BCB C ⋂平面BMN BE =,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HF BE ,故正确; 对于B.因为1:1:2A F FA =,所以111332B M A B ==, 又E 为棱1CC 上的中点,所以14B N =, 所以1111234432B BMN N B BM V V --⎛⎫==⨯⨯⨯⨯= ⎪⎝⎭,故正确; 对于C.由题意及图形可判定直线MN 与平面11A B BA 所成的角为1B MN ∠, 结合B 选项可得1114tan 13B N B MN B M ∠==≠,故错误; 对于D.同A 选项证明方法一样可证的11//GC B M ,因为E 为棱1CC 上的中点,1C 为棱1B N 上的中点,所以1113=22GC B M =所以11G=2D ,所以11:1:3D G GC =,故正确. 故选:ABD 【点睛】求体积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对于规则的几何体,利用相关公式直接计算;(2)等体积法:选择合适的底面来求几何体体积,常用于求三棱锥的体积,即利用三棱锥的任一个面可作为三棱锥的底面进行等体积变换;(3)割补法:首先把不规则的几何体分割成规则的几何体,然后进行体积计算;或者把不规则的几何体补成规则的几何体,不熟悉的几何体补成熟悉的几何体,便于计算.6.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3,线段11B D 上有两个动点,E F ,且1EF =,以下结论正确的有( )A .AC BE ⊥B .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为定值C .点A 到平面BEF 的距离为定值D .三棱锥A BEF -的体积是定值 【答案】ACD 【详解】由AC BD ⊥,1AC DD ⊥可证AC ⊥平面11D DBB ,从而AC BE ⊥,故A 正确; 取特例,当E 与1D 重合时,F 是F ',AE 即1AD ,1AD 平行1BC ,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是1C BF '∠,当F 与1B 重合时,E 是E ',BF 即1BB ,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是1A AE '∠,可知1C BF '∠与1A AE '∠不相等,故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不是定值,故B 错误;连结BD 交AC 于O ,又AC ⊥平面11D DBB ,点A 到平面11BDD B 的距离是2=2AO ,也即点A 到平面BEF 的距离是22,故C 正确; 2=2AO 为三棱锥A BEF -的高,又1111224BEF S =⨯⨯=△,故三棱锥A BEF -的体积为112234224⨯⨯=为定值,D 正确. 故选:ACD 【点睛】求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常见方法为: (1)定义法:直接作平面的垂线,求垂线;(2)等体积法:不作垂线,通过等体积法间接求点到面的距离; (3)向量法:计算斜线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投影即可.7.如图,矩形ABCD 中, 22AB AD ==,E 为边AB 的中点.将ADE 沿直线DE 翻折成1A DE △(点1A 不落在底面BCDE 内),若M 在线段1A C 上(点M 与1A ,C 不重合),则在ADE 翻转过程中,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 .存在某个位置,使1DE A C ⊥B .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1A DC 成立 C .存在点M ,使得//MB 平面1A DE 成立D .四棱锥1A BCDE -2【答案】CD 【分析】利用反证法可得A 、B 错误,取M 为1A C 的中点,取1A D 的中点为I ,连接,MI IE ,可证明//MB 平面1A DE ,当平面1A DE ⊥平面BCDE 时,四棱锥1A BCDE -体积最大值,利用公式可求得此时体积为24. 【详解】如图(1),取DE 的中点为F ,连接1,A F CF , 则45CDF ∠=︒,22DF =,故212254222222CF =+-⨯⨯=, 故222DC DF CF ≠+即2CFD π∠≠.若1CA DE ⊥,因为11,A D A E DF FE ==,故1A F DE ⊥,而111A F A C A ⋂=, 故DE ⊥平面1A FC ,因为CF ⊂平面1A FC ,故DE CF ⊥,矛盾,故A 错. 若BM ⊥平面1A DC ,因为DC ⊂平面1A DC ,故BM DC ⊥, 因为DC CB ⊥,BM CB B ⋂=,故CD ⊥平面1A CB ,因为1AC ⊂平面1A CB ,故1CD A C ⊥,但1A D CD <,矛盾,故B 错. 当平面1A DE ⊥平面BCDE 时,四棱锥1A BCDE -体积最大值, 由前述证明可知1A F DE ⊥,而平面1A DE平面BCDE DE =,1A F ⊂平面1A DE ,故1A F ⊥平面BCDE ,因为1A 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11A D A E ==,故122A F =, 又四边形BCDE 的面积为13211122⨯-⨯⨯=, 故此时体积为13223224⨯⨯=D 正确. 对于C ,如图(2),取M 为1A C 的中点,取1A D 的中点为I ,连接,MI IE ,则1//,2IM CD IM CD =,而1//,2BE CD BE CD =, 故//,IM BE IM BE =即四边形IEBM 为平行四边形,故//IE BM ,因为IE ⊂平面1A DE ,BM ⊄平面1A DE ,故//MB 平面1A DE , 故C 正确. 故选:CD.【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注意对于折叠后点线面的位置的判断,若命题的不成立,往往需要利用反证法来处理,本题属于难题.8.如图,正三棱柱11ABC A B C -中,11BC AB ⊥、点D 为AC 中点,点E 为四边形11BCC B 内(包含边界)的动点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1112DA A A B A BC =-+ B .若//DE 平面11ABB A ,则动点E 2AC C .异面直线AD 与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6D .若点E 到平面11ACC A 3EB ,则动点E 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部分 【答案】BCD 【分析】根据空间向量的加减法运算以及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解,逐项判断,进而可得到本题答案. 【详解】解析:对于选项A ,()1112AD A A B A BC =-+,选项A 错误; 对于选项B ,过点D 作1AA 的平行线交11A C 于点1D .以D 为坐标原点,1DA DB DD ,,分别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设棱柱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b ,则002aA ⎛⎫ ⎪⎝⎭,,,00B ⎛⎫ ⎪ ⎪⎝⎭,,10B b ⎛⎫ ⎪ ⎪⎝⎭,,102a C b ⎛⎫- ⎪⎝⎭,,,所以12a BC b ⎛⎫=- ⎪ ⎪⎝⎭,,,12a AB b ⎛⎫=- ⎪ ⎪⎝⎭,. ∵11BC AB ⊥,∴110BC AB ⋅=,即222022a a b ⎛⎫⎛⎫--+= ⎪ ⎪ ⎪⎝⎭⎝⎭,解得2b a =. 因为//DE 平面11ABB A ,则动点E的轨迹的长度等于1BB =.选项B 正确. 对于选项C ,在选项A 的基础上,002a A ⎛⎫⎪⎝⎭,,,00B ⎛⎫ ⎪ ⎪⎝⎭,,()0,0,0D ,1022a C a ⎛⎫- ⎪ ⎪⎝⎭,,,所以002a DA ⎛⎫= ⎪⎝⎭,,,1222a BC a ⎛⎫=- ⎪ ⎪⎝⎭,-,,因为2111cos ,||||aBC DA BC DA BC DA a ⎛⎫- ⎪⋅<>===1,BC DA 所成角C 正确. 对于选项D ,设点E 在底面ABC 的射影为1E ,作1EF 垂直于AC ,垂足为F ,若点E 到平面11ACC A 的距离等于2EB ,即有12E F EB =,又因为在1CE F ∆中,11E F C =,得1EB E C =,其中1E C 等于点E 到直线1CC 的距离,故点E 满足抛物线的定义,另外点E 为四边形11BCC B 内(包含边界)的动点,所以动点E 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部分,故D 正确.故选:B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的综合应用问题,其中涉及到抛物线定义的应用.。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
【考点梳理】一、考试内容1.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及距离。
3.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点到平面的距离。
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二、考试要求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以及它们所成的角与距离的概念。
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2.能运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对于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距离公式不要求记忆。
3.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特别是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直观图。
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4.理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路,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考点简析1.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2.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转化3.空间元素间的数量关系(1)角①相交直线所成的角;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③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射影所成的角;④二面角——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来度量。
(2)距离①两点之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②点线距离——点到垂足的距离;③点面距离——点到垂足的距离;④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上一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垂线在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长;⑥线面距离——平行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⑦面面距离——平面上一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⑧球面上两点距离——球面上经过两点的大圆中的劣弧的长度。
高中几何体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几何体试题及答案解析试题一:立体几何基础题题目: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求该长方体的体积。
解析: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其三个维度的乘积来计算,即体积V = a × b × c。
答案:V = abc。
试题二: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题目: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1, 0, 0),点B(0, 1, 0),点C(0, 0, 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解析: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向量叉乘来求解。
设向量AB = (-1, 1, 0),向量AC = (-1, 0, 1),向量AB与向量AC 的叉乘结果为向量AB × AC = (1, -1, 1)。
该向量的模即为三角形ABC的面积的两倍。
答案: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
试题三:圆锥体的体积计算题目: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求圆锥的体积。
解析:圆锥的体积可以通过公式V = (1/3)πr²h来计算。
答案:V = (1/3)πr²h。
试题四:球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题目:已知球体的半径为R,求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析:球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公式A = 4πR²来计算,球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公式V = (4/3)πR³来计算。
答案:球体的表面积A = 4πR²,球体的体积V = (4/3)πR³。
试题五:旋转体的体积题目: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求圆柱的体积。
解析:圆柱的体积可以通过公式V = πr²h来计算。
答案:V = πr²h。
结束语:通过上述试题及答案解析,我们可以看到高中几何体的计算涉及体积、面积和表面积等概念,这些计算在数学和物理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至关重要。
希望这些试题和解析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立体几何概念的理解,并在解题过程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高三精选立体几何大题30题(含详细解答)
A BC第1题图ABCD第1题图立体几何大题1.如下图,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BC中,∠ACB=90°,AC=4cm,CD是斜边上的高沿CD 把△ABC折成直二面角.(1)如果你手中只有一把能度量长度的直尺,应该如何确定A,B的位置,使二面角A-CD-B是直二面角?证明你的结论.(2)试在平面ABC上确定一个P,使DP与平面ABC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证明你的结论.(3)如果在折成的三棱锥内有一个小球,求出小球半径的最大值.2.如图,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3,侧棱长为4,连结A1B过A作AF⊥A1B垂足为F,且AF的延长线交B1B于E。
(Ⅰ)求证:D1B⊥平面AEC;(Ⅱ)求三棱锥B—AEC的体积;(Ⅲ)求二面角B—AE—C的大小的正弦值.3.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1,点M在BC上,△AMC1是以M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I)求证:点M为BC的中点;(Ⅱ)求点B到平面AMC1的距离;(Ⅲ)求二面角M—AC1—B 的正切值. 4.如图,已知多面体ABCDE中,AB⊥平面ACD,DE⊥平面ACD,三角形ACD是正三角形,且AD=DE=2,AB=1,F是CD的中点.(Ⅰ)求证:AF∥平面BCE;(Ⅱ)求多面体ABCDE的体积;(Ⅲ)求二面角C-BE-D 的正切值.5.已知:ABCD是矩形,设PA=a,PA⊥平面ABCD.M、N分别是AB、PC的中点.(Ⅰ)求证:MN⊥AB;(Ⅱ)若PD=AB,且平面MND⊥平面PCD,求二面角P—CD—A的大小;(Ⅲ)在(Ⅱ)的条件下,求三棱锥D—AMN的体积.6.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M、N分别为棱DD1、AB、BC的中点。
(I)求二面角B1—MN—B的正切值;(II)证明:PB⊥平面MNB1;(III)画出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使其满足“有4个正方形面相连成一个长方形”的条件,并求出展开图中P、B两点间的距离。
立体几何经典习题集(含答案)
立体几何基础A 组题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⑴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⑵ 若点P 不在平面α内,A 、B 、C 三点都在平面α内,则P 、A 、B 、C 四点不在同一平面内 ⑶ 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⑷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0B.1C.2D.3答案:A2.已知异面直线a 和b 所成的角为︒50,P 为空间一定点,则过点P 且与a 、b 所成的角都是︒30的直线条数有且仅有 (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答案:B 3.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 (1) 若βα//,则m l ⊥ (2) 若βα⊥,则m l // (3) 若m l //,则βα⊥ (4) 若 m l ⊥,则βα//A.(3)与(4)B.(1)与(3)C.(2)与(4)D.(1)与(2)答案:B4.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l =βα ,则l ( ) A.与m 、n 都相交 B.与m 、n 中至少一条相交 C.与m 、n 都不相交 D.至多与m 、n 中的一条相交答案:B5.设集合A={直线},B={平面},B A C =,若A a ∈,B b ∈,C c ∈,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 c a b a b c ⊥⇒⎭⎬⎫⊥// B.c a c b b a //⇒⎭⎬⎫⊥⊥ C.c a b c b a //////⇒⎭⎬⎫ D. c a b c b a ⊥⇒⎭⎬⎫⊥//答案:A6.已知a 、b 为异面直线,点A 、B 在直线a 上,点C 、D 在直线b 上,且AC=AD ,BC=BD ,则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 ( ) A. ︒90 B. ︒60 C. ︒45 D. ︒30答案:A7.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有四个相邻侧面互相垂直的棱柱是直棱柱 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是正方体底面是正三角形,各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A.1个B.2个C.3个D.0个答案:D8.设M={正四棱柱},N={长方体},P={直四棱柱},Q={正方体},则这些集合之间关系是 ( ) A.Q M N P B.Q M N P C.Q N M P D.Q N M P答案:B9.正四棱锥P —ABCD 中,高PO 的长是底面长的21,且它的体积等于334cm ,则棱AB 与侧面PCD 之间的距离是 ( ) A.cm 2 B. cm 2 C. cm 1 D.cm 22答案:A10.纬度为α的纬圈上有A 、B 两点,弧在纬圈上,弧AB 的长为απcos R (R 为球半径),则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 )A. R πB. R )(απ-C. R )2(απ-D. R )2(απ-答案:D11.长方体三边的和为14,对角线长为8,那么 ( ) A.它的全面积是66 B.它的全面积是132C.它的全面积不能确定D.这样的长方体不存在答案:D12.正四棱锥P —ABCD 的所有棱长都相等,E 为PC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BE 与PA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A.21B. 22C. 32D. 33答案:D13.用一个过正四棱柱底面一边的平面去截正四棱柱,截面是 ( )A.正方形B.矩形C.菱形D.一般平行四边形答案:B二、填空题:14.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F 、G 分别为AB 、BC 、CC 1的重点,则EF 与BG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10 15.二面角βα--a 内一点P 到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距离分别为22和4,到棱a 的距离为24,则这个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575或16.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a 的菱形,︒=∠60BAD ,沿对角线BD 折成︒120的二面角A —BD —C 后,AC 与BD 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43 17.P 为︒120的二面角βα--a 内一点,P 到α、β的距离为10,则P 到棱a 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3320 18.如图: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正方形ABEF 所在平面成︒60的二面角,则异面直线AD 与BF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219.已知三棱锥P —ABC 中,三侧棱P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三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分别为γβα,,,则=++γβα222cos cos cos _______________答案:1 20.若四面体各棱的长是1或2,且该四面体不是正四面体,则其体积的值是___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可能的值)。
立体几何基础题题库(600道附详细答案)
解析:CA,B选项中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而D选项中可见图:
18.如图,是一个无盖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图,A、B、C为其上的三个点,则在正方体盒子中,∠ABC等于()
A.45°B.60°
C.90°D.120°
26.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H分别是AB,AD的中点,F,G分别是CB,CD的中点,若AC + BD =a,AC BD =b,求 .
解析: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4分) =2 =
27.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CB=90º,AC=b,BC=a,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B⊥AB,M是PA的中点,AB⊥MC,求异面直MC与PB间的距离.
A.1B.2C.3D.4
只有②、⑤能判定M//N,选B
10.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1B⊥CB1,则A1B与AC1
所成的角为
(A)450(B)600
(C)900(D)1200
C解析:作CD⊥AB于D,作C1D1⊥A1B1于D1,连B1D、AD1,易知ADB1D1是平行四边形,由三垂线定理得A1B⊥AC1,选C。
解析:C如四棱锥的四个侧面, 个。
33..在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与HG交于点M,则()
A.M一定在直线AC上
B.M一定在直线BD上
C.M可能在AC上,也可能在BD上
D.M不在AC上,也不在BD上
解析:∵平面ABC∩平面ACD=AC,先证M∈平面ABC,M∈平面ACD,从而M∈AC
①若 ②若
③ ④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经典习题)
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经典习题)1.给出以下命题:1) 若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平面β内的两条直线,则平面α平行于平面β;2) 若平面α外一条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直线l和平面α平行;3) 设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于直线l,若平面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则平面α和平面β垂直;4) 直线l与平面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2.在空间中,以下命题正确的是:A) 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B)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C)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考点为二三视图与直观图及面积与体积。
基础训练】1.如图,E和F分别为正方体的面ADD1A1和面BCC1B1的中心,则四边形BFD1E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投影可能是什么形状。
2.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度,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原图形的面积是多少?3.在三角形ABC中,AB=2,BC=1.5,∠ABC=120度。
若使其绕直线BC旋转一周,则它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4.已知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则这个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是多少?若长方体共顶点的三个侧面面积分别为3,5,15,则它的体积是多少?5.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多少?6.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它的棱长为2,则球的表面积是多少?7.若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是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多少?8.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为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多少?9.半径为R的半圆卷成一个圆锥,则它的体积为多少?高考链接】1.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面积为多少?2.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多少?1.在三棱锥ABCDE中,AB=AC=AD=2,BC=3,CD=4,BE=5,CE=6,DE=7,求∠AED的大小。
立体几何典型例题精选(含答案)
FEDCBA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热点一: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1.(2014,广二模理 18) 如图,在五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EF ∥平面ABCD , 1EF =,,90FB FC BFC ︒=∠=,3AE =.(1)求证:AB ⊥平面BCF ;(2)求直线A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切值.变式1:(2013湖北8校联考)如左图,四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2,1,5,DB DC BC ===2.AB AD ==将左图沿直线BD 折起,使得二面角A BD C --为60,︒如右图.(1)求证:AE ⊥平面;BDC(2)求直线AC 与平面ABD 所成角的余弦值.变式2:[2014·福建卷] 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D =CD =1,AB ⊥BD ,CD ⊥BD .将△ABD 沿BD 折起,使得平面ABD ⊥平面BCD ,如图1-5所示.(1)求证:AB ⊥CD ; (2)若M 为AD 中点,求直线AD 与平面M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热点二:二面角例2.[2014·广东卷] 如图1-4,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DPC=30°,AF⊥PC 于点F,FE∥CD,交PD于点E.(1)证明:CF⊥平面ADF;(2)求二面角D -AF -E的余弦值.变式3:[2014·浙江卷] 如图1-5,在四棱锥A-BCDE中,平面ABC⊥平面BCDE,∠CDE=∠BED =90°,AB=CD=2,DE=BE=1,AC= 2.(1)证明:DE⊥平面ACD;(2)求二面角B -AD -E的大小.变式4:[2014·全国19] 如图1-1所示,三棱柱ABC -A1B1C1中,点A1在平面ABC内的射影D在AC 上,∠ACB=90°,BC=1,AC=CC1=2.(1)证明:AC1⊥A1B; (2)设直线AA1与平面BCC1B1的距离为3,求二面角A1 -AB -C的大小.热点三:无棱二面角例3.如图三角形BCD 与三角形MCD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平面MCD ⊥平面BCD ,AB ⊥平面BCD ,23AB =.(1)求点A 到平面MBC 的距离;(2)求平面ACM 与平面B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变式5: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K BB ∈,1M CC ∈,且114BK BB =,134CM CC =. 求:平面AKM 与A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变式6:如图1111ABCD A B C D -是长方体,AB =2,11AA AD ==,求二平面1AB C 与1111A B C D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高考试题精选1.[2014·四川,18] 三棱锥A-BCD及其侧视图、俯视图如图1-4所示.设M,N分别为线段AD,AB的中点,P为线段BC上的点,且MN⊥NP.(1)证明:P是线段BC的中点;(2)求二面角A -NP -M的余弦值.2.[2014·湖南卷] 如图所示,四棱柱ABCD -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C∩BD=O,A1C1∩B1D1=O1,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1)证明:O1O⊥底面ABCD;(2)若∠CBA=60°,求二面角C1OB1D的余弦值.3.[2014·江西19] 如图1-6,四棱锥P -ABCD中,ABCD为矩形,平面P AD⊥平面ABCD.(1)求证:AB⊥PD. (2)若∠BPC=90°,PB=2,PC=2,问AB为何值时,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最大?并求此时平面BPC与平面DPC夹角的余弦值.M OH FED C B A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答案例1.(2014,广二模)(1)证明:取AB 的中点M ,连接EM ,则1AM MB ==,∵EF ∥平面ABCD ,EF ⊂平面ABFE ,平面ABCD 平面ABFE AB =, ∴EF ∥AB ,即EF ∥MB . ……………1分 ∵EF =MB 1=∴四边形EMBF 是平行四边形. ……………2分 ∴EM ∥FB ,EM FB =.在Rt △BFC 中,2224FB FC BC +==,又FB FC =,得FB =∴EM =……………3分在△AME中,AE =1AM =,EM =∴2223AM EM AE +==,∴AM EM ⊥. ……………4分 ∴AM FB ⊥,即AB FB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BC ⊥. ……………5分 ∵FB BC B =,FB ⊂平面BCF ,BC ⊂平面BCF ,∴AB ⊥平面BCF . ……………6分 (2)证法1:连接AC ,AC 与BD 相交于点O ,则点O 是AC 的中点, 取BC 的中点H ,连接,OH EO ,FH , 则OH ∥AB ,112OH AB ==. 由(1)知EF ∥AB ,且12EF AB =,∴EF ∥OH ,且EF OH =.∴四边形EOHF 是平行四边形.∴EO ∥FH ,且1EO FH == .……………7分 由(1)知AB ⊥平面BCF ,又FH ⊂平面BCF ,∴FH AB ⊥. ……………8分∵FH BC ⊥,,ABBC B AB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FH ⊥平面ABCD . ……………9分 ∴EO ⊥平面ABCD . ∵AO ⊂平面ABCD ,∴EO ⊥AO . ……………10分 ∵AO BD ⊥,,EOBD O EO =⊂平面EBD ,BD ⊂平面EBD ,∴AO ⊥平面EBD . ……………11分∴AEO ∠是直线AE 与平面BDE 所成的角. ……………12分 在Rt △AOE中,tan AOAEO EO∠== ……………13分 ∴直线AE 与平面BDE……………14分 证法2:连接AC ,AC 与BD 相交于点O ,则点O 取BC 的中点H ,连接,OH EO ,FH , 则OH ∥AB ,112OH AB ==.由(1)知EF ∥AB ,且12EF AB =, ∴EF ∥OH ,且EF OH =. ∴四边形EOHF 是平行四边形.∴EO ∥FH ,且1EO FH ==. ……………7分 由(1)知AB ⊥平面BCF ,又FH ⊂平面BCF , ∴FH AB ⊥.∵FH BC ⊥,,ABBC B AB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FH ⊥平面ABCD .∴EO ⊥平面ABCD . ……………8分 以H 为坐标原点,BC 所在直线为x 轴,OH 所在直线为y 轴,HF 所在直线为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则()1,2,0A -,()1,0,0B ,()1,2,0D --,()0,1,1E -. ∴()1,1,1AE =-,()2,2,0BD =--,()1,1,1BE =--. ……………9分 设平面BD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n 0BD ⋅=,n 0BE ⋅=, 得220x y --=,0x y z --+=,得0,z x y ==-.令1x =,则平面BD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0-. ……………10分 设直线AE 与平面BDE 所成角为θ, 则sin θ=cos ,n AE⋅=n AE nAE=. ……………11分∴cos θ==,sin tan cos θθθ== ……………13分 ∴直线AE 与平面BDE……………14分变式1:(2013湖北8校联考)(1)取BD 中点F ,连结,EF AF ,则11,,60,2AF EF AFE ==∠=……………2分由余弦定理知22222113121cos 60,222AE AF EF AE AE EF ⎛⎫+-⋅⋅=+=∴⊥ ⎪⎝⎭………4分又BD ⊥平面AEF ,,BD AE AE ∴⊥⊥平面BDC ………6分 (2)以E 为原点建立如图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31),(1,,0)2A C -,11(1,,0),(1,,0)22B D --- ………8分设平面A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00n DB n DA ⎧⋅=⎪⎨⋅=⎪⎩得201302x x y =⎧⎪⎨+=⎪⎩,取3z =,则3,(0,3)y =-∴=-n . 136(1,,),cos ,224||||AC AC AC AC =--∴<>==-n n n ……11分故直线AC 与平面ABD 10. …………12分变式2:(2014福建卷)解:(1)证明:∵平面ABD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BD ,AB ⊂平面ABD ,AB ⊥BD ,∴AB ⊥平面BCD . …………3分 又CD ⊂平面BCD ,∴AB ⊥CD . …………4分 (2)过点B 在平面BCD 内作BE ⊥BD .由(1)知AB ⊥平面BCD ,BE ⊂平面BCD ,BD ⊂平面BCD ,∴AB ⊥BE ,AB ⊥BD . ……6分以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E →,BD →,BA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依题意,得B (0,0,0),C (1,1,0),D (0,1,0),A (0,0,1),M ⎝⎛⎭⎫0,12,12. 则BC →=(1,1,0),BM →=⎝⎛⎭⎫0,12,12,AD →=(0,1,-1).…………7分 设平面MBC 的法向量n =(x 0,y 0,z 0), 则⎩⎪⎨⎪⎧n ·BC →=0,n ·BM →=0,即⎩⎪⎨⎪⎧x 0+y 0=0,12y 0+12z 0=0, 取z 0=1,得平面MBC 的一个法向量n =(1,-1,1). …………9分设直线AD 与平面MBC 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n ,AD →〉=|n ·AD →||n |·|AD →|=63. …………11分 即直线AD 与平面M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3. …………12分例2.(2014,广东卷):(1):,,,,A ,,,,,,,,,,.(2):E EG//CF DF G,,,G GH AF H,EH,PD ABCD PD PCD PCD ABCD PCD ABCD CD D ABCD AD CD AD PCD CF PCD CF AD AF PC CF AF AD AF ADF ADAF A CF ADF CF DF EG DF ⊥⊂∴⊥=⊂⊥∴⊥⊂∴⊥⊥∴⊥⊂=∴⊥⊥∴⊥⊥∠解证明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解法一过作交于平面A 平面A 过作于连则00,CD 2,30,130,==1,21324,,,,,22333EG .,423EHG D AF E DPC CDF CF CD DECF CP EF DC DEDF DP CP DE EF AE AF EF DF AE EF EH HG AF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设从而∥还易求得EF=从而易得故cos GH EHG EH ∴∠===12:,,,,,2,1(0,0,2),C(0,2,0),,(23,22,0),,,431,0),ADF CP (3,1,0),22AEF (x DP DC DA x y z DC A CF CP F DF CF F E n n λλλλ==-⊥===-=解法二分别以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设则可得从而易得取面的一个法向量为设面的一个法向量为2212212,y,z),0,0,419||||2n AE n AF n n n n n ⋅=⋅=⋅==⋅⨯利用且得可以是从而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变式3:(2014浙江卷)解:(1)证明:在直角梯形BCDE 中,由DE =BE =1,CD =2,得BD =BC =2, 由AC =2,AB =2,得AB 2=AC 2+BC 2,即AC ⊥BC . …………2分 又平面ABC ⊥平面BCDE ,从而AC ⊥平面BCDE ,所以AC ⊥DE .又DE ⊥DC ,从而DE ⊥平面ACD . …………4分 (2)方法一:过B 作BF ⊥AD ,与AD 交于点F ,过点F 作FG ∥DE ,与AE 交于点G ,连接BG . 由(1)知DE ⊥AD ,则FG ⊥AD .所以∠BFG 是二面角B - AD - E 的平面角.…………6分在直角梯形BCDE 中,由CD 2=BC 2+BD 2,得BD ⊥BC .又平面ABC ⊥平面BCDE ,得BD ⊥平面ABC ,从而BD ⊥AB .由AC ⊥平面BCDE ,得AC ⊥CD . 在Rt △ACD 中,由DC =2,AC =2,得AD = 6.在Rt △AED 中,由ED =1,AD =6,得AE =7.…………7分在Rt △ABD 中,由BD =2,AB =2,AD =6,得BF =2 33,AF =23AD .从而GF =23ED =23. …………9分在△ABE ,△ABG 中,利用余弦定理分别可得cos ∠BAE =5 714,BG =23. …………11分在△BFG 中,cos ∠BFG =GF 2+BF 2-BG 22BF ·GF=32. …………13分所以,∠BFG =π6,即二面角B - AD - E 的大小是π6.…………14分方法二:以D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DE ,DC 为x ,y 轴的正半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 xyz ,如图所示.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D (0,0,0),E (1,0,0),C (0,2,0),A (0,2,2),B (1,1,0).设平面ADE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平面ABD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可算得AD =(0,-2,-2),AE =(1,-2,-2),DB →=(1,1,0).…………7分由⎩⎨⎧m ·AD =0,m ·AE →=0,即⎩⎨⎧-2y 1-2z 1=0,x 1-2y 1-2z 1=0,可取m =(0,1,-2).…………9分由⎩⎪⎨⎪⎧n ·AD →=0,n ·DB →=0,即⎩⎨⎧-2y 2-2z 2=0,x 2+y 2=0, 可取n =(1,-1,2).…………11分于是|cos 〈m ,n 〉|=|m ·n ||m |·|n |=33×2=32. …………13分由题意可知,所求二面角是锐角,故二面角B - AD - E 的大小是π6.变式4:(2014全国卷)19.解:方法一:(1)证明:因为A 1D ⊥平面ABC ,A 1D ⊂平面AA 1C 1C AA 1C 1C ⊥平面ABC . 又BC ⊥AC ,所以BC ⊥平面AA 1C 1C . …………2分连接A 1C ,因为侧面AA 1C 1C 为菱形,故AC 1⊥A 1C .由三垂线定理得AC 1⊥A 1B . ……4分(注意:这个定理我们不能用) (2) BC ⊥平面AA 1C 1C ,BC ⊂平面BCC 1B 1,故平面AA 1C 1C ⊥平面BCC 1B 1.作A 1E ⊥CC 1,E 为垂足,则A 1E ⊥平面BCC 1B 1. …………6分又直线AA 1∥平面BCC 1B 1,因而A 1E 为直线AA 1与平面BCC 1B 1的距离,即A 1E = 3. 因为A 1C 为∠ACC 1的平分线,所以A 1D =A 1E = 3. …………8分 作DF ⊥AB ,F 为垂足,连接A 1F .由三垂线定理得A 1F ⊥AB ,故∠A 1FD 为二面角A 1 AB C 的平面角.…………10分由AD =AA 21-A 1D 2=1,得D 为AC 中点,DF =55,tan ∠A 1FD =A 1DDF=15,……12分 所以cos ∠A 1FD =14. …………13分所以二面角A 1 AB C 的大小为arccos 14. …………14分方法二:以C 为坐标原点,射线CA 为x 轴的正半轴,以CB 的长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 xyz .由题设知A 1D 与z 轴平行,z 轴在平面AA 1C 1C 内.(1)证明:设A 1(a ,0,c ).由题设有a ≤2,A (2,0,0),B (0,1,0),则AB →=(-2,1,0),AC →=(-2,0,0),AA 1→=(a -2,0,c ),AC 1→=AC →+AA 1→=(a -4,0,c ),BA 1→=(a ,-1,c ).由|AA 1→|=2,得(a -2)2+c 2=2,即a 2-4a +c 2=0.①又AC 1→·BA 1→=a 2-4a +c 2=0,所以AC 1⊥A 1B . …………4分(2)设平面BCC 1B 1的法向量m =(x ,y ,z ),则m ⊥CB →,m ⊥BB 1→,即m ·CB →=0,m ·BB 1→=0.因为CB →=(0,1,0),BB 1→=AA 1→=(a -2,0,c ),所以y =0且(a -2)x +cz =0.令x =c ,则z =2-a ,所以m =(c ,0,2-a ),故点A 到平面BCC 1B 1的距离为 |CA →|·|cos 〈m ,CA →〉|=|CA →·m ||m |=2c c 2+(2-a )2=c . …………6分又依题设,A 到平面BCC 1B 1的距离为3,所以c =3,代入①,解得a =3(舍去)或a =1, 于是AA 1→=(-1,0,3). …………8分 设平面ABA 1的法向量n =(p ,q ,r ), 则n ⊥AA 1→,n ⊥AB →,即n ·AA 1→=0,n ·AB →=0,-p +3r =0,且-2p +q =0.令p =3,则q =2 3,r =1,所以n =(3,2 3,1).…………10分 又p =(0,0,1)为平面ABC 的法向量,…………11分 故 cos 〈n ,p 〉=n ·p |n ||p |=14. …………13分所以二面角A 1 AB C 的大小为arccos 14. …………14分例3. 无棱二面角(2010年江西卷)解法一:(1)取CD 中点O ,连OB ,OM ,则OB ⊥CD ,OM ⊥CD .又平面MCD ⊥平面BCD ,则MO ⊥平面BCD ,所以MO ∥AB ,A 、B 、O 、M 共面.延长AM 、BO 相交于E ,则∠AEB 就是AM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OB =MO 3,MO ∥AB ,MO//面ABC ,M 、O 到平面ABC 的距离相等,作OH ⊥BC 于H ,连MH ,则MH ⊥BC ,求得:OH=OCsin600,利用体积相等得:A MBC M ABC V V d --=⇒=5分 (2)CE 是平面ACM 与平面BCD 的交线.由(1)知,O 是BE 的中点,则BCED 是菱形.作BF ⊥EC 于F ,连AF ,则AF ⊥EC ,∠AFB 就是二面角A -EC -B 的平面角,设为θ. ……7分因为∠BCE =120°,所以∠BCF =60°.sin 603BF BC =⋅=9分tan 2ABBFθ==,sin θ=…………11分所以,所求二面角的正弦值是5. …………12分 解法二:取CD 中点O ,连OB ,OM ,则OB ⊥CD ,OM ⊥CD ,又平面MCD ⊥平面BCD ,则MO ⊥平面BCD .以O 为原点,直线OC 、BO 、OM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OB =OM ,则各点坐标分别为O (0,0,0),C (1,0,0),M (0,0,B (0,,0),A (0,,3),(1)设(,,)n xy z =是平面MBC 的法向量,则BC=(1,3,0),BM =,由n BC⊥得0x +=;由n BM ⊥得0+=;取(3,1,1),(0,0,n BA =-=,则距离2155BA n d n⋅==…………5分 (2)(CM =-,(1,CA =-.设平面ACM 的法向量为1(,,)n x yz =,由11n CM n CA⎧⊥⎪⎨⊥⎪⎩得0x x ⎧-+=⎪⎨-+=⎪⎩.解得x =,y z =,取1(3,1,1)n =.又平面BCD 的法向量为(0,0,1)n =,则1111cos ,5nn n n n n⋅<>==⋅ 设所求二面角为θ,则sin θ==.…………12分BA变式5:解析:由于BCMK 是梯形,则MK 与CB 相交于E .A 、E 确定的直线为m ,过C 作CF ⊥m 于F ,连结MF ,因为MC ⊥平面ABCD ,CF ⊥m ,故MF ⊥m .∠MFC 是二面角M -m -C 的平面角.设正方体棱长为a ,则34CM a =,14BK a =.在△ECM 中,由BK ∥CM 可得12EB a =,CF =,故tan 4MFC ∠=.因此所求角的余弦值为cos 21MFC ∠=. 变式6:解析:∵平面ABCD ∥平面1111A B C D ,∴平面1AB C 与平面1111A B C D 的交线m 为过点1B 且平行于AC 的直线.直线m 就是二平面1AB C 与1111A B C D 所成二面角的棱.又平面1AB C 与平面1AA ⊥平面1111A B C D ,过1A 作AH ⊥m 于H ,连结AH .则1AHA ∠为二面角1A m A --的平面角.可求得1tan AHA ∠=.高考试题精选1.(2014 四川卷)解:(1)如图所示,取BD 的中点O ,连接AO ,CO .由侧视图及俯视图知,△ABD ,△BCD 为正三角形,所以AO ⊥BD ,OC ⊥BD .因为AO ,OC ⊂平面AOC ,且AO ∩OC =O , 所以BD ⊥平面AOC .又因为AC ⊂平面AOC ,所以BD ⊥AC . 取BO 的中点H ,连接NH ,PH .又M ,N ,H 分别为线段AD ,AB ,BO 的中点,所以MN ∥BD ,NH ∥AO , 因为AO ⊥BD ,所以NH ⊥BD . 因为MN ⊥NP ,所以NP ⊥BD .因为NH ,NP ⊂平面NHP ,且NH ∩NP =N ,所以BD ⊥平面NHP .又因为HP ⊂平面NHP ,所以BD ⊥HP .又OC ⊥BD ,HP ⊂平面BCD ,OC ⊂平面BCD ,所以HP ∥OC . 因为H 为BO 的中点,所以P 为BC 的中点.…………5分 (2)方法一:如图所示,作NQ ⊥AC 于Q ,连接MQ .由(1)知,NP ∥AC ,所以NQ ⊥NP .因为MN ⊥NP ,所以∠MNQ 为二面角A - NP - M 的一个平面角.由(1)知,△ABD ,△BCD 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所以AO =OC = 3. 由俯视图可知,AO ⊥平面BCD .因为OC ⊂平面BCD ,所以AO ⊥OC ,因此在等腰直角△AOC 中,AC = 6. 作BR ⊥AC 于R因为在△ABC 中,AB =BC ,所以R 为AC 的中点,所以BR =AB 2-⎝⎛⎭⎫AC 22=102.因为在平面ABC 内,NQ ⊥AC ,BR ⊥AC , 所以NQ ∥BR .又因为N 为AB 的中点,所以Q 为AR 的中点, 所以NQ =BR 2=104.同理,可得MQ =104. 故△MNQ 为等腰三角形, 所以在等腰△MNQ 中, cos ∠MNQ =MN 2NQ =BD 4NQ =105.…………13分故二面角A - NP - M 的余弦值是105. …………14分 方法二:由俯视图及(1)可知,AO ⊥平面BCD .因为OC ,OB ⊂平面BCD ,所以AO ⊥OC ,AO ⊥OB .又OC ⊥OB ,所以直线OA ,OB ,OC 两两垂直.…………6分如图所示,以O 为坐标原点,以OB ,OC ,OA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A (0,0,3),B (1,0,0),C (0,3,0),D (-1,0,0). 因为M ,N 分别为线段AD ,AB 的中点, 又由(1)知,P 为线段BC 的中点,所以M ⎝⎛⎭⎫-12,0,32,N ⎝⎛⎭⎫12,0,32,P ⎝⎛⎭⎫12,32,0,于是AB =(1,0,-3),BC =(-1,3,0),MN =(1,0,0),NP =⎝⎛⎭⎫0,32,-32.…………7分 设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n 1=(x 1,y 1,z 1),由⎩⎪⎨⎪⎧n 1⊥AB ,n 1⊥BC ,得⎩⎪⎨⎪⎧n 1·AB =0,n 1·BC =0,即⎩⎨⎧(x 1,y 1,z 1)·(1,0,-3)=0,(x 1,y 1,z 1)·(-1,3,0)=0,从而⎩⎨⎧x 1-3z 1=0,-x 1+3y 1=0.取z 1=1,则x 1=3,y 1=1,所以n 1=(3,1,1). …………9分 设平面MNP 的一个法向量n 2=(x 2,y 2,z 2),由,⎩⎪⎨⎪⎧n 2⊥MN ,n 2⊥NP ,得⎩⎪⎨⎪⎧n 2·MN =0,n 2·NP =0,即⎩⎪⎨⎪⎧(x 2,y 2,z 2)·(1,0,0)=0,(x 2,y 2,z 2)·⎝⎛⎭⎫0,32,-32=0,从而⎩⎪⎨⎪⎧x 2=0,32y 2-32z 2=0. 取z 2=1,则y 2=1,x 2=0,所以n 2=(0,1,1). …………11分 设二面角A - NP - M 的大小为θ,则cos θ=⎪⎪⎪⎪⎪⎪n 1·n 2|n 1|·|n 2|=⎪⎪⎪⎪⎪⎪(3,1,1)·(0,1,1)5×2=105.…13分故二面角A -NP -M 的余弦值是105.…………14分2.(2014 湖南卷)解:(1)如图(a),因为四边形ACC 1A 1为矩形,所以CC 1⊥AC .同理DD 1⊥BD . 因为CC 1∥DD 1,所以CC 1⊥BD .而AC ∩BD =O ,因此CC 1⊥底面ABCD .由题设知,O 1O ∥C 1C .故O 1O ⊥底面ABCD . …………4分 (2)方法一: 如图(a),过O 1作O 1H ⊥OB 1于H ,连接HC 1.由(1)知,O 1O ⊥底面ABCD ,所以O 1O ⊥底面A 1B 1C 1D 1,于是O 1O ⊥A 1C 1又因为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 1B 1C 1D 是菱形,因此A 1C 1⊥B 1D 1,从而A 1C 1⊥平面BDD 1B 1,所以A 1C 1⊥OB 1,于是OB 1⊥平面O 1HC 1.进而OB 1⊥C 1H .故∠C 1HO 1是二面角C 1OB 1D 的平面角.不妨设AB =2.因为∠CBA =60°,所以OB =3,OC =1,OB 1=7.在Rt △OO 1B 1中,易知O 1H =OO 1·O 1B 1OB 1=237.而O 1C 1=1,于是C 1H =O 1C 21+O 1H 2=1+127=197. 故cos ∠C 1HO 1=O 1HC 1H =237197=25719.即二面角C 1OB 1D 的余弦值为25719.方法二:因为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 是菱形,因此AC ⊥BD .又O 1O ⊥底面ABCD ,从而OB ,OC ,OO 1两两垂直.如图,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OO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不妨设AB =2.因为∠CBA =60°,所以OB =3,OC =1,于是相关各点的坐标为O (0,0,0) ,B 1(3,0,2),C 1(0,1,2). 易知,n 1=(0,1,0)是平面BDD 1B 1的一个法向量.设n 2=(x ,y ,z )是平面OB 1C 1的一个法向量,则⎩⎪⎨⎪⎧n 2·OB →1=0,n 2·OC →1=0,即⎩⎨⎧3x +2z =0,y +2z =0.取z =-3,则x =2,y =23,所以n 2=(2,23,-3). 设二面角C 1OB 1D 的大小为θ,易知θ是锐角,于是cos θ=|cos 〈,〉|=⎪⎪⎪⎪⎪⎪n 1·n 2|n 1|·|n 2|=2319=25719.故二面角C 1OB 1D 的余弦值为25719.3.(2014 江西卷)19.解:(1)证明:因为ABCD 为矩形,所以AB ⊥AD .又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 所以AB ⊥平面P AD ,故AB ⊥PD .(2)过P 作AD 的垂线,垂足为O ,过O 作BC 的垂线,垂足为G ,连接PG .故PO ⊥平面ABCD ,BC ⊥平面POG ,BC ⊥PG .在Rt △BPC 中,PG =2 33,GC =2 63,BG =63.设AB =m ,则OP =PG 2-OG 2=43-m 2,故四棱锥P - ABCD 的体积为V =13×6·m ·43-m 2=m38-6m 2. 因为m 8-6m 2=8m 2-6m 4=-6⎝⎛⎭⎫m 2-232+83, 所以当m =63,即AB =63时,四棱锥P - ABCD 的体积最大.此时,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各点的坐标分别为 O (0,0,0),B ⎝⎛⎭⎫63,-63,0,C⎝⎛⎭⎫63,263,0,D ⎝⎛⎭⎫0,263,0,P ⎝⎛⎭⎫0,0,63,故PC →=⎝⎛⎭⎫63,263,-63,BC →=(0,6,0),CD =⎝⎛⎭⎫-63,0,0. 设平面BP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y ,1),则由n 1⊥PC →,n 1⊥BC →,得⎩⎪⎨⎪⎧63x +2 63y -63=0,6y =0,解得x =1,y =0,则n 1=(1,0,1).同理可求出平面DP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12,1. 设平面BPC 与平面DPC 的夹角为θ,则cos θ=|n 1·n 2||n 1||n 2|=12·14+1=105.。
(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常考点
(名师选题)(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常考点单选题1、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若∠BAC =90°,AB =AA 1=1,AC =2,E 是棱A 1C 1上的中点,则点A 到平面BCE 的距离是( ) A .1B .√23C .√63D .√33答案:C分析:作出草图,根据题意易证A 1C 1⊥平面AA 1BB 1,可得A 1C 1⊥BA 1,再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出A 1B ,BE ,CE ,BC 的值,再根据V A−BCE =V E−ABC ,即可求出点A 到平面BCE 的距离.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连接BA 1,CE,AE,BE , 由题知,AA 1⊥平面A 1B 1C 1,AA 1⊥A 1C 1,AA 1⊥A 1B 1, 又∠CAB =∠C 1A 1B 1=90°, ∴B 1A 1⊥A 1C 1又AA 1∩B 1A 1=A 1,所以A 1C 1⊥平面AA 1BB 1,所以A1C1⊥BA1,由于AB=AA1=CC1=1,A1C1=AC=2,E点是棱AC上的中点,根据勾股定理,A1B=√AB2+AA12=√12+12=√2,BE=√A1B2+A1E2=√(√2)2+12=√3 CE=√(C1C)2+(C1E)2=√12+12=√2,BC=√AB2+AC2=√12+22=√5,所以BE2+CE2=BC2,即BE⊥CE.设E到平面ABC的距离为d,则d=1,设点A到平面BCE的距离为ℎ,在四面体A−BCE中,V A−BCE=V E−ABC,V E−ABC=13×S△ABC×d=13×(12×1×2)×1=13V A−BCE=13×S△BCE×ℎ=13×(12×√3×√2)×ℎ=√66ℎ则√66ℎ=13,解得ℎ=√63.故选:C.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则直线A1D与直线B1M所成角大小为()A.30°B.45°C.60°D.90°答案:A分析:如图,连接B1C,MC,MB,利用余弦定理可求∠CB1M的值,从而可得直线A1D与直线B1M所成角大小.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a,连接B1C,MC,MB,因为B1C//A1D,故∠CB1M或其补角为直线A1D与直线B1M所成角.而B1C=2√2a,MC=√2a,B1M=√B1B2+BM2=√4a2+2a2=√6a,故B1C2=B1M2+CM2,所以MB1⊥CM,所以cos∠CB1M=√6a2√2a =√32,因为∠CB1M为锐角,故∠CB1M=30°,故选:A.3、鲁班锁(也称孔明锁、难人木、六子联方)起源于古代中国建筑的榫卯结构.这种三维的拼插器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即榫卯结构)啮合,十分巧妙.鲁班锁类玩具比较多,形状和内部的构造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难装.如图1,这是一种常见的鲁班锁玩具,图2是该鲁班锁玩具的直观图,每条棱的长均为2,则该鲁班锁的表面积为()A.8(6+6√2+√3)B.6(8+8√2+√3)C.8(6+6√3+√2)D.6(8+8√3+√2)答案:A解析:该鲁班锁玩具可以看成是一个正方体截去了8个正三棱锥所余下来的几何体,然后按照表面积公式计算即可.由题图可知,该鲁班锁玩具可以看成是一个棱长为2+2√2的正方体截去了8个正三棱锥所余下来的几何体,且被截去的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2,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6×[(2+2√2)2−4×12×√2×√2]+8×12×2×√3=8(6+6√2+√3).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数学文化与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4、若直线a //平面α,A ∉α,且直线a 与点A 位于α的两侧,B ,C ∈a ,AB ,AC 分别交平面α于点E ,F ,若BC =4,CF =5,AF =3,则EF 的长为( )A .3B .32C .34D .23答案:B分析:根据线面平行可得线线平行,从而可求EF =32. ∵BC //α,BC ⊂平面ABC ,平面ABC ∩α=EF , ∴EF //BC ,∴AFAC =EFBC ,即35+3=EF4,∴EF =32. 故选:B.5、牟合方盖是由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首先发现并采用的一种用于计算球体体积的方法,该方法不直接给出球体的体积,而是先计算牟合方盖的体积.刘徽通过计算,“牟合方盖”的体积与球的体积关系为V 牟V 球=4π,并且推理出了“牟合方盖”的八分之一的体积计算公式,即V 牟8=r 3−V 方盖差,从而计算出V 球=43πr 3.如果记所有棱长都为r 的正四棱锥的体积为V ,则V 方差盖:V =( ) A .√22B .1C .√2D .2√2 答案:C分析:计算出V 方盖差,V ,即可得出结论.由题意,V 方盖差=r 3−18V 牟=r 3−18×4π×43×π×r 3=13r 3, 所有棱长都为r 的正四棱锥的体积为V 正=13×r ×r ×(√2r 2)=√26r 3,∴V方盖差V正=13r3√2r36=√2,故选:C.6、如图,PA垂直于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则图中与平面PCD垂直的平面是()A.平面ABCD B.平面PBCC.平面PAD D.平面PCD答案:C分析:由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进而证明出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因为PA⊥平面ABCD,CD⊂平面ABCD,所以PA⊥CD,由四边形ABCD为矩形得CD⊥AD,因为PA∩AD=A,所以CD⊥平面PAD.又CD⊂平面PCD,所以平面PCD⊥平面PAD.故选:C7、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陶土工艺品,经典的有西施壶,石瓢壶,潘壶等,其中石瓢壶的壶体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圆台,如图给了一个石瓢壶的相关数据(单位:cm),那么该壶的容积约为()A.100cm3B.200cm3C.300cm3D.400cm3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圆台上底面半径为3,下底面半径为5,高为4,由圆台的结构可知该壶的容积为大圆锥的体积减去小圆锥的体积,设大圆锥的高为ℎ,所以ℎ−4ℎ=610,求出ℎ的值,最后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运算,即可求出结果.解:根据题意,可知石瓢壶的壶体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圆台,圆台上底面半径为3,下底面半径为5,高为4,可知该壶的容积为大圆锥的体积减去小圆锥的体积,设大圆锥的高为ℎ,所以ℎ−4ℎ=610,解得:ℎ=10,则大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高为10,小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高为6,所以该壶的容积V=13×π×52×10−13×π×32×6=1963π≈200cm3.故选:B.8、边长为5 cm的正方形EFGH是圆柱的轴截面,则从E点沿圆柱的侧面到相对顶点G的最短距离是()A.10cm B.5√2cmC.5√π2+1cm D.52√π2+4cm答案:D分析:将圆柱展开,根据题意即可求出答案.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展开后E′F=12×2π×52=52π(cm),∴E′G=√52+(5π2)2=52√π2+4(cm),即为所求最短距离.故选:D.9、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则球的表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的比值为()A.1∶1B.1∶2C.2∶1D.2∶3答案:A分析:按圆柱侧面积和球的表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设球的半径的r,依题意圆柱的底面半径也是r,高是2r,圆柱的侧面积=2πr·2r=4πr2,球的表面积为4πr2,其比例为1:1,故选:A.10、如图是长方体被一平面所截得到的几何体,四边形EFGH为截面,长方形ABCD为底面,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为()A.梯形B.平行四边形C.可能是梯形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D.矩形答案:B解析: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判断EF与GH的平行、EH与FG平行.因为平面ABFE//平面CGHD,且平面EFGH∩平面ABFE=EF,平面EFGH∩平面CGHD=GH,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可知EF//GH,同理可证明EH//FG.所以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长方体截面形状判断,考查面面平行的性质应用,较简单.填空题11、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线段A1B上的动点(不含端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①平面A1D1P⊥平面BB1P;②DC1⊥PC;③∠APD1的取值范围是[π2,π);④三棱锥C1−D1PC的体积为定值43.答案:①②④分析:由正方体的特征知A1D1⊥平面AA1B1B,DC1⊥对角面A1BCD1,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和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①②正确;当点P为线段A1B的一个四等分点且靠近点B时,由长度关系可求得cos∠APD1>0,知③错误;由体积桥和三棱锥体积公式可确定④正确.对于①,∵几何体是正方体,∴A1D1⊥平面AA1B1B,又A1D1⊂平面A1D1P,∴平面A1D1P⊥平面BB1P,①正确;对于②,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DC1⊥对角面A1BCD1,PC⊂对角面A1BCD1,∴DC1⊥PC,②正确;对于③,当点P为线段A1B的一个四等分点且靠近点B时,可得:AP=√102,D1P=√342,AD1=2√2,由余弦定理得:cos∠APD1=AP2+D1P2−AD122AP⋅D1P =52+172−82×√102×√342=√85>0,此时∠APD1<π2,③错误;对于④,∵△D1C1C的面积是定值S=12×2×2=2,点P到面D1C1C的距离为BC=2,∴三棱锥C1−D1PC的体积V=13×2×2=43,④正确.所以答案是:①②④.12、如图所示,P为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E为AD的中点,F为PC上一点,若PA//平面EBF,则PFFC=_______答案:12##0.5分析:连接AC交BE于点M,连接FM,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得线线平行,由平行线性得结论.连接AC交BE于点M,连接FM,∵PA//平面EBF,PA⊂平面PAC,平面PAC∩平面EBF=EM,∴PA//EM,又AE//BC,∴PFFC =AMMC=AEBC=12.所以答案是:12.13、如图所示的圆台O1O2,在轴截面ABCD中,CD=2AB,且AB=AD=BC=2cm,则该圆台的体积为_________cm3;侧面积为_________cm2.答案:73√3π6π分析:将圆台看成是圆O1为底的大圆锥切去圆O2为底的小圆锥,则圆台体积为大圆锥体积减去小圆锥体积,圆台侧面积为大圆锥侧面积减去小圆锥侧面积.将圆台看成是圆O1为底的大圆锥切去圆O2为底的小圆锥,大小圆锥的顶点为E,如图所示,在经过ABCD的轴截面上,从A点做垂线AF⊥CD于F,显然AF//O1O2且AF=O1O2.∵AB=2,CD=2AB=4∴O2A=12AB=1,O1D=12CD=2,O2A=12O1D又∵O2A//O1D∴O2A为△O1DE的O1D边的中位线,O1O2=O2E=12O1E∵cos∠FDA=FDAD =12,得∠FDA=π3则tan∠FDA=tan∠O1DE=O1EO1D =tanπ3=√3,解得O1E=2√3∴O2E=2√3则圆台的体积为圆O1为底,高为O1E的圆锥体积V CDE减去以圆O2为底,高为O2E的圆锥体积V ABE,即V=V CDE−V ABE=13πO1D2⋅O1E−13πO2A2⋅O2E=π3(22×2√3−12×√3)=7√33π圆台的侧面积S=12⋅2πO1D⋅ED−12⋅2πO2A⋅EA=π⋅(2×4−1×2)=6π.所以答案是:73√3π;6π.14、如图,平面OAB⊥平面α,OA⊂α,OA=AB,∠OAB=120°.平面α内一点P满足PA⊥PB,记直线OP与平面OAB所成角为θ,则tanθ的最大值是_________.答案:√612分析:作出图形,找出直线OP与平面OAB所成的角θ,证出PA⊥平面PBH,得出PA⊥PH,得出点P的轨迹就是平面α内以线段AH为直径的圆(A点除外),转化成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即可求出结果.如图,过点B作BH⊥OA,交OA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PH,OP,取AH的中点为E,连接PE,过点P作PF⊥OA,垂足为F,∵平面OAB⊥平面α,且平面OAB∩平面α=OA,BH⊂平面OAB,PF⊂α,∴BH⊥α,PF⊥平面OAB,∴OP在平面OAB上的射影就是直线OA,故∠AOP就是直线OP与平面OAB所成的角θ,即∠AOP=θ,∵AP⊂α,∴AP⊥BH,又∵PA⊥PB,PB∩BH=B,PB,BH⊂平面PBH,∴PA⊥平面PBH,∵PH⊂平面PBH,∴PA⊥PH,故点P的轨迹就是平面α内以线段AH为直径的圆(A点除外),∵OA=AB,且∠OAB=120∘,∴∠BAH=60∘,设OA=a(a>0),则AB=a,从而AH=AB⋅cos60∘=a2,∴PE=12AH=a4,如图,当且仅当PE⊥OP,即OP是圆E的切线时,角θ有最大值,tanθ有最大值,tanθ取得最大值为:PEOP =√OE2−PE2=a4√(a+a4)−(a4)=√612.所以答案是:√612.15、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中,△ABD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BC⊥CD,以BD为棱折成直二面角A−BD−C,若折叠后A,B,C,D四点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___________.答案:32√327π分析:如图,折叠后,取BD的中点H,连接CH,AH,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AH⊥平面BCD,由BC⊥CD,可得球心O在AH上,设球半径为R,求得半径R,再根据球的体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解:如图,折叠后,取BD的中点H,连接CH,AH,因为△ABD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所以AH⊥BD,又二面角A−BD−C为直二面角,平面ABD⊥平面BCD,所以AH⊥平面BCD,则AH=√3,HC=1,又BC⊥CD,所以球心O在AH上,设球半径为R,则OA=OB=R,OH=√3−R,所以R2=(√3−R)2+1,解得R=2√33,所以球的体积为V=43π(2√33)3=32√327π.所以答案是:32√327π.解答题16、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B1D1的中点,AC∩BD=O.求证:(1)AC⊥平面B1BDD1;(2)DE//平面ACB1.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AC⊥BD,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出BB1⊥AC,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成立;(2)连接OB1,证明出四边形ODEB1为平行四边形,可得出DE//OB1,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成立.(1)因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则AC⊥BD,∵BB1⊥平面ABCD,AC⊂平面ABCD,∴AC⊥BB1,∵BD∩BB1=B,所以,AC⊥平面BB1D1D;(2)连接OB1,因为BB1//DD1且BB1=DD1,所以四边形BB1D1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1D1//BD且B1D1=BD,又因为E为B1D1的中点,O为BD的中点,则OD//B1E且OD=B1E,所以四边形ODEB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E//OB1,而DE⊄面ACB1,OB1⊂面ACB1,所以DE//面ACB1.17、如图,已知三棱锥P-ABC,∠ACB=90°,D为AB的中点,且△PDB是正三角形,PA⊥PC.求证:(1)PA⊥平面PBC;(2)平面PAC⊥平面ABC.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在△APB可说明PA⊥PB,结合PA⊥PC即可证明结论.(2)由(1)可得PA⊥BC.则可证明BC⊥平面PAC.即可证明结论.(1)因为△PDB是正三角形,所以∠BPD=60°,因为D是AB的中点,所以AD=BD=PD.又∠ADP=120°,所以∠DPA=30°,所以∠DPA+∠BPD=90°,所以PA⊥PB.又PA⊥PC,PB∩PC=P,PB⊂平面PBC,PC⊂平面PBC.所以PA⊥平面PBC.(2)由(1)知PA⊥平面PBC,BC⊂平面PBC所以PA⊥BC.因为∠ACB=90°,所以AC⊥BC.又PA∩AC=A,PA⊂平面PAC,AC⊂平面PAC.所以BC⊥平面PAC.因为BC⊂平面ABC,所以平面PAC⊥平面ABC.18、如图所示,已知三棱锥P−ABC,∠ACB=90∘,CB=4,AB=20,D为AB的中点,且△PDB是正三角形,PA⊥PC.(1)求证:平面PAC⊥平面ABC;(2)求二面角D−AP−C的正弦值;(3)若点M为PB的中点,求三棱锥M−BCD的体积.;(3)10√7.答案:(1)证明见解析;(2)25分析:(1)证明AP⊥PB,进而证明AP⊥平面PBC,故AP⊥BC,进而证明BC⊥平面PAC,故平面PAC⊥平面ABC;(2)PA⊥PC,且AP⊥PB,∠BPC是二面角D−AP−C的平面角,再结合几何关系求解;(3)由中位线定理得DM=5√3,由AP⊥平面PBC得DM⊥平面PBC,再结合V M−BCD=V D−BCM求解即可. 解:(1)证明:∵D为AB的中点,△PDB是正三角形,AB=20,∴PD=1AB=10,AP⊥PB.2又PA⊥PC,PB∩PC=P,∴AP⊥平面PBC.又BC⊂平面PBC,∴AP⊥BC.又AC⊥BC,AP∩AC=A,∴BC⊥平面PAC,又BC⊂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2)∵PA⊥PC,且AP⊥PB,∴∠BPC是二面角D−AP−C的平面角.由(1)知BC⊥平面PAC,则BC⊥PC,∴sin∠BPC=BCPB =25(3)∵D为AB的中点,M为PB的中点,∴DM//PA,DM=12PA,且DM=5√3.由(1)知AP⊥平面PBC,∴DM⊥平面PBC,∵S△BCM=12S△PBC=2√21,∴V M−BCD=V D−BCM=13×5√3×2√21=10√7.小提示: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二面角的求解,几何体的体积计算,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二面角的求解方法:一是利用空间向量,建立坐标系,求得对应平面的法向量之间夹角的余弦值,再判断锐二面角或钝二面角,确定结果,这种方法优点是思路清晰、方法明确,但是计算量较大;二是传统方法,利用垂直关系和二面角的定义,找到二面角对应的平面角,再求出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这种解法的关键是找到平面角.19、如图,已知点P在平面ABC外,D、E、F分别是PA、PB、PC的中点.求证:平面DEF∥平面ABC.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根据中位线得到线线平行,再结合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D、E、F分别是PA、PB、PC的中点,∴DE∥AB,EF∥BC,又∵DE⊄平面ABC,AB⊂平面ABC,EF⊄平面ABC,BC⊂平面ABC∴DE∥平面ABC,EF∥平面ABC,∵DE∩EF=E,∴平面DEF∥平面ABC.。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例 已3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是菱形,
DAB 60, PD 平面ABCD,PD=AD, 点E为AB中点,点F为PD中点. (1)证明平面PED⊥平面PAB;
精品PPT
例4、
在四面体中ABCD,CB CD, AD BD ,且 E、F分别是AB、BD的中点,
AB=根号2,AF=1,M是线段EF的中点. (Ⅰ)求证AM∥平面BDE; (II)求证AM⊥平面BDF;
精品PPT
7、06(17)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 底面为A直D角// B梯C形,,BAD 90
,
底 面ABCD,且
PA ,M、N分别为PC,PPBA的 中AD点.AB 2BC
(Ⅰ) 求证
;
PB DM
精品PPT
8、07(20)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EA
精品PPT
例1、
7、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求证: 平面A1BD∥平面B1D1C;
(2)若E、F分别是AA1,CC1的中点,求证: 平面EB1D1∥平面FBD.
D1 A1
C1
B1 F
E D
G C
A
B
精品PPT
例2、
10、如图,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F、G分别是AB、AD、C1D1的中 点.
精品PPT
高考题练习
1.(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
AB=AC,F为棱BB1上一点,BF∶FB1= 2∶1,BF=BC=2a。 (I)若D为BC的中点,E为AD上不同 于A、D的任意一点,证明EF⊥FC1;
精品PPT
2.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O是正方形A1B1C1D1的中心,点P在棱 CC1上,且CC1=4CP.
立体几何专题专练100题(含详解)
1.(本题满分15分)如图,在三棱锥D -ABC 中,DA =DB =DC ,D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E ,AB ⊥BC ,DF ⊥AB 于F .(Ⅰ)求证:平面ABD ⊥平面DEF ;(Ⅱ)若AD ⊥DC ,AC =4,∠BAC =60°,求直线BE 与平面DAB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答案及解析:1.(Ⅰ)如图,由题意知⊥DE 平面ABC所以DE AB ⊥,又DFAB ⊥所以⊥AB 平面DEF ,………………3分又⊂AB 平面ABD 所以平面⊥ABD 平面DEF…………………6分(Ⅱ)解法一:由DC DB DA ==知ECEB EA ==所以E 是ABC ∆的外心又BC AB ⊥所以E 为AC 的中点…………………………………9分过E 作DF EH ⊥于H ,则由(Ⅰ)知⊥EH 平面DAB所以EBH ∠即为BE 与平面DAB 所成的角…………………………………12分由4=AC , 60=∠BAC 得2=DE ,3=EF 所以7=DF ,732=EH 所以721sin ==∠BE EH EBH …………………………………15分解法二:如图建系,则)0,2,0(-A ,)2,0,0(D ,)0,1,3(-B 所以)2,2,0(--=DA ,)2,1,3(--=DB ……………………………………9分设平面DAB 的法向量为),,(z y x n =由⎪⎩⎪⎨⎧=⋅=⋅00DB n DA n 得⎩⎨⎧=--=--023022z y x z y ,取)1,1,33(-=n ………………12分设EB 与n 的夹角为θ所以7213722||||cos ==⋅=n EB nEB θ所以BE 与平面DAB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721………………………………15分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AC=2AB=2,且BC 1⊥A 1C .(1)求证:平面ABC 1⊥平面A 1ACC 1;(2)设D是线段BB1的中点,求三棱锥D﹣ABC1的体积.答案及解析:2.【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综合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立体几何.【分析】(1)证明A1C⊥面ABC1,即可证明:平面ABC1⊥平面A1ACC1;(2)证明AC⊥面ABB1A1,利用等体积转换,即可求三棱锥D﹣ABC1的体积.【解答】(1)证明:在直三棱锥ABC﹣A1B1C1中,有A1A⊥面ABC,而AB⊂面ABC,∴A1A⊥AB,∵A1A=AC,∴A1C⊥AC1,又BC1⊥A1C,BC1⊂面ABC1,AC1⊂面ABC1,BC1∩AC1=C1∴A1C⊥面ABC1,而A1C⊂面A1ACC1,则面ABC1⊥面A1ACC1…(2)解:由(1)知A1A⊥AB,A1C⊥面ABC1,A1C⊥AB,故AB⊥面A1ACC1,∴AB⊥AC,则有AC⊥面ABB1A1,∵D是线段BB1的中点,∴.…【点评】本题考查线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考查三棱锥D﹣ABC1的体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运用定理是关键.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侧棱PA垂直于底面,E、F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CD⊥PD;(2)求证:EF∥平面PAD.答案及解析:3.【考点】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分析】本题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几乎年年考,次次有:(1)的关键是找出直角三角形,也就是找出图中的线线垂直.(2)的关键是找出平面PAD中可能与EF平行的直线.【解答】解:(1)证明:∵PA⊥平面ABCD,而CD⊂平面ABCD,∴PA⊥CD,又CD⊥AD,AD∩PA=A,∴CD⊥平面PAD,∴CD⊥PD、(2)取CD的中点G,连接EG、FG.∵E、F分别是AB、PC的中点,∴EG∥AD,FG∥PD,∴平面EFG∥平面PAD,又∵EF⊂平面EFG,∴EF∥平面PAD.【点评】线线垂直可由线面垂直的性质推得,直线和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就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这是寻找线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有:①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②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③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α⇒a∥β);④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β,a∥α⇒a∥β).4.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点D是AB的中点.(1)求证:AC⊥BC1;(2)求证:AC1∥平面CDB1.答案及解析:4.【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综合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C⊥BC.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CC1⊥AC,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结论;(2)利用直三棱柱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ED∥AC1,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结论【解答】证明:(1)因为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所以C1C⊥平面ABC,所以C1C⊥AC.又因为AC=3,BC=4,AB=5,所以AC2+BC2=AB2,所以AC⊥BC.又C1C∩BC=C,所以AC⊥平面CC1B1B,所以AC⊥BC1.(2)连结C1B交CB1于E,再连结DE,由已知可得E为C1B的中点,又∵D为AB的中点,∴DE为△BAC1的中位线.∴AC1∥DE又∵DE⊂平面CDB1,AC1⊄平面CDB1∴AC1∥平面CDB1.【点评】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直三棱柱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在三棱锥S﹣ABC中,∠ACB=90°,又SA⊥平面ABC,AD⊥SC于D,求证:AD⊥平面SBC.答案及解析:5.【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要证明AD⊥平面SBC,只要证明AD⊥SC(已知),AD⊥BC,而结合已知∠ACB=90°,又SA⊥平面ABC,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即可证明【解答】证明:∵SA⊥面ABC,∴BC⊥SA;∵∠ACB=90°,即AC⊥BC,且AC、SA是面SAC内的两相交线,∴BC⊥面SAC;又AD⊂面SAC,∴BC⊥AD,又∵SC⊥AD,且BC、SC是面SBC内两相交线,∴AD⊥面S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相互转化,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属于基础试题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底面ABCD,AP=AB=,点E 是棱PB的中点.(Ⅰ)证明:AE⊥平面PBC;(Ⅱ)若AD=1,求二面角B﹣E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及解析:6.【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分析】(Ⅰ)由PA⊥底面ABCD,得PA⊥AB.又PA=AB,从而AE⊥PB.由三垂线定理得BC⊥PB,从而BC⊥平面PAB,由此能证明AE⊥平面PBC.(Ⅱ)由BC⊥平面PAB,AD⊥AE.取CE的中点F,连结DF,连结BF,则∠BFD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由此能求出二面角B﹣E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解答】(Ⅰ)证明:如图1,由PA⊥底面ABCD,得PA⊥AB.又PA=AB,故△P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而点E是棱PB的中点,所以AE⊥PB.由题意知BC⊥AB,又AB是PB在面ABCD内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得BC⊥PB,从而BC⊥平面PAB,故BC⊥AE.因为AE⊥PB,AE⊥BC,所以AE⊥平面PBC.(Ⅱ)解:由(Ⅰ)知BC⊥平面PAB,又AD∥BC,得AD⊥平面PAB,故AD⊥AE.在Rt△PAB中,PA=AB=,AE=PB==1.从而在Rt△DAE中,DE==.在Rt△CBE中,CE==,又CD=,所以△CED为等边三角形,取CE的中点F,连结DF,则DF⊥CE,∵BE=BC=1,且BC⊥BE,则△E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结BF,则BF⊥CE,所以∠BFD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连结BD,在△BFD中,DF=CD=,BF=,BD==,所以cos∠BFD==﹣,∴二面角B﹣E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考查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向量法的合理运用.7.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的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BD=,AD=2,PA=PD=,E,F分别是棱AD,PC的中点,二面角PADB为60°.(1)证明:平面PBC⊥平面ABCD;(2)求直线EF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及解析:7.证明:(1)连接PE,BE,∵PA=PD,BA=BD,而E为AD中点,∴PE⊥AD,BE⊥AD,∴∠PEB为二面角P﹣AD﹣B的平面角.在△PAD中,由PA=PD=,AD=2,解得PE=2.在△ABD中,由BA=BD=,AD=2,解得BE=1.在△PEB中,PE=2,BE=1,∠PEB=60˚,由余弦定理,解得PB==,∴∠PBE=90˚,即BE⊥PB.又BC∥AD,BE⊥AD,∴BE⊥BC,∴BE⊥平面PBC.又BE⊂平面ABCD,∴平面PBC⊥平面ABCD.解:(2)连接BF,由(1)知,BE⊥平面PBC,∴∠EFB为直线EF与平面PBC所成的角.∵PB=,∠ABP为直角,MB=PB=,∴AM=,∴EF=.又BE=1,∴在直角三角形EBF中,sin∠EFB==.∴直线EF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证明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分析:(1)连接PE,BE,由已知推导出∠PEB为二面角P﹣AD﹣B的平面角,推导出BE⊥PB,BE⊥BC,由此能证明平面PBC⊥平面ABCD.(2)连接BF,由BE⊥平面PBC,得∠EFB为直线EF与平面PBC所成的角,由此能求出直线EF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证明:(1)连接PE,BE,∵PA=PD,BA=BD,而E为AD中点,∴PE⊥AD,BE⊥AD,∴∠PEB为二面角P﹣AD﹣B的平面角.在△PAD中,由PA=PD=,AD=2,解得PE=2.在△ABD中,由BA=BD=,AD=2,解得BE=1.在△PEB中,PE=2,BE=1,∠PEB=60˚,由余弦定理,解得PB==,∴∠PBE=90˚,即BE⊥PB.又BC∥AD,BE⊥AD,∴BE⊥BC,∴BE⊥平面PBC.又BE⊂平面ABCD,∴平面PBC⊥平面ABCD.解:(2)连接BF,由(1)知,BE⊥平面PBC,∴∠EFB为直线EF与平面PBC所成的角.∵PB=,∠ABP为直角,MB=PB=,∴AM=,∴EF=.又BE=1,∴在直角三角形EBF中,sin∠EFB==.∴直线EF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点评: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考查线面角的正弦值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8.(15分)(2010秋•杭州校级期末)如图,已知△BCD中,∠BCD=90°,AB⊥平面BCD,BC=CD=1,分别为AC、AD的中点.(1)求证:平面BEF⊥平面ABC;(2)求直线AD与平面BEF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及解析:8.【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分析】(1)通过证明CD⊥平面ABC,CD∥EF,说明EF⊂平面BEF,即可证明平面BEF⊥平面ABC;(2)过A作AH⊥BE于H,连接HF,可得AH⊥平面BEF,推出∠AFH为直线AD与平面BEF所成角.在Rt△AFH中,求直线AD与平面BEF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解:(1)证明:∵AB⊥平面BCD,∴AB⊥CD.又∵CD⊥BC,∴CD⊥平面ABC.∵E、F分别为AC、AD的中点,∴EF∥CD.∴EF⊥平面ABC,∵EF⊂平面BEF,∴平面BEF⊥平面ABC.(2)过A作AH⊥BE于H,连接HF,由(1)可得AH⊥平面BEF,∴∠AFH为直线AD与平面BEF所成角.在Rt△ABC中,为AC中点,∴∠ABE=30°,∴.在Rt△BCD中,BC=CD=1,∴.∴在Rt△ABD中,∴.∴在Rt△AFH中,,∴AD与平面B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点评】证明两个平面垂直,关键在一个面内找到一条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垂直;利用三垂线定理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解三角形求出此角,是常用方法.9.答案及解析:9.10.(12分)(2015秋•拉萨校级期末)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1)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BC的中点,将△AED,△DCF分别沿DE,DF折起,使A,C两点重合于点A′.求证:A′D⊥EF(2)当BE=BF=BC时,求三棱锥A′﹣EFD的体积.答案及解析:10.【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由正方形ABCD知∠DCF=∠DAE=90°,得A'D⊥A'F且A'D⊥A'E,所以A'D⊥平面A'EF.结合EF⊂平面A'EF,得A'D⊥EF;(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EF是以EF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而A'D是三棱锥D﹣A'EF的高线,可以算出三棱锥D﹣A'EF的体积,即为三棱锥A'﹣DEF的体积.【解答】解:(1)由正方形ABCD知,∠DCF=∠DAE=90°,∴A'D⊥A'F,A'D⊥A'E,∵A'E∩A'F=A',A'E、A'F⊆平面A'EF.∴A'D⊥平面A'EF.又∵EF⊂平面A'EF,∴A'D⊥EF.(2)由四边形ABCD为边长为2的正方形故折叠后A′D=2,A′E=A′F=,EF=则cos∠EA′F==则sin∠EA′F==•A′E•A′F•sin∠EA′F=故△EA′F的面积S△EA′F由(1)中A′D⊥平面A′EF可得三棱锥A'﹣EFD的体积V=××2=.【点评】本题以正方形的翻折为载体,证明两直线异面垂直并且求三棱锥的体积,着重考查空间垂直关系的证明和锥体体积公式等知识,属于中档题.11.(12分)(2015秋•沧州月考)如图,在△ABC中,AO⊥BC于O,OB=2OA=2OC=4,点D,E,F分别为OA,OB,OC的中点,BD与AE相交于H,CD与AF相交于G,将△ABO 沿OA折起,使二面角B﹣OA﹣C为直二面角.(Ⅰ)在底面△BOC的边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OP⊥GH,若存在,请计算BP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Ⅱ)求二面角A﹣GH﹣D的余弦值.答案及解析:11.【考点】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数形结合;向量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空间向量及应用.【分析】(Ⅰ)根据条件便知H,G分别为△AOB,△AOC的重心,从而有GH∥EF∥BC,并可说明∠BOC为直角,过O作OP⊥BC,从而有OP⊥GH,而根据摄影定理便有,这样即可求出BP的长度;(Ⅱ)根据上面知OB,OC,OA三直线两两垂直,分别以这三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从而可以根据条件求出图形上一些点的坐标,从而可以得到向量的坐标,可设平面AGH的法向量为,而根据即可求出,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出平面DGH的一个法向量,根据cos=即可得出二面角A﹣GH﹣D的余弦值.【解答】解:(Ⅰ)H,G分别为△AOB和△AOC的重心;∴;连接EF,则GH∥EF;由已知,EF∥BC,∴GH∥BC;∵OA⊥OB,OA⊥OC,二面角B﹣OA﹣C为直二面角;∴∠BOC为直角;∴在Rt△BOC中,过O作BC的垂线,垂足为P,OP⊥BC,又BC∥GH;∴OP⊥GH,则由摄影定理得:OB2=BP•BC;∴;(Ⅱ)分别以OB,OC,OA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0,0,0),A(0,0,2),D(0,0,1),B(4,0,0),C(0,2,0),H(),;∴,;设为平面AGH的法向量,则:;取x1=1,则y1=2,z1=1,∴;设为平面DGH的法向量,则:;取x2=1,则;∴;∴由图可知二面角A﹣GH﹣D为锐角,∴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点评】考查三角形重心的概念及其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以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摄影定理的内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解决二面角问题的方法,平面的法向量的概念及求法,能求空间点的坐标,根据点的坐标求向量的坐标,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以及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清楚两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和两平面的法向量夹角的关系.12.(12分)(2014•芜湖模拟)如图,E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异于A、B的点,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于该半圆所在的平面,且AB=2AD=2.(1)求证:EA⊥EC;(2)设平面ECD与半圆弧的另一个交点为F.①试证:EF∥AB;②若EF=1,求三棱锥E﹣ADF的体积.答案及解析:12.【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BC⊥平面ABE,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证明AE⊥面BCE,即可证得结论;(2)①先证明AB∥面CED,再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即可证得结论;②取AB中点O,EF的中点O′,证明AD⊥平面ABE,利用等体积,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平面ABCD⊥平面ABE,平面ABCD∩平面ABE=AB,BC⊥AB,BC⊂平面ABCD∴BC⊥平面ABE∵AE⊂平面ABE,∴BC⊥AE∵E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AE⊥BE∵BE∩BC=B,BC,BE⊂面BCE∴AE⊥面BCE∵CE⊂面BCE,∴EA⊥EC;(2)①证明:设面ABE∩面CED=EF∵AB∥CD,AB⊄面CED,CD⊂面CED,∴AB∥面CED,∵AB⊂面ABE,面ABE∩面CED=EF∴AB∥EF;②取AB中点O,EF的中点O′,在Rt△OO′F中,OF=1,O′F=,∴OO′=∵BC⊥面ABE,AD∥BC∴AD⊥平面ABE∴V E﹣ADF =V D﹣AEF===【点评】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性质,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查线面垂直,考查三棱锥体积的计算,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3.(12分)(2014•浙江模拟)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点D是AB的中点.(1)求证:AC⊥BC1;(2)求证:AC1∥平面CDB1.答案及解析:13.【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综合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C⊥BC.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CC1⊥AC,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结论;(2)利用直三棱柱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ED∥AC1,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结论【解答】证明:(1)因为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所以C1C⊥平面ABC,所以C1C⊥AC.又因为AC=3,BC=4,AB=5,所以AC2+BC2=AB2,所以AC⊥BC.又C1C∩BC=C,所以AC⊥平面CC1B1B,所以AC⊥BC1.(2)连结C1B交CB1于E,再连结DE,由已知可得E为C1B的中点,又∵D为AB的中点,∴DE为△BAC1的中位线.∴AC1∥DE又∵DE⊂平面CDB1,AC1⊄平面CDB1∴AC1∥平面CDB1.【点评】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直三棱柱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B⊥底面ABC,且SB=AB=2,BC=,D、E 分别是SA、SC的中点.(I)求证:平面ACD⊥平面BCD;(II)求二面角S﹣BD﹣E的平面角的大小.答案及解析:14.【考点】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分析】(Ⅰ)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AD⊥平面BCD即可证明平面ACD⊥平面BCD.(Ⅱ)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即可求二面角S﹣BD﹣E的余弦值.【解答】证明:(I)∵∠ABC=,∴BA⊥BC,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C(0,,0),A(2,0,0),D(1,0,1),E(0,,1),S(0,0,2),则=(﹣1,0,1),=(0,,0),=(1,0,1),则•=(﹣1,0,1)•(0,,0)=0,•=(﹣1,0,1)•(1,0,1)=﹣1+1=0,则⊥,⊥,即AD⊥BC,AD⊥BD,∵BC∩BD=B,∴AD⊥平面BCD;∵AD⊂平面BCD;∴平面ACD⊥平面BCD;(II)=(0,,1),则设平面BDE的法向量=(x,y,1),则,即,解得x=﹣1,y=,即=(﹣1,,1),又平面SBD的法向量=(0,,0),∴cos<,>==,则<,>=,即二面角S﹣BD﹣E的平面角的大小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间面面垂直的判定,以及二面角的求解,利用向量法是解决二面角的常用方法.1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BC,AB⊥AD,AB⊥PA,BC=2AB=2AD=4BE,平面PAB⊥平面ABCD,(Ⅰ)求证:平面PED⊥平面PAC;(Ⅱ)若直线PE与平面PA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求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及解析:15.【考点】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计算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分析】(I)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出PA⊥平面ABCD,从而得到AB、AD、AP两两垂直,因此以AB、AD、AP为x轴、y轴、z轴,建立坐标系o﹣xyz,得A、D、E、C、P的坐标,进而得到、、的坐标.由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公式算出且,从而证出DE⊥AC且DE⊥AP,结合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证出ED⊥平面PAC,从而得到平面PED⊥平面PAC;(II)由(Ⅰ)得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是,算出、夹角的余弦,即可得到直线PE与平面PAC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由此建立关于θ的方程并解之即可得到λ=2.利用垂直向量数量积为零的方法,建立方程组算出=(1,﹣1,﹣1)是平面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结合平面PAC的法向量,算出、的夹角余弦,再结合图形加以观察即可得到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解答】解:(Ⅰ)∵平面PAB⊥平面ABCD,平面PAB∩平面ABCD=AB,AB⊥PA∴PA⊥平面ABCD结合AB⊥AD,可得分别以AB、AD、AP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所示…(2分)可得A(0,0,0)D(0,2,0),E(2,1,0),C(2,4,0),P(0,0,λ)(λ>0)∴,,得,,∴DE⊥AC且DE⊥AP,∵AC、AP是平面PAC内的相交直线,∴ED⊥平面PAC.(4分)∵ED⊂平面PED∴平面PED⊥平面PAC(6分)(Ⅱ)由(Ⅰ)得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是,设直线PE与平面PAC所成的角为θ,则,解之得λ=±2∵λ>0,∴λ=2,可得P的坐标为(0,0,2)(8分)设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为=(x0,y0,z0),,由,,得到,令x0=1,可得y0=z0=﹣1,得=(1,﹣1,﹣1)(10分)∴cos<,(11分)由图形可得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是锐角,∴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2分)【点评】本题在四棱锥中证明面面垂直,并且在线面所成角的正弦情况下求二面角A﹣PC ﹣D的余弦值.着重考查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利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和二面角大小的方法,属于中档题.16.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Ⅰ)证明:PA⊥BD;(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答案及解析:16.(Ⅰ)证明:因为∠DAB=60°,AB=2AD,由余弦定理得BD=,从而BD2+AD2=AB2,故BD⊥AD又PD⊥底面ABCD,可得BD⊥PD所以BD⊥平面PAD.故PA⊥BD(Ⅱ)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AD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A(1,0,0),B(0,,0),C(﹣1,,0),P(0,0,1).=(﹣1,,0),=(0,,﹣1),=(﹣1,0,0),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x,y,z),则即,因此可取=(,1,)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x,y,z),则,即:可取=(0,1,),cos<>==故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为:﹣.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专题:计算题;证明题;综合题;数形结合;转化思想.分析:(Ⅰ)因为∠DAB=60°,AB=2AD,由余弦定理得BD=,利用勾股定理证明BD⊥AD,根据PD⊥底面ABCD,易证BD⊥PD,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可证PA⊥BD;(Ⅱ)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B,C,P的坐标,求出向量,和平面PAB的法向量,平面PBC的法向量,求出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即可.解答:(Ⅰ)证明:因为∠DAB=60°,AB=2AD,由余弦定理得BD=,从而BD2+AD2=AB2,故BD⊥AD又PD⊥底面ABCD,可得BD⊥PD所以BD⊥平面PAD.故PA⊥BD(Ⅱ)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AD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A(1,0,0),B(0,,0),C(﹣1,,0),P(0,0,1).=(﹣1,,0),=(0,,﹣1),=(﹣1,0,0),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x,y,z),则即,因此可取=(,1,)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x,y,z),则,即:可取=(0,1,),cos<>==故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为:﹣.点评:此题是个中档题.考查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应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问题,查了同学们观察、推理以及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17.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C=90°,PA⊥平面ABC,E,F分别为PB,PC的中点.(1)求证:EF∥平面ABC;(2)求证:平面AEF⊥平面PAB.答案及解析:17.【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EF∥BC,进而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EF∥平面ABC;(2)根据PA⊥平面ABC,可得PA⊥BC,结合∠ABC=90°,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BC⊥平面PAB,进而由线面垂直的第二判定定理可得EF平面PAB,最后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AEF⊥平面PAB.【解答】证明:(1)∵E,F分别为PB,PC的中点.∴EF∥BC,又∵BC⊂平面ABC,EF⊄平面ABC,∴EF∥平面ABC;(2)∵PA⊥平面ABC,BC⊂平面ABC,∴PA⊥BC,又∵∠ABC=90°,∴AB⊥BC,又∵PA∩AB=A,PA,AB⊂平面PAB,∴BC⊥平面PAB,由(1)中EF∥BC,∴EF⊥平面PAB,又∵EF⊂平面AEF,∴平面AEF⊥平面PA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空间线面关系的简单综合应用,难度中档.18.(14分)如图,已知AF⊥平面ABCD,四边形ABEF为矩形,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DAB=90°,AB∥CD,AD=AF=CD=2,AB=4.(Ⅰ)求证:AC⊥平面BCE;(Ⅱ)求三棱锥A﹣CDE的体积;(Ⅲ)线段EF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BM⊥CE?若存在,确定M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及解析:18.【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I)如图所示,取AB的中点N,连接CN,可得四边形ADCN是正方形,可得NA=NB=NC,可得AC⊥CB,利用AF⊥平面ABCD,AF∥BE,可得BE⊥平面ABCD,即可证明.=V三棱锥E﹣ACD=即可得出.(II)利用V三棱锥A﹣CDE(III)线段EF上存在一点M为线段EF的中点,使得BM⊥CE.连接MN,BM,EN,则四边形BEMN为正方形,可得BM⊥EN,利用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可得:CN⊥平面ABEF,可得CN⊥BM,又BM⊥CE.即可证明BM⊥平面CEN.【解答】(I)证明:如图所示,取AB的中点N,连接CN,则四边形ADCN是正方形,可得NA=NB=NC,∴AC⊥CB,∵AF⊥平面ABCD,AF∥BE,∴BE⊥平面ABCD,∴BE⊥AC,又BE∩BC=B,∴AC⊥平面BCE.=V三棱锥E﹣ACD===.(II)解:V三棱锥A﹣CDE(III)解:线段EF上存在一点M为线段EF的中点,使得BM⊥CE.连接MN,BM,EN,则四边形BEMN为正方形,∴BM⊥EN,∵CN⊥AB,平面ABEF⊥平面ABCD,平面ABEF∩平面ABCD=AB,∴CN⊥平面ABEF,∴CN⊥BM,又CN∩EN=N,∴BM⊥平面CEN,∴BM⊥CE.【点评】本题考查了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定理、三棱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9.(13分)如图,在正方体A1B1C1D1﹣ABCD中,(1)在正方体的12条棱中,与棱AA1是异面直线的有几条(只要写出结果)(2)证明:AC∥平面A1BC1;(3)证明:AC⊥平面BDD1B1.答案及解析:19.【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证明题;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画出正方体ABCD﹣A1B1C1D1,根据异面直线的概念即可找出与棱AA1异面的棱.(2)连接AC,A1C1,则A1C1∥AC,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3)由DD1⊥面AC,知DD1⊥AC,由DD1⊥BD,能够证明AC⊥平面BDD1B1.【解答】解:(1)与棱AA1异面的棱为:CD,C1D1,BC,B1C1,共4条.(2)证明:连接AC,A1C1,则A1C1∥AC,∵AC⊄平面A1BC1,A1C1⊂平面A1BC1,∴AC∥平面A1BC1;(3)证明:∵DD1⊥面AC,AC⊂平面AC,∴DD1⊥AC,∵AC⊥BD,DD1∩BD=D,BD⊂平面BDD1B1,DD1⊂平面BDD1B1∴AC⊥平面BDD1B1.【点评】考查异面直线的概念,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注意合理地进行等价转化,属于中档题.20.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证明:BC1⊥面A1B1CD;(2)求直线A1B和平面A1B1CD所成的角.答案及解析:20.【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分析】(1)要证BC1⊥面A1B1CD;应通过证明A1B1⊥BC1.BC1⊥B1C两个关系来实现,两关系容易证明.(2)因为BC1⊥平面A1B1CD,所以A1O为斜线A1B在平面A1B1CD内的射影,所以∠BA1O 为A1B与平面A1B1CD所成的角.在RT△A1BO中求解即可.【解答】解:(1)连接B1C交BC1于点O,连接A1O.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因为A1B1⊥平面BCC1B1.所以A1B1⊥BC1.又∵BC1⊥B1C,又BC1∩B1C=O∴BC1⊥平面A1B1CD(2)因为BC1⊥平面A1B1CD,所以A1O为斜线A1B在平面A1B1CD内的射影,所以∠BA1O 为A1B与平面A1B1CD所成的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在RT△A1BO中,A1B=a,BO=a,所以BO=A1B,∠BA1O=30°,即直线A1B和平面A1B1CD所成的角为30°.【点评】本题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垂直关系的判断,线面角大小求解,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计算、转化能力.2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1)证明:PA∥平面EDB;(2)证明:平面PAC⊥平面PDB.答案及解析:21.【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证明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欲证PA∥平面EDB,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只需证PA与平面EDB内一直线平行,连接AC,交BD于O,连接EO,根据中位线定理可知EO∥PA,PA⊄平面EDB,EO⊂平面EDB,满足定理所需条件;(2)证明AC⊥平面PBD,即可证明平面PAC⊥平面PDB.【解答】证明:(1)设AC与BD相交于点O,则O为AC的中点.∵E是P的中点,∴EO∥PA又∵EO⊂平面EDB,PA⊄平面EDB,∴PA∥平面EDB;(2)∵PO⊥平面ABCD,∴PD⊥AC又∵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C⊥BD从而AC⊥平面PBD,∴平面PAC⊥平面PBD.【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以及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是中档题.2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D⊥平面A1BC,其垂足D落在直线A1B上.(1)求证:BC⊥A1B;(2)若AD=,AB=BC=2,P为AC的中点,求二面角P﹣A1B﹣C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及解析:22.【考点】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分析】(Ⅰ)由已知得A1A⊥平面ABC,A1A⊥BC,AD⊥BC.由此能证明BC⊥A1B.(Ⅱ)由(Ⅰ)知BC⊥平面A1AB,从而BC⊥AB,以B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xyz,利用向量法能求出二面角P﹣A1B﹣C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解答】(Ⅰ)证明:∵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A1A⊥平面ABC,又BC⊂平面ABC,∴A1A⊥BC,∵AD⊥平面A1BC,且BC⊂平面A1BC,∴AD⊥BC.又AA1⊂平面A1AB,AD⊂平面A1AB,A1A∩AD=A,∴BC⊥平面A1AB,又A1B⊂平面A1BC,∴BC⊥A1B.(Ⅱ)解:由(Ⅰ)知BC⊥平面A1AB,AB⊂平面A1AB,从而BC⊥AB,如图,以B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xyz∵AD⊥平面A1BC,其垂足D落在直线A1B上,∴AD⊥A1B.在Rt△ABD中,AD=,AB=2,sin∠ABD==,∠ABD=60°,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A⊥AB.在Rt△ABA1中,AA1=AB•tan60°=2,则B(0,0,0),A(0,2,0),C(2,0,0),P(1,1,0),A 1(0,2,2),,=(0,2,2),,设平面PA1B的一个法向量,则,即,得,设平面CA1B的一个法向量,则,即,得,,∴二面角P﹣A1B﹣C平面角的余弦值是.…【点评】本题考查异面直线垂直的证明,考查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23.(16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E为棱AB上的一动点.(1)若E为棱AB的中点,①求四棱锥B1﹣BCDE的体积②求证:面B1DC⊥面B1DE(2)若BC1∥面B1DE,求证:E为棱AB的中点.答案及解析:23.【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①四棱锥B1﹣BCDE的底面为直角梯形BEDC,棱锥的高为B1B,代入体积公式即可;②面B1DC∩面B1DE=B1D,故只需在平面B1DE找到垂直于交线B1D的直线即可,由DE=B1E=a可易知所找直线为等腰△EB1D底边中线;(2)辅助线同上,由中位线定理可得OF∥DC,且OF=DC,从而得出OF∥EB,由BC1∥面B1DE可得EO∥B1C,故四边形OEBF是平行四边形,得出结论.【解答】证明:(1)①∵正方体ABCD﹣A1B1C1D1∴B1B平面BEDC,•B1B=•(a+)•a•a=.∴V=•S梯形BCDE②取B1D的中点O,设BC1∩B1C=F,连接OF,∵O,F分别是B1D与B1C的中点,∴OF∥DC,且OF=DC,又∵E为AB中点,∴EB∥DC,且EB=DC,∴OF∥EB,OF=EB,即四边形OEBF是平行四边形,∴OE∥BF,∵DC⊥平面BCC1B1,BC1⊂平面BCC1B1,∴BC1⊥DC,∴OE⊥DC.又BC1⊥B1C,∴OE⊥B1C,又∵DC⊂平面B1DC,B1C⊂平面B1DC,DC∩B1C=C,∴OE⊥平面B1DC,。
(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总结(超全)
(名师选题)(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过半径为4的球O表面上一点M作球O的截面,若OM与该截面所成的角是30°,则O到该截面的距离是()A.4B.2√3C.2D.1答案:C分析:作出球的截面图,根据几何性质计算,可得答案.作出球的截面图如图:设A为截面圆的圆心,O为球心,则OA⊥截面,AM在截面内,即有OA⊥AM,=2 ,故∠OMA=30∘,所以OA=4×12即O到该截面的距离是2,故选:C2、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Δ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C.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D.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答案:B解析:利用垂直关系,再结合勾股定理进而解决问题.如图所示,作EO⊥CD于O,连接ON,过M作MF⊥OD于F.连BF,∵平面CDE⊥平面ABCD.EO⊥CD,EO⊂平面CDE,∴EO⊥平面ABCD,MF⊥平面ABCD,∴ΔMFB与ΔEON均为直角三角形.设正方形边长为2,易知EO=√3,ON=1EN=2,MF=√32,BF=52,∴BM=√7.∴BM≠EN,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3、若直线a和b没有公共点,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异面D.平行或异面答案:D分析:根据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因为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平行或异面没有公共点,故选:D.4、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为()A.若m∥α,n∥α,则m∥nB.若m⊥α,n⊥α,则m∥nC.若m∥α,m∥β,则α∥βD.若m⊥α,α⊥β,则m∥β答案:B分析:在正方体中取直线和平面可排除ACD,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B正确.在正方体ABCD−EFGH中,记底面ABCD为α,EF为m,EH为n,显然A不正确;记底面ABCD为α,EF为m,平面CDHG为β,故排除C;记底面ABCD为α,BF为m,平面ABFE为β,可排除D;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B正确.故选:B5、如图,某圆锥的轴截面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E在底面圆的圆周上,且BE⌢的长度等⌢的长度,则异面直线DE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是()于CEA .√24B .√64C .√104D .√144答案:A分析:过点A 作AO ⊥BC 于点O ,过点A 作DG ⊥BC 于点G ,取AO 的中点F ,连接GE 、OE 、EF ,则有∠DEF (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DE 与BC 所成的角,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解三角形可求得答案.解:过点A 作AO ⊥BC 于点O ,过点A 作DG ⊥BC 于点G ,取AO 的中点F ,连接GE 、OE 、EF ,则DF //BC ,且DF =12BC ,所以∠DEF (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DE 与BC 所成的角,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则DF =1,OE =2,AO =2√3,所以DG =OF =√3,在Rt △GOE 中,GO =1,OE =2,所以GE =√GO 2+OE 2=√5,在Rt △GDE 中,GE =√5,DG =√3,所以DE =√GD 2+GE 2=2√2,在Rt △FOE 中,FO =√3,OE =2,FE =√FO 2+OE 2=√7,所以在△DFE 中,满足DF 2+FE 2=DE 2,所以∠DFE =90∘,所以cos∠DEF =DF DE =2√2=√24, 故选:A.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个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②经过球面上不同的两点只能作一个大圆;③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方体;④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解析:根据棱台、球、正方体、圆锥的几何性质,分析判断,即可得答案.①中若两个底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并不能保证侧棱延长线会交于一点,所以①不正确;②中若球面上不同的两点恰为球的某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则过此两点的大圆有无数个,所以②不正确;③中底面不一定是正方形,所以③不正确;④中圆锥的母线长相等,所以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④是正确的.故选:A7、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3R,在它的所有内接圆柱中,全面积的最大值是()A.2πR2B.94πR2C.83πR2D.πR2答案:B分析: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公式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出.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ℎ,所以在轴截面三角形中,如图所示:由相似可得,rR =3R−ℎ3R,所以,ℎ=3R−3r,即圆柱的全面积为S=2πr2+2πrℎ=2πr2+2πr(3R−3r)=2π(−2r2+3rR)=2π[−2(r−34R)2+98R2]≤9π4R2,当且仅当r=34R时取等号.故选:B.,P是A1B上的一动点,8、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1,AB=BC=√3,cos∠ABC=13则AP+PC1的最小值为()A.√5B.√7C.1+√3D.3答案:B分析:连接BC1,以A1B所在直线为轴,将△A1BC1所在平面旋转到平面ABB1A1,设点C1的新位置为C′,连接AC′,判断出当A、P、C′三点共线时,则AC′即为AP+PC1的最小值.分别求出∠AA1C′=120°,AA1=1,A1C′=2,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解.连接BC1,得△A1BC1,以A1B所在直线为轴,将△A1BC1所在平面旋转到平面ABB1A1,设点C1的新位置为C′,连接AC′,则有AP+PC1≥AC′.当A、P、C′三点共线时,则AC′即为AP+PC1的最小值.,由余弦定理得:AC=√AB2+BC2−2AB·BCcosB=在三角形ABC中,AB=BC=√3,cos∠ABC=13√3+3−2×3×1=2,所以A1C1=2,即A1C′=23在三角形A1AB中,AA1=1,AB=√3,由勾股定理可得:A1B=√AA12+AB2=√1+3=2,且∠AA1B=60°. 同理可求:C1B=2因为A1B=BC1=A1C1=2,所以△A1BC1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A1C1=60°,所以在三角形AA1C′中,∠AA1C′=∠AA1B+∠BA1C′=120°,AA1=1,A1C′=2,)=√7.由余弦定理得:AC′=√1+4−2×1×2×(−12故选B.小提示:(1)立体几何中的翻折(展开)问题截图的关键是:翻折(展开)过程中的不变量;(2)立体几何中距离的最值一般处理方式:①几何法:通过位置关系,找到取最值的位置(条件),直接求最值;②代数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利用代数法求最值.9、正方体中,点P,O,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则PQ与RS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是()A.B.C.D.答案:C分析:对于A,B,D,利用两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可以证明直线PQ与RS共面,对于C,利用异面直线的定义推理判断作答.对于A,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AC,A1C1,则AC//A1C1,如图,因为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则有PQ//AC,RS//A1C1,因此PQ//RS,则直线PQ与RS共面,A错误;对于B,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AC,QS,PR,如图,因为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有AP//CR且AP=CR,则四边形APRC为平行四边形,即有AC//PR,又QS//AC,因此QS//PR,直线PQ与RS共面,B错误;对于C,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如图,因为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有RS//BB1,而BB1⊂平面ABB1A1,RS⊄平面ABB1A1,则RS//平面ABB1A1,PQ⊂平面ABB1A1,则直线PQ与RS无公共点,又直线PQ与直线BB1相交,于是得直线PQ与RS不平行,则直线PQ与RS是异面直线,C正确;对于D,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A1B,D1C,PS,QR,如图,因为A 1D 1//BC 且A 1D 1=BC ,则四边形A 1D 1CB 为平行四边形,有A 1B//D 1C ,因为点P ,Q ,R ,S 是其所在棱的中点,有PS//A 1B ,QR//D 1C ,则PS//QR ,直线PQ 与RS 共面,D 错误. 故选:C10、“迪拜世博会”于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在迪拜举行,中国馆建筑名为“华夏之光”,外观取型中国传统灯笼,寓意希望和光明.它的形状可视为内外两个同轴圆柱,某爱好者制作了一个中国馆的实心模型,已知模型内层底面直径为12cm ,外层底面直径为16cm ,且内外层圆柱的底面圆周都在一个直径为20cm 的球面上.此模型的体积为( )A .304πcm 3B .840πcm 3C .912πcm 3D .984πcm 3答案:C分析:求出内层圆柱,外层圆柱的高,该模型的体积等于外层圆柱的体积与上下面内层圆柱高出的几何体的体积之和,计算可得解.如图,该模型内层圆柱底面直径为12cm ,且其底面圆周在一个直径为20cm 的球面上,可知内层圆柱的高ℎ1=2√(202)2−(122)2=16同理,该模型外层圆柱底面直径为16cm ,且其底面圆周在一个直径为20cm 的球面上,可知外层圆柱的高ℎ2=2√(202)2−(162)2=12此模型的体积为V=π(162)2×12+π(122)2×(16−12)=912π故选:C填空题11、如图,O′A′B′C′是平面四边形OABC的直观图,若O′A′B′C′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四边形OABC的周长为________.答案:16分析:根据原图形与斜二测画法直观图之间的关系,还原原图形即可求解.∵O′A′=2,∴O′B′=2√2还原回原图形后,OA=O′A′=2,OB=2O′B′=4√2,AB=√OB2+OA2=√32+4=6,∴原图形的面积周长为2×(6+2)=16所以答案是:16.12、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ABCD为正方形,SD⊥底面ABC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个.①AC⊥SB;②AB∥平面SCD;③S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是∠SAD;④AB与SC所成的角等于DC与SC所成的角.答案:4分析: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C⊥平面SBD,进而可判定①正确.根据AB∥CD,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②正确.根据线面所成角的定义可判定③正确.根据AB∥CD,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可判定④正确.因为SD⊥底面ABCD,所以AC⊥SD.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C⊥BD.又BD∩SD=D,所以AC⊥平面SBD,所以AC⊥SB,故①正确.因为AB∥CD,AB⊄平面SCD,CD⊂平面SCD,所以AB∥平面SCD,故②正确.因为AD是SA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所以S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是∠SAD.故③正确.因为AB∥CD,所以AB 与SC所成的角等于DC与SC所成的角,故④正确.所以答案是:4.13、从正方体的12条棱和12条面对角线中选出n条,使得其中任意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都是异面直线,则n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4分析:根据正方体的结构特征,先确定至多可选出4条,再确定选出4条两两异面的线,即可得到结论.正方体共有8个顶点,若选出的n条线两两异面,则不能共顶点,即至多可选出4条,又可以选出4条两两异面的线(如图AC,BC′,B′D′,A′D),故所求n的最大值是4.所以答案是:4.14、已知三棱锥P−ABC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它们的长度分别为1,1,√2,则此三棱锥的高为_________.答案:√105分析:将图形还原为长方体,进而通过等积法得到答案.如图1,将三棱锥P-ABC还原为长方体PADB-CQRS,由题意可知,V C−PAB=13S△PAB⋅PC=13×12×√2=√26,设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d,如图2,M为BA中点,则CM⊥BA,由勾股定理可知,CM =√3−(√22)2=√52,所以S △ABC =12×√2×√52=√52, 所以V P−ABC =13S △ABC ⋅d =√56d ,由V C−PAB =V P−ABC ⇒√56d =√26⇒d =√105. 所以答案是:√105. 15、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为AA 1中点,点P 在侧面BCC 1B 1上运动,当点P 满足条件___________时,A 1P //平面BCD (答案不唯一,填一个满足题意的条件即可)答案:P 是CC 1中点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只需在侧面BCC 1B 1上找到一点,A 1P //平面BCD 上的任一条线即可,可以取A 1P //CD ,此时P 是CC 1中点.取CC 1中点P ,连结A 1P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AA1中点,点P在侧面BCC1B1上运动,∴当点P满足条件P是CC1中点时,A1P//CD,∵A1P⊄平面BCD,CD⊂平面BCD,∴当点P满足条件P是CC1中点时,A1P//平面BCD所以答案是:P是CC1中点.解答题16、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矩形,PD⊥底面ABCD,M为BC的中点,且PB⊥AM.(1)证明:平面PAM⊥平面PBD;(2)若PD=DC=1,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23分析:(1)由PD⊥底面ABCD可得PD⊥AM,又PB⊥AM,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M⊥平面PBD,再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出平面PAM⊥平面PBD;(2)由(1)可知,AM⊥BD,由平面知识可知,△DAB~△ABM,由相似比可求出AD,再根据四棱锥P−ABCD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1)因为PD⊥底面ABCD,AM⊂平面ABCD,所以PD⊥AM,又PB⊥AM,PB∩PD=P,所以AM⊥平面PBD,而AM⊂平面PAM,所以平面PAM⊥平面PBD.(2)[方法一]:相似三角形法由(1)可知AM⊥BD.于是△ABD∽△BMA,故ADAB =ABBM.因为BM=12BC,AD=BC,AB=1,所以12BC2=1,即BC=√2.故四棱锥P−ABCD的体积V=13AB⋅BC⋅PD=√23.[方法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垂直垂直法由(2)知AM⊥DB,所以k AM⋅k BD=−1.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BC=2a(a>0).因为DC=1,所以A(0,0),B(1,0),D(0,2a),M(1,a).从而k AM⋅k BD=a−01−0×2a−00−1=a×(−2a)=−2a2=−1.所以a=√22,即DA=√2.下同方法一.[方法三]【最优解】:空间直角坐标系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设|DA|=t ,所以D(0,0,0),C(0,1,0),P(0,0,1),A(t,0,0),B(t,1,0).所以M (t 2,1,0),PB ⃑⃑⃑⃑⃑ =(t,1,−1),AM ⃑⃑⃑⃑⃑⃑ =(−t 2,1,0). 所以PB ⃑⃑⃑⃑⃑ ⋅AM ⃑⃑⃑⃑⃑⃑ =t ⋅(−t 2)+1×1+0×(−1)=−t 22+1=0. 所以t =√2,即|DA|=√2.下同方法一.[方法四]:空间向量法由PB ⊥AM ,得PB⃑⃑⃑⃑⃑ ⋅AM ⃑⃑⃑⃑⃑⃑ =0. 所以(PD⃑⃑⃑⃑⃑ +DA ⃑⃑⃑⃑⃑ +AB ⃑⃑⃑⃑⃑ )⋅AM ⃑⃑⃑⃑⃑⃑ =0. 即PD⃑⃑⃑⃑⃑ ⋅AM ⃑⃑⃑⃑⃑⃑ +DA ⃑⃑⃑⃑⃑ ⋅AM ⃑⃑⃑⃑⃑⃑ +AB ⃑⃑⃑⃑⃑ ⋅AM ⃑⃑⃑⃑⃑⃑ =0. 又PD ⊥底面ABCD ,AM 在平面ABCD 内,因此PD ⊥AM ,所以PD ⃑⃑⃑⃑⃑ ⋅AM ⃑⃑⃑⃑⃑⃑ =0.所以DA ⃑⃑⃑⃑⃑ ⋅AM ⃑⃑⃑⃑⃑⃑ +AB ⃑⃑⃑⃑⃑ ⋅AM ⃑⃑⃑⃑⃑⃑ =0,由于四边形ABCD 是矩形,根据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得−12|DA ⃑⃑⃑⃑⃑ |2+|AB ⃑⃑⃑⃑⃑ |2=0,即−12|BC ⃑⃑⃑⃑⃑ |2+1=0. 所以|BC⃑⃑⃑⃑⃑ |=√2,即BC =√2.下同方法一. 【整体点评】(2)方法一利用相似三角形求出求出矩形的另一个边长,从而求得该四棱锥的体积;方法二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直线垂直的条件得到矩形的另一个边长,从而求得该四棱锥的体积;方法三直接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空间向量的垂直的坐标运算求得矩形的另一个边长,为最常用的通性通法,为最优解;方法四利用空间向量转化求得矩形的另一边长.17、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由三棱锥P−ADQ和正四棱锥P−ABCD拼接而成,PQ⊥平面ADQ,AB//PQ,PQ=1,AB=2,AQ=√5,O为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1)求证:OP//平面ADQ;(2)求二面角O−AP−D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155分析:(1)取AD中点M,连QM,OM,证得PO//QM即可得解.(2)在正四棱锥P−ABCD中作出二面角O−AP−D的平面角,借助直角三角形计算即可.(1)取AD中点M,连QM,OM,如图,AB=1=PQ,因O是正四棱锥P−ABCD底面中心,即O是BD中点,则OM//AB//PQ,OM=12于是得PQMO 是平行四边形,PO //QM ,而PO ⊄平面ADQ ,DM ⊂平面ADQ ,所以PO //平面ADQ .(2)在正四棱锥P −ABCD 中,DO ⊥AO ,PO ⊥平面ABCD ,DO ⊂平面ABCD ,则PO ⊥DO ,而PO ∩AO =O ,PO,AO ⊂平面POA ,因此,DO ⊥平面POA ,而PA ⊂平面POA ,则DO ⊥PA ,过O 作OE ⊥PA 于E ,连DE ,如图,DO ∩OE =O ,DO,OE ⊂平面DOE ,则有PA ⊥平面DOE ,即PA ⊥DE ,从而得∠DEO 是二面角O −AP −D 的平面角, 因PQ ⊥平面ADQ ,则PQ ⊥AQ ,AP =√PQ 2+AQ 2=√6,而AO =12AC =√2,则PO =2,OE =PO⋅AO PA =2√33, Rt △DOE 中,DO =√2,DE =√DO 2+OE 2=√303,于是得sin∠DEO =DO DE =√155, 所以二面角O −AP −D 的正弦值√155. 18、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F 分别为棱AA 1,CC 1的中点.(1)求证:D 1E//BF ;(2)求证:∠B 1BF =∠A 1ED 1.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EMC1D1为平行四边形,可得D1E//MC1,再证明四边形MBFC1为平行四边形,得BF//MC1,从而得D1E//BF;(2)根据等角定理证明即可.证明:(1)如图,取BB1的中点M,连接EM,C1M.在矩形ABB1A1中,易得EM//A1B1,EM=A1B1因为A1B1//C1D1,A1B1=C1D1,所以EM//C1D1,EM=C1D1所以四边形EMC1D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1E//MC1.在矩形BCC1B1中,易得MB//C1F,MB=C1F.所以四边形MBFC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F//MC1,所以D1E//BF.(2)因为D1E//BF,BB1//EA1,又∠B1BF与∠A1ED1的对应边方向相同,所以∠B1BF=∠A1ED1.19、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为矩形,AB⊥BP,M,N分别为AC,PD的中点.(1)求证:MN∥平面ABP;(2)若BP⊥PC,求证:平面ABP⊥平面APC.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要证明线面平行,需证明线线平行,即连结BD,证明MN//BP;(2)要证明面面垂直,需证明线面垂直,利用垂直关系转化,证明PC⊥平面ABP. 证明:(1)连结BD,由已知,M为AC和BD的中点,又∵N为PD的中点,∴MN∥BP.∵MN⊄平面ABP,BP⊂平面ABP,∴MN∥平面ABP.(2)∵AB⊥BP,AB⊥BC,BP∩BC=B,∴AB⊥平面BPC.∵PC⊂平面BPC,∴AB⊥PC.∵BP⊥PC,AB∩BP=B,∴PC⊥平面ABP.∵PC⊂平面APC,∴平面ABP⊥平面APC.。
立体几何经典试题(含答案)
1. 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C=BC=12AA 1,D 是棱AA 1的中点的中点(I)证明:平面BDC 1⊥平面BDC(Ⅱ)平面BDC 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 【解析】(Ⅰ)由题设知BC BC⊥⊥1CC ,BC ,BC⊥⊥AC AC,,1CC AC C Ç=,∴BC ^面11ACC A , , 又又∵1DC Ì面11ACC A ,∴1DC BC ^,由题设知01145A DC ADC Ð=Ð=,∴1CDC Ð=090,即1DC DC ^, 又∵DC BC C Ç=, , ∴∴1DC ⊥面BDC , , ∵∵1DC Ì面1BDC , ∴面BDC ⊥面1BDC ;(Ⅱ)设棱锥1B DACC -的体积为1V ,AC =1,由题意得,1V =1121132+´´´=12,由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V =1,∴11():V V V -=1:1, ∴平面1BDC 分此棱柱为两部分体积之比为1:1. 2. 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平面PAD ,//AB CD ,PD AD =,E 是PB 的中点,F 是CD 上的点且12DF AB =,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 (1)证明:PH ^平面ABCD ;(2)若1PH =,2AD =,1FC =,求三棱锥E BCF -的体积;的体积;(3)证明:EF ^平面PAB . B 1C B A D C 1A 1【解析】(1)证明:因为AB ^平面PAD ,所以PH AB ^。
因为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边上的高, 所以PH AD ^。
因为AB AD A = ,所以PH ^平面ABCD 。
(2)连结BH ,取BH 中点G ,连结EG 。
必修二立体几何知识点+例题+练习+答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立体几何知识点一、空间几何体1.多面体:由若干个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 , 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 , 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底面, 其余各面叫做侧面 .3.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
底面是正多边形,且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4.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
由正棱锥截得的棱台叫做正棱台。
正棱台的性质: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正棱台的两底面以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相似的正多边形5.旋转体:由一个平面图形绕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6.圆柱、圆锥、圆台: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别叫做圆柱、圆锥、圆台。
圆柱、圆锥、圆台的性质: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过轴的截面 ( 轴截面 ) 分别是全等的矩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
注:在处理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问题时,经常用到弧长公式 l R7.球: 以半圆的直径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叫做球面 . 球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 ( 简称球 )8.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一个投影面水平放置,叫做水平投影面,投影到这个平面内的图形叫做俯视图。
一个投影面放置在正前方,这个投影面叫做直立投影面,投影到这个平面内的图形叫做主视图 ( 正视图 ) 。
和直立、水平两个投影面都垂直的投影面叫做侧立投影面,通常把这个平面放在直立投影面的右面,投影到这个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左视图( 侧视图) 。
(精品)立体几何知识点+经典习题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典型例题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EDCBA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AD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EDCBAP-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EDCBAP-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典型例题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E D C B A ABCD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AD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E D C B A P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E D C B A P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 平行且长度不变;②原来与y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 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h 为斜高,l 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球=343R π;S 球面=24R π4、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1)平面①平面的概念:A.描述性说明;B.平面是无限伸展的; ②平面的表示: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表示,如平面α(通常写在一个锐角内);也可以用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BC 。
③点与平面的关系:点A 在平面α内,记作A α∈;点A 不在平面α内,记作A α∉点与直线的关系:点A 的直线l 上,记作:A ∈l ;点A 在直线l 外,记作A ∉l ;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l 在平面α内,记作l ⊂α;直线l 不在平面α内,记作l ⊄α。
(2)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即直线在平面内,或者平面经过直线) 应用:检验桌面是否平;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A l B l A B l ααα∈∈∈∈⇒⊂(3)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2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4)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 ,记作α∩β=a 。
符号语言:,P A B A B l P l ∈⇒=∈ 公理3的作用: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5)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①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②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③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④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分别引直线a ’∥a ,b ’∥b ,则把直线a ’和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和b 所成的角。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说明:(1)判定空间直线是异面直线方法:①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②异面直线的(2)在异面直线所成角定义中,空间一点O是任取的,而和点O的位置无关。
②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
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αa∩α=Aa∥α(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α∥β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α∩β=b5、空间中的平行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线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面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面面平行→线线平行)7、空间中的垂直问题(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
(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9、空间角问题(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 0。
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 ,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 ,b 平行的直线b a '',,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0。
②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90。
③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
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 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④求二面角的方法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7、空间直角坐标系(1)定义:如图,,,,,OBCD D A B C -是单位正方体.以A 为原点,分别以OD,O ,A ,OB 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三条数轴x 轴.y 轴.z 轴。
这时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1)O 叫做坐标原点2)x 轴,y 轴,z 轴叫做坐标轴.3)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面。
(2)右手表示法:令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相互垂直时,可能形成的位置。
大拇指指向为x 轴正方向,食指指向为y 轴正向,中指指向则为z 轴正向,这样也可以决定三轴间的相位置。
(3)任意点坐标表示:空间一点M 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 y z 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 y z 叫做点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 x y z (x 叫做点M 的横坐标,y 叫做点M 的纵坐标,z 叫做点M 的竖坐标)(4)空间两点距离坐标公式:212212212)()()(z z y y x x d -+-+-=【常用结论】一、判定两线平行的方法1、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4、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5、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依据平面几何的定理证明 二、 判定线面平行的方法1、 据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2、 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3、 两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4、 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平面,则另一条也平行于该平面5、 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平行,则也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三、判定面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没有公共点2、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两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四、面面平行的性质 1、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2、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上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两平行平面被第三个平面所截,则两交线平行4、 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一个平面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五、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1、 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线面垂直2、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垂直,则线面垂直3、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该平面4、 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5、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6、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六、判定两线垂直的方法 1、 定义:成︒90角2、 直线和平面垂直,则该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3、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4、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5、 一条直线如果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它也和另一条垂直 七、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1、 定义:两面成直二面角,则两面垂直2、 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个平面垂直于另一平面 八、面面垂直的性质1、 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2、 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3、 相交平面同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九、各种角的范围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900θ(]︒︒90,0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900θ[]︒︒90,0 3、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900θ(]︒︒90,04、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取值范围是:︒≤<︒1800θ(]︒︒180,0十、三角形的心 1、 内心: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的交点 2、 外心:外接圆的圆心,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3、 重心:中线的交点 4、垂心:高的交点[常用方法及公示]: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2.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4.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5.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 7.夹角公式: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cos 〈a ,b 〉=112233222222123123a b a b a b a a ab b b++++++.8.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121212222222111222||||||||x x y y z z a b a b x y z x y z ++⋅=⋅++⋅++(其中θ(090θ<≤o o)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r r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9.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AB m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10.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m n arc m n θ⋅=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1.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 1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AB AB =⋅222212121()()()x x y y z z =-+-+-.13.异面直线间的距离:||||CD n d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 14.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n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15.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6.面积射影定理'cos S S θ=.(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θ).17.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612a ,外接球的半径为64a . 18.?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什么?(直接法、体积法) 19.?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割补法、等积变换法) 考点一,几何体的概念与性质 【基础训练】1.判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1)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2) 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为梯形的几何体叫棱台. 2.如图,E F 分别是1,AB AA 的中点探索过EF 的平面截正方体所得截面的形状.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