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 中学教学案空间向量单元(教师版全套)
空间向量复习教案设计
空间向量复习教案设计第一章: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1.1 向量的定义与表示介绍向量的定义: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解释向量的表示方法: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1.2 向量的坐标表示介绍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在三维空间中,向量可以用三个坐标表示,分别为x 轴、y轴和z轴上的分量。
1.3 向量的运算介绍向量的加法:两个向量相加,其结果向量的大小等于两个向量大小的和,方向等于两个向量方向的和。
介绍向量的减法:两个向量相减,可以将减法转换为加法,即加上相反向量。
第二章:空间向量的几何性质2.1 向量的模介绍向量的模的定义:向量的模是指向量的长度,是一个非负实数。
介绍向量的模的运算:向量的模的平方等于向量的平方,即|a|²= a·a。
2.2 向量的数量积介绍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指两个向量的模的乘积与它们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
介绍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的坐标乘积之和,即a·b = ax·bx + ay·+ az·bz。
2.3 向量的夹角介绍向量的夹角的定义:两个向量的夹角是指它们之间的最小正角度。
介绍向量的夹角的计算方法:使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即cosθ= (a·b) / (|a||b|)。
第三章: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3.1 向量的数乘介绍向量的数乘的定义:将一个实数与一个向量相乘,结果是一个向量,其大小等于原向量的大小乘以实数,方向与原向量相同。
3.2 向量的线性组合介绍向量的线性组合的定义:将两个或多个向量相加或相减,结果仍然是一个向量。
介绍向量的线性组合的运算:根据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可以得到任意向量的线性组合。
3.3 向量的人格化介绍向量的人格化的定义:将向量表示为一组基向量的线性组合,其中基向量是相互正交的。
介绍向量的人格化的运算:通过选择适当的基向量,将任意向量表示为它们的线性组合。
高三数学下册《空间向量》教案、教学设计
接着,展示一个地球仪,提出另一个问题:“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是一个向量,那么如何用空间向量表示这个重力呢?”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空间向量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正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空间向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坐标表示。
2.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点积和叉积运算。
3.空间向量在解决空间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
1.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向量的概念。
2.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特别是向量的线性运算在坐标形式下的表达。
3.学生对空间向量运算规律的掌握,尤其是点积和叉积的应用。
4.将空间向量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空间向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空间向量的性质和运算。
3.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和练习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知识和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1.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如何利用坐标表示空间向量,并进行线性运算?
3.点积和叉积在空间几何中有哪些应用?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取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小组的智慧。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9.6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精品教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
【考纲解读】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考点预测】高考对此部分内容考查的热点与命题趋势为:1.立体几何是历年来高考重点内容之一,在选择题、填空题与解答题中均有可能出现,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与证明,考查表面积与体积的求解,考查三视图等知识,在考查立体几何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考查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013年的高考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坚持考查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命题形式相对会较稳定. 【要点梳理】1.空间向量的概念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如位移、速度、力等。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说明:①由相等向量的概念可知,一个向量在空间平移到任何位置,仍与原来的向量相等,用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②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同一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
b a AB OA OB+=+= b a OB OA BA-=-=)(R a OP ∈=λλ加法交换率:.a b b a+=+加法结合率:).()(c b a c b a++=++数乘分配率:.)(b a b aλλλ+=+说明:①引导学生利用右图验证加法交换率,然后推广到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成立。
3.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
a 平行于b 记作a ∥b。
注意:当我们说a 、b共线时,对应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当我们说a 、b平行时,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教案)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教案)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基本性质。
2. 学会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加法、减法、数乘和点乘。
3. 能够运用空间向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定义、大小、方向、表示方法。
2.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1) 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向量减法:差向量、相反向量。
(3) 数乘向量:数乘的定义、运算规律。
(4) 向量点乘:点乘的定义、运算规律、几何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间向量的概念、线性运算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空间向量线性运算的推导及证明,空间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形、动画,直观展示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
2. 利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空间向量解决实际问题。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空间向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第二课时: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加法、减法)。
3. 第三课时: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数乘向量、向量点乘)。
4. 第四课时:空间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
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对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动画、图形等展示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实际例子:收集与空间向量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空间向量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材料:提供相关的问题和案例,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 课堂测试卷:编写涵盖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知识的测试卷,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数学教案(新人教B版):空间向量的概念与运算
§7.6空间向量的概念与运算考试要求 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和垂直.3.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能用向量方法证明立体几何中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简单定理.知识梳理1.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名称定义空间向量空间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相等的向量方向相同且大小相等的向量相反向量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向量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两个非零向量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共面向量空间中的多个向量,如果表示它们的有向线段通过平移之后,都能在同一个平面内2.空间向量的有关定理(1)共线向量定理:如果a≠0且b∥a,则存在唯一实数λ,使得b=λa.(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b不共线,则向量a,b,c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对(x,y),使c=x a+y b.(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任意一个空间向量p,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得p=x a+y b+z c,{a,b,c}叫做空间的一组基底.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1)数量积非零向量a,b的数量积a·b=|a||b|cos〈a,b〉.(2)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应用设a=(a1,a2,a3),b=(b1,b2,b3).向量表示坐标表示数量积a·b a1b1+a2b2+a3b3共线a=λb(b≠0,λ∈R)a1=λb1,a2=λb2,a3=λb3垂直a·b=0(a≠0,b≠0)a1b1+a2b2+a3b3=0模|a|a21+a22+a23夹角余弦值cos〈a,b〉=a·b|a||b|(a≠0,b≠0)cos〈a,b〉=a1b1+a2b2+a3b3a21+a22+a23·b21+b22+b234.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1)直线的方向向量:如果l是空间中的一条直线,v是空间中的一个非零向量,且表示v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与直线l平行或重合,则称向量v为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如果α是空间中的一个平面,n是空间中的一个非零向量,且表示n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与平面α垂直,则称n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3)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位置关系向量表示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n1,n2l1∥l2n1∥n2⇔n1=λn2(λ∈R) l1⊥l2n1⊥n2⇔n1·n2=0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n,平面α的法向量为m,l⊄αl∥αn⊥m⇔n·m=0 l⊥αn∥m⇔n=λm(λ∈R)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m α∥βn∥m⇔n=λm(λ∈R)α⊥βn⊥m⇔n·m=0常用结论1.三点共线:在平面中A,B,C三点共线⇔OA→=xOB→+yOC→(其中x+y=1),O为平面内任意一点.2.四点共面:在空间中P,A,B,C四点共面⇔OP→=xOA→+yOB→+zOC→(其中x+y+z=1),O为空间中任意一点.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空间中任意两个非零向量a,b共面.(√)(2)空间中模相等的两个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3)若A,B,C,D是空间中任意四点,则有AB→+BC→+CD→+DA→=0.(√)(4)若直线a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平行,则a∥α.(×)教材改编题1.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C 与BD 的交点为点M ,设AB →=a ,AD →=b ,AA 1—→=c ,则下列向量中与C 1M —→相等的向量是()A .-12a +12b +cB.12a +12b +c C .-12a -12b -cD .-12a -12b +c答案C解析C 1M —→=C 1C —→+CM →=C 1C —→+12(CB →+CD →)=A 1A —→+12DA →+12BA →=-12a -12b -c .2.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A 1M =AN =2a3,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A .相交B .平行C .垂直D .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分别以C 1B 1,C 1D 1,C 1C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A 1M =AN =2a 3,所以,23a ,23a ,MN →-a 3,0,23a又C 1(0,0,0),D 1(0,a ,0),所以C 1D 1—→=(0,a ,0),所以MN →·C 1D 1—→=0,所以MN →⊥C 1D 1—→.因为C 1D 1—→是平面BB 1C 1C 的一个法向量,且MN ⊄平面BB 1C 1C ,所以MN ∥平面BB 1C 1C .3.设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2,2,1),b =(3,-2,m ),若l 1⊥l 2,则m =________.答案10解析∵l 1⊥l 2,∴a ⊥b ,∴a ·b =-6-4+m =0,∴m =10.题型一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例1(1)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3,5,2),CD →=(-7,-1,-4),点E ,F 分别为线段BC ,AD 的中点,则EF →的坐标为()A .(2,3,3)B .(-2,-3,-3)C .(5,-2,1)D .(-5,2,-1)答案B解析因为点E ,F 分别为线段BC ,AD 的中点,设O 为坐标原点,所以EF →=OF →-OE →,OF →=12(OA →+OD →),OE →=12(OB →+OC →).所以EF →=12(OA →+OD →)-12(OB →+OC →)=12(BA →+CD →)=12×[(3,-5,-2)+(-7,-1,-4)]=12×(-4,-6,-6)=(-2,-3,-3).(2)(2023·北京日坛中学模拟)在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D 是四边形BB 1C 1C 的中心,且AA 1—→=a ,AB →=b ,AC →=c ,则A 1D —→等于()A.12a +12b +12cB.12a -12b +12cC.12a +12b -12c D .-12a +12b +12c答案D解析A 1D —→=A 1A —→+AB →+BD→=-AA 1—→+AB →+12(BB 1—→+BC →)=-AA 1—→+AB →+12AA 1—→+12(AC →-AB →)=-12AA 1—→+12AB →+12AC→=-12a +12b +12c .思维升华用已知向量表示某一向量的三个关键点(1)要结合图形,以图形为指导是解题的关键.(2)要正确理解向量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3)在立体几何中,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仍然成立.跟踪训练1(1)已知a =(2,3,-4),b =(-4,-3,-2),b =12x -2a ,则x 等于()A .(0,3,-6)B .(0,6,-20)C .(0,6,-6)D .(6,6,-6)答案B解析由b =12x -2a ,得x =4a +2b =(8,12,-16)+(-8,-6,-4)=(0,6,-20).(2)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为AC 的中点.①化简A 1O —→-12AB →-12AD →=________;②用AB →,AD →,AA 1—→表示OC 1—→,则OC 1—→=________.答案①A 1A—→②12AB →+12AD →+AA 1—→解析①A 1O —→-12AB →-12AD →=A 1O —→-12(AB →+AD →)=A 1O —→-AO →=A 1O —→+OA →=A 1A —→.②因为OC →=12AC →=12(AB →+AD →).所以OC 1—→=OC →+CC 1—→=12(AB →+AD →)+AA 1—→=12AB →+12AD →+AA 1—→.题型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应用例2(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若a 与b 共线,b 与c 共线,则a 与c 共线B .向量a ,b ,c 共面,即它们所在的直线共面C .若空间向量a ,b ,c 不共面,则a ,b ,c 都不为0D .若a ,b ,c 共面,则存在唯一的实数对(x ,y ),使得a =x b +y c 答案C解析若b =0,则满足a 与b 共线,b 与c 共线,但是a 与c 不一定共线,故A 错误;因为向量是可以移动的量,所以向量a ,b ,c 共面,但它们所在的直线不一定共面,故B 错误;假设a ,b ,c 至少有一个为0,则空间向量a ,b ,c 共面,故假设不成立,故C 正确;假设b =0,若a ,c 共线,则存在无数个实数对(x ,y ),使得a =x b +y c ,若a ,c 不共线,则不存在实数对(x ,y ),使得a =x b +y c ,故D 错误.(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b |=|a +b |是a ,b 共线的充要条件B .若AB →,CD →共线,则AB ∥CDC .A ,B ,C 三点不共线,对空间任意一点O ,若OP →=34OA →+18→+18OC →,则P ,A ,B ,C四点共面D .若P ,A ,B ,C 为空间四点,且有PA →=λPB →+μPC →(PB →,PC →不共线),则λ+μ=1是A ,B ,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答案CD解析由|a |-|b |=|a +b |,可知向量a ,b 的方向相反,此时向量a ,b 共线,反之,当向量a ,b 同向时,不能得到|a |-|b |=|a +b |,所以A 不正确;若AB →,CD →共线,则AB ∥CD 或A ,B ,C ,D 四点共线,所以B 不正确;由A ,B ,C 三点不共线,对空间任意一点O ,若OP →=34OA →+18OB →+18OC →,因为34+18+18=1,可得P ,A ,B ,C 四点共面,所以C 正确;若P ,A ,B ,C 为空间四点,且有PA →=λPB →+μPC →(PB →,PC →不共线),当λ+μ=1时,即μ=1-λ,可得PA →-PC →=λ(PB →-PC →),即CA →=λCB →,所以A ,B ,C 三点共线,反之也成立,即λ+μ=1是A ,B ,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所以D 正确.思维升华应用共线(面)向量定理、证明点共线(面)的方法比较三点(P ,A ,B )共线空间四点(M ,P ,A ,B )共面PA →=λPB→MP →=xMA →+yMB→对空间任一点O ,OP →=OA →+tAB →对空间任一点O ,OP →=OM →+xMA →+yMB →对空间任一点O ,OP →=xOA →+(1-x )OB→对空间任一点O ,OP →=xOM →+yOA →+(1-x -y )OB→跟踪训练2(1)已知空间中A ,B ,C ,D 四点共面,且其中任意三点均不共线,设P 为空间中任意一点,若BD →=6PA →-4PB →+λPC →,则λ等于()A .2B .-2C .1D .-1答案B解析BD →=6PA →-4PB →+λPC →,即PD →-PB →=6PA →-4PB →+λPC →,整理得PD →=6PA →-3PB →+λPC →,由A ,B ,C ,D 四点共面,且其中任意三点均不共线,可得6-3+λ=1,解得λ=-2.(2)(2023·金华模拟)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且满足DE →=xDA →+yDC →+(1-x -y )DD 1—→,则|DE →|的最小值是()A.13B.23C.33D.23答案C解析因为DE →=xDA →+yDC →+(1-x -y )DD 1—→,由空间向量的共面定理可知,点E ,A ,C ,D 1四点共面,即点E 在平面ACD 1上,所以|DE →|的最小值即为点D 到平面ACD 1的距离d ,由正方体的棱长为1,可得△ACD 1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1ACD S △=12×(2)2×sin π3=32,S △ACD =12×1×1=12,由等体积法得11D ACD D ACD V V --=,所以13×32×d =13×12×1,解得d =33,所以|DE →|的最小值为33.题型三空间向量数量积及其应用例3(1)已知点O 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向量OA →=(1,2,3),OB →=(2,1,2),OP →=(1,1,2),且点Q 在直线OP 上运动,当QA →·QB →取得最小值时,OQ →的坐标是______.答案,43,解析∵OP →=(1,1,2),点Q 在直线OP 上运动,设OQ →=λOP →=(λ,λ,2λ),又∵OA →=(1,2,3),OB →=(2,1,2),∴QA →=OA →-OQ →=(1-λ,2-λ,3-2λ),QB →=OB →-OQ →=(2-λ,1-λ,2-2λ),则QA →·QB →=(1-λ)(2-λ)+(2-λ)(1-λ)+(3-2λ)(2-2λ)=6λ2-16λ+10,当λ=43时,QA →·QB →取得最小值,此时OQ →,43,(2)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A 1=2,∠A 1AB =∠A 1AD =120°.①求线段AC 1的长;②求异面直线AC 1与A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③求证:AA 1⊥BD .①解设AB →=a ,AD →=b ,AA 1—→=c ,则|a |=|b |=1,|c |=2,a ·b =0,c ·a =c ·b =2×1×cos 120°=-1.因为AC 1—→=AB →+AD →+AA 1—→=a +b +c ,所以|AC 1—→|=|a +b +c |=(a +b +c )2=|a |2+|b |2+|c |2+2a ·b +2b ·c +2a ·c =1+1+4+0-2-2=2,所以线段AC 1的长为2.②解因为AC 1—→=a +b +c ,A 1D —→=b -c ,所以AC 1—→·A 1D —→=(a +b +c )·(b -c )=a ·b -a ·c +b 2-c 2=0+1+1-4=-2,|A 1D —→|=|b -c |=(b -c )2=|b |2+|c |2-2b ·c=1+4+2=7,设异面直线AC 1与A 1D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AC 1—→,A 1D —→〉|=|AC 1—→·A 1D —→||AC 1—→||A 1D —→|=|-2|2×7=147,即异面直线AC 1与A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47.③证明由①知AA 1—→=c ,BD →=b -a ,所以AA 1—→·BD →=c ·(b -a )=c ·b -c ·a =-1+1=0,即AA 1—→·BD →=0,所以AA 1⊥BD .思维升华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有两条途径,一是根据数量积的定义,利用模与夹角直接计算;二是利用坐标运算.跟踪训练3(1)(2023·益阳模拟)在正三棱锥P -ABC 中,O 是△ABC 的中心,PA =AB =2,则PO →·PA →等于()A.59B.63C.423D.83答案D解析∵P -ABC 为正三棱锥,O 为△ABC 的中心,∴PO ⊥平面ABC ,∴PO ⊥AO ,∴PO →·OA →=0,|AO →|=23·|AB →|·sin 60°=233,故PO →·PA →=PO →·(PO →+OA →)=|PO →|2=|AP →|2-|AO →|2=4-43=83.(2)(2022·营口模拟)已知A (-1,2,1),B (-1,5,4),C (1,3,4).①求〈AB →,BC →〉;②求AC →在AB →上的投影的数量.解①因为A (-1,2,1),B (-1,5,4),C (1,3,4),所以AB →=(0,3,3),BC →=(2,-2,0).因为AB →·BC →=0×2+3×(-2)+3×0=-6,|AB →|=32,|BC →|=22,所以cos 〈AB →,BC →〉=AB →·BC →|AB →||BC →|=-632×22=-12,故〈AB →,BC →〉=2π3.②因为AC →=(2,1,3),AB →=(0,3,3),所以AC →·AB →=0+1×3+3×3=12.因为|AB →|=32,|AC →|=14,所以cos 〈AC →,AB →〉=AC →·AB →|AC →||AB →|=1214×32=277,所以AC →在AB →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C →|cos 〈AC →,AB →〉=14×277=22.题型四向量法证明平行、垂直例4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D =1,E 为CD 的中点.(1)求证:B 1E ⊥AD 1;(2)在棱AA 1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DP ∥平面B 1AE ?若存在,求AP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证明以A 为原点,AB →,AD →,AA 1—→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a ,则A (0,0,0),D (0,1,0),D 1(0,1,1),1,B 1(a ,0,1).故AD 1—→=(0,1,1),B 1E —→-a2,1,-因为B 1E —→·AD 1—→=-a2×0+1×1+(-1)×1=0,所以B 1E —→⊥AD 1—→,即B 1E ⊥AD 1.(2)解存在满足要求的点P ,假设在棱AA 1上存在一点P (0,0,z 0),使得DP ∥平面B 1AE ,此时DP →=(0,-1,z 0),设平面B 1A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AB 1→=(a ,0,1),AE →1,因为n ⊥平面B 1AE ,所以n ⊥AB 1—→,n ⊥AE →,z =0,y =0,取x =1,则y =-a2,z =-a ,故n ,-a2,-要使DP ∥平面B 1AE ,只需n ⊥DP →,则a 2-az 0=0,解得z 0=12.所以存在点P ,满足DP ∥平面B 1AE ,此时AP =12.思维升华(1)利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垂直关系,关键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尽可能利用垂直条件,准确写出相关点的坐标,进而用向量表示涉及到直线、平面的要素).(2)向量证明的核心是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或数乘向量,但向量证明仍然离不开立体几何的有关定理.跟踪训练4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90°,BC =2,CC 1=4,点E 在线段BB 1上,且EB 1=1,D ,F ,G 分别为CC 1,C 1B 1,C 1A 1的中点.(1)求证:平面A 1B 1D ⊥平面ABD ;(2)求证:平面EGF ∥平面AB D.证明以B 为坐标原点,BA ,BC ,BB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0,0,0),D (0,2,2),B 1(0,0,4),E (0,0,3),F (0,1,4).设BA =a ,则A (a ,0,0),1,(1)因为BA →=(a ,0,0),BD →=(0,2,2),B 1D —→=(0,2,-2),所以B 1D —→·BA →=0,B 1D —→·BD →=0.所以B 1D —→⊥BA →,B 1D —→⊥BD →,即B 1D ⊥BA ,B 1D ⊥BD .又BA ∩BD =B ,BA ,BD ⊂平面ABD ,所以B 1D ⊥平面ABD .因为B 1D ⊂平面A 1B 1D ,所以平面A 1B 1D ⊥平面AB D.(2)方法一因为EG →1,EF →=(0,1,1),B 1D —→=(0,2,-2),所以B 1D —→·EG →=0,B 1D —→·EF →=0.所以B 1D ⊥EG ,B 1D ⊥EF .因为EG ∩EF =E ,EG ,EF ⊂平面EGF ,所以B 1D ⊥平面EGF .又由(1)知B 1D ⊥平面ABD ,所以平面EGF ∥平面AB D.方法二因为GF →-a2,0,所以GF →=-12BA →,∴GF ∥BA ,又GF ⊄平面ABD ,AB ⊂平面ABD ,所以GF ∥平面ABD ,同理EF ∥平面ABD ,又GF ∩EF =F ,GF ,EF ⊂平面EGF ,所以平面EGF ∥平面ABD .课时精练1.已知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m =(x ,2,-5),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3,-1,2),若l ∥α,则x 等于()A .-6B .6C .-4D .4答案D解析若l ∥α,则m ⊥n ,从而m ·n =0,即3x -2-10=0,解得x =4.2.(多选)下列关于空间向量的命题中,正确的有()A .若向量a ,b 与空间任意向量都不能构成基底,则a ∥bB .若非零向量a ,b ,c 满足a ⊥b ,b ⊥c ,则有a ∥cC .若OA →,OB →,OC →是空间的一组基底,且OD →=13OA →+13OB →+13OC →,则A ,B ,C ,D 四点共面D .若向量a +b ,b +c ,c +a 是空间的一组基底,则a ,b ,c 也是空间的一组基底答案ACD解析对于A ,若向量a ,b 与空间任意向量都不能构成基底,则a ,b 为共线向量,即a ∥b ,故A 正确;对于B ,若非零向量a ,b ,c 满足a ⊥b ,b ⊥c ,则a 与c 不一定共线,故B 错误;对于C ,若OA →,OB →,OC →是空间的一组基底,且OD →=13OA →+13OB →+13OC →,则OD →-OA →=13(OB →-OA →)+13(OC →-OA →),即AD →=13AB →+13AC →,可得A ,B ,C ,D 四点共面,故C 正确;对于D ,若向量a +b ,b +c ,c +a 是空间的一组基底,则空间任意一个向量d 存在唯一实数组(x ,y ,z ),使d =x (a +b )+y (b +c )+z (c +a )=(x +z )a +(x +y )b +(y +z )c ,则a ,b ,c 也是空间的一组基底.3.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设AD =1,则BD 1—→·AD →等于()A .1B .2C .3 D.63答案A解析由长方体的性质可知AD ⊥AB ,AD ⊥BB 1,AD ∥BC ,AD =BC =1,BD 1—→=BA →+BC →+BB 1—→,所以BD 1—→·AD →=(BA →+BC →+BB 1—→)·AD →=BA →·AD →+BC →·AD →+BB 1—→·AD →=0+BC →2+0=1.4.已知平面α内有一个点A (2,-1,2),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3,1,2),则下列点P 中,在平面α内的是()A .(1,-1,1),3,-31,3答案B解析对于选项A ,PA →=(1,0,1),PA →·n =5,所以PA →与n 不垂直,排除A ;同理可排除C ,D ;对于选项B ,有PA →,-4PA →·n =0,因此B 项正确.5.如图在一个120°的二面角的棱上有两点A ,B ,线段AC ,BD 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均与棱AB 垂直,若AB =2,AC =1,BD =2,则CD 的长为()A .2B .3C .23D .4答案B解析∵CD →=CA →+AB →+BD →,∴CD →2=CA →2+AB →2+BD →2+2CA →·AB →+2CA →·BD →+2AB →·BD →,∵CA →⊥AB →,BD →⊥AB →,∴CA →·AB →=0,BD →·AB →=0,CA →·BD →=|CA →||BD →|cos(180°-120°)=12×1×2=1.∴CD →2=1+2+4+2×1=9,∴|CD →|=3.6.(多选)(2023·浙江省文成中学模拟)已知空间向量a =(2,-2,1),b =(3,0,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向量c =(-8,5,6)与a ,b 垂直B .向量d =(1,-4,-2)与a ,b 共面C .若a 与b 分别是异面直线l 1与l 2的方向向量,则其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3D .向量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的数量为3答案BC解析对于A ,a ·c =-16-10+6≠0,b ·c =-24+24=0,故a ,c 不垂直,故A 错;对于B ,设d =m a +n b ,则m (2,-2,1)+n (3,0,4)=(1,-4,-2),m +3n =1,2m =-4,+4n =-2,=2,=-1,即2a -b =d ,故B 对;对于C ,因为cos 〈a ,b 〉=a ·b |a ||b |=103×5=23,所以异面直线l 1与l 2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3,故C 对;对于D ,向量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 |cos 〈a ,b 〉=3×23=2,故D 错.7.已知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m =(1,a +2b ,a -1)(a ,b ∈R ),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是n =(2,3,3).若l ⊥α,则a +b =________.答案2解析∵m =(1,a +2b ,a -1)(a ,b ∈R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n =(2,3,3)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l ⊥α,∴m ∥n ,∴12=a +2b 3=a -13,解得a =52,b =-12,∴a +b =2.8.已知V 为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VA =VB =VC =VD ,VP →=13VC →,VM →=23VB →,VN→=23VD →.则VA 与平面PMN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VA ∥平面PMN解析如图,设VA →=a ,VB →=b ,VC →=c ,则VD →=a +c -b ,由题意知PM →=23b -13c ,PN →=23VD →-13VC →=23a -23b +13c .因此VA →=32PM →+32PN →,∴VA →,PM →,PN →共面.又∵VA ⊄平面PMN ,∴VA ∥平面PMN .9.已知a =(1,-3,2),b =(-2,1,1),A (-3,-1,4),B (-2,-2,2).(1)求|2a +b |;(2)在直线AB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OE →⊥b ?(O 为原点)解(1)2a +b =(2,-6,4)+(-2,1,1)=(0,-5,5),故|2a +b |=02+(-5)2+52=5 2.(2)令AE →=tAB →(t ∈R ),AB →=(1,-1,-2),所以OE →=OA →+AE →=OA →+tAB →=(-3,-1,4)+t (1,-1,-2)=(-3+t ,-1-t ,4-2t ),若OE →⊥b ,则OE →·b =0,所以-2(-3+t )+(-1-t )+(4-2t )=0,解得t =95.因此存在点E ,使得OE →⊥b ,此时点E -65,-145,10.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侧棱PA ⊥底面ABCD ,且PA =AD =2,E ,F ,H 分别是线段PA ,PD ,AB 的中点.求证:(1)PB ∥平面EFH ;(2)PD ⊥平面AHF .证明(1)∵E ,H 分别是线段AP ,AB 的中点,∴PB ∥EH .∵PB ⊄平面EFH ,且EH ⊂平面EFH ,∴PB ∥平面EFH .(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D (0,2,0),P (0,0,2),F (0,1,1),H (1,0,0).PD →=(0,2,-2),AH →=(1,0,0),AF →=(0,1,1),∴PD →·AF →=0×0+2×1+(-2)×1=0,PD →·AH →=0×1+2×0+(-2)×0=0.∴PD →⊥AF →,PD →⊥AH →,∴PD ⊥AF ,PD ⊥AH .∵AH ∩AF =A ,且AH ,AF ⊂平面AHF ,∴PD ⊥平面AHF .11.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3AD =3AA 1=3,点P 为线段A 1C 上的动点,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当A 1C —→=2A 1P —→时,B 1,P ,D 三点共线B .当AP →⊥A 1C —→时,AP →⊥D 1P—→C .当A 1C —→=3A 1P —→时,D 1P ∥平面BDC 1D .当A 1C —→=5A 1P —→时,A 1C ⊥平面D 1AP 答案B解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1,0,1),C (0,3,0),D 1(0,0,1),A (1,0,0),B 1(1,3,1),D (0,0,0),B (1,3,0),C 1(0,3,1),当A 1C —→=2A 1P —→时,A 1P —→-12,32,-DP →=DA 1—→+A 1P —→,32,而DB 1—→=(1,3,1),∴DP →=12DB 1—→,∴B 1,P ,D 三点共线,A 正确;设A 1P —→=λA 1C —→,A 1C —→=(-1,3,-1),则AP →=AA 1—→+A 1P —→=AA 1—→+λA 1C —→=(-λ,3λ,1-λ).当AP →⊥A 1C —→时,有AP →·A 1C —→=5λ-1=0,∴λ=15,∴AP →·D 1P —→-15,35,,35,-=-15≠0,∴AP →与D 1P —→不垂直,B 不正确;当A 1C —→=3A 1P —→时,A 1P —→-13,33,-D 1P —→=A 1P —→-A 1D 1—→,33,-又DB →=(1,3,0),DC 1—→=(0,3,1),∴D 1P —→=23DB →-13DC 1—→,∴D 1P —→,DB →,DC 1→共面,又D 1P ⊄平面BDC 1,∴D 1P ∥平面BDC 1,C 正确;当A 1C —→=5A 1P —→时,A 1P —→-15,35,-AP →-15,35,又AD 1—→·A 1C —→=(-1,0,1)·(-1,3,-1)=0,∴A 1C ⊥AD 1,AP →·A 1C —→-15,35,-1,3,-1)=0,∴A 1C ⊥AP ,∵AD 1∩AP =A ,AD 1,AP ⊂平面D 1AP ,∴A 1C ⊥平面D 1AP ,D 正确.12.(多选)(2023·梅州模拟)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3,点M ,N 分别在棱AB 和BB 1上运动(不含端点).若D 1M ⊥MN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MN ⊥A 1MB .MN ⊥平面D 1MCC .线段BN 长度的最大值为34D .三棱锥C 1-A 1D 1M 体积不变答案ACD解析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以点D 为原点,射线DA ,DC ,DD 1分别为x ,y ,z轴非负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 1(3,0,3),D 1(0,0,3),C (0,3,0),B (3,3,0),设M (3,y ,0),N (3,3,z ),y ,z ∈(0,3),D 1M —→=(3,y ,-3),MN →=(0,3-y ,z ),而D 1M ⊥MN ,则D 1M —→·MN →=y (3-y )-3z =0,即z =13y (3-y ).对于A 选项,连接A 1M ,A 1M —→=(0,y ,-3),则A 1M —→·MN →=y (3-y )-3z =0,则A 1M —→⊥MN →,MN ⊥A 1M ,A 正确;对于B 选项,CM →=(3,y -3,0),CM →·MN →=(y -3)(3-y )=-(3-y )2<0,即CM 与MN 不垂直,从而MN 与平面D 1MC 不垂直,B 不正确;对于C 选项,BN →=(0,0,z ),则线段BN 长度|BN →|=z =13-y -32+94≤34,当且仅当y =32时等号成立,C 正确;对于D 选项,连接D 1M ,A 1C 1,MC 1,不论点M 如何移动,点M 到平面A 1D 1C 1的距离均为3,而111111111133C AD M M A D C A D C V V S --==⋅⋅△=92,所以三棱锥C 1-A 1D 1M 体积为定值,即D 正确.13.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长为2,底面边长为1,M 为BC 的中点,C 1N →=λNC →,且AB 1⊥MN ,则λ的值为________.答案15解析如图所示,取B 1C 1的中点P ,连接MP ,以MC →,MA →,MP →的方向为x ,y ,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2,则A0,32,0,B 1-12,0,2,C 12,0,0,C 112,0,2M (0,0,0),设因为C 1N —→=λNC →,所以所以AB 1—→-12,-32,MN →又因为AB 1⊥MN ,所以AB 1—→·MN →=0,所以-14+41+λ=0,解得λ=15.14.(2022·杭州模拟)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A 1D 1,BB 1的中点,则cos ∠EAF =________,EF =________.答案2562解析如图,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A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12,,0∴AE →,12,AF →,0EF →,-12,-cos 〈AE →,AF →〉=AE →·AF →|AE →||AF →|=1252×52=25,∴cos ∠EAF =25,EF =|EF →|=62.15.已知梯形CEPD 如图(1)所示,其中PD =8,CE =6,A 为线段PD 的中点,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现沿AB 进行折叠,使得平面PABE ⊥平面ABCD ,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已知当点F 满足AF →=λAB →(0<λ<1)时,平面DEF ⊥平面PCE ,则λ的值为()A.12 B.23 C.35 D.45答案C 解析由题意,以A 为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D (0,4,0),E (4,0,2),C (4,4,0),P (0,0,4),A (0,0,0),B (4,0,0),设F (t ,0,0),0<t <4,AF →=λAB →(0<λ<1),则(t ,0,0)=(4λ,0,0),∴t =4λ,∴F (4λ,0,0),DE →=(4,-4,2),DF →=(4λ,-4,0),PC →=(4,4,-4),PE →=(4,0,-2),设平面D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n ·DE →=4x -4y +2z =0,n ·DF →=4λx -4y =0,取x =1,得n =(1,λ,2λ-2),设平面PCE 的法向量为m =(a ,b ,c ),m ·PC →=4a +4b -4c =0,m ·PE →=4a -2c =0,取a =1,得m =(1,1,2),∵平面DEF ⊥平面PCE ,∴m ·n =1+λ+2(2λ-2)=0,解得λ=35.1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 →·AB →=PA →·AC →=AB →·AC →=0,|PA →|2=|AC →|2=4|AB →|2.(1)求证:AB ⊥平面PAC ;(2)若M 为线段PC 上的点,设|PM →||PC →|=λ,当λ为何值时,直线PC ⊥平面MAB ?(1)证明因为PA →·AB →=PA →·AC →=AB →·AC →=0,所以PA ⊥AB ,AB ⊥AC ,因为PA ∩AC =A ,PA ,AC ⊂平面PAC ,所以AB ⊥平面PAC .(2)解当M 为PC 的中点,即λ=12时,直线PC ⊥平面MAB .如图,以A 为坐标原点,射线AC ,AB ,AP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非负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由|PA →|2=|AC →|2=4|AB →|2可得PA =AC =2AB .设AP =2,则P (0,0,2),A (0,0,0),C (2,0,0),B (0,1,0),M (1,0,1).PC →=(2,0,-2),AM →=(1,0,1),MB →=(-1,1,-1).PC →·AM →=2×1+0×0+(-2)×1=0,所以PC →⊥AM →,即PC ⊥AM .PC →·MB →=2×(-1)+0×1+(-2)×(-1)=0,所以PC →⊥MB →,即PC ⊥BM .又因为AM ∩BM =M ,AM ,BM ⊂平面MAB ,所以PC ⊥平面MAB .1故当λ=2时,PC⊥平面MAB.。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数学复习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导学案
一:教学目的: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2.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意义、运算律以及共线、共面向量定理解决立几问题二:自主导学问题1:空间向量的相关概念有哪些?(1)向量的基本要素:(2)向量的表示:(3)向量的长度:(4)特殊的向量:(5)相等的向量:(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问题2平面向量的加减法,数与向量的乘积及其各运算的坐标表示和性质如下表,其适用运算类型几何方法坐标方法运算性质向量的加法1平行四边形法则2三角形法则),(2121yyxxba++=+abba+=+)()(cbacba++=++AB BC AC+=向量的减法三角形法则),(2121yyxxba--=-)(baba-+=-AB BA=-OB OA AB-=向量的乘法1aλ是一个向量,满足:2λ>0时,aλ与a同向;λ<0时,aλ与a异向;λ=0时, aλ=0),(yxaλλλ=aa)()(λμμλ=aaaμλμλ+=+)(babaλλλ+=+)(a∥babλ=⇔问题3:共线向量共面向量注:“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是共面向量,所以它们可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有向线段表示。
因此凡是只涉及空间任意两个向量的问题,平面向量中有关结论仍适用于它们”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问题4:平面共线向量定理?空间共线向量定理空间共面向量定理三:典例分析:题型一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BACDG例2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连结,AC BD ,设,M G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化简下列各表达式,并标出化简结果向量: (1)AB BC CD ++;(2)1()2AB BD BC ++; (3)1()2AG AB AC -+.题型二 共线、共面向量定理的应用例3已知E 、F 、G 、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的中点, (1)求证:E 、F 、G 、H 四点共面; (2)求证:BD ∥平面EFGH ;四:当堂达标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与BC 的中点, 求证:1()2EF AB DC =+.五:拓展延伸:如图设A 是△BCD 所在平面外的一点,G 是△BCD 的重心求证:1()3AG AB AC AD =++BC DMGA BCDEFA。
高三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向量复习教案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强化训练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三课时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强化训练一、复习目的: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理解空间向量的根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一一共线与垂直;4、通过本课强化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纯熟理解和掌握上述概念和运算方法,进步学生的灵敏和综合运用才能。
二、重难点: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探析归纳。
四、教学过程〔一〕、根底自测〔分组训练、一一共同交流〕 1.有4个命题:①假设p=xa+yb ,那么p 与a 、b 一一共面;②假设p 与a 、b 一一共面,那么p=xa+yb ;③假设MP =x MA +y MB ,那么P 、M 、A 、B 一一共面;④假设P 、M 、A 、B 一一共面,那么MP =x MA +y MB .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B 〕。
A.1 B.2C.3D.42.以下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D)。
A.分别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那么这两个向量不是一一共面向量B.假设|a|=|b|,那么a ,b 的长度相等而方向一样或者者相反C.假设向量AB ,CD 满足|AB |>|CD |,且AB 与CD 同向,那么AB >CDD.假设两个非零向量与满足+=0,那么∥ 3.假设a=(2x,1,3),b=(1,-2y,9),且a∥b,那么 〔C 〕。
A.x=1,y=1B.x=21,y=-21C.x=61,y=-23D.x=-61,y=234.A 〔1,2,3〕,B 〔2,1,2〕,P 〔1,1,2〕,点Q 在直线OP 上运动,当QA ·QB 取最小值时,点Q 的坐标是.答案⎪⎭⎫ ⎝⎛38,34,345.在四面体O-ABC 中,OA =a,OB =b,OC =c,D 为BC 的中点,E 为AD 的中点,那么OE =(用a,b,c 表示).答案21a+41b+41c 〔二〕、典例探析例1、如下列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设1AA =a ,AB =b ,AD =c ,M ,N ,P 分别是AA1,BC ,C1D1的中点, 试用a ,b ,c 表示以下各向量:〔1〕AP ;〔2〕N A 1;〔3〕MP +1NC .解〔1〕∵P 是C1D1的中点,∴AP =1AA +11D A +P D 1=a+AD +2111C D =a+c+21AB =a+c+21b. 〔2〕∵N 是BC 的中点,∴N A 1=A A 1+AB +BN =-a+b+21BC =-a+b+21AD =-a+b+21c. 〔3〕∵M 是AA1的中点,∴MP =MA +AP =21A A 1+AP =-21a+(a+c+21b)=21a+21b+c , 又1NC =NC +1CC =21BC +1AA =21AD +1AA =21c+a ,∴MP +1NC =(21a+21b+c)+(a+21c)=23a+21b+23c. 例2、如下列图,空间四边形ABCD 的各边和对角线的长都等于a ,点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1〕求证:MN⊥AB,MN⊥CD;〔2〕求MN 的长; 〔3〕求异面直线AN 与CM 夹角的余弦值. 〔1〕证明设AB =p,AC =q ,AD =r.由题意可知:|p|=|q|=|r|=a ,且p 、q 、r 三向量两两夹角均为60°.MN =AN -AM =21〔AC +AD 〕-21AB =21〔q+r-p 〕,∴MN ·AB =21〔q+r-p 〕·p =21〔q·p+r·p -p2〕=21〔a2·cos60°+a2·cos60°-a2〕=0.∴MN⊥AB,同理可证MN⊥CD. 〔2〕解由〔1〕可知=21〔q+r-p 〕∴||2=2=41〔q+r-p 〕2=41[q2+r2+p2+2〔q·r -p·q -r·p〕]=41[a2+a2+a2+2〔22a -22a -22a 〕] =41×2a2=22a .∴||=22a,∴MN 的长为22a. (3)解设向量与的夹角为θ. ∵=21(+)=21(q+r),=-=q-21p, ∴·=21〔q+r 〕·〔q-21p 〕=21〔q2-21q·p+r·q -21r·p〕 =21(a2-21a2·cos60°+a2·cos60°-21a2·cos60°)=21〔a2-42a +22a -42a 〕=22a .又∵||=||=a 23, ∴·=||·||·cos θ=a 23·a 23·cos θ=22a .∴cos θ=32, ∴向量与的夹角的余弦值为32,从而异面直线AN 与CM 夹角的余弦值为32.例3、〔1〕求与向量a=(2,-1,2)一一共线且满足方程a·x=-18的向量x 的坐标;〔2〕A 、B 、C 三点坐标分别为〔2,-1,2〕,〔4,5,-1〕,〔-2,2,3〕,求点P 的坐标使得=21〔-〕;〔3〕a=〔3,5,-4〕,b=〔2,1,8〕,求:①a·b;②a 与b 夹角的余弦值; ③确定λ,μ的值使得λa+μb 与z 轴垂直,且〔λa+μb 〕·〔a+b 〕=53. 解〔1〕∵x 与a 一一共线,故可设x=ka ,由a·x=-18得a·ka=k|a|2=k〔414++〕2=9k ,∴9k=-18,故k=-2. ∴x=-2a=〔-4,2,-4〕.〔2〕设P 〔x ,y ,z 〕,那么=〔x-2,y+1,z-2〕, AB =〔2,6,-3〕,=〔-4,3,1〕,∵AP =21〔AB -〕. ∴〔x-2,y+1,z-2〕=21[〔2,6,-3〕-〔-4,3,1〕]=21〔6,3,-4〕=(3,23,-2)∴⎪⎪⎩⎪⎪⎨⎧-=-=+=-2223132z y x ,解得⎪⎪⎩⎪⎪⎨⎧===0215z y x ∴P 点坐标为(5,21,0).〔3〕①a·b=〔3,5,-4〕·〔2,1,8〕=3×2+5×1-4×8=-21. ②∵|a|=222)4(53-++=52,|b|=222812++=69,∴cos〈a,b 〉=b b a a ⋅=692521⋅-=-2301387.∴a 与b 夹角的余弦值为-2301387.③取z 轴上的单位向量n=〔0,0,1〕,a+b=〔5,6,4〕.依题意()()()⎩⎨⎧=+⋅+=⋅+530b b b a a a a μλμλ即()()()()⎩⎨⎧=⋅+-++=⋅+-++534,6,584,5,2301,0,084,5,23μλμλμλμλμλμλ 故⎩⎨⎧=+=+-531829084μλμλ解得⎪⎩⎪⎨⎧==211μλ. 〔三〕、强化训练:如下列图,正四面体V —ABC 的高VD 的中点为O ,VC 的中点为M. 〔1〕求证:AO 、BO 、CO 两两垂直; 〔2〕求〈DM ,AO 〉.(1)证明设VA =a,VB =b,VC =c,正四面体的棱长为1, 那么VD =31(a+b+c),AO =61(b+c-5a), BO =61(a+c-5b),CO =61(a+b-5c) ∴AO ·BO =361〔b+c-5a 〕·〔a+c-5b 〕=361〔18a·b -9|a|2〕 =361〔18×1×1·cos60°-9〕=0.∴AO ⊥BO ,∴AO⊥BO,同理AO⊥CO,BO⊥CO, ∴AO、BO 、CO 两两垂直.〔2〕解DM =DV +VM =-31〔a+b+c 〕+21c=61(-2a-2b+c).∴|DM |=()22261⎥⎦⎤⎢⎣⎡+--c b a =21,|AO |=()2561⎥⎦⎤⎢⎣⎡-+a c b =22,DM ·AO =61〔-2a-2b+c 〕·61〔b+c-5a 〕=41,∴cos〈DM ,AO 〉=222141⋅=22,∵〈DM ,AO 〉∈(0,π),∴〈DM ,AO 〉=45°. 〔四〕、小结:本节主要有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平行向量,垂直向量坐标之间的关系以及中点公式,要充分利用空间图形中已有的直线的关系和性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同平面向量类似,具有类似的运算法那么.一个向量在不同空间的表达方式不一样,本质没有改变.因此运算的方法和运算规律结论没变。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林洁萍(广西来宾高级中学)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选修2—1 。
教学内容解析空间向量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简易而又强有力的工具,是高考的常考点之一.本章在学习平面向量的基础上,把平面向量及其运算推广到空间,运用空间向量解决有关直线及平面位置关系的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图形中的作用.本节课是在完成这一章的新课学习后的一节单元复习课,是对本章所学知识进行的整理与概括,系统性较强,利于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数学结构知识,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梳理、整合本章知识,并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学生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知识层面。
学生已经完成了本章的新课学习部分.同时,在必修2的学习中也掌握了传统的几何推理证明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2)能力层面。
学生对章节的知识结构图已有所掌握,并具备了一定的归纳、类比、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层面。
经过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学生迫切需要对本章知识进行高度概括,因此参与本节学习的积极性会比较高.教学目标设置(1)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2)能用空间向量的运算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从而体会转化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策略分析学生课前已经独立完成章节知识结构图及两道习题,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自主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提升.本节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优质高效的教学理念,主要采用目标导航,问题导思,活动导学,评价促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借助多媒体设备优化教学过程. 在学法上,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同桌对照学习与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聆听、观察、交流、思考、笔记及反思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学生独立作出本章知识结构图,并完成两道习题.【设计意图】本节是单元复习课,学生有能力完成课前准备工作.2.课堂活动(1)知识梳理。
2020年高三总复习数学人教旧版--[第15讲 空间向量] 讲义(教师版)
且平面 ABE 与直线 PD 交于 F , PF f PD ,则( )
A.
f
2
B.
f
2 6
C.
f
3 7
D.
f
4 9
第 5页
【答案】A
【解析】分别取 AB、CD 的中点 H、K ,设平面 ABE 与 PK 交于点 G ,在 PHK 中,易
知 O 为线段 HK 的中点,取线段 GH 的中点 M ,连接 OM ,则 GK 2OM ,由
第 1页
空间向量
空间向量的基本 概念与基本定理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 算
空间向量的应用
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空间向量的加减及空间距离问题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和距离
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理
1.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
(1)在空间中,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空间向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用| a |
A. a 3,b 3 B. a 6,b 1 C. a 3,b 2 D. a 2,b 1
【答案】C
【解析】因为
AC
(a
1, 2,b
4),
AB
(1,
1, 3)
,所以由题设
a
1 1
2 1
b
3
4
,所以
a 3 b 2 ,应选答案 C.
练习 2.
O 为空间任意一点,若 OP
3
OA
而 3 1 1 1 故 P,A,B,C 四点共面,故选 B 48 8
例 2. 如图,空间四边形 OABC 中,点 M , N 分别在 OA, BC 上,
OM 2MA, BN CN ,,则 MN (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43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教学案 理-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教学案
专题43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和垂直. 1.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1)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a =λb .(2)共面向量定理:若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则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 ,y ),使p =x a +y b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 a +y b +z c ,把{a ,b ,c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 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1)数量积及相关概念 ①两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AOB 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记作〈a ,b 〉,其范围是0≤〈a ,b 〉≤π,若〈a ,b 〉=π2,则称a 与b 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②两向量的数量积已知空间两个非零向量a ,b ,则|a ||b |cos 〈a ,b 〉叫做向量a ,b 的数量积,记作a·b ,即a·b =|a ||b |cos 〈a ,b 〉. (2)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①结合律:(λa )·b =λ(a·b ); ②交换律:a·b =b·a ;③分配律:a ·(b +c )=a·b +a·c .4.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应用 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高频考点一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例1、(1)已知在空间四边形OABC 中,OA →=a ,OB →=b ,OC →=c ,点M 在OA 上,且OM =2MA ,N 为BC 中点,则MN →等于( ) A.12a -23b +12c B .-23a +12b +12cC.12a +12b -12c D.23a +23b -12c (2)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为AC 的中点. ①化简A 1O →-12AB →-12AD →=;②用AB →,AD →,AA 1→表示OC 1→,则OC 1→=. 答案 (1)B (2)①A 1A →②12AB →+12AD →+AA 1→ 解析 (1)显然MN →=ON →-OM → =12(OB →+OC →)-23OA → =-23a +12b +12c .【感悟提升】用已知向量表示某一向量的方法用已知向量来表示未知向量,一定要结合图形,以图形为指导是解题的关键.要正确理解向量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始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在立体几何中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仍然成立. 【变式探究】三棱锥O -ABC 中,M ,N 分别是OA ,BC 的中点,G 是△ABC 的重心,用基向量OA →,OB →,OC →表示MG →,OG →. 解 MG →=MA →+AG →=12OA →+23AN →=12OA →+23(ON →-OA →) =12OA →+23[12(OB →+OC →)-OA →] =-16OA →+13OB →+13OC →.OG →=OM →+MG →=12OA →-16OA →+13OB →+13OC →=13OA →+13OB →+13OC →. 高频考点二 共线定理、共面定理的应用例2、已知E 、F 、G 、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的中点, (1)求证:E 、F 、G 、H 四点共面; (2)求证:BD ∥平面EFGH ;(3)设M 是EG 和FH 的交点,求证:对空间任一点O ,有OM →=14(OA →+OB →+OC →+OD →).证明 (1)如图,连接BG , 则EG →=EB →+BG → =EB →+12(BC →+BD →)=EB →+BF →+EH →=EF →+EH →, 由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知:E 、F 、G 、H 四点共面.(2)因为EH →=AH →-AE →=12AD →-12AB →=12(AD →-AB →)=12BD →, 所以EH ∥BD .又EH ⊂平面EFGH ,BD ⊄平面EFGH , 所以BD ∥平面EFGH .(3)找一点O ,并连接OM ,OA ,OB ,OC ,OD ,OE ,OG ,如图所示. 由(2)知EH →=12BD →,同理FG →=12BD →,所以EH →=FG →,即EH 綊FG , 所以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EG ,FH 交于一点M 且被M 平分. 故OM →=12(OE →+OG →)=12OE →+12OG →=12[]f(1,2)OA →+OB →+12[]f(1,2)OC →+OD →=14(OA →+OB →+OC →+OD →). 【感悟提升】(1)证明点共线的方法证明点共线的问题可转化为证明向量共线的问题,如证明A ,B ,C 三点共线,即证明AB →,AC →共线,亦即证明AB →=λAC →(λ≠0). (2)证明点共面的方法证明点共面问题可转化为证明向量共面问题,如要证明P ,A ,B ,C 四点共面,只要能证明PA →=xPB →+yPC →或对空间任一点O ,有OA →=OP →+xPB →+yPC →或OP →=xOA →+yOB →+zOC →(x +y +z =1)即可.共面向量定理实际上也是三个非零向量所在直线共面的充要条件.【变式探究】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A 1B 上的点,F 是AC 上的点,且A 1E =2EB ,CF =2AF ,则EF 与平面A 1B 1CD 的位置关系为.高频考点三 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应用例3、如图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各边和对角线的长都等于a ,点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1)求证:MN ⊥AB ,MN ⊥CD ; (2)求MN 的长;(3)求异面直线AN 与CM 所成角的余弦值. (1)证明 设AB →=p ,AC →=q ,AD →=r .由题意可知,|p |=|q |=|r |=a ,且p 、q 、r 三向量两两夹角均为60°. MN →=AN →-AM →=12(AC →+AD →)-12AB →=12(q +r -p ), ∴MN →·AB →=12(q +r -p )·p=12(q ·p +r ·p -p 2) =12(a 2cos60°+a 2cos60°-a 2)=0. ∴MN →⊥AB →.即MN ⊥AB . 同理可证MN ⊥CD .(2)解 由(1)可知MN →=12(q +r -p ),∴|MN →|2=14(q +r -p )2=14[q 2+r 2+p 2+2(q ·r -p ·q -r ·p )] =14[a 2+a 2+a 2+2(a 22-a 22-a 22)]=14×2a 2=a 22. ∴|MN →|=22a .∴MN 的长为22a .(3)解 设向量AN →与MC →的夹角为θ. ∵AN →=12(AC →+AD →)=12(q +r ),MC →=AC →-AM →=q -12p ,∴AN →·MC →=12(q +r )·(q -12p )=12(q 2-12q ·p +r ·q -12r ·p ) =12(a 2-12a 2cos60°+a 2cos60°-12a 2cos60°) =12(a 2-a 24+a 22-a 24)=a 22. 又∵|AN →|=|MC →|=32a ,∴AN →·MC →=|AN →||MC →|cos θ=32a ×32a ×cos θ=a 22.∴cos θ=23.∴向量AN →与MC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23,从而异面直线AN 与CM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3.【方法技巧】数量积的应用(1)求夹角,设向量a ,b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a ·b|a ||b |,进而可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求长度(距离),运用公式|a |2=a ·a ,可使线段长度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向量数量积的计算问题;(3)解决垂直问题,利用a ⊥b ⇔a ·b =0(a ≠0,b ≠0),可将垂直问题转化为向量数量积的计算问题。
高中高三数学《空间向量及其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空间向量相关知识,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教学内容:
-设计问题:如空间向量的线性组合、线性相关性的判断等;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观点,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引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适时给予提示和建议。
-学生自主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空间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线性运算等。
3.教师引导: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和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学生参与:学生积极参与总结过程,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空间向量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提交作业前,相互检查,确保答案正确,书写规范;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学生应认真对待教师的评价和建议;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索,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求解;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总结等,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面向的是高中三年级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空间向量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4.学生参与:让学生观察三维坐标系,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空间向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空间向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高三数学《空间向量》教案、教学设计
3.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空间几何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空间向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空间向量与空间几何图形相结合,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5.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已知空间向量$\vec{a} = (1, 2, 3)$和$\vec{b} = (4, 5, 6)$,求向量$\vec{a} + \vec{b}$、$\vec{a} - \vec{b}$和$3\vec{a} - 2\vec{b}$的坐标表示。
-设点A(2, 3, 4)和点B(5, 6, 7),向量$\vec{v} = (x, y, z)$,若$\vec{v}$与向量$\vec{AB}$垂直,求$\vec{v}$的坐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空间几何问题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
3.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克服挫折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4.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通过引入生动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过渡;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模型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力,降低学习难度;
-设计层次分明的教学活动,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性质、运算和应用;
-加强课堂练习,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教学过程设想: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9.7 空间向量的应用精品教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
D BA C α 【考纲解读】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考点预测】高考对此部分内容考查的热点与命题趋势为:1.立体几何是历年来高考重点内容之一,在选择题、填空题与解答题中均有可能出现,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与证明,考查表面积与体积的求解,考查三视图等知识,在考查立体几何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考查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013年的高考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坚持考查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命题形式相对会较稳定. 【要点梳理】1.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0(π。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①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②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 ③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0[π。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具体步骤如下:①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②连结垂足和斜足,得出斜线在平面的射影,确定出所求的角;③把该角置于三角形中计算。
注: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它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即若θ为线面角,α为斜线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则有αθ≤; (3)确定点的射影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必在斜线在平面的射影上;②如果一个角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角的两边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一条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③两个平面相互垂直,一个平面上的点在另一个平面上的射影一定落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④利用某些特殊三棱锥的有关性质,确定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的位置:a.如果侧棱相等或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那么顶点落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外心;b. 如果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或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那么顶点落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内心(或旁心);c. 如果侧棱两两垂直或各组对棱互相垂直,那么顶点落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垂心;(4)二面角的范围在课本中没有给出,一般是指],0(π,解题时要注意图形的位置和题目的要求。
空间向量单元教学设计
空间向量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数量积的运算。
2. 理解空间向量的模长和夹角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模长和夹角的计算方法。
3. 理解空间向量的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平行和垂直的判定方法。
4. 通过对空间向量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 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数量积的运算3. 空间向量的模长和夹角4. 空间向量的平行和垂直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进入空间向量的学习。
2. 新课教学:通过实例和图示,讲解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数量积的运算,并总结运算律。
然后,讲解空间向量的模长和夹角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接着,讲解空间向量的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判定方法。
3. 巩固练习:通过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 归纳小结:通过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评价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答疑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空间向量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技能应用评价:通过练习和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空间向量基本运算技能的应用程度。
3. 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4. 解决问题能力评价: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合理: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解方式的反思,确定教学内容是否合理。
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反思,确定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整章教案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第一章:空间向量基础1.1 向量的定义与表示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和代数表示。
学习向量的长度和方向,掌握向量的模和单位向量。
1.2 向量的运算学习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
掌握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几何意义,理解数乘向量的意义。
1.3 向量的坐标表示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了解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
掌握向量坐标的加法和数乘运算,理解向量坐标的几何意义。
第二章:立体几何基础2.1 平面立体几何学习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平面方程和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学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线面平行、线面相交和线面垂直的判定条件。
2.2 空间立体几何学习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性质,包括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掌握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了解空间几何体的对称性。
第三章: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3.1 空间向量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学习利用空间向量判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掌握向量夹角的概念,学习利用向量夹角判断直线与直线的夹角。
3.2 空间向量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学习利用空间向量判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掌握平面法向量的概念,学习利用平面法向量求解平面方程。
3.3 空间向量与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学习利用空间向量判断空间几何体与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掌握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学习利用空间向量求解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第四章: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与立体几何4.1 空间向量的线性组合学习空间向量的线性组合,掌握线性组合的运算规律。
理解线性组合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包括线性组合与空间几何体的关系。
4.2 空间向量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学习空间向量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概念。
掌握判断空间向量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方法,理解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4.3 空间向量的基底与坐标表示学习空间向量的基底概念,掌握基底的选取方法。
学习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理解坐标表示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复习与小结参考教案1 北师大版选修2-1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复习与小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空间向量的概念、运算及其应用;2、掌握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
二、重难点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和空间向量的应用两部分.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重点: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数量积运算及其应用。
难点:空间向量的共线条件、共面条件和空间向量的分解定理。
理解了这些定理就能很好地掌握向量的各种知识及其关系.(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重点:空间向量的运算和运算律;难点:应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问题.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同一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内的平移,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是共面向量,因此空间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向量的意义及运算律与平面向量类似。
(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重点:空间向量共线和共面的条件,空间向量分解定理。
难点:对这些定理条件的理解与运用、空间向量分解定理的作图。
(3)两个向量的数量积:重点: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以及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计算问题。
由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转化为共面向量,所以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定义、取值范围、两个向量垂直的定义和表示符号及向量的模的概念和表示符号等,都与平面向量相同。
(4)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重点:向量的坐标运算、夹角公式、距离公式、空间向量平行和垂直的条件。
难点:向量坐标的确定、公式的应用。
2、空间向量的应用重点: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向量表示;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二面角及其度量;距离,难点: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以及二面角、点到平面的距离。
(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重点: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关系的论证,用向量运算求证两条直线垂直或求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难点: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α的共面向量的选取及其表示。
(2)直线与平面的夹角:重点: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夹角)的求法。
难点: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求解,公式12cos cos cos θθθ=⋅的灵活运用。
高三数学专题复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学案
ykiA(x,y,z)O j xz某某省廉江市第三中学2014届高三数学专题复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学案空间直角坐标系:(1)若空间的一个基底的三个基向量互相垂直,且长为1,这个基底叫单位正交基底,用{,,}i j k 表示;(2)在空间选定一点O 和一个单位正交基底{,,}i j k ,以点O 为原点,分别以,,i j k 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三条数轴:x 轴、y 轴、z 轴,它们都叫坐标轴.我们称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点O 叫原点,向量,,i j k 都叫坐标向量.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 平面,yOz 平面,zOx 平面;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对空间任一点A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OA xi yj zk =++,有序实数组(,,)x y z 叫作向量A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坐标,记作(,,)A x y z ,x 叫横坐标,y 叫纵坐标,z 叫竖坐标. 3.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律:(1)若123(,,)a a a a =,123(,,)b b b b =,则112233(,,)a b a b a b a b +=+++,112233(,,)a b a b a b a b -=---,123(,,)()a a a a R λλλλλ=∈,112233a b a b a b a b ⋅=++, 112233//,,()a b a b a b a b R λλλλ⇔===∈,1122330a b a b a b a b ⊥⇔++=.(2)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212121(,,)AB x x y y z z =---.一个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等于表示这个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模长公式:若123(,,)a a a a =,则222123||a a a a a a =⋅=++5.夹角公式:112233222222123123cos ||||a ba b a b a a a b b b ⋅⋅==⋅++++6.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2222212121||()()()AB AB x x y y z z ==-+-+-7.直线和平面所成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l B'O'A'B O A βα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直线垂直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一直线平行于平面或在平面内,所成角为0︒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X 围:[0,2π] (2)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8.公式:已知平面α的斜线a 与α内一直线b 相交成θ角,且a 与α相交成ϕ1角,a 在α上的射影c 与b 相交成ϕ2角,则有θϕϕcos cos cos 21=二面角的概念: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若棱为l ,两个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为l αβ--10.二面角的平面角:(1)过二面角的棱上的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两条垂线,OA OB ,则AOB ∠叫做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2)一个平面垂直于二面角l αβ--的棱l ,且与两半平面交线分别为,,OA OB O 为垂足,则AOB ∠也是l αβ--的平面角(1)二面角的平面角X 围是[0,180];(2)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时,则称为直二面角,组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11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相垂直的平面1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13.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练习:参考答案: 1设231(,,)a a a a =,231(,,)b b b b =,且a b ≠,记||a b m -=,求a b -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解:取x 轴正方向的任一向量(,0,0)c x =,设所求夹角为α, ∵22331111()(,,)(,0,0)()a b c a b a b a b x a b x -⋅=---⋅=- ∴1111()()cos ||||a b c a b x a bmx m a b c α-⋅--===-⋅,即为所求2. 在ΔABC 中,已知AB =(2,4,0),BC =(-1,3,0),则∠ABC =___解:(2,4,0),(1,3,0),BA BC =--=-αHDCBA2cos ,2||||2BA BC BA BC BA BC ⋅∴===- ∴∠ABC =45°3.已知空间三点A(0,2,3),B(-2,1,6),C(1,-1,5) ⑴求以向量AC AB ,为一组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 ;⑵若向量a 分别与向量AC AB ,垂直,且|a |=3,求向量a 的坐标分析:⑴21||||cos ),2,3,1(),3,1,2(==∠∴-=--=AC AB AC AB BAC AC AB ∴∠BAC =60°,3760sin ||||==∴ AC AB S ⑵设a =(x,y,z),则,032=+--⇒⊥z y x AB a33||,023222=++⇒==+-⇒⊥z y x a z y x AC a解得x =y =z =1或x =y =z =-1,∴a =(1,1,1)或a =(-1,-1,-1).4.直角ABC ∆的斜边AB 在平面α内,,AC BC 与α所成角分别为30,45,CD 是斜边AB 上的高线,求CD 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解:过点C 作CH α⊥于点H ,连接,,AH BH OH ,则30CAH ∠=,45CBH ∠=,CDH ∠为所求CD 与α所成角,记为θ,令CH a =,则2,AC a BC ==,则在Rt ABC ∆中,有3AC BC CD a AB ⋅==在Rt CDH ∆中,sin CH CD θ== ∴CD 与平面αβαlP C B图1AD'B'C'A'O5.如果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是锐角,点P 到,,l αβ的距离分别为4,,求二面角的大小分析:点P 可能在二面角l αβ--内部,也可能在外部,应区别处理解:如图1是点P 在二面角l αβ--的内部时,图2是点P 在二面角l αβ--外部时, ∵PA α⊥∴PA l ⊥ ∵AC l ⊥∴面PAC l ⊥ 同理,面PBC l ⊥ 而面PAC面PBC PC =∴面PAC 与面PBC 应重合 即,,,A C P B 在同一平面内,则ACB ∠是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在Rt APC ∆中,1sin 2PA ACP PB ∠===∴30ACP ∠= 在Rt BPC ∆中,sin 2PB BCP PC ∠===∴45BCP ∠= 故304575ACB ∠=+=(图1)或453015ACB ∠=-=(图2) 即二面角l αβ--的大小为75或15说明:作一个垂直于棱的平面,此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6.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B C BC O '=,求:(1)AO 与A C ''所成角;(2)AO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 (3)平面AOB 与平面AOC 所成角解:(1)∵//A C AC ''∴AO 与A C ''所成角就是OAC ∠βαlPCB图2AO ED 1C 1B 1A 1DCBA OD 1C 1B 1A 1D CB A∵,OC OB AB ⊥⊥平面BC '∴OC OA ⊥(三垂线定理)在Rt AOC ∆中,2,22OC AC ==∴30OAC ∠= (2)作OE BC ⊥,平面BC '⊥平面ABCD∴OE ⊥平面ABCD ,OAE ∠为OA 与平面ABCD 所成角 在Rt OAE ∆中,22115,1()222OE AE ==+=∴5tan 5OE OAE AE ∠== (3)∵,OC OA OC OB ⊥⊥∴OC ⊥平面AOB 又∵OC ⊂平面AOC ∴平面AOB ⊥平面AOC 即平面AOB 与平面AOC 所成角为907已知正方体1AC 的棱长为a ,E 是1CC 的中点,O 是对角线1BD 的中点,(1)求证:OE 是异面直线1CC 和1BD 的公垂线;(2)求异面直线1CC 和1BD 的距离 解:(1)解法一:延长EO 交1A A 于F ,则F 为1A A 的中点,∴//EF AC , ∵1CC AC ⊥,∴1C C EF ⊥,连结1,D E BE ,则1D E BE =, 又O 是1BD 的中点,∴1OE BD ⊥,∴OE 是异面直线1CC 和1BD 的公垂线(2)由(1)知,OE 1222AC a ==. 解法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运算证明(略)引申:求1B C 与BD 间的距离解法一:(转化为1B C 到过BD 且与1B C 平行的平面的距离) 连结1A D ,则1A D //1B C ,∴1B C //平面1A DB ,连1AC ,可证得1AC BD ⊥,1AC AD ⊥,∴1AC ⊥平面1A DB ,∴平面1AC ⊥平面1A DB ,且两平面的交线为1A O ,过C 作1CE AO ⊥,垂足为E ,则CE 即为1B C 与平面1A DB 的距离,也即1B C 与BD 间的距离, 在1A OC ∆中,111122OC A A CE AO ⋅=⋅,∴CE =. (解法二):坐标法:以D 为原点,1,,DA DC DD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0,0),(,,0),(0,,0)A a B a a C a ,11(,,),(,0,),(0,0,0)B a a a A a a D , 由(解法一)求点C 到平面1A DB 的距离CE ,设(,,)E x y z , ∵E 在平面1A DB 上,∴111A E A D A B λμ=+,即(,,)(,0,)(0,,)x a y z a a a a a λμ--=--+,∴x a ay a z a a a λμμλ=-⎧⎪=⎨⎪=--⎩, ∵1,CE A D CE BD ⊥⊥,∴(,2,)(,0,)0(,2,)(,,0)0x y z a a x y z a a ---=⎧⎨---=⎩,解得:23λμ==,∴111(,,)333CE a a a =--,∴3CE a =. 解法三:直接求1B C 与BD 间的距离设1B C 与BD 的公垂线为1OO ,且11,O B C O BD ∈∈, 设(,,)O x y z ,设DO BD λ=,则(,,)(,,0)x y z a a λ=--,∴0x ay a z λλ=-⎧⎪=-⎨⎪=⎩,∴(,,0)O a a λλ--,同理1(,,)O a a a μμ,∴1((),,)OO a a a a μλλμ=++,∴111,OO BD OO B C ⊥⊥,∴1110,0OO BD OO B C ⋅=⋅=, 解得:21,33λμ=-=,1OO =111(,,)333a a a -,13||3OO =.。
统编通用版高考全套电子教案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复习2
(中等题)
5.如图, 在三棱柱 ABC A1B1C1 中, AB 侧面 BB1C1C , E 为棱 CC1 上异于 C , C1 的一点, EA EB1 ,
已知 AB 2, BB1 2, BC 1, BCC1 (Ⅰ)异面直线 AB 与 EB1的距离;
,求:
3
(Ⅱ)二面角 A EB1 A1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
n AD1 0,
a 2b 0
a 2b
也即
,得
,从而 n (2,1,2) ,所以点 E 到平面 ACD1 的距离为
ac0
ac
h
| D1E n |
212
1 .
|n|
3
3
( 3)设平面 D1EC 的法向量 n ( a, b, c) ,∴ CE (1, x 2,0), D1C ( 0,2, 1), DD 1 (0,0,1),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转化为分别与这两条异面直线
共线的两个向量的夹角(或补角) 。(要特别关注两个向量的方 向)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先求 直线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取锐角)
再求余角。
一、复习
3。二面角的求法: 方法一 : 转化为分别是在二面角的 两个半平面内且与棱都垂直的两条直线 上的两个向量的夹角 (注意:要特别关注两个向量的方向) 如图:二面角 α-l- β的大小为 θ,
( 1) 因为 DA1 , D1 E (1,0,1), (1, x, 1) 0, 所以 DA1 D1E.
( 2)因为 E 为 AB 的中点,则 E(1,1,0) ,从而 D1E (1,1, 1), AC ( 1,2,0) ,
n AC 0, AD1 ( 1,0,1) ,设平面 ACD1 的法向量为 n (a,b,c) ,则
高考数学统考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第5节空间向量的运算及应用教师用书教案理新人教版
空间向量的运算及应用[考试要求] 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4.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5.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6.能用向量方法证明立体几何中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简单定理.1.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名称定义空间向量在空间中,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相等向量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相反向量方向相反且模相等的向量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的向量共面向量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1)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a=λb.(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b不共线,那么向量p与向量a,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使p=x a+y b.(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有序实数组{x,y,z},使得p=x a+y b+z c,其中,{a,b,c}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3.两个向量的数量积(1)非零向量a,b的数量积a·b=|a||b|cos〈a,b〉.(2)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①结合律:(λa )·b =λ(a ·b ); ②交换律:a ·b =b ·a ; ③分配律:a ·(b +c )=a ·b +a ·c . 4.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应用 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 向量表示 坐标表示 数量积 a ·ba 1b 1+a 2b 2+a 3b 3 共线 a =λb (b ≠0,λ∈R ) a 1=λb 1,a 2=λb 2,a 3=λb 3 垂直 a ·b =0(a ≠0,b ≠0)a 1b 1+a 2b 2+a 3b 3=0模 |a |a 21+a 22+a 23夹角〈a ,b 〉(a ≠0,b ≠0)cos 〈a ,b 〉=a 1b 1+a 2b 2+a 3b 3a 21+a 22+a 23·b 21+b 22+b 23位置关系向量表示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n 1,n 2l 1∥l 2 n 1∥n 2⇔n 1=λn 2 l 1⊥l 2 n 1⊥n 2⇔n 1·n 2=0 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n ,平面α的法向量为ml ∥α n ⊥m ⇔n ·m =0 l ⊥αn ∥m ⇔n =λm 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 ,mα∥β n ∥m ⇔n =λm α⊥βn ⊥m ⇔n ·m =0[常用结论]1.对空间任一点O ,若OP →=xOA →+yOB →(x +y =1),则P ,A ,B 三点共线.2.对空间任一点O ,若OP →=xOA →+yOB →+zOC →(x +y +z =1),则P ,A ,B ,C 四点共面. 3.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设a ,b 是平面α内两不共线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n·a =0,n·b =0.一、易错易误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空间中任意两非零向量a ,b 共面.( ) (2)若A ,B ,C ,D 是空间任意四点,则有AB →+BC →+CD →+DA →=0. ( ) (3)对于非零向量b ,由a·b =b·c ,则a =c .( )(4)两向量夹角的范围与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相同. ( )[答案] (1)√ (2)√ (3)× (4)× 二、教材习题衍生1.已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 1=(2,3,5),n 2=(-3,1,-4),则( ) A .α∥β B .α⊥β C .α,β相交但不垂直D .以上均不对C [∵n 1≠λn 2,且n 1·n 2=-23≠0,∴α,β相交但不垂直.]2.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为A 1C 1与B 1D 1的交点.若AB →=a ,AD →=b ,AA 1→=c ,则下列向量中与BM →相等的向量是( )A .-12a +12b +cB .12a +12b +cC .-12a -12b +cD .12a -12b +cA [BM →=BB 1→+B 1M →=AA 1→+12(AD →-AB →)=c +12(b -a )=-12a +12b +c .]3.O 为空间中任意一点,A ,B ,C 三点不共线,且OP →=34OA →+18OB →+tOC →,若P ,A ,B ,C 四点共面,则实数t = .18 [∵P ,A ,B ,C 四点共面,∴34+18+t =1,∴t =18.] 4.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2,E ,F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则EF 的长为 . 2 [|EF →|2=EF →2=(EC →+CD →+DF →)2=EC →2+CD →2+DF →2+2(EC →·CD →+EC →·DF →+CD →·DF →) =12+22+12+2(1×2×cos 120°+0+2×1×cos 120°) =2,所以|EF →|=2,所以EF 的长为 2.]考点一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用基向量表示指定向量的方法(1)结合已知向量和所求向量观察图形.(2)将已知向量和所求向量转化到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中.(3)利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把所求向量用已知基向量表示出来.1.如图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其对角线为OB ,AC ,M ,N 分别为OA ,BC 的中点,点G 在线段MN 上,且MG →=2GN →,若OG →=xOA →+yOB →+zOC →,则x +y +z = .56[连接ON ,设OA →=a ,OB →=b ,OC →=c ,则MN →=ON →-OM →=12(OB →+OC →)-12OA →=12b +12c -12a ,OG →=OM →+MG →=12OA →+23MN →=12a +23⎝⎛⎭⎫12b +12c -12a =16a +13b +13c . 又OG →=xOA →+yOB →+zOC →,所以x =16,y =13,z =13,因此x +y +z =16+13+13=56.]2.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设AA 1→=a ,AB →=b ,AD →=c ,M ,N ,P 分别是AA 1,BC ,C 1D 1的中点,试用a ,b ,c 表示以下各向量: (1)AP →;(2)A 1N →;(3)MP →+NC 1→. [解] (1)因为P 是C 1D 1的中点, 所以AP →=AA 1→+A 1D 1→+D 1P →=a +AD →+12D 1C 1→=a +c +12AB →=a +c +12b .(2)因为N 是BC 的中点,所以A 1N →=A 1A →+AB →+BN →=-a +b +12BC →=-a +b +12AD →=-a +b +12c .(3)因为M 是AA 1的中点, 所以MP →=MA →+AP →=12A 1A →+AP →=-12a +⎝⎛⎭⎫a +c +12b =12a +12b +c , 又NC 1→=NC →+CC 1→=12BC →+AA 1→=12AD →+AA 1→=12c +a , 所以MP →+NC 1→=⎝⎛⎭⎫12a +12b +c +⎝⎛⎭⎫a +12c =32a +12b +32c . 点评: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类似于平面向量中的线性运算. 考点二 共线(共面)向量定理的应用证明三点共线和空间四点共面的方法比较三点(P ,A ,B )共线空间四点(M ,P ,A ,B )共面P A →=λPB →且同过点P MP →=xMA →+yMB →对空间任一点O ,OP →=OA →+tAB →对空间任一点O ,OP →=OM →+xMA →+yMB →对空间任一点O ,OP →=xOA →+(1-x )OB →对空间任一点O ,OP →=xOM →+yOA →+(1-x -y )OB →[典例1] 如图,已知E ,F ,G ,H 分别为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的中点.(1)求证:E ,F ,G ,H 四点共面; (2)求证:BD ∥平面EFGH .[证明] (1)连接BG ,EG ,则EG →=EB →+BG →=EB →+12()BC →+BD →=EB →+BF →+EH → =EF →+EH →.由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知E ,F ,G ,H 四点共面. (2)因为EH →=AH →-AE →=12AD →-12AB →=12(AD →-AB →)=12BD →,所以EH ∥BD .又EH ⊂平面EFGH ,BD ⊄平面EFGH , 所以BD ∥平面EFGH .点评:证明点共面问题可转化为证明向量共面问题,如要证明P ,A ,B ,C 四点共面,只要能证明P A →=xPB →+yPC →,或对空间任一点O ,有OA →=OP →+xPB →+yPC →,或OP →=xOA →+yOB →+zOC →(x +y +z =1)即可.[跟进训练]1.已知a =(λ+1,0,2),b =(6,2μ-1,2λ),若a ∥b ,则λ与μ的值可以是( ) A .2,12B .-13,12C .-3,2D .2,2A [∵a ∥b ,∴设b =x a ,∴⎩⎪⎨⎪⎧x (λ+1)=6,2μ-1=0,2x =2λ,解得⎩⎪⎨⎪⎧ μ=12,λ=2,或⎩⎪⎨⎪⎧μ=12,λ=-3.故选A .]2.已知a =(2,-1,3),b =(-1,4,-2),c =(7,5,λ),若a ,b ,c 三向量共面,则实数λ等于 .657[∵a 与b 不共线,故存在实数x ,y 使得c =x a +y b , ∴⎩⎪⎨⎪⎧2x -y =7,-x +4y =5,3x -2y =λ,解得⎩⎪⎨⎪⎧x =337,y =177,λ=657.故填657.]考点三 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应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应用[典例2] 如图所示,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为平行四边形,以顶点A 为端点的三条棱长都为1,且两两夹角为60°.(1)求AC 1的长; (2)求证:AC 1⊥BD ;(3)求BD 1与AC 夹角的余弦值. [解] (1)记AB →=a ,AD →=b ,AA 1→=c ,则|a |=|b |=|c |=1,〈a ,b 〉=〈b ,c 〉=〈c ,a 〉=60°, ∴a·b =b·c =c·a =12.|AC →1|2=(a +b +c )2=a 2+b 2+c 2+2(a·b +b·c +c·a )=1+1+1+2×⎝⎛⎭⎫12+12+12=6, ∴|AC 1→|=6,即AC 1的长为 6. (2)证明:∵AC →1=a +b +c ,BD →=b -a , ∴AC →1·BD →=(a +b +c )·(b -a ) =a ·b +|b |2+b ·c -|a |2-a·b -a·c=b·c -a·c =|b ||c |cos 60°-|a ||c |cos 60°=0. ∴AC →1⊥BD →,∴AC 1⊥BD . (3)BD →1=b +c -a ,AC →=a +b , ∴|BD →1|=2,|AC →|=3, BD →1·AC →=(b +c -a )·(a +b ) =b 2-a 2+a·c +b·c =1.∴cos 〈BD →1,AC →〉=BD →1·AC →|BD →1||AC →|=66.∴AC 与BD 1夹角的余弦值为66. 点评:解决数量积的两条常用途径:一是数量积的定义,常借助基向量运算求解;二是坐标法,常用于可好建系的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跟进训练]如图,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在底面△ABC 中,CA =CB =1,∠BCA =90°,棱AA 1=2,M ,N 分别是A 1B 1,A 1A 的中点.(1)求BN →的模;(2)求cos 〈BA 1→,CB 1→〉的值; (3)求证:A 1B ⊥C 1M .[解] (1)如图,以点C 作为坐标原点O ,CA ,CB ,CC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B (0,1,0),N (1,0,1),所以|BN →| =(1-0)2+(0-1)2+(1-0)2= 3.(2)由题意得A 1(1,0,2),B (0,1,0),C (0,0,0),B 1(0,1,2), 所以BA 1→=(1,-1,2),CB 1→=(0,1,2), BA 1→·CB 1→=3,|BA 1→|=6,|CB 1→|=5,所以cos 〈BA 1→,CB 1→〉=BA 1→·CB 1→|BA 1→||CB 1→|=3010.(3)证明:由题意得C 1(0,0,2),M ⎝⎛⎭⎫12,12,2, A 1B →=(-1,1,-2), C 1M →=⎝⎛⎭⎫12,12,0,所以A 1B →·C 1M →=-12+12+0=0,所以A 1B →⊥C 1M →, 即A 1B ⊥C 1M .考点四 利用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1.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的方法线线平行证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线面平行①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某一法向量垂直;②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面面平行①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为共线向量;②转化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问题线线垂直证明两直线所在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即证它们的数量积为零 线面垂直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或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面面垂直 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或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典例3]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平面ABCD ,PC =2,在四边形ABCD 中,∠B =∠C =90°,AB =4,CD =1,点M 在PB 上,PB =4PM ,PB 与平面ABCD 成30°角,求证:(1)CM ∥平面P AD ;(2)平面P AB ⊥平面P AD .[解] (1)证明:由题意知,CB ,CD ,CP 两两垂直,以C 为坐标原点,CB 所在直线为x 轴,CD 所在直线为y 轴,C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PC ⊥平面ABCD ,∴∠PBC 为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PBC =30°.∵PC =2,∴BC =23,PB =4,∴D (0,1,0),B (23,0,0),A (23,4,0),P (0,0,2),M ⎝⎛⎭⎫32,0,32, ∴DP →=(0,-1,2),DA →=(23,3,0),CM →=⎝⎛⎭⎫32,0,32. 设n =(x ,y ,z )为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由⎩⎪⎨⎪⎧ DP →·n =0,DA →·n =0,即⎩⎪⎨⎪⎧-y +2z =0,23x +3y =0, 令y =2,得n =(-3,2,1).∵n ·CM →=-3×32+2×0+1×32=0, ∴n ⊥CM →.又CM ⊄平面P AD ,∴CM ∥平面P AD .(2)法一:由(1)知BA →=(0,4,0),PB →=(23,0,-2),设平面P AB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0,y 0,z 0),由⎩⎪⎨⎪⎧ BA →·m =0,PB →·m =0,即⎩⎪⎨⎪⎧ 4y 0=0,23x 0-2z 0=0,令x 0=1,得m =(1,0,3). 又∵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n =(-3,2,1),∴m·n =1×(-3)+0×2+3×1=0,∴平面P AB ⊥平面P AD .法二:取AP 的中点E ,连接BE ,则E (3,2,1),BE →=(-3,2,1).∵PB =AB ,∴BE ⊥P A .又∵BE →·DA →=(-3,2,1)·(23,3,0)=0,∴BE →⊥DA →.∴BE ⊥DA .又P A ∩DA =A ,∴BE ⊥平面P AD .又∵BE ⊂平面P AB ,∴平面P AB ⊥平面P AD .点评:利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位置关系的关键是相应坐标元素的正确求解.如本例中的点M 可借助PB →=4PM →可得.[跟进训练]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D =1,E 为CD 中点.(1)求证:B 1E ⊥AD 1;(2)在棱AA 1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DP ∥平面B 1AE ?若存在,求AP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以A 为原点,AB →,AD →,AA 1→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a .(1)证明:A (0,0,0),D (0,1,0),D 1(0,1,1),E ⎝⎛⎭⎫a 2,1,0,B 1(a,0,1),故AD 1→=(0,1,1),B 1E →=⎝⎛⎭⎫-a 2,1,-1. 因为B 1E →·AD 1→=-a 2×0+1×1+(-1)×1=0, 因此B 1E →⊥AD 1→,所以B 1E ⊥AD 1.(2)存在满足要求的点P , 假设在棱AA 1上存在一点P (0,0,z 0),使得DP ∥平面B 1AE ,此时DP →=(0,-1,z 0),再设平面B 1A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AB 1→=(a,0,1),AE →=⎝⎛⎭⎫a 2,1,0. 因为n ⊥平面B 1AE ,所以n ⊥AB 1→,n ⊥AE →,得⎩⎪⎨⎪⎧ax +z =0,ax 2+y =0,取x =1,则y =-a 2,z =-a , 则平面B 1AE 的一个法向量n =⎝⎛⎭⎫1,-a 2,-a . 要使DP ∥平面B 1AE ,只要n ⊥DP →,有a 2-az 0=0, 解得z 0=12.1所以存在点P,满足DP∥平面B1AE,此时AP=2.。
(全国通用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空间向量学案 理-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学案
第十二单元 空间向量教材复习课“空间向量”相关基础知识一课过 空间向量中的有关定理 共线向量定理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b ≠0),a ∥b ⇔存在λ∈R ,使a =λb共面向量定理若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则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 ,y ),使p =x a +y b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 a +y b +z c.推论: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平面ABC 内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 ,y ,z ,使OP ―→=x OA ―→+y OB ―→+z OC ―→且x +y +z =11.已知O 为空间任意一点,若OP ―→=34OA ―→+18OB ―→+18OC ―→,则A ,B ,C ,P 四点( )A .一定不共面B .一定共面C .不一定共面D .无法判断解析:选B ∵OP ―→=34OA ―→+18OB ―→+18OC ―→,且34+18+18=1.∴P ,A ,B ,C 四点共面.2.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中,OA ―→=a ,OB ―→=b ,OC ―→=c ,点M 在OA 上,且OM =2MA ,N 为BC 中点,则MN ―→=( )A.12a -23b +12c B .-23a +12b +12cC.12a +12b -12c D.23a +23b -12c 解析:选B 如图所示,MN ―→=MA ―→+AB ―→+BN ―→=13OA ―→+()OB ―→-OA ―→+12BC ―→=OB ―→-23OA ―→+12()OC ―→-OB ―→ =12OB ―→-23OA ―→+12OC ―→ =-23a +12b +12c.3.已知a =(2,-1,3),b =(-1,4,-2),c =(7,5,λ).若a ,b ,c 三向量共面,则实数λ的值为( )A.627B.637C.607D.657解析:选D 由题意设c =t a +μb =(2t -μ,-t +4μ,3t -2μ),∴⎩⎪⎨⎪⎧7=2t -μ,5=-t +4μ,λ=3t -2μ.∴⎩⎪⎨⎪⎧t =337,μ=177,λ=657.数量积及坐标运算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1)a ·b =|a ||b |cos 〈a ,b 〉; (2)a ⊥b ⇔a ·b =0(a ,b 为非零向量); (3)|a|2=a 2,|a|=x 2+y 2+z 2.2.向量的坐标运算a =(a 1,a 2,a 3),b =(b 1,b 2,b 3) 向量和a +b =(a 1+b 1,a 2+b 2,a 3+b 3)向量差 a -b =(a 1-b 1,a 2-b 2,a 3-b 3)数量积 a ·b =a 1b 1+a 2b 2+a 3b 3共线 a ∥b ⇒a 1=λb 1,a 2=λb 2,a 3=λb 3(λ∈R ,b ≠0)垂直 a ⊥b ⇔a 1b 1+a 2b 2+a 3b 3=0 夹角公式cos 〈a ,b 〉=a 1b 1+a 2b 2+a 3b 3a 21+a 22+a 23b 21+b 22+b 23[小题速通]1.已知直线l 的方向向量s =(-1,1,1),平面α的法向量n =(2,x 2+x ,-x ),若直线l ∥平面α,则x 的值为( )A .-2B .- 2 C. 2D .± 2解析:选D 因为线面平行时,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于平面的法向量,故-1×2+1×(x 2+x )+1×(-x )=0,解得x =± 2.2.已知向量a =(1,0,-1),则下列向量中与向量a 成60°夹角的是( ) A .(-1,1,0) B .(1,-1,0) C .(0,-1,1)D .(-1,0,1)解析:选B 对于选项B ,设b =(1,-1,0).a ·b =(1,0,-1)·(1,-1,0)=1,且|a|=|b|=2,∴cos 〈a ,b 〉=a ·b |a||b|=12·2=12,又0°≤〈a ,b 〉≤180°,∴向量a 与向量(1,-1,0)的夹角为60°.3.(2018·西安联考)已知向量a =(0,-1,1),b =(4,1,0),|λa +b|=29且λ>0,则λ=________.解析:因为λa +b =(4,-λ+1,λ), 所以|λa +b|=16+-λ+12+λ2=2λ2-2λ+17=29,化简整理得λ2-λ-6=0,解得λ=-2或λ=3,又λ>0,所以λ=3.答案:3向量法证明平行与垂直 1.两个重要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是指和这条直线平行(或重合)的非零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无数个.(2)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 ⊥平面α,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则这个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它们是共线向量.2.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位置关系向量表示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n 1,n 2l 1∥l 2 n 1∥n 2⇔n 1=λn 2 l 1⊥l 2 n 1⊥n 2⇔n 1·n 2=0 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n ,平面α的法向量为ml ∥α n ⊥m ⇔m ·n =0 l ⊥α n ∥m ⇔n =λm 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 ,mα∥β n ∥m ⇔n =λm α⊥βn ⊥m ⇔n ·m =01.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1,0,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0,-4),则( ) A .l ∥α B .l ⊥α C .l ⊂αD .l 与α斜交解析:选B ∵a =(1,0,2),n =(-2,0,-4),∴n =-2a ,即a ∥n ,∴l ⊥α. 2.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在A 1D ,AC 上,且A 1E =23A 1D ,AF =13AC ,则( ) A .EF 至多与A 1D ,AC 之一垂直 B .EF ⊥A 1D ,EF ⊥AC C .EF 与BD 1相交 D .EF 与BD 1异面解析:选B 以D 点为坐标原点,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 (0,0,0),A (1,0,0),C (0,1,0),A 1(1,0,1),E ⎝ ⎛⎭⎪⎫13,0,13,F ⎝ ⎛⎭⎪⎫23,13,0,B (1,1,0),D 1(0,0,1),A 1D ―→=(-1,0,-1),AC ―→=(-1,1,0), EF ―→=⎝ ⎛⎭⎪⎫13,13,-13,BD 1―→=(-1,-1,1),所以EF ―→=-13BD 1―→,A 1D ―→·EF ―→=0,AC ―→·EF ―→=0,从而EF ∥BD 1,EF ⊥A 1D ,EF ⊥AC ,故选B.3.若平面π1,π2垂直,则下面可以是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是( ) A .n 1=(1,2,1),n 2=(-3,1,1) B .n 1=(1,1,2),n 2=(-2,1,1) C .n 1=(1,1,1),n 2=(-1,2,1) D .n 1=(1,2,1),n 2=(0,-2,-2)解析:选A 两个平面垂直时其法向量也垂直,只有A 中的两个向量垂直.利用向量求空间角 [过双基]1.异面直线所成角设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a ·b||a||b|, 其中a ,b 分别是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如图所示,设l 为平面α的斜线,l ∩α=A ,a 为l 的方向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φ为l 与α所成的角,则sin φ=|cos 〈a ,n 〉|=|a ·n||a||n|. 3.二面角若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或其补角)的大小就是向量AB ―→与CD ―→的夹角,如图(1).平面α与β相交于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1,平面β的法向量为n 2,〈n 1,n 2〉=θ,则二面角α l β为θ或π-θ.设二面角大小为φ,则|cos φ|=|cos θ|=|n 1·n 2||n 1||n 2|,如图(2)(3).[小题速通]1.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若AA 1⊥底面ABC ,AB =BC =AA 1,∠ABC =90°,点E ,F 分别是棱AB ,BB 1的中点,则直线EF 和BC 1的夹角为( )A .45°B .60°C .90°D .120°解析:选B 如图所示,以BC ,BA ,BB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于AB =BC =AA 1,不妨取AB =2, 则E (0,1,0),F (0,0,1),C 1(2,0,2), 所以EF ―→=(0,-1,1),BC 1―→=(2,0,2), 则cos 〈EF ―→,BC 1―→〉=22·22=12,故直线EF 与BC 1的夹角为60°.2.如图,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E ,F ,G 分别为AB ,AA 1,A 1C 1的中点,则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35 B.56 C.3310D.3610解析:选A 设正三棱柱的棱长为2,取AC 的中点D ,连接DG ,DB ,分别以DA ,DB ,DG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B 1()0,3,2,F (1,0,1),E ⎝ ⎛⎭⎪⎫12,32,0,G (0,0,2), B 1F ―→=()1,-3,-1,EF ―→=⎝ ⎛⎭⎪⎫12,-32,1,GF ―→=(1,0,-1).设平面GEF 的法向量n =(x ,y ,z ),则⎩⎪⎨⎪⎧EF ―→·n =0,GF ―→·n =0,即⎩⎪⎨⎪⎧12x -32y +z =0,x -z =0,取x =1,则z =1,y =3,故n =()1,3,1为平面GEF 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cos 〈n ,B 1F ―→〉=1-3-15×5=-35,所以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5.3.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外有一点P ,PA ⊥平面ABCD .若PA =AB ,则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 )A .30°B .45°C .60°D .90°解析:选B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AB =1, 则A (0,0,0),B (0,1,0),P (0,0,1),D (1,0,0),C (1,1,0). PD ―→=(1,0,-1),CD ―→=(0,-1,0), 易知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 1=(1,0,0).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n 2=(x ,y ,z ), 则⎩⎪⎨⎪⎧n 2·PD ―→=0,n 2·CD ―→=0,即⎩⎪⎨⎪⎧x -z =0,y =0.令x =1,则z =1.∴n 2=(1,0,1),cos 〈n 1,n 2〉=12=22. ∴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2. ∴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45°.一、选择题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m,0,0)到点P 1(4,1,2)的距离为30,则m 的值为( ) A .-9或1 B .9或-1 C .5或-5D .2或3解析:选B 由题意PP 1=30, 即m -42+-12+-22=30,∴(m -4)2=25,解得m =9或m =-1.2.已知a =(λ+1,0,2),b =(6,2μ-1,2λ),若a ∥b ,则λ与μ的值可以是( ) A .2,12B .-13,12C .-3,2D .2,2解析:选A ∵a ∥b ,∴b =k a , 即(6,2μ-1,2λ)=k (λ+1,0,2), ∴⎩⎪⎨⎪⎧6=k λ+1,2μ-1=0,2λ=2k ,解得⎩⎪⎨⎪⎧λ=2,μ=12或⎩⎪⎨⎪⎧λ=-3,μ=12.3.(2018·揭阳期末)已知a =(2,3,-4),b =(-4,-3,-2),b =12x -2a ,则x =( ) A .(0,3,-6) B .(0,6,-20) C .(0,6,-6)D .(6,6,-6)解析:选B 由b =12x -2a ,得x =4a +2b =(8,12,-16)+(-8,-6,-4)=(0,6,-20).4.已知a =(2,1,-3),b =(-1,2,3),c =(7,6,λ),若a ,b ,c 三向量共面,则λ=( )A .9B .-9C .-3D .3解析:选 B 由题意知c =x a +y b ,即(7,6,λ)=x (2,1,-3)+y (-1,2,3),∴⎩⎪⎨⎪⎧2x -y =7,x +2y =6,-3x +3y =λ,解得λ=-9.5.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AC ―→·DB ―→+AD ―→·BC ―→=( ) A .-1 B .0 C .1D .不确定解析:选B 如图,令AB ―→=a ,AC ―→=b ,AD ―→=c , 则AB ―→·CD ―→+AC ―→·DB ―→+AD ―→·BC ―→ =a ·(c -b)+b ·(a -c)+c ·(b -a) =a ·c -a ·b +b ·a -b ·c +c ·b -c ·a =0.6.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其对角线为OB ,AC ,M ,N 分别是OA ,BC 的中点,点G 在线段MN 上,且MG ―→=2GN ―→,现用基底{OA ―→,OB ―→,OC ―→}表示向量OG ―→,有OG ―→=x OA ―→+y OB ―→+z OC ―→,则x ,y ,z 的值分别为( )A.16,13,13B.13,13,16C.16,13,12D.12,13,16解析:选A ∵OG ―→=OM ―→+MG ―→=12OA ―→+23MN ―→=12OA ―→+23(ON ―→-OM ―→) =12OA ―→+23⎣⎢⎡⎦⎥⎤12OB ―→+OC ―→-12OA ―→ =16OA ―→+13OB ―→+13OC ―→, ∴x =16,y =13,z =13.7.如图所示,在大小为45°的二面角A EF D 中,四边形ABFE ,CDEF 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B ,D 两点间的距离是( )A. 3B. 2 C .1D.3- 2解析:选D ∵BD ―→=BF ―→+FE ―→+ED ―→,∴|BD ―→|2=|BF ―→|2+|FE ―→|2+|ED ―→ |2+2BF ―→·FE ―→+2FE ―→·ED ―→+2BF ―→·ED ―→=1+1+1-2=3-2,故|BD ―→|=3- 2.8.(2018·东营质检)已知A (1,0,0),B (0,-1,1),OA ―→+λOB ―→与 OB ―→的夹角为120°,则λ的值为( )A .±66 B.66C .-66D .± 6解析:选C 因为OA ―→+λOB ―→=(1,-λ,λ),所以c os 120°=λ+λ1+2λ2·2=-12,得λ=±66.经检验λ=66不合题意,舍去,所以λ=-66. 二、填空题9.已知2a +b =(0,-5,10),c =(1,-2,-2),a ·c =4,|b|=12,则以b ,c 为方向向量的两直线的夹角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2a +b )·c =0+10-20=-10. 即2a ·c +b ·c =-10,又∵a ·c =4,∴b ·c =-18,∴cos 〈b ,c 〉=b ·c |b ||c |=-1812×1+4+4=-12,∴〈b ,c 〉=120°,∴两直线的夹角为60°. 答案:60°10.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棱AA 1,BB 1的中点,则sin 〈CM ―→,D 1N ―→〉=________.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C (0,2,0),M (2,0,1),D 1(0,0,2),N (2,2,1).可知CM ―→=(2,-2,1), D 1N ―→=(2,2,-1),CM ―→·D 1N ―→=2×2+(-2)×2+1×(-1)=-1, |CM ―→|=3,|D 1N ―→|=3,∴cos 〈CM ―→,D 1N ―→〉=CM ―→·D 1N ―→|CM ―→||D 1N ―→|=-19,∴sin 〈CM ―→,D 1N ―→〉=459.答案:45911.已知点O 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向量OA ―→=(1,2,3),OB ―→=(2,1,2),OP ―→=(1,1,2),且点Q 在直线OP 上运动,当QA ―→·QB ―→取得最小值时,OQ ―→的坐标是___________.解析:∵点Q 在直线OP 上,∴设点Q (λ,λ,2λ),则QA ―→=(1-λ,2-λ,3-2λ),QB ―→=(2-λ,1-λ,2-2λ),QA ―→·QB ―→=(1-λ)(2-λ)+(2-λ)(1-λ)+(3-2λ)(2-2λ)=6λ2-16λ+10=6⎝⎛⎭⎪⎫λ-432-23,当λ=43时, QA ―→·QB ―→取得最小值-23,此时OQ ―→=⎝ ⎛⎭⎪⎫43,43,83.答案:⎝ ⎛⎭⎪⎫43,43,8312.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π2,AB =AC =AA 1=1,已知G 和E 分别为A 1B 1和CC 1的中点,D 与F 分别为线段AC 和AB 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若GD ⊥EF ,则线段DF 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解析:设AF =a ,AD =b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E ⎝⎛⎭⎪⎫0,1,12,G ⎝⎛⎭⎪⎫12,0,1,F (a ,0,0),D (0,b ,0),GD ―→=⎝ ⎛⎭⎪⎫-12,b ,-1,EF ―→=a ,-1,-12,DF ―→=(a ,-b ,0). 因为GD ⊥EF ,所以GD ―→⊥EF ―→,GD ―→·EF ―→=0, 所以-12a -b +12=0,即a +2b -1=0,所以|DF |=a 2+b 2=5b 2-4b +1 =5⎝ ⎛⎭⎪⎫b -252+15. 由题意得,a =1-2b>0,所以0<b<12,所以55≤DF <1.答案:⎣⎢⎡⎭⎪⎫55,1 三、解答题13.如图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各边和对角线的长都等于a ,点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1)求证:MN ⊥AB ; (2)求MN 的长;(3)求异面直线AN 与CM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1)证明:设AB ―→=p ,AC ―→=q ,AD ―→=r.由题意可知,|p|=|q|=|r|=a ,且p ,q ,r 三向量两两夹角均为60°. MN ―→=AN ―→-AM ―→=12(AC ―→+AD ―→)-12AB ―→=12(q +r -p),∴MN ―→·AB ―→=12(q +r -p )·p =12(q ·p +r ·p -p 2)=12(a 2cos 60°+a 2cos 60°-a 2)=0. ∴MN ―→⊥AB ―→,即MN ⊥AB . (2)由(1)可知MN ―→=12(q +r -p ),∴|MN ―→|2=14(q +r -p )2=14[q 2+r 2+p 2+2(q ·r -p ·q -r ·p )] =14⎣⎢⎡⎦⎥⎤a 2+a 2+a 2+2⎝ ⎛⎭⎪⎫a 22-a 22-a 22 =14×2a 2=a 22. ∴|MN ―→|=22a ,∴MN 的长为22a.(3)设向量AN ―→与MC ―→的夹角为θ. ∵AN ―→=12(AC ―→+AD ―→)=12(q +r ),MC ―→=AC ―→-AM ―→=q -12p ,∴AN ―→·MC ―→=12(q +r )·⎝ ⎛⎭⎪⎫q -12p=12⎝ ⎛⎭⎪⎫q 2-12q ·p +r ·q -12r ·p =12⎝ ⎛⎭⎪⎫a 2-12a 2cos 60°+a 2cos 60°-12a 2cos 60° =12⎝⎛⎭⎪⎫a 2-a 24+a 22-a 24=a22.又∵|AN ―→|=|MC ―→|=32a ,∴AN ―→·MC ―→=|AN ―→||MC ―→|cos θ=32a ×32a ×cos θ=a 22.∴cos θ=23,∴向量AN ―→与MC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23.因此异面直线AN 与CM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3.14.(2017·全国卷Ⅲ)如图,四面体ABCD 中,△ABC 是正三角形,△ACD 是直角三角形,∠ABD =∠CBD ,AB =BD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2)过AC 的平面交BD 于点E ,若平面AEC 把四面体ABCD 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二面角D AE C 的余弦值.解:(1)证明:由题设可得,△ABD ≌△CBD , 从而AD =DC .又△ACD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ADC =90°. 取AC 的中点O ,连接DO ,BO , 则DO ⊥AC ,DO =AO .又因为△ABC 是正三角形,所以BO ⊥AC . 所以∠DOB 为二面角D AC B 的平面角. 在Rt △AOB 中,BO 2+AO 2=AB 2.又AB =BD ,所以BO 2+DO 2=BO 2+AO 2=AB 2=BD 2, 故∠DOB =90°.所以平面ACD ⊥平面ABC .(2)由题设及(1)知,OA ,OB ,OD 两两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OA ―→|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A (1,0,0),B (0,3,0),C (-1,0,0),D (0,0,1).由题设知,四面体ABCE 的体积为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12,从而E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D 到平面ABC 的距离的12,即E 为DB 的中点,得E ⎝ ⎛⎭⎪⎫0,32,12. 故AD ―→=(-1,0,1),AC ―→=(-2,0,0), AE ―→=⎝⎛⎭⎪⎫-1,32,12.设n =(x 1,y 1,z 1)是平面DAE 的法向量, 则⎩⎪⎨⎪⎧ n ·AD ―→=0,n ·AE ―→=0,即⎩⎪⎨⎪⎧-x 1+z 1=0,-x 1+32y 1+12z 1=0.可取n =⎝ ⎛⎭⎪⎫1,33,1. 设m =(x 2,y 2,z 2)是平面AEC 的法向量, 则⎩⎪⎨⎪⎧m ·AC ―→=0,m ·AE ―→=0,即⎩⎪⎨⎪⎧-2x 2=0,-x 2+32y 2+12z 2=0,可取m =(0,-1,3).则cos 〈n ,m 〉=n ·m|n ||m |=-33+3213×2=77. 由图知二面角D AE C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D AE C 的余弦值为77. 高考研究课(一)空间角3类型——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 [全国卷5年命题分析]考点 考查频度 考查角度 线线角 5年2考 求线线角 线面角 5年4考 求线面角二面角5年7考求二面角,已知二面角求体积利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角[典例] (2015·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 =120°,E ,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BE =2DF ,AE ⊥EC .(1)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2)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1)证明:连接BD ,设BD ∩AC 于点G ,连接EG ,FG ,EF .在菱形ABCD 中,不妨设GB =1.由∠ABC =120°,可得AG =GC = 3. 由BE ⊥平面ABCD ,AB =BC ,可知AE =EC . 又AE ⊥EC ,所以EG =3,且EG ⊥AC . 在Rt △EBG 中,可得BE =2,故DF =22. 在Rt △FDG 中,可得FG =62. 在直角梯形BDFE 中,由BD =2,BE =2,DF =22, 可得EF =322.从而EG 2+FG 2=EF 2,所以EG ⊥FG .又AC ∩FG =G ,所以EG ⊥平面AFC .因为EG ⊂平面AEC ,所以平面AEC ⊥平面AFC .(2)以G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GB ―→,GC ―→的方向为x 轴,y 轴正方向,|GB ―→|为单位长度,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由(1)可得A (0,-3,0),E (1,0,2),F ⎝ ⎛⎭⎪⎫-1,0,22,C (0,3,0), 所以AE ―→=(1,3,2),CF ―→=⎝ ⎛⎭⎪⎫-1,-3,22.故cos 〈AE ―→,CF ―→〉=AE ―→·CF ―→|AE ―→||CF ―→|=-33.所以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 [方法技巧]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1)选择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确定异面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从而确定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 (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4)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等于两向量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 [即时演练]1.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B =2,AD =1,点E ,F ,G 分别是DD 1,AB ,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1E 与GF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解析: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AA 1=AB =2,AD =1,所以E (0,0,1),A 1(1,0,2),F (1,1,0),G (0,2,1), 所以A 1E ―→=(-1,0,-1),GF ―→=(1,-1,-1), 设向量A 1E ―→与GF ―→所成角为θ,所以cos θ=A 1E ―→·GF ―→|A 1E ―→|·|GF ―→|=02×3=0,所以异面直线A 1E 与GF 所成的角为90°. 答案:90°2.(2017·江苏高考)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平面ABCD ,且AB =AD =2,AA 1=3,∠BAD =120°.(1)求异面直线A 1B 与AC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B A 1D A 的正弦值.解:在平面ABCD 内,过点A 作AE ⊥AD ,交BC 于点E . 因为AA 1⊥平面ABCD , 所以AA 1⊥AE ,AA 1⊥AD .如图,以{AE ―→,AD ―→,AA 1―→}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 因为AB =AD =2,AA 1=3,∠BAD =120°,则A (0,0,0),B (3,-1,0),D (0,2,0),E (3,0,0),A 1(0,0,3),C 1(3,1,3). (1) A 1B ―→=(3,-1,-3),AC 1―→=(3,1,3). 则cos 〈A 1B ―→,AC 1―→〉=A 1B ―→·AC 1―→|A 1B ―→||AC 1―→|=3-1-37×7=-17.因此异面直线A 1B 与A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7.(2)可知平面A 1DA 的一个法向量为AE ―→=(3,0,0). 设m =(x ,y ,z )为平面BA 1D 的一个法向量, 又A 1B ―→=(3,-1,-3),BD ―→=(-3,3,0),则⎩⎪⎨⎪⎧m ·A 1B ―→=0,m ·BD ―→=0,即⎩⎨⎧3x -y -3z =0,-3x +3y =0.不妨取x =3,则y =3,z =2,所以m =(3,3,2)为平面BA 1D 的一个法向量, 从而cos 〈AE ―→,m 〉=AE ―→·m |AE ―→||m |=333×4=34.设二面角B A 1D A 的大小为θ,则|cos θ|=34.因为θ∈[0,π],所以sin θ=1-cos 2θ=74. 因此二面角B A 1D A 的正弦值为74.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典例] (2017·北京高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平面PAD ⊥平面ABCD ,点M 在线段PB 上,PD ∥平面MAC ,PA =PD =6,AB =4.(1)求证:M 为PB 的中点; (2)求二面角B PD A 的大小;(3)求直线MC 与平面BDP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证明:设AC ,BD 的交点为E ,连接ME .因为PD ∥平面MAC , 平面MAC ∩平面PDB =ME , 所以PD ∥ME .因为底面ABCD 是正方形, 所以E 为BD 的中点.所以M 为PB 的中点.(2)取AD 的中点O ,连接OP ,OE . 因为PA =PD ,所以OP ⊥AD .又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OP ⊂平面PAD , 所以OP ⊥平面ABCD .因为OE ⊂平面ABCD ,所以OP ⊥OE . 因为底面ABCD 是正方形,所以OE ⊥AD .以O 为原点,以OD ―→,OE ―→,OP ―→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P (0,0,2),D (2,0,0),B (-2,4,0), BD ―→=(4,-4,0),PD ―→=(2,0,-2). 设平面BDP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BD ―→=0,n ·PD ―→=0,即⎩⎨⎧4x -4y =0,2x -2z =0.令x =1,得y =1,z = 2. 于是n =(1,1,2).又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为p =(0,1,0),所以cos 〈n ,p 〉=n ·p |n ||p |=12.由题知二面角B PD A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B PD A 的大小为60°. (3)由题意知M ⎝ ⎛⎭⎪⎫-1,2,22,C (2,4,0), 则MC ―→=⎝⎛⎭⎪⎫3,2,-22.设直线MC 与平面BDP 所成角为α,则sin α=|cos 〈n ,MC ―→〉|=|n ·MC ―→||n ||MC ―→|=269.所以直线MC 与平面BDP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69.[方法技巧]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线面角的2个注意点(1)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钝角时取其补角),取其余角即为所求.(2)若求线面角的余弦值,要注意利用平方关系sin 2θ+cos 2θ=1求出其值.不要误认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角的余弦值为所求.[即时演练]1.正四棱锥S ABCD 中,SA =AB =2,则直线AC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36 B.66 C.33D.63解析:选C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题意得A (1,-1,0),C (-1,1,0),B (1,1,0),S (0,0,2). ∴AC ―→=(-2,2,0),BS ―→=(-1,-1,2),CS ―→=(1,-1,2). 设平面SBC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 则⎩⎪⎨⎪⎧n ·BS ―→=0,n ·CS ―→=0,即⎩⎨⎧-x -y +2z =0,x -y +2z =0,令z =2,得x =0,y =2,∴n =(0,2,2). 设直线AC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n ,AC ―→〉|=422×6=33.2.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一个直平行六面体被平面AEFG 所截后得到的,其中∠BAE =∠GAD =45°,AB =2AD =2,∠BAD =60°.(1)求证:BD ⊥平面ADG ;(2)求直线GB 与平面AEFG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在△BAD 中, ∵AB =2AD =2,∠BAD =60°.由余弦定理得,BD 2=AD 2+AB 2-2AB ·AD c os 60°, 解得BD =3,∵AB 2=AD 2+BD 2, ∴AD ⊥BD ,在直平行六面体中,GD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 ∴GD ⊥BD , 又AD ∩GD =D , ∴BD ⊥平面ADG .(2)以D 为坐标原点,DA ,DB ,DG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BAE =∠GAD =45°,AB =2AD =2,∴A (1,0,0),B (0,3,0),E (0,3,2),G (0,0,1), AE ―→=(-1,3,2),AG ―→=(-1,0,1) ,GB ―→=(0,3,-1),设平面AEFG 的法向量n =(x ,y ,z ),则⎩⎪⎨⎪⎧n ·AE ―→=0,n ·AG ―→=0,即⎩⎨⎧-x +3y +2z =0,-x +z =0,令x =1,得y =-33,z =1, ∴n =⎝ ⎛⎭⎪⎫1,-33,1, 设直线GB 和平面AEFG 的夹角为θ, 则sin θ=|cos 〈GB ―→,n 〉|=22×213=217,∴直线GB 与平面AEFG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7.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典例](2017·山东高考)如图,几何体是圆柱的一部分,它是由矩形ABCD (及其内部)以AB 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120°得到的,G 是DF 的中点.(1)设P 是CE 上的一点,且AP ⊥BE ,求∠CBP 的大小; (2)当AB =3,AD =2时,求二面角E AG C 的大小. [解] (1)因为AP ⊥BE ,AB ⊥BE ,AB ,AP ⊂平面ABP ,AB ∩AP =A ,所以BE ⊥平面ABP .又BP ⊂平面ABP ,所以BE ⊥BP . 又∠EBC =120°,所以∠CBP =30°.(2)以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E ,BP ,BA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A (0,0,3),E (2,0,0),G (1,3,3),C (-1,3,0),故AE ―→=(2,0,-3),AG ―→=(1,3,0),CG ―→=(2,0,3),设m =(x 1,y 1,z 1)是平面AEG 的一个法向量. 由⎩⎪⎨⎪⎧m ·AE ―→=0,m ·AG ―→=0,可得⎩⎨⎧2x 1-3z 1=0,x 1+3y 1=0.取z 1=2,可得平面AEG 的一个法向量m =(3,-3,2). 设n =(x 2,y 2,z 2)是平面ACG 的一个法向量.由⎩⎪⎨⎪⎧n ·AG ―→=0,n ·CG ―→=0,可得⎩⎨⎧x 2+3y 2=0,2x 2+3z 2=0.取z 2=-2,可得平面ACG 的一个法向量n =(3,-3,-2).所以cos 〈m ,n 〉=m ·n |m |·|n |=9+3-44×4=12.由图知二面角E AG C 为锐角, 故所求二面角E AG C 的大小为60°. [方法技巧]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2个注意点(1)对于某些平面的法向量要注意题中条件隐含着,不用单独求.(2)注意判断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可结合图形进行,以防结论失误. [即时演练]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为BB 1的中点,则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A.12 B.23 C.33D.22解析:选 B 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棱长为1,则A 1(0,0,1),E ⎝⎛⎭⎪⎫1,0,12,D (0,1,0),∴A 1D ―→=(0,1,-1), A 1E ―→=⎝⎛⎭⎪⎫1,0,-12,设平面A 1E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y ,z ), 则⎩⎪⎨⎪⎧n 1·A 1D ―→=0,n 1·A 1E ―→=0,即⎩⎪⎨⎪⎧y -z =0,1-12z =0,∴⎩⎪⎨⎪⎧y =2,z =2.∴n 1=(1,2,2).又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0,1), ∴cos 〈n 1,n 2〉=23×1=23.即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3.2.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菱形,∠ABC =60°,E 是DP 的中点.若AP =PB =2,AB =PC =2.(1)证明:PB ∥平面ACE ; (2)求二面角A PC D 的余弦值.解:(1)证明:连接BD 交AC 于点F ,连接EF , ∵底面ABCD 为菱形, ∴F 为BD 中点. 又∵E 是DP 中点, ∴EF ∥PB .∵PB ⊄平面ACE ,EF ⊂平面ACE , ∴PB ∥平面ACE .(2)取AB 的中点Q ,连接PQ ,CQ , ∵底面ABCD 为菱形,且∠ABC =60°, ∴△ABC 为正三角形,∴CQ ⊥AB . ∵AP =PB =2,AB =PC =2,∴CQ =3,且△P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Q ⊥AB ,PQ =1, ∴PQ 2+CQ 2=CP 2,∴PQ ⊥CQ .以Q 为坐标原点,QA ,QC ,Q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C (0,3,0),P (0,0,1),D (2,3,0),AP ―→=(-1,0,1),CP ―→=(0,-3,1),CD ―→=(2,0,0).设平面APC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则⎩⎪⎨⎪⎧ n 1·AP ―→=0,n 1·CP ―→=0,即⎩⎨⎧ -x 1+z 1=0,-3y 1+z 1=0,令y 1=1,得x 1=3,z 1=3,故n 1=(3,1,3). 设平面DPC 的法向量为n 2=(x 2,y 2,z 2), 则⎩⎪⎨⎪⎧n 2·CD ―→=0,n 2·CP ―→=0,即⎩⎨⎧2x 2=0,-3y 2+z 2=0,令y 2=1,得z 2=3,故n 2=(0,1,3).∴cos 〈n 1,n 2〉=n 1·n 2|n 1||n 2|=1+37×2=277,由图知二面角A PC D 为锐角, ∴二面角A PC D 的余弦值为277.1.(2017·全国卷Ⅰ)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且∠BAP =∠CDP =90°.(1)证明:平面PAB ⊥平面PAD ; (2)若PA =PD =AB =DC ,∠APD =90°,求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 解:(1)证明:由已知∠BAP =∠CDP =90°, 得AB ⊥AP ,CD ⊥PD . 因为AB ∥CD ,所以AB ⊥PD . 又AP ∩PD =P ,所以AB ⊥平面PAD . 又AB ⊂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 ⊥平面PAD . (2)在平面PAD 内作PF ⊥AD ,垂足为F .由(1)可知,AB ⊥平面PAD ,故AB ⊥PF ,可得PF ⊥平面ABCD .以F 为坐标原点,F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AB ―→|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F xyz .由(1)及已知可得A ⎝⎛⎭⎪⎫22,0,0,P ⎝ ⎛⎭⎪⎫0,0,22,B ⎝ ⎛⎭⎪⎫22,1,0,C ⎝ ⎛⎭⎪⎫-22,1,0. 所以PC ―→=⎝ ⎛⎭⎪⎫-22,1,-22,CB ―→=(2,0,0),PA ―→=⎝ ⎛⎭⎪⎫22,0,-22,AB ―→=(0,1,0).设n =(x 1,y 1,z 1)是平面PCB 的法向量, 则⎩⎪⎨⎪⎧ n ·PC ―→=0,n ·CB ―→=0,即⎩⎪⎨⎪⎧-22x 1+y 1-22z 1=0,2x 1=0.所以可取n =(0,-1,-2). 设m =(x 2,y 2,z 2)是平面PAB 的法向量, 则⎩⎪⎨⎪⎧m ·PA ―→=0,m ·AB ―→=0,即⎩⎪⎨⎪⎧22x 2-22z 2=0,y 2=0.所以可取m =(1,0,1).则cos 〈n ,m 〉=n ·m |n ||m |=-23×2=-33.由图知二面角A PB C 为钝角, 所以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 2.(2016·全国卷Ⅰ)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AFD =90°,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 (2)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AF ⊥DF ,AF ⊥FE , 所以AF ⊥平面EFDC .又AF ⊂平面ABEF , 故平面ABEF ⊥平面EFDC .(2)过D 作DG ⊥EF ,垂足为G .由(1)知DG ⊥平面ABEF .以G 为坐标原点,G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G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由(1)知∠DFE 为二面角D AF E 的平面角, 故∠DFE =60°,则DF =2,DG =3,可得A (1,4,0),B (-3,4,0),E (-3,0,0),D (0,0,3). 由已知得AB ∥EF ,所以AB ∥平面EFDC . 又平面ABCD ∩平面EFDC =CD , 故AB ∥CD ,CD ∥EF .由BE ∥AF ,可得BE ⊥平面EFDC ,所以∠CEF 为二面角C BE F 的平面角,∠CEF =60°. 从而可得C (-2,0,3).所以EC ―→=(1,0,3),EB ―→=(0,4,0),AC ―→=(-3,-4,3),AB ―→=(-4,0,0). 设n =(x ,y ,z )是平面BCE 的法向量, 则⎩⎪⎨⎪⎧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所以可取n =(3,0,-3).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则cos 〈n ,m 〉=n ·m |n ||m |=-21919.由图知,二面角E BC A 为钝角, 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19.1.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点D 是棱AB 的中点,BC =1,AA 1= 3.(1)求证:BC 1∥平面A 1DC ; (2)求二面角D A 1C A 的正弦值.解:(1)证明:过点A 作AO ⊥BC 交BC 于点O ,过点O 作OE ⊥BC 交B 1C 1于E . 因为平面ABC ⊥平面CBB 1C 1,所以AO ⊥平面CBB 1C 1.以O 为坐标原点,OB ,OE ,OA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BC =1,AA 1=3,△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O 为BC 的中点.则O (0,0,0),A ⎝ ⎛⎭⎪⎫0,0,32,B ⎝ ⎛⎭⎪⎫12,0,0,C ⎝ ⎛⎭⎪⎫-12,0,0,D ⎝ ⎛⎭⎪⎫14,0,34,A 1⎝ ⎛⎭⎪⎫0,3,32,C 1⎝ ⎛⎭⎪⎫-12,3,0,CD ―→=⎝ ⎛⎭⎪⎫34,0,34,A 1C ―→=⎝ ⎛⎭⎪⎫-12,-3,-32,设平面A 1D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1,y 1,z 1), 则⎩⎪⎨⎪⎧n 1·CD ―→=0,n 1·A 1C ―→=0,即⎩⎪⎨⎪⎧34x 1+34z 1=0,-12x 1-3y 1-32z 1=0.取x 1=3,得z 1=-3,y 1=1,∴平面A 1D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3,1,-3). 又∵BC 1―→=(-1,3,0),∴BC 1―→·n 1=0, 又BC 1⊄平面A 1DC ,∴BC 1∥平面A 1DC .(2)设平面ACA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2=(x 2,y 2,z 2), ∵AA 1―→=(0,3,0), 则⎩⎪⎨⎪⎧n 2·AA 1―→=0,n 2·A 1C ―→=0,即⎩⎪⎨⎪⎧3y 2=0,-12x 2-3y 2-32z 2=0,取x 2=3,得y 2=0,z 2=-1.∴平面ACA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2=(3,0,-1). 则cos 〈n 1,n 2〉=613×2=31313,设二面角D A 1C A 的大小为θ, ∴cos θ=31313,sin θ=21313,故二面角D A 1C A 的正弦值为21313.2.(2017·全国卷Ⅱ)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AB =BC =12AD ,∠BAD =∠ABC =90°,E 是PD 的中点.(1)证明:直线CE ∥平面PAB ;(2)点M 在棱PC 上,且直线BM 与底面ABCD 所成角为45°,求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 解:(1)证明:取PA 的中点F ,连接EF ,BF . 因为E 是PD 的中点,所以EF ∥AD ,EF =12AD .由∠BAD =∠ABC =90°,得BC ∥AD , 又BC =12AD ,所以EF 綊BC ,所以四边形BCEF 是平行四边形,CE ∥BF , 又CE ⊄平面PAB ,BF ⊂平面PAB ,故CE ∥平面PAB .(2)由已知得BA ⊥AD ,以A 为坐标原点,AB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AB ―→|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1,0,0),C (1,1,0),P (0,1,3),PC ―→=(1,0,-3),AB ―→=(1,0,0).设M (x ,y ,z )(0<x <1),则BM ―→=(x -1,y ,z ),PM ―→=(x ,y -1,z -3). 因为BM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 而n =(0,0,1)是底面ABCD 的法向量, 所以|cos 〈BM ―→,n 〉|=si n 45°,|z |x -12+y 2+z2=22, 即(x -1)2+y 2-z 2=0. ① 又M 在棱PC 上,设PM ―→=λPC ―→, 则x =λ,y =1,z =3-3λ. ②由①②解得⎩⎪⎨⎪⎧x =1+22,y =1,z =-62(舍去),或⎩⎪⎨⎪⎧x =1-22,y =1,z =62,所以M ⎝ ⎛⎭⎪⎫1-22,1,62,从而AM ―→=⎝⎛⎭⎪⎫1-22,1,62. 设m =(x 0,y 0,z 0)是平面ABM 的法向量, 则⎩⎪⎨⎪⎧m ·AM ―→=0,m ·AB ―→=0,即⎩⎨⎧2-2x 0+2y 0+6z 0=0,x 0=0,所以可取m =(0,-6,2). 于是cos 〈m ,n 〉=m ·n |m||n|=105.由图知二面角M AB D 为锐角, 因此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为105. 3.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底面ABC ,∠BAC =90°.点D ,E ,N 分别为棱PA ,PC ,BC 的中点,M 是线段AD 的中点,PA =AC =4,AB=2.(1)求证:MN ∥平面BDE ; (2)求二面角C EM N 的正弦值;(3)已知点H 在棱PA 上,且直线NH 与直线B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21,求线段AH 的长. 解:由题意知,AB ,AC ,AP 两两垂直,故以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B ―→,AC ―→,AP ―→方向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可得A (0,0,0),B (2,0,0),C (0,4,0),P (0,0,4),D (0,0,2),E (0,2,2),M (0,0,1),N (1,2,0).(1)证明:DE ―→=(0,2,0),DB ―→=(2,0,-2). 设n =(x ,y ,z )为平面BDE 的法向量, 则⎩⎪⎨⎪⎧n ·DE ―→=0,n ·DB ―→=0,即⎩⎪⎨⎪⎧2y =0,2x -2z =0.不妨取z =1,可得n =(1,0,1). 又MN ―→=(1,2,-1),可得MN ―→·n =0. 因为MN ⊄平面BDE ,所以MN ∥平面BDE .(2)易知n 1=(1,0,0)为平面CEM 的一个法向量. 设n 2=(x 1,y 1,z 1)为平面EMN 的法向量, 又EM ―→=(0,-2,-1),MN ―→=(1,2,-1), 则⎩⎪⎨⎪⎧n 2·EM ―→=0,n 2·MN ―→=0,即⎩⎪⎨⎪⎧-2y 1-z 1=0,x 1+2y 1-z 1=0.不妨取y 1=1,可得n 2=(-4,1,-2).因此有cos 〈n 1,n 2〉=n 1·n 2|n 1||n 2|=-421,于是sin 〈n 1,n 2〉=10521. 所以二面角C EM N 的正弦值为10521. (3)依题意,设AH =h (0≤h ≤4),则H (0,0,h ), 进而可得NH ―→=(-1,-2,h ),BE ―→=(-2,2,2). 由已知,得|cos 〈NH ―→,BE ―→〉|=|NH ―→·BE ―→||NH ―→||BE ―→|=|2h -2|h 2+5×23=721,整理得10h 2-21h +8=0,解得h =85或h =12.所以线段AH 的长为85或12.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底面ABCD ,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 =45°,AD =AP =2,AB =DP =22,E 为CD 的中点,点F 在线段PB 上.(1)求证:AD ⊥PC ;(2)试确定点F 的位置,使得直线EF 与平面PDC 所成的角和直线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相等.解:(1)证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连接AC , 因为AB =22,BC =2,∠ABC =45°,由余弦定理得AC 2=8+4-2×22×2×cos 45°=4, 解得AC =2,所以AC 2+BC 2=AB 2, 所以∠ACB =90°,即BC ⊥AC . 又AD ∥BC ,所以AD ⊥AC . 又AD =AP =2,DP =22, 所以AD 2+AP 2=DP 2,所以AP ⊥AD ,又AP ∩AC =A ,所以AD ⊥平面PAC ,所以AD ⊥PC .(2)因为侧面PAD ⊥底面ABCD ,PA ⊥AD ,所以PA ⊥底面ABCD ,所以直线AC ,AD ,AP 两两互相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AC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D (-2,0,0),C (0,2,0),B (2,2,0),E (-1,1,0),P (0,0,2), 所以PC ―→=(0,2,-2),PD ―→=(-2,0,-2),PB ―→=(2,2,-2),设PF PB=λ(λ∈[0,1]),则PF ―→=(2λ,2λ,-2λ),F (2λ,2λ,-2λ+2), 所以EF ―→=(2λ+1,2λ-1,-2λ+2), 易得平面ABCD 的法向量m =(0,0,1). 设平面PD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PC ―→=0,n ·PD ―→=0,即⎩⎪⎨⎪⎧2y -2z =0,-2x -2z =0,令x =1,得n =(1,-1,-1).因为直线EF 与平面PDC 所成的角和直线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相等,所以|cos 〈EF ―→,m 〉|=|cos 〈EF ―→,n 〉|,即|EF ―→·m ||EF ―→|·|m |=|EF ―→·n ||EF ―→|·|n |,所以|-2λ+2|=⎪⎪⎪⎪⎪⎪2λ3, 即3|λ-1|=|λ|,解得λ=3-32,所以PF PB =3-32.某工厂欲加工一件艺术品,需要用到三棱锥形状的坯材,工人将如图所示的长方体ABCD EFQH 材料切割成三棱锥H ACF .(1)若点M ,N ,K 分别是棱HA ,HC ,HF 的中点,点G 是NK 上的任意一点,求证:MG ∥平面ACF ;(2)已知原长方体材料中,AB =2,AD =3,DH =1,根据艺术品加工需要,工程师必须求出该三棱锥的高;甲工程师先求出AH 所在直线与平面ACF 所成的角θ,再根据公式h =AH ·sin θ求三棱锥H ACF 的高h .请你根据甲工程师的思路,求该三棱锥的高.解:(1)证明:∵HM =MA ,HN =NC ,HK =KF , ∴MK ∥AF ,MN ∥AC .∵MK ⊄平面ACF ,AF ⊂平面ACF ,∴MK ∥平面ACF ,同理可证MN ∥平面ACF ,∵MK ∩MN =M ,MN ⊂平面MNK ,MK ⊂平面MNK , ∴平面MNK ∥平面ACF .又MG ⊂平面MNK ,∴MG ∥平面ACF .(2)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H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A (3,0,0),C (0,2,0),F (3,2,1),H (0,0,1),AC ―→=(-3,2,0),AF ―→=(0,2,1),AH ―→=(-3,0,1), 设平面ACF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 则⎩⎪⎨⎪⎧n ·AC ―→=0,n ·AF ―→=0,即⎩⎪⎨⎪⎧-3x +2y =0,2y +z =0,令y =3,则n =(2,3,-6),∴sin θ=|cos 〈AH ―→,n 〉|=|AH ―→·n ||AH ―→||n |=12710=61035,∴三棱锥H ACF 的高为AH ·sin θ=10×61035=127.高考研究课(二)空间向量2综合——翻折、探索 [全国卷5年命题分析]考点 考查频度 考查角度翻折问题 5年1考 平面图形的翻折与二面角求法探索性问题 未考查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将平面图形沿其中一条或几条线段折起,使其成为空间图形,这类问题称为平面图形翻折问题.常与空间中的平行、垂直以及空间角相结合命题.[典例] (2018·临沂模拟)如图1,已知△ABC 为正三角形,D 为AB 的中点,AE =4A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向量2.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理解空间向量的夹角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律;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形式;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第1课时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量.因此,空间向量的加减、数乘向量运算也是平面向量对应运算的推广.本节知识点是:1.空间向量的概念,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和数量积;(1) 向量:具有和的量.(2) 向量相等:方向且长度.(3) 向量加法法则:.(4) 向量减法法则:.(5) 数乘向量法则:.2.线性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a+b=.(2) 加法结合律:(a+b)+c=.(3) 数乘分配律:λ(a+b)=.3.共线向量(1)共线向量: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或.(2)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等价于存在实数λ,使.(3) 直线的向量参数方程:设直线l 过定点A 且平行于非零向量a ,则对于空间中任意一点O ,点P 在l 上等价于存在R t ∈,使 .4.共面向量(1) 共面向量:平行于 的向量.(2) 共面向量定理: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则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y x ,),使P .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 .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1) 空间向量的基底: 的三个向量.(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a ,b ,c 三个向量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中任意一个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z y x ,,,使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推论: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的四点,则对空间中任意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z y x ,,,使 .6.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 空间向量的夹角: .(2) 空间向量的长度或模: .(3)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已知空间中任意两个向量a 、b ,则a ·b =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常用结论:(a) cos 〈a 、b 〉= ; (b) ⎪a ⎪2= ;(c) a ⊥b ⇔ .(4)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a ) 交换律a ·b = ; (b ) 分配律a ·(b +c )= .例1.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F 是侧面CDD 1C 1的中心,若1AA y x ++=,求x -y 的值.解:易求得0,21=-∴==y x y x 变式训练1. 在平行六面体1111D C B A ABCD -中,M 为AC 与BD 的交点,若=11B A a ,=11D A b ,=A A 1c ,则下列向量中与M B 1相等的向量是( )A .-21a +21b +cB .21a +21b +cC .21a -21b +cD .-21a -21b +c解:A例2. 底面为正三角形的斜棱柱ABC -A 1B 1C 1中,D 为AC 的中点,求证:AB 1∥平面C 1BD.证明:记,,,1AA ===则ABCD ABCC DC AB +=+=-=-=+=21,21,111∴11AB DC =+=+,∴11,,DC AB 共面.∵B 1∉平面C 1BD, AB 1//平面C 1BD.变式训练2:正方体ABCD -EFGH 中,M 、N 分别是对角线AC 和BE 上的点,且AM =EN .(1) 求证:MN ∥平面FC ; (2) 求证:MN ⊥AB ;(3) 当MA 为何值时,MN 取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解:(1) 设.)1(,k k k ACMCEB NB +-===则(2) .0)1(=⋅-⋅-=⋅AB BF k AB BC k AB MN (3) 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 ,,21,)122(22=+-=k a k k 即当也即时AC AM21=a 22=例3. 已知四面体ABCD 中,AB ⊥CD ,AC ⊥BD , G 、H 分别是△ABC 和△ACD 的重心.求证:(1) AD ⊥BC ; (2) GH ∥BD .证明:(1) AD ⊥BC ⇔0=⋅BC AD .因为AB ⊥CD 0=⋅⇔,0=⋅⇔⊥BD AC BD AC ,而0)()(=+⋅+=⋅.所以AD ⊥BC .(2) 设E 、F 各为BC 和CD 的中点.欲证GH ∥BD ,只需证GH ∥EF ,+==32(+)=32. 变式训练3:已知平行六面体1111D C B A ABCD -,E 、F 、G 、H 分别为棱AB C C C D D A 和11111,,的中点.求证:E 、F 、G 、H 四点共面.解:+==1GC +=1FC ++=FC A ++11=+2,所以EH EG EF ,,共面,即点E 、F 、G 、H 共面.例4. 如图,平行六面体AC 1中,AE =3EA 1,AF =FD ,AG =GB 21,过E 、F 、G 的平面与对角线AC 1交于点P ,求AP:PC 1的值.1++F A∴m m m 2343++=又∵E 、F 、G 、P 四点共面,∴12343=++m m m ∴193=m ∴AP ︰PC 1=3︰16变式训练4: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中,M 为BC 的中点,N 为AC 的中点,P 为OA 的中点,Q 为OB 的中点,若AB =OC ,求证QN PM ⊥.证明:法一:)(21+=)(21OC OA ON +=)(21OC AB OM PO PM +=+=∴)(21AB OC ON QO QN -=+=0)41==⋅∴QN PM 故QNPM ⊥法二:PM ·=(+)·(+)=)(21+·)(21BA OC +=)(4122-=01.立体几何中有关垂直和平行的一些命题,可通过向量运算来证明.对于垂直,一般是利用a ⊥b ⇔a ·b =0进行证明.对于平行,一般是利用共线向量和共面向量定理进行证明.2.运用向量求解距离问题,其一般方法是找出代表相应距离的线段所对向量,然后计算这个向量对应的模.而计算过程中只要运用好加法法则,就总能利用一个一个的向量三角形,将所求向量用有模和夹角的已知向量表示出来,从而求得结果.3.利用向量求夹角(线线夹角、线面夹角、面面夹角)有时也很方便.其一般方法是将所求的角转化为求两个向量的夹角,而求两个向量的夹角则可以利用公式c osθ.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向量求法:已知异面直线l 1、l 2,AB 为其公垂线段,C 、D 分别为l 1、l 2上的任意一点,为与共线的向量,则|.5.设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且P o ∈α,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是d o .第2课时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b =),,(321b b b (1) a ±b = (2) λa = . (3) a ·b = .(4) a ∥b ⇔ ;a ⊥b ⇔ . (5) 设),,(),,,(222111z y x B z y x A ==则= ,=AB . AB 的中点M 的坐标为 . 例1. 若a =(1,5,-1),=(-2,3,5)(1)若(k +)∥(-3),求实数k 的值; (2)若(k a +b )⊥(a -3b ),求实数k 的值; (3)若k k 的值. 解:(1)31-=k ; (2)3106=k ; (3)278-=k 变式训练1. 已知O 为原点,向量()()3,0,1,1,1,2,,OA OB OC OA BC ==-⊥∥OA ,求AC .解:设()(),,,1,1,2OC x y z BC x y z ==+--,∵,OC OA BC ⊥∥OA ,∴0OC OA ⋅=,()BC OA R λλ=∈,∴()()30,1,1,23,0,1x z x y z λ+=⎧⎪⎨+--=⎪⎩,即30,13,10,2.x z x y z λλ+=⎧⎪+=⎪⎨-=⎪⎪-=⎩ 解此方程组,得7211,1,,101010x y z λ=-===。
∴721,1,1010OC ⎛⎫=-⎪⎝⎭,3711,1,1010AC OC OA ⎛⎫=-=- ⎪⎝⎭。
例2. 如图,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底面ABC ∆中,CA =CB =1, 90=∠BCA ,棱21=AA ,M 、N 分别A 1B 1、A 1A 是的中点. (1) 求BM 的长; (2) 求〉〈11,cos CB BA 的值; (3) 求证:C B A 11⊥.解:以C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O -.(1) 依题意得B (0,1,0),M (1,0,1).3)01()10()01(222=-+-+-=. (2) 依题意得A 1(1,0,2),B (0,1,0),C (0,0,0),B 1(0,1,2).563),2,1,0(),2,1,1(1111===⋅=-=∴CB BA CB BA1030,cos 11=>=<∴CB BA . (3) 证明:依题意得C 1(0,0,2),N )0,21,21(),2,1,1(),2,21,21(11=--=∴C A .C A C A 1111,002121⊥∴=++-=⋅∴变式训练2. 在四棱锥P -ABCD 中, 底面ABCD 为矩形,侧棱PA ⊥底面ABCD ,AB =3,BC =1,PA =2,E 为PD 的中点.(1) 在侧面PAB 内找一点N ,使NE ⊥面PAC ,并求出N 点到AB 和AP 的距离; (2) 求(1) 中的点N 到平面PAC 的距离.解:(1)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BDP ,则A 、B 、C 、D 、P 、E 的坐标分别是A(0, 0, 0)、B(3, 0, 0)、C(3, 1, 0)、D(0, 1, 0)、P(0, 0, 2)、E(0,21, 1),依题设N(x , 0, z ),则=(-xyA BCPED·x ,21, 1-z ),由于NE ⊥平面PAC ,∴⎪⎩⎪⎨⎧=⋅=⋅00 即⎪⎩⎪⎨⎧=+-=-⇒⎪⎪⎩⎪⎪⎨⎧=⋅--=⋅--0213010)0,1,3()1,21,(0)2,0,0()1,21,(x z z x z x ⎪⎩⎪⎨⎧==⇒163z x ,即点N 的坐标为(63, 0, 1),从而N 到AB 、AP 的距离分别为1,63.(2) 设N 到平面PAC 的距离为d ,则d ||NE=1233121|)0,21,63(||)0,21,63()1,0,63(|=⨯=--⋅.例3. 如图,在底面是棱形的四棱锥ABCD P -中,,,60a AC PA ABC ===∠ a PD PB 2==,点E 在PD 上,且PE :ED =2:1. (1) 证明 ⊥PA 平面ABCD ;(2) 求以AC 为棱,EAC 与DAC 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3) 在棱P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F ∥平面AEC解:(1)证明略; (2)易解得 30=θ; (3)解 以A 为坐标原点,直线AP AD ,分别为y 轴、z 轴,过A 点垂直于平面PAD 的直线为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设条件,相关各点的坐标为)0,21,23(),0,21,23(),0,0,0(a a C a a B A - )31,32,0(),,0,0(),0,,0(a a E a P a D所以=AE )31,32,0(a a ,=AC )0,21,23(a a , =AP ),,0,0(a =PC ),21,23(a a a - =BP ),21,23(a a a -,设点F 是棱PC 上的点,==λ),21,23(a a a λλλ-,其中10<<λ,则))1(),1(21),1(23(λλλ-+-=+=a a a PF BP BF .令AE AC BF 21λλ+=得⎪⎪⎪⎩⎪⎪⎪⎨⎧=-+=+=-221131)1(3221)1(2123)1(23λλλλλλλa a a a a a aC解得23,21,2121=-==λλλ,即21=λ时,AE AC BF 2321+-=.亦即,F 是PC 的中点时,AE AC BF ,,共面,又⊄BF 平面AEC ,所以当F 是PC 的中点时,BF ∥平面AEC .例4. 如图,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 的长方体被截面AEFG 所截而得,其中AB =4,BC =1,BE =3,CF =4.(1) 求和点G 的坐标; (2) 求G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3) 求点C 到截面AEFG 的距离.解:(1) 由图可知:A(1,0,0),B(1,4,0), E(1,4,3),F(0,4,4) ∴)1,0,1(-= 又∵=,设G(0,0,z),则(-1,0,z) =(-1,0,1) ∴z =1 ∴G(0,0,1) (2)平面ABCD 的法向量).1,0,0(=)2,4,1(=,设GE 与平面ABCD 成角为θ,则21212||||)2cos(=⋅=-GE DG θπ∴21212arcsin=θ (3)设0n ⊥面AEFG ,0n =(x 0,y 0,z 0)∵0n ⊥,0n ⊥,而=(-1,0,1),=(0,4,3)∴),43,(430340000000000000z z z n z y z x z y z x -=∴⎪⎩⎪⎨⎧-==⇒⎩⎨⎧=+=+- 取z 0=4,则0n =(4,-3,4) ∵414116||),4,0,0(00=∴=n d 即点C 到截面AEFG 的距离为414116. 变式训练4.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PG ⊥平面ABCD ,垂足为G ,G 在AD 上,且PG =4,GD AG 31=,BG ⊥GC ,GB =GC =2,E 是BC 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GE 与P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2)求点D 到平面PBG 的距离;(3)若F 点是棱PC 上一点,且DF ⊥GC ,求FCPF的值. 解:(1)以G 点为原点,GC 、、为x 轴、y 轴、yP AGBCDFE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2,0,0),C (0,2,0),P (0,0,4),故E (1,1,0),GE =(1,1,0), PC =(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