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
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当我们身处这个世界,周围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感受和行为。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到夜晚的星光闪烁在天空,从繁华的城市街道到人烟稀少的乡村小径,我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认识塑造了我们的生活体验和决策。
环境知觉,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通过感官直接接收到的关于环境的信息。
视觉让我们看到周围的色彩、形状和物体;听觉使我们能听见各种声音,如鸟鸣、车鸣;嗅觉帮助我们分辨不同的气味,花香或者饭菜的香气;触觉让我们感受到物体的质地、温度和压力。
这些感官信息瞬间涌入我们的大脑,形成了对环境的初步印象。
比如,当我们走进一个房间,首先可能会注意到房间的大小、布置和光线的明暗。
如果房间宽敞明亮,摆放着舒适的家具,我们会感到放松和愉悦;而如果房间狭小昏暗,堆满杂物,我们可能会感到压抑和不适。
这就是环境知觉在起作用,它是一种本能的、快速的反应,不需要我们过多的思考和分析。
然而,环境知觉只是一个起点,它只是我们对环境的表面感知。
环境认知则是在环境知觉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加工和思考,对环境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环境认知包含了我们对环境的意义、功能和价值的判断。
以城市公园为例,我们不仅仅看到了绿色的草地、盛开的花朵和蜿蜒的小径(这是环境知觉),还会意识到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场所,它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环境认知)。
再比如,我们对于自己居住的社区,不仅知道它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和周边设施(环境知觉),还会了解社区的文化氛围、邻里关系以及它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环境认知)。
环境认知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人的经历、知识、文化背景和价值观都会塑造我们对环境的认知。
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对于田野和山川可能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认知;而一个在城市中长大的人,可能对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设施更为熟悉和重视。
教育水平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可能更具备分析和理解环境问题的能力,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环境认知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环境认知
一、环境感知(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感觉:物体的个别属性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传入人脑所引起的 心理现象。感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感觉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2)感觉 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五感:视觉、听觉、嗅 觉、触觉、味觉。感觉保证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平衡,如 果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平衡,从 而给人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 事物的整体的认识。知觉的产生以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 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同时需要过去的经验或知识的帮助。
设计应用:
1、创造多样化的城市环境体验 适当程度的复杂性与新奇性的环境是人们所偏爱的 环境。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负责化,表明对 中间复杂程度的需求。在设计中不仅运用视觉要素, 同时调动听觉、触觉、嗅觉等要素,丰富人们的环 境体验。(园林设计) 2、设计易于识别的空间环境 简洁清晰的环境在一定场合下有助于人们对空间的 阅读理解,辨别方位,减少寻路困扰,提高效率和 保障安全。(大型公建:机场、火车站,建筑内的 安全出口)
完形心理学或格பைடு நூலகம்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系由
德国心理学家魏泰迈(Max Wertheimer,1880~1943)于 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创立。德语Gestalt意指形式或图形, 有结构、构造之意,格式塔即有组织的整体之意。完形心理 学主要研究知觉与意识,探究知觉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其 基本观点有(一)、知觉的整体性,即部分之合不等于整体, 整体大于部分之合。(二)、同型论:物理现象、生理现象 和心理现象都具有相同的格式塔性质,具有两两相对应的关 系。(三)、场作用力:作为物理现象的几何形状并不是纯 粹的形式,而是保持力关系的整体。当人感知到不同的形式 时,会在物理力的诱导下对应产生不同的心理力,即不同的 心理体验。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人格测量常用方法
w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H) w加州人格量表(CPI) w环境反应量表(ERI) w儿童环境反应量表(CERI)
环境心理学家最关心的是如何测量个 人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及人与环境互动时 的性质,这些性质的核心是定向反应。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定向反应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一)气候与高度
w有人认为气候是塑造文化价值和性格的主要因 素。
如:凉爽和温和的气候是技术和发明的必 要条件;长期生活在干燥热风地区的居民可能 会出现更多的疼痛、易怒、暴躁和攻击行为。
w高度也会产生某些效应。 如:生活在气压较低、空气稀薄的草原上,
对居民产生的短期效应,心脏可能扩大、红细 胞增加、血红素浓度增加等。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三、环境信息的获取
w 人类通过所有的感官(眼、耳、鼻、舌、 身)感知环境获取环境信息。
w 此外,味觉、痛觉、振动觉、平衡觉和 机体觉均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有效工具。 在多种情况下,环境信息的获得是 通过多种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四、影响环境知觉的因素
w 1.年龄性别因素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绘制认知地图的基本方式 w 一类以道路这种连续性要素作为主要的
定向手段; w 另一类以标志物、街区、联结等空间要
环境心理学-第四章 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第四章 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 3.认知地图的五种关键维度: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及 标志。 • (1) 路径:人们在环境中所使用的行进通道,如街道、 河流、地铁线、步行街等; • (2) 边界:不一定是线性成分,但倾向于是线性的,有 限定和封闭的特征,象墙、法定的边界,海岸线等; • (3) 区域:是认知地图中较大的空间,它们具有一些共 同的特征,如“宿舍区”、很多国家中的“中国城”等; • (4) 结点:行为较为集中的点,它连接主要的路径,或 者是几条路径的终点,或者是路径在此处中断,如交叉路 口、车站广场、交通枢纽等; • (5) 标志:人们用作参照点的突出特征、明显的界标和 标志,通常从较远处就可以看到。
第四章 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 6.认知地图是如何获得的?☆ • ⑴ 个体认知地图的发生过程。 •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环境探索经验的增加,儿童逐渐 具有了参照系统。7岁左右开始具有了与成人差不多的认 知地图。空间环境的表征需要4个连续发展的阶段。 • ① 即注意并记住路标; ② 构建路标之间的路径;③对一 些路标和路径形成组块、群集;④ 这些组块、群集再与 其它特征一起整合进总体认知地图的框架中。 • ⑵ 成年新的认知地图的获得。 • ① 对于成年个体,与儿童对环境发展出认知地图的阶段 基本一致。 • ② 不同在于成人到一个新的环境,利用出版的地图,有 助于很快建立起这一环境的认知地图。
第四章 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 1.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 别属性的反映。根据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 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类。 • 2.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过去的经验与各 种感觉结合而形成的。 • 3. 感觉:主要以生理机能为基础,具有较大的普 遍性,因而有较小的个体差异。 • 知觉:是纯心理性的,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感觉知觉认知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知觉认知的区别与联系摘要: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1.定义及概念2.功能与作用3.相互关系二、认知的区别与联系1.定义及概念2.功能与作用3.相互关系三、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综合阐述1.感觉与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2.认知对感觉和知觉的整合与提升3.感觉、知觉与认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正文:感觉、知觉和认知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三种重要方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1.定义及概念感觉是我们大脑对客观刺激的一种自然反应,它是通过五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和内在意义的认识。
知觉是基于感觉之上的一种认知活动。
2.功能与作用感觉主要负责收集外部信息,是认知过程的起点。
感觉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周围的环境,做出适应性的行为。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形成对外部事物的认识。
知觉使我们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相互关系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感觉为知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知觉则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使我们对客观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感觉和知觉共同构成了认知的基础。
二、认知的区别与联系1.定义及概念认知是指我们对感觉和知觉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包括记忆、思考、判断、推理等心理过程。
认知是我们对外部事物进行深度理解的过程。
2.功能与作用认知使我们能够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提炼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
3.相互关系认知与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密切。
感觉和知觉为我们提供了认知的基础材料,而认知则是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处理的过程。
认知使我们对事物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三、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综合阐述1.感觉与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感觉和知觉是认知过程的基础,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外部信息。
心理学视角下的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
心理学视角下的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们通过对人类对环境的感知、认知和反应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优化环境设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的理论与应用。
一、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学科,关注环境对个体行为与心理的影响。
它涉及到个体对环境的知觉、评估、喜好和行为反应等方面。
1.1 知觉与环境个体通过感官系统获取来自环境的信息,经过加工与解释,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环境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知特征会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
1.2 环境评估个体对环境进行主观评价,形成对环境的喜好或厌恶态度。
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光照条件、温度和声音等方面的好坏,会对个体的评估产生影响。
1.3 环境行为与适应环境对于个体行为的制约与引导作用是环境心理学关注的内容。
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模式和适应能力,受到环境特征、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空间认知的研究领域空间认知是环境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着重研究人类对空间的知觉、理解和记忆等认知过程。
空间认知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环境导航、地图认知、方向感知等方面。
2.1 空间认知与环境导航个体在环境中进行导航时,依靠对空间的认知来进行路径规划和导航决策。
通过对环境的感知和记忆,个体能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2.2 地图认知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信息传递工具,对个体的空间认知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通过地图对环境进行认知,结合地图上的符号、颜色等信息来理解环境的结构和属性。
2.3 方向感知个体的方向感知能力在空间认知中起到重要作用。
方向感知能力差的个体在空间导航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或走错路线,而方向感知能力强的个体在空间导航中更具优势。
三、环境心理学与空间设计的应用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的研究成果在空间设计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
环境心理学对感觉知觉思维意识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对感觉知觉思维意识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研究了环境对人类感觉、知觉、思维和意识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
1. 感觉:环境可以影响我们的感官体验。
例如,色彩、光线、温度和声音等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我们对环境的感知。
不同的环境条件可能引起我们的感觉变化,例如,在明亮的环境下我们可能感觉更加活跃和警觉。
2. 知觉:环境可以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外界的刺激和环境条件可以影响我们对事物的感知和解释。
例如,一个干净整洁的房间可能会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而一个杂乱脏乱的房间可能会引起烦躁和紧张。
3. 思维:环境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环境的不同特征可能会激发不同的思维模式,比如,一个静谧的环境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和深思熟虑,而一个喧嚣的环境可能会干扰思维和集中注意力。
4. 意识:环境可以影响我们的意识状态和情绪。
例如,一个安静、美丽的自然环境可能会给人带来宁静和愉悦的感觉,而一个嘈杂、拥挤的城市环境可能会引起压力和不适。
总的来说,环境心理学研究了环境对个体的感觉、知觉、思维和意识的影响,通过理解这些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改善环境,以促进人们的健康和幸福。
第二章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
四、知觉分类
第二节 知觉与认知
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 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和嗅知觉等。
根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 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
根据知觉所反映的客体,把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反映分 为知觉暂留和错觉。
知觉暂留和错觉
1、知觉暂留存在于各种知觉中 2、知觉暂留
色彩与亮度: 人的眼睛能分辨出十万种不同的颜色,但 当光线很暗时则一切都成为灰色。
〈三〉视觉特征 1、暗适应与明适应
人眼对光亮变化的顺应性,称为适应。
暗适应——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时,开始时看不见,经过 一定时间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 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 明适应——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 程,这个过渡时间很短,约需1mim,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 人在明暗暗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工作,视力会出现短暂的下降, 频繁出现这种情况,会产生视觉疲劳,容易引起事故发生。 需频繁改变亮度的场所,采用缓和照明,避免光亮度的急剧 变化
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 及人对这些环境的 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当中去,改善人 类生存环境。
2.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环境场所、使用者群体、社会行为对象
3.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
4.环境行为心理学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构造论
二、认知
第二节 知觉与认知
认知指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 思维等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 认知心理学家代表皮亚杰:
同化(assimilation):人们习惯于用固有的图式去解释所面临的 新事物,并把新的信息纳入固有的图式之中。 顺应(accomadation):建立新图式的过程 同化是图式量的改变,顺应是图式质的改变
个体、知觉、认知的定义
个体、知觉、认知的定义
一、个体定义包含
个体通常是指一个生物体,具有独特的身份、特征和行为。
在心理学中,个体通常是指人类个体,也就是单个的人。
个体具有生物特征,如生理、遗传、发育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个体也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具有社会和文化背景,其行为和心理特征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二、知觉定义包含
知觉是指个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它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是认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觉包括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以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在知觉过程中,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来自外界的刺激,如光、声、气味等,然后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最终形成对事物的知觉。
三、认知定义包含
认知是指个体获取、处理、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知觉、思维、记忆、语言等方面,是人类智能的基本组
成部分。
认知过程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对事物的感知、理解、记忆和应用。
在认知过程中,个体通过思考、判断和推理等方式,将外界的信息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和行动。
综上所述,个体、知觉和认知是相互关联的概念。
个体是认知和知觉的主体,其行为和心理特征受到遗传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知觉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是认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认知则是个体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过程,是人类智能的基本组成部分。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
06 结论
研究总结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 多个学科领域,如心理学、神经科学、地理学等。
输标02入题
通过对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 人类如何感知、理解和与环境互动,从而更好地应对 环境挑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01
03
然而,该领域仍然存在许多未知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问题,如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神经机制、不同文化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环境感觉 • 知觉 • 认知 •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的关系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心理学、 环境科学、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该领域主要探讨人类如何通 过感觉和知觉机制来感知和理解环境,以及这种感知和理解如 何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
特征
认知过程涉及多个心理活动的综合作 用,具有主动性、选择性、理解性和 创造性等特征。
认知的分类
1 2
感性认知
通过感觉和知觉获得外界事物的初步印象和感性 认识,如感知颜色、形状、声音等。
理性认知
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判断、推理等 方式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3
创造性认知
个体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 等方式产生新的思想、观点和创意的过程。
03
关注跨学科合作,促进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推动环境 感觉知觉与认知领域的发展。
04
加强实证研究,通过实验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以验证和丰富环境 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理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接收外界环境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知觉与认知的辨别
知觉与认知的辨别人类作为有思维能力的生物,通过感官与外界进行接触,从而获得信息。
而这个过程,往往涉及到知觉和认知两个概念。
虽然这两者有联系,但它们却有着不同的特点与作用。
本文将探讨知觉与认知的辨别,并探究它们在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知觉与认知的定义。
知觉是指通过感官感知来获得信息的过程,具体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的运作。
而认知则是对这些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和解释,进而生成意义和判断。
简单来说,知觉是信息的输入,而认知则是对这些输入信息的处理和解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知觉与认知的交互而产生种种现象。
例如,当我们在街上遇到一个朋友时,我们会首先通过视觉感知到他的存在(知觉),接着我们开始思考和回忆起与他的关系、共同的回忆、以及可能的谈话话题(认知)。
这个过程中,知觉起到了触发认知的作用,而认知则对知觉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理解和加工。
此外,知觉与认知之间还存在着互动与干扰关系。
知觉通过感官将外界环境的信息传递给大脑,而认知则通过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解读。
然而,我们的认知也会对知觉产生干扰和影响。
比如,当我们期待着某人的出现时,我们可能会在陌生人中错误地将其误认为目标人物,这就是认知的先入为主所带来的干扰。
同样,视觉上的幻觉、听觉上的错觉也是认知的干扰所带来的结果。
知觉与认知之间的差别不仅体现在过程上,也反映在其结果上。
知觉的结果是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感觉,而认知的结果则是对信息的理解和判断。
例如,当我们用手去触摸一只烫手的物体时,我们会感知到物体的温度和触感(知觉)。
但是,只有当我们将这个信息与以往的经验和知识相结合时,我们才能认识到这个物体是烫手的,并在认知层面上决定是否继续触摸它。
知觉和认知在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依赖。
没有知觉,人类无法把握周围的环境和外界的信息;没有认知,我们就无法理解和解释这些信息,无法进行思考和决策。
个体、知觉、认知的定义
个体、知觉、认知的定义个体、知觉和认知是心理学中常用的术语,它们涉及到人类的思维和心理过程。
下面将逐个解释这些概念的含义,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个体是指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个动物。
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它具有自己的身体、心理和思维。
个体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存在,还包括了一个人或动物独特的特征和个性。
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受到环境、生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知觉是个体获取和理解外部世界的能力。
它是通过感觉器官(例如眼睛、耳朵、鼻子、口腔和皮肤)接收外部刺激,然后经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包括感觉、感觉注意、知觉注意和感觉遗忘等方面。
感知到的刺激可以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知觉是个体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途径,它帮助个体理解和适应环境。
认知是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它涉及到记忆、思考、推理、解决问题、学习和语言能力等。
认知过程是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加工和解释的过程,它是基于先前的经验和知识。
认知过程可以分为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几个方面。
注意是指个体选择性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
记忆是指个体获取、存储和回忆信息的能力。
思维是指个体通过逻辑推理和概念组织解决问题和生成新的想法的过程。
语言是个体通过符号和规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解他人的思想的能力。
个体、知觉和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个体通过知觉获取外部信息,然后通过认知来加工和解释这些信息。
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知觉经验相互影响和作用。
个体的知觉经验会影响其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注意,而个体的认知能力会影响其对知觉信息的处理和解释。
例如,一个具有丰富人类解剖学知识的个体在观察人体骨骼结构时可能会有更准确的知觉和更深入的认知,反之亦然。
此外,个体的认知能力也会影响其注意的选择,例如,对计算机工程感兴趣的个体可能会更容易注意到与计算机有关的信息。
个体的知觉和认知还与其社会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会影响个体对信息的感知和理解方式。
环境心理学 6.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主要内容
02
私密性
01
个人空 间与人 际距离
领域性
03
第二节 私密性
一、私密性的定义
可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退缩和信息控制。 1、退缩:独处、与世隔绝 2、信息控制:匿名、隐瞒减少交往
第二节 私密性
二、私密性的功能
1、有助于建立自我认同感 2、有助于个人建立和保持自律 善于交往是一种能力,耐得住寂寞也是一种能力。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千手观音
雍和宫万福阁 迈达拉弥勒大佛
由整根白檀木雕成。通高26米,8米埋 地下,地上18米。从万福阁大门进入,距 离大佛像仅4米左右,D:H远远小于1,给 人以极近距离感,使得人们不得不产生高 山仰止膜拜的姿态。
为了产生繁华热闹的气氛,商业步行街临街建筑必须相对呼应,行人之 间、行人和商店之间也必须相互视觉和听觉涉及;街面宽度和临街建筑的高 度以接近为好,比值至少不应大于2,过大则与车水马龙的交通干道无异。
法国议会最早在剧场中开会,代表或议员坐观众席,发言者站在舞台 上。当今的法国议会虽然也受教堂的影响,但更多体现的是歌剧院的风格 而仍保留了这一布局传统。
台湾虽然吸取了法国的 议会风格,但主席台更 低,离议员座位也更近。
人人都想当主席,人人都 想抢话筒,为议员间上演 “全武行”提供了方便。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别过来,让我静一静!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一、个人空间
(三)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1、被入侵者的反应 入侵者的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都影响 着被入侵者的反应。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一、个人空间
(三)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2、入侵者的反应 (1)入侵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同样被别人侵犯,所以入 侵者自己也会感觉不自在。 (2)人们忌讳穿越正在交谈的两人所形成的空间,尤其 是男女交谈的“双人空间”。 (3)人们不愿入侵正相互交谈的群体成员的个人空间, 更不愿意侵犯社会地位较高者的群体空间。
环境心理学感觉知觉与认知_2022年学习资料
第一节感觉-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三注意-十八话身-容更好图-解上典是-d5
第一节感觉-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三注意-客观事物能否引起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特点,-另一方面取决 人自身状态:-1、刺激物的对比强度:相对强度更重要-2、刺激物的状态:变化的更能引起注意-3、刺激的新异性 避免千篇一律-4、注意的广度:散乱的事物经过有效组织后能增加广度-5、个人特征:兴趣、需要、情绪或健康状态
第一节感觉-四、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一相互加强或削弱-一般规律: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 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微声刺激能提高视觉感受性-微光刺激能提高听觉感受性-焙坊-迪士尼乐园米奇大街放轻 乐-放音乐减轻牙科手术患者疼痛-以增强视觉效果
第一节感觉-相同感觉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如正后象、负后象。-正后像-后像品质与刺激物相同-觉与认知-第二章:环境知觉-第三章:环境认知-第四章: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七章:城市环境的体验和认知-第八章:场所 评价意象-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相关讨论-第十一章:建筑环境与行为
h环境心理学感觉知觉与认知PPT
绪论-基本任务-发展简史-研究对象-学科特点
1、环境心理学基本任务-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这方面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生活 量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环境心理学发展简史-最早:纪元前,希腊帕提农神庙的错觉校正-神庙错觉矫正设计分析-1、正面8根柱,中央 柱完-全垂直,其余均向内倾斜。-若全部垂直,在高处两侧石-柱会被沉重的石楣压得显得-向外分开。-2、基石非 平,向上略凸形成孤线。-弥补上方石楣和石柱压迫下略显凹入的错觉。-3、石柱均有微妙弧线,上小下大。-弥补长 行线带来的中部凹入的错觉。-4、石柱粗细不一,两边粗中间细。-按照明度视觉,衬着明亮背景时显得比较细;衬着 色背景显得比较粗,而神庙两-侧衬着天空,中间衬着殿堂,因此设计为两边粗,中间细,以平衡错觉。-5、神庙各部 饰大小不同,越往高处,比例越大。-根据观者的仰角大小均匀变化。
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环境认知的过程
感知
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环境信息,如视觉、 听觉、触觉等。
记忆
个体将感知到的信息存储在记忆中,以便在 需要时提取和使用。
理解
个体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形成 对环境的认识和概念。
判断
个体根据对环境的认知,做出相应的决策和 行为。
环境认知的模型
信息处理模型
将环境认知过程视为信息输入、加工、输出 和反馈的过程,强调信息的处理和转化。
情绪和动机
情绪和动机也会影响环境知觉,例如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更 可能注意到环境中的积极信息,而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更可 能注意到环境中的消极信息。
环境知觉的生理机制
神经传导过程
环境信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经 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和处理,最终 在大脑中被解释和理解。
大脑皮层的功能分
区
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负责处理不 同的感觉信息,如视觉皮层、听 觉皮层等。这些区域的功能分区 共同协作完成环境知觉的过程。
环境认知是环境知觉的深化
在环境知觉的基础上,人们通过记忆、思维等活动对环境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相互促进
环境知觉促进环境认知的 发展
随着环境知觉能力的提高,人们能够获取更 多的环境信息,进而促进环境认知的发展。
环境认知提升环境知觉的 准确性
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更 加深入,有助于提高环境知觉的准确性和敏
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在城市规划中用于评估城市 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城市景观的视觉效果。
公共空间设计
通过了解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感知,环境知 觉和环境认知有助于优化公共空间的设计。
3
绿色基础设施
利用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规划绿色基础设施, 如公园、绿地等,以满足居民对自然环境
知觉与认知的辩证
知觉与认知的辩证知觉与认知是我们人类与外界交流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
我们的知觉能够感知到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而认知则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理解。
然而,知觉和认知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关系,而是存在着一种辩证的关系。
知觉是我们通过感官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直接感知和感觉。
它是我们与外界的第一次接触,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初始步骤。
然而,知觉并非完全客观,而是受到我们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
我们的感官器官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捕捉到所有信息,而是选择性地接收并处理某些信息。
比如,我们在嘈杂的环境中,很可能只能听见一部分声音,而忽略掉其他声音。
这种选择性接收信息的现象叫做感觉选择。
感觉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知觉和认知。
认知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思考和理解。
它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更为复杂和深入的思维活动。
通过认知,我们能够将知觉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形成对事物和现象的理解。
然而,认知也不是完全客观的过程,而是受到我们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
我们的经验、价值观、情感等都会对我们的认知产生影响,使我们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知觉和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
知觉为认知提供了信息和材料,而认知则对知觉进行解读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反思,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认知也会反过来影响知觉,我们的认知方式和观念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感知和判断。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我们对事物的知觉和认知不断调整和迭代。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和刺激,我们的知觉和认知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们可能会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和扭曲,难以准确地感知和理解事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保持警觉,增强对事物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和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为了有效地应对挑战,我们可以借鉴一些认知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注重多角度思考和多元化的知识获取,来扩展和丰富我们的认知。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因为他是所有环境他是所有环境信息 的源泉。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环境信息的七个特点: 1. 环境信息在时空方面没有固定的限制; 2. 环境通过所有的感觉通道向个体提供信
息; 3. 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比人能处理的信息多; 4. 接收何种信息主要是感知者的功能; 5. 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是行为发生的基础; 6. 环境具有象征意义; 7. 环境具有美学性质。
画蛇添足 无根据的加入不存在的东西。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三)认知地图和探路
认知地图是环境的表象或对环境的表征;探 路则是人们在环境中通行的过程。这两种活 动都依赖视觉记忆编码完成。
探路是人们利用大脑中存储的信息学进行一 系列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探路时,人们必须决定路径、运输方法及 其他完成旅行所必须的东西。
意义 建筑物在政治、文化、社会和历史等方面
所具有的意义、价值,也是影响建筑物表象的重要因 素。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三、环境中的认知地图
( 一)认知地图的性质
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与 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现场地图的模型;是一 种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不仅包括时间的简 单顺序,还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 的信息。它使有机体在环境活动中部首固定 的一系列身体运动的约束,可以提供环境的 有效模型。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二)生态知觉理论
吉布森
强调与生物适应最有关的生物事实, 认为知觉是直接的,没有任何推理步 骤、中介变量或联想。根据他的生态 知觉理论,知觉是和外部世界保持接 触的过程,是刺激的直接作用。他把 这种直接的刺激作用解释为感官对之 作出反应的物理能量的类型和变量。 知觉是环境直接作用的产物这一观点 和传统的知觉理论相背。
环境认知
平衡:心理结构或“图式”是不断变化扩展的,人们往往按已有的“图式”
去做,又力争增加自己的行为与图式的适应性,以达到平衡。
适应(adaptation):机体与环境持续的交往使心理结构不断发展而复杂化,
以便有效的应付环境的要求。适应的目的是达到人和环境的平衡。适应分 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assimilation)和调节(accommodation)。同化 指将新的信息吸收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调节指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 应新的环境和信息要求。
环境认知(environmental cognition):认知指的是获得知
识的过程,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等。环境认 知是由一系列心理变化组成的过程,个人通过此过程获取 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并对其进行 编码、组织、储存、回忆和解码。人们通过对空间环境的 认知了解自己所在的空间方位,识别和辨认环境,包括方 向、距离、位置和组织等,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寻路、定向 等空间问题,并对环境做出评价。 Appleyard总结出易于识别的建筑形式特征有以下方面: 1) 突出的轮廓线;2)有变化的、动态的东西;3)与周 围建筑在体量上有明显差异;4)建筑形式有自己的特色; 5)建筑外表面材料的颜色、明度、肌理和细部的精致程 度; 环境被人们识别的影响因素:R=f(C×D),式中R—可被识 别的程度;C—景观接近中心的程度;D—在建筑形象与 社会意义方面该景观特色的鲜明程度。
城市意象由三方面构成:1、特色(identity):即城市有
个性,从整体上与其他的地区或城市有区别。2、结构 (structure):即每一个体事物能与其他事物与观察者发生 一定的关系。3、含义(meaning):意象所包含的意义。
意象的内容:1、道路(path)2、边界(edges):3、区
《人文地理》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21P)
三、人类迁移活动的行为空间
1、迁移的距离偏移 2、迁移的方向偏移
1、迁移的距离偏移
美国约翰·劳维曾研究 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 邻境地区的迁移情况, 绘制了不同迁移类型的 分布与距离的关系曲线 图。从图上可看出,几 乎所有类型迁移者的迁 移距离都不超过30km, 仅行政管理工作者的迁 移受距离影响较小。这 表明迁移空间行为有随 着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规 律性,即迁移空间行为 的距离偏移。
一、行为矩阵模型 二、报偿矩阵模型 三、消费行为空间模型
一、行为矩阵模型
普雷德(A.Prid)详 细研究了行为因素对 工业区位的影响,发 展了美国史密斯 (D.M.Smith)的空 间成本曲线和获利边 际理论,认为许多工 厂并非建立在最佳区 位上,这与企业家个 人行为因素,掌握信 息的数量和质量,以 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有 关。
二、地理物象
地理物象是指地理 环境以及事物通过 知觉、认知过程反 映在人们头脑中的 形象(映象)。它 是知觉判断、地理 优选以及决策行为 形成的基础。当然, 地理物象与客观地 理环境并不完全一 致。英国学者格尔 德曾提出一个认知 体系(见图)。
格尔德提出的环境认知体系
二、地理物象
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学历、经历 等的不同,对同一地理环境会产生不 同的地理物象,从而产生不同的决策 行为。
《人文地理》第12章 人类行为 与行为空间(21P)
一、环境知觉与认知
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 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环境认知是在环境知觉基础上人们对环境 信息再现大脑后的认识。所以环境认知对人 类决策行为的影响比环境知觉更直接一步。 知觉和认知具有互相自行发现和补充的机 制。
不同迁移类型与距离的关系
知觉与认知的联系与分离
知觉与认知的联系与分离知觉与认知是人类智能的两个基本组成元素。
尽管很容易将它们混淆,但它们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
知觉是指感知和接受信息的能力,而认知是指处理和理解这些信息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知觉与认知之间的联系和分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知觉和认知之间的联系。
知觉是从外界获得信息的过程。
它涉及到我们的感官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通过这些感官器官,我们能够接收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例如光线、声音、气味、味道和触觉。
这些刺激通过我们的感官器官传递给大脑,并在我们的大脑中被相应的系统加工和解释。
一旦刺激进入大脑,认知过程就开始了。
认知是指处理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它涉及到我们的思维、注意力、记忆和问题解决等高级心理过程。
通过认知,我们能够对知觉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组织、储存和使用。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猫时,我们的感觉器官会接收到有关猫的视觉信息,然后我们的认知系统将这些信息与我们以前的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我们就能够认出这是一只猫。
虽然知觉和认知之间存在联系,但它们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知觉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它只涉及到接收和处理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
而认知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我们运用各种认知策略和思维能力来处理和理解信息。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本书时,我们的知觉只是简单地将它视为一个物体。
但是,我们的认知可以让我们理解这是一本书,我们可以读它、学习它。
此外,知觉和认知还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知觉通常是即时的,当我们接收到刺激时,我们可以立即意识到它们。
然而,认知过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尤其是在复杂的情况下。
例如,当我们阅读一本复杂的科学文章时,我们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理解其中的概念和推理过程。
知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先验知识和经验的作用。
我们的知觉受到我们的先验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例如,一个舞蹈专业的人可能对一个舞蹈表演有更敏锐的知觉,因为他们有更丰富的舞蹈经验和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光感的特性,在视觉设计中,如果我 们希望光或由光构成的某种信息容易为人们 感觉到,就应提高它与背景的差别,增大光 的面积。
5、视距
视距是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观察各种显示仪表时,视距过远或过近, 对认读速度和准确性都不利,一般应根据 观察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380~760mm之 间选择最佳视距。 头部转动角度:
三、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相互加强或削弱 (二)联觉
1、色彩的温度感 2、色彩的距离感 3、色彩的轻重感 4、色彩的面积感 5、色彩的动静感
(三)不同感觉的补偿
暖色与冷色
1、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象征着:太阳、火焰。 绿色、兰色、黑色--为冷色,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 灰色、紫色、白色--为中间色; 冷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暖,暖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冷。 红色和明亮的黄色调成的橙色--给人活泼、愉快、兴奋的感受。青色、 青绿色、青紫色--让人感到安静、沉稳、塌实。
人机工程中,一般以静视野为以据设计视觉显示 器等有关部件,以减少人眼的疲劳。
最佳静视野
最佳动视野
人眼对不同颜色的 视野
人眼在不同颜色刺激下的色觉视野是不同的,
色觉视野
视野的作用
➢视野的研究对于操作控制及视觉空间的设计非常重要, 如各种控制室等。人们往往需要注视某一方向,并兼顾控 制仪表。 ➢显示器位置要在不影响观察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视野内, 使用频率高,需要辨认的放在主视野内,不常用的放在余 视野内。
外界(内部)刺激 →感官 →对应的各神经中枢 →运动器官 →行为
二、感觉的基本特征
外界信息中,从视觉获得的信息所占的比例最大,从听觉获得的信 息次之,从皮肤觉(包括温度觉、触压觉、干湿觉等)获得的信息 再次之。
感觉的基本特征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感觉的特点 感觉的适应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每个人都有感觉器官,但各人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却不相同。 同一个声音,有人听得到有人听不到;同样亮的光线,有人看 得见有人看不见,这就是感觉能力的差别。
我们把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 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 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你能感受到一根头发落在你的肩膀吗? 你能看到黑夜里的物体吗?
实验证明,小于3g的物体不能引起我们重量感觉;1公里 外的光亮度小于1/1000烛光也无法使我们产生光感觉。
4、暖色使人兴奋,为动感色彩;冷色使人沉静,为静感色彩感
第一节 感觉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 知觉的定义:知觉是在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
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 知觉的过程: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分别作用于人的不同感觉器官, 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觉,经大脑皮质联合区对来自不同感觉器官 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于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了对各种客观 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决策, 这便是知觉。
3、人的主观因素,如任务、目的、知识、兴 趣、情绪不同,则选择的知觉对象也不同。
4、刺激物各部分相互关系的组合,如彼此接近的对 象比相隔较远的对象、彼此相似的对象比不相似的对 象容易组合在一起,而成为知觉的对象。
接近 相似
连续
三、感觉与第知二觉节的关知系觉与认知
相同点: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同点:
能节约成本造价的基础上 给人知觉的舒适性。如以 小比大、以高衬低、划大 为小、界面延伸,以及光 线、色彩、界面质地等其 它艺术处理。
质地的知觉特性与室内空间界面设计
1、质地的知觉特性 质地是指室内空间各个界面及家具、设备、陈设等表面材料
的特性在视觉和触觉中的印象。
质地的知觉特性
①重量感 ②温度感 ③空间感 ④尺度感 ⑤方向感 ⑥力度感
2、室内空间界面设计
室内空间界面设计,就是利用物体表面质地的视觉、触 觉特性,根据面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材料表面的肌理特性, 对空间各个界面进行选材、配材和纹理设计。
二、认知 第二节 知觉与认知
认知指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 思维等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
认知心理学家代表皮亚杰:
1.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 知觉则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处处表现
出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3.从生理机制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
同化(assimilation):人们习惯于用固有的图式去解释所面临的 新事物,并把新的信息纳入固有的图式之中。
顺应(accomadation):建立新图式的过程 同化是图式量的改变,顺应是图式质的改变
皮亚杰的理论是结构主义的认知心理学,提供是关于心 理结构的设想。
第三节 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
一、视觉与环境
左右均不宜超过45度,上、下均不宜 超过30度。当转移视线时,约97%时间的 视觉是不真实的,所以应避免在转移视线 中进行观察。
6、色觉
色彩的知觉范围: 视野内的色彩感觉并不完全相同,视野的边缘部 分虽然能够察觉物体,但感觉不到色彩。在离开视觉 中心点90度的地方,除非是光线很亮的情况下,任何 的物体都是灰色的。人眼对波长555微米的光最敏感, 介于黄和绿之间。
环境行为心理学
上节回顾:
1.环境行为心理学:
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 及人对这些环境的 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当中去,改善人 类生存环境。
2.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环境场所、使用者群体、社会行为对象
3.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
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 由于人们的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也不同,与知觉对象有 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也就越深刻。
• 在复杂的环境中,知觉对象隐蔽,外部标志不鲜明,提供的信息不充 分时,语言的提示或思维的推论,可唤起过去的经验,帮助人们去立 即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使之完整化。此外,人的情绪状态也影响人 对知觉对象的理解。
1、知觉暂留存在于各种知觉中 2、知觉暂留
当刺激物停止作用于人的感官以后 ,人的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保持 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就是知觉暂留。
3、错觉及有名的几何图形错觉
错觉就是和客观事物 不相符合的错误的知觉。
所有的感官都产生错 觉,而错视表现最明显,
同室内设计也最密切。
利用错觉进行知觉环境设计 利用错觉可以在尽可
感觉的适应
• 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过程,称 为“感觉的适应”。
适应现象,除痛觉外,几乎在所有感觉中都存在, 适应的表现和速度不同。除暗适应外,其余各种感觉 适应大都表现为感受性逐渐下降乃至消失。
视觉适应中的暗适应约需45分钟以上; 明适应约需1-2分钟; 听觉适应约需15分钟; 味觉和轻适应分别适应约需30秒和2秒。
色彩与亮度: 人的眼睛能分辨出十万种不同的颜色,但
当光线很暗时则一切都成为灰色。
〈三〉视觉特征 1、暗适应与明适应
人眼对光亮变化的顺应性,称为适应。
暗适应——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时,开始时看不见,经过 一定时间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 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
明适应——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 程,这个过渡时间很短,约需1mim,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
〈一〉视觉的机制:
视觉是光进入眼睛产生的,人眼所能感受到的电磁波 长为380~780毫微米,由于视觉,知道各种物体的形状、 色彩、明度,人所获得的信息有80%是来自于视觉。
〈二〉视觉的要素
1.视角
视角是由瞳孔中心到被观察物体两端所张开的角度。 在一般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眼能辨别5m远处两点间的 最小距离,其相应的视角为1,即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 视角定义该视角为最小视角。
这些都叫做饼干!
3、知觉的恒常性
人们根据已往的印象、知识、经验去知觉当前 的知觉对象,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 的时候,知觉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性 称为知觉恒常性。
• 大小恒常性: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在视网膜中 的映象是近大远小,但在知觉中它的大小是不变的。 • 颜色恒常性: • 形状恒常性: • 听知觉恒常性:
4.环境行为心理学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构造论
第二章 环境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 感觉 第二节 知觉 第三节 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环境感觉、知觉、认知的特征,掌握环境感
觉、知觉、认知在空间环境设计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感觉、知觉、认知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觉、知觉、认知在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L D
视角
视力为1.0,视力 正常,临界视觉为1 度,若视力下降, 则临界视角值增大。
在设计中,视角是确 定设计对象尺寸大小的依 据。
2.视力
视力是表征人眼对物体细部识别能力的一个生 理尺度。
随着年龄的增加,视力会逐渐下降, 所以作业环境的照明设计应考虑工作 者年龄的特点。
3、视野
视野是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 静视野和动视野。
知觉的恒常性保证了人在变化的环境中,仍然按事物的 真实面貌去知觉,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4、知觉的选择性
• 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很多的,人 们总是按照某种需要或目的主动 地有意识地选择其中少数事物作 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突出清晰 的知觉映象,而对同时作用于感 官的周围其他事物则呈现隐退模 糊的知觉映象,从而成为烘托知 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特性称为知 觉的选择性。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