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历程
自贸区的发展历程

自贸区的发展历程
自贸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欧洲。
当时,欧洲共同体(EC)成立了一个称为“欧洲自由贸易区”(EFTA)的机构,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
这被认为是当代自贸区的先驱。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自贸区的建设。
在20世纪80年代,亚洲的东盟国家开始探讨在该地区建立一个自贸区。
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于1992年成立,旨在减少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和提升区域
经济整合。
自贸区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1990年代,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
建立了一个自贸区。
此后,几乎每个地区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自贸区的建设。
在亚洲,东亚自贸区(APEC)和亚太自贸
区(FTAAP)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平台。
中国自贸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13年。
中国政府在上海设立
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被视为中国自贸区建设的试验田。
随后,中国陆续设立了多个自贸区,包括广东、天津、福建、辽宁和浙江等地的自贸区。
这些自贸区的建设旨在吸引外商投资、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自贸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
自贸区的建设有助于降低贸易壁垒、促进投资自由化、提升国际竞争力,并为各国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未来,随
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自贸区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推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摘要: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和意义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好处四、结论正文: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和意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和东盟对话始于1991 年,中国1996 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2010 年1 月1 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
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 个国家、19 亿人口、GDP 达6 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
货物贸易自由化通过降税模式的确定、原产地规则的确定和非关税措施的采用,有效消除贸易障碍,简化通关手续,免除检测和测试的费用。
服务贸易自由化则通过开放服务市场、简化服务贸易准入程序和加强服务贸易监管合作等方式实现。
投资自由化主要通过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投资保护等措施来实现。
经济技术合作则是通过加强双方在贸易、投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好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促进贸易平衡。
通过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中国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进入东盟市场,增加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
2.扩大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中国在国际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促进国内改革和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倒逼国内企业加大改革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4.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加强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区域和平、稳定和繁荣。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现状、挑战及机遇

封面专题COVER STORY2014年6月02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李德军 孙波/文封面专题COVER STORY0242014年6月 2002年,《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CAFTA 建设的正式启动。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建设期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得以实施,2004年和2007年分别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
2013年,中方就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并倡议2014年为“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
在CAFTA 建设过程中,中国与东盟积极合作,共同度过重重难关。
目前,CAFTA 建设将进入新的阶段,中国和东盟又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首先简述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
然后,通过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额、双边贸易制度及双边贸易依存度的变化来介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现状。
最后,探讨了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临的新挑战及新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现状(一)双边贸易不断提升2002年,中国东盟贸易总额为547.67亿美元。
2004年,双边贸易额为1058.8亿美元,提前1年实现1000亿美元贸易额目标;2007年贸易额为2025.5亿美元,提前3年实现2000亿美元目标;2009年,中国东盟贸易额2130.1亿美元,同比下降7.8%,下降主要原因为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引起全球经济衰退。
2013年,双边贸易额为4436.1亿美元,是2002年的8.1倍,年均增长21.8%。
2014年第一季度双边贸易额为1052.2亿美元,同比增长4.9%。
由此可见,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基本上是逐年增加的。
(二)双边制度不断改善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制度得到改善。
中国和东盟逐渐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推进贸易合作的自由化和便捷化。
中国积极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契机,建立大循公河次区域、东盟循公河盆地开发合作项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于2002年11 月签署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协议是 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而中国-东盟自 由贸易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由 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第二阶段
(2011年至2015年),全面建成自贸区阶段,即东盟越、老、 柬、缅四国与中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亦实现零关税,与此同时, 双方实现更广泛深入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
第三阶段
(2016年之后),自贸区巩固完善阶段。
1
目标
促进中国、东盟之间的企业对话与合作; 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与投资联系; 促进各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
经历金融危机后,东盟更加明确了地区需要加快 经济一体化,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防止危机的再 次发生和冲击,中国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因 而选择和中国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即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成为必然而积极的选择 。
1
发展进程
第一阶段
(2002年至2010年),启动并大幅下调关税阶段。自2002年 11月双方签署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 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 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
1
自贸区产生原因
3.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促使
1997年,东南亚遭受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受危机 打击的东盟各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中国政府顶住巨 大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 定,帮助东盟国家最终克服了金融危机。中国在危机 中表现出的负责任邻国的风范赢得东盟各国的普遍好 评,与中国的关系迅速改善和发展。
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历程

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历程自由贸易区是指由一些国家或地区自愿建立的、通过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方式,实现商品、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自1980年代起,中国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下面将从建立自由贸易区、扩大自由贸易区规模、推进自由贸易区改革等方面,介绍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
一、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中国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地设立了经济特区,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加开放和便利的经济环境。
这些特区成为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起点,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3年,中国政府决定在上海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试验区的设立旨在通过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新模式,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新的经验和示范。
二、扩大自由贸易区规模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在上海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逐渐向全国范围扩展。
2015年,中国政府决定在广东、天津和福建等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全面发展。
这些试验区在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改革开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了更多的外资和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2018年,中国政府决定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为自由贸易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自此以后,中国陆续设立了海南自由贸易港、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自由贸易区,不断扩大自由贸易区的规模和影响力。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18个自由贸易区,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了一个全面开放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三、推进自由贸易区改革为了进一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改革。
首先是加快贸易便利化进程,取消或减少不合理的行政审批和限制措施,简化贸易手续和流程,提高通关效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现状分析提要2010年1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实现了全面经贸合作。
中国与东盟在资源、产业等各方面呈现着竞争与互补相结合的现象。
通过UNCOMTRADE数据库和一些评价公式,对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总量以及产业的相关分析,得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优劣势。
关键词: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现状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历程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在空间距离上东盟作为离中国最近的一个区域经济组织,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双方的经贸并不频繁,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实行出口导向型方针,与东盟经贸合作得到迅速发展。
1995~2001年以来东盟一直是中国贸易伙伴的前五位。
2001年11月在金边召开的东盟第五次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正式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中国和东盟“10+1”领导会议上,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3年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双方进出口贸易额得到显著的增长,同年在老挝首都万象“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的《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行动计划》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货物贸易协议》签署了有关协议,促使中国与东盟合作得到快速的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由磋商伙伴到全面对话伙伴再到战略伙伴,到现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是中国与伙伴成员国间的经济一体化的结果,经济贸易的增长,不但可以带动中国与东盟双方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战略地位,同时可以带整个亚洲经济的发展。
以此可以更有条件和筹码去解决一些政治上的争端问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东盟贸易现状分析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日益紧密,自2002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签订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每年进出口贸易总额都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及其启示「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特别是法律制度、组织框架、运行机制方面的特点和内部走向一体化、外部更趋开放性的特点;继而在评述其成就和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正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践,提出了若干设想与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法、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模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议与启示一、从东盟到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东盟的发展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成立于1967年。
最初的成员国为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文莱1984年加入(以上通称之为“东盟六国”或“东盟老成员国”)。
尔后,越南1995年、老挝和缅甸1997年、柬埔寨1999年相继加入(以上四国通称之为“东盟新成员国”)。
至此,山水相连、互为邻邦的东南亚十国均已成为东盟正式成员。
东盟所做的第一个方面的努力,是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从 1976年东盟首脑会议通过的《东盟协调一致宣言》到1976年签订、1987年和1998年两次修改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都旨在“促进该地区各国人民间的永久和平、友好和合作,以加强他们的实力、团结和密切关系”。
经过不断努力,形成了以求同存异、循序渐进为原则的、被国际社会广泛称道的“东盟方式”(ASEAN Way)。
“东盟方式”所体现的不干涉内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又使东盟各国之间增加了理解与互信,解决了成员国之间的某些矛盾。
东盟“在本地区问题上采取符合亚洲价值观的方式解决矛盾与冲突;对外,则用一个声音说话”。
(注:参见Estrella D. Solidum, "The Role of Certain Sectors in Shaping and Articulating the ASEAN Way" in R.P.Anand & Purificacion V.Quisumbing (eds.) ASEAN learning Institute,1981, P132-133.)近年来,东盟更是不断加强政治与安全合作,包括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成立于1967年8月。
创始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1984年1月文莱成为成员国,此6国称为“东盟老成员国”。
越南在1995年、老挝和缅甸在1997年、柬埔寨在1999年先后加入东盟,此四国称为“东盟新成员国”。
以上10国并称为东盟10国。
东盟成立之初主要是基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考虑,后来逐渐转向经济合作。
1992年1月,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新加坡宣言》、《东盟加强经济合作框架协定》和《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CEPT)三个主要文件,标志着东盟自由贸易区(EFTA)的正式成立。
当时定的目标是:从1993年1月1日起,在15年之内即2008年之前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关税最终降至0~5%.由于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和自身条件的逐步成熟,东盟首脑会议先是将建立AFTA的时间提前到2003年1月1日,最后又提前到2002年1月1日,同时规定新、马、泰、印尼、菲和文莱6个东盟老成员国要在2002年前把关税降到0~5%;老挝和缅甸在2005年、越南在2006年完成降低关税的目标;柬埔寨于2007年达到这一要求。
(二)发展现状从1993年AFTA进程正式启动,到2002年6个东盟老成员国初步实现区内贸易自由化,AFTA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到2003年,东盟10国实施的CEPT减税清单中99.6%的产品关税已降至0~5%,平均关税税率降至2.39%;4个新成员国CEPT减税清单中60.44%的产品关税已降至0~5%,平均关税税率降至6.22%。
1993~2001年,东盟区内贸易额从824.44亿美元增至3475.04亿美元,增长84.5%;区外贸易额从3475.04亿美元增至5356.4亿美元,增长54.1%;总贸易额从4299.48亿美元增至6877.74亿美元,约增长60%.AFTA还在促进产业内分工与贸易,提升区内外直接投资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在加深区内经济合作的同时,积极地向外扩大自贸区的范围。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综述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综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的建设始于2002年,自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10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建立的自由贸易区,通过逐步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实现共同市场的目标。
自2010年起,CAFTA开始在货物贸易领域全面实行零关税政策。
中国和东盟也逐步开放了服务贸易和投资,促进了双方在贸易、服务和投资领域的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双方经济的合作提供了更便利、更广阔的空间,推动贸易、投资和服务的自由化与便利化进程,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
一、CAFTA的发展历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阶段,自2002年开始,中国和东盟开始着手谈判建立自由贸易区,历经多轮谈判,最终于2002年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明确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原则和目标,为后续的谈判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2005年1月1日,CAFTA正式实施,双方开始逐步取消商品贸易领域的关税。
双方还进行了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谈判,逐步开放了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
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不断深化,贸易和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
第三阶段,2010年,CAFTA开始在货物贸易领域全面实行零关税政策,双方的贸易合作进一步加深。
双方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化,为构建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2016年11月,中国和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
该协议为双方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为双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
第五阶段,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持续推进。
双方在贸易、投资和服务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双方的经济合作也不断扩大。
二、CAFTA的优势和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实施,给中国和东盟10国的经济合作带来了诸多优势和积极影响。
东盟50年: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

东盟成立的背景与一体化历程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
在半个世纪的历史演进中,东盟的一体化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冷战时期的东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东盟(ASEAN )是东南亚国家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的简称,成立于1967年8月8日,创始成员有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五国,是一个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联合会(协会)[1]。
二战后东南亚国家的联合过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军事集团对峙的格局。
1954年,美、英、法、澳、新、巴(基斯坦)以及菲律宾和泰国在马尼拉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并于次年在泰国成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SEA TO ),其目的是“联合抵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扩张”。
然而,这个试图仿效“北约”的反共组织因内部纠纷一直未能有效履行防务行动,拖到1975年被迫解散。
东盟50年: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一体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
在区域治理层面,坚持运用“东盟方式”处理问题,强调互不干涉内政、舒适性、松散性和渐进性;在对外关系层面,坚持运用“平衡外交”原则,维护自身安全。
这些实践经验成为东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尽管东盟面临诸多挑战,但其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依然充满光明。
■ 陆建人/文DOI: 10.19422/ki.ddsj.2017.06.007东盟成立的初衷也是为了共同防御共产主义势力在东南亚的蔓延,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保持密切关系。
但这些从西方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的中小国家,又有着强烈的民族自主意识,有联合起来抵御外部势力威胁的诉求。
1961年,为了寻求地区安全合作,马来亚、泰国和菲律宾三国成立了“东南亚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 ASA ),但不久就因马来西亚联邦的建立和菲马领土争端而夭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情况简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情况简介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1997年12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第一届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1999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
专家组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
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的认可后,于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法律基础,规定中国-东盟自贸区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内容。
其中货物贸易是自贸区的核心内容,除涉及国家安全、人类健康、公共道德、文化艺术保护等WTO允许例外的产品以及少数敏感产品外,其它全部产品的关税和贸易限制措施都应逐步取消。
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早期收获计划(Early Harvest Program),下调农产品关税。
早期收获计划:自贸区建设之初,我国与东盟还没有就全部货物的降税安排达成协议,但为了使双方尽早享受到自贸区的好处,树立建立中国—东盟东盟自贸区的信心,双方决定选择一些共同感兴趣、互补性强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如水果、蔬菜、鱼等,用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幅度提前进行降税,先行开放市场。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摘要: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是内外的因素决泄,从内部的角度来看,中国与东盟间历来是一种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经济互相依赖的关系,而当前的中国与东盟之间多元化的贸易格局更是使得双方增长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从外部的角度看,而对着北美自贸区于欧盟挑战,建立东亚自贸区是迫在眉睫的,而建立中国与东盟自贸区是建立东业自贸区强大的根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对英今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的合作角度来出发,研究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状况,并探讨其发展的前景,通过理论来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多元化:贸易格局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历程目前,世界上有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自由贸易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及许多关税的同盟,但中国目前还仅仅和东盟的国家建立起自由贸易区。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指在中国与东盟10国之间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
建立综合性的框架,包含市场的一体化措施,如投资的促进和贸易的便利化及和谐贸易以及投资的规则和标准。
中国于东盟自由贸易区要建立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历程中具有历史性的。
它充分的反映了双方的领导人加强了睦邻的友好关系,也体现出中国与东盟间不断的加强经济的联系, 是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创造一个拥有十八亿的消费者和近两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的总值以及一万亿美元贸易的总量经济区。
按人口来计算,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的规模上来看,将是仅次于欧盟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全球的第三大的自由贸易区,由中国于东盟的十国家共创世界的第三大的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的国家组成最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的自由贸易区产生背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全球多边于双边的贸易自由化的兴起作背景,伴随着世贸的自由化浪潮和区域性多边的贸易自由化并在迅速的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

如欲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有 关内容,请登陆商务部官方网站:
谢谢!
• 敏感产品是协议各方要求获得一定保护的产品。敏感产品也要进行降税,但不必将
•
• • 关税降到零。但敏感产品的数目不超过400 个(六位税目) 按照敏感程度的不同,敏感产品又分为一般敏感产品和高度敏感产品。
对于一般敏感产品,应不迟于2012 年1 月1 日将其关税削减至20%以下,2018 年1 月1 日进一步削减至5%以下;(部分汽车零部件属于此类,现行税率已经在20%以 下) 对于高度敏感产品,应不迟于2015 年1 月1 日将其关税削减至50%以下。(包括大 米、烟草、天然橡胶、棕榈油、部分化工品、数字电视、木材和纸制品及大部分小客 车等)
部分二轨正常产品(2012年零关税)
•
• • • • •
商品编号
87032363 87060090 87089200 87089390 87089490
名称
2.5L<排气量≤3L,≤9座的小客车 其他机动车辆底盘 机动车辆的消声器及排气管及零件
现行税率
5 5 5
未列名机动车辆用离合器及其零件 5 未列名机动车辆用转向盘、转向柱及转向器及零件 5
• (三)直接运输 • 一缔约方的产品如果经由中国—东盟自贸区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运输到 另一缔约方内,则该产品不能在经由的国家或地区境内进行实质性的 或足以改变产品原产地的加工,也不得进入经由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或 消费市场,否则将不被视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的原产产品,不能享 受自贸区的优惠关税。
四、原产地证书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2010年1月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一、自贸区简介
• •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其成员包括中国和东盟10 国,涵盖18亿人口和1400 万平方公里。 东盟有10 个成员国: 老成员: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经济相对 发达) 新成员: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经济相对落后) 2002 年11 月4 日,我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决定在2010 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 2004 年11 月,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 年7 月开始相互 实施全面降税。 到2010 年,中国自东盟进口产品将有93%约7000多种产品实行零关税。
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历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是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之一(其他两个分别为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是由十一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1991年中国与东盟创建对话同伴关系,此后双方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逐渐地变得更加紧密,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993年中国被东盟邀请参加了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第29届东盟部长会议。
1997年,中国对受金融危机打击的东盟各个国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携手度过了金融危机阶段。
因为双方在政治关系上比较良好,于是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上面的合作。
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但是1999年东盟各个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并且慢慢地回升,与此同时中国始终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更是在2001年11月加入WTO后,经济情况更为可观。
双方都意识到建立自贸区的必要,以此来加快经济发展。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同年成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
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
2010年1月7日,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正式签约了两年十八个合作项目。
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的合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2年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采取大幅度降低关税的措施,直到它减小到最小值为止。
自2002年11月到2010年1月1日为止,中国对东盟各个国家大约93%的产品贸易关税都减小至零了。
第二个阶段,2011年到2015年,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化,双方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投资市场以及开放服务贸易市场。
第三个阶段,2016年之后,必须要巩固自贸区从而完善它。
预测在未来几年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世界经济发挥更加重要与独特的作用,那时候我们都将离不开它的存在。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1. 引言1.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背景介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双方建立了全面的对话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双方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2002年,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定》(简称《框架协定》),标志着双方建立自贸区的合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自此之后,中国与东盟在经济、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双方的关系也逐渐密切起来。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旨在促进双方之间的经济合作,扩大贸易往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与东盟国家在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通过建立自贸区,双方能够进一步打破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1.2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该自贸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双方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互补性较强,这意味着双方通过开展自由贸易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互相补充,从而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也有助于增进地区间的政治互信,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通过经济合作,各国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避免出现冲突和矛盾,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促进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更在于推动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这一自贸区覆盖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涵盖了全球人口的接近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约为10万亿美元,占据了全球贸易总量的约40%。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东盟自贸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双边贸易额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贸易额达到了总额的近6000亿美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及发展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016年2月117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及发展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张玲摘 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集团之间,建立起了稳定的极具潜力的经济贸易关系,必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亚太地区的繁荣稳定带来长久红利。
但由于历史原因、地缘政治纷争以及双方实际利益的差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文通过结合自贸区的发展历史,分析现状,提出其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未来发展对策。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 经济贸易关系 世界经济 亚太地区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2(a)-117-03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 ,是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组建的国际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东盟成为对话伙伴源于1991年,达成组建贸易区的合作意愿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
中东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发展中国家建立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的贸易百分比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3%。
中东自贸区包含11个国家、19亿人口,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是一个相当宏大的经济实体。
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既有先天性的自然和历史元素,也有各自产业结构的相互结合互补。
首先,中国—东盟自贸区得益于双方的自然条件。
两个地区山水相连,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因此,造就了地理位置上的息息相关。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先天优势使得双方在各自的气候条件下拥有优秀的自然资源。
其次,双方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友谊,在处理国际事务和交流合作中,双方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利益,立场基本一致,可以达成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共同愿望。
最后,双方得益于产业结构的合作与互补。
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与东盟的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使得相互之间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可能。
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提议是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2000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得到了东盟各国的认可和赞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
(二) 建设历程
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提出倡议 2002年11月,《框架协议》签署 2004年1月,“早期收获计划”实施 2004年11月,《货物贸易协议》签署 2007年1月,《服务贸易协议》签署 2009年8月,《投资协议》签署
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
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 自贸协定实施效果
2003-2007年我国与东盟贸易年均增长30%。
2008年,虽受金融危机影响,双边贸易额仍达 2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4%。 2008年我国自东盟进口受惠货物61亿美元,为企 业减免关税36亿元人民币。
(二)我国的自贸区战略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自贸区提升到 党和国家对外经济工作的战略高度,正式在党 的文件中提出了“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
(三)我国自贸区建设情况
我国自贸区建设情况
已签协定:8个 正在商谈:6个 联合研究:3个
收音机(8527)
最惠国税率为 20%, 自贸区税率是5%,2010年降为0
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
机电产品
电动剃须刀(851010)
最惠国税率为 30%, 自贸区税率是5%,2012年降为0
咖啡壶 (851671)
最惠国税率为 32%, 自贸区税率是5%,2012年降为0
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
(四)自贸区的影响 1、对政府: 提升国家间经贸、政治关系 2、对企业: 降低成本、市场准入、发展战略 3、对消费者: 增加选择
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
东盟的发展历程

东盟的发展历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启动。
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是促进东盟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基地,以吸引外资;消除成员国之间关税与非关税障碍,促进本地区贸易自由化;扩大成员国之间互惠贸易的范围,促进区域内贸易;建立内部市场。
2009年8月15日,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主要谈判已经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建成。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
2007年11月20日,东盟10国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3届首脑会议上签署了《东盟宪章》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宣言》等重要文件。
会议重申在2015年之前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
这是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也是一份指导性文件。
2008年12月15日,《东盟宪章》正式生效。
2009年5月3日,东盟10国和中日韩(10+3)三国财长在巴厘岛会议上就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的主要要素达成共识,并决心在2009年年底启动这一被称作“亚洲货币基金”雏形的多边货币交换机制。
这一合作行动,对维护亚洲地区经济金融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并将对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产生积极影响。
[3]2010年4月第16届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主题为“迈向东盟共同体:从愿景到行动”,重点就进一步落实《东盟宪章》、加快共同体建设和加强后金融危机合作等进行讨论。
会议签署《东盟宪章争端解决机制议定书》,发表《东盟关于持续复苏和发展的声明》、《东盟领导人关于联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声明》,宣布启动东盟促进和保护妇女儿童权利委员会,并将妇女儿童发展等确定为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优先领域。
2010年10月第17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
会议通过《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签署《东盟服务框架协议第8个一揽子计划》,修订《东盟货物贸易协定为大米和糖提供特殊补贴的议定书》,发表《为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源和技能开发东盟领导人声明》和《促进东盟妇女儿童福利和发展河内宣言》。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中国——东盟自贸区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自贸区之一,对双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引言部分介绍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背景,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
接着在分别从建立历程、现状分析、前景预测、合作机遇和挑战、以及投资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对双方经济的影响,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情况,为进一步推动双方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贸区,现状,前景,合作,投资,发展,影响,挑战,机遇,合作情况,发展方向,发展前景1. 引言1.1 介绍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背景中国——东盟自贸区是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组建的经济合作机制,旨在加强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
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的经济合作一直以稳定增长的势头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促进双方贸易投资,还有助于推动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和合作发展。
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共同宣布建立自贸区以来,双方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逐步深化,给两个地区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为区域内的国家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有助于推动双方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中国——东盟自贸区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双方带来更多共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2 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和前景发展。
通过对双方合作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双边贸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帮助双方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关系,探讨双方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合作模式和机制,为双方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是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之一(其他两个分别为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是由十一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1991年中国与东盟创建对话同伴关系,此后双方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逐渐地变得更加紧密,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993年中国被东盟邀请参加了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第29届东盟部长会议。
1997年,中国对受金融危机打击的东盟各个国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携手度过了金融危机阶段。
因为双方在政治关系上比较良好,于是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上面的合作。
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但是1999年东盟各个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并且慢慢地回升,与此同时中国始终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更是在2001年11月加入WTO后,经济情况更为可观。
双方都意识到建立自贸区的必要,以此来加快经济发展。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同年成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
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
2010年1月7日,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正式签约了两年十八个合作项目。
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的合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2年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采取大幅度降低关税的措施,直到它减小到最小值为止。
自2002年11月到2010年1月1日为止,中国对东盟各个国家大约93%的产品贸易关税都减小至零了。
第二个阶段,2011年到2015年,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化,双方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投资市场以及开放服务贸易市场。
第三个阶段,2016年之后,必须要巩固自贸区从而完善它。
预测在未来几年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世界经济发挥更加重要与独特的作用,那时候我们都将离不开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