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说明书题目: 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和选用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 09级学生姓名: 李哲学号: 2009115057指导教师: 吴峰设计起止时间:2012 年1月1日至2012 年 1月13日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和选用一、设计条件炼油厂用循环水将煤油油从230℃冷却到120℃。
柴油流量位28700kg/h;循环水初温为22℃,经换热后升温到46℃。
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
管、壳程阻力压降不大于100kPa。
试设计能完成上述任务的列管式换换热器。
二、设计说明书的内容1、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2、目录;3、设计方案的确定;4、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5、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6、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汇总表;7、参考资料、参考文献;目录一.设计任务及设计条件 (3)二.设计方案 (3)1.换热器类型选择 (3)2.流程选择 (3)3.流向选择 (3)三.确定物性数据 (3)四.估算传热面积 (3)五.工艺结构尺寸计算 (3)1.管径及管内流速选择 (3)2.传热管数和传热管程数 (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5)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5.壳体内径 (5)6.折流板 (5)7.其他主要附件 (6)8.接管 (6)9.壁厚的确定、封头 (7)六.换热器核算 (7)(一).热流量核算 (7)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核算 (8)2.管程表面传热系数核算 (8)3.污垢热阻 (9)4.传热面裕度 (9)(二)传热管壁温及壳体壁温计算 (9)(三)阻力计算 (10)1.管程流体阻力计算 (10)2.壳程流体阻力计算 (10)七.换热器主要计算结果汇表 (11)八.主要符号说明 (11)九.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图和管子布置图 (12)十.参考文献 (15)一.设计任务及设计条件:用循环冷却水将流量为28700Kg/h 的煤油从230℃降至120℃,冷却水为清净河水,进口温度22℃,选定冷却水出口温度46℃,设计一台列管换热器完成冷却任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安全系数为1625%)
目录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概述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1. 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2.物性参数及其选型3. 计算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4.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5.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工艺计算1. 核算总传热系数2. 核算压强降经验公式设备及工艺流程图设计结果一览表设计评述参考文献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用初温为20℃的冷却水,将流量为(4000+200×学号)kg/h的95%(体积分率)的乙醇水溶液从70℃冷却到35℃;设计压力为1.6MPa,要求管程和壳程的压降不大于30kPa,试选用适当的管壳式换热器。
二.设计要求每个设计者必须提交设计说明书和装配图(A2或A3)。
1.设计说明书必须包括下述内容: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书、设计结果汇总表、符号说明、参考文献以及设计自评等。
2.设计计算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的步骤:1) 计算热负荷、收集物性常数。
根据设计任务求出热流体放热速率或冷流体吸热速率,考虑了热损失后即可确定换热器应达到的传热能力Q;按定性温度确定已知条件中未给出的物性常数。
2) 根据换热流体的特性和操作参数决定流体走向(哪个走管程、哪个走壳程);计算平均温差。
3) 初步估计一个总传热速率常数K估,计算传热面积A估。
4) 根据A估初选标准换热器;5) 换热面积的核算。
分别按关联式求出管内、外传热膜系数,估计污垢热阻,求出总传热速率常数K核,得出所需传热面积A需,将A需与A实际进行比较,若A实际比A需大15%-25%,则设计成功;否则重新计算。
6) 管程和壳程压力降的核算。
7)接管尺寸的计算。
3.符号说明的格式:分为英文字母、希腊字母,要按字母排序,要写出中文名称和单位;4.参考文献的格式:按GB7714-87的要求。
一、设计题目:设计一台换热器二、操作条件:1、乙醇水溶液: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35℃。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20℃。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30kPa。
换热器课程设计2011
④ 饱和蒸汽宜走管间-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及不凝性气体
⑤ 有毒流体宜走管内,使泄露机会较少 ⑥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
⑦ 流量小或粘度大的液体,宜走管间-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⑧ 若两流体的温差较大,对流传热系数较大者宜走管间-减少热 应力
上述各点若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主要矛盾。
2.管长
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
合理的换热器管长:1.5m、2m、3m、6m等 管子长度与公称直径之比,一般为l/d=4~6 ,对直 径小的换热器可取大些。
3.管子排列方法
正三角形、转角正三角形、正方形、转角正方形等
管板强度高;流体走短路 机会少,且扰动较大,因 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 同壳程内排更多管子。
膨胀节结构
• 管壳式换热器型号与系列标准
• 1)基本参数和型号 • (1)基本参数
• 公称换热面积SN • 公称直径DN • 公称压强PN • 换热器管长度L • 换热管规格和排列 • 管程数NP (2)型号表示方法 例G800II-1.0-110
1 2 3 4 5
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
•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工艺尺寸 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在坐标纸上按比例画出 主要结构及尺寸和布管图)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
五、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
1.管程数
当流体的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管数很多时, 有时会使管内流速较低,对流系数较小。 为提高管内流速,可采用多管程。 但管程数过多,管程流动阻力加大,增加动力费用;多程 会使平均温度差下降;多程隔板使管板上可利用面积减少 标准中管程数有:1、2、4和6程,多程时应使每程管子数 大致相等。 管程数m计算: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内容1.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包括:管子数n,管子排列方式,管间距的确定,壳体尺寸计算,换热器封头选择,容器法兰的选择,管板尺寸确定塔盘结构,人孔数量及位置,仪表接管选择、工艺接管管径计算等等。
2. 壳体及封头壁厚计算及其强度、稳定性校核(1)根据设计压力初定壁厚;(2)确定管板结构、尺寸及拉脱力、温差应力;(3)计算是否安装膨胀节;(4)确定壳体的壁厚、封头的选择及壁厚,并进行强度和稳定性校核。
3. 筒体和支座水压试验应力校核4. 支座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包括:裙座体(采用裙座)、基础环、地脚螺栓5. 换热器各主要组成部分选材,参数确定。
6.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7. 绘制2号装配图一张,Auto CAD绘3号图一张(塔设备的)。
三、设计条件气体工作压力管程:半水煤气0.75MPa壳程:变换气 0.68 MPa壳、管壁温差55℃,tt >ts壳程介质温度为220-400℃,管程介质温度为180-370℃。
由工艺计算求得换热面积为140m2,每组增加10 m2。
四、基本要求1.学生要按照任务书要求,独立完成塔设备的机械设计;2.设计说明书一律采用电子版,2号图纸一律采用徒手绘制;3.各班长负责组织借用绘图仪器、图板、丁字尺;学生自备图纸、橡皮与铅笔;4.画图结束后,将图纸按照统一要求折叠,同设计说明书统一在答辩那一天早上8:30前,由班长负责统一交到HF508。
5.根据设计说明书、图纸、平时表现及答辩综合评分。
五、设计安排六、说明书的内容1.符号说明2.前言(1)设计条件;(2)设计依据;(3)设备结构形式概述。
3.材料选择(1)选择材料的原则;(2)确定各零、部件的材质;(3)确定焊接材料。
4.绘制结构草图(1)换热器装配图(2)确定支座、接管、人孔、控制点接口及附件、内部主要零部件的轴向及环向位置,以单线图表示;(3)标注形位尺寸。
(4)写出图纸上的技术要求、技术特性表、接管表、标题明细表等5.壳体、封头壁厚设计(1)筒体、封头及支座壁厚设计;(2)焊接接头设计;(3)压力试验验算;6.标准化零、部件选择及补强计算:(1)接管及法兰选择:根据结构草图统一编制表格。
(完整版)HTRI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基础教程讲解
01
通过桌面快捷方式启动;
02
在开始菜单中找到HTRI软件并启动;
通过命令行启动(需要知道软件安装路径)。
03
界面布局及功能区域划分
菜单栏
包含文件、编辑、视图等常用操作;
工具栏
提供常用功能的快捷按钮;
界面布局及功能区域划分
左侧导航栏
列出可用的设计选项和工具;
主工作区
显示当前设计项目的详细信息。
界面布局及功能区域划分
在HTRI软件中,输入流体的物性参数(如密 度、粘度、导热系数等)、流量、进出口温 度等设计条件。
建立模型
求解过程
根据输入参数,软件自动建立换热器的物理 模型,包括管程、壳程、折流板、管板等结 构。
利用HTRI软件的计算功能,对模型进行传热、 流动和结构分析,得到换热器的性能参数 (如传热系数、压力降等)。
性能评估 通过数值模拟或实验手段,对优化后的换热器性能进行评 估,包括传热系数、压降、热效率等。同时,与初步设计 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优化效果。
05
案例分析:应用HTRI进行实际 项目设计
案例背景介绍及问题阐述
项目背景
某化工企业需设计一款高效、紧凑的管壳式换热器,用于实现两种 不同温度流体的热量交换。
核算性能
通过初步设计得到的换热器结构 参数,进行性能核算,包括传热 系数、压降、热效率等。
详细设计:结构优化和性能评估
结构优化 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换热器结构进行优化,如调整管 径、管长、折流板间距等,以提高传热效率、降低压降等。
强度校核 对优化后的换热器结构进行强度校核,确保其在操作条件 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THANK YOU
设计区域
用于创建和编辑换热器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班级:11-02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小组成员: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1)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 (1)第三章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2)第四章工艺计算 (3)4.1 物性参数的确定 (3)4.2核算换热器传热面积 (4).................................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计算 (6)5.1换热管计算及排布方式 (6)5.2壳体内径的估算 (9)5.3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 (10)5.4折流板 (10)第六章换热系数的计算 (14)6.1管程换热系数 (14)6.2 壳程换热系数 (15)第七章需用传热面积 (16)第八章流动阻力计算 (17)8.1 管程阻力计算 (18)8.2 壳程阻力计算 (19)总结 (20)第一章设计任务书煤油冷却的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设计用冷却水将煤油由140℃冷却冷却到40℃的管壳式换热器,其处理能力为10t/h,且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备形式:管壳式换热器2、操作条件(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2)冷却水介质:入口温度26℃,出口温度40℃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管壳式换热器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
纵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不断上升,管壳式换热器依然在换热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目前各国为提高这类换热器性能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强化传热,提高对苛刻的工艺条件和各类腐蚀介质适应性材料的开发以及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所作的结构改进。
强化传热的主要途径有提高传热系数、扩大传热面积和增大传热温差等方式,其中提高传热系数是强化传热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强化管程传热和壳程传热两个方面得以实现。
目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主要有:采用改变传热元件本身的表面形状及表面处理方法,以获得粗糙的表面和扩展表面;用添加内物的方法以增加流体本身的绕流;将传热管表面制成多孔状,使气泡核心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提高总传热系数并增加其抗污垢能力;改变管束支撑形式以获得良好的流动分布,充分利用传热面积。
化工原理课程之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之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作为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食品、医药等领域。
在化工工程中,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选型和运行参数对工艺流程的稳定性、产品质量和能耗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化工原理课程中,管壳式换热器的教学内容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一次化工原理课程中的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和目的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涵盖了化工过程、化学动力学、热力学、传质等多个领域,是化工专业学生理解化工基本原理、掌握化工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管壳式换热器作为化工工艺流程中常见的换热设备之一,也是化工原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针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掌握换热器的设计、选型和运行参数等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课堂讲授、教材阅读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换热方式和换热原理等基本知识。
2.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通过理论计算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包括传热面积的计算、传热系数的估算、压降的计算和材料的选择等方面。
3. 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通过实际案例和市场分析,让学生了解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流体性质、换热系数、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4. 管壳式换热器的运行参数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管壳式换热器的运行参数调节方法和对工艺流程的影响,包括进出口温度、压力差和流量的调控等方面。
5. 综合实践案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进行多种型号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选型和运行参数优化,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工程实践的技能。
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讲授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与理论中不断学习、掌握和深入理解。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班级:11-02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小组成员: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1)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 (1)第三章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2)第四章工艺计算 (3)4.1 物性参数的确定 (3)4.2核算换热器传热面积 (4)4.2.1传热量及平均温差 (6)4.2.2估算传热面积 (8)第五章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计算 (9)5.1换热管计算及排布方式 (9)5.2壳体内径的估算 (12)5.3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 (12)5.4折流板 (13)第六章换热系数的计算 (17)6.1管程换热系数 (17)6.2 壳程换热系数 (17)第七章需用传热面积 (19)第八章流动阻力计算 (20)8.1 管程阻力计算 (21)8.2 壳程阻力计算 (22)总结 (24)第一章设计任务书煤油冷却的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设计用冷却水将煤油由140℃冷却冷却到40℃的管壳式换热器,其处理能力为10t/h,且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备形式:管壳式换热器2、操作条件(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2)冷却水介质:入口温度26℃,出口温度40℃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管壳式换热器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
纵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不断上升,管壳式换热器依然在换热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目前各国为提高这类换热器性能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强化传热,提高对苛刻的工艺条件和各类腐蚀介质适应性材料的开发以及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所作的结构改进。
强化传热的主要途径有提高传热系数、扩大传热面积和增大传热温差等方式,其中提高传热系数是强化传热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强化管程传热和壳程传热两个方面得以实现。
目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主要有:采用改变传热元件本身的表面形状及表面处理方法,以获得粗糙的表面和扩展表面;用添加内物的方法以增加流体本身的绕流;将传热管表面制成多孔状,使气泡核心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提高总传热系数并增加其抗污垢能力;改变管束支撑形式以获得良好的流动分布,充分利用传热面积。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一、管壳式换热器的介绍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换热设备,它的特点是结构坚固、可靠高、适应性广、易于制造、处理能力大、生产成本低、选用的材料范围广、换热面的清洗比较方便、高温和高压下亦能应用。
但从传热效率、结构的紧凑性以及位换热面积所需金属的消耗量等方面均不如一些新型高效率紧凑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组成:管子、封头、壳体、接管、管板、折流板;如图1-1所示。
根据它的结构特点,可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填料函和釜式重沸器五类。
二、换热器的设计2.1设计参数操作压力(MPa) 1.0/0.9(进口/出口)设计温度(℃)250 75操作温度(℃)220/175(进口、出口) 25/45(进口/出口)流量(Kg/h)40000 选定物料(-)石脑油冷却水程数(个) 1 2腐蚀余度(mm) 3 -2.2设计任务1. 根据传热参数进行换热器的选型和校核2.对换热器主要受压原件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包括筒体、前端封头管箱、外头盖、封头、法兰、管板、支座等。
3.设计装配图和重要的零件图。
2.3热工设计2.3.1基本参数计算2.3.1.1估算传热面积-=220-45=175-=175-25=150因为,所以采用对数平均温度差算术平均温度差:=P=R=查温差修正系数表得因此平均有效温差为0.82放热量考虑换热器对外界环境的散热损失,则热流体放出的热量将大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即:取热损失系数,则冷流体吸收的热量:由可的水流量:==31372.8这里初估K=340W/(),由稳态传热基本方程得传热面积:=16.552.3.1.2由及换热器系列标准,初选型号及主要结构参数选取管径卧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其参数见上表。
从而查《换热器设计手册》表1-2-7,即下表公称直径管程数管子根数中心排管数管程流通面积换热面积换热管长度换热管排列规格及排列形式:换热管外径壁厚:d=50mm排列形式:正三角形管间距: =32mm折流板间距:2.1.1.3实际换热面积计算实际换热面积按下式计算2.2计算总传热系数,校核传热面积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式中:——管外流体传热膜系数,W/(m2·K);——管内流体传热膜系数,W/(m2·K);,——分别为管外、管内流体污垢热阻,(m2·K) /W;—管壁厚度,m;——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W/(m2·K) oα iαio rr,δwλ2.2.1管内传热膜系数管内未冷却水流入,其速度为:雷诺数:对于湍流,由Dittus –Boelter关系式,有传热膜系数:其中,普朗特数: =4.87由于冷却水要被加热,故取n=0.4,即管内传热膜系数为:=927.4W/()2.2.1管外传热膜系数因换热管呈正三角形排列,根据Kern法当量直径:=故0.55流体流过管间最大截面积是其中壳体内径估算为=0.37因此,=0.216.7=雷诺数:普朗特数:壁温可视为流体平均温度,即:2.2.3总传热系数因为有污垢热阻,因此查看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可有管外有机物污垢热阻:/W管内冷却水污垢热阻:/W插入法得到=因此得到故2.2.4总换热面积由稳态传热基本方程:=8.5(1+25%)=10.62.3计算管程压力降管程压力降有三部分组成,可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流体流过直管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力降,Pa;--流体流经回弯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力降,Pa;—流体流经管箱进出口的压力降,Pa;—结构矫正因素,无因次,对Φ25×2.5mm,取为1.4;--管程数,取2;--串联的壳程数,取1其中:对光滑管,Re=3时,由伯拉修斯式,得:因此,因此,管程压力降在允许范围内1.3.2壳程压力降采用埃索法计算公式:式中:--流体横过管束的压力降,Pa;--流体通过折流板缺口的压力降,Pa;—壳程压力降的结垢修正系数,无因此,对液体取1.15;其中:式中:F—管子排列方法对压力降的修正系数,对三角形F=0.5;—壳程流体摩擦系数,当Re>500时,;--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子数,对三角形排列;--按壳程流通截面积计算的流速,。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班级:11-02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小组成员: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1)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 (2)第三章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4)第四章工艺计算 (5)物性参数的确定 (5)核算换热器传热面积 (5)传热量及平均温差 (6)估算传热面积 (8)第五章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计算 (9)换热管计算及排布方式 (9)壳体内径的估算 (12)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 (13)折流板 (13)第六章换热系数的计算 (18)管程换热系数 (18)壳程换热系数 (19)第七章需用传热面积 (21)第八章流动阻力计算 (23)管程阻力计算 (24)壳程阻力计算 (25)总结 (27)第一章设计任务书煤油冷却的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设计用冷却水将煤油由140℃冷却冷却到40℃的管壳式换热器,其处理能力为10t/h,且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备形式:管壳式换热器2、操作条件(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2)冷却水介质:入口温度26℃,出口温度40℃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管壳式换热器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
纵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不断上升,管壳式换热器依然在换热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目前各国为提高这类换热器性能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强化传热,提高对苛刻的工艺条件和各类腐蚀介质适应性材料的开发以及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所作的结构改进。
强化传热的主要途径有提高传热系数、扩大传热面积和增大传热温差等方式,其中提高传热系数是强化传热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强化管程传热和壳程传热两个方面得以实现。
目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主要有:采用改变传热元件本身的表面形状及表面处理方法,以获得粗糙的表面和扩展表面;用添加内物的方法以增加流体本身的绕流;将传热管表面制成多孔状,使气泡核心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提高总传热系数并增加其抗污垢能力;改变管束支撑形式以获得良好的流动分布,充分利用传热面积。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郑州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纵向流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指导教师:吴金星职称:教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院(系):化工与能源学院完成时间:2015年9 月21 日1.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1.1 参数的初步选择换热器管程介质:流量 2.4t/h;工作压力:常压;进水温度:23 ℃;出水温度:55 ℃;壳程介质:流量 4t/h;工作压力:常压;进水温度:90 ℃;出水温度:75 ℃。
1.2 传热系数计算kg/s77速和对流换热系数 管子数为n1=S1/0.00017663=39.97,这里我们取管子数为40。
管程选择2回程,管子排布按照正三角形式排布; 流速为v=m i /0.00017663/20/992.6=0.153m/s ;Re=3398,在过渡流区间内;由于2300<Re<10000,,对流传热系数可按充分湍流的公式计算,然后把计算结果乘以校正系数Φ,即可得到过渡流下的对流传热膜系数,对流换热系数)/(8.1148015.042.41.3398633.0023.0Pr Re 023.024.08.04.08.0,k m W d h i⋅=⨯⨯⨯==λΦ=1-600000/Re 1.8=0.736h2=Φ*,h =845.3)/(2k m W ⋅。
)/(8.11482,k m W h ⋅=h2=845.3)/(2k m W ⋅ 9.校核换热系数 )/(8.455111211220k m w h R d d b d d R d d h K m o i o i o ⋅=++⋅+⋅+⋅=λ,K0/k=455.8/453>1,所以换热系数的选择是合理的。
)/(8.45520k m w K ⋅=10.管程压力降核算管程压力降计算:);2(5.1);2(3;Re 3146.0);2(;)(222225.0i 22i 2v p v p v d L p N p N N F p p p n r L s n s p t r L ρρλρλ=∆=∆==∆⋅∆+⋅⋅∆+∆=∆由计算得:;041.0;34.17;86.63;67.34;91.3122==∆=∆=∆=∆i n l r pa p pa p pa p pa p λ2.换热器结构设计2.1 壳体根据给定的流体的进出口温度,选择设计温度为20℃;设计压力为0.6Mpa 。
完整版)HTRI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基础教程讲解
完整版)HTRI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基础教程讲解XXX HTRI Shell and XXX XXXXXX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November 2011XXX HTRIThe Heat Transfer Research Institute (HTRI) is a US-based XXX efficient。
reliable。
and low-cost heat XXX design and accounting。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HTRI.Xist XXX fully incremental program。
Xist includes HTRI's latest point-by-point XXX。
boiling。
single-phase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a wide range of shell-side and tube-side n。
boiling。
and single-phase heat transfer test data.HTRI.Xphe can design。
account for。
and XXX-based port XXX the flow rate into each plate channel.HTRI.Xace are can design。
account for。
and simulate the performance of air coolers and XXX It can also simulate the performance of air coolers when a unit is shut down。
This are uses HTRI's latest point-by-point XXX.XXX cylindrical and box-type n chambers。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的介绍管壳式换热器是⽬前应⽤最为⼴泛的换热设备,它的特点是结构坚固、可靠⾼、适应性⼴、易于制造、处理能⼒⼤、⽣产成本低、选⽤的材料范围⼴、换热⾯的清洗⽐较⽅便、⾼温和⾼压下亦能应⽤。
但从传热效率、结构的紧凑性以及位换热⾯积所需⾦属的消耗量等⽅⾯均不如⼀些新型⾼效率紧凑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组成:管⼦、封头、壳体、接管、管板、折流板;如图1-1所⽰。
根据它的结构特点,可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填料函和釜式重沸器五类。
⼆、换热器的设计2.1设计参数参数名称壳程管程设计压⼒(MPa) 2.6 1.7操作压⼒(MPa) 2.2 1.0/0.9(进⼝/出⼝)设计温度(℃) 250 75操作温度(℃) 220/175(进⼝、出⼝) 25/45(进⼝/出⼝)流量(Kg/h) 40000 选定物料(-)⽯脑油冷却⽔程数(个) 1 2腐蚀余度(mm) 3 -2.2设计任务1. 根据传热参数进⾏换热器的选型和校核2.对换热器主要受压原件进⾏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包括筒体、前端封头管箱、外头盖、封头、法兰、管板、⽀座等。
3.设计装配图和重要的零件图。
2.3热⼯设计2.3.1基本参数计算2.3.1.1估算传热⾯积-=220-45=175-=175-25=150因为,所以采⽤对数平均温度差算术平均温度差:=P=R=查温差修正系数表得因此平均有效温差为0.82放热量考虑换热器对外界环境的散热损失,则热流体放出的热量将⼤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即:取热损失系数,则冷流体吸收的热量:由可的⽔流量:==31372.8这⾥初估K=340W/(),由稳态传热基本⽅程得传热⾯积:=16.552.3.1.2由及换热器系列标准,初选型号及主要结构参数选取管径卧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其参数见上表。
从⽽查《换热器设计⼿册》表1-2-7,即下表公称直径管程数管⼦根数中⼼排管管程流通换热⾯积换热管长换热管排列规格及排列形式:换热管外径壁厚:d=50mm排列形式:正三⾓形管间距: =32mm折流板间距:2.1.1.3实际换热⾯积计算实际换热⾯积按下式计算2.2计算总传热系数,校核传热⾯积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式中:——管外流体传热膜系数,W/(m2·K);——管内流体传热膜系数,W/(m2·K);,——分别为管外、管内流体污垢热阻,(m2·K) /W;—管壁厚度,m;——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W/(m2·K) oαiαiorr,δwλ2.2.1管内传热膜系数管内未冷却⽔流⼊,其速度为:雷诺数:对于湍流,由Dittus –Boelter关系式,有传热膜系数:其中,普朗特数: =4.87由于冷却⽔要被加热,故取n=0.4,即管内传热膜系数为:=927.4W/()2.2.1管外传热膜系数因换热管呈正三⾓形排列,根据Kern法当量直径:=故0.55流体流过管间最⼤截⾯积是其中壳体内径估算为=0.37因此,=0.216.7=雷诺数:普朗特数:壁温可视为流体平均温度,即:2.2.3总传热系数因为有污垢热阻,因此查看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可有管外有机物污垢热阻:/W 管内冷却⽔污垢热阻:/W插⼊法得到=因此得到故2.2.4总换热⾯积由稳态传热基本⽅程:=8.5(1+25%)=10.62.3计算管程压⼒降管程压⼒降有三部分组成,可按照如下公式进⾏计算—流体流过直管因摩擦阻⼒引起的压⼒降,Pa;--流体流经回弯管中因摩擦阻⼒引起的压⼒降,Pa;—流体流经管箱进出⼝的压⼒降,Pa;—结构矫正因素,⽆因次,对Φ25×2.5mm,取为1.4;--管程数,取2;--串联的壳程数,取1其中:对光滑管,Re=3时,由伯拉修斯式,得:因此,因此,管程压⼒降在允许范围内1.3.2壳程压⼒降采⽤埃索法计算公式:式中:--流体横过管束的压⼒降,Pa;--流体通过折流板缺⼝的压⼒降,Pa;—壳程压⼒降的结垢修正系数,⽆因此,对液体取1.15;其中:式中:F—管⼦排列⽅法对压⼒降的修正系数,对三⾓形F=0.5;—壳程流体摩擦系数,当Re>500时,;--横过管束中⼼线的管⼦数,对三⾓形排列;--按壳程流通截⾯积计算的流速,。
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
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类型,掌握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使学生掌握换热器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如传热系数、换热面积等。
3. 帮助学生了解换热器材料的选择原则及影响换热效果的因素。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换热器设计的能力,包括计算、选材和绘图。
2. 提高学生分析实际工程问题,运用换热器设计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换热器设计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换热器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换热器设计课程的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掌握换热器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换热器原理与分类:讲解换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介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及其特点,如管壳式、板式、翅片式等。
2. 换热器设计流程:阐述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选型、计算、选材、绘图等。
3. 换热器主要参数计算:详细讲解传热系数、换热面积、流体流速等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
4. 换热器材料选择:分析各种常用换热器材料的特点,讲解选材原则及影响换热效果的因素。
5. 换热器设计实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换热器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换热器原理与分类,了解各种换热器的优缺点。
2. 第3-4课时:换热器设计流程,明确设计步骤和要求。
3. 第5-6课时:换热器主要参数计算,掌握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4. 第7-8课时:换热器材料选择,了解选材原则及影响换热效果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班级:11-02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小组成员: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煤油冷却的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设计用冷却水将煤油由140℃冷却冷却到40℃的管壳式换热器,其处理能力为10t/h,且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备形式:管壳式换热器2、操作条件(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2)冷却水介质:入口温度26℃,出口温度40℃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管壳式换热器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
纵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不断上升,管壳式换热器依然在换热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目前各国为提高这类换热器性能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强化传热,提高对苛刻的工艺条件和各类腐蚀介质适应性材料的开发以及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所作的结构改进。
强化传热的主要途径有提高传热系数、扩大传热面积和增大传热温差等方式,其中提高传热系数是强化传热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强化管程传热和壳程传热两个方面得以实现。
目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主要有:采用改变传热元件本身的表面形状及表面处理方法,以获得粗糙的表面和扩展表面;用添加内物的方法以增加流体本身的绕流;将传热管表面制成多孔状,使气泡核心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提高总传热系数并增加其抗污垢能力;改变管束支撑形式以获得良好的流动分布,充分利用传热面积。
管壳式热交换器(又称列管式热交换器)是在一个圆筒形壳体内设置许多平行管子(称这些平行的管子为管束),让两种流体分别从管内空间(或称管程)和管外空间(或称壳程)流过进行热量交换。
在传热面比较大的管壳式热交换器中,管子根数很多,从而壳体直径比较大,以致它的壳程流通截面大。
这是如果流体的容积流量比较小,使得流速很低,因而换热系数不高。
为了提高流体的流速,可在管外空间装设与管束平行的纵向隔板或与管束垂直的折流板,使管外流体在壳体内曲折流动多次。
因装置纵向隔板而使流体来回流动的次数,称为程数,所以装了纵向隔板,就使热交换器的管外空间成为多程。
而当装设折流板时,则不论流体往复交错流动多少次,其管外空间仍以单程对待。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较低,选材范围广,处理能力大,还能适应高温高压的要求。
虽然它面临着各种新型热交换器的挑战,但由于它的高度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至今仍然居于优势地位。
由于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因之换热器的壳体与管束的温度也不同。
如果两流体温度相差较大,换热器内将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导致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上拉脱。
因此,当管束与壳体温度差超过50℃时,需采取适当补偿措施,以消除或减少热应力。
根据所采用的补偿措施,管壳式换热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双重管式换热器及填料函式换热器。
第三章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在设计换热器时,如果只作简单估算,或盲目加大传热面积的安全系数就会造成浪费。
只有进行比较详细的计算,才能使投入运行的热交换器,在安全和经济方面得到可靠保证。
换热器一般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任务搜集有关的原始资料,并选定热交换器类型等。
(2)确定定性温度,并查取物性数据。
(3)由热平衡计算热负荷及热流体或冷流体的流量。
(4)选择壳体和管子的材料。
(5)选定流动方式,确定流体的流动空间。
(6)求出平均温差。
(7)初选传热系数K0,并初计算传热面积F。
(8)设计换热器的结构包括:选取管径和管程流体流速;确定每程管数、管长、总管数;确定管子排列方式、管间距、壳体内径和连接管直径等;确定壳侧程数及折流板的数目、间距、尺寸等壳程结构尺寸;初确定传热面积。
(9)管程换热器计算及阻力计算。
当换热系数远大于初选传热系数且压降小于允许压降时,才能进行下一步计算。
(10)壳程换热计算。
根据采用结构,假定壁温和计算换热系数。
(11)校核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
根据管、壳程换热系数及污垢热阻、壁面热阻等,算出传热系数K及传热面积F。
(12)核算壁温。
要求与假定的壁温相符。
(13)计算壳程阻力,使之小于允许压降。
第四章工艺计算在换热器设计中,根据所选换热器类型和所给已知条件,计算出煤油的流速和水的流速等,然后计算出传热面积。
工艺设计中包括了物性数据的确定、传热量及平均温差、初选传热系数、估算传热面积其具体运算如下所述。
物性参数的确定表3-1 水和煤油的操作参数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以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煤油的定性温度为:111'''1804011022m C t t t++===o (1)水的定性温度:221'''26403322m C t t t++===o (2)由定性温度条件下查物性表得出水与煤油的物性参数,如比热、密度、黏度导热系数。
所查结果见表2-2:表3-2 水与煤油的物性参数核算换热器传热面积选择热水走壳程,冷水走管程。
这是因为:被冷却的流体走壳程可便于散热,而传热系数大的流体应走管程,这样可降低管壁的温差,减少热应力。
由煤油的每小时产量(一天24小时连续运行)可以计算出煤油流量:110000 2.777783600M M kg s t === (3)式中M 表示煤油的年产量;M 1表示煤油流量;t 表示时间。
煤油的普朗特常数:11110.0005152 2.43512.16310.01026p r c P μλ⨯=== (4) 式中P r1表示煤油的普朗特常数;μ1表示煤油的黏度;c p1表示煤油的比热;λ1表示煤油的导热系数。
水的普朗特常数:22220.000742240176 4.677550.6623p r c P μλ⨯=== (5)式中Pr2表示煤油的普朗特常数;μ2表示煤油的黏度;cp2表示煤油的比热;λ2表示煤油的导热系数。
一般情况下,工程上常用热损失系数ηc 来估算损失的热量。
ηc 通常取~。
ηL 取用。
由上面的计算结果和已知条件代入下式可以得出煤油的传热量:()()1111'''2.77778 2.435180400.98928.004p LQ M c kW t t η=-=⨯⨯-⨯= (6) 式中Q 表示传热量;M 1表示煤油流量;ηL 热负荷修正系数。
由以上的计算结果及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冷却水量:()()2222928.00415.8807'''4.1764026p Q M kg sc tt===⨯-- (7)式中M 2代表冷却水量;c p2代表水的比热;计算两种流体的平均传热温差时按单壳程,两管程计算。
按逆流设计换热器:煤油 180℃ 40℃ 水 40℃ 26℃ 从而,180404026180********.7211InC -+-=--=o(8)温差修正系数Ψ取决于两个无量纲参数P 及R :'''22''1240260.090909118026t t P t t --===--(9)'''11'''2218040104026t t R t t --===-- (10)式(9)中,参数R 具有两种流体热容量之比的物理意义。
式(10)中参数P 的分母表示换热器中水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大升温,因而P 的值代表该换热器中水的实际升温与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大升温之比。
所以,R 的值可以大于1或小于1,但P 的值比小于1。
10.0909091In-=(11)式中Ψ表示温度修正系数。
1,0.82993554.721104504149m m c t t ∆=ψ∆=⨯=(12) 式中Δt 1m,c 表示有效平均温差。
根据题意,初选传热系数,传热系数的选择依据经验数值表3-3表3-3 传热系数的选择依据经验数值表根据表3-3初选传热系数K 0=240W/(m 2.℃)由以上的计算结果及已知条件可以估算出传热面积:'2'0928.00100085.141224045.4149m Q F mK t ⨯===∆⨯ (13)式中'F 表示估算的传热面积;K 0表示初选传热系数;Δt m 表示有效平均温差;Q 表示传热量。
由于㎡面积过大,所以需要两台换热器,才能符合工业设计要求。
实际的传热面积要考虑一定的裕度,此换热器考虑的裕度为10%。
则一台换热器面积为51㎡。
第五章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计算 换热管计算及排布方式管子构成换热器的传热面,它的材料应根据工作压力、温度和流体腐蚀性、流体对材料的脆化作用及毒性等决定,可选用碳钢、合金钢、铜、石墨等。
小直径的管子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管壁较薄;同时,对于相同的壳径,,可排列较多的管子,因此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更大,单位传热面的金属秏量更少。
所哟,在管程结垢不很严重以及允许压力降较高的情况下,采用较小直径的管子。
如果管程走的是易结垢的流体,则应选用较大直径管子。
表4-1 换热管的规格及排列方式 /mm在此,选用25×的碳钢管,采用无缝焊接工艺。
管程内水流速可以在表4-2选用:表4-2热交换器内常用流速范围 m/s管程内水的流速选用ω2=1m/s 。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算出管程所需流通截面:222215.88070.01596996.21t M A m ρω===⨯ (14)式中A t 表示管程流通面积;M 2表示冷却水量;ρ2表示水的密度;ω2表示管程内水流速。
根据传热管的内径和管程所需流通截面积,可以单程管数:22440.0159650.8192513.141590.02t i A n d π⨯===≈⨯ (15)式中A t 表示管程所需流通面积;d i 表示传热管的内径。
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最常见的如图(a )、(b )、(c )、(d )所示四种,即正三角形排列(排列角为30度)、转角三角形(排列角为60度)、转角正方形排列(排列角为45度)、正方形排列(排列角为90度)。
当管程为多程时,则需要采取组合排列。
设计的换热器的管程为2,则应采取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
(a ) (b ) (c ) (d )图 管子的排列方式根据表4-1选取正三角形排列为管子的排列方式。
表4-3换热管中心距选取管中心距s=32㎜,分程隔板槽两侧相邻管中心距L E =44㎜。
由管中心距可以计算出平行于流向的管距以及垂直于流向的管距。
平行于流向的管距:cos303227.7132p s s mm ==⨯=o (16)垂直于流向的管距:1sin 3032162p s s mm ==⨯=o (17)由管子布置图可知每程管子数为57根;由管子布置图可以计算出管束中心至最外层管中心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