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大一统与秦朝中 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讲义
![《大一统与秦朝中 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84d381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f.png)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讲义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秦朝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朝代。
秦朝实现了大一统,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先秦时期,尽管诸侯国纷争不断,但人们对于统一的渴望已经逐渐显现。
各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强,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繁。
各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诸侯国逐渐强大,开始兼并弱小的国家。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最终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战乱局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是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嬴政自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这种皇帝独尊的局面,使得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
在中央,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九卿则分管着不同的具体事务。
三公九卿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共同为皇帝服务。
在地方上,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这样一来,地方权力被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还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这对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则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便利。
此外,秦朝还修筑了长城、驰道等大型工程。
长城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保障了边疆的安全。
驰道的修筑则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联系,便于政令的传达和物资的运输。
秦朝的中央集权
![秦朝的中央集权](https://img.taocdn.com/s3/m/475199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9.png)
秦朝的中央集权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特点是强调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的绝对控制权。
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得以确立,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背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
秦国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崛起,先后兼并了六国,最终统一了中国。
这一历程中,秦国逐渐形成了强大的中央政权,并奠定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1.君权至上:秦朝君主以王位继承为核心,强调君权的绝对性。
秦始皇被尊称为始皇帝,其地位至高无上,一统天下。
2.郡县制度:秦朝实行郡县制度,通过设立郡和县来管理地方。
郡县官吏由中央政权任命,并负责执行中央政令,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徭役制度:秦朝设立了严格的徭役制度,将农民征发到中央进行劳动,以满足中央的经济需求。
这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权力下放:虽然强调中央集权,但秦朝也通过设立军事区划和地方行政机构等方式,将一部分行政权力下放到地方。
这种权力下放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广大的疆域。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促进国家统一: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2.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稳定性:中央集权制度确保了秦朝中央政权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对后世影响深远: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借鉴和发展的经验,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的绝对控制。
这种制度的建立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在当时的特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6268bc15a76e58fafab0039e.png)
答案:C
4. 选拔考察官吏制度
目的:为了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地发挥 应有的效能 内容: ①中央派官员进行监督、视察 ②官员自报政绩
作用: 对世卿世禄的否定、有利于扩大统治阶层
5. 制定秦律
制定秦律:严刑苛法--细密 严苛
指导思想: 轻罪重罚
目的: 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作用: 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的有力工 具 , 但容易激起民愤 , 加剧阶级矛盾。
•
到春秋后期,一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 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 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佾(yì )”(“佾” 是“乐舞行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 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 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中央集权制度
三公
九卿
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 制定秦律。
皇 帝 制 三 公 九 卿 制 郡 县 制
1、皇帝制度
材料一: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天下之 事无小大皆决与上。”——《史记· 秦始皇本纪》 皇权至上(君主专制) 材料二:嬴政时,自称“朕”,命令称“诏”或“制”, 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 皇帝独尊 材料三:皇帝称号确定后,赢政自称“始皇帝”。他还 规定,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位世袭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 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 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 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 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 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599bd6c00c22590102029d9a.png)
秦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文化方面: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文化方面: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军事方面: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修驰道、 军事方面: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修驰道、开 灵渠、筑长城等。 灵渠、筑长城等。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的第一人,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 有评说。秦朝时有人称赞说: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 有评说。秦朝时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 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 五帝不及” 有,五帝不及”。 请回答:从秦朝人对秦始皇的称赞中, 请回答:从秦朝人对秦始皇的称赞中,你能够得出哪些 重要的历史信息? 重要的历史信息? 表面信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行了郡县制, 表面信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行了郡县制,颁布了 统一的秦律,为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统一的秦律,为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深层信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 深层信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具有绝对 的最高权威,人们只能对其歌功颂德, 的最高权威,人们只能对其歌功颂德,而不能对他的过 失进行评价。 失进行评价。
问题: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问题: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 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的; 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 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 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 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 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 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 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 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 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f5d20014964bcf84b9d57ba9.png)
【知识梳理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前提条件: 秦朝的统一 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内容:
1、皇帝制度:(特点?) 2 三公九卿制(分工及职能?关系?作用?)
3、郡县制(内容?特点?作用?) 4、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 5、颁布秦律。(特点?指导思想?实质?作用?)
课堂探究(一)
1、皇帝制
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 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 材料二:“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 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三: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 印称“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
同:都是地方行政制度
制度
类别
分封制
郡县制
按地域划分的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 任免,只有俸禄
划分标准不同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职位世袭 官吏产生不同 并拥有封地
与中央关系不同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 中央严密控制地方, 地方独立性,权力 权力高度集中。 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易发展为地方割据 有利中央集权加强 和国家统一、稳定。 势力
影响不同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该图体现了什么制度?有哪些内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秦官僚机构示意图
变式训练
观察课本P6《秦朝疆域图》回答,秦朝在西 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 历史意义? 措施:设郡县;修驰道。 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巩固了 国家统一。(应从“加强对地方管理”和 “促进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 理即可。)
【知识梳理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前提条件: 秦朝的统一 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内容:
1、皇帝制度:(特点、本质) 2 三公九卿制(分工及职能?关系?作用?) 3、郡县制(内容?特点?作用?) 4、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538c5be6aeaad1f346933f62.png)
探究一
有人说秦始 皇是千古一帝, 有人说秦始皇 是暴君,对这个 问题,你有什么 看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4、内容:
1)皇帝制 2)中央官制
3)地方官制
4)制定选拔和考察
官吏的制度 5)颁布严苛的秦律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称号来源:三皇五帝 皇位世袭 基本特征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帝制度本质: 君主专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内容: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百官之
中央集权: 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整体与部分、中 央与地方的密切关系。其特点一是中央 严格控制地方,二是中央为控制地方,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 专制主义: 一种君臣关系,其特点一是君主个人 专断独裁;二是大小官僚作为君权代表 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
3、发展演变
1)、萌芽(战国) 2)、确立(秦朝) 3)、巩固(西汉) 4)、完善(隋唐) 5)、加强(北宋) 6)、发展(元朝) 7)、强化(明朝) 8)、顶峰(清朝)
1.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2、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 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3、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 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贵族势力在地方上绝迹 D 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 统一的结果: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大帝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符合各族 统一的意义:(政治、经济、民族等) 人民的愿望,促进了民族融合;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23212c26e2bd960590c677dd.png)
小结:知识结构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的 确 立
前提: 大统一局面的形成
皇帝制度: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 三公九卿: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权归皇帝 内容: 地方: 废分封.置郡县,长官皇帝任免 制定选官制度
制定秦法
影响: 彻底打破--,奠定--基础,影响两千多年
【课堂反馈练习】
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 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 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4.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 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
5.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右才(在) ,左才阳陵。”发兵必须左、 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
1、宗法分封制遭破坏 2、兼并战争不断(商鞅变法) 3、变法促统一 4、秦王的雄才大略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基本特点:权力高度集中 2.内容:①皇帝制度:皇权至上、
“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意义: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 任何人无法独揽大权,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①皇权至上、 ①皇帝制度:
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归纳秦朝时期皇帝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天下之事 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二:“朕为始皇 帝。后世以计数,二 世三世至于万世,传 之无穷。”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5c6ea1f2524de518964b7dc0.png)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 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作用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 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 操纵在皇帝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秦统一之初,丞相王绾说:燕、齐、楚等 地距关中遥远,“请立诸子”。群臣表示赞 实行分封制 同。廷尉李斯提出异议,认为“置诸侯不 便”。他指出,周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 相互诛伐,天子也不能控制。今海内统一, 皆为郡县,便于统治。 实行郡县制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答案二:柳宗元的看法是不正确的。理由,例如废分封使 秦始皇孤立无援等。(理由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你不体恤 人民,是 一个暴君。
秦始皇被秦朝人 民告上了法庭。 请你为被告秦始 皇写一份辩词或 为原告秦朝人民 写一份诉状。
朕德高三 皇,功盖 五帝。
原告
被告
(点拨:此题实际上涉及秦始皇的功过。注意史论结合)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皇帝制度的建立 (二)中央官制的建立 (三)地方建立郡县制 (四)选官制度 (五)法律制度
(一)皇帝制度的建立 1.皇帝称号的由来
“三皇”、“五帝”
2.皇帝制度的特征
材料一:‚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 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 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材料二:秦始皇还采纳了群臣关于‚命 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的建议。
秦 兼 并 六 国
咸阳
秦
北抵长城一带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具体名称
![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具体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f4cc325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a.png)
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具体名称
秦朝(约前221年至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权制度,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统一的社会制度。
秦朝制度以匈奴公主嫡系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定国号秦、建都长安为开端,在近四十年的军事活动及政治改革之后,最终确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完成了中国从一统天下的历史道路上的重大突破。
秦朝的制度,主要以三个环节确立,即秦朝的朝廷统治、官制与法制三位一体体制。
第一,秦朝朝廷统治。
秦朝朝廷统治以嫡系秦始皇嬴政为最高权威,朝廷由秦始皇带领的高级官吏们组成,控制起全国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秦始皇任命的方式,是继承的制度性任命,任职的官吏也均为他的亲信。
秦始皇朝廷布下的六十四条改革,形成了秦的政治中心,进一步稳定了统治。
- 1 -。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33ecc359f7ec4afe04a1df3b.png)
丞 相
史 大 夫
集 制 监察百官
又 配 合 , 少
府
:
三公
诸卿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 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 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史记》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 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 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 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 侯不便。” ——《史记》
一、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诸侯势力强大 (西周) 宗法分封制崩坏 (春秋)
周室东迁
诸侯割据 混战
秦的统一
秦商鞅变法 成效最大
(战国) 各国改革 变法运动
秦 兼 并 六 国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 诸侯尽西来。
咸 阳
秦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的确定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 世,传之无穷。” —皇位世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郡县制是否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专制制度使百姓苦不堪言,为何几百年甚至
几千年都没被推翻? 汉初出现分封是否是历史的退步?
1.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度日益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周王室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诸侯擅自分封和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日益严重
③诸侯国之间争霸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④一些诸侯国实行按军功受爵的办法 A. ①②③ C. ①③④ B.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
明清以前,积极作用为主;明清以后,消极作用为主。
第2课 大一统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2课 大一统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ce40efc608a1284ac850439d.png)
中央官制
(牵制) 牵制)
皇帝 太 尉
(掌军事) 掌军事)
特点: 特点: 分工明确 牵制配合 权力集中
御史 丞 统率) 大夫 (统率) 相
(下诏令;执掌奏 下诏令; 监察百官) 章;监察百官) (辅佐皇帝处 理全国事物) 理全国事物)
直 接 控 制
九卿
作用: 作用: 确保地主阶级的统治 标志着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制确立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确立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 、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 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制定律例 、 B、推行郡县制 、 C、强化中央机构 、 D、统一文字 、
皇 帝 独 尊 皇 帝 皇 位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 受成事,倚办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裁
世 袭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我统一天下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子孙是二世,三世…直至 是二世,三世 直 万世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
• 例题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例题3. 基本特征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中央设三公等官职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C 地方实行郡县制 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 例题 .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秦朝的丞相 例题4 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 • 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①“掌丞天子 助理万机” 掌丞天子, • 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执掌群臣奏章, • 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 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 • ④名义上掌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 名义上掌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 • A①③④ B 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①③④ ①③ ①②③④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dcc2b75527d3240c8447efed.png)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学案【提示】: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应用指导】了解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的过程,把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征;运用教材图文资料材料,探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推行的重大问题,探讨历史上的分封制、郡县制之争。
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的意义。
【教材梳理】: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秦朝建立的条件:()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二、“始皇帝”与三公九卿措施:A、中央: a.皇帝制度: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规定:皇位世袭皇帝独尊、b.中央官制:()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负责()和()。
太尉负责()。
三者之间的关系:()B、地方:郡县制郡县制出现在()时期,()在全国推行。
特点:郡县的长官由()直接任命,官位不世袭,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作用和影响:①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字等);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秦朝的短命而亡。
讨论:分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实施的条件分封制:(1)与宗法制相联系(2)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1)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2)按地域划分官吏的产生及权利分封制:(1)诸侯王位世袭(2)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郡县制:(1)官吏由皇帝任命,官位不世袭(2)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地位及影响分封制:(1)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2)容易发生为格局势力郡县制:(1)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2)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评价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有()①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发生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2005年天津文综卷,15)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取代了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 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3、秦朝直接掌握郡守任命权的是()A 、皇帝 B、丞相 C 、县令 D 、御史大夫4、秦朝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地位最高,属于“三公”的三个官职是()A 、丞相、奉常、卫尉B 、御史大夫、郎中令、太尉C、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D 、卫尉、御史大夫、廷尉5、后人习惯上常以“三公九卿”概括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的是()A、御史大夫B、太尉C、卫尉D、廷尉6、下列哪种制度与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结构在形式上有类似之处的:()A 、分封制 B、等级制 C、三权分立制 D 、宗法制7、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A.以什伍为基层单位 B.职位由嫡长子继承C.以编户为基层单位D.直接接受朝廷任命和监督8、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执掌群臣奏章③管理军事④下达皇帝诏令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9、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郡县制是对先秦政治制度的发展B、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C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D、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0、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二、非选择题:11、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
秦朝的建立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朝的建立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f12df10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f.png)
秦朝的建立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中央集权制度所统治的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延续了西周以来的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一系列变法,使得秦朝得以长治久安。
本文将探讨秦朝的建立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之间的关系。
一、秦朝的建立秦朝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秦国为藩属国时已逐渐崛起。
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的变法,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进而实现了统一中国的目标。
首先,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变法,使得国家制度得到强化。
例如,进行土地和人口普查,划分郡县,设立县官进行管理,打击豪强,制定法律,加强对农业、商业、军事等方面的管理,其中以均田制最为重要,它取消了封建时代土地兼并的制度,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均田制的推行,使户籍制度实现,户籍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管理制度之一,也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
其次,秦始皇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他设立了三公九卿的高级官职,集权于皇帝,并设立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员,并加强对其的监督。
秦始皇还将长城连接起来,建立起完整的防线,增强国防力量。
这些措施使得秦朝成为拥有极强中央集权的国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强大的国家。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国著名的战国时期,强势君主进行变法的基础上构建的。
秦始皇以自己提倡法制、均田、及并而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封建等级而以中央集权制度为基础的国家。
其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导致了中国社会阶层、思想、官吏制度、官员行为、经济结构等各方面的变革。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其他王朝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君主专制的权力分散和针对地方权力的弱势,而秦始皇却成功地从根源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他从制度和管理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改革,通过各种手段来彻底改变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从而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和进一步加强,他规定一套严酷的法律制度,建立了统一的货币和官署制度等等,在这一过程中,秦朝得以长治久安,并成为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赵杰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赵杰](https://img.taocdn.com/s3/m/27d19732192e45361166f502.png)
② 皇帝独尊。
自称“朕”,命曰“制”或“诏”,印称 “玺”。避皇帝讳。
③ 皇权至上: 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 等大权总揽与一手。
材料: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 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④ 皇位世袭 材料: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 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丞相分左右,为 百官之首,负责辅佐 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为副丞 相,掌律令图籍,监 察百官。 太尉协助皇帝掌 管全国军队。
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军国大权,皇帝掌握
3、地方机构:郡县制
起源于春秋,发展于战国。 秦初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争论。 废分封,置郡县。(郡县两级) 郡 郡守 郡丞 郡尉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分封制 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 封地; 郡县制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 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 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 没有封地,官位不世袭。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政治、 郡县是皇帝控制的地方行 经济、军事独立性,容 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赵杰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强大诸侯 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进行战争和会盟。 春秋五霸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吴王阖闾 宋襄公/越王勾践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战国主要七个国家:秦、齐、燕、楚、韩、赵、 魏。 各国之间征伐日剧,竞争日烈。均有一统天下 的野心。 各国为了增 强国力,纷纷进 行变法。其中商 鞅变法成效最为 显著。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5ff93adb5022aaea998f0f55.png)
8.两千多年前,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出现“秦昭王使李冰为蜀, 开成都两江,灌良田万顷”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最基本的 前提是( )
A.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
B.农耕经济生产的需要 C.社会秩序的相对安定
D.自然水系分布不均匀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由秦代开始 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其在封建社会中表现出了积极 的方面,其中能集中全国财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便是积极方面之一。故选A项。
1.(2011· 湖南四市九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975年12月, 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语书》中, 凡是“正”字都写成“端”字(如以矫端民心;毋公端之心), 这一现象与我国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有关。 据此判断,这批竹简应属于下列哪一朝代( ) D A. 西周 B. 明朝 C. 西汉 D. 秦朝 2.(2011· 山东潍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马克思说, “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 A 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 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 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 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 ④君主专制有害无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11· 辽宁铁岭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 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 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 C.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 战国时期 D.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 中央集权制 10.(2011· 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秦朝律文明确规定 “盗徙封,赎耐。”(“封”,就是田间的阡陌、顷畔的地界。 “耐”,古时的一种刑罚,即判处剃去鬚鬓xū bìn)。这突出表 D 明( ) A.秦朝时可以通过出钱来抵耐罪B.秦朝用严刑苛法治理国家 C.秦朝统治者严厉打击盗窃行为D.秦统治者维护地主阶级土地 所有权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942e54c858f5f61fb73666d1.png)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专制主义:(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一中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与一身。
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无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一)背景:(1)政治基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房间王朝,定都咸阳。
(2):经济基础:春秋张国时期,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3):思想基础:法家提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主张。
(二)皇帝制度:加强封建专制(1)皇帝称号;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2)皇帝制度:显示皇帝的权威地位(3)专制制度的特 :三:中央官职:三公九卿(加强君主专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集权皇帝,加强君主专制。
四 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加强君主专制)(1):废分封,行郡县,由中央直接管辖(2)官僚机构:皇帝直接任命实现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最高统治者权威的确立。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郡守 县令县长2:地方政府听命中央政府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 异同相同点:(1)目的:巩固自己的统治。
(2)性质: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3):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作用 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标准 血缘关系 按地域 与中央关系 诸侯是纣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但有极强的独立性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影响易形成地方割据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82d14afbcc22bcd126ff0caa.png)
皇帝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郡 郡守、郡丞、郡尉
集 中
地方权力
县 县令、县丞、县尉 乡 三老、啬夫、游徼 里 里典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合作探究
西周的天下分封共主制与秦的中央集权制的 主要区别是什么?
西周体制的特点是“亲贵合一”的国家组织原则与宗法制 度结合在一起。周王既是宗法上的大宗,政治上也是天下诸侯 的共主和国王。国家依据宗法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 等级的尊卑高下。政治分权与财产分配相结合,中央对地方的 统治通过宗法制得以实现,没有形成官僚系统。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3、战国七雄
公元前475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 主要的大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史 称“战国七雄”。
战国时,由于诸侯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各国 纷纷开始变法。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4、秦国完成统一
乡
三老(教化)
有秩、啬夫(司法赋 税)
里
游徼(治安)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思考: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点
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时代 实施标准
盛行于奴隶社会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地方权力 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
地
封建社会
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按地域划分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或调 迁,听从中央命令
我统一天下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阅读材料,分析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深度
〔2014上海单科,37(节选)〕材料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 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 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 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
挖深度
论从史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官僚政治: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 世袭,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2)皇权独尊: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家国同治”; 皇帝称号和使用的物品都具有专一性。 (3)高度集权: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帝为中心,各司 其职、相互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4)两对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皇权与相权之间 的矛盾;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世袭,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2)皇权独尊: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家国同治”; 皇帝称号和使用的物品都具有专一性。 (3)高度集权: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帝为中心,各司 其职、相互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4)两对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皇权与相权之间 的矛盾;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 4、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 盛行时期 商周等早期社会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 建立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不 传承制度 诸侯王位世袭 同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点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官员职责范 围
历史影响
共 同 点
郡县制 秦以后的各个朝代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按地域划分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封地内有行政权,有土地管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理权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考查方向
•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皇帝制的由来 及其特点,郡县制的演变、特点,郡县制与 分封制的比较
•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秦朝中央集权 制度确立的背景,三公九卿制、秦律、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夯基础
秦 朝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背景:
皇帝制度:
内容
中央官制: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二课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纲解读
•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熟记三公九卿及其 各自职能,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 2、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 响
高考考查
考查方式 • 出题方式:选择题 • 考查形式:多以古代文言文献材料为 主,同时图示式材料增多
秦朝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解读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上是 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皇帝之下,是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 秦代的地方政权机构,分为郡、县两级。图中突出反映了以皇权为 中心的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提示: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 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较为缜密的权力 运作机制。
思考 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 哪些特点?
贵族政治,就是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 挖深度 政权的政治制度。 官僚政治,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 论从史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及地方 (1)官僚政治: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不能 行政权力体系。
影响:
积极:
消极:
挖深度
自主探究 想一想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秦王得以统一六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与兼并战争中 联系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商鞅变法后实力最为 雄厚;秦王嬴政制定了统一六国的正确策略。
挖深度
辨一辨“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内涵是否一致? 提示:两者内涵不一致。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 指君主独掌政权,特征是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 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全国的 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 央。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③都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 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认 识
拓广度
• 认真阅读优化p6教材补遗与史著赏析
展风采
• 1、某学者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 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 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 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 ( ) • A.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 • 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 C.“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 • 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