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1-第1章zyx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实验课名称:现代控制理论2.实验课程名称(英文):Modern Control Theory3.课程代码:X0402064.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5.学时:106.学分:7.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学、自动控制原理9.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室10.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定实验内容11.本实验课在培养实验能力的地位及作用:《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系统建模的状态空间表达的基本思想方法,闭环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计算机模拟及稳定性能测试方法,使理论教学得到有效的巩固与提高。
12.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简单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应用等。
13.实验内容(1)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学习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了解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的方法,通过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方法。
(2)多变量系统的能控性判别与稳定性分析学习多变量系统状态能控性及稳定性分析的定义及判别方法,通过用MATLAB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多变量系统能控性及稳定性判别方法。
(3)多变量系统的能观性判别与稳定性分析学习多变量系统状态能观性及稳定性分析的定义及判别方法,通过用MATLAB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多变量系统能观性及稳定性判别方法。
(4)通过状态反馈实现控制系统的极点配置了解和掌握闭环控制系统极点配置的设计步骤,对工程中常见的控制系统进行极点配置设计。
(5)状态观测器的设计了解和掌握状态观测器的基本特点,设计控制系统的全状态观测器。
14.实验成绩考核办法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提交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1)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组态王软件开发工程的步骤2、学会设备通讯的连接方法3、开发一个计算机-智能仪表控制系统的单回路控制系统4、绘制一条温度控制曲线二.实验设备计算机,仪表结构实验控制箱,电加热炉,组态王软件三.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新工程在工程浏览器中双击“新建工程”图标,建立一个新工程,进入“组态王”工程浏览器。
第二步:设备连接本次实验硬件设备选用理化公司生产的CD901数字温度控制器。
点击工程浏览器树形菜单下面的----设备----COM1---右面的新建图标,选择“智能仪表-理化-CD901-串口”,定义地址为10或11(右侧回路地址为0010,左侧回路地址为0011)。
双击工程浏览器左侧树形菜单中的“COM1”,对智能仪表CD901进行通讯配置:波特率:9600 数据位:8奇偶校验:无停止位: 1通讯超时:3000 豪秒通讯方式:RS232(将通讯配置截图粘贴于此处)第三步:图形界面的设计双击我们设计的画面或新建一个画面,进入“组态王”开发系统,这时开始设计界面。
界面应包含一条温度曲线用以采集并绘出实时温度,两个按钮用以启动和停止程序,两处字符显示用以表示给定温度值和实时温度值,另外需在界面显示编程人的班级、学号、姓名等信息。
用到的控件应包括:一个“X-Y轴曲线”控件,2个矩形、2个按钮,以及必要的文本。
如图所示:(将设计界面截图粘贴于此处)第四步:构造数据库在这个工程中需要定义6个变量,变量属性如下表:其中PV 表示温度的采样值,SV表示温度的给定值,AUTO_TUNING表示自动切换值,H_P表示加热比例带,on 用来设置开始标志,runtime表示当前时间。
第五步:动画连接文本:双击SV对应的文本“sv”,在“模拟量输出”和“模拟量输入”选项卡的“变量名”处选择\\本站点\SV,“模拟量输出”选项的整数位、小数位分别选择3位、0位,“模拟量输入”选项的最大值、最小值处分别选择300、0;双击PV对应的文本“pv”,在“模拟值输出”选项卡的“变量名”处选择“\\本站点\PV”,“模拟量输出”选项的整数位、小数位分别选择3位、2位。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要求 (1)三、实验设备 (1)四、实验原理说明 (1)五、实验步骤 (1)六、实验要求 (3)实验二多变量系统的能控、能观和稳定性分析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要求 (4)三、实验设备 (4)四、实验原理说明 (4)五、实验步骤 (5)六、实验要求 (7)实验三状态反馈的设计 (8)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要求 (8)三、实验设备 (8)四、实验原理说明 (8)五、实验步骤 (8)六、实验要求 (9)实验四系统设计: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实验要求 (10)三、实验设备 (10)四、实验原理说明 (10)五、实验步骤 (10)六、实验要求 (11)实验一 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一、实验目的1. 学习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了解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的方法;2. 通过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方法。
二、实验要求学习和了解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的方法;三、实验设备1. 计算机1台2. MA TLAB6.X 软件1套。
四、实验原理说明设系统的模型如式(1-1)示。
pm n R y R u R x D Cx y Bu Ax x∈∈∈⎩⎨⎧+=+= (1-1) 其中A 为n ×n 维系数矩阵、B 为n ×m 维输入矩阵 C 为p ×n 维输出矩阵,D 为传递阵,一般情况下为0,只有n 和m 维数相同时,D=1。
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如式(1-2)示。
D B A SI C s den s num s G +-==-1)()()(()( (1-2) 式(1.2)中,)(s num 表示传递函数阵的分子阵,其维数是p ×m ;)(s den 表示传递函数阵的按s 降幂排列的分母。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实验⼀多变量时域响应⼀、实验⽬的1、掌握多输⼊多输出(MIMO )系统传递函数的建⽴2、分析MIMO 系统时域响应的特点⼆、实验仪器1、 TDN —AC/ACS 型⾃动控制系统实验箱⼀台2、⽰波器3、万⽤表三、实验原理与电路1、传递函数矩阵关于传递函数矩阵的定义是当初始条件为零时,输出向量的拉⽒变换式与输⼊向量的拉⽒变换式之间的传递关系。
设系统动态⽅程为()()x Ax t Bu t ?=+,()()()y t Cx t Du t =+令初始条件为零,进⾏拉⽒变换,有()()()()()()sX s AX s BU s Y s CX s DU s =+=+则11()()()()[()]()()()X s sI A BU s Y s C sI A B D U s G s U s --=-=-+=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表达式为1()()G s C sI A B D -=-+设多输⼊多输出系统结构图如图1-1。
图1-1多输⼊多输出系统结构图它是由传递函数矩阵为()G s 和()H S 的两个⼦系统构成。
由于()()()()[()()]()[()()()]Y s G s E s G s U s Z s G s U s H s Y s ==-=-1()[()()]()()Y s I G s H s G s U S -=+闭环传递矩阵为:1()[()()]()s I G s H s G s -Φ=+ 2、实验题⽬某⼀控制系统如图1-2,为⼆输⼊⼆输出系统的结构图。
图1-2 ⼆输⼊⼆输出系统的结构图由系统结构图可知,控制器的传递函数阵()c G s 为10()01c G s ??=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阵()p G s 为1/(0.11)0()1/(0.11)1/(0.11)p s G s s s +??=??++??反馈传递函数阵()H s 为10()01H s ??=?于是根据闭环传递矩阵公式得1()[()()()]()()c p c p s I G s G s H s G s G s -Φ=+ 将(),(),()c p G s G s H s 代⼊上式可得1101/(0.11)01010()011/(0.11)1/(0.11)0101s s s s -?+Φ=+++1/(0.11)0101/(0.11)1/(0.11)01s s s +++化简得21/(0.12)0()(0.11)/(0.12)1/(0.12)s s s s s +??Φ=??+++??由上式可得系统的输出量()()0.12Y s U s s =+21220.111()()()(0.12)0.12s Y s U s U s s s +=+++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根据图1-2设计模拟电路图1-3,并按图1-3搭接线路图1-3 系统模拟电路图2、令u1为⼀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系统输出的波形。
现控实验指导书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王璐自动化07-1 班山东科技大学机电系实验一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实验目的1 •学习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了解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的 方法; 2.通过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方法。
、实验要求学习和了解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的方法;其中A 为n x n 维系数矩阵、B 为n x r 维输入矩阵C 为m x n 维输出矩阵,D 为传递阵,一般情况下为0。
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如式(1 — 2)示。
式(1.2)中,num(s)表示传递函数阵的分子阵,其维数是 m x r ; den(s)表示传递函数阵的按s 降幕排列的分母。
五、实验步骤1 .据所给系统的传递函数或( A 、B 、C 阵),依据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 关系如式(1— 2),采用MATLA B file.m 编程。
注意:ss2tf 和tf2ss 是互为逆转换的指令; 2. 在MATLA 界面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3. 已知MIMO 系统的系统的传递函数,求系统的空间状态表达式。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4. 从系统的传递函数(1.4)式求状态空间表达式。
程序:num =[0 0 1 2;0 1 5 3]; %在给num 赋值时,在系数前补0,必须使num 和den 赋值的个 数相同; den =[1 2 3 4];[A,B,C,D]=tf2ss( num,de n)二、实验设备1. 计算机1台2.MATLAB6.X 软件 1 套。
四、实验原理说明设系统的模型如式 x Axy Cx(1 — 1)示。
Bu x DuR n u R r y R m(1— 1)G (S )器 C (SI A )1B D(1 — 2)G(S)s 2 5s 3 s 32s 23s 4(1 — 4)程序运行结果A =-2 -3 -4 1 0 0 0 1B =1 0 0在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可以求得系统的传递函数,现在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来求 系统的传递函数,对上述结果进行相应的验证。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第一部分 使用说明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第一部分使用说明(1)微纳科技cSPACEcSPACE快速控制原型和硬件在回路开发系统(以下简称cSPACE系统)拥有AD、DA、IO、Encoder和快速控制原型开发、硬件在环仿真功能,通过Matlab/Simulink设计好控制算法,将输入、输出接口替换为cSPACE模块,编译整个模块就能自动生成DSP代码,在控制卡上运行后就能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从而方便地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运行过程中通过cSPACE提供的MATLAB接口模块,可实时修改控制参数,并以图形方式实时显示控制结果;而且DSP采集的数据可以保存到磁盘,研究人员可利用MATLAB对这些数据进行离线处理。
cSPACE主要能完成:平台实验、一级倒立摆的经典控制实验;一级倒立摆、二级倒立摆的现代控制实验;一级倒立摆、二级倒立摆的智能控制实验。
图1为利用cSPACE工具的开发流程图。
图1 cSPACE开发流程图1(2)AEDK-LabACT-3A自控原理实验箱AEDK-LabACT-3A自动控制实验箱主要能完成: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2、微机控制技术实验;3、控制系统实验。
自动控制实验箱根据这三个实验项目设计了四个功能区来实现。
根据功能本实验机划分了各种实验区均在主实验板上。
实验区组成见表1。
表1 实验区组成A 实验区模拟运算单元有六个模拟运算单元,每单元由多组电阻、或电容构成的输入回路、反馈回路和1~2个运算放大器组成。
A1~A6模拟运算扩充库包括校正网络库(A7)、整形模块(A8),可调零放大器(A9),放大器(A10)和2个0~999.9KΩ的直读式可变电阻、2个电位器及多个电容(A11)。
A7~A11B 实验区手控阶跃信号发生器由手控阶跃发生(0/+5v、-5v/+5v),幅度控制(电位器),非线性输出组成。
B1 函数发生器含有十种(可选择)波形输出:矩形波、正弦波、斜坡、方波输出,方波/正弦波、矩形波/正弦波同时输出,继电特性、饱和特性、死区特性及间隙特性等非线性输出。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教学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编号:083261
英文名称:Modern Control Theory 课程总学时:50
面向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实验学时:4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实验实验学分: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本实验是在学生掌握线性系统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参考书和自己动手独立编写一些简单程序,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实现不同表达方式间的线性变换以及系统可控可观性的判断。
这些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如何综合运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有较大的帮助。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习,熟悉MATLAB的基本操作命令,掌握利用计算机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方法,系统的可控、可观测性判断,为以后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材
《现代控制理论》
四、实验考核和实验报告
1、实验考核
(1) 作为《现代控制理论》课的实践操作环节,在考试成绩中占10分。
(2)每缺席一次实验,扣5分。
2、实验报告
(1)要有原始记录并有指导教师签字。
(2)必须用学校统一实验报告纸,书写认真、整齐,实验报告的表头按要求填写完整。
(3)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实验曲线要用坐标纸描绘。
五、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
方正电脑
六、实验项目表
本大纲主笔人:刘朝英实验中心主任:王改。
现代控制理论-第1章
它的模拟结构图示于下图
再以三阶微分方程为例: 将最高阶导数留在等式左边,上式可改写成 它的模拟结构图示于下图
同样,已知状态空间表达式,也可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下图是下列 三阶系统的模拟结构图。
试画出下列二输入二输出的二阶系统的模拟结构图。
1.3 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一)
(63)
故U—X间的传递函数为:
它是一个
的列阵函数。
间的传递函数为:
它是一个标量。
2.多输入一多输出系统 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64)
(66) 式中, 为r×1输入列矢量; 为m×1输出列矢量;B为n×r控制矩阵; C为m×n输出矩阵;D为m×r直接传递阵;X,A为同单变量系统。
同前,对式(66)作拉氏变换并认为初始条件为零,得:
(9)
2021/3/11
11
2021/3/11
12
因而多输入一多输出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矢量矩阵形式为: (10)
式中,x和A为同单输入系统,分别为n维状态矢量和n×n系统矩阵;
为r维输入(或控制)矢量;
为m维输出矢量;
为了简便,下面除特别申明,在输出方程中,均不考虑输入矢量的直接 传递,即令D = 0 。注意:矢量是小写字母,矩阵是大写字母。
1.4.2 传递函数中有零点时的实现 此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相应地,系统传递函数为:
设待实现的系统传递函数为:
因为
上式可变换为
(26)
令 则 对上式求拉氏反变换,可得:
2021/3/11
31
每个积分器的输出为一个状态变量,可得系统的状态空问表达式: 或表示为: 推广到 阶系统,式(26)的实现可以为: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模板】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西安文理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目录前言 (1)实验一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 (3)实验二多变量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分析 (7)实验三多变量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3)实验四系统设计: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17)前言这是一本为工科高年级学生编写的实验指导书,作为控制系统领域各门控制课程的配套实验教材。
一、现代控制理论实验的任务“现代控制理论”是全日制本科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控制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作用。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它是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其主要目标如下:(1)深刻理解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理论;(2)初步掌握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3)学习和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及其辅助工具的运用,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与水平;(4)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的要求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实践环节,要求有专门的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并且要求参加实验者必须具备必要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对所做实验的前提条件及制约因素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求参加实验者具有较强的观察思考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现代控制理论实验的实现方法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实验方法比较灵活,实验方案和思路也比较多。
众多厂家和高校都研制开发出了各种实验箱以及相应的实验平台,但大多数受到实验场所、实验设备等教学条件的制约。
按照加强理论、巩固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本实验指导书主要通过“计算机软件仿真”的实现方法去完成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四、对参加实验学生要求(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复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所涉及的相关软件的操作,熟悉实验的内容和方法。
控制工程理论实验指导书
《控制工程理论》实验指导书课程编号:02000310课程名称:控制工程理论“控制工程理论”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实验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控制工程理论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获得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分析、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一至实验四的实验内容主要在AEDK LabACT 自控/计控原理教学实验系统装置上进行,它利用教学实验系统的接口电路把模拟信号经转换传送到计算机,再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实验目的:掌握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模拟电路图,通过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曲线的观测和分析,加深对典型环节的理解,掌握基本知识。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1、根据表1-1所示的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观测其阶跃响应曲线。
表1-1 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典型环模拟电路图节名称比例(P)积分(I)比例积分(PI)比例微分(PD)惯性环节(T)比例积分微分(PID)三、实验设备及工具:AEDK LabACT自控/计控原理教学实验系统、PC机、万用表,连接线及工具若干;四、实验原理分析各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和模拟电路图的对应关系,写出传递函数,填入表1-2中。
表1-2典型环节名称方块图传递函数比例(P)积分(I)比例积分(PI)比例微分(PD)惯性环节(T)比例积分微分(PID)五、实验方法和步骤运行LABACT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下的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实验项目,再选择开始实验,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测孔测量波形。
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参考表1-1。
该环节在A1单元中分别选取反馈电阻R1=100K、200K来改变比例参数。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110410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课程代码: 8416340总学时: 40 总学分: 2.5编写单位:电气信息学院编写人:舒欣梅审核人:审批人:批准时间:年月日目录实验一(实验代码1)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 (2)实验二(实验代码2)多变量系统的能控、能观和稳定性分析 (3)实验三(实验代码3)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7)主要参考文献 (10)实验一 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 学习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了解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的方法。
2、 通过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方法。
二、实验内容在运行示例程序的基础上,应用MATLAB 对所给系统编程并验证。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PC 计算机1台(要求P4-1.8G 以上),MA TLAB6.X 软件1套。
四、实验原理设系统的模型如式(1.1)示。
p m n R y R u R x D Cx y Bu Ax x ∈∈∈⎩⎨⎧+=+= (1.1)其中A 为n ×n 维系数矩阵、B 为n ×m 维输入矩阵 C 为p ×n 维输出矩阵,D 为传递阵,一般情况下为0,只有n 和m 维数相同时,D=1。
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如式(1.2)示。
1()()()()num s G s C sI A B D den s -==-+ (1.2) 式(1.2)中,)(s num 表示传递函数阵的分子阵,其维数是p ×m;)(s den 表示传递函数阵的按s 降幂排列的分母。
五、主要技术重点、难点1、 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2、 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的方法。
六、实验步骤1、在MA TLAB 中输入以下例子,并验证输出结果。
[例1.1] 已知 两输入两输出系统状态空间模型16910463126824479112251213141000218022x x u y x ⎡⎤⎡⎤⎢⎥⎢⎥⎢⎥⎢⎥=+⎢⎥⎢⎥⎢⎥⎢⎥⎣⎦⎣⎦⎡⎤=⎢⎥⎣⎦ 试建立MA TLAB 模型,并进行模型转换。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学生版
实验一 利用MATLAB 分析系统状态空间模型一、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 软件。
二、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 编程环境和基本语法,了解控制系统工具箱的常用函数;2、通过编程、上机调试,掌握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方法。
三、实验原理说明1、打开Matlab ,选择“File\New\Script ”可建立M 文件;选择“File\New\Model ”可建立模型文件。
在命令行窗口可以直接输入命令,也可以观看运算结果,它是直接反映运算信息的重要窗口。
2、设系统的模型如式(1.1)示。
p m n R y R u R x D Cx y Bu Ax x ∈∈∈⎩⎨⎧+=+= (1.1)其中A 为n ×n 维系数矩阵、B 为n ×m 维输入矩阵 C 为p ×n 维输出矩阵,D 为传递阵,一般情况下为0,只有n 和m 维数相同时,D=1。
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如式(1.2)示。
1()()()()num s G s C sI A B D den s -==-+ (1.2) 式(1.2)中,)(s num 表示传递函数阵的分子阵,其维数是p ×m;)(s den 表示传递函数阵的按s 降幂排列的分母。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采用MATLAB 编程,求系统的传递函数阵或状态空间表达式。
2、在MA TLAB 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3、例1:已知SISO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43235)(232+++++=s s s s s S G (1)将其输入到MATLAB 工作空间并转换为零极点增益模型;(2)获得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3)程序:clearclose allclcnum =[0 1 5 3];den =[1 2 3 4];[z,p,k]=tf2zp(num,den)[A,B,C,D]=tf2ss(num,den)运行结果:z =-4.3028-0.6972p =-1.6506 + 0.0000i-0.1747 + 1.5469i-0.1747 - 1.5469ik =1A =-2 -3 -41 0 00 1 0B =1C =1 5 3D =4、例2:已知SISO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631234100010321321u x x x x x x ⎥⎥⎥⎦⎤⎢⎢⎢⎣⎡-+⎥⎥⎥⎦⎤⎢⎢⎢⎣⎡⎥⎥⎥⎦⎤⎢⎢⎢⎣⎡---=⎥⎥⎥⎦⎤⎢⎢⎢⎣⎡ []⎥⎥⎥⎦⎤⎢⎢⎢⎣⎡=321001x x x y(1)将其输入到MATLAB 工作空间;(2)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系别机电⼯程系专业⾃动化⼀、题⽬:⼆、技术指标:三、设计内容第1章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建⽴1-1由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建⽴系统的状态结构图。
1-2由状态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
第2章理论分析计算系统的性能2-1稳定性分析⽅法与结论。
2-2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分析⽅法与结论。
第3章闭环系统的极点配置3-1极点配置与动态质量指标关系。
3-2极点配置的结果(闭环特征多项式)。
第4章由状态反馈实现极点配置4-1通过状态反馈可任意配置极点的条件。
4-2状态反馈增益阵的计算。
第5章⽤MATLAB编程研究状态空间表达式描述的线性系统5-1由传递函数结构图建⽴状态空间表达式。
5-2由状态空间表达式分析稳定性、能控性、能观测性。
5-3根据极点配置要求,确定反馈增益阵。
5-4求闭环系统阶跃响应特性,并检验质量指标。
第6章⽤模拟电路实现三阶线性系统6-1系统模拟电路图。
6-2各运算放⼤电路的电阻、电容值的确定。
6-3模拟实验结果及参数的修改。
课程设计⼩结1、收获。
2、经验教训与建议。
⼀、⽬的要求⽬的:1、通过课程设计,加深理解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些基本概念;2、掌握⽤状态⽅程描述的线性系统的稳定性、能控性、能观性的分析计算⽅法;3、掌握对线性系统能进⾏任意极点配置来表达动态质量要求的条件,并运⽤状态反馈设计⽅法来计算反馈增益矩阵和⽤模拟电路来实现。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动⼿能⼒。
要求:1、在思想上重视课程设计,集中精⼒,全⾝⼼投⼊,按时完成个阶段设计任务。
2、重视理论计算和MATLAB 编程计算,提⾼计算机编程计算能⼒。
3、认真写课程设计报告,总结经验教训。
⼆、设计题⽬及技术指标题⽬:⽤现代控制理论中状态反馈设计三阶线性控制系统技术指标:1、已知线性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0G 012K (s)=s(Ts+1)(T s+1),其中T1= 0.1 秒,T2=1.0秒,K 0=1结构图如图所⽰:2、质量指标要求:% =4.32% ,p t =1秒,ss e =0 ,ssv e = 0.1三、设计报告正⽂第1章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建⽴1-1由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建⽴系统的状态结构图由系统结构图可得变换后的系统结构图如下:1-2由状态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实验一 线性定常系统模型一 实验目的1. 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学会在MATLAB 中建立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
2. 掌握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学会用MATLAB 实现不同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3. 熟悉系统的连接。
学会用MA TLAB 确定整个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和传递函数。
4. 掌握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相似变换。
掌握将状态空间表达式转换为对角标准型、约当标准型、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测标准型的方法。
学会用MATLAB 进行线性变换。
二 实验内容1.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 (a) )3()1(4)(2++=s s s s G(b) 3486)(22++++=s s s s s G(c) 61161)(232+++++=z z z z z z G (1)建立系统的TF 或ZPK 模型。
(2)将给定传递函数用函数ss( )转换为状态空间表达式。
再将得到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用函数tf( )转换为传递函数,并与原传递函数进行比较。
(3)将给定传递函数用函数jordants( )转换为对角标准型或约当标准型。
再将得到的对角标准型或约当标准型用函数tf( )转换为传递函数,并与原传递函数进行比较。
(4)将给定传递函数用函数ctrlts( )转换为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测标准型。
再将得到的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测标准型用函数tf( )转换为传递函数,并与原传递函数进行比较。
2. 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a) u x x ⎥⎦⎤⎢⎣⎡+⎥⎦⎤⎢⎣⎡--=106510 []x y 11=(b) u x x ⎥⎥⎥⎦⎤⎢⎢⎢⎣⎡+⎥⎥⎥⎦⎤⎢⎢⎢⎣⎡---=7126712203010 []111=y(c) u x x ⎥⎥⎥⎦⎤⎢⎢⎢⎣⎡+⎥⎥⎥⎦⎤⎢⎢⎢⎣⎡--=357213********* []x y 101= (d) u x x ⎥⎥⎥⎦⎤⎢⎢⎢⎣⎡+⎥⎥⎥⎦⎤⎢⎢⎢⎣⎡---=011310301100 []x y 210-= (1)建立给定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现代控制理论第一章(吴忠强版)
吴忠强
目
录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第二章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第三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李亚普诺夫稳定性 第五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第六章 最优控制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
本书系统的介绍了现代控制理论的 基本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 述、运动分析与离散化、李亚普诺夫稳 定性分析、能控性与能观性、状态反馈 与状态观测器、最优控制系统设计。每 章配有一定的例题和习题.
b11 b 21 B bn1
b12 b 22 bn 2
b1 r b2 r b nr
y1 y2 y ym
——m维输出矢量;
—— n r 输入(或控制)矩阵;
c 11 c 12 c 21 c 22 C c m1 c m 2
1
式(1-3)就是图1-1系统的输出方程,它的矩阵表示为
y 1
T
0
x1 x2
或
y C x
T
y c x
T
(1-4)
式中
c
1
0
六、状态空间表达式
l 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总合起来,构成对一个系统完整的动态 描述,称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用指定某个输出量的高阶微分方程来描 述系统的动态过程。如图1-1所示的系统,在以 uc 作输出时, 从式(1-1)消去中间变量i ,得到二阶微分方程为
回到式(1-5)或式(1-6)的二阶系统,若改选 u C 和 u c 作为 两个状态变量,即令 x 1 u C ,
x2 uc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目录第1章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建立1.1由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建立系统的状态结构图1.2由状态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第2章理论分析计算系统的性能2.1稳定性分析方法与结论2.2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分析方法与结论第3章闭环系统的极点配置3.1极点配置与动态质量指标关系3.2极点配置的结果(闭环特征多项式)第4章由状态反馈实现极点配置4.1通过状态反馈可任意配置极点的条件4.2状态反馈增益阵的计算第5章用MATLAB编程研究状态空间表达式描述的线性系统5.1由传递函数结构图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5.2由状态空间表达式分析稳定性、能控性、能观测性5.3根据极点配置要求,确定反馈增益阵5.4求闭环系统阶跃响应特性,并检验质量指标课程设计小结第1章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建立1.1由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建立系统的状态结构图由已知条件得线性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结构图如图所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结构框图图1-1已知线性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 012K (s)=s(T s+1)(T s+1),根据系统对具体参数的要求(见表1-1),可得系统参数如下:K0=1,T1=0.4S,T2=3.3S ,则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为:1G (s)=s(0.4s+1)(3.3s+1)320.758G 2.7560.758s s ++(s)=系统参数要求 表1-1由系统的结构框图1-1经过变换得到系统的结构图如下1-2:系统结构图图1-21.2由状态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根据系统的状态结构图得:()()⎪⎪⎪⎪⎩⎪⎪⎪⎪⎨⎧==-=-=-=-==3303232232121121.300.31 2.52.51x x k y x x x x T x x x x x T x u x 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和输出方程如下:⎩⎨⎧+=+=D Cx y B Ax x 其中A,B,C,D 矩阵分别为:⎥⎥⎥⎦⎤⎢⎢⎢⎣⎡=0.3-.30002.5-2.5000A ⎥⎥⎥⎦⎤⎢⎢⎢⎣⎡=001B []100=C0=D第2章 理论分析计算系统的性能2.1稳定性分析方法与结论稳定性是控制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与外界初始条件无关,与外界扰动大小无关;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与外界初始条件有关,与外界扰动大小有关。
《现代控制理论》学习指南
第1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状态空间模型的机理建模方法,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MATLAB的相关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及相关性质。
【学习目标】本章从系统模型角度出发,重点介绍基于状态空间描述的系统模型及其建立方法,包括状态空间模型的机理建模方法,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MATLAB 的相关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及相关性质,等基本知识。
要求熟悉和掌握状态空间模型的机理建模方法、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及相关性质等相关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重点】(1)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及其机理建模方法;(2)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3)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及相关性质。
【学习难点】(1)由系统的传递函数导出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2)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基本性质。
【学习方法】先从简单、特殊例子入手,总结归纳相关方法,再将该方法推广到复杂、一般的系统。
结合MatLab实验,验证所得结果的正确性。
【本章小结】本章重点讲解了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机理建模方法、系统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MATLAB的相关函数,以及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基本性质。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状态空间模型的机理建模方法、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及相关性质等相关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2章系统的运动分析【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系统的运动及其分析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齐次状态方程的解、状态转移矩阵及其计算方法、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使用MATLAB对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离散时间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
【学习目标】本章从系统运动分析出发,重点介绍齐次状态方程的解、状态转移矩阵及其计算方法、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使用MA TLAB对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离散时间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等相关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一 利用MATLAB 进行线性系统的模型转换及联结实验目的:1、学习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了解状态空间模型与传递函数、零极点模型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2、通过编程、上机调试,掌握系统状态空间模型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的方法。
3、通过编程、上机调试,掌握系统模型的联结方法。
实验原理: 一、连续系统(1)状态空间模型xAx Bu y C x D u=+=+ (1.1)其中:nx R ∈是系统的状态向量,mu R ∈是控制输入,py R ∈是测量输出,A 是n n ⨯维状态矩阵、B 是n m ⨯维输入矩阵、C 是p n ⨯维输出矩阵、D 是直接转移矩阵。
在MA TLAB 中,用(A,B,C,D )矩阵组表示。
系统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之间的关系如式(1.2)所示。
1()()G s C sI A B D -=-+ (1.2)(2)传递函数模型11101110()(),()m m m m nn n n b s b s b s b num s H s m n den s a s a sa s a ----++++==≤++++在MA TLAB 中,直接用分子/分母的系数表示1010[,,,][,,,]m m n n num b b b den a a a --==(3)零极点增益模型1212()()()()()()()m n s z s z s z H s ks p s p s p ---=---在MA TLAB 中,用[z, p, k]矢量组表示,即1212[,,,];[,,,];[];m n z z z z p p p p k k === 例1.1 求由以下状态空间模型所表示系统的传递函数,[]112233123010000125525512010xx x x u x x x y x x ⎡⎤⎡⎤⎡⎤⎡⎤⎢⎥⎢⎥⎢⎥⎢⎥=+⎢⎥⎢⎥⎢⎥⎢⎥⎢⎥⎢⎥⎢⎥⎢⎥----⎣⎦⎣⎦⎣⎦⎣⎦⎡⎤⎢⎥=⎢⎥⎢⎥⎣⎦编写并执行以下的m-文件:A=[0 1 0;0 0 1;-5 –25 –5]; B=[0;25;-120]; C=[1 0 0]; D=[0];[num,den]=ss2tf(A,B,C,D) 得到:num= 0 -0.0000 25.0000 5.0000 den= 1.0000 5.0000 25.0000 5.0000 因此,所求系统的传递函数是32255()5255s G s s s s +=+++例1.2 考虑由以下状态空间模型描述的系统:11122211220111254011001xx u x x u y u y u ⎡⎤⎡⎤⎡⎤⎡⎤⎡⎤=+⎢⎥⎢⎥⎢⎥⎢⎥⎢⎥--⎣⎦⎣⎦⎣⎦⎣⎦⎣⎦⎡⎤⎡⎤⎡⎤=⎢⎥⎢⎥⎢⎥⎣⎦⎣⎦⎣⎦求其传递函数矩阵。
解 这是一个2输入2输出系统。
描述该系统的传递函数是一个22⨯维矩阵,它包括4个传递函数:11122122()()()()()()()()Y s U s Y s U s Y s U s Y s U s ⎡⎤⎢⎥⎣⎦当考虑输入1u 时,可设2u 为零,反之亦然。
执行以下的m-文件:A=[0 1;-25 –4]; B=[1 1;0 1]; C=[1 0;0 1]; D=[0 0;0 0];[num1,den1]=ss2tf(A,B,C,D,1) [num2,den2]=ss2tf(A,B,C,D,2) 得到:num1=0 1 4 0 0 -25den1=1 4 25num2=0 1.0000 5.0000 0 1.0000 -25.0000den2=1 4 25因此,所求的4个传递函数是122211122222()()425,()425()425()()525,()425()425Y s Y s s U s s s U s s s Y s Y s s s U s s s U s s s +-==+++++-==++++例1.3 试给出以下传递函数的状态空间实现321010()6510s G s s s s +=+++解 执行以下的m-文件:num=[0 0 10 10]; den=[1 6 5 10];[A,B,C,D]=tf2ss(num,den) 得到A=-6 -5 -10 1 0 0 0 1 0B=1 0 0 C=0 10 10 D=因此,所考虑传递函数的一个状态空间实现是[]112233123651011000010001010xx x x u x x x y x x ---⎡⎤⎡⎤⎡⎤⎡⎤⎢⎥⎢⎥⎢⎥⎢⎥=+⎢⎥⎢⎥⎢⎥⎢⎥⎢⎥⎢⎥⎢⎥⎢⎥⎣⎦⎣⎦⎣⎦⎣⎦⎡⎤⎢⎥=⎢⎥⎢⎥⎣⎦二、离散系统 (1)传递函数模型11101110()m m m m nn n n b zb zb z b H z a z a za z a ----++++=++++(2)零极点增益模型1212()()()()()()()m n z z z z z z H z kz p z p z p ---=---(3)状态空间模型(1)()()()()()x k Ax k Bu k y k C x k D u k +=+=+三、三种模型间的转换表示状态空间模型和传递函数的MA TLAB 函数。
函数ss (state space 的首字母)给出了状态空间模型,其一般形式是 SYS = ss(A,B,C,D)函数tf (transfer function 的首字母)给出了传递函数,其一般形式是 G=tf(num,den)其中的num 表示传递函数中分子多项式的系数向量(单输入单输出系统),den 表示传递函数中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
(1)传递函数模型与状态空间模型间的转换:函数tf2ss 给出了传递函数的一个状态空间实现,其一般形式是[A,B,C,D]=tf2ss(num,den)函数ss2tf 给出了状态空间模型所描述系统的传递函数,其一般形式是[num,den]=ss2tf(A,B,C,D,iu)其中对多输入系统,必须确定iu 的值。
例如,若系统有三个输入和,则iu 必须是1、2或3,其中1表示1u ,2表示2u ,3表示3u 。
该函数的结果是第iu 个输入到所有输出的传递函数。
(2)传递函数模型与零极点模型间的转换:函数tf2zp 将传递函数模型转换为零极点模型,其一般形式是[z, p, k]=tf2zp(num,den)函数zp2tf 将零极点模型转换为传递函数模型,其一般形式是[num,den]=zp2tf(z, p, k)(3)零极点模型与状态空间模型间的转换:函数tf2zp 将零极点模型转换为状态空间模型,其一般形式是[A,B,C,D]=zp2ss(z, p, k)函数zp2tf 将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零极点模型,其一般形式是[z, p, k]=ss2zp(A,B,C,D,iu)四、系统建模与模型联结(1)并联将两个系统按并联方式连接,用parallel 函数实现 格式:[a,b,c,d]=parallel(a1,b1,c1,d1,a2,b2,c2,d2) [a,b,c,d]=parallel(a1,b1,c1,d1,inp1,inp2,out1,out2) [a,b,c,d]=parallel(num1,den1,num2,den2)例1.4 两子系统为1223()424()23g s s s g s s s =++=++将两者作并联连接 输入num1=3; den1=[1,4]; num2=[2,4]; den2=[1,2,3];[num,den]=parallel[num1,den1,num2,den2] 得到num=0 5 18 25den=1 6 11 12; 因此2123251825()()()61112s s g s g s g s s s s ++=+=+++(2)串联将两个系统按串联方式连接,用series 函数实现 (3)闭环将系统通过正负反馈连接成闭环系统,用cloop 函数实现 (4)反馈将两个系统按反馈方式连接成闭环系统,用feedback 函数实现 (5)利用函数sppend 构造增广系统;(6)函数blkbuild 和connect 得到多个子系统任意联结构成的系统。
实验步骤:1、根据所给系统的已知条件,如传递函数、零极点模型或(A 、B 、C 、D ),实现状态空间模型、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增益模型之间的转换,采用MA TLAB 的相关函数编写m-文件。
2、应用系统建模工具,并联、串联、闭环、反馈等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在MA TLAB 界面下调试程序。
实验要求:1.在运行以上例程序的基础上,应用MA TLAB 求下面传递函数阵的状态空间实现232252()234s s s G s s s s +⎡⎤⎢⎥++⎣⎦=+++ 提示:num =[0 0 1 2;0 1 5 3]2.一个双输入双输出系统112233412311022711353xx xx u x x -⎡⎤⎡⎤⎡⎤⎡⎤⎢⎥⎢⎥⎢⎥⎢⎥=+⎢⎥⎢⎥⎢⎥⎢⎥⎢⎥⎢⎥⎢⎥⎢⎥-⎣⎦⎣⎦⎣⎦⎣⎦11223120011x y x y x ⎡⎤⎡⎤⎡⎤⎢⎥=⎢⎥⎢⎥⎢⎥⎣⎦⎣⎦⎢⎥⎣⎦求出此模型的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
提示:写出两个子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进而求出这两个传递函数模型的能控标准型实现或能观标准型实现,讨论是否能通过子系统的能控标准型实现或能观标准型实现求出原来系统的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下午 05:09今天终于把matlab 数学实验这本书的基础部分看完了。
从中可以看出,很多都是通过矩阵解出的。
学习它,需要知道微积分,数值分析,这个是基础的。
当学到符号函数的时候,非常高兴,因为在我看来,这可以给出准确完整的结果。
但是,符号解法并不是matlab 的长项,maple 在这方面是厉害的。
在控制原理中,例如求零点、极点,求状态方程,传递函数,能观能控判别,matlab 都已经有相关的函数解决,很是方便,不必麻烦再去编程了。
下面收集了一些matlab 小技巧。
1. Ctrl+C 中断正在执行的操作2. figure 命令新建一个绘图窗口 figure 可以打开一个空的绘图窗口,接下的绘图命令可以将图画在它里面,而不会覆盖以前的绘图窗口。
当有多个figure 窗口时,在命令窗口中执行如Plot 等命令将覆盖当前figure 窗口中的对象。
所谓的当前figure窗口,也就是最后一次查看的窗口(可以用命令gcf得到)。
figure(N),将编号为N的窗口置为当前figure,出现在所有窗口的最前面,如果该窗口不存在,则新建一个编号为N的空白figure。
3. 注释掉一段程序:%{、%}。
经典方法是用 if 0,但缺点是不够直观,注释掉的内容仍然保持代码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