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徽菜的详细起源历史教学内容
徽菜

引言:俗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中国的百姓基于其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其饭桌上的菜肴各具其地域之“昧”,并对其精益求精,再加之其它的因素,从而有了我们今天的中国传统八大菜系。
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也是这样产生的。
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徽州,原为徽州地区的山野小菜,随着微商的兴起和繁荣,微菜由微商带出山野传遍全国,在与其它菜系交流发展后名扬天下,成为菜之一系,流传至今。
由此徽菜既成为底蕴深厚的徽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徽莱也成为一种文化即微菜文化。
徽菜的发展历史:1.徽菜的起源徽菜的发源地《也是徽菜的中心)在皖南山区,即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现今黄山旅游风景区。
这里重峦叠嶂.烟云缭绕,河流清澈.可耕土地极少,但盛产竹木、茶及文房四宝。
古徽州原来只生活着一些土著居民.古称山越人,他们世世代代与山为居.利用自然资源维持生活。
汉代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不断迁入古徽州.特别是西晋永嘉年间的。
永嘉南渡.中原地区的不少世族豪强率领家族乡党和佃客.部下等南迁。
由于徽州山地险阻.兵革难至.易守难攻.徽州成为他们的乐居之地。
这些人把中原的烹调技术带入微州.推动了徽州地区烹饪技艺的提高。
南朝乃至唐宋时期还有人继续迁移至徽州,使得这一地区的人口不断增加,给素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之称的徽州地区的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山里的货物很多.但要通过交换才变成粮食.这迫使人们从事货I物流通,把山里的竹.木、茶.文房四宝.漆器运到山外换取粮食。
徽州地处新安江上游,水路交通发达.有利于货物贸易。
生存需要.丰富的地方物产以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刺激了徽人经商的积极性。
安史之乱以后.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商人提供了广阔的贸易天地.于是徽州人经商现象比以前更多,有无徽不成镇之谚。
徽商的贸易,必然推进了徽州饮食文化与外地饮食的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徽州莱肴.提高了徽州菜肴的制作水平。
2.徽菜的成熟明清两代.徽商作为我国一支重要的商帮,活跃于大江南北。
徽菜的继承与创新

徽菜的继承与创新徽菜,中国八大名菜之一。
她不仅是徽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灿烂的徽文化不可或缺的历史篇章。
千百年来,她不仅丰富了中华大地的饮食文化,更以其独特的魅力,铸就了徽州历史的辉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徽菜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产业,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地改良创新,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一、徽菜的起源、特点与历史地位徽菜作为一种菜系的形成,与特定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历史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这里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勾画。
旖旎的山水风光,蕴育了丰富的物产。
丰富的山区土特产为徽商、徽菜的兴盛造就了天然的物质基础。
古老的徽州,聚族而居的人们崇尚天、地、人相融相济的理想境界,几乎年年月月都举行各种形式的神节、庙会。
如:歙县的“献彩会”、“亮彩会”、“亮船会”;岩寺的“上九会”;黟县的“打老虎”、“地方会”;绩溪的“花朝会”、“赛琼碗”;淳安的“东源港庙会”;婺源的“段莘十八”;太平的“滚车”;休宁的“关帝会”;屯溪的“赛龙舟”;祁门的“神船游街”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而且促成了人们的饮食文化交流,绩溪的“赛琼碗”最为典型。
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的“六大盘”、“八大碗”、“九碗六”、“十碗八”和各式风味小吃赛出了徽菜的基型,也造就了最初的徽帮厨师。
历史上,徽州曾叫歙州,徽菜最初也被称为“歙味”。
南宋时期,经商于京城临安的歙县人,因思念家乡,便常常让家人捎去问政山笋,家人自然也思情切切,就将笋子切片放在炭炉上煨炖,送到渔梁上船,好让亲人船到就吃。
这一传一吃,竟然吃出了名气,香气传进了官府,传进了高宗皇帝的口里。
皇上骤然兴起,便找来自歙县的学士汪藻“问歙味”,由此,“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便作为徽菜的代表,传扬天下。
清朝,绩溪伏岭下村家家户户出徽厨,他们作为徽帮厨师的主力军,伴随着徽商的足迹,把徽菜馆开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徽菜的详细起源历史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饮食文化概论课程结课作业设计题目:徽菜概论专业班级:食品科学工程学号:姓名:指导老师:袁杨设计日期:前言徽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其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于南宋时期的徽州府(今安徽省黄山市、婺源县和绩溪县一带,府治在今安徽歙县),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
今次我们组五个成员对徽菜的历史起源、种类和原料等资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找寻和整理,其中组员林梓洋负责查询知网文献,找寻有关徽菜的历史起源;组员陈永强负责找寻徽菜的菜色种类;组员叶子强负责找寻煮制徽菜需要用到的各种食材的资料;组员罗德浩负责将资料整合;组员梁永强负责审查润色。
本结课作业对徽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其中包含徽菜的历史起源、发展历史、徽菜的菜色种类、煮制徽菜的原料。
鉴于学生经验有限,设计时间紧张,介绍难免有所欠缺,希望老师给予谅解。
感谢老师的知道和参阅!编者:林梓洋罗德浩叶子强陈永强梁永强 2016年4月目录一、徽菜的起源历史.................................................... (4)徽菜的起源......................................................... (4)徽菜的成熟.................................................... (4)徽菜的繁荣.................................................... (6)徽菜的现状.................................................... (7)二、徽菜的种类……................................................ (8)皖南菜........................................................... . (8)沿江菜........................................................... . (9)沿淮菜........................................................... . (9)徽菜的起源徽菜的发源地( 也是徽菜的中心) 在皖南山区,即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现今黄山旅游风景区。
徽州美食

徽州美食说到美食,大家肯定垂涎欲滴了。
下面我就跟大家聊聊,我的家乡徽州的美食。
一、徽州的历史及徽菜的由来徽州地处山区,历少战乱,自唐宋来中原大批移民南迁徽州一带,聚族而居,建祠修谱,形成严密的宗族制度。
各族、派均有自己信仰崇拜的偶像,为祀神礼佛,民间便产生了各具特色的食用供品,最典型的莫过于祭祀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汪华的“赛琼碗”活动了。
这一年一度的祭拜活动在集中展示汪氏族人所精心烹制的数百碗供品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代代民间烹饪家。
徽菜的形成与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俗密切相关。
绿树丛荫、沟壑纵横、气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环境,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
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徽菜发展的有力物质保障,同时徽州名目繁多的风俗礼仪、时节活动,也有力的促进了徽菜的形成和发展。
在绩溪,民间宴席中,县城有六大盘、十碗细点四,岭北有吃四盘、一品锅,岭南有九碗六、十碗八等。
二、主要徽州的小吃油酥烧饼油酥烧饼是徽州非常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用上等白面粉与素油搅拌做皮,选酶干菜和肥膘肉做陷,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贴于炉壁,烤熟取出,故又名“火炉饼”。
又便宜又好吃。
顶市酥”,是一种诞生于清末“徽商”故里古徽州的、历史悠久的、高档精细的、极品型的酥糖类传统糕点。
清末,安徽省“徽商重镇”屯溪的南北货行业同仁,为了城市精细糕点消费人群的特殊要求,于是吸取附近歙县王村制作的“麻酥糖”的传统经验,扬长避短,加以改进,在制作中提高玉麻的比例,选用优质糖料精制,终于创造出一种完全崭新的徽式糕点,命名为“顶市酥”,就是“市上顶顶好的酥糖”的意思,当然是名副其实的。
过去的时候,“顶市酥”是要到每年的春节期间才有应市的主打“年货”,是徽州民间春节时家家户户必备的传统糕点,又是过去徽商外出馈赠亲友的礼品。
现在,则成为了已经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徽州锡格子茶”项目中的主要茶点;“顶市酥” 扁长立方体的尺寸为:长5公分、宽4公分、厚2公分,外面包裹着大红色的、印有显眼的“顶市酥”字样,以及生产厂家、原料、生产日期等文字的包装纸,给人以温馨、祥和、喜气洋洋的视觉感受,非常舒服、惬意。
徽菜的介绍及文化溯源

徽菜的介绍及文化溯源徽菜徽菜系由安徽省的沿江菜、沿淮菜和皖南菜构成。
沿江菜以芜湖、安庆的地方菜为代表,以后传到合肥地区,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讲究刀工,注意色、形,善用糖调味,尤以烟熏菜肴别具一格。
沿淮菜以蚌阜、宿县、阜阳等地方风味菜肴构成,菜肴讲究中带辣,汤汁色浓口重,亦惯用香菜配色和调味。
皖南菜包括黄山、歙县(原徽州)、屯溪等地,讲究火功,善烹野味,量大油重,朴素实惠,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取用木炭小火炖、煨而成,汤清味醇,原锅上席,香气四溢;皖南虽水产不多,但烹制经腌制的“臭桂鱼”知名度很高。
徽菜的名菜有:火腿甲鱼、红烧果子狸、无为熏鸡、符离集烧鸡、问政笋、黄山炖鸽、毛峰熏鲥鱼、方腊鱼、石耳炖鸡、云雾肉、绿豆煎饼、蝴蝶面等。
徽菜的文化溯源徽菜菜系又称“徽帮”、“安徽风味”。
是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
徽菜是以沿江、沿淮、徽州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的。
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
徽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闻名,早在南宋时,“沙地马蹄鳖,雪中牛尾狐”,就是那时的著名菜肴了。
其烹饪方法擅长于烧、焖、炖,著名的菜肴品种有“符离集烧鸡”、“火腿炖甲鱼”、“腌鲜桂鱼”、“火腿炖鞭笋”、“雪冬烧山鸡”、“红烧果子狸”、“奶汁肥王鱼”、“毛峰熏鲥鱼”等。
徽菜的菜肴具有“三重”特点,即重油、重酱色、重火工。
“重油”主要与皖南山区的风俗习惯有关,因山区人民常饮用含有较多矿物质的山溪泉水,再加上那里是产茶区,人们常年饮茶,需多吃油脂润肠胃。
“重酱色”、“重火工”能突出菜肴的色、香、味,使菜肴色泽红润,保持原汁原味。
徽菜的形成、发展与徽商的兴起、发迹有密切的关系。
徽商史称“新安大贾”,起于东晋,唐宋时期日渐发达,明代晚期与清乾隆末期是徽商黄金时代,其时徽州营商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资本之雄厚,皆居当时商团之前列。
宋朝著名数学家朱熹的外祖父祝确,就是当时徽商的典型代表。
他所经营的商栈、邸舍(即旅馆)、酒肆,曾占据歙州城的一半,号称“祝半城”。
徽菜教学设计

徽菜教学设计徽菜是中国传统的菜系之一,起源于安徽省。
徽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精致的刀工而闻名于世。
它以清淡、醇厚的口感和精美的摆盘而被誉为“中国餐桌上的艺术品”。
在徽菜教学设计中,我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和演示:第一部分:徽菜概述1. 徽菜起源与发展历史2. 徽菜特点和风味3. 徽菜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特点第二部分:徽菜的基本烹饪技巧1. 刀工技巧:讲解切丝、切块、切片等基本刀工,并示范演示2. 烹饪方法:介绍徽菜常用的炒、煮、炖、蒸等烹饪方法,并列举几个典型的做法,如百合炒肉片、清炖石斑鱼等3. 调味品的使用:讲解徽菜中常用的调味品,如酱油、盐、糖、醋等的使用方法和搭配技巧第三部分:经典徽菜的制作演示1. 百合炒肉片:示范材料的准备和处理,演示炒菜的步骤和技巧,并分享一些窍门2. 清炖石斑鱼:演示石斑鱼的处理和清蒸的步骤,讲解清蒸的时间、火候和味道的调配3. 锅包肉:演示将肉片裹上面粉炸至金黄酥脆的步骤,讲解调配锅包肉酱的方法和搭配的技巧第四部分:徽菜的摆盘艺术1. 徽菜的摆盘思路和原则:讲解徽菜摆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如色彩搭配、形状设计等2. 演示几个典型的徽菜摆盘方法,如花开富贵、虾蝶展翅等第五部分:徽菜的实际操作1. 学员实际操作:提供材料和厨具,让学员尝试烹饪徽菜,并指导纠正操作中的问题2. 评价和总结:对学员的菜品进行评价,总结教学内容和经验,给予鼓励和指导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员们可以了解到徽菜的概述、基本烹饪技巧、经典菜品的制作和摆盘艺术。
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徽菜的制作方法,并了解到徽菜的独特之处。
同时,学员们还能够感受到徽菜的美味和营养,加深对中国传统菜系的认识和了解。
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员们掌握徽菜的烹饪技巧,培养他们对中华美食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传统饮食徽菜

明清时期,由于徽商的富甲一 方,徽菜在海内外的声誉不断
提高
徽商在经营盐、茶叶、木材等 商品的同时,也把徽菜带到了
全国各地
2
徽菜的特色
01
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著称,擅长烧、炖、蒸、熘等技法,具有选料 严谨、火工独到、讲究食补、注重本味、菜式多样、南北咸宜等特点
02
徽菜在制作过程中,注重刀工和火候,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
一方面,徽菜与川菜、粤菜等其他菜系的融合,使得徽菜在口感和烹饪技法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徽菜中的一些传统菜 品在与川菜的融合中,吸收了川菜的麻辣味道,使得这些菜品在口感上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同时,徽菜在与粤菜的融合中,也 学习了粤菜的精细制作和烹饪技法,使得徽菜在制作上更加精细和讲究
另一方面,徽菜也在与其他菜系的融合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的新品种和特色菜品。例如,有的厨师在徽菜的基础上, 结合了其他菜系的特色,开发出了具有创新口味的菜品。这些菜品不仅具有徽菜的独特风味,也吸收了其他菜系的优点,使得这些 菜品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受欢迎程度
答辩人:xxx
-
目录
Contens
1 徽菜的历史 3 徽菜的代表菜
2 徽菜的特色 4 徽菜的食材
2
传统饮食徽菜
徽菜,即徽州菜,是中国八大菜系 之一,徽菜发端于唐宋,兴盛于明 清,民国间继续发展,具有浓郁的
地方特色
1
徽菜的历史
唐宋以来,随着徽商的崛起, 徽菜开始在沿江各大城市扎根,
成为各地重要的组成部分
总之,徽菜与其他菜系的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徽菜的品种和口感,也使得徽菜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范围内更 具影响力。在未来,随着餐饮业的不断发展,这种融合也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中国菜系之徽菜

中国菜系之徽菜华夏民族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闻名于世。
中国菜肴以其独具特色的色、香、味、形而对全世界有着无穷的诱惑力。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由于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物产、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有着不同风格的地方菜系。
任何一个菜系,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著名菜点,都蕴涵着此菜系独具的神韵。
于是有人饶有兴趣地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著名的八大菜系,苏、浙菜好比是清秀多情的江南美女;鲁、皖菜则好比是古朴壮实地北方大汉;而粤、闽菜犹如风流典雅的江南才子;川、湘菜就是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在这八大菜系中,今天我给大家重点介绍“古朴壮实地北方大汉”之徽菜。
一、徽菜的发展历史古有“无徽不成镇”,今有徽菜天下闻。
徽菜是徽州菜的简称,从历史的余韵中走来的徽菜名闻天下。
1、徽菜的起源徽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徽菜起源于古徽州,即今安徽歙县。
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溯源追本,这里曾先后设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据明史记述;当时"大商人中以徽商和晋商最为突出","富商之称雄者,江南首推新安"。
自唐代以后,历代都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可见古代江南徽州商业之发达,商贾之众多。
随着徽州商人出外经商,徽菜也普及各地,在江浙一带及武汉、洛阳、广州、山东、北京、陕西等地均有徽菜馆,尤以上海最多,而且是最早进入上海的异地风味。
2、徽菜的发展徽菜是指徽州菜,它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古徽州)。
后来,由于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商业兴起,饮食业发达,徽菜也随之转移到了屯溪,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宋时,徽菜传至京都,宋高宗赵构听说了徽菜以后,就向身旁的学士汪藻询问徽菜究竟好在哪里,汪藻用梅圣俞的两句诗回答“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
徽文化之徽菜(终极版)

徽菜的制作特色
传统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条 重色:调色之功;重油:调味之功;重火功:调质 之功。徽菜用火腿调味是传统。制作火腿,在徽州 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术。美食家们十分赞赏徽州火 腿。只是人们还不了解:"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 腿在徽州"。这一带古属徽州或徽州边缘,是徽商首 先到达的地方。李白在金华就留下诗名:"闻说金华 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桨入新安(即徽 州)。"唐代就从金华想到徽州,一水相连,以后来 往就更频繁了
中国菜系
风味流派中国是一个多 民族的国家,由于地理、气候、 物产、文化、信仰等的差异, 菜肴风味差别很大,形成为众 多流派,主要有八大菜系,指: 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 菜、浙菜、湘菜、徽菜。 同 时,也有四大菜系之说,通常 指鲁菜、川菜、粤菜和淮扬菜。 由于这些菜系均是自然演变而 形成,只能从其菜肴的用料、 制作作、口味和艺术风格的感 受上大致加以区别。
徽菜的发展
徽菜的鼎盛时期,正是徽商独霸中国的时期。 徽州商人在一定程度上,给徽州菜的传播与 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徽州商人遍布天下,根在徽州,口味也在家 乡,所以有求必有供。于是遍布全国的徽菜 馆开始陆续出现。这也推动了徽菜体系的发 展。
八大菜系的简单对比
鲁菜 特点:味浓厚、嗜葱蒜,尤 以烹制海鲜,汤菜和各种动 物内脏为长。 川菜 特点:以味多、味广、味厚、 味浓著称。
代表菜:烤乳猪
代表菜:麻辣子鸡
各具千秋
闽菜 特点:以海味为主要原料, 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
代表菜:佛跳墙
徽菜 特点:以火腿佐味,冰糖提 鲜、擅长烧炖,讲究火工。
徽菜】

(2)肉切丝,粉丝泡软后用刀划断;
(3)锅上火滑油,下葱姜蒜爆香;
(4)下肉丝翻炒至熟, 而后下蒜叶、红椒丝和 豆干翻炒;
(5)放调料调味后,下 山芋粉丝,放少许清汤加 盖稍焖一会儿,起锅时略 翻炒装盘。
注意事项:山芋粉丝不易入味,所以要加盖稍 闷,同时也使其滑润上口。
一、徽菜的历史 二、徽菜的主要特点 三、徽菜的烹饪技巧 四、常见的徽菜做法
一、徽菜的历史
徽菜是指徽州菜,徽菜在唐宋年间发端于黄山麓下的 歙县(古徽州),后来,由于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 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 心,商业兴起,饮食业发达,徽菜也随之转移到了屯溪, 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一个菜系的形成是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 徽州历来人文荟萃、文风鼎盛。在以学进仕、以文垂世 的指导思想下,"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丞相 "、"兄弟翰林"、"四代一品",都出现在徽州这块古老的 土地上。徽州向有"娇儿不娇书,娇书如养猪"的说法。 要考官,是要走出徽州的,而徽商是行商,通过各种水 道走向江浙、华北与西南以致漂洋过海。十大商帮,徽 商居首。以致一批批外地人,一查三代、四代都是"祖籍 徽州"。徽州人,"十三在邑"守家园,"十七在外"闯天下。 在这种形势下,徽菜,也就作为菜系在全国出现了。
荠
菜
竹
笋
苋
菜
二、徽菜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烹饪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 少,重油、重色,重火功。
一是就地取材,以鲜制胜。徽地盛产山 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 突出并保证鲜活。 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独到。根据不同原 料的质地特点、成品菜的风味要求,分别采 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
舌尖上的徽菜课件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徽菜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向世界展 示徽菜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成为中华美食文化的重要 代表之一。
产业化发展
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徽菜也开始走向产业化发展,形成 了一条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产 业链,提高了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05 徽菜的饮食文化
徽菜的饮食习俗
师徒传承
传统的师徒制度也是徽菜传承的重 要方式,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 烹饪技巧和经验,逐步掌握徽菜的 制作精髓。
文献记载
历史上徽菜的制作技艺和配方被详 细记载在各类文献中,为后人研究 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徽菜的现代创新
食材创新
口味创新
现代徽菜在食材选择上更加丰富多样, 引入了国内外各种新鲜食材,与徽菜 传统原料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口味和 特色。
腊肉炒饭
腊肉炒饭是徽菜中的一道传统菜品, 以米饭和腊肉为主要原料,经过炒制 而成。炒饭口感香糯,腊肉香味浓郁 ,是一道简单易做的美食。
制作腊肉炒饭的关键在于选用优质的 腊肉和新鲜的米饭,将腊肉切成小丁 ,与米饭一起炒制,加入适量的盐、 葱花等调料即可。
03 徽菜的烹饪技巧
烹饪工具与食材
烹饪工具
制作红烧臭鳜鱼的关键在于选用新鲜的鳜鱼,经过腌制去除腥味,煎炸至两面金 黄,再加入适量的酱油、糖、姜片、葱段等调料,用文火慢烧至汤汁浓稠即可。
毛豆腐
毛豆腐是徽菜中的一道特色菜品,以豆腐为主要原料,经 过发酵、煎炸等工序而成。毛豆腐外酥里嫩,味道鲜美, 口感独特,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小吃。
制作毛豆腐的关键在于选用新鲜的豆腐,经过自然发酵后 煎炸至表面金黄酥脆,再配以适量的酱料和调料即可。
徽菜在民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成为中华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菜

安徽地理位置
安徽地图
安徽土特产
吃货眼中的安徽
徽菜的组成
皖南菜(源于古徽州府) 讲究火候,擅长烧、炖等烹调方法 沿江菜(合肥、芜湖、安庆) 讲究刀工,擅长清蒸、烟熏等方法 沿淮菜(蚌埠、宿县、阜阳) 擅长烧、炸、溜,善用芫荽、辣椒调味
徽菜的特产
舌 尖 上 的 徽 菜
一、徽菜简介
1.徽菜是安徽菜的简称,又叫皖菜,是中国八大菜系 之一。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即古代的徽州。
2. 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 州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 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 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 类就更多。
3.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著称。 4.多用砂锅木炭煨炖,故有“吃徽菜,要能等”之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美 丽 的 徽 州
二、安徽菜的形成和发展
徽菜,即徽州菜肴,为安徽菜系的主要代表。 徽菜在南宋年间发端于翕县,清代以后,随着商业 的发展,大量绩溪人从事徽菜馆业,并逐渐扩大到 长江流域大小城镇。新中国成立以后,徽菜进一步 面向全国,在海外也享有盛誉。
擅长炖、烧,讲究火功,并习惯以火腿佐味, 冰糖提鲜,原汁原味,古朴典雅,香气四溢。
四、代表菜
腌 鲜 鳜 鱼
“腌鲜鳜鱼”,即屯溪“臭桂鱼”。是徽式风 味名菜的代表菜品。
此菜的特点是 香鲜透骨,鱼肉酥烂。
火腿炖甲鱼
以徽州山区特 有的“沙地马蹄鳖” 为主料,火腿及火 腿骨等为佐料。菜 成后汤色清醇,肉 烂香浓,裙边滑润, 无腥味。
黄山炖鸽
以鸽子为主料, 佐以黄山特产山药, 置砂锅中用炭火炖 成。其汤色清白, 鸽肉酥烂,山药鲜 香,原味不失。
徽菜徽派文化的瑰宝探寻徽菜的独特风味与烹饪技艺

徽菜徽派文化的瑰宝探寻徽菜的独特风味与烹饪技艺徽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技艺而闻名于世。
它深受中国文化中的徽派文化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美食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徽菜的历史渊源、独特风味以及烹饪技艺三个方面来探寻徽菜的魅力。
一、徽菜的历史渊源徽菜源于中国安徽省,起源于唐代的徽州(今天的黄山市一带)。
徽菜正是在徽州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优秀的耕作技术和发达的商业贸易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作为徽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菜充满了徽州独特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
它以其精湛的刀工技艺,独特的烹调方法和丰富的食材种类而闻名。
二、徽菜的独特风味1. 清炖鲥鱼清炖鲥鱼是徽菜的代表之一。
它选用徽州的特产鲥鱼,经过精心制作后,鱼肉鲜嫩,汤汁醇厚,口味鲜美。
清炖鲥鱼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遵循了徽菜追求淡雅、清爽口感的特点,不使用辣椒和花椒等调味品,而是注重食材本身的原味。
2. 笋干鳜鱼笋干鳜鱼是徽菜中的经典名菜之一。
它选用鳜鱼,搭配嫩黄的笋干、酱油、糖、醋等调料,经过独特的烹调技艺制作而成。
鳜鱼的鲜嫩与笋干的香脆相得益彰,鲜美中带有微酸的口感使其成为徽菜中的一道佳肴。
3. 臭鳜鱼臭鳜鱼是徽菜中独具特色的一道菜。
其特点在于选用新鲜的鳜鱼,经过腌制后发酵得到淡淡的酸香味,并搭配上八角、花椒等调料,使得菜肴散发着独特的臭味。
尽管名字中含有“臭”字,臭鳜鱼却因其鲜美的口感而备受徽菜爱好者的青睐。
三、徽菜的烹饪技艺1. 刀工独特徽菜的烹饪技艺注重刀法,追求刀工的精湛与艺术性。
在徽菜的传统菜品中,许多都需要独特的切割方式,如“胡庆余堂瓜块肉”就需要将瓜块切割成薄如纸片的形状,体现了徽菜刀工的独特之处。
2. 烹调方式多样徽菜的烹调方式多种多样,涵盖了涮、炖、煨、扒、烩等多种烹调技法。
这些方式不仅能够保留食材的营养和口感,还能使菜品更加浓郁和爽口。
3. 注重食材搭配徽菜非常注重食材的选用和搭配。
在徽菜的烹饪过程中,会特别关注食材的新鲜和品质,并对不同的食材进行恰到好处的搭配,以使菜品的口感更加协调且味道更加美味。
徽菜大锅菜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徽菜大锅菜的历史渊源、特点及制作方法。
2. 技能目标:掌握徽菜大锅菜的制作技巧,学会搭配食材,提高烹饪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徽菜文化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生活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徽菜大锅菜的历史渊源2. 徽菜大锅菜的特点3. 徽菜大锅菜的制作方法4. 食材搭配及调味技巧5. 安全注意事项三、教学对象初中以上学生、烹饪爱好者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地点烹饪教室六、教学工具1. 烹饪用具:炒锅、蒸锅、汤锅、漏勺、铲子、勺子等。
2. 食材:猪肉、鸡肉、鱼肉、豆腐、白菜、土豆、蘑菇、辣椒等。
3. 调料:盐、酱油、醋、糖、葱、姜、蒜、料酒等。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徽菜大锅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徽菜大锅菜的历史渊源、特点及制作方法。
3. 介绍食材搭配及调味技巧,强调食材的新鲜和调味的适度。
4.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徽菜大锅菜食材。
第二课时:1. 学生展示准备好的食材,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分组,每组按照所学方法制作徽菜大锅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各组完成制作后,进行品鉴和分享,评选出最佳徽菜大锅菜。
5. 教师总结点评,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2. 评价学生的徽菜大锅菜制作成果,包括食材搭配、调味、口感等方面。
3. 评价学生对徽菜文化的了解程度。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对外徽菜文化教学教案

对外徽菜文化教学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徽菜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徽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掌握徽菜的特点和烹饪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徽菜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徽菜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徽菜的特色和烹饪技巧。
3. 徽菜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徽菜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对徽菜烹饪技巧的掌握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工具。
2. 徽菜的图片、视频或实物样品。
3. 与徽菜相关的故事、传统和文化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徽菜的特色和美味,引发学生对徽菜的兴趣。
二、讲解徽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15分钟)通过PPT或讲解,介绍徽菜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与徽文化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徽菜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三、展示徽菜的特色和烹饪方法(20分钟)展示徽菜的图片或实物样品,讲解徽菜的特色、烹饪技巧和材料搭配,引导学生了解徽菜的独特之处。
四、探讨徽菜的文化内涵(15分钟)通过故事、传统或文化资料,让学生了解徽菜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发学生对徽菜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五、实践活动(2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徽菜制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徽菜的烹饪过程,加深对徽菜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以深入了解更多关于徽菜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徽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掌握了徽菜的特点和烹饪方法,培养了对徽菜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也加深了对徽菜文化的理解和体验,为他们进一步探索中国饮食文化奠定了基础。
徽菜新考:徽菜不局限于徽州菜

徽菜新考:徽菜不局限于徽州菜关于什么是徽菜,众说纷纭。
例如,有说徽菜是徽州菜的简称,不等于安徽菜。
又如,有说徽州菜源于宋代,兴于安徽商。
徽商没落以后,徽州菜随之衰落并泛化,成为安徽菜。
目前,徽菜位列中国八大菜系之八。
这意味着徽菜在市场经济中蕴含着无形资产的价值与文化价值。
众说纷纭并不利于菜徽的发展与推广。
本文针对徽菜从新详细考证。
值得政、学、商界重视。
徽州菜的起源与发展安徽南部地域可考的历史有2200年。
在宋1120年时,歙州的方腊起义。
1121年徽宗就平定了方腊。
特意改歙州为徽州。
取“徽索”捆绑罪犯的绳子之意。
当时的日常菜肴,就像汉晋时叫新安菜,唐叫歙州菜一样,徽宗以后虽有徽州菜之名,并未提高到“文化”的高度。
至于徽州菜作为一种市场文化的概念源于何时?大多数倾向于始于南宋。
有什么依据?根据《徽州府志》上有两句话:宋高宗问大学士汪藻“歙味”,汪藻回答说:“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
”[1]另外,在《歙县新志》上说:“徽菜起源于徽州府治所歙县”,以当地出产的“果子狸(又称牛尾狸、土名白额)、马蹄鳖”等地方特产烹制出“红烧果子狸、火腿炖鳖”等菜肴得以驰名。
[2]《名菜精华》中说:“在南宋年间,用‘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理’烹制的莱已成为歙味的代表,相传当时上至宋高宗,下至地方官员,都曾品尝过此菜。
[3]明清时期,一些著名诗人、居士都曾慕名前往徽州府品尝“马蹄鳖”之美味,因而此菜驰名全国,成为安徽特有的一道传统名菜。
[4]而《安徽民俗》却说:“徽菜即徽州菜肴的简称……起源于南宋的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
”[5]《物华天宝徽州区》也说:“徽菜即徽州菜肴,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
”“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显其特色,如传统风味徽菜中的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就是选用皖南山区的特产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作主料。
”[6]以上的论述,要点有二:一是徽菜源于南宋。
二是徽菜就是徽州菜。
关于后者,本文下面谈。
这里先说始于南宋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饮食文化概论课程结课作业设计题目:徽菜概论专业班级:食品科学工程学号:姓名:指导老师:袁杨设计日期:前言徽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其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于南宋时期的徽州府(今安徽省黄山市、婺源县和绩溪县一带,府治在今安徽歙县),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
今次我们组五个成员对徽菜的历史起源、种类和原料等资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找寻和整理,其中组员林梓洋负责查询知网文献,找寻有关徽菜的历史起源;组员陈永强负责找寻徽菜的菜色种类;组员叶子强负责找寻煮制徽菜需要用到的各种食材的资料;组员罗德浩负责将资料整合;组员梁永强负责审查润色。
本结课作业对徽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其中包含徽菜的历史起源、发展历史、徽菜的菜色种类、煮制徽菜的原料。
鉴于学生经验有限,设计时间紧张,介绍难免有所欠缺,希望老师给予谅解。
感谢老师的知道和参阅!编者:林梓洋罗德浩叶子强陈永强梁永强 2016年4月目录一、徽菜的起源历史 (4)1.1徽菜的起源 (4)1.2徽菜的成熟 (4)1.3徽菜的繁荣 (6)1.4徽菜的现状 (7)二、徽菜的种类 (8)2.1皖南菜 (8)2.2沿江菜 (9)2.3沿淮菜 (9)1.1徽菜的起源徽菜的发源地( 也是徽菜的中心) 在皖南山区,即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现今黄山旅游风景区。
这里重峦叠嶂,烟云缭绕,河流清澈,可耕土地极少,但盛产竹木、茶及文房四宝。
古徽州原来只生活着一些土著居民,古称山越人,他们世世代代与山为居,利用自然资源维持生活。
汉代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不断迁入古徽州,特别是西晋永嘉年间的。
永嘉南渡,中原地区的不少世族豪强率领家族乡党和佃客、部下等南迁。
由于徽州山川险阻,兵革难至,易守难攻,徽州成为他们的乐居之地。
这些人把中原的烹调技术带入徽州,推动了徽州地区烹饪技艺的提高。
南朝乃至唐宋时期还有人继续迁移至徽州,使得这一地区的人口不断增加,给素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之称的徽州地区的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山里的货物很多,但要通过交换才变成粮食,这迫使人们从事货物流通,把山里的竹、木、茶、文房四宝、漆器运到山外换取粮食。
徽州地处新安江上游,水路交通发达,有利于货物贸易。
生存需要、丰富的地方物产以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刺激了徽人经商的积极性。
安史之乱以后,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商人提供了广阔的贸易天地,于是徽州人经商现象比以前更多,有无徽不成镇之谚。
徽商的贸易,必然推进了徽州饮食文化与外地饮食的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徽州菜肴,提高了徽州菜肴的制作水平。
1.2 徽菜的成熟大的商贾首提盐商,经营活动于当时的盐运衙门设置地扬州。
明清时明清两代,徽商作为我国一支重要的商帮,活跃于大江南北。
徽商最期的淮扬菜已成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大批徽州盐商在扬州的贸易生活,促进了徽菜的发展。
明清时期,徽商在扬州经营颇盛,促进了徽菜与淮扬菜的大交流。
居住在扬州从事商业贸易,尤其是盐业经营的徽商对徽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徽菜厨师厨艺水平的提高。
徽商侨寓扬州,从家乡带来家厨为府第主膳事。
明清时期扬州为东南繁华胜地,五方杂处,各地事商者汇聚此,徽商的交际应酬,商人之间的互为宴请,使徽商家厨结识了各地市厨师和经商者的家厨,这样,徽商家厨厨艺日臻提高。
二是社会餐馆经营徽菜,提高了徽菜档次。
扬州是两淮盐业的经营中心,也是徽商最集中的地方。
明末扬州的城市居民中客籍商人大多数为徽商,徽商通达官府,势力极大,饮食消费高,当时扬州社会餐馆纷纷经营徽菜。
《扬州画舫录》卷十一:乾隆初年,徽人于河下街卖松毛包子,名徽包店。
社会餐馆往往把扬州市场上的烹饪原料和烹饪方法应用于徽菜生产经营,从而提高了徽菜的档次。
三是徽商饮食的奢侈和对美味的追求,客观上促进了徽菜烹饪技艺提高。
徽州盐商富甲天下,饮食生活奢侈糜烂。
据吴炽昌《客窗闲话》卷三《淮南宴游记》记载:鹾商洪姓者,淮南之巨擘也。
其起居服食者,王侯不逮,鲍有恒其人,据《扬州画舫录》载:徽州歙县棠樾鲍氏,志道字诚一,业鹾淮南,遂家扬州。
初,扬州盐务,竞尚奢丽、婚嫁丧葬、堂室饮食,衣服舆马,动辄费数十万。
由此可见,这些徽州大盐商饮食奢侈。
明清时,随着徽菜的发展成熟,其影响不断扩大。
这时出现了有关徽菜的理论著作。
安徽桐城人张英所撰的《饭有十二合》,为全面论述徽菜饮馔的文章。
全文十二部分,一之稻,二之饮,三之肴,四之蔬,五之修,六之俎,七之羹,八之茗,九之时,十之器,十一之地,十二之侣。
虽然全文不超过两千字,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徽州菜肴,是徽菜理论的总结。
1.3徽菜的繁荣经营饮食业是徽商经营的行业中地域性最强的行业,经营徽菜馆的大多为绩溪人。
最初绩溪人只是在徽州境内的歙县、屯溪等地区经营小面店菜馆,后来,随着徽商的足迹遍及全国而逐渐扩散到各地。
徽菜馆顺新安江水路发展到安徽、浙江一带重要城市,诸如杭州、嘉兴、湖州、苏州、镇江、扬州等地。
同治年间(1862 年后),苏州的徽菜馆达十多家,如添和馆、丹凤楼、六宣楼、怡和园、畅乐园、添新楼等均是由徽州邵氏家族开的徽菜馆。
邵氏家族在东方大都会上海开有聚贤楼、新开福园、九华园、鼎丰园、丹凤楼、鼎兴楼、复兴园、聚乐园、聚和园、同义园、鸿运楼、民乐园等十几家徽菜馆。
光绪十一年(1885 年),在上海由绩溪上庄村人胡善增和胡适的父亲胡铁等几个旅沪同乡合资,由胡善增任经理的大铺楼徽菜馆,经营各式徽州面点,同时擅长烹调传统徽菜,尤以红烧方块肉、桂鱼、板鸭等为著名,荤油重、香味浓、色棕黄,颇得徽菜真味,生意非常兴隆。
到了光绪十六年(1890 年),大铺楼改名为老大铺楼,另外开设了两个分店,即上海东郊的东大铺楼和南郊的南大铺楼,均享誉一时《老上海》一书中所说:沪上菜馆,初惟有徽州、苏州,后乃有金陵、扬州、镇江诸馆,至于四川福建等菜馆,始于光复之后。
据民国《上海地方史资料》载:徽菜烹调讲究火功,注意保持原色、原汁、原味,菜肴朴素实惠、醇浓可口,高低档次齐备,各方食客咸宜,深得沪上食客青睐,徽面徽菜也声誉鹊起,几占上海主要饮食市场,在当地烹坛具有相当的地位。
抗战爆发后,上海大部分徽菜馆被迫停业,小部分经营者西撤至武汉,仍坚持经营徽菜,如武汉的胡庆和菜馆、望江酒楼、徽州同庆酒楼等。
抗战时期的临时首都重庆也成了徽菜集中之地,共有徽菜餐馆三四十家,其中乐露春名气最大。
改革开放以来,徽菜得到了长足发展,徽菜厨师遍布天下。
1.4徽菜的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徽菜走过了有宋末的兴起,清朝至民国时期的鼎盛,改革开放以来的低迷和喜忧参半的各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徽菜特有的优势不仅没有得到及时的弘扬,反而在影响力上与其他菜系的差距越来越大。
安徽省黄山市一楼实业有限公司的杨经理介绍:进几年来,游客在美食人家餐厅零点徽菜的数量呈下降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徽菜的影响力下降及草药的口味不符合大众化的需求,以毛豆腐为例,很多游客都点这个黄山特色菜,但是大部分人点了以后都没有吃,因为不习惯这种口味,不仅浪费而且影响徽菜的名声。
2.徽菜的分类徽菜的食材种类多样,皖南和大别山两大山区盛产香菇、木耳、竹笋、茶叶,还有石鸡、野兔、穿山甲、果子狸等山珍野味;长江、淮河、巢湖三大水源提供了丰富的鱼、虾、蟹、鳖、莲、藕等水产资源;淮北平原、江淮地区的肥沃土壤也培育出各类粮油果品,这些都成为徽菜丰富的物质基础。
根据2009年出版的中国徽菜标准,正式确定徽菜为皖南菜、皖江菜、合肥菜、淮南菜、皖北菜五大风味,沿江菜、沿淮菜、皖南菜的总称。
2.1皖南菜皖南菜即所谓的徽州菜,主要是今皖南地区的菜系,向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擅长炖、烧,讲究火功。
芡大油重,朴素实惠。
善于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用木炭制成炭基长时间地用小火炖。
代表菜:火腿炖甲鱼:以徽州山区特有的"沙地马蹄鳖"为主料,火腿及火腿骨等为佐料。
菜成后汤色清醇,肉烂香浓,裙边滑润,无腥味。
红烧果子狸:以栖息山中的果子狸为主料,佐以净梨等原料,红烧成菜后,菜色金黄,汤汁稠亮,狸肉细烂浓香,味鲜甜带有微咸,是冬季时菜中的珍品。
黄山炖鸽:以鸽子为主料,佐以黄山特产山药,置砂锅中用炭火炖成。
其汤色清白,鸽肉酥烂,山药鲜香,原味不失。
清蒸石鸡:以山涧石鸡为主料,佐以徽州山区特产香菇。
成菜汤清见底,肉嫩味鲜。
因盖碗清蒸,原汁原味不散,香郁诱人。
腌鲜鳜鱼:以淡盐水腌制的鲜鳜鱼为主料,佐以猪五花肉、山笋等。
莱成后入口肉嫩白鲜美,为徽州著名的传统风味。
)2.2沿江菜沿江菜又称皖江菜,盛行于芜湖、安庆及巢湖地区,属于小菜系,以烹制江湖河鲜、水禽以及本地“土货”见长,讲究刀功,善于清蒸、红烧。
代表菜有"清香炒悟鸡""生熏仔鸡""八大锤""毛峰熏鲥鱼""火烘鱼""蟹黄虾盅"等。
"菜花甲鱼菊花蟹,刀鱼过后鲥鱼来,春笋蚕豆荷花藕,八月桂花鹅鸭肥",鲜明地体现了沿江人民的食俗情趣。
代表菜:火夹鳜鱼:冬天本来不是鳜鱼的最佳时节,但是这个做法非常聪明地运用了具有时令特色的辅料,火腿、冬笋、香菇也属于冬令滋补食材,色美、形佳、口感丰富。
红烧鳜鱼仔:主料是二两左右的长江野生鳜鱼仔,重点在于用了安庆特产胡玉美蚕豆酱来调味。
石锅江鳗:鳗鱼身上切了花刀后,造型很像海参。
加了蚕豆酱,虽然看起来黑糊糊的十分油腻,但那种浓郁味道倒是比想象的要馋人。
脆皮烤鸭:改良版本的“红皮鸭”,用糖、柠檬等原料调制脆皮水,然后在烤制的过程中不断往鸭子身上浇淋脆皮水。
2.3沿淮菜沿淮菜,主要由蚌埠、宿州、阜阳、淮北等地地方风味构成,菜品讲究咸中带辣,汤汁味重色浓,并习惯用香菜佐味和配色。
淮北名菜是几个美食菜肴的统称,它包含了鱼咬羊,红扒羊蹄,苔干羊肉丝,熬三鲜等,味道各有千秋。
代表菜:折叠麒麟鳜鱼:麒麟鳜鱼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菜。
麒鳞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象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有尾。
古人以此动物象征祥瑞。
此菜因形似麒鳞,故名。
鳜鱼为五大淡水名贵鱼之一,毛刺极少,肉呈蒜瓣状,质地细嫩,味道鲜美。
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平,具补气血、益脾胃的功效,可用以治虚痨嬴瘦、肠风泻血等症。
折叠明珠酥鲍:明珠酥鲍是以肉汤、鸡汤多次烧煮鲍鱼使其肉质鲜酥,在鲍鱼四周围上熟鸽蛋,色白形圆如珠,故名肉汤、鸡汤多次"明珠酥鲍"。
折叠五彩虾松:五彩虾松是汉族传统名菜,属于徽菜系。
菜品因红、黄、绿、棕、白五彩缤纷而得名,鲜脆可口,特适合老年人品尝。
河虾营养丰富,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
折叠鲜奶干贝:蛋乳卤滑嫩,如西施美女之肌肤,故名。
色泽淡雅清爽,滋味鲜咸,宜人,奶香奶味。
折叠葡萄鱼:葡萄鱼,安徽省汉族传统名菜,淮北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盛产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