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测井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第05章 感应测井

第05章 感应测井

By Liu Diren Yangtze University
第3节 曲线特点及其应用
一.视电导率 曲线特点
上下地层对称,曲 线对称于地层中部; 对厚层,半幅点对 应层界面; 厚层中部值最接近 真值。
By Liu Diren Yangtze University
二.影响因素
井眼影响; 层厚围岩影响; 侵入影响; 传播效应的影响
2、仪器和测量
类似于声波的测量 设计
By Liu Diren Yangtze University
By Liu Diren Yangtze University
二 资料应用
1、求σ和ε
α=ω t pl
20 × lg E1 β= E2 8.686L
对高频低电导率介质, 则
α=ω ε σ β= 2 ε
ωσ
2
ωε 2 ωε 1+( )+ σ σ ωε 2 ωε 1+( )- σ σ
ωσ
2
1、介电常数与高频电磁场特性的关系
相位常数 衰减常数
α= β=
ωσ
2
ωε 2 ωε 1+( )+ σ σ
1+(
ωσ
2
ωε 2 ωε )- σ σ
对低频高电导率介质,
ωε σ
只与
<< 1,则
α= β=
ωσ
2
σ 有关
接受线圈
涡流
二次 交变磁场
发射线圈
一次次 交变磁场
2、二次感应电动势与地层电导率
任一单元环在接收线圈上产生的二次感应 电动势(有用信号)
dVR = K g σ drdz iω nT nR sT s R I 仪器常数K = 4πL 3 L r 单元环微分几何因子g = 3 3 2 ρT ρ R

第三章 感应测井

第三章 感应测井

主要差异在于:
深感应探测深度大,测量原状地层电导率
浅感应(中感应)探测深度小,测量侵入带地层电导率
八侧向测井电极系
八侧向的测量原理与七侧向相似,只是它 的电极距较小,电流层的厚度为0.36m, 两个屏蔽电极间的距离略小于1m,回路电 极距主电极比较近。由于其纵向分层能力 高,因此,八侧向测井可以给出清晰的纵 向变化细节。但是,它的读数受井眼和侵 入带的影响比三侧向和七侧向大,其探测 深度较浅,约为30~40cm,读数主要反映 冲洗带电阻率的变化。 RFOC—— 八侧向测井电阻率
二、讨论
1 、单圆环几何因子g
单圆环几何因子取决于单圆环与线圈的相对位置 和距离。它的物理意义是:截面为ds的单圆环对 总信号的贡献。
L r3 g 3 2 R13 R2
2 、全空间的几何因子 可以证明:



gds

0
L r3 2 (r 2 (L 2 Z ) 2 )3 (r 2 (L 2 Z )2 )3 dzdr 1
(均质校正)
2)井眼校正
A
3)围岩校正
注:围岩校正图版有多 张要根据围岩电阻率和 井径等选用
使用方法: (1)根据a 和h交会于 A点 ( 2)确定校正后的Rt
4、侵入校正
在进行侵入校正时,首先要根 据其它测井资料,求出侵入带 电阻率Ri(或电导率σi )、侵 入带直径Di,根据Di值选相应 的图版,然后从感应测井曲线 上读出解释地层的σs和厚度h。 从图版纵坐标上找出σa的点, 由纵坐标向右引水平线与相应 的σi曲线相交,交点的横坐标就 是σ t的值。
探测深度较浅,井附近介质影响较大。 3)当r>2L后,gr较小,Gr较大。 这说明远离井孔的介质对测量结果影响小。

第5章感应测井

第5章感应测井

第五章感应测井前面讲的电阻率测井存在的问题:供电电极发射供电电流,流经泥浆进入地层,然后得到地层的电阻率,这些测井方法只能在水基泥浆井中使用。

对于油基泥浆井来说,由于电流无法进入地层,因此电阻率测井就无法使用了。

为了解决在油基泥浆井中测量地层电阻率,产生了感应测井,它是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研究交变电场的特性来反映地层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感应电阻率比普通电阻率测井方法更优越,例如以后要提到,感应测井受围岩的影响较小,对低电阻率地层反映灵敏,目前感应测井已得到广泛应用。

§5-1 感应测井的基本原理一、线圈系结构线圈系相当于普通电阻率测井的电极系,双线圈系由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组成(69 页图5-1 双线圈系感应测井原理图)。

发射线圈到接收线圈的距离叫线圈距,记作L。

二、感应测井的基本原理1 .单元环理论测井原理概述:发射线圈通以频率一定,振幅稳定的交变电流,它在地层中产生交变磁场(也称一次磁场)。

根据电磁场理论,交变电场产生交变磁场, 交变磁场产生电场,因此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在地层中产生感应电流,它是以井轴为中心的环流,称为涡流;涡流又产生交变磁场(又称二次磁场),在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

接收线圈感应电动势取决于感应涡流的大小,而涡流的大小又取决于地层的电导率,感应测井实质即记录接收线圈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并经刻度最终转化成地层的电导率。

另外,发射线圈还在接收线圈直接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电动势与地层性质无关,称为无用信号,记作E x,也记作E无用。

而把与地层电导性质有关的感应电动势叫有用信号,记为E有用,实际测井时只记录有用信号。

有用信号同无用信号的相位差90。

,因此可以利用相敏检波器压制无用信号而直接记录有用信号。

(有用信号的大小♦涡流的大小-地层电导率)--------------------------------- ►感应测井记录的有用信号,是由于地层中感应电流(涡流)的变化,在接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要确定接收线圈感应电动势的大小,首先确定地层de d 1dtiw21(1)中感应涡流的大小。

(完整)1-3感应测井

(完整)1-3感应测井
率还是低电导率地层,曲线的极值都与地层中点 相对应。因此,对低电导率地层应取极小值,对 高电导率地层应取极大值。
围岩的视电导率值也从曲线上选取。若围岩 是均匀的,可直接从对应的曲线上读得,若围岩 是不均匀的,则应在靠近目的层的围岩处取值。
2、确定地层真电阻率Rt 视电导率曲线校正后,得到地层电导率,由
下式即可确定地层电阻率。
Rt
1000
t
其中:Rt—地层真电阻率(欧姆米);
t —地层电导率(毫西门子/米)。
❖ 径向上:靠近线圈系的介质(r<0.5L)对测量结果影响较 大,表明井内泥浆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且探测深度较 浅。
❖ 无用信号比有用信号幅度高几十甚至上千倍。
3.多线圈系的特性
多线圈系是由许多双线圈系组合而成的。双线圈系的特 性是计算多线圈系特性的基础,也是设计多线圈系的依据。
为了改善线圈系的径向特性和纵向特性,在原来双线圈 系中附加一些线圈,与原来的线圈(主线圈)构成新的线圈对。
设计时,使这些线圈对的有用信号,即主要来自浅部 (井眼和侵入区)和围岩的信号去抵消主线圈对相应部分的无 用信号,从而提高地层及其深部信号的比例,起到“聚焦” 的作用。
4.0.8m六线圈系简介
目前我国使用的感应测井线圈系是六线圈系,线圈系 的排列及圈数如图所示。因为它的主发射线圈T1和主接收线 圈R1的距离是0.8m所以通常也叫做0.8m六线圈系。
(1)线圈系的无用信号应为零; (2)线圈系径向特性应保证使钻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小; (3)线圈系的纵向特性应使上下围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小, 即分层能力强; (4)为了便于解释,在上下围岩电导率相同的情况下,对 于均匀地层,曲线应是对称的。
1.双线圈系的横向探测特性

第5章 感应测井

第5章  感应测井

值的相对贡献。
地层模型
Gr g (r , z )dz

a Gr (r ) (r )dr
0


(r , z ) (r )
二、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
2 k Gr [(1 k 2 ) K (k ) (2k 2 1) E (k )] L
r L

k
1 4 2 1
DdS q
S感应测井原理源自微分形式 D H J t
物理意义
安培环路定律
B E t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磁通连续性定律 高斯定律
S
B 0
D
麦 克 斯 韦 方 程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二 、 感应测井仪的结构 感应测井仪的井下部分如图所
示,由线圈系和电子线路组成。
线圈系:T和R按一定方式组合。
线圈距L:T和R间的距离为。
线圈参数:匝数N、截面积S及
绕向。 发射线圈T通有交流电,发射频率为20kHz。
第一节
一、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原理
d dt
电磁感应原理
单元环:将地层看成半径不 同、同轴的无数个圆环组成。 这个圆环称为单元环。 涡流:单元环中存在的电流。 单元环几何因子:单元环在 接收线圈产生的信号的贡献。
双线圈系感应测井原理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1、发射线圈在空间产生的一次磁场 磁偶极距 m SI ISe z 磁偶极距在空间产生的磁场
分别为0.15米、 0. 8米、1.5米。计算介质的视电导率。
二、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
2、纵向几何因子 线圈系纵向探测特性用于

第四章 感应测井

第四章 感应测井

r=2.5米的圆柱状介质对测量的贡献为77%。r=0.5米以内 的介质对测量结果贡献为22.5%,说明井孔和侵入带影响 较大,这是双线圈系的一大缺点。
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
2、纵向几何因子 为了研究地层厚度、围岩对视电导率的影响, 需要讨论线圈系的纵向为:
20kHz。此时,在接收线圈(nR、SR)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周 围介质的电阻率无关,称为无用信号;在周围介质的线圈系中也 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生电流。在单元环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及感 生电流分别为:
inT ST r de I 3 2lT
2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inT ST r dI 3 4lT
第三章 感应测井
电阻率测井仪要求介质必须具有一定的
导电能力,在油基泥浆和空气钻井内无法测 量,为解决这一问题,1949年H.G.Doll以电 磁感应原理为基础,提出了感应测井方法, 后来出现了实际生产中常用的双感应测井,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阵列感应测井,并得到
广泛应用。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一、电磁感应原理
ε—感应电动势(伏特);Φ— 磁通量(韦伯);T— 时间(秒)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二、感应测井仪的结构
感应测井仪的井下部分如 图所示。它主要由线圈系 和必须的电子线路组成。 其中线圈系由发射线圈T和 接收线圈R按一定方式组合 而成。各类线圈分别用匝 数N和截面积S来描述。发 射线圈和接受线圈间的距
当一个导体回路中的电流变化时,在附近的另一个 导体回路中将出现感应电流;或者把一个磁铁在一个闭 合导体回路附近移动时,回路中也将出现感应电流,即 穿过一个回路的磁通发生变化时,这个回路中将出现感 应电动势,并在回路中产生电流,感应电动势等于磁通 量变化率的负值,这一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测井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地下岩石物性参数的方法。

它是通过在井内向地层发送电磁信号,然后接收地层对这些信号的响应,从而得到地层的一些物理参数,如电导率、自然伽马辐射等。

感应测井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地质勘探领域,对于确定地层的含油气性、岩性、孔隙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感应测井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现象。

当在地下岩石中通过交变电流时,会在周围产生交变磁场。

而地层中的导电体会对这个磁场产生响应,导致感应电流的产生。

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地层的电导率有关,通过测量感应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可以推断出地层的电导率,从而得到地层的一些物理参数。

感应测井的原理可以用以下几个步骤来描述,首先,感应测井仪器在井中发射高频电磁信号;其次,这些信号在地层中传播,与地层中的导电体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电流;然后,感应测井仪器接收这些感应电流,并测量其大小和相位;最后,根据感应电流的测量结果,推断出地层的电导率和其他物理参数。

感应测井的原理具有一些优点。

首先,它不需要直接接触地层,可以在井眼中进行测量,避免了传统测井方法中需要取芯的麻烦和成本。

其次,感应测井可以在井眼中实时测量地层的物性参数,为地质勘探和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实时数据支持。

最后,感应测井可以对地层进行全方位的测量,可以得到地层的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对于地质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感应测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地层中的含水量会对感应测井的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进行校正和解释。

其次,地层中的其他非导电体也会对感应测井的结果产生干扰,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最后,感应测井仪器本身的性能和精度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进行仪器校准和数据处理。

综上所述,感应测井原理是一种通过电磁感应来测量地下岩石物性参数的方法。

它具有实时、全方位的测量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层特点、仪器性能和数据解释,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感应测井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地质勘探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对于资源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5第五章感应测井解析

5第五章感应测井解析

ER K 仪




0
g drdz
– 上式表明视电导率是空间各个单元环电导率的加权平均 值,其权系数就是相应单元环的几何因子 g ,它代表空 间各单元环对视电导率相对贡献的大小。
08:28:39 第五章 感应测井 17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三、地层视电导率
– 由于几何因子满足归一化条件,上式可以写为:
08:28:39 12
第五章 感应测井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二、感应测井的几何因子理论
– 假设整个空间是均匀无限介质,其电导率为 σ ,整个均 匀介质的全部涡流在接收线圈R中产生的的感应电动势, 是无数个以井轴为圆心位置不同,半径不同的单元环所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总和 ΣdeR,由于ΣdeR与介质电导 率σ有关,称此电动势为感应测井的有用信号ER。
第五章 感应测井
在前面讨论的直流电法测井(普通电阻率、侧向测井 、微 电阻率)中,都是在井下地层形成直流电场。只有当井内 有导电泥浆时,才能使用这些方法。有时为了获得原始 含油饱和度资料,需要油基泥浆钻井;有时为了避免破 坏地层的原始渗透性,采用空气钻井。在这样的条件下, 井内没有导电介质,不能使用直流电法测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克服非导电介质 的影响,开发了感应测井。感应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 层的电导率σ 来研究地层性质的测井方法。也可以用于 淡水泥浆中。
08:28:39 第五章 感应测井 23
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
一、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 – 2. 纵向几何因子
• 为研究层厚,围岩对视电导率σa 的影响,将 z (单元环据测量点 的垂直距离)值一定的单元环几 何因子g对r积分,即得纵向微分 几何因子Gz: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测井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获取地下岩石物性参数的方法。

它通过在井眼中放置感应线圈,利用感应线圈与地层中导电性不同的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地层中的电性参数。

感应测井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原理,通过对地下岩石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进行测量,从而得到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水含量等重要参数。

感应测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感应线圈在地层中激发电磁场,当地层中存在导电性不同的岩石时,这些岩石对电磁场的响应也不同。

感应测井仪器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对电磁场的响应,可以得到地层中的电性参数。

感应测井主要包括电阻率测井、自然电位测井和感应极化测井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地下岩石的电性参数,从而推断地层的物性。

在实际应用中,感应测井广泛用于石油勘探和地质勘探领域。

通过感应测井可以获取地层的电性参数,从而识别地层中的含油、含水和含气等不同类型的岩石。

感应测井还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地下岩石的物性,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

感应测井原理的核心是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磁感应定律指出,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者磁场的强度发生变化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而麦克斯韦方程组则描述了电磁场的基本规律,通过这些方程可以推导出感应测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总的来说,感应测井原理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获取地下岩石物性参数的方法。

通过对地下岩石的电性参数进行测量,可以获得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水含量等重要参数,为石油勘探和地质勘探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

感应测井原理的应用将会在地质勘探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

二 、感应测井线圈系的选择
双线圈系(一个发射线圈,一个接收线圈)的探测特性. 复合线圈系( 多个发射线圈,多个接收线圈)的探测特性. 感应测井仪器(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探测深度和纵 向分辨率)是评估感应测井仪器的重要指标,它与地层
参数(如冲洗带电导率、原状地层电导率、围岩电导率)
分布有关。现在流行的横向探测深度和纵向分辨率的定 义是基于道尔(Doll)的几何因子理论发展起来的。
s
围岩
t
s
i
m
侵入带 围岩
原状地层
分区均匀介质地层模型
无用信号Vx(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间的直接耦合电动势):
VX
2 i nT nR S0 I 3 2 L
将VR与Vx相比,并带入常数得
| VR | 8% | VX |
在测井中,应把VX 消除掉。为消除无用信号,一般采用 下面两个措施: 1) 采用复合线圈系,有意识地压制无用信号。 2) 利用VX与VR间90°的相位差,可在线路中加入相敏检 波器来进一步压制。
2. 复合线圈系
复合线圈系是由串联在一起的多个发射线圈和串联在
一起的多个接收线圈所组成。它们分别用 T0 , T1 , …… , TL 和 R0 , R1 , …… , Rm 代表 , 其匝数分别是 nT0 , ……, nTL和nR0,……,nRm,其中T0和R0称为主发射和主接收线 圈,它们的匝数 nT0和nR0)一定是最大的
围岩影响较大 薄层探测不准
定义纵向积分几何因子等于0.5时对应的层厚为纵向分辨率。
Cs
Ct
Cs
一个h=1m,Ct=200ms/m的水平地层,在Cs=400ms/m的围岩 中,求线圈距为1m的双线圈系在地层中点时的视电导率值和 围岩贡献的大小? Ca=Ct*Gt+Cs*(1-Gt) 通过查图,可知Gt=0.5 Ca=200*0.5+400*0.5=300ms/m 围岩的贡献率: Cs*(1-Gt)/Ca=400*0.5/300=66.7%

第三章 感应测井_2008讲解

第三章 感应测井_2008讲解

R
二次场
T L=TR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注: 1)在接收线圈产生两种感应电动势: 直(无):由一次场产生,与磁化率K有 关,石油测井不测K,直为无用信号; R(有):由二次场产生,与导电率有 关,正是要测的,R为有用信号。 注:一次场与二次场之间相差/2,利 用相敏检波可以把它们分开。
RFL:八测向(冲洗
带电阻率) 6 RILM:中感应
(侵入带电阻率) RILD:深感应 (原状地层电阻率)
Rt:地层电阻率 di:侵入带直径 Rxo:冲洗带电阻率
Ri=1000/50=20欧姆.米
求得:
t=220 毫欧姆/米(ms/m)
使用图板时,根据聚焦测井读数与深感应测井读数之比(RFL/RILD)找出相应的纵 坐标,并由该点作一水平线;再根据中感应测井读数与深感应测井读数之比 (RILM/RILD)找出相应的横坐标,并向上作一垂直线与水平线相交;根据交点的位置 由实曲线上读出比值Rxo/Rt和Rt/RILD,由短划线上读出侵入带直径,如果交点不在曲线 上,则用内插方法读值,用深感应测井读数乘以比值Rt/RILD即可得出地层真电阻率。
主要接收来自地层的信号,而泥浆、侵入 带的信号难以进去。 T2R2聚焦发射和聚焦接收线圈主要消除围 岩的影响,提高分辨能力。
注意:
感应测井同样有深浅之分
深: T2 0.75 Ro 0.25 R1 0.5 T1 0.25 To 0.75 R2
-7
100
-25 -25
100
-7
浅: T2 0.96 To 0.4 R1 0.2 T1 0.4 Ro 0.96 R2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是利用交流电 的互感原理,在发射线圈中 通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在接 收线圈中会感应出电动势。 由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都 在井内,发射线圈的交变电 流必然在井周围地层中感应 出次生电流(涡流),这个 电流在与发射线圈同轴的环 形地层回路中流动,并产生 一个磁场,这个磁场在接收 线圈中产生二次感应电动势 ,该感应电动势与涡流的强 度有关,即与地层的电导率 有关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测井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测量地下岩石物性参数的方法。

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感应测井技术被广泛应用,它能够提供地层中各种参数的定量信息,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感应测井原理的核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测量地下岩石的电性参数。

当感应测井仪器通过井眼下的地层时,会发出高频交变电磁场,这个电磁场会感应出地层中的感应电流。

根据感应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差,可以推导出地层中的电导率、介电常数等物性参数。

感应测井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地层中的电性差异来进行识别和解释。

地层中不同岩石的电性参数差异很大,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地层中的感应电流来判断地层中的岩石类型、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

这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信息。

感应测井原理的应用范围很广,不仅可以用于油气勘探和开发,还可以用于地热能、水资源等领域。

感应测井技术可以在不同地质环境下进行应用,包括陆地、海洋、深海等。

它可以提供精确的地层物性参数,为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感应测井原理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随着电子技术和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感应测井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现代感应测井仪器具有体积小、测量精度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可以实现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测量,为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感应测井原理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测量地下岩石物性参数的技术方法。

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测量精度高、适应性强等特点,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感应测井技术将会在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地层物性的方法。

它利用了地层岩石对电磁场的不同响应,从而获得有关地层的信息。

感应测井是通过电磁感应探测原理来测量地层的电性和导电性。

当感应测井仪器通电时,在测井仪器周围形成一个交变电磁场,这个交变电磁场会穿透地层。

在地层中,交变电磁场会诱导出感应电流。

这个感应电流会遇到地层中电阻和导电性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样就可以通过测量感应电流的变化来推断地层的性质。

测量中,感应测井仪器通常采用的是多频道感应测井技术。

它可以同时测量多个频率的电磁场和感应电流,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感应测井的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

它适用于测井井内的地层物性测量,如电导率、介电常数等。

这些测量结果可以帮助地震学家、地质学家等判断地层性质、岩性和含矿等情况,进而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

感应测井在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油田勘探和开发中。

它可以提供关于地下油藏的电性和导电性信息,帮助勘探人员确定油田的边界和储量,进而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

总之,感应测井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测量地层物性的特点。

通过测量地层对交变电磁场的响应,可以得到有关地层的电性和
导电性信息。

这一技术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勘探效果和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感应测井

第五章感应测井

• 对公式积分得: ER K gdrdz 0
• 看出单元环的几何因子是由单元环的几何位 置决定的。
• 它的物理意义是:在无限厚均匀介质中,单 元环在接收线圈中产生的信号占全部地层在 接收线圈中产生的有用信号的百分数。
• (4)非均匀介质的视电导率
井、侵入带、原状地层 和上、下围岩。

则视电导率为 : a
第五章 感应测井
• 电阻率测井存在的问题: • 供电电极发射供电电流,流经泥浆进入地
层,然后得到地层的电阻率,这些测井方 法只能在水基泥浆井中使用; • 对于油基泥浆井来说,由于电流无法进入 地层,电阻率测井就无法使用。
• 感应测井,它是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通 过研究交变电场的特性来反映地层电导率 的一种测井方法。
L r3
g
2
l
3 R
lT3
g为单元环几何因子, 它只与单元环的位置和大小有关
deR Kgdrdz
• (2)有用信号和无用信号 • 发射线圈还在接收线圈直接产生感应电动
势,这个电动势与地层性质无关,称为无
用信号,记作 E X ;
• 与地层电导性质有关的感应电动势叫有用 信号,记为 E 有用 ;
• 实际测井时只记录有用信号 。
中心半径为r和深度为z的各不相同的许许 多多的地层圆环组成,称为单元环。
• 原理: • 一次磁场:交流信号源通过T向周围发射频
率为 f 20kHz的等幅正弦交流电,在介 质中产生交变电磁场;
• 涡流 :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在地层中产 生感应电流,它是以井轴为中心的环流, 称为涡流 ;
• 二次磁场 :涡流又产生交变磁场 ,在接收线 圈产生感应电动势。
信号的贡献。 • (1)横向微分几何因子: • 以井轴为中心单位径向厚度无限延伸的圆筒

第5章感应测井讲稿

第5章感应测井讲稿

其最终结果为:
(3)纵向微分几何因子 或者
gz
0
g zjk
'
L jk
nTj nR k L jk
g z ( z ) g r (r , z )dr
j ,k 0

zT z R 8( z j 2 k ) 2 1,m
g zjk ( z )
j , k 0

1,m
nTj nR k L jk
2)单元环在接收线圈的感应信号
dVR i M R dI ' dI ' iwM T IG 2 M R M T GI
2 2 nT nR S02 I L r 3 drdz 3 3 4 L 2 T R

仪器常数 几何因子
2 2 nT n R S 02 I K 4L
j ,k 0

L jk
g rjk (r )
L jk
1, m n n T j Rk j ,k 0

四、0.8六线圈系探测特性
横向微分几何因子
图 3
g 00
图中可知:0.8六线圈系的径向探测深度远比它的主线圈对 的要大。而且除了“高山”,还有“深谷”这是由于某些 地方的g取负值的缘故,即这些地方的匝数为负值。


4)线圈系结构对称 补偿线圈和聚焦线圈都是偶数个,其位置对主线 圈具有对称性,同名线圈对的匝数相等,测量的 视电导率曲线具有对称性。 5)有用信号损失小 补偿线圈和聚焦线圈均使得有用信号的强度减小, 因而应通过选择线圈的匝数尽可能小的减小有用 信号。

6)复合线圈系的互感系数最小 复合线圈系的无用信号
VR K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趋肤效应
0.100
0.010
0.001 0.001
0.010
0.100
1.00010.000地层电导率 (S/m)
1米双线圈系视电导率与地层电导率的关系
2016/10/31
产生趋肤效应的原因: 电磁波在导电媒质中传播时电磁感应产生的涡
流导致的能量损耗和相位改变。
2016/10/31
趋肤效应影响因素 频率选择考虑的因素
k 2 is
(2) 直耦电动势(直耦信号)
iI T AT N T AR N R Vm 3 2L
2016/10/31
(3) 视电导率(测量信号)
定义
V Vm sa K
2 2 AT AR N T N R I T K 4L
仪器常数
一般表达式
2i ikL 1 ikLe 1 sa 2 L
(4)趋肤深度
(2 (s ))
12
结论:均匀地层中,视电导率是L/δ的函数。
2016/10/31
(5)多线圈系的视电导率计算公式
sa

j 1 i 1 M
M
N
Ni N j

j 1 i 1
Lij N N N i j Lij
s aij
式中,M是发射线圈个数,N是接收线圈个数, Ni和Nj分别是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匝数,Lij是发射 与接收线圈间距。
2016/10/31
N B N R
3
(3) 视电导率
NT NR NT NB s aTR + s aTB LTR LTB sa NT NR NT NB + LTR LTB
2i 1 ikL ikL sa ( 1 ikL ) e ( 1 ik L ) e L2 1 2
L r g Doll ( r , z ) 3 3 2 rR rT
3
2016/10/31
1.0
(1)径向微分几何因子
RGF (1/m)
0.8
0.6
σ σ σ σ σ
=0.0 =0.5 =1.0 =5.0 =9.0
g RGF ( r ) g ( r , z )dz


0.4
0.2
0.0
-0.2 0 1 2 3 4 5
Moran 几何因子


均匀地层由很多小 导电环组成,考虑 导电环之间涡流的 相互影响。 均匀地层电导率是 从零通过扰动逐渐 建立起来的,积分 表示了这过过程。 非均匀地层在背景 电导率上的扰动, 这是对应于背景电 导率几何因子。
1
s
g M ( r , z, s ) s
Born 几何因子

0
g D (1 ikrT )e ikrT (1 ikrR )e ikrR ds
IRGF
0.8
0.6
0.4
0.4
0.2
0.2
0.0
0.0
σ σ σ σ σ
=0.0 =0.5 =1.0 =5.0 =9.0
-0.2 0 1 2 3 4 5
ρ
(m)
-0.2 0 1 2 3 4 5
R (m)
径向微分几何因子
2016/10/31
径向积分几何因子
双线圈系二维响应
2016/10/31
3. 传统双感应测井: 仪器结构
g B ( r , z, s b )
2016/10/31
g D (1 ikrT )e ikrT (1 ikrR )e ikrR
3. 几何因子应用
(1) 几何因子在感应测井仪器特性分析和测井异常解释中的应用 二维几何因子反映了测井时井眼、冲洗带、侵入、围岩等环境 影响。因此,在阵列感应测井仪中,二维几何因子用来描述二维环 境影响。 径向微分和积分几何因子描述了仪器的径向探测特性。积分几 何因子用于定义仪器径向探测深度;在解释中,径向几何因子用来 分析井眼、冲洗带、侵入等径向地层对原状地层的影响。 纵向微分和积分几何因子描述了仪器的纵向探测特性。纵向积 分几何因子用于定义仪器的纵向分辨率;在解释中,纵向几何因子 用来分析仪器的纵向分层能力和围岩的影响。 一般的感应测井中,用Doll几何因子来定义仪器径向探测深度和 纵向分辨率,当地层电导率不为零时,用其它考虑趋肤效应的几何 因子来分析仪器的探测特性。


2016/10/31
实部与虚部分离,幂级数展开
s aR
5 2 L 2 L 3 1 L 4 1 L s 1 + + 3 15 18 105
s aX
5 2 L 1 L 2 2 L 3 1 L s + + 3 2 15 105
Lxo
hmc
上围岩
H
井 眼
冲 洗 带
侵 入 带
原状 地层
泥饼
下围岩
(1) 裸眼井剖面基本地层模型
2016/10/31
Lh Li
上围岩
H
井 眼
侵 入 带
原状 地层
下围岩
(2) 最简单的二维地层模型
2016/10/31
一、感应测井测量原理
1. 电磁感应原理 S J
d V dt
B ds
ρ
(m)
含义:单位厚度无限 长薄圆筒地层对测量 信号的相对贡献大小。
ρ

2016/10/31
(2)径向积分几何因子
R
1.0 0.9 0.8 0.7 0.6 0.5
g IRGF ( R) g RGF ( r )dr
0
IRGF
0.4 0.3 0.2 0.1 0.0 -0.1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1. 电阻率测井模型
电阻率测井的目的: 获取原状地层电阻率。
(1) 裸眼井剖面基本地层模型 原状地层周围的状况: 井眼及泥浆电阻率、泥饼及其电阻率、冲洗带 及其电阻率、过渡带(或环带)及其电阻率、上下围 岩及其电阻率、仪器偏心、井眼的粗糙度和井洞、 电各向异性、地层倾斜等。
2016/10/31
Lh Li
s
Jj
zR rT r2 + ( z zT )2 T
双线圈系电磁 感应测井原理
zT
O
2016/10/31
3. 感应测井基本概念
(1) 接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测量电压)
iI T AT N T AR N R ikL V (1 ikL)e 3 2L
式中
2f
AR AT a 2
感应测井基本原理
仵 杰
西安石油大学
2016/10/31
感应测井基本原理
提纲:
一、感应测井测量原理 1. 电阻率测井模型 2. 电磁感应原理 3. 感应测井基本概念 4. 三线圈系测量原理 二、几何因子理论 1. Doll几何因子 2. 各种几何因子比较 3. 几何因子应用
2016/10/31
一、感应测井测量原理
σ σ σ σ σ
=0.0 =0.5 =1.0 =5.0 =9.0
R (m)
含义:半径为R无限长圆 柱状地层对测量信号的 相对贡献。
R
2016/10/31
(3)纵向微分几何因子

VGF (1/m)
1.0
0.8
0.6
0.4
σ σ σ σ σ
=0.0 =0.5 =1.0 =5.0 =9.0
gVGF ( z ) g ( r , z )dr
适用于均匀地层;非均匀 地层,只有实部描述了测 量信号的实部,虚部不反 映测量信号的虚部。 适用于均匀地层;非均匀 地层,只有实部描述了测 量信号的实部,虚部不反 映测量信号的虚部。 不适用于均匀地层,只适 用于非均匀地层的扰动描 述,且实部和虚部必须独 立使用。
1 ikr ikrR T g 1 ikr e + 1 ikr e D T R g G ( r , z, s ) 2
0
0.2
0.0
-0.2 -5 -4 -3 -2 -1 0 1 2 3 4 5
z (m)
含义:单位厚度水平 薄层对测量信号的相 对贡献大小 。
2016/10/31
(4)纵向积分几何因子
H /2
g IVGF ( H )
H / 2
g
VGF
( z )dz
含义:厚度为H的水 平地层对测量信号的 相对贡献大小
0.8
0.6
0.4
σ σ σ σ σ
=0.0 =0.5 =1.0 =5.0 =9.0
T
R
0.2
0.0
双线圈系结构
1.0
-0.2 -5 -4 -3 -2 -1 0 1 2 3 4 5
z (m)
纵向微分几何因子
1.0
0.8
0.6
RGF (1/m)
σ σ σ σ σ
=0.0 =0.5 =1.0 =5.0 =9.0
O
T3
r5
R1 r4 R2
T2
T1
r3
R3
r1
r2
传统双感应测井仪器的线圈系布置方式
测井响应特性
2016/10/31
0.8 0.7 0.6 0.5
VGF (1/m)
0.4 0.3 0.2 0.1 0.0 -0.1 -0.2 -5 -4 -3 -2 -1 0 1 2 3
σ σ σ σ σ
=0.0 =0.5 =1.0 =5.0 =9.0
式中
xL
2016/10/31
二、几何因子理论
1. Doll几何因子 Doll 几何因子是 Doll ( 1949 )在提出感应测井 方法同时为了描述地层各部分对测量信号贡献,即 感应测井测量信号来源而提出的。它将地层看作由 很多小的导电环组成,不考虑导电环之间的相互影 响。对于双线圈系,Doll几何因子的表达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