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电影赏析
俄罗斯影片赏析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闲暇时光,我会翻开记忆的影集,细细回味那些在生活中留下的光与影。
孩童时期的国产动画影片,会令我细细回味;青年时期,最喜欢的是姜文等国内导演拍摄的诸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类散发着纯真气息的影片。
如今,屏幕上充斥的美国大片,以宏大的场面和梦幻的视觉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全世界观众的眼球。
就当我在3D,在IMAX的电影效果中迷失真实世界的时候,俄罗斯影片,带着春风般的清新走进了我的大学课堂。
不,应该是走进了我的生活。
她带着俄罗斯民族特有的热情、奔放,以及真真实实的存在,甚至可以触及的爱恨情仇,一遍遍叩击我的心灵。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不仅仅是一卷胶片,一部影片,更是一位带我一起经历了很多故事的情感真挚,敢爱敢恨的俄罗斯姑娘。
这位姑娘有一双明媚的眼眸——情感真挚。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人物的感情丰富且真挚。
主人公没有伪装,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即使是黑白的画面,也有彩色的感情世界。
就像姑娘会说话的双眸一样,最具感染力。
当《骠骑兵之歌》中,阿加洛娃和上尉谱写出那段机缘巧合的战地情结时;当《雁南飞》中,维罗妮卡将鲜花发给群人来祭奠她悲凄的爱情时;当《灰姑娘》从墙角出现,穿上那双被自己遗忘在城堡台阶上的水晶鞋;当《西伯利亚理发师》在寒冷的西伯利亚森林中挥舞起偌大的剪刀手……每每到这样的时候,我心中都会升腾起一种或是欣喜,或是酸楚的感动。
无论是大团圆结局,或是遗憾散场,俄罗斯影片,总有一种情愫萦绕在人的心头,久久不去。
其实,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是生活赋予了我们情感,并让我们切身体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酸甜苦辣。
俄罗斯影片取之于生活,也真实地反映了生活。
从小人物的情感纠葛,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变迁,事态的发展不会为个人感情所左右,也不会出现一些大片中力挽狂澜的救世主情节。
结局欢乐也好,残酷也罢,这就是生活,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踏踏实实过着的生活。
就像《雁南飞》中鲍里斯抛下未婚妻献身战场,就像《丑八怪》中阴暗可悲的童心……不管观众多么惋惜,我所接触过的俄罗斯影片中既没有主角死而复生的画面,也没有扭曲事实的情结。
《俄罗斯电影赏析》课论文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摘要】俄罗斯影片不像美国影片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影片主要是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来表现它所要表达的主题。
本学期欣赏的影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讲述生活中普通民众的生活,一种是反映卫国战争时期普通战士生活命运。
这篇文章分别用《办公室的故事》和《士兵之歌》两部影片来浅析这两种影片。
文章主要是通过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剖析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影片表达主题所运用的手法等方面来分析。
最后通过对这两片比较有代表性的影片来总结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关键词】俄罗斯电影卫国战争普通小人物这学期就要结束了,看了一些俄罗斯的优秀影片,对俄罗斯影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下面我就主要通过本学期所看的两部影片来谈一下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统筹来说,我认为俄罗斯影片充满幽默,同时能够启发人们从哲理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其实人们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学期所看的第一部影片是《办公室的故事》。
对于这部影片,我至今记忆犹新,在这片影片中,那些幽默搞笑的对话以及演员的精彩表演能带给人无尽的欢乐。
这部电影是由前苏联喜剧大师埃·梁赞诺夫导演的,电影生动的演绎了一场不打不相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爱情闹剧,属于外在严肃、内含无尽张力与喜剧因素的冷幽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
不能不说大师的手法高明,往往能够以小见大,。
这部影片通过描写小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反映整个社会的现状。
影片讲的是某轻工业局局长卡卢金娜是个性格孤僻,言行和外表都有些男性化的怪女人,职员背后都叫她冷血动物。
职员纳瓦谢里柴夫年轻时是个才华出众的青年,但是现在却变得穷困潦倒,唯唯诺诺。
他是不幸的,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备尝艰辛。
工作勤恳,但是却由于不善于在上司面前表现自己,而他的上司又偏偏是个性格怪癖的中年妇女,在下属面前不苟言笑。
这两个性格对立的人之间,似乎是找不到一致的地方,但是就是这两个人经过几次碰撞之后,居然产生了爱情。
这部影片是在整个机关生活的大背景下来写这两个人的,任何环境相联系,个人与社会相交在一起,是影片更加贴近生活,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俄罗斯电影赏析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我是一个爱电影的人,国内、欧美、日韩还有泰国电影都看过不少,也常常在心中排了个一二三。
唯独之前对俄罗斯的电影是空白,开始选这门课的动机也是因为听其他同学说,老师的课很有趣,人也好。
转眼,这一学期就要结束,我不得不说当时的决定十分正确,这门课带我享受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俄罗斯的美丽风景,俄罗斯人的善良与坚毅,俄罗斯的风土风情,就连完全听不懂的俄语也听着越来越习惯顺耳。
习惯顺耳。
一学期的课,前前后后看了近十部电影,励志片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科幻大片如《守日人》等等都很精彩。
但我想就我印象深刻的三部爱情片展开我对俄罗斯电影的评述。
爱情片我看了不少,国产的爱情片都多少有些装腔作势,偏于做作,欧美的爱情片大多靠巨星揽票房的商业片,技巧有余却真情寡薄,至于日韩多出纯情片,过于单薄而少有佳作。
于单薄而少有佳作。
《办公室的故事》是我们看的第一部俄罗斯电影,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主人公都是人到中年,青春不在,曾经的理想和生活激情都已荡然无存,事业家庭占据了全部生活,人们开始变得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迷失了自我,而爱情却让他们重新变得年轻而充满活力。
它很精彩、很直接也很风趣,很精彩、很直接也很风趣,没有什么多余累赘的铺垫,男女主角没有没有什么多余累赘的铺垫,男女主角没有什么离奇的偶遇,也没有什么前世的爱恨情仇,故事开始的甚至有些平淡但就是这平淡才显得无比自然。
我很喜欢《办公室的故事》里塑造的男女主角的形象。
男主角—诺瓦谢利采夫,不是英雄,甚至没有任何英雄情结,跟英俊潇洒也扯不上任何关系,就是俄罗斯中年男子中最普通的一名。
女局长,不会打扮,人有些孤僻固执,和所有爱臭脸的女上司没什么差别。
但这就是导演梁赞诺夫厉害的地方,旷世英雄和唯美佳人他不拍,就拍生活中最普通的人,大爱大恨的东西很容易就牵动观赏者的情绪,而从真实平淡中入手却又不失趣味和幽默才是难。
诺瓦谢利采夫和女局长的爱情既合乎情理又不失浪漫趣味,他们都爱的真实纯洁,爱的善良朴素,也爱的笑话百出,精彩十分。
俄罗斯电影《小偷》中的信仰与背叛分析

俄罗斯电影《小偷》中的信仰与背叛分析俄罗斯电影《小偷》拍摄于1997年,是一部以一个渴望“父亲”的男孩成长经历作为主线。
影片中无不充斥着因“信仰”的缺失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缅怀、伤痛、迷茫和背叛。
剧中的每个人物都因心中“信仰”的缺失而成为“小偷”,托杨偷窃财产,母亲偷窃爱情,孩子偷窃父爱,剧中三人,各得其偷。
而造成偷窃的根源则来源于故事人物心中对于“信仰“的缺失与迷茫,直到反思重新审视后对于“信仰的背叛”所带来的覆灭。
这种缅怀、伤痛甚至是迷茫不止是影片中特定人物的,而是当时整个俄罗斯民族心理的一种折射和反馈。
一、信仰的“缅怀”与“伤痛”。
影片中,男孩因渴望父亲而出现了所谓的父亲形象的“幻觉”。
对于男孩而言,从小没有父亲,从对军人外表的男性力量的崇拜,让他第一次在坐火车时产生了“幻觉”。
一个高大的军人形象的父亲与自己擦肩而过。
朦胧中小男孩看到了自己心中的“信仰”,他的“信仰”就是希望自己有一个父亲。
而在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是不可缺失的。
男孩桑亚跟随母亲以火车为家四处飘零,居无定所,缺乏保护,在桑亚的世界中,“父亲”即“保护”,是稳定的象征。
可现实却是自己从出生父亲就战死沙场,与父亲从未谋面。
一个渴望“父亲”的孩子,他是盲目的,他渴望得到父亲所代表的力量的保护,他渴望得到认可和鼓励,他更渴望拥有一个军人形象的父亲,代表着政权和正义的父亲。
这个所谓父亲的“缺失”,不止是表现在桑亚缺失父亲,也是俄罗斯一个时代“信仰及父亲”缺失的反思,他们渴望安定、渴望力量的保护,渴望的这个民族的“父亲”。
托杨的“信仰”是将斯大林和豹头的形象烙刻在自己胸前和肩膀上,“斯大林”的极权、暴力是托杨的信仰,可滑稽的现实却是托杨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人,而只是一名穿着军人服装伪装的小偷而已。
在剧中男孩桑亚被其他孩子欺负时,面对一个家长揪着桑亚耳朵向托杨告状时,托杨用拳头教训了这位家长,并鼓励桑亚揍回欺负自己的孩子,这种以残暴的力量来处理问题的方式,恰恰是对个人专权的一种崇拜。
俄罗斯影片赏析

俄罗斯影片赏析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谈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摘要俄罗斯对我们来说,是个遥远而略带神秘的地方。
她有美丽的风光、肥沃的黑土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宜人的异国风情,她曾是我们前辈神往的国度。
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普希金的诗歌,托尔斯泰的小说,列宾的绘画、大剧院的芭蕾舞都是世界艺苑瑰宝,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对艺术的神往。
而在电影这个大的舞台上,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也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其中。
对于俄罗斯影片来说,它更擅长于用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的生活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真实而细腻。
本文重点从两部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俄罗斯影片中的女性形象,透过电影塑造的女性形象来走进这个民族,了解她的一切。
关键词:俄罗斯影片女性形象俄罗斯情结文化爱情战争正文:一直很羡慕有着异国情结的人,羡慕他们对于异域文化的鉴赏能力,羡慕他们骨子里的浪漫。
而作为一个神秘浪漫的国度,俄罗斯固然吸引了众多外国人的向往,渐渐地,我承认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于是,找寻这样的机会,我走进了俄罗斯影片赏析的课堂,带着这样的情结去审视电影,尝试着从电影开始去观望那个社会、那个时代,了解和解读那个国家。
也很感谢两位可爱的老师,在一学期的课堂时光,让我们接触到众多各具特色的电影,并且带领我们解读人物,解读电影,解读俄罗斯这个国家和现在和过去。
关于语言,我什么也不懂,但是通过字幕我看得到人物的对话,懂得了他们的情感,也通过表情动作和情节,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看过的电影很多了,但依然有众多印象深刻的,如《西伯利亚理发师》、《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丑八怪》、《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办公室的故事》,发现众多的影片都塑造了各种不同环境下典型的女性形象,而她们又都是小人物。
人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故事情节,而是那个生活再年代的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电影在带给人们悲伤与欢乐的同时,也让观众徜徉在电影的细腻的情节中,心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与故事的情节产生共鸣。
俄罗斯影视赏析

1《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关于发下地下宝藏的法律大财富归国家,老奶奶的孙女作为财产唯一继承人,分到了一点点零头。
至于其他夺宝人,为了感谢他们一起找出财宝,政府出面为他们购买回国的飞机票,并报销他们此行的所有开支,并再赠送一点点小钱财。
导游最后关头向姑娘求婚成功,所以所有财宝都留在了前苏联。
2.《总统和他的孙女》中普通人认为总统的形象是怎样的?在普通人看来,总统总是一副暴脾气,对任何人都是那副严肃的嘴脸,虽然表面上关心人民,但其实对百姓的生活根本不了解,和人民心中的距离很遥远。
但在影片的最后,总统的孙女带着总统融入到普通人当中,可能人们才真正认识到总统的普通人的一面:豪放,爽朗,关爱家人,能与普通人一起享受美酒,享受生活。
可能这才是人们心中总统的形象,也就是影片想要阐述的总统的形象吧。
3.《办公室的故事》分析尤里和维拉的形象副局长:我觉得尤里在影片中是一个典型的嫉妒心很强的小人,虽然表面看起来上他是托里亚的同学,还故意帮助托里亚和柳德米拉套近乎,帮托里亚出主意在派对上和柳德米拉搭讪,好像是要帮助托里亚的样子。
但后来当托里亚和柳德米拉渐渐的有了感觉,他本来打算看笑话的幻想破灭了,于是他把托里亚最初想要升职所以去套近乎的事情告诉了此刻正沐浴在爱情甜蜜中的柳德米拉。
这时就看出他这个人开始就没安好心,幸好他的阴谋没有得逞,最后托里亚的真诚还是打动了柳德米拉。
女秘书:维拉在影片中是一个带有喜剧色彩但又非常讨人喜欢的角色,工作的时候给人感觉疯疯癫癫的,一会儿对着访客傻笑,一会儿又让别人看她的新鞋子好看不好看,形象和柳德米拉截然相反,非常女性化,非常懂得打扮自己,懂得开开心心的生活,让人感觉很好。
4.《西伯利亚理发师》中路亚的形象路亚是一个传统的俄罗斯女人,与与主人公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影片中,路亚是男主角家的一个仆人,最后成为男主角的妻子,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她一直很爱男主角安德烈。
影片的最后可以看到,他为安德烈生了两个孩子,并且在女主角美国女人珍再次出现的时候,拿着刀躲在门后,我认为她是在捍卫自己与安德烈的感情,同时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仇恨与悲哀,就是因为这个美国女人,他们才被流放的。
俄罗斯电影欣赏——《小偷》

“慈母严父”是我们对父母的概括,而父亲也一直是一个很值得表达的主题。
在父亲呵护下成长的我们可能很难去想象没有父亲的生活。
但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精神上的失父却是很多俄罗斯人心口的伤疤。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出现了很多带有反思性质的影片。
《小偷》便是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电影,它从一个小男孩寻找父亲的经历发散开去,道出了俄罗斯整整一代人心中的伤痛,将这个民族精神上的磨难、动荡和彷徨再现了出来。
电影中清晰的表现出了俄罗斯人民的政治上的成长和觉醒。
在对待自己国家的历史上的清醒明确的态度,也让人看到了俄罗斯人民的思考。
50年代的苏联,战争的阴霾尚未曾退却,单亲母亲卡嘉带着六岁的儿子桑亚独自生活。
直到他们在火车上遇到了一身戎装的托杨。
对于母亲口中那个军人形象的父亲的憧憬和想象让桑亚对托杨有一种莫名的情感。
战后流离失所让母子两更期待有个依靠,托杨便承担起来“父亲”这个角色,他们随即在途中的某个城市下车与之开始了自己期待中的新生活,可是没有料到这个受到左邻右舍欢迎的军官,竟然是个窃贼,骗取了邻居的信任之后,大肆行窃,席卷一空之后,再到另外一个城市故伎重施…卡嘉对于托杨的恶习心存厌恶,一再规劝,但是托杨不思悔改,态度粗暴,还拳脚相加,这使得卡嘉萌生去意,但无奈自己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也只得作罢,而且他的阳刚之气和他所提供的庇护也让卡嘉犹豫不决。
缺乏父爱的桑亚总是幻想自己的父亲突然出现,托杨所灌输的人生哲学和暴力观点让弱小的桑亚折服,托杨的男子气概更让桑亚崇拜,内心中不觉把托杨当成自己的父亲来看待,就在卡嘉终于无法忍受这种生活带来的压力决心离开时,托杨锒铛入狱,于是便有了雪原上,桑亚追逐囚车的一幕。
从此之后,父亲的幻影再没有出现过,桑亚认定托杨就是自己的父亲。
母亲卡嘉终因流产导致的腹膜炎去世,桑亚也被送进孤儿院,他一直期待会有和托杨团圆的一天,六年以后当他循着熟悉的歌声找到已经苍老许多的托杨时,他们母子在托杨的记忆中已经所剩无几,托杨对于从前的事情轻描淡写,甚至在提到卡嘉时,跟旁边的人说自己在火车上曾经搞过一个叫卡嘉的。
俄罗斯电影三重世界影评

俄罗斯电影三重世界影评
1.非常好看!到手一看作者俄国人,我正要头疼呢,没想到翻译得特别接地气,没有奇奇怪怪的大长名字,也没有复杂古怪的句式。
全片悬疑感很强、节奏轻快。
男主角那种小人物的心理描写得特别逗。
我甚至没感受到异国文化的隔阂感。
很现代
2.执事与塔楼,这个设定真的很迷人。
奈何作者持批判态度, 不肯多写。
童话的色彩匆匆褪去,一没留神,刀子已插中心头。
希望能看到续作!另,翻译很好,就是网络语言有点多。
3.天才程序员基里尔为公司完成重要项目,成功为公司制作出虚拟的世电视剧和我们很想,可结局却好太多太多。
但就在他准备收获名誉与金钱时,现实世界却突然面目全非。
面对陌生的一切, 他必须找到办法回到自己所熟知的现实之中。
俄罗斯电影赏析论文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对于俄罗斯而言,我个人的第一想法是漫天的飞雪,广阔的森林,迷人的原野,还有就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国度,当然,在我从小到大的生活中,我看过的电影也可谓不计其数,但俄罗斯电影却很少在我的涉猎范围内,而这个学期我选了俄罗斯电影赏析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或者更主要的说是通过对这些电影的赏析,我渐渐地理解了俄罗斯这个国度,也在一步步影片的观看中一度陷入一些主人公的感情当中,尤其是《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心里产生了一种闷的感觉,一方面对男女主人公最后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的遗憾,另一方面更让我爱上了俄罗斯的广阔森林,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在俄罗斯的原野上,感受着那里的气息,感受着主人公的爱情与生活。
另外,另一部影片《无畏上校高尔察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十年之黑灯瞎火—《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这是安德烈和珍妮对爱情的摸索,也是我作为一个观影人对他们爱情最终结局的唏嘘,感叹。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男主人公英俊潇洒,女主人公美丽动人,俄罗斯美丽的风景,所有的一切构成了最童话般的元素,然而最终却换来了这样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结局,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若是有,我但愿下辈子他们不要再纠结躲避,在下一生守护彼此,一直到老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
影片进展到三分之二时,我才看到相爱的人在一起。
不是拥抱那么简单,而是伴随着压力和幸福的晕眩,成就一段脆弱的爱情。
在看到安德烈离开莫斯科的站台上这一情节时,我不得部承认我的心拧成了一个结。
一群好友奔跑着来到站台,为这个年轻气盛的好朋友送行。
满满的近乎封闭的车厢,哪里又寻得到安德烈的面孔?于是战友们唱起了歌,那首他们熟悉的歌。
在混乱中,奔跑中,在泪水和汗水的缝隙里,歌声穿过拥挤的人群,传到安德烈的耳里。
他唱起了歌剧,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
而他们的教官,在几乎无法站立的人群里,长久的敬礼……光线昏黄蒸汽弥漫,混乱中却似乎有一缕光,隐隐含着希望。
俄罗斯文化和电影欣赏

俄罗斯文化及电影赏析结课作业文法学院广告学0902班孙东090604041俄罗斯电影《第九连》赏析这个学期选了《俄罗斯文化及电影赏析》这门课程,很欣喜的发现这门课程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用多姿多彩的电影和老师的精彩介绍令我领略了一个大国的风土人情和精神面貌。
在这门课程中,老师带我们欣赏了很多俄罗斯的电影佳作,可以说每一部都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选。
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却是一部我似乎从来都不感冒的战争题材的影片《第九连》。
《第九连》是一部由俄罗斯电影,总投资达900万美元。
自9月29日公映起,它迅速刷新了俄电影票房的数字。
在短短5日内,就有200余万俄罗斯和独联体观众观看了电影,赚取了近1亿美元的收入。
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为背景,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87-1989年,当时由于穆斯林的强烈抵抗,苏联在阿富汗损兵折将,近15000名苏联士兵伤亡,苏联特别成立了“第九突击队”协助前线战斗。
6名来自西伯利亚的小伙子接受了严格的训练,1987年末这支奇兵被派往阿富汗海拔3234高地的战争中心以掩护苏联士兵撤退,迎接他们的,除了“第九突击队”的前辈,还有生死茫茫的战场。
这些新兵们从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应征入伍,到训练基地接受特种培训的情景准备投入阿富汗战场的实战。
培训新兵从实战出发,毫不留情,有的士兵实在支持不住,倒在地上。
后来第九连受命占据三二三四高地,保护苏军大部队安全通过,而自己则弹尽粮绝,三十九名官兵,六人牺牲,十二人受伤,打退敌军十二次强攻。
但就在九连官兵高呼“现在大部队可以安全通过”时,上级代表却告诉他们,政府早就宣布撤军了,并责问为什么没有同上级联络但第九连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通知,作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牺牲。
也许是女孩子的天性,大多数女生都不太喜欢战争题材的影片,例如《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就是在我浑浑噩噩的状态下看完的。
影片结束后我基本都留不下什么特殊的印象。
对于《第九连》,我刚开始也是抱着相同的态度去观看的。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摘要】俄罗斯影片不像美国影片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影片主要是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来表现它所要表达的主题。
这个学期我们欣赏的影片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讲述普通民众的生活,另一类则是反映战争时期战士的生活命运。
这篇文章分别用《办公室的故事》和《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两部影片来浅析这两种影片。
文章主要是通过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剖析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本人对该影片的感想。
最后通过对这两片比较有代表性的影片来总结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关键词】俄罗斯电影普通生活小人物战士正是因为选了这节俄罗斯电影赏析课,我才开始看俄罗斯的影片,初步了解到了俄罗斯影片的特征。
给我的感觉是,它和我们平时看的电影风格有很大的不同,或许和它的拍摄背景与技巧有关,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写得很真实,给人的感觉特别的真。
有感人的,也有搞笑的,但都能够启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告诉人们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每次看完一部电影,都激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感触深厚,收获颇多。
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是《办公室的故事》,每当想起这部电影,都会想起它搞笑的场景,但也会随即想到其深刻的主题,陷入深深地思考中。
《办公室的故事》,俄文名称:Служебный Роман,由梁赞诺夫导演的爱情,音乐,喜剧三部曲的第二部。
影片打破了过去喜剧片的传统,他把音乐片,抒情片,惊险片,侦探片等能为己所用的东西全融合在自己的影片中,看了之后既不叫人哈哈大笑,也不要人哭湿两条手绢,这种“不纯的喜剧”开创了前苏联喜剧的新路子。
这部影片是在整个机关生活的大背景下来写这两个人,人和整个环境相连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交织在一起,真实性更强了。
影片中反映了不同阶层人的普遍心理,触及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中年人的孤独问题,表演形式质朴无华。
本片让多少国人为之陶醉,甚至疯狂,幽雅的配乐、动人的故事、不打不相识的爱情、官僚主义的背景,所有的元素都融化在这个岁月不会磨灭的历久常新的爱情小品之中。
统计局长卡卢金娜是个性格孤僻,言行和外表都有点男性化的怪女人。
俄罗斯电影赏析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一直以来,对于俄罗斯电影,总是很有好感。
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度绝不缺少好电影。
俄国人鲜少“为艺术而艺术”,某种程度上,他们秉承着最原始的“电影精神”,用“伟大”这个词来形容俄罗斯电影毫不过分,它们普遍具有其他国家电影常欠缺的素质——厚重感。
因此,在选课的过程中,看到了俄罗斯影片赏析的课时,毫不犹豫就选了这门课,只是想对此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学期的课程中,我们欣赏了很多部优秀的电影,有前苏联的电影,也有时下俄罗斯的优秀影片,《雁南飞》、《办公室的故事》、《守日人》、《守夜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战争与和平》······每部影片欣赏完以后,都有老师对该影片进行点评和赏析,让我们除了欣赏影片本身的情节故事,还能对影片的背景和内涵等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俄罗斯电影也有更深的喜爱。
好莱坞版的《战争与和平》,好像铁了心要把托尔斯泰的名著拍成一部爱情电影,丁香花一样美丽的奥黛丽•赫本,被压缩得几乎只剩下一条爱情主线的剧情……没办法,让美国人去感受俄罗斯的历史,是深刻不起来的。
而前苏联版,其宏大的场面,史诗般的镜头语言,让观者无不清晰地看到俄国人自身对本国历史的切肤感受。
不知有没有受之前美国人的影响,前苏联版的女主角柳德米拉•米哈伊诺芙娜•萨维里耶娃像极了奥黛丽•赫本,带点本民族气质,一样的高挑美丽、一样的清纯活泼,表情、动作也有些相似。
不过,这并不影响她演技的发挥。
《战争与和平》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后,萨维里耶娃更是一跃成为全世界知名的苏联演员。
在那个年代,前苏联电影居然得到了那些充满傲慢与偏见的美国奥斯卡评委们的青睐,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拍到了让人无话可说的地步。
此部影片以战争为背景,战争中体现和平,从影片中我看出了娜塔莎的美丽开朗、安德列的爱国奉献精神、皮埃尔的善良正直、拿破仑的势在必得与残忍、苏联老将领的睿智沉着、贵族阶层对战争的不关心与享乐观......由点到面,使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局面。
俄罗斯影视鉴赏

《烈日灼人》影评俄罗斯电影《烈日灼人》将背景放在了1936年的苏联,透过民族英雄红军上校科托夫•赛基•培特洛甫的遭遇,描绘了当年旷日持久的“肃反”运动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
电影并未运用刻画政治现实惯用的冷峻色调和激烈斗争场面,将画面定格在晨风里包裹着香气的乡间,翻滚着金黄色呢喃的麦田,母亲的歌声,妻子的巧笑嫣然和女儿的怀抱。
这样浓厚温暖的氛围中,却隐藏着眼泪与冲突,不安与暴力一点点侵入到家园。
科托夫上校六岁的女儿纳迪娅有着孩童们初入世界的好奇,她单纯懵懂,只不过幼小的她也已经深受爱国精神的感染。
每次有少年先锋队员路过,她都会绷起小脸,认真地行礼,希望有一天也能神气地穿上整洁的队服,昂首挺胸地走进队伍。
历经坎坷的米特亚却不无惆怅地对她说,如果真的经历过一起起床、吃饭、做早操的日子,就会会知晓生活是如何埋葬一个人,且一并抹煞了他们的个性与天性。
影片中的上校科托夫就是创建社会初期的英雄,他勇敢、忠诚,热爱祖国,富有感召力,善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领导人。
当军队的坦克开进了农民的麦田,他三言两语就让士兵们欣然臣服,原路返回,不仅因为他是众人爱戴的科托夫同志,也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当妻子马鲁西娅得知他曾经赶走了与她青梅竹马的米特亚,只为了能有机会亲近她,深受打击、痛哭着要跳楼,却被科托夫几句深情的呼唤拉了回来,安然地接受了这个有些残忍的真相。
他和斯大林的合影照片一直摆在书桌和墙壁上的显要位置,这是荣誉,也是他的骄傲,他曾经与斯大林并肩作战,知道斯大林办公室的直播号码,这位“朋友”给他权力与荣耀,也带着他走向不归路。
科托夫的悲剧不只是斯大林一个人造成的,每个人都在这个事件中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或者沉默,或者积极响应,让他没有任何选择地坐上了那辆一去不回的轿车。
电影开始于一段雪地里的舞蹈,被冰雪覆裹的大地,小型乐队在拱形的舞台上弹奏,恋人们踏着音乐的节奏紧紧拥抱。
这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一抹冷色,那对相拥的恋人是寒冷中的一线温暖,导演却也在用这种气氛暗示了再深切的亲吻也无法逃脱命中注定的别离。
俄罗斯电影赏析结课论文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战争和爱情是两个永远都不会让人厌倦的话题,爱情是人类最为纯洁、神圣的感情,而战争,却是人类发明的最为丑陋罪恶的事情,当爱情遇上了战争,便注定成了让人扼腕叹息、柔肠寸断的结局。
悲剧,是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无论是《西伯利亚理发师》还是《海军上将高尔察克》,无论是珍和托尔斯泰,高尔察克和安娜的,还是丽达和她丈夫的悲剧。
这所有的一切,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悲剧,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有人说,世界上最好的战争电影在苏联,是因为在这片广袤的欧亚平原上进行过20世纪人类社会中最残酷的战争。
战争摧毁的不仅仅曾经美好的家园,更多的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和一场场年轻的爱情。
前一刻还在情人怀疑缠绵悱恻,也许下一刻少年便会躺在冰冷的土地里。
这个民族经历过铁与血的洗礼,于是,我从这些电影里看到俄罗斯民族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那么多信仰坚定热血沸腾的男儿,那么多温柔善良的姑娘,与骨子里昂扬的生命力、对待爱情的忠贞以及勇于担当的品质一起,铸就了这个伟大的民族。
年轻时代懵懂的爱情《丑八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十三岁的姑娘莲娜从莫斯科转学到了古城(距离莫斯科不远的一个小镇)小学六年级二班。
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丑八怪”。
只有外号是“英雄”的小男生吉马·索莫夫从不取笑她,反而在其他人欺负莲娜的时候还出手相救,这让莲娜很是感动。
莲娜有一点喜欢上了索莫夫。
在一次找出背叛者的行动中,莲娜冒认自己是告密者,保护了她所依恋的“英雄”——吉马·索莫夫。
于是,一场针对莲娜的集体迫害开始了。
开始,索莫夫还同情,帮助莲娜,可是,他经不住整体同学的嘲笑与排挤,也进入到了反对莲娜的帮派中。
莲娜很伤心,很痛苦,一次次的向爷爷诉说痛苦,为了忘记过去对索莫夫的爱,她就剪成了一个光头。
一双忧郁的眼睛,一个光秃秃的脑袋,没有一根头发。
爷爷向她解释道:光头的少女象征着被摧残得美丽,忧郁的眼神审视着世人的丑陋。
公选课俄罗斯经典电影影评

俄罗斯经典电影之———《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评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01班姓名:念文洪很荣幸选到了于凡老师开设的《俄罗斯经典影视赏析》公共选修课,对此我一直很憧憬。
大学生活有一定的压力,而电影赏析无疑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缓解的平台,既给我们带来了娱乐的元素,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外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增长了不少见识。
就拿《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来说,看完以后收获不少。
课下我也查看了一些与之相关的背景,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我第一眼从银幕中看到这个影名时,理所当然的以为是一部发生在理发店的故事,但是影片刚开始只是以一个军营里的士兵们都在剪头发,以后再也没有提到过什么理发师。
而是以另外的方式进行情节的展开,这给我带来了思维上的豁然开朗。
电影中用无国界的音乐——莫扎特——来隐约的说明这个初衷,工业文明只会带来对文化传统的摧残,电影中是机器——伐木工具“西伯利亚理发师”。
爱情也没有国界,尤其是悲剧色彩,留下遗憾和不那么完美的爱情更是动人心魄。
据说《西伯利亚理发师》是前苏联解体以后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在克里姆宁宫举行过首映礼的电影。
这种礼遇上的荣耀和电影质量显然不会有直接关系,但这部电影的画面和流露的情绪,对逐渐消逝的俄罗斯传统是一份哀伤也是一份缅怀。
电影从一场跨国恋情讲起,说明一个俄罗斯男人和一个美国女人的感情悲剧,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与人需要更多的宽容才会有美满的结果。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对全世界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西伯利亚理发师》——这个电影的名字简单中带着晦涩,另一个翻译的名字才能够让我们明白——《情留西伯利亚》,虽然有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这样的标志,但是它用这个爱情说出的,或者要说的东西又远远不只是爱情。
很多时候,有一些模糊不清的东西,才更能体现艺术——这一神奇的特质。
这也许就是中国人说的“含蓄美”。
没想到俄罗斯人也对其情有独钟。
看完以后,我想用下面的文字来说明我的感受:时光在1885、1895和1905年之间不断交错,“莫扎特”既是交流又是沟通俄罗斯和美国人的象征,也是这个故事穿针引线的媒介。
俄罗斯电影欣赏——《小偷》(6页)

俄罗斯电影欣赏——《小偷》(6页)第一部分:电影概述《小偷》是一部由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执导的剧情片,于1990年上映。
这部电影讲述了主人公阿尔焦姆·古拉戈夫在苏联解体前夕,因偷窃被送入劳改营,最终在狱中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故事。
电影通过阿尔焦姆的视角,展现了苏联社会在动荡时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同时也探讨了人性、信仰和救赎等深刻主题。
第二部分:电影主题1. 人性探讨电影通过阿尔焦姆的经历,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阿尔焦姆最初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偷窃的小偷,但在狱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寻求救赎。
这个过程展现了人性的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斗争。
2. 信仰与救赎电影中的阿尔焦姆在狱中接触到了基督教信仰,这成为他寻求救赎的重要途径。
电影探讨了信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救赎的可能性。
3. 社会批判电影通过阿尔焦姆的视角,展现了苏联社会在动荡时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电影批判了苏联社会的腐败、不公和人性的扭曲,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第三部分:电影风格1. 悲剧性电影的基调是悲剧性的,通过阿尔焦姆的悲惨遭遇,展现了人性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
电影的结局也充满了悲剧色彩,阿尔焦姆虽然找到了救赎,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
2. 内省性电影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通过阿尔焦姆的独白、梦境和回忆等手法,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电影鼓励观众进行内省,思考自己的信仰、人生和社会。
3. 现实主义电影采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苏联社会的环境和人物的生活。
电影的场景、服装、道具等细节都力求真实,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第四部分:电影人物1. 阿尔焦姆·古拉戈夫电影的主人公,一个为了生存而偷窃的小偷。
在狱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寻求救赎。
他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2. 瓦西里·格奥尔基耶维奇狱中的神父,他向阿尔焦姆传授基督教信仰,帮助他找到救赎。
俄罗斯电影的浓厚人文气息

俄罗斯电影的浓厚人文气息俄罗斯电影一直以来都以其浓厚的人文气息而著名。
它深刻探索着人类情感、社会问题以及文化传统,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独特而深邃的世界。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俄罗斯电影所具有的浓厚人文气息。
一、情感的真实表达俄罗斯电影以其对情感的真实表达而闻名。
它们经常深入剖析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都通过深入的刻画和细腻的表演展现出来。
这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进一步引发共鸣。
例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讲述了三个年轻女孩离开家乡来到莫斯科谋求幸福的故事,用其真挚的情感描绘了女孩们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的坚持和奋斗。
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俄罗斯电影在深刻思考社会问题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它们直面现实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如贫穷、不公正以及道德困境等,通过故事的讲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这使得观众得以反思和思考,对社会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愿意》是一部深入揭示家庭暴力问题的电影,通过其剧情的推动,引发了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三、文化传统的展示与传承俄罗斯电影对文化传统的展示与传承同样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了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通过细腻而又真实的叙述,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俄罗斯的独特魅力。
《安德烈·卢布廖夫》是一部描绘了19世纪俄罗斯民间文学巨匠生活的电影,它通过对作者的生平和文学创作的展示,向观众传递了俄罗斯文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四、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俄罗斯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也为观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觉享受。
它们常常运用大胆的镜头语言和美学手法,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诗意和哲学思考的境界。
俄罗斯导演波德金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而著名,他的电影《西伯利亚》通过迷幻的图像和大胆的剪辑,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和无垠。
综上所述,俄罗斯电影以其浓厚的人文气息成为了国际电影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它们通过真实的情感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文化传统的展示与传承以及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丰富了电影的艺术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电影赏析
《我们来自未来》
题目是很显眼的东西,基本上将大概的主题思想完全表达了出来。
这部电影是一个在大众意识产生后想通过明确的影像表达的目的。
在今天的俄罗斯,有这自己的独特的主旋律存在着,这是非政府掌握的,来自于俄罗斯80后为主体的主旋律。
故事讲述了在曾发生过残酷战斗的列宁格勒州有一个地下寻宝者团伙儿在活动。
这伙厚脸皮的年轻人把挖掘出来的二战期间的战利品、纪念品,像奖章、勋章、文件和德国武器等,高价卖给外国人,狠宰一笔。
4人团伙中的头是谢尔盖,外号伯尔曼,曾经是历史系大学生,精通德语。
契列普总是幻想找到德国法西斯的勋章。
斯皮尔特是他的对立面,行为粗鲁,放荡不羁。
秋哈则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离不开手提电脑,着迷游戏射击。
有一次在例行的挖掘中斯皮尔特找到一个被掩埋多年的窑洞,发现里面有苏军指挥官、女护士和4个战士的遗骸。
但是一个保险柜引起4个年轻人的强烈好奇心。
他们在村里买到白酒,饮酒祝贺,在保险柜里找到几乎腐烂的士兵证件。
令他们震惊的是不仅这些证件填写着他们的名字,而且还贴着他们自己的照片。
为了摆脱可怕的幻觉使自己清醒,他们跳到附近的湖中,但是从湖中潜出时,发现自己身处1942年靠近前线的地带。
这时他们找到的士兵证件派上了用场,凭这些证件他们被接收为附近苏军部队战士。
如今,这4个“非法盗宝者”的首要任务是返回现时代。
但是没完没了的大量的事件妨碍其实现,其中之一是伯尔曼和女护士妮娜的意外浪漫爱情。
还有让他们不能安宁的是,他们极度怀疑他们在21世纪艳阳天刨出来了自己的遗骸!
法西斯恐怖笼罩下,国土家园被侵占,亲人惨遭杀戮,人性尊严被践踏,人们在绝望与焦灼的痛苦中饱受煎熬,残酷的现实将人逼至绝境,无路可退的时候,必须拿起枪来抗争,这是唯一的出路。
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没有人不怕死,不会痛,正因为明明已伤痕累累,明明胆战心惊,却还要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誓死保卫他们深爱的祖国,这颗赤子之心,这份勇气才更令人敬畏!
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一个个的年轻的生命消逝,尸骨遍野的白桦林中,知更鸟发出痛彻心扉的悲啼。
死者已矣,活着的人们还要活下去,永不气馁,永不回头,这就是斯拉夫民族的精神。
拉响手风琴,军营中苦中作乐,歌者用动听的歌声安抚着一颗颗战栗着的流血心灵,战士们闪光的眼睛里,好像看到了战争胜利后的美好景象,好像他们回到了家乡。
当电影落幕,主人公和我们一起回归现实,如同做了一场噩梦。
许久许久,说不出一点话来,百般滋味哽结在喉,观众是如梦初醒,可二战这场血淋淋的噩梦,许多人闭上眼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战争中的人们渴求的和平和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一直拥有着,可常常会对自己的这种幸运不以为然。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们真的需要好好省视一下自己了。
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奇迹,好好活着,努力活着,探寻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才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
本篇英文名是back in time,很容易让人想起好莱坞经典科幻片《回到未来》,比较靠谱的翻译是《我们来自未来》,穿越的题材倒挺适合当下的中国,而把个借穿越的题材找俄罗斯主流价值的片子去掉那层菲薄的科幻色彩,翻译成“古墓迷途”这样盗墓色彩浓厚的名字,也真切合了当下中国玩不起科幻就死靠古装的路子。
《我们回到未来》异样于穿越的经典之作《回到未来》。
《回到未来》会因为穿越而重构一个梦幻的美国家庭,篡改种族文化。
这些太过于意识形态化。
但《我们回到未来》却用四个青年的眼光使观众体验那段被忘却却又刻骨铭心的记忆。
尤其是对于80后的观众,我们也赶上了红色经典的尾巴,四位主演的视角基本可以与我们重合。
《我们回到未来》不是重新要给观众煽情,而是把观众从对红色记忆的欲说还休中解放出来,让观众再次单纯地去感受过去的感动。
这已足够。
尽管英文片名都比较相近,讲的也都是当下年轻人穿越时空的故事,但从剧情到人物,和导演想追求的那点想法,都是大相径庭的,《回到未来》虽然充满娱乐元素,却有着相当严肃的时间逻辑,主人公穿越到历史的某一个阶段,如果不能让关键的事情按照未来的样子发展,时间线就会偏离自己来自的那个未来的轨道进入到另一个未来的时空,所以导演思考的,是一度热门的时空问题。
而在《古墓迷途》中,那层科幻的外衣在几个80后或者90后的年轻人回到1942年的苏联卫国战争战场上之后,除了他们一直想着如何回到未来之外,科幻的色彩几乎当然无存,而影片的主题则转向了“向历史追寻”或者“寻找俄罗斯人的主流价值”,有点寻根的味道。
该片和科幻,古墓,时空穿越基本都没有关系,真正表达的是让当代的青少年重回国家从动乱战争走向繁荣和平的艰辛和上一辈人为此而付出的努力,从该片成为俄国当年度最卖座电影可以看出导演成功了。
如果这只是一个战争片,我会嗤之以鼻。
不过我着迷于它的穿越。
这个穿越的本身,说明了很多的问题。
不仅是生活在圣彼得堡的年轻人如此,今天生活在中国的孩子们,不也是如此么。
我们对于历史的遗忘,一点也不比俄罗斯人差。
本片的电影语言技巧是乏善可陈的,但好在剧本尚属扎实,剧情丰富而可信,还原出的1942年的苏联战场上的战争场面,很让人想起一度影响了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影像风格的战争电影美学,简直让我这对《列宁在十月》之类的电影毫无印象和情怀的人看起来都很有怀旧的情绪,尤其男主角一见钟情的那个俄罗斯姑娘,一个战地女护士,一身打扮也是曾经风靡苏联银幕多年的经典形象,连五官、一笑一颦都有着曾经苏联电影中女护士的神采,男主角对此的迷恋,或许也就是导演所想表达的一种迷恋,对那种苏联式英雄美人的浪漫的眷恋。
影片的主题就是追寻,几个年轻人因为在盗墓时对一个老太太胡乱承诺要找回老太太的卫国战争中死去的儿子的遗物,就被穿越到了卫国战争战场,在那里不久他们就明白了,要想回去,必须在战场上找到老太太的儿子,拿到那个遗物——烟盒,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回去的。
我们无法改变历史,只能去实在的接受每一个结果(享受同样残酷)我们必须完成承诺,才能回到未来。
信守承诺,对于我们是如此致命。
而几个年轻人,本来在当下是以盗墓为生的小混混,道德观念淡薄,思想认识混乱,甚至有人是光头党——整天喊“希特勒万岁”,经过卫国战争炮火的洗礼,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从那个年代传承下来的精神价值。
所以这个片子从穿越开始,自打穿越到过去的那一瞬间,主题已经直奔“追寻”(让人想起见过大爷那首歌追寻我生命中的那份纯真。
),而几个当年苏联士兵证件上的照片为什么是这几个主角,而他们穿越到
过去的不同做法是否会改变时间的曲线,这里都无意去探讨,导演只是设置了一个“归去来”的简单的过程,过程中停留的细节或许才是本片想要表达的。
比如,当四个人与老太太的儿子关在一起,最坏的那小子为了刺激这个忠诚耿直的战士,说,未来莫斯科街头会有光头党,喊着希特勒万岁,那个战士绝对无法接受激动地说,不,不可能,莫斯科绝对不会有人喊希特勒万岁的,绝对不会!这场戏依然颇有感染力,那个战士所喊出来的,正是对俄罗斯当下的一种反思吧。
而四个主角和上尉去执行任务失败,上尉掩护他们离开前,问男主角,战争什么时候结束?男主角说出战争结束的时间,上尉在一脸向往中翻身用枪指向追来的纳粹士兵,这种处理方式很好莱坞化,但依然有感染力。
总的来说还不错,战争场面很过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男主角明知女主角会死而不能救的那一刻,表现实在是太精彩,我们总是在抱怨现实生活,也许真正让我们经历一下战争时期的苦难,我们才会知道今天的来之不易。
就一部爱国主义励志题材影片来说,《我们来自未来》可以从比较有新意的题材中,看出浓浓的爱国情,既讲述了过往的历史,又诠释了当下的励志。
虽然我们无法真正的体验历史,但是我们身上流淌的血液与那些经历历史的先辈是一样的!
再回味一下片中的歌曲吧:
手里拿着冲锋枪,因为是战士
勋章在闪耀,因为是战争
我回到了家,因为是英雄
回到了家,还活着
这寂静和阳光,突然不再谈死亡
只是阳光和安静
突然大家说——战争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