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案(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案-文档资料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案-文档资料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学案大同二中高二地理申俊梅【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过程与方法:1.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技能。

2.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气候,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养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课前复习、夯实基础】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太阳辐射:纬度越高,获得的太阳辐射,气温,这说明太阳辐射是影响地表气温的因素。

(2)下垫面性质:同一纬度不同地区气温不同。

①海洋和陆地:靠近海洋,气温日变化、年变化;远离海洋气温日变化、年变化。

②地形:高山、高原地区气温较平原地区。

③洋流: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的作用(3)大气环流:影响各地的及。

(4)人类活动2、气候类型成因的一般分析规律中低纬度大陆东岸---赤道地区、中低纬度大陆中西岸、高纬地区---大陆内部---3、气候分布的描述---4、气候特征的描述---【合作探究】气候类型的判断:一、模式法据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将图中空白处写上对应的气候类型)【例题】读北半球海陆分布图,判读相应的气候类型。

C--- F--- G---二、气候资料图(三步法)1、据气温曲线判断南北半球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半球。

【例题】半球半球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的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的热量带。

)型)【例题】读“亚欧大陆轮廓图”,对照四幅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

该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规律是终年盛行风的地区。

(2)B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

该地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成因是,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

(3)C地气候类型除了分布于本大陆外,还分布在大陆的内陆地区。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单元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单元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案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校:泸源中学学科:地理主备人:备课组长: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板块的主要内容如下:本板块的主要内容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以及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

其中核心内容是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步骤,通过气候的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及特点来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三步骤。

2、解析:本单元活动是在学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世界的九大气候类型。

首先学习的是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出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并根据纬度因素来总结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实现对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的有效掌握。

其次,在掌握了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容的重点知识气候类型的判读。

通过分析每一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判断出该种气候类型所处的半球和所处的热量带,并且能够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多少,确定出相应的雨型。

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来判断分析气候类型,是我们今后分析判断各地气候类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本单元活动的核心内容。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①利用气候类型图,识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②通过对气候形成原因的分析,明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③利用气温和降水资料,学会并掌握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解析:利用本单元活动,运用所学知识,通过阅读图表来说明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是注重地理学习过程,通过思考与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

①识记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就是通过观察书本上给出的世界气候分布图,找出每种气候类型所处的纬度和大陆位置;②理解气候成因和特点就是根据气候分布图观察所处经纬度,大陆位置和地形来分析对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影响;③根据气温、降水的柱状图、点状图、表格数据等判定气候类型就是指通过分析气候类型的最冷月气温来判断所处半球和热量带,通过降水柱状图表格数据,说出降水时间、空间变化规律,总结降水特征,从而判断出气候类型,即利用气温、降水资料,学会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案鲁教版必修1 (1)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案鲁教版必修1 (1)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一、教材分析《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常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以及气候类型的判断等。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认知大气运动、洋流影响、分析区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本节内容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其他章节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常见气候类型:指向标、经纬度。

(2)可以说出常见气候类型的特点,学会利用降水、气温等地理图判读气候类型。

2.能力目标:(1)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气候地理图和气候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2)增强读图能力,培养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进一步了解气候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对气候特点和气候判断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气候的特征和成因,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气候的成因。

四、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面向的是高一学生,高一尚未分科,在各高中学校基本都是平行班教学,所以班内学生的程度差异较大,再加上本节内容需要较高的读图能力,所以建议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手段,同时多加总结规律,既要照顾程度较好的学生,也要照顾程度较差的学生。

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检测→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初步掌握在地形图上辨别气候分布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出常见气候的特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单元活动1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单元活动1 鲁教版必修1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学习目标 1.说出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通过活动,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一、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气温的最基本因素。

纬度逐渐增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逐渐①______,气温逐渐②______。

2.下垫面性质:使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气温不同。

a .海洋和陆地⎩⎪⎨⎪⎧靠近海洋,气温日变化、年变化相对较小远离海洋,气温日变化、年变化相对较大 b .地形:高山、高原地区气温较平原地区低。

c .其他:地面的物质组成、③______________、洋流等。

3.大气环流:影响各地的④________及降水的⑤__________。

4.其他因素:人类活动。

二、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2.3.(1)年雨型:全年降水分配均匀——⑫____________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冬雨型:降水集中在冬季——⑬______________(3)夏雨型:降水集中在夏季⎩⎪⎨⎪⎧⑭ 热带疏林草原气候⑮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4)少雨型:全年降水少⎩⎪⎨⎪⎧⑯ 极地气候 4.综合考虑热量带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判断气候类型。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 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2.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C.地形 D.大气环流考查点二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4.该地可能是( )A.北京 B.悉尼 C.罗马 D.开普敦5.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方法技巧练图示法记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1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图2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案1鲁教版必修1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案1鲁教版必修1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考纲解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气候类型非地带性分布的主要地区2、掌握气候类型非地带性分布的成因3、以重要区域分布图为背景,判读气候类型、分析气候特征及成因能力目标1、通过对气候类型非地带性分布、成因的分析,加强学生运用知识阐释事物成因能力的培养2、通过题目的演练,培养学生根据设问分析地图、阅读资料提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德育目标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气候类型非地带性分布地区2、气候类型非地带性分布形成的主要原因●教学难点气候类型非地带性分布形成的主要原因●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导入】请学生展示自己用颜色区分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学习考纲要求】【考纲解读】【本节课的学法指导】----巧记忆通过皮皮的环球旅行---掌握气候类型非地带性分布的主要地区通过歌曲:日不落---掌握影响气候类型非地带性分布的成因●活动探究第一关:“眼疾手快”画分布本环节要求:请学生讲解“皮皮环球旅行路线”,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记录“皮皮”环球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快速在地图上找出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地区,并在学案上圈出主要分布的地区学生讲解:皮皮的环球航行小蚂蚁皮皮认真、好学,非常具有冒险精神,它的偶像可是大名鼎鼎的进行了环球航行的航海家麦哲伦,它一直想做一只与众不同的蚂蚁。

你们想知道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小蚂蚁皮皮的环球航行——-我从某某出发了!【根据小蚂蚁皮皮的环球航行线路,师生共同探究过关】小组讨论:“皮皮”所经过的地区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并总结。

学习小组成果分享:总结各种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活动探究第二关:“对症下药”析原因(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的原因)本环节要求:听歌曲,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并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2鲁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2鲁教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合作与讨论1.材料: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地区,西欧、北美、南美大陆的西海岸,气候终年湿润,冬季降水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小,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很大,亚洲大陆的东部,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问题:为什么它们的纬度位置相同,但它们的气候特点却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我的思路:这是因为它们所处的大气环流不一样的缘故。

南北纬40°~60°之间正处于盛行西风带,西欧、北美、南美大陆的西海岸,由于终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故终年湿润。

冬季在暖流和西风环流的共同作用下,气温不低,夏季受到海洋的调节,天气不热。

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变化小。

亚欧大陆的内部地区,因远距海洋,西风带来大量的水汽不易到达;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则因西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湿润西风的进A,因此,气候干旱少雨。

亚欧大陆的东部,因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所以成为世界上季风最为典型的地区。

冬季吹东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暖热多雨。

2.材料:有一个旅游团,他们看到一马平川的原野中到处长着较高的草,远处可见几棵高大的树,它们显得大孤单了,在草丛中有成群结队的长颈鹿、斑马等植食动物,在它们的周围狮子等肉食动物在盯着它们,还不时地对他们进行着攻击。

问题:你能说出这个旅游团是在什么气候区吗?这时是当地的什么季节?我的思路:这个旅游团所到的气候区是热带草原气候,因为在热带草原上到处有茂密的青草,树木稀疏,被称为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在草原上有大群的动物在觅食,可判断为此时正是湿季。

只有在湿季,草木茂盛,才有大量的植食动物,在植食动物的后面跟有肉食动物。

思考过程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主干知识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第二步:由气温定带第三步:确定降水类型第四步:判断气候类型2.思维提示(1)第一步南北半球的判断:根据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出现的月份,判断该地所处半球。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分析判断气候类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分析判断气候类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大家一起完成课堂小结。
5.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完成导学案中的
练习案部分,让同学起来回答,有错误的帮忙改正一下,
没错的误提醒一下要注意的地方.
6.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下去要把老师归纳的世界
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的表格内容牢牢的记
住。
(1)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这部分知识在初中涉及时更多 课例研究综
也能接触和感觉,所以本节知识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太
学生学习能 抽象。
力分析
2、学习困难
本节内容含有的知识点过于的零散和繁多,可能学
生记忆起来会很困难。还有就是本节的内容与前面的知
识点有很多的联系,把前后的知识点连贯起来这一点学
生可能有困难,这就会导致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
(1)观察法:学生观察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
2.预习检测:让学生起来回答他们预习的成果,有
问题的帮助他们纠正一下,然后提示一下需要注意的地
方。
3.趁热打铁:让前后左右的同学利用上面学习的知
识来讨论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我让同学起来展
示自己讨论的结果,然后大家一起看一下正不正确。
教学过程
4.课堂小结:老师带着学生梳理一遍本节课主要知
识点的结构,主要是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最后
地偏重记忆,经历过中考后已遗忘的差不多了。作为自 述
然科学,在这部分知识的处理上,讲解过多,留给学生
的时间较少,以后在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问题上应多
下功夫。 (2)如何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但也在一定程
度上削弱了传统教学手段,比如说板书、板图、板画等。 如何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强化学生理解 和记忆是我们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探索的方向。

高中地理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案鲁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案鲁教版必修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锋面系统和低压、高压系统气流运动的特点及天气状况;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中出现的简易天气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师生合作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常见的天气云图进行识读,学会分析简单的锋面、低压、高压等常见的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案例,养成将常见的天气系统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的意识。

重点锋面系统、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难点锋面、高低气压的气流运动特征的分析,锋面气旋的分析关键冷暖气团和气流的特征分析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新课教学1、今天天气怎样?2、回顾海林近期天气情况?3、天气预报员是根据什么来预测未来天气的?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与天气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2.锋面的特点:常伴有云、降水、大风等天气3锋面的分类冷锋暖锋定义冷向暖向冷引导学生回忆海林近期天气变化情况利用表格分析比较冷暖锋面系统回忆海林近期天气变化情况阅读课文找出什么是气团,及气团的分类。

增强对本节知识的感性认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分析巩固,提高课堂暖降水区域冷空气一侧天气特点过境前温高、晴朗温低、晴朗过境时大风、降水阴雨天气过境后降温、晴天升温、晴天示意图实例夏季暴雨冬季寒潮一场春雨一场暖冷锋雨区在锋线后侧,且区域较狭窄;暖锋雨区在锋线前侧,且区域较宽阔。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受地形阻挡,形成的锋面。

各自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教师介绍具体实例引导学习,分析准静止锋。

补充准静止锋面的例子。

自主分析冷暖锋系统各自的特点。

感受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

时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地理。

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低压(气旋)、高压(反课堂小结气旋)与天气北半球气旋北半球反气旋气压低压中心高压中心气流水平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垂直空气上升空气下沉天气阴雨天气晴朗天气例子台风夏季伏旱秋高气爽三、锋面气旋与天气1.低压槽、高压脊;2.在高压脊、低压槽两侧标绘出风向箭头;3.根据风向,判断气流性质;4.根据冷、暖气流运动特征确认锋面性质;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在低压场中画图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2.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气候类型是如何影响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
-以我国为例,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影响。
-提交一份小组讨论报告,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
3.深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科普短文。
-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字数在500字左右。
1.学生对气候资料的阅读、分析能力较弱,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合作目标,提高合作探究的实效性;
3.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兴趣不足,教师可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结合所学知识,观察身边的气候现象,尝试分析并判断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
-以日记形式记录观察过程和判断依据,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5.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点。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批改后反馈给学生。
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按时提交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随时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共同进步。期待大家在下一次课堂上分享作业成果,共同提高!
3.创设情境,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气候学家,需要分析判断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如气温、降水、季节变化等,并举例说明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气候资料,如气候图表、数据等,并教授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案 鲁教版必修1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习目标] 1.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能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及判断气候类型。

一、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气温的最基本因素,纬度增高→获得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

2.下垫面:使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气温不同。

(1)海洋和陆地⎩⎪⎨⎪⎧靠近海洋,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小远离海洋,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大(2)地形:高山、高原地区气温较平原地区低。

(3)地面的物质组成、植被覆盖状况、洋流等,也会产生气温及其变化上的差异。

3.大气环流: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及降水的季节分配。

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中释放热量。

二、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以温定半球根据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出现的月份,判断所处的半球。

2.以温定热量带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的热量带。

3.以水定型根据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况,确定降水季节分配类型(雨型)。

4.确定气候类型:综合考虑热量带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判断气候类型。

探究点一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读“太平洋中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 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A 国冬季降水西北多东南少,夏季降水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A 国为日本,冬季日本海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太平洋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太平洋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日本海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答案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B国为澳大利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水汽充足;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

3.说明B国西北部1月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答案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来,降水较多。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状况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大方面,而气温高低、降水多少及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3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3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

课时3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学习目标] 1.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状况,理解其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了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形成特点及其差别。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并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2.形成条件⎩⎪⎨⎪⎧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受地转偏向力影响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 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E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F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H 、K 为信风带I 、L 为西风带J 、M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判断1.气温高的地区形成低气压带,气温低的地区形成高气压带。

( × ) 2.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 √ ) 3.信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多晴朗天气,西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多阴雨天气。

( × ) 4.气压带、风带在冬季向南移,夏季向北移。

( × )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分布3.具体影响(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2)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其气压带基本保持带状分布。

三、季风环流1.季风的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2.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如东亚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如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判断1.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 ) 2.1月份,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带控制。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活动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活动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核心素养,了解考察的目的、步骤和内容。

(地理实践力) 2.结合野外考察,学会分析考察中所见的地理现象及成因。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一、野外考察的目的1.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在考察过程中,需运用罗盘、地形图等工具和资料,对各观察点进行观察、测量、测试,有时还要采集标本和样品,进行填图、摄影等,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2.训练地理综合思维通过野外考察,对地表环境的综合认知可以得到提升。

通过对所获得的多项指标进行分析,地理综合思维能够得到强化。

3.培养协作精神野外考察需要分工协作,可以提高合作意识,强化协作精神。

二、野外考察的一般步骤1.出行前的准备步骤具体要求选定考察地点尽量选择地貌、水文、植被和土壤等多个自然地理要素都相对比较典型的地点。

还要考虑交通的便利性、环境的安全性等因素搜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搜索,对拟考察地点与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以及人类活动有个初步的认知规划考察路线,选取观察点位根据“便捷、安全、自然地理现象具有典型性”的原则,提出可行的考察路线;然后应用网络电子地图进行模拟考察;最后确定考察的路线。

观察对象发生显著变化的界限前后,布置重点观察点位,必要时进行测量和采样;如果观察对象变化不显著,可以等间距布置观察点位确定考察时间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选择不同的考察时间,但要坚持“安全第一、易于考察”的原则准备考察装备定位置和行走的方向:准备地形图、罗盘、卫星定位仪等。

野外考察包:考察土壤需要准备小铲,考察岩石需要准备地质锤,还需准备笔记本、铅笔和相机等,另外带上一部智能手机2.野外实地考察(1)根据考察计划,沿着考察路线进行考察,在重点观察点进行详细观察。

(2)考察过程中,对各种信息要进行考察记录,包括时间、地点、经纬度、海拔,以及地形、植被、土壤、气候、地貌等观察要素,同时要进行摄影或者录像,重点部位需要采样。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10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气候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10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气候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10讲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气候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学会根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通过分析全球变暖案例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培养保护环境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 1.以热点事件为载体,利用各种统计图表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对策。

考查频度较低,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2.多以各种气候资料统计图表切入,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规律、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是高考的热点,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全球气候变化读近150多年来全球气温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①特点:气温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

图中A是近150多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

②主要原因: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图中B 是近150多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

(3)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影响具体表现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农业生产有利影响: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农作物减产,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影响水循环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变化,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4)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①节能减排: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废弃物排放。

②保护生态:防止森林火灾,大力植树种草。

③积极应对: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易错提示】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上升。

二、世界气候读气候分布模式图(北半球),回答问题。

(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

鲁教版高中地理一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一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一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案世界的要紧气候类型复习目标1. 明白得并把握阻碍气候的因素2. 熟悉气候类型的判读步骤和方法并能熟练应用3.通过复习,能够依照气候直方图或者数据正确判读气候类型,分析其形成缘故复习重点: 阻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类型的判定复习难点:阻碍气候的因素分析课前知识梳理(一)阻碍气候(气温顺降水)的因素(二)气候类型的判读第一步:以“温”定“球”(依照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显现的月份,判定所处半球。

)若平均气温最低月显现在1月,最高月显现在7月,说明该地在_____半球;若平均气温最低月显现在7月,最高月显现在1月,说明该地在_____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依照最冷月平均气温,确定热量带。

)>15℃:热带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最冷月均温0℃~15℃:亚热带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带海洋性气候<0℃:温带其它的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以“水”定“型”(依照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形,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年雨型(全年降水分配平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夏雨型(降水集中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雨型(降水集中在冬季):_________________。

少雨型(全年降水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引领,变式内化【例1】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要紧因素是()A.地势B.太阳辐射C.土壤D.降水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要紧因素是()A.地势B.洋流C.土壤D.降水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要紧因素是()A.地势B.洋流C.太阳辐射D.降水【例2】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从甲地到丙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要紧特点是什么?产生这种变化的缘故?A地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试简要分析缘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
类型学案(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学习目标] 1.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能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及判断气候类型。

一、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气温的最基本因素,纬度增高→获得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

2.下垫面:使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气温不同。

(1)海陆位置⎩⎪⎨
⎪⎧
靠近海洋,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小
远离海洋,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大
(2)地形:高山、高原地区气温较平原地区低。

(3)地面的物质组成、植被覆盖状况、洋流等,也会产生气温及其变化上的差异。

3.大气环流: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及降水的季节分配。

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中释放热量。

二、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以温定半球
根据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出现的月份,判断所处的半球。

最低月 最高月 半球 1月 7月 北半球 7月
1月
南半球
2.以温定热量带
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的热量带。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热量带 >15 >25 热带 >0 >18 亚热带 <0
>18
温带(温带海洋性
气候除外
)
<10 寒带
3.以水定型
根据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况,确定降水季节分配类型(雨型)。

雨型特征可能气候类型
年雨型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雨型降水集中在冬季地中海气候
夏雨型降水集中在夏季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少雨型全年降水少
热带沙漠气候
极地气候
4.确定气候类型:综合考虑热量带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判断气候类型。

探究点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读“太平洋中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A国冬季降水西北多东南少,夏季降水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A国为日本,冬季日本海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太平洋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太平洋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日本海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答案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B国为澳大利亚,B国阴影区域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水汽充足;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

3.说明B国西北部1月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答案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来,降水较多。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状况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大方面,而气温高低、降水多少及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的影响。

具体分析如下:
(1)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温度带
(2)
(3)下垫面
(4)人类活动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种类较多,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规律,如下所示: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典型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气
压带控制,盛
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印
度尼西亚
热带疏林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
带和信风带
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
湿季明显交替
南北纬10°~20°
之间
非洲中部、巴西
高原
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风带
季节移动,海
陆热力性质
差异
全年气温高,雨
季集中
北纬10°~25°之
间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
压带或信风
带控制
全年高温、干旱
少雨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
30°之间的大陆内部
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阿
拉伯半岛、澳大
利亚中西部
(2)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气候
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典型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
南北纬
25°~35°之间的
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
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
带和西风带交
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
30°~40°之间的
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北纬
35°~55°之间的
我国华北、东北,
日本和朝鲜半岛
(3)寒带和高山气候
3.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温度较低,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6)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一般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一般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图示法记忆主要气候类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以亚欧大陆为例)
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甲地干旱多雾,其中多雾的主要成因是( )
A.当地居民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B.地形对气流的阻挡
C.沿岸有寒流经过
D.沿岸有暖流经过
2.乙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气温日较差大B.降水季节变化大
C.大陆性显著D.气温年较差小
3.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分布都受( )
A.迎风坡的影响B.纬度的影响
C.洋流的影响D.经度的影响
答案 1.C 2.D 3.C
解析根据两地的纬度位置可确定甲地属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1题,
甲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秘鲁寒流影响,多雾。

第2题,乙地为北美洲西海岸,受西风带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终年温和湿润,温差小。

第3题,由上述可知,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分布都受洋流影响。

探究点二气候类型的判读
气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气候类型的判读也是尤为重要的。

而判断气候类型的关键是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气候特征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气候特征⎩⎪







⎪⎧
气温
⎩⎪

⎪⎧
全年各月平均气温
气温的季节变化
⎩⎪

⎪⎧最热月、最冷月
出现的月份
最热月均温和
最冷月均温
降水
⎩⎪

⎪⎧
全年降水量
降水的季节变化
⎩⎪

⎪⎧年雨型
冬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根据上述气候特征,读教材表2-4-2“热量带的判断”和表2-4-3“降水季节分配类型的判断”,回答下列问题。

1.南、北半球平均气温最高月有何不同?如何确定出某地位于南、北哪个半球?
答案北半球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若平均气温最低月出现在1月、最高月出现在7月(或是气温曲线形状呈波峰状),表明该地在北半球;若平均气温最低月出现在7月、最高月出现在1月(或气温曲线形状呈波谷状),表明该地在南半球。

2.是不是所有温带气候的最冷月均温都在0℃以下?
答案不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

3.在亚热带气候中,降水集中于夏季的气候类型是什么?集中于冬季的呢?
答案亚热带气候中,降水集中于夏季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冬季的是地中海气候。

4.世界年雨型气候类型有哪些?有什么特点?世界夏雨型气候类型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