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1(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4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了解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掌握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了解河谷的构成进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局部及构成进程。
3.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散布的影响。
进程与方法1.阅读河谷的演化进程表示图,可以剖析不同阶段河流腐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表示图,可以剖析剖析冲积平原各局部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3.用解说、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先生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时发作变化的辩证唯心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1.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教学难点1.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原理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进程【导入】不同河流地貌的图片欣赏师:这些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是怎样构成的呢?明天我们就来一探求竟。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师:请同窗阅读书本,回答河流地貌的主要分类。
生:腐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板书】一、河流腐蚀地貌师:〔按河流发育的时间顺序,结合图片一次简明论述三种腐蚀方式及对河流不同时期地貌的影响〕1、河流的三种腐蚀方式2、1、溯源腐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腐蚀3、2、下蚀:垂直于空中的腐蚀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腐蚀【特别点拨】关于弯曲河道两岸腐蚀与堆积效果。
师:由于向心力的影响,B处河流以腐蚀为主,A处河流以堆积为主。
即凹岸腐蚀,凸岸堆积。
对应的河流横截面可以看到B岸水深较大,这样的凹岸适宜建造港口等。
师:总结三个时期河谷的形状。
请先生完成表格内容的整理:【拓展】长江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欣赏【总结】【过渡】河流携带的被腐蚀的物质能不能不时带着呢?不会!当河流将这些物质堆积上去的时分,就会构成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才干削弱的状况下,会堆积上去,构成堆积地貌。
【思索】哪些要素招致河流搬运才干削弱?【板书】二、河流堆积地貌师:由于腐蚀作用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才干削弱的状况下会堆积构成堆积地貌即冲积平原读图找到图中冲积平原的类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4.3河流地貌的发育
1.教学活动:展示不同河流地貌的图片,如长江三峡、黄河三角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貌的特点。
2.提出问题:通过图片展示,提出问题:“为什么河流会在某些地方形成壮观的峡谷?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河流地貌有哪些类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导入新课: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河流地貌的发育,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3.实践作业:
a.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河流地貌,拍摄相关照片,并配以简要文字说明,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b.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关注河流地貌的保护与利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作业要求:
a.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确保所学知识的巩固。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河流地貌,收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7.总结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后作业及拓展延伸
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河流地貌知识的掌握。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深入了解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学习能力: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河流地貌的发育规律。
5.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资源的意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类型河流地貌的特征及形成过程。
4.1.1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一、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1)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二、课标解读课标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为“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的要求为“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课标分析:通过对比两版课标要求可以发现,相较于实验版的课标,2017 年版的更强调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的观念,要求学生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这意味着对地理的教学和学习不能只局限于对地理现象,影响因素等的简单分析和解释,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较多包括“河谷的演变”、“冲积平原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三个部分,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范畴。
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和学生学情,我将“河谷的演变”和“冲积平原的形成”合为一个部分,本节课主要是对第一部分内容的探究,学习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对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容的延伸,同时为后续学习“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针对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及成因,并通过读“河谷的演变示意图”,学会判断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明确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通过读“冲积平原的组成示意图”掌握冲击平原的三种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理解并区分河流凹岸和凸岸(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了解人类生存的环境,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分析人类活动与河流地貌之间的相互影响,树立热爱家园,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的形成及成因;河谷、冲积平原的类型;河流凹凸岸的判别。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4.3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及其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2.掌握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2.想一想: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形成有何不同?3.议一议:黄河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4.讨论:河流自上游至下游,堆积物颗粒总是由粗到细吗?探究点一河流地貌的发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的区域位于20°N附近,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河口三角洲更容易和e岸相连( )②a、b、c三处最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③a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小于b河段( )④c河段外力作用以搬运作用为主( )(2)a处河谷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段河流以________(外力)作用为主。
(3)c处河谷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处的外力作用以___ _____作用为主。
(4)c处河流往往在______岸侵蚀作用明显,在________________岸堆积作用明显。
河流在c处形成的堆积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归纳】1.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类型:溯源侵蚀,侵蚀方向为________方向,指向河流的______;下蚀是指沿______向____侵蚀,方向为________方向;侧蚀是指向河流__________方向侵蚀,方向为__________方向,与河流的流向大致__________。
2.2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3)加强课堂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作业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丰富的河流地貌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围绕河流地貌的形成、特点、影响等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操作,巩固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运用GIS等软件模拟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深入探究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难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6.拓展阅读作业:
推荐学生阅读与河流地貌相关的地理学科普书籍或文章,如《地貌学原理》、《河流地貌与环境保护》等。要求学生撰写一篇阅读心得,字数不少于500字。
1.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一节课前,逾期将影响作业评价。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讨论,互相学习、交流,提高作业质量。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3.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图资料,分析河流地貌与流域开发的关系,培养空间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绘制示意图,分析河谷的形成与演变。
(综合思维)2.通过观察、实地走访,掌握河流堆积地貌的分布与特点。
(地理实践力)3.举例分析地貌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学习要点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河谷的演变1.重要外力:_____。
2.发育阶段以及特点:二、冲积平原的形成冲积平原的类型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为聚落的分布提供有利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华北平原耕地连片,聚落规模较大;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耕地破碎,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在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避开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达标检测1.下列有关河流堆积地貌发育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下游地区B.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入海口地区C.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地区D.各种堆积地貌都发育在河流中游地区2.下列关于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V”形河谷是河流堆积地貌,出现在河流发育初期B.河流堆积地貌地势较平坦、土壤较肥沃、水资源较丰富,有利于聚落分布C.瀑布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D.河流上游河段,侧蚀作用明显3.河谷是指流水侵蚀所成的地貌。
下图为河谷发育的各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按照河谷的发育过程,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①②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2)下列关于河谷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浅且窄B.下游—宽且浅C.上游—深且宽D.下游—宽且深4.“V”字形河谷是一种重要的河流地貌。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河流地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和侵蚀、沉积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讲解:对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影响因素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保护,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著名河流地貌的图片,如黄河壶口瀑布、长江三峡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河流地貌的壮丽景观。同时,提出问题:“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与河流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河流地貌的概念,掌握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对河流地貌形成的影响。
2.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如峡谷、河谷、河漫滩、三角洲等。
3.学习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和其他工具,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培养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3.过程:各小组针对讨论话题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展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提问,形成互动。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2.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育机理。
3.掌握河流地貌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4.能够分析河流地貌与地球表层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育。
2.河流地貌与地球表层变化之间的关系。
难点1.掌握河流地貌间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2.分析河流地貌与地球表层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内容1.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育机理。
3.河流地貌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4.河流地貌与地球表层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河流地貌间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2.视频教学:利用视频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育机理。
3.讨论式教学:通过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地貌与地球表层变化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学习内容1.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2.河流发育需要的主要条件。
学习方法1.课件讲解2.小组讨论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图片展示河流地貌的形态及其分布,引出课题;2.学习内容:–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河流发育需要的主要环境条件;3.学习方法:–课件讲解;–小组讨论;4.拓展:学生查找资料并作报告,介绍全球主要的河流地貌类型。
第二课时: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育机理学习内容1.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育机理;2.河流垂直侵蚀和水平侵蚀的关系。
学习方法1.视频教学2.小组讨论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视频展示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引出课题;2.学习内容:–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育机理;–河流垂直侵蚀和水平侵蚀的关系;3.学习方法:–视频教学;–小组讨论。
4.拓展: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展示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第三课时:河流地貌的分类和分布规律学习内容1.河流地貌的分类和分布规律;2.案例分析:代表河流地貌类型的河流及其分布区域。
学习方法1.案例分析2.小组讨论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及其分布,引出课题;2.学习内容:–河流地貌的分类和分布规律;–案例分析:代表河流地貌类型的河流及其分布区域。
人教版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学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学案目标定位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状的阻碍。
2.认识河流腐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进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阻碍。
核心点一典型的河流腐蚀地貌、堆积地貌1.流水腐蚀地貌的形成及不同河段表现最典型的河流腐蚀地貌是河谷,是由溯源腐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在不同河段其表现不同。
图文表示如下:2.河谷是典型的河流腐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成。
其形成过程如下:3.列表比较河流冲积平原三个组成部分的特点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为冲积平原,包括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及三角洲,它们分布于不同的位置,其特点及成因具体如下表所示: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洪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多个洪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步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河流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地势平坦、宽广平原中下游蚀作用较强。
河流在凹岸腐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假如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海边地区河流到达海洋入海口时,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核心点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阻碍地势区聚落分布缘故聚落形状高原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势低、气候较温顺,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多呈条带状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较丰富,有肥沃的土壤呈明显的条带状平原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的沿河进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进展,形成沿海聚落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利的河运和海运带状、团状思维拓展河流与聚落的形成河流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河流流域内有众多的聚落分布。
人教版必修1 地理: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案1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4.河谷的形成及特点。
5.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6.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侵蚀和堆积的概念及对应地貌。
7.图示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
【学习过程】河流地貌是常见地貌,按照成因可以将其分为地貌和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的概念。
2.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的方向是什么?。
为什么?。
这时候河谷特征是。
横剖面呈。
(二)河流发育后期流侵蚀的方向是什么?。
为什么?。
这时候河谷特征是。
横剖面呈。
思考:河流侵蚀作用出现在同一时期不同河段时,河流上游和中下游应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
(三)合作探究1.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2.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提示:首先据题意判读a、b何处是凹案何处是凸案)。
3.若在上题图示中建港口,建在a还是b处,,为什么?。
二、河流堆积地貌1.河流堆积地貌的概念:。
典型地貌类型是:,包括平原、平原和三种类型。
2.洪积平原的形成:找出洪积平原的位置是在,河漫滩平原的位置在,三角洲的位置在。
3.合作探究:(1)洪积平原的形成:试用山区、洪水速度、出山口、地势、洪积扇、洪积扇平原等词语描述洪积扇平原的形成。
(2)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试用河流中下游、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漫滩平原等词描述河漫滩平原的形成。
(3)结合课本说明三角洲的形成。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影响聚落的形态和规模,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的形态呈(团状或条带状),规模(大或小);南方地区聚落的形态呈(团状或条带状),规模(大或小)。
2.3河流地貌的发育(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四)总结归纳
1.针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强化他们对河流地貌的认识。
2.强调河流地貌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地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其地理实践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实地考察活动,撰写一篇关于河流地貌特征的报告。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其对河流地貌的认识。
2.通过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提高其地理素养。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其自信心。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设计“河流地貌探索”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
3.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河流地貌特征,增强其对地理知识的认知。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河流地貌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有哪些特征?”等,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3河流地貌的发育(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河流地貌的发育”,属于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程内容。在我国,河流地貌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河流地貌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基本地质作用,并能够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地理素养。
地理:4.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新人教必修1)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
4.3.河流地貌地发育学案
学习目标: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地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地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地影响.
学习重点:
1.河流地三种侵蚀作用和河流侵蚀地貌地形成.
2.河流堆积地貌地类型和形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地影响.
学习难点:
河流侵蚀地不同类型及其区别;河谷地形成过程;三角洲地形成原因.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图文分析
学习过程: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地地貌之一.按照,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和
,它们地形成和发展主要与有关.
思考:1.殷商时代地居住风水观中有“攻位于讷”(讷: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这种风水观有其科学性吗?
2.长江三峡是怎样形成地?
(二)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地物质,在河流减弱地情况下,会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是比较典型地一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和
三种类型.
思考:根据黄河三角洲地案例推断一般形成三角洲地有利条件有哪些?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地影响
思考:
1.河流地冲积平原为聚落地分布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我国南北方地乡村聚落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3.在山区河谷中地聚落如何分布,为什么?
4.平原低地地聚落一般怎样分布,为什么?
做P81活动题。
1.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河流地貌的基本类型,包括峡谷、河谷、冲积扇、三角洲等,并了解其形成原因和发育过程。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根据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判断河流地貌的发育情况。
3.使学生掌握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
4.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如利用地图、卫星遥感图像等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情况。
1.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中,1.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发育过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提高其地理素养。针对这一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以实用性、知识深度和人性化语言为原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河流地貌的发育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讨论河流地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4.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软件,让学生进行定量分析和空间分析,提高其数据处理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合作探究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如“不同地区的河流地貌形成原因有什么不同?”
3.组织小组汇报、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引导学生对小组成果进行评价,提高其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提问、探讨、操作等,培养其自我监控和调整能力。
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2.掌握河流地貌的基本要素和特征;
3.了解世界和我国的典型河流地貌。
二、教学重点
1.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2.河流地貌的基本要素和特征。
三、教学难点
1.世界和我国的典型河流地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引入
1.引入讲解河流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引入讲解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二节: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1.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
2.探讨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基本要素和特征
1.讲解河流地貌的基本要素,如流域、河道、河岸等;
2.讲解河流地貌的特征,如峡谷、冲积平原、洼地等。
第四节:世界和我国的典型河流地貌
1.分析国际上典型河流地貌;
2.分析我国典型河流地貌。
第五节:综合演练
1.分组讨论,选取一条河流,分析其地貌特征和发育过程;
2.汇报分析结果,与其他组交流分享。
第六节:总结
1.总结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2.总结河流地貌的基本要素和特征;
3.总结世界和我国的典型河流地貌。
五、教学评估
1.学生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2.学生掌握河流地貌的基本要素和特征;
3.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典型河流地貌;
4.学生能够分析一条河流的地貌特征和发育过程。
人教版必修一 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人教版必修一 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拓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合作探究一:.河流的凹岸和凸岸二、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的位置和形成1.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分布、组成、成因及特点类型分布组成成因地貌特点洪积—冲积平原山前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水流流出山口时,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而成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多个河漫滩连接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地势低平三角洲平原河口处若干河口三角洲连接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流速减缓处堆积而形成河口三角洲。
由若干三角洲连接而成地势低平,河网稠密,三角洲以河道分汊处为顶点向海洋形成扇形或三角形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与聚落分布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和河流有关。
2.冲积平原为聚落分布提供有利条件(1)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3.河流地貌与聚落规模(1)我国北方平原:耕地连片,常形成大规模的乡村。
(2)我国南方水乡:耕地破碎,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4.河流地貌与聚落分布(1)平原低地: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小练习【基本口粮】(夯实基础,从点滴走向成功)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甲—乙—丁D.丙—丁—甲—乙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作用B.冰川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搬运作用(2019·天水高一检测)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人教版必修1 地理: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案1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分析】①学法:讨论探究法(课堂上通过与同桌的讨论,相互交流,探究学习,达到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在快乐中共同成长的目的)②教法:引导启发教学法(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改善方法、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情感提升的目的)分析法(利用图片边看边讲,图文并茂,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河流的发育及演变过程。
②掌握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
③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基本形态。
二、过程与方法①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录像、地图、风景图片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②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河谷的演变过程;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及河流堆积地貌的基本形态。
【教学难点】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导入地理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河流地貌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主要内容:河谷形成过程投影河流发育的各个阶段的图片,利用图形分段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图1图1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形状,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
图2从图2可以看出河流发展中期,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这是当“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
过渡转接堆积地貌: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
在这里,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
人教版必修1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高一地理学案河流地貌的发育 2021-1-10学习目标: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点:1.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和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
2.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和形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侵蚀地貌【自主学习】河流的侵蚀作用按方向有哪些类型?它们对河谷的形态有何影响?时期(位置)作用过程地貌类型发育初期()以向和向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和。
型谷中期()向的侵蚀作用减弱,向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侵蚀,堆积。
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展变宽成熟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为主型谷1、如何理解凹凸岸?(见图1)2、如何理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水流动到河湾时,表层水流受到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冲蚀凹岸(乙)(如图2),使乙岸不断崩落。
由于乙岸表层水流堆积,水位高,受重力作用下沉,甲岸表层水位低,底层水流上升补偿,把从乙岸侵蚀的物质带到甲岸堆积,从而形成凹岸侵蚀,凸岸(甲)堆积。
【探究合作】:【巩固训练】:1.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A.黄河三角洲B.崇明岛C.黄土高原D.河谷2.右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①③⑤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二)、堆积地貌【自主学习】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减弱的情况下,会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和三种类型。
位置形成过程地貌类型地貌特点山区(山麓地带)当水流流出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堆积下来,形成地貌。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堆积物颗粒由变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堆积,形成。
的面积不断扩大,在露出水面,形成。
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
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地势平坦、宽广河流入海口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河水流速,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地貌类型及其发育位置。
2.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有关。
(一)侵蚀地貌
思考:1.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观中有“攻位于讷”(讷: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这种风水观有其科学性吗?
2.长江三峡是怎样形成的?
(二)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减弱的情况下,会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和
三种类型。
思考:根据黄河三角洲的案例推断一般形成三角洲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
思考:
1.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我国南北方的乡村聚落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3.在山区河谷中的聚落如何分布,为什么?
4.平原低地的聚落一般怎样分布,为什么?做P81活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