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机场运行
国航高原机场运行及rnp运用
✓但是从飞机性能角度,25°C的温度在拉萨 机场应该算“高温” 。
25
Introduction to RNP
Introduction to RNP
26
高温
➢ 对飞机而言,拉萨的25℃气温相当于北京48℃的 高温。
机场 北京 拉萨
ISA 15℃ -8℃
气温 25℃ 25℃
50
Introduction to RNP
51
Introduction to RNP
复杂的传统进离场程序
➢ 林芝机场建设有3个航向台、1个下滑台、2个VOR 台、3个DME台
52
Introduction to RNP
复杂的传统进离场程序
53
Introduction to RNP
56
Introduction to RNP
58383Kg
减载 30%
高温
➢ HOT ➢ HEAVY ➢ HIGH
所有的高原原机场都是高温机场
29
Introduction to RNP
高高原机场运行难点
➢地形复杂 ➢高海拔 ➢高温 ➢气象多变 ➢通讯和导航限制
气象
➢变化快 ➢不同的高原机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导致其气象特点有很大差异。
✓拉萨:地面强风和扬沙 ✓九寨:乱流、风切变和低云(雾) ✓林芝:持续降水和低云
31
In河谷机场所特有的 ➢产生扬沙的条件
✓裸露的沙 ✓干燥的大气 ✓强风
➢扬沙的特点及危害:
✓在高空不易察觉 ✓低空能见度迅速降低 ✓加剧发动机的磨损
32
Introduction to RNP
57
Introduction to RNP
高原机场运行
(2) 经检查该型飞机 一 发 失 效 后 按 照 程 序 飞 行 可 以 安 全 超 障,并满足相应的高度( 指超障高度) 要求;
(3) 某型飞机如果仅使用满足要求的一个跑道方向运行( 即
—7—
单向运行) 。 f. 合格证 持 有 人 在 高 原 机 场 运 行, 应 对 客 舱 释 压 的 供 氧 和 航
—2—
a.飞机的飞行手册中规定的起降性能包线应覆盖所运行机场 的要求。
b.飞机的供氧能力应当符合所运行高原机场及航路的应急下 降和急救用的补充氧气要求,并且满足机组人员在着陆后至下一 次起飞前的必要供氧要求。
c. 对 于 实 施 高 高 原 机 场 运 行 的 飞 机, 其 座 舱 增 压 系 统 应 当 经 过型号审定或者其他方式批准适应高高原机场起飞和着陆运行。
d. 在 高原 机 场 运 行 , 需 重 点 考 虑 快 速 过 站 时 间 限 制 以 及 刹 车 冷却问题,并在安排航班时刻时予以关注。
e.合格证持有人应按照局方的要求为所飞的每一机型制定一 发失效应急程序。 除非满足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合格证持有人才 可以不为该机型专门制作相应机场跑道的一发失效应急程序,但 必须向局方提供相应的书面分析证明材料:
—3—
4.3.1 合格证持有人在进入相应高原机场运行前,应当根据本 咨询通告的要求制定专门的手册或在现有手册中增加专门的内 容,并依此实施相应的管理。 该手册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 容:高原机场运行政策、限制规定、维修管理和应急情况处置等要求。
4.3.2 合格证持有人维修管理类手册编写要求 进入相应高高原机场实施运行前,针对航空器的持续适航与 维修管理要求,按照 4.3.1 段要求编制的相关手册可以直接纳入到 合格证持有人的《运行手册》或《维修工程管理手册》 中,也可单独 成册,但应当至少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a.合格证持有人高高原机场运行规定 合格证持有人根据本咨询通告要求,结合公司自身特点,编制 相应的高高原机场运行规定,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 高高原机场运行的维修管理职责; (2) 维修人员资格获取、管理和培训等方面的要求; (3) 飞机设备加 / 改装要求; (4) 飞机和发动机及附件的运行限制条件; (5) 维修方案; ( 6) 最低设备清单( MEL) 放行要求; (7) 航线维护特殊要求; ( 8) 实施高高原机场运行航空器维护的维修单位的管理要求; (9) 可靠性管理; ( 10) 发动机监控方案;
第十二章 极地与高原机场运行
第十二章极地与高原机场运行第一节极地飞行和极地航线的相关概念极地运行是指使用穿越极地区域航路的航班运行,北极区域为北纬78度00分以北的区域。
1926年5月9日,美国人伯得和贝内特驾驶福克F.VIIA-3M三发单翼机,从挪威斯匹次比尔根群岛出发,穿越北冰洋上空,成功飞越北极点后安全返回。
1929年11月28日,伯得等四人机组驾驶一架“福特4-AT”三发飞机,从南极州边缘的小阿美利加基地出发,飞临南极后返回,往返飞行18小时59分钟。
伯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越过地球两极的人。
1926年5月11日,欧洲飞行探险家开始由罗马至阿拉斯加的飞行尝试,因天气原因未达目的地。
1937年,俄罗斯飞行员第一次实现了由莫斯科经北极飞抵安克雷奇。
1954年北欧航空公司(SAS )使用DC-6B型客机开通了哥本哈根经极地飞至美国西海岸城市洛杉矶(CPH-SFJ-LAX)航线。
欧亚之间的极地飞行历史超过40年。
1957年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SAS)使用DC-6B 机型开通了哥本哈根-安克雷奇-东京航线(CPH-ANC-NRT)。
1983年芬兰航空公司(Finnair)使用DC-10机型开通了赫尔辛基-东京航线(HEL-NRT)。
现行的北极航路POLAR 1、2、3、4是从多年的极地飞行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九十年代初,俄罗斯开放了部分领空和军用机场,为北极航路的开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93年出现了POLAR 1、2、3、4,1998年7月国泰航空公司进行了第一次验证飞行。
2001年2月1日北极航路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3月1日完成了首次B777的ETOPS运行。
目前,跨越极地的商业运行已有40余年的历史。
一、我国民用航空公司在此领域的现状时间航空公司机型性质起始目的机场2001年5月30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A340 验证飞行芝加哥-上海2001年7月15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B777 验证飞行纽约-北京2002年8月19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B747 验证飞行纽约-北京2002年9月27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B747 正常航班北京-纽约-北京二、其他国家航空公司在此领域的现状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美国大陆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公司、UPS等航空公司使用北极航线开通了北美至亚洲的定期航班,每周有300多个航班穿梭往来于欧洲和美国西海岸,300多个航班经俄罗斯境内穿梭往来于欧亚之间。
西南地区高高原机场运行-caac
西南地区高高原机场运行飞机维修指导意见目录目录 (2)序 (3)前言 (4)适用范围及依据 (5)第一章术语与定义 (6)1.1规章类定义 (6)1.2厂家类定义 (6)1.3公司类定义 (7)1.4新增定义 (7)第二章高高原运行的特点 (8)第三章局方的规定和要求 (11)3.1.民航规章 (11)3.2.咨询通告 (11)第四章飞机适航与维修 (12)4.1高高原航线机务保障措施的通用控制管理规定 (12)4.1.1飞机投入高高原机场运行构型的要求 (12)4.1.2管理类手册体系编写要求 (12)4.1.3高高原运行飞机维修管理要求 (13)4.2高高原航线控制管理规定 (17)4.2.1A319机型 (17)4.2.2B737NG (19)4.2.3A330 (21)4.3符合性说明 (24)第五章高高原运行飞机维修检查单 (25)第六章维护经验案例及高高原运行飞机不安全事件摘录 (28)附录 (29)序前言适用范围及依据本指导意见供CCAR-121部航空运营人、CCAR-145部维修单位在进行航空器进入高高原机场运行准备、手册编写、提供指导和参考,同时也作为局方监察员对航空器进入高高原机场运行时进行审定的依据。
本指南编写时依据和引用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CCAR-121-R4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45-R3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AC-121-21航空承运人高原机场运行管理规定AC-121-2009-17R1特殊机场的分类标准及运行要求当相应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发生修订时,请本指南使用人对照相应版本使用修订后的规定和要求,本指南编委会不保证对本指南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同步修订。
第一章术语与定义1.1规章类定义1)一般高原机场:海拔高度在1500米(4922英尺)及以上,但低于2438米(8000英尺)的机场。
2)高高原机场:海拔高度在2438米(8000英尺)及以上的机场。
西南地区高高原机场运行 飞机维修指导意见
西南地区高高原机场运行 飞机维修指导意见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二〇一三年十月目 录序 (II)前言 (IV)第一章 依据及适用范围 (1)1.1 依据 (1)1.2 适用范围 (1)第二章 术语与定义 (2)第三章 高高原机场运行的特点 (4)第四章 飞机适航与维修 (7)4.1 高高原机场运行飞机适航与维修的通用控制管理规定 (7)4.1.1 飞机投入高高原机场运行构型的要求(包含特殊运行的要求) (7)4.1.2 管理类手册体系编写要求 (7)4.1.3 高高原机场运行飞机维修管理要求 (8)4.2 高高原机场运行各机型控制管理规定 (13)4.2.1 A319 (13)4.2.2 B737NG (15)4.2.3 A330 (18)4.3符合性说明 (22)第五章 高高原机场运行飞机维修检查记录单 (23)5.1 适用范围 (23)5.2 使用要求 (23)第六章 维护经验案例及高高原机场 运行飞机不安全事件摘录 (28)6.1 国航某A319飞机客舱高度变化技术分析 (28)6.2 国航某A330飞机拉萨中断起飞分析 (29)6.3其它案例分析及维护 (34)序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在建和拟建的高高原机场数量逐步增多,越来越多的航空运营人加入或申请加入高高原机场运行,高高原航线的开通,能极大改善边远地区落后的交通面貌,助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内的高原机场和复杂航线大多数集中在西部(目前西南地区共有19个高原机场,其中9个为高高原机场),但中国西部地区大部分处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地理环境复杂,净空条件差,天气复杂多变,地方性特点突出,时常出现的大风、雷暴、低云、低能见度、低空风切变等天气现象,极大地增加了航空安全保障的难度,对运营飞机的维护和保障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和限制。
作为运行保障的重要环节,维修工作对航空安全的影响毋庸质疑。
从国际上看,由于北美和欧洲境内的高原运输机场较少,特别是海拔2438米以上的高高原机场更少,除制造厂提供的一些有关起降性能的参数外,可供参考的高高原机场运行飞机维修相关管理文件很少。
高原机场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
高原机场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高原机场包括:一般高原机场和高高原机场两类。
一般高原机场:海拔高度在1500米(4922英尺)及以上,但低于2438米(8000英尺)的机场。
高高原机场:海拔高度在2438米(8000英尺)及以上的机场。
高原机场运行有如下特点:1、相同的起飞、着陆重量,飞机的真空速要比平原的的大,在高原机场运行,发动机的推力明显减小,这两个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使飞机在高原机场起飞及着陆距离明显增加。
2、高原机场发动机推力减小,空气动力变差,飞机的机动能力降低,飞机的爬升和越障能力变差,飞机空中加速、减速所需距离增长,转弯半径增大。
3、高原机场海拔高,由于高空风通常很大,接近地面的空气因太阳照射导致向阳和背阴方向的受热不均匀,加上地形对风的阻挡、加速,使得高原机场经常出现大风,风速、风向变化也很大,极易形成乱流、颠簸和风切变。
4、高原机场昼夜温差大,气候复杂多变,有明显的时间差异,还存在地域性和局部性特征。
不同的高原机场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浮尘、扬沙、雷雨、暴雪、浓积云、雷雨云、低云、浓雾、能见度低、结冰、低温等,对飞行很不利,对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对航班的影响性较大。
5、高原机场往往又是地形复杂机场,机场周围净空条件差,导航设施设置困难,导致飞机起降、复飞操纵难度大。
另外,高原机场可用的机动空域和机动高度很少,飞机空中调配较为困难。
6、由于受地形的遮蔽和反射,高原机场无限电波产生多路径干扰;地面通信作用距离短,信号微弱;机场甚高频全向信标台/测距仪(VOR/DME)作用距离、覆盖范围较小,指示不稳定,仪表着陆系统(ILS)在某些方面会有假信号产生。
7、由于高原机场存在以上诸多困难,再加上飞机在高原机场飞行操纵难度加大、机动性能较差,飞行员在高原机场飞行易产生畏惧心理。
国际标准大气:在海平面上气温15︒C,气压1013.25 hp的大气。
大气温度的特点:随着高度的升高,温度以-2︒C / 1000 ft(-6.5︒C / 1000 m) 的下降率降低。
民航西南地区高原特殊机场运行指南
前言
前言
我国西南地区冰川密布、雪峰连绵,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风沙、冰雹、 强风肆虐。过去,这里一直被称为国际民航界的“空中禁区”,是全世界公认飞行难度最 大的空域。1956 年 5 月 26 日、29 日,中国民航优秀飞行员韩琳、潘国定分别驾驶伊尔 12 型、康维尔 240 型飞机成功降落在当时海拔最高的拉萨当雄机场,震惊了国际民航界,拉 开了新中国民航西部高原飞行的序幕。
2011 年 3 月于成都
v
民航西南地区高原、特殊机场运行指南
适用范围及依据
本指南内容仅供 CCAR-121 部航空运营人及相关人员在进行高原、特殊机场运行准备、
手册编写、训练和学习时提供指导和参考,不作为对航空运营人进行补充运行合格审定依
据。
本指南编写时依据和引用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
CCAR-121-R4
多年来,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高度重视高原、特殊机场和航线运行安全。为更好地服 务各企事业单位,进一步提升高原、特殊机场和航线运行安全管理水平,管理局局务会研 究决定编写《民航西南地区高原、特殊机场运行指南》。《指南》邀请到了部分航空公司 和飞行院校的专家参与编写,梳理汇总了高原、特殊机场和航线运行的相关规章、标准和 规范性文件,提炼和归纳了民航西南地区保障高原、特殊机场和航线运行安全的经验,对 高原、特殊机场和航线的运行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简要介绍了新航行技术应用和 通信、导航和监视改善情况。《指南》凝聚了编写组全体成员的辛勤劳动,得到了西藏区 局、各监管局和各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vi
目录
目录
序 ....................................................................................... I 前 言 ................................................................................. III 适用范围及依据........................................................................... VI 目 录 ................................................................................. VII 第 1 章 术语与定义......................................................................... 1 第 2 章 认识高原、特殊机场及其运行 ......................................................... 3
高原机场训练——【运行知识】
空中最小操纵速度: VMCA
空中最小操纵速度: 在空中关键发动机突然失效,其余的发动机
保持起飞/复飞推力的情况下,仅使用主飞行操纵能控制飞机的最 小速度。
空中最小操纵速度: VMCA
空中最小操纵速度: 在空中关键发动机突然失效,其余的发动机
保持起飞/复飞推力的情况下,仅使用主飞行操纵能控制飞机的最 小速度。
➢通讯导航 ➢导航台信号受地形干扰 ➢通讯和导航信号覆盖面积小
飞行性能
➢发动机推力 ➢飞机的起飞和着陆距离 ➢起飞爬升和复飞爬升梯度
发动机推力 海拔
发动机推力
空气密度
起降性能
发动机推力
飞机的起飞和着陆距离
海拔
空气密度
真空速
重量=升力=1/2ρSTAS²CL 相同的表速,在高原机场真空速大于平原机场
真空速增加导致飞机的起飞和着陆距离增加
海平面 海拔4000英尺 海拔8000英尺 海拔12000英尺
6700英尺 7300英尺 8000英尺 9600英尺
起飞爬升和复飞爬升梯度
➢发动机推力 ➢真空速
➢爬升梯度
机场周围地形
山势险峻
气象
➢乱流、颠簸、风切变 ➢地形雷暴
通讯导航
➢导航台信号受地形干扰 ➢通讯和导航信号覆盖面积小
V2
V2: 起飞爬升速度
T.O.D. 末端达到35 ft 高度并在起飞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保持该速度,直到最低 增速高(不低于400英尺)。
限制/操作: 相对关系
1.05 VMCA VR V VMCG
1
V 1.1 VMCA
2
1.2 VS (or 1.13 VS1G )
第十二章-极地与高原机场运行
第十二章极地与高原机场运行第一节极地飞行和极地航线的相关概念极地运行是指使用穿越极地区域航路的航班运行,北极区域为北纬78度00分以北的区域。
1926年5月9日,美国人伯得和贝内特驾驶福克F.VIIA-3M三发单翼机,从挪威斯匹次比尔根群岛出发,穿越北冰洋上空,成功飞越北极点后安全返回。
1929年11月28日,伯得等四人机组驾驶一架“福特4-AT”三发飞机,从南极州边缘的小阿美利加基地出发,飞临南极后返回,往返飞行18小时59分钟。
伯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越过地球两极的人。
1926年5月11日,欧洲飞行探险家开始由罗马至阿拉斯加的飞行尝试,因天气原因未达目的地。
1937年,俄罗斯飞行员第一次实现了由莫斯科经北极飞抵安克雷奇。
1954年北欧航空公司(SAS )使用DC-6B型客机开通了哥本哈根经极地飞至美国西海岸城市洛杉矶(CPH-SFJ-LAX)航线。
欧亚之间的极地飞行历史超过40年。
1957年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SAS)使用DC-6B 机型开通了哥本哈根-安克雷奇-东京航线(CPH-ANC-NRT)。
1983年芬兰航空公司(Finnair)使用DC-10机型开通了赫尔辛基-东京航线(HEL-NRT)。
现行的北极航路POLAR 1、2、3、4是从多年的极地飞行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九十年代初,俄罗斯开放了部分领空和军用机场,为北极航路的开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93年出现了POLAR 1、2、3、4,1998年7月国泰航空公司进行了第一次验证飞行。
2001年2月1日北极航路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3月1日完成了首次B777的ETOPS运行。
目前,跨越极地的商业运行已有40余年的历史。
一、我国民用航空公司在此领域的现状时间航空公司机型性质起始目的机场2001年5月30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A340 验证飞行芝加哥-上海2001年7月15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B777 验证飞行纽约-北京2002年8月19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B747 验证飞行纽约-北京2002年9月27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B747 正常航班北京-纽约-北京二、其他国家航空公司在此领域的现状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美国大陆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公司、UPS等航空公司使用北极航线开通了北美至亚洲的定期航班,每周有300多个航班穿梭往来于欧洲和美国西海岸,300多个航班经俄罗斯境内穿梭往来于欧亚之间。
民用飞机高原机场运行研究
分析高原机场运行的基本要求和维护要求 , 在区分一般高原机场与高高原机场的基础上 , 给出民用飞机高 原机场运行的需求 , 为飞机 主制造商高原及高高原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 关键 词 : 高原 ; 高 高原 ; 飞机 主 制造 商 ; 运 行要 求
中 图分 类号 : V 2 2 1 . 9 1 文 献标 识码 : A [ A 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 n g t o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p l a t e a u o p e r a t i o n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a d v i s o r y c i r c u l a r , t h e c o r n p ti a s o n o f p r e v i -
0 引言
世界范围内, 主要 高原机场分 布在 中国、 尼泊 尔、 墨西 哥、 埃 塞俄 比亚, 秘 鲁 等 国 。我 国 幅 员 辽 阔, 有四大高原 , 包括青 藏高原 、 云贵高原 、 黄土 高 原以及 内蒙古高原 。其 中又因青藏高 原及云贵高 原海拔高度较高, 导致我国高原机场数量较多。近 年来 , 随着 我 国西 部 地 区 经 济 的迅 速 发 展 , 西 部 地 区旅 游 出行 及商 务 出行人 次 激增 , 西 部地 区对 航 线 客运量提 出了新 的要 求。在建 和拟建 的高原机场 数 量逐 渐增 多 , 越来 越 多 航 空 公 司 已经加 入或 申请 加入 高 原机 场运 行 。但 区别 于普 通 机 场 航 线 运 行 , 高原 机 场运 行 对 飞 机 、 机组人员 、 地 勤 维 护 有 特 殊 要求 , 中国民航总局制定的指导高原机场运行 的咨 询通 告应 运 而生 。 2 0 0 4年 1 0月 , 民航总局在成都召开了“ 高原机
高原机场RNP运行条件下的风险控制与预防
高原机场 RNP 运行条件下的风险控制与预防发布时间:2022-03-11T08:06:52.272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期作者:耿翀阳[导读] 随着国家西部战略的实施,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一片大好趋势,交通流量不断增加,不少航空公司也投入到西部大开发中去。
但是由于西部的自然环境复杂,地形、气象条件都不好,高原机场的运行十分艰难。
民航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 830016摘要随着国家西部战略的实施,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一片大好趋势,交通流量不断增加,不少航空公司也投入到西部大开发中去。
但是由于西部的自然环境复杂,地形、气象条件都不好,高原机场的运行十分艰难。
本文着重于研究分析高原机场RNP运行条件下的风控以及预防,并提出一定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原机场;RNP;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管理一高原机场 RNP 运行条件下的风险因素分析构成飞行安全的主要内容由两大体系构成:一由有关飞行运行的人员、航空器、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整体信息体系;二管理制度体系。
RNP运行条件下,可以采取系统分析法对这两大系统中的危险诱因进行识别。
高原机场在RNP运行条件下,发生事故或者事故隐患的基本要素就是这些风险诱因,通过研究分析人、机、环境以及管理制度这四大内容,来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
1.1 高原机场 RNP 运行条件下人的风险因素分析人的思想有起到决策控制的权利,在RNP运行条件下,在一个整体系统中作为风险因素中的人因,是最活跃最易变最难把控的因素。
而人因内容比较复杂,包括了机组里个人和整体的因素、空中交通管制员方面的因素、派签和机务以及旅客方面的因素。
高原飞行最容易发生的就是高原缺氧,缺氧症症状很不容易发现,所以如果飞行员发生缺氧症一般都没有明显的感觉,直到发现却已经来不及了。
在高原机场RNP运行条件下,尤其是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关键阶段,地形气象以及程序的复杂性加上缺氧情况,整个飞行机组成员压力很大,而且容易产生疲劳、紧张,机组整体显得配合混乱。
【民航】高原机场运行管理
【民航】高原机场运行管理版本:03-03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程序阐述了高原机场运行飞机的适航要求和维修、放行管理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工程技术公司各职能部门、维修单位。
子公司维修单位遵照本程序执行。
1.3程序属性■CCAR121 ■CCAR-145航线■CCAR-145定检/部件2. 引用文件和术语2.1引用文件2.1.1 AC-121-21《航空承运人高原机场运行管理规定》2.1.2东航《维修工程管理手册》5.27.7高原机场运行2-22-1版本:03-032.1.3飞机制造厂家相关技术文件2.1 术语2.1.1 一般高原机场:海拔高度在1500米(4922英尺)及以上,但低于2438米(8000英尺)的机场。
2.1.2 高高原机场:海拔高度在2438米(8000英尺)及以上的机场。
2.1.3 高原机场包括一般高原机场和高高原机场两类。
3. 要求3.1所需的人员岗位1) 航线维修管理、机型/机队计划;2) 机电系统工程管理、发动机/APU工程管理、发动机状态监控、机型维修方案管理;3) 可靠性管理;4) 飞机航线/定检维修、飞机整机航线/定检放行、生产准备人员。
2-22-2版本:03-033.2所需资料、工具和器材1) 相关适航性资料、公司手册和程序;2) 相关工具和器材。
3.3职责3.3.1工程技术公司各职能部门职责3.3.1.1工程技术部1)负责高原机场运行飞机的构型控制。
2)负责高原机场运行的飞机设备、构型符合性评估。
3)负责高原运行飞机航线工作单特殊项目的编写和修订。
4)负责高原运行飞机的持续工程评估。
5)负责制定高高原机场运行发动机/APU特殊维护和监控方案。
3.3.1.2质量管理部1) 按照ETOPS运行的标准,制订高高原机场发动机可靠性方案。
2-22-3版本:03-032) 负责牵头组织机务系统高原机场补充运行合格审定工作,定期组织对高原机场运行飞机持续满足合格审定要求的监督检查。
西南地区高高原机场运行-caac
西南地区高高原机场运行飞机维修指导意见目录目录 (2)序 (3)前言 (4)适用范围及依据 (5)第一章术语与定义 (6)1.1规章类定义 (6)1.2厂家类定义 (6)1.3公司类定义 (7)1.4新增定义 (7)第二章高高原运行的特点 (8)第三章局方的规定和要求 (11)3.1.民航规章 (11)3.2.咨询通告 (11)第四章飞机适航与维修 (12)4.1高高原航线机务保障措施的通用控制管理规定 (12)4.1.1飞机投入高高原机场运行构型的要求 (12)4.1.2管理类手册体系编写要求 (12)4.1.3高高原运行飞机维修管理要求 (13)4.2高高原航线控制管理规定 (17)4.2.1A319机型 (17)4.2.2B737NG (19)4.2.3A330 (21)4.3符合性说明 (24)第五章高高原运行飞机维修检查单 (25)第六章维护经验案例及高高原运行飞机不安全事件摘录 (28)附录 (29)序前言适用范围及依据本指导意见供CCAR-121部航空运营人、CCAR-145部维修单位在进行航空器进入高高原机场运行准备、手册编写、提供指导和参考,同时也作为局方监察员对航空器进入高高原机场运行时进行审定的依据。
本指南编写时依据和引用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CCAR-121-R4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45-R3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AC-121-21航空承运人高原机场运行管理规定AC-121-2009-17R1特殊机场的分类标准及运行要求当相应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发生修订时,请本指南使用人对照相应版本使用修订后的规定和要求,本指南编委会不保证对本指南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同步修订。
第一章术语与定义1.1规章类定义1)一般高原机场:海拔高度在1500米(4922英尺)及以上,但低于2438米(8000英尺)的机场。
2)高高原机场:海拔高度在2438米(8000英尺)及以上的机场。
拉萨机场高原运行分析
1 拉萨机场基本概况拉萨/贡嘎机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贡嘎县甲竹林镇,坐落在壮丽的雅鲁藏布江南岸,海拔3600米,跑道长4000米,宽45米,机场等级4E,可供波音、空客等大型飞机起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之一。
2 高原地理气象条件对飞行的影响(1)山地地形复杂,常会遇到复杂的气象条件,由于地形和热力学等因素的作用影响,山地地区的风向、风速不稳定而且变化很快。
(2)山地上空的云,在迎风坡和背风坡有明显的差异,在山顶或背风坡上云中飞行,会遇到强烈的颠簸。
同时由于拉萨机场地处雅鲁藏布江南岸,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在飞行阶段机身比较容易产生积冰,改变飞机构型,严重影响飞行安全。
(3)高原空气密度小,使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变差,起飞着陆时的滑跑距离加长。
(4)高原上的风速普遍比平原地区大,现大风的机会也多,侧风过大则会影响飞机正常的起降。
(5)山地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比平原要大的多,那里气流特别紊乱,据观测可达15~20米/秒,在山体周围会出现乱流,气层不稳定时,乱流发展就越强,乱流区的范围也越大。
这都会影响飞机正常的平稳飞行,甚至使飞机达不到超障高度的最低标准,产生不安全因素。
同时乱流容易产生风切变,影响飞行安全。
3 进出拉萨的主要航线的高原运行分析3.1成都往返拉萨航线3.1.1高原航线对航空器的特殊要求与平原机场相比,高原机场的运行情况更为复杂,限制条件更多。
比如拉萨机场的气压低空气密度小等特点导致发动机启动困难,发动机推力降低等。
因此对于航空器的系统、性能、设备等都会有着特殊的要求。
3.1.2选择机型和航线运行航路分析根据对发动机限制、供氧限制、业载限制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分析,并且考虑到航班旅客数量等因素后,选择空客A319、空客A330机型执行成都拉萨航线。
由于成都拉萨航线选择,成都作为第一备降场,该航线又处在北半球两条高空西风急流带的影响范围内,高空西风急流对飞机由东向西飞行的续航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机场运行运行控制中心2009年3月2日飞行签派员培训教材高原机场运行第一章概念我国国土幅原辽阔,高原和山区占了很大的比例。
近年来,我国在建和拟建的高原机场数量逐渐增多,同时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已经加入或申请加入高原机场的运行。
但是,高原机场及高原航线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较高,保证安全的难度较大。
2004年10月28、29日,民航局在成都召开了“高原机场运行管理和保障研讨会”,对中国民航几十年来高原运行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
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全国民航范围内广泛征求对高原机场运行管理和相应要求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参考在高原机场运行管理和高原机场运行中有丰富经验的地区管理局和航空公司的做法,制定了咨询通告AC-121-21:《航空承运人高原机场运行管理规定》。
在该通告中,首次明确了高原机场的概念,并将高原机场分为一般高原机场和高高原机场两大类。
一般高原机场:海拔高度在1500米(4922英尺)及以上,但低于2438米(8000英尺)的机场。
高高原机场:海拔高度在2438米(8000英尺)及以上的机场。
目前公司运行涉及的高原机场有:机场名四字码标高(米/英尺)类型昆明ZPPP 1895/6217 一般高原机场迪庆ZPDQ 3287.9/10787 高高原机场丽江ZPLJ 2242.6/7358 一般高原机场兰州ZLLL 1947.2/6388 一般高原机场西宁ZLXN 2179/7149 一般高原机场嘉峪关ZLJQ 1559.1/5115 一般高原机场1飞行签派员培训教材第一章概念2总结CCAR-121-R3第113条规定,在实施补充运行时,对于国内运行,中国境内的空域按照一个运行区域批准,但包含高原机场(标高在2560米以上的机场)起降点的航路还需按照航路进行批准。
很显然,本条款与咨询通告的内容是有矛盾的。
目前,局方正在对CCAR121进行修改,在CCAR-121-R4中,将对本条款更改为2438米。
我们知道,我们公司的飞机通常的起降包线为8400英尺以下(除了CRJ-200和改装过的部分B737),在咨询通告出来以前,我们都习惯用8400英尺划分高原机场和非高原机场。
当然,新的标准出来后,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以便我们更好的执行咨询通告的要求。
划分标准不一样,执行的要求也不一样。
下一章,我们就两类高原机场的运行要求做具体的讲述。
飞行签派员培训教材高原机场运行第二章运行要求众所周知,由于高原机场海拔高、地形复杂、气象不稳定,给飞行安全保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在高原机场运行,飞机的性能衰减也较大,因此在高原机场运行面临着比在非高原机场运行更多的困难。
为了保证在高原机场的运行安全,航空公司每一机型在进入某个一般高原机场运行前,局方可根据航空公司的运行经验和已经在该机场运行机型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实地验证试飞。
但是每一种机型在进入每一个高高原机场运行前,都将进行不载客的验证试飞。
除此之外,局方对航空公司进入高原机场运行的准入条件、人员资历、航空器适应性等提出了额外要求。
一、航空公司准入要求(一)除非符合下述(三)的有关要求,以非高原机场为基地新成立的航空公司连续运行一年后方可进入一般高原机场运行;在一般高原机场连续运行两年而且至少积累500个起落后方可进入高高原机场运行。
(二)除非符合下述(三)的有关要求,以一般高原机场为基地新成立的航空公司,经局方进行技术评估后方可进入运行基地外的一般高原机场运行;在一般高原机场连续运行两年且至少积累500个起落后方可进入高高原机场运行。
(三)航空公司只有具备以下条件方可以高高原机场为基地新成立航空公司,或者偏离上述(一)、(二)的规定申请缩短进入高原机场运行的时限:1、航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运行副总经理或总飞行师、机务副总或总工程师)近10年内必须具备三年以上的高高原运行、维护管理经验。
2、航空公司运行系统的中层管理人员(运行控制负责人、飞行技术管理负责人、机务工程负责人)近10年内必须具备两年以上的高高原运行、维护管理经验。
二、人员要求(一)飞行人员每次运行前,飞行部应对飞行员的高原运行资格进行核实。
除满足通常运行条件下3飞行签派员培训教材第二章运行要求飞行人员的运行要求外,参加高原机场运行的飞行人员还必须满足下述条件:1、除经局方批准,原则上高高原机场运行的机长年龄不得超过55周岁;2、飞行人员必须经过针对一般高原机场和高高原机场运行的理论培训方可进入相应类别的高原机场实施运行;对于高高原机场,还需使用带有高高原机场类别机场视景的D类模拟机进行训练,重点为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对于已经取得高原机场运行资格并保持近期经历的驾驶员,不受此条限制;3、驾驶员应具备总计1200小时或以上的飞行经历时间,其中包括本机型100小时或以上的飞行经历时间,方可进入高高原机场运行担任副驾驶;对于已经取得高高原机场资格的驾驶员,不受本条限制;4、驾驶员应符合以下要求方可进入高原机场运行担任机长(1)具备在一般高原机场200小时或以上的飞行经历时间或者总计300小时或以上的机长经历时间,经检查合格方可进入一般高原机场运行担任机长,对于已经取得一般高原机场运行资格并保持近期经历的机长,不受此条限制;(2)具备在本机型500小时或以上的机长经历时间,并在高高原机场起降8架次或以上(不含模拟机起降),经检查合格方可进入高高原机场担任机长。
对于已经取得高高原机场运行资格并保持近期经历的机长,不受此条限制。
(二)飞行签派员从事高原机场签派放行的签派员在初始和年度复训时应增加针对高原机场运行放行方面的有关内容。
(三)客舱乘务员在高原机场运行的航空公司,应针对高原机场的运行特点修订客舱乘务员训练大纲,补充相关部分的训练内容:高原运行政策及要求、高原航路飞行的特点、高原运行机上特殊应急设备、高原救生及救援知识、高原疾病特征及一般处置、高原紧急释压处置、高原急救等。
三、飞机要求(一)所运行机场的标高不超过飞行手册中规定的起降包线。
某些飞机在投入高原机场,特别是在高高原机场运行前,可能需要对旅客高度氧气电门、客舱高度警告电门等进行改装。
下表为公司运行高原机场的机型限制:4飞行签派员培训教材 高原机场运行5机场名 四字码 标高(米/英尺) 适用飞机 昆明 ZPPP 1895/6217 所有飞机 迪庆 ZPDQ 3287.9/10787 仅B2913/2577/5076 /5077/5148/5143/5330丽江 ZPLJ 2242.6/7358 所有飞机 兰州 ZLLL 1947.2/6388 所有飞机 西宁 ZLXN 2179/7149 所有飞机 嘉峪关 ZLJQ1559.1/5115所有飞机(二)飞机的供氧能力应符合所运行高原机场及航路的应急下降和急救用补充氧气要求,并且满足机组人员在着陆后至下一次起飞前的必要供氧要求;(三)对于实施高高原机场运行的飞机,其座舱增压系统应当经过型号审定或者其它方式批准为适应高高度起飞、着陆运行的飞机;(四)对于实施高高原机场运行的飞机,其任何一台发动机的排气温度(EGT )裕度平均值应高于8°C 或者等效限制。
对于双发飞机,其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应当达到120分钟双发飞机延伸航程运行的标准,并应当参照120分钟双发飞机延伸航程运行的标准实施维护。
(五)高高原机场所使用飞机的发动机和辅助动力装置最好应具备在所运行机场的自主启动能力。
四、性能要求(一)使用机型在高原机场运行的性能分析的方法与在普通机场运行的性能分析方法相同,但在计算飞机的起飞重量时要重点考虑爬升越障、轮胎速度及最大刹车能量的限制;运控中心除按照普通机场运行的要求提供各类性能数据外,还应针对使用的机型和运行的机场提供为保持飞机在性能包线之内飞行并留有足够余度的具体措施和相关资料,包括构型设定(起飞、着陆及复飞)、起飞期间一台发动机失效的离场或返场程序、发动机引气使用的影响、对机轮和刹车的性能要求,航路飘降和紧急下降策略等;高原机场通常大气压力小,空气密度小,出现高温天气,从而导致发动机推力降低。
飞行签派员培训教材 第二章 运行要求6我们知道:L升=1/2ρSV 2C L & a=F/M & Distance=(V 2)/(2a)我们不难看出,当气压高度增加时:空气密度减小,要求真空速增加;而发动机可用起飞推力因气压高度增加而减小。
两个不利因素叠加,导致飞机性能收到较大影响。
在高原机场起飞,一般起飞距离增加;同样的,着陆距离也要增加。
根据在高原机场,推力减小,爬升梯度降低,转弯半径变大。
所以,在高原机场尤其在高高原机场出现一发失效,爬升较为困难,3.3%的梯度有时难以逾越,对高原机场的净空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通常高原机场周围地形比较复杂;所以一般需要制作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
目前国内一共有18个高原机场,但是有13个需要制作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
(二)在高高原机场运行时,应使用飞机性能软件计算或飞行手册查的V 1/V R /V 2值,不得直接使用FMS 显示或快速检查单(QRH )查出的相应数值;(三)在高原机场运行,应进行着陆重量分析,如存在着陆限制,应提供着陆重量分析表;在高高原机场运行,必须提供着落重量分析表。
公司《性能分析手册》中包含了着陆性能限制的机场的着陆性能分析图标。
(四)在高原机场运行,需重点考虑快速过站时间限制以及刹车冷却问题,并在安排航班时刻时予以关注。
波音FPPM 手册提供了快速过站性能检查图表(见下图)。
快速过站受实际着陆重量、机场标高、温度、使用的刹车类型、使用的着陆襟翼等因素限制。
公司规定在高原机场运行时不采用快速过站;飞行签派员培训教材 高原机场运行7(五)除非满足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并向局方提供相应的书面分析证明材料,否则应按照局方的要求分析和制定一发失效应急程序:1、经计算分析能够证明通过控制飞机起飞重量,飞机一发失效后的爬升梯度能够满足离场程序对爬升梯度的要求;2、经检查飞机一发失效后按照离场飞行程序飞行可以安全超障,并满足相应的超飞行签派员培训教材 第二章 运行要求8障高度的要求;3、飞机如果仅使用满足离场要求的一个跑道方向起飞,即不使用另外的跑道方向离场(仅单向起飞)。
公司已经根据局方要求,分批制定了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所有程序在运控中心服务器中“性能文档”文件夹中可以查询。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配备有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的机场,起飞性能分析是依据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制作的,当不使用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时,起飞重量有可能有所限制。
(六)应对客舱释压的供氧和航路上一发失效的飘降进行检查,如需要,则应制定出现紧急情况的处置预案。
公司已经根据局方要求,对特定航线制定了客舱释压程序,所有程序在运控中心服务器中“性能文档”文件夹中可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