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一、咏史怀古诗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举例——南京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
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①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
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
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
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分析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二、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三、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心理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 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 ,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①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咏史怀古诗鉴赏(千古兴亡多少事_叹人叹已叹人生)
2、发表个人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写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启迪世人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 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 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 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 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 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 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
• 1. 这两首怀古诗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
慨。
韦诗写台城物是人非,寄托昔盛今衰的 感慨; 刘诗借古讽今,道出六朝灭亡缘于竞相 豪华奢侈。
• 2. 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韦诗: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 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又寓情于景( 借景抒 情),借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 渲染出凄清而令人伤感的气氛。 刘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 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又直 接发表议论,指出台城成野草是由于竞豪 华。
体悟感情
• 1.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
• 讽今 理性反思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自己对历史 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南京
•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拥有着6000多年文 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 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 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 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 的历史遗存。 •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有“天下文枢”、“东南第 一学”的美誉。截至2013年,南京有高等院校75所,其 中211高校8所,仅次于北京上海。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
从西晋灭吴角度:警告重新抬头的割 据势力,不要违背历史潮流。
从东吴覆灭角度:提醒骄奢腐败的唐 王朝要吸取教训。“兴废由人事,山 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
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旨? 借古讽今 寓情于景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拓展阅读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怀人伤己 分
类
怀古伤今
怀 人 伤 己
对比失落型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自己 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 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 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 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
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
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 骊山风景秀丽,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 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 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 名华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又称华清池。
• 新亭对泣: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 藉卉(同“借”凭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 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 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乌衣巷:东晋高门大族的居住区。 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 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鼎盛时代的 朱雀桥上衣冠往来车水马龙繁华一时。 王谢: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谢安。
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刘禹锡咏史怀
刘备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 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 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现梦想的 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 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4.(2016·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 • 对其它:(一些哲理思考)
八、常用的技巧手法
用典 ①点化前人语句。 ②引用神话故事。 ③明用、暗用或反用历史故事。
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 强诗歌表现力。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对比/反衬 (今昔对比、事物之间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
) • ——掌握术语,结合文本
鉴赏要点总结方法
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 一个连接点:关注作品中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
点 三条线索(主题思想)
怀人伤己 吊古讽今 理性反思
解读范例探寻方法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
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
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
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借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昔日的繁华 鼎盛与今日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的对比,抒发了沧海桑田、 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
2、忧国伤时型
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同情下层人民的 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 讽今,批判现实。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2)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问:请从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这一 角度,来分析诗人所寄托的感慨。
前三句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 烈的对比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归纳二 怀古伤今: 1.昔盛今衰型。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 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 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 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 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 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 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 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归纳三: 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 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 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 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 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 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
烈个人意识。 3、考试设题角度: (1)写景、用典意图 (2)分析评价思想感情(抒发怎样的 感慨?) (3)分析艺术手法
特征关键词:金陵,怀古,玉树,景阳 兵,千官冢,六代宫 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写陈亡之后金陵城一 片没落不堪的景象,抒写金陵繁华一去 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①(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 地方。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 楼阁。 (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
A、从哪些特征看出这一首诗是咏史怀 古诗? B、白居易听琵琶女的弹奏,发出“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 慨叹,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又寄托 了怎样的情怀呢?
咏史怀古诗鉴赏完版
千古兴亡多少事 怀人叹己忧国运
——咏史怀古诗鉴赏
学习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的感 情主题及常用手法。 2、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解题 思路和答题步骤。
复习回顾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本诗写了昭君远嫁他乡、死葬异邦、环佩空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归的悲剧命运。 诗人怀人伤己,借咏叹昭君的不幸来感怀, 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感伤和身世飘零的悲苦。 以昭君自比,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注释:①武关,战国时秦置,在今陕西省。楚怀王听信谗言,放逐屈原,绝齐亲 庸造成了自己客死秦国,国运衰败的悲剧结局。 秦,入武关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 借此讽刺怀王昏聩糊涂、自取灭亡;同时也希望唐王朝统 ②郑袖:楚怀王宠妃,设计陷害屈原,致使屈原被放逐。 ③圣神:神圣天子;四海:天下统一。 治者居安思危,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任人唯贤,励精图
诗人怀古伤今,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盛衰无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常的慨叹,也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本诗寓情于景,通过今昔对比深刻表达了世 事无常、沧桑巨变之感。
例3、
题武关① 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②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③,戍旗长卷夕阳中。
例2、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乌衣巷:东晋高门大族的居住区 诗人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 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 的乌衣巷,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 桥,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凉残照。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
咏史怀古诗歌鉴赏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主题 1 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抒发感慨, 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怀古咏史,
①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或是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 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 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3 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感慨身世,
二 鉴赏方法指要
3 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自 借古人古事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和苦闷。 况,借古人古事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和苦闷。在鉴赏 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 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 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 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 周瑜在“ 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 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 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 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 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 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 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 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 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 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 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 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曾 咏史 赤壁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 .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 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 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 区别何在? 区别何在 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 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 统帅周瑜的功绩。 统帅周瑜的功绩。
咏史怀古诗鉴赏
1.昔盛今衰型 2.物是人非型
(三)忆古事:借古讽今 讽喻统治者
(四)理性反思:作者身置其外,站在历史
的高度,表达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咏史怀古诗的结构特征: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弄清史实 明确意图 体悟感情 分析技巧
怎样鉴赏怀古诗?
怀古诗的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
一个接点 三条线索
一个接点
找对接点。读懂怀古诗首先要弄清 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些典故中的人、事
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点。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课堂小结
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 典。用典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 有反其意而用的。
2.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 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抓住历史人物 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3.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 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析作者咏史抒情时的写法。 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 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
燕子: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 破家的盛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 此特点,尽情宣泄一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锅的 《鸟衰巷》:“朱雀桥边野草花,鸟衣巷口夕阳斜。旧时 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咏史怀古诗赏析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二、 怀古迹
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下而去关注 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 热情、不满或是警戒的一类诗歌。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 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1、古盛今衰型:繁华远去,只留荒芜,物换星移,世 事沧桑。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世事沧桑之感。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诗即咏史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 事件、历史人物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歌。
1、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 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 怀”等。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 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如《咏荆轲》;或在 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金陵怀 古》。 2.结构上: 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 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元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运用典故表情达意
11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④,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 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
一、怀古人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咏史怀古诗歌赏析
咏史怀古诗歌赏析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咏史怀古诗歌!这可真是文学宝库里的璀璨明
珠啊!
你看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站在赤壁古战场,看着那深埋沙中的断戟,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
三国时代。
他不就是在跟过去对话吗?这就好比咱走在老街上,看着
那些古老的建筑,想象着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再说说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那朱雀桥
边长满了野草野花,乌衣巷口只有夕阳斜照。
哎呀呀,这画面感多强啊!就像咱看到一个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变得落寞,心里能不感慨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在豪门大族家里筑巢的燕子,如今飞到了普通百姓家。
这多像人生啊,起起落落,变幻无常!
这不是让人唏嘘不已吗?
还有那辛弃疾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他站在京口北
固亭上,遥想当年的英雄豪杰,那种豪迈之情简直要溢出纸面了!这
不就像咱回忆起自己心中的英雄,满心的敬佩和向往吗?
咏史怀古诗歌,就是让我们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去感受那些已经
远去的时代和人物。
它们让我们明白,历史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
到过去的兴衰荣辱,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珍惜现在。
咱得好好欣赏这些诗歌,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它们可不是干巴巴的文字,那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动人的情感啊!你难道不想去细细品味吗?我觉得吧,咏史怀古诗歌就是文学世界里的宝藏,越挖越有惊喜,越品越有滋味!咱可不能错过啊!。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 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 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 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 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 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 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 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咏怀古迹· 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注)。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故国的没落荒凉 , 诗中句句是景,然而 石头城 刘禹锡 无景不融合着诗人对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故国萧条、人生凄凉 的深沉感伤。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台城 答案:1、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原 刘禹锡 因:奢侈豪华,荒淫误国。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2、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用 万户千门成野草, 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边野草凄凉中, 只缘一曲后庭花。 这一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到当年翠 注释: 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袖曼舞的场面,让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化 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个楼阁。 做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
咏 赤壁 实景
乱:山崖陡峭不平 穿:山岩高耸入云 地势险要 惊:浪涛奔腾澎湃 景色奇伟 卷:江水汹涌翻滚
上阕:咏赤壁,写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
• 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的? 作者为何要把周瑜放在 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景色中呢? 以境界开阔 气象恢宏的 作者用了比喻、夸张、拟 人的手法写出了气势磅礴的场 景物衬托周瑜豪迈的英雄气 面。 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 益彰。
怀才不遇 借古讽今;
雄浑悲怆
昔盛今衰, 理性反思, 揭示哲理。 盛衰无常 物事人非的伤 感 ; 凄清悲凉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二、鉴赏咏史诗三步曲1、鉴赏步骤: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即怀什么古→作者怀古的态度情感→怎么怀古【鉴赏思路】(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体悟意图、领悟感情)(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手法)【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 归类,探求主旨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
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
这是最基本的。
2、赏析范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解题步骤】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整理: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迁移训练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特征关键词:金陵,怀古,玉树,景阳 兵,千官冢,六代宫
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写陈亡之后金陵城一
片没落不堪的景象,抒写金陵繁华一去 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
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第三首《乌江亭》是从民心向背角度来 评价的,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 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 违背。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心向背是胜败 的关键,项羽败势难回,过江也无法东 山再起,不死也没用。
归纳三: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
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 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 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 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 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
(1)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 原因:奢侈豪华,荒淫误国。
(2)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 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边野草凄凉 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中回荡, 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 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问: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 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
第一首《题乌江亭》是从兵家用兵的角 度来评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 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 定能东山再起。 第二首《夏日绝句》是从节操(气节) 的角度来评价的,李清照认为项羽是有 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
2)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做到知人然 后论诗。诗家怀古咏史,抓往的只是历 史的一些影子。如果是感慨个人的身世 一类的,感情成分较浓。此时,我们只 要知道一些作者的情况(在诗下注释中 一般会有),然后与诗歌所用典故比对, 就不难理解了。
咏史怀古诗鉴赏(千古兴亡多少事_叹人叹已叹人生) (1)分析
——咏史怀古诗鉴赏
怀古咏史诗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浏 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 的是非,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 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 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已身世 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 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 委婉劝谏等目的。
二、怀古伤今(伤世)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
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 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 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借古讽今,别有寄托,曲意讽谏, 起忧 愤讽喻之劝(伤今/伤时) 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 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且表述流畅连 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旧苑荒台杨柳新
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 在春天又发新芽,年年如旧,岁岁常新,
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
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 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
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 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 “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 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史怀古诗鉴赏
二、“虚”与“实”的关系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之一:相反相成形 成对比 【表达效果】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某 处和某处的不同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 突出表达了诗人某种感慨。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 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 愁听清猿梦里长。
二 鉴赏方法指要
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 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 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 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 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 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唤 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 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 惋再三。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 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旧,月光依然,所变者是“故国”、 “空城”,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 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 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 感。
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 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 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 人意识。
①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一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1 、感伤兴衰、抒发感慨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 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对物换星移、 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 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 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 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 个专题。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咏史诗的概念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班固的《咏史》是我国是诗歌史上第一首以咏史为题的诗,真正奠定咏史怀古诗传统的是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
这组诗借咏史来反映寒门知识分子和世族门阀之间的矛盾。
这种叙述历史与抒发情怀的结合,成为咏史怀古诗词的传统,被后世诗人传承沿袭。
二、怀古诗的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4)语言:含蓄蕴藉(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三、怀古诗常用的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诗词鉴赏专题之咏史怀古诗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
对
比
今
喧 闹 繁 人马喧闹 华 热闹繁华
车水马龙 人来人往
朱雀桥
乌衣巷
野草野 花丛生
夕阳残照 飞入寻常 百姓家
寂 寥 苍 凉
栖息在王谢权 门高大厅堂的 檐檩之上
旧燕子
明确问题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该诗连用两个“笼”字,试谈谈 其表达效果。 两个“笼”字,既突出水边夜色的迷 蒙冷寂,又寄予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表面上,诗人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 恨,其实,在场听歌的应是达官显贵, 所以这句实乃对那些达官显贵不以国 事为重而贪图一时享乐的抨击。
6、乌衣巷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吟 咏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 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特点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 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 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 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 过,抒发感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
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 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 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2.(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 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3.(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 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独抒机杼(客观评价)。
透析咏史怀古类诗词思想内容
透析咏史怀古类诗词思想内容古诗鉴赏是每年高考复习中的重头戏,也是难点。
给学生分类复习可以让学生较有条理地掌握知识体系。
咏史怀古诗是古典诗歌银河中璀璨的明珠,杰出诗人群星闪耀,而中唐的刘禹锡与晚唐的杜牧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两颗明星。
下面就以两人的诗为例,谈谈怎样复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诗如其人,它是诗人心灵的写照。
读其诗,首先要“知其人”“论其世”。
刘禹锡:关心现实,热爱生活,勇于革新,爱憎分明,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
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记》中,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看法:“诗者其文章之蕴耶!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
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
千里之谬不容秋毫。
”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精警超迈。
诗人并不是单纯怀古,书写泛泛的今昔兴亡之感,而是从现实出发,站在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的高度,将现实的感受与历史的沉思结合起来,以历史题材表现现实内容,寓深刻的哲思于咏史怀古之中。
《石头城》是借古讽今的不朽名篇。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即金陵(现南京)。
前枕大江,后倚钟岭,壮丽险峻。
它最早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东吴孙权在石头山(今南京市西)上修筑城郭、宫殿,故改名石头城。
六朝时代这里一直是国都。
经六代繁荣,至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开始废弃。
在唐王朝国运衰微之际,刘禹锡伤悼石头城六代繁华的消歇,抒发怀古之忧思。
曲折地表达了他对唐帝国中兴成梦的忧伤情绪。
刘禹锡立意高远,以意串象,精选了山、水、月这三种景物,描绘出石头城的冷落衰败,好一幅古城月夜图。
画面上,群山沉寂,夜潮声寒,月色凄清城垣残破。
画面不仅有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响,有感情的流动和起伏,而且还有深沉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和对山川依旧人事已非的哲理感悟。
真是语约意丰,震慑人心!诗的前一联妙用对仗,使群山、潮声、空城互相对照、衬托,“故国”是历史,过去的国都,指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的国都,昔日繁华地,“空城”是指石头城被废弃的现实。
咏史诗鉴赏方法及代表作品分析
咏史诗鉴赏方法及代表作品分析咏史诗咏史诗即咏史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通过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歌。
在诗歌中,往往是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第一、咏史诗的基本类型1、就史事论史事作者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并不置身其中,但在对历史和古人的评价中,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个人取向和感性认识。
这一类型的诗歌,着眼史事,议论引发,将自己的态度诗化地表达出来。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可是对项羽战败自刎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杜牧在诗中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自刎表现出无限惋惜。
而王安石却道出“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也就是说这样的穷兵黩武的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借史事说今事这是咏史怀古诗创作的主流。
作者以一颗忧天下之心,或表现对当世腐政的不满,或表现对国势衰微的感伤,将史实与现实巧妙联系,采取一种婉曲的方式,借古说今,或抒写对国事的忧虑,或唤醒和警策当朝统治集团。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人在作品中劝喻南宋当政者应该像项羽那样宁死也不要逃到江东,收复国土,恢复中原,这可以说是借古讽今的杰作。
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昔对比之中,六朝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自然产生怀古伤今的情结。
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从史事描述、意象的选择以及语势的倾向上去判断作者是意在“讽”(讽喻)还是意在“伤”。
3、以史事言情志诗人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寄托于历史人物,借以抒情明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 类
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
对比失落型
怀 人 伤 己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自己 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 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 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 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咏史怀古诗鉴赏三步曲
1、弄清史实:写了什么人和事? 2、体悟主旨: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
3、分析技巧: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旨?
写了什么人和事?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西晋伐吴要统一全国,公元280年,西晋大将王 濬率水师从益州(成都)出发,沿长江顺流而东,向 东吴发起了毁灭性的打击,也是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 最后一战。 但东吴力拒要割据江南,而且要借长江 之险要在江中设置铁锥,在江面上设置铁链妄图阻挡 住西晋的攻势。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 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 径造(直往)三山,直取金陵。 被西晋所灭。
乌衣巷:东晋高门大族的居住区。 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 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鼎盛时代的 朱雀桥上衣冠往来车水马龙繁华一时。 王谢: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谢安。
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刘备
刘禹锡咏史怀 古诗拓展阅读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曹操对刘备语:“今二者的 相通之处。
今昔对比型
怀 古 伤 今
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 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 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 途命运。
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 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 做冷静的思考。
眼前景、古人、古事、感慨
临古地(景),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 忆其事,抒己志。 • 临古地—— •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 苏、洛阳、汴京 •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 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 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 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 骊山风景秀丽,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 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 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 名华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又称华清池。 • 亭对泣: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 新 藉卉(同“借”凭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 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 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
补充写作背景: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朝
廷昏暗、党争激烈、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 机四伏的时代。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 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 较统一的局面。但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 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而这 首诗写于824年,割据势力重新抬头,当时刘 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 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这首诗。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⑤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fān]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
从西晋灭吴角度:警告重新抬头的割 据势力,不要违背历史潮流。 从东吴覆灭角度:提醒骄奢腐败的唐 王朝要吸取教训。“兴废由人事,山 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
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旨?
借古讽今 寓情于景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拓展阅读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词)的主题 2、学习咏史怀古诗(词)的解题方法与技 巧
咏史怀古诗定义
咏史怀古诗是借咏写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 情怀或表达某种观点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词)特点:
题目: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 古”、“咏怀”等。
手法:
内容:
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讽刺
小结:
诗词鉴赏 鉴赏要点 艺术手法
景物描写 表达方式
谈古论今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触点在古,落脚在今
作业:
注意: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
切、热情、讽喻、劝诫。尽管触点在古,但 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咏史怀古诗词主题归纳:
运用对比、写景、用典等手法,通
过写登临古迹,描绘眼前之景,转
而联想到古人、古事,继而引发对自
身或对眼下时局的感慨。基调多苍 劲悲凉。
西 塞 山 刘 怀 禹 古
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文学家、 哲学家。805年,参加“永贞革新”。因为宦官、 藩镇的强烈反对,革新失败,刘禹锡初贬为连州 (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 (今湖南常德)司马。他被贬谪长达22年, 但 却始终不屈。在诗歌创作方面,刘禹锡生前与 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 “诗豪”。他的诗,风格雄豪苍劲,传诵之作 极多。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寄寓深远,被奉 为“咏史大家”。讽喻诗和竹枝词的成就也很 高。
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建立了蜀国 刘禅昏昧葬送了蜀国基业
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指出创业难、 魏蜀吴三分鼎足之势 ‘黄牛白腹,五铢当复’汉武 汉末童谣 守成更难的历史教训 ,表达了对刘备 帝铸行的一种钱币,王莽代汉时将它罢 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警戒 废,东汉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它。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昏庸荒唐的唐朝统治莫要重蹈覆辙。
台 城
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
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
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 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
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
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1
•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 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 (2)这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 韦庄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阴雨、 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 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 或: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 “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 华,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刘禅降魏后,东迁洛阳,被命为安乐县公。魏太尉司马昭在宴会中使蜀国的女 乐表演歌舞,旁人见了都为刘禅感慨,独刘禅“喜笑自若”,乐不思蜀
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 方。 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 阁。③韦庄:晚唐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