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功和机械能》教案
《功和机械能》教案功和机械能教案【引言】功和机械能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概念非常重要,不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课时安排】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1个小时。
第一部分:主题:认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功与功率,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教学目标:- 理解功及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掌握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重难点分析:-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一个难点;- 对于机械能的种类,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例如,一个持重物的人在爬楼梯,他们需要向上提供一定的力量,通过爬楼梯才能完成目标。
这个过程中,人不但做了功,而且还将机械能转化为了势能和动能。
2. 讲解- 功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3. 练习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练习计算功和功率的公式,以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并通过特定的例子来让他们了解机械能的常见类型和转化。
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方法和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主题: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意义;-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需要进行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重要的原理;- 通过实例呈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场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例如,让一个学生推一个块,通过游戏的规则,让学生发现块消失后,它的能量并没有消失,仍然存在于系统中。
2. 讲解-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 练习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场景模拟,练习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
功和机械能教案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1.1 功【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会判断力是否做功。
3.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正确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学习内容一:力学中的功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62、P63的相关内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自学检测】1.用细绳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拉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摩擦力对木块移动起阻碍作用。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对照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讨论:1.图P11.1—2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2.图P11.1—3力没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手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2.下面三种情况力没有对物体做功:(1)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移动。
如:小孩推车,车不动,推力不做功。
(2)不劳无功:物体靠惯性移动一段距离,并不是受到力的作用向前运动。
如: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3)直无功: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力没做功,如:小明提着水桶水平移动,拉力没有做功。
初三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功和机械能总课时: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一、复习策略1、力学中的“功”和功的原理(3)功的计算:功: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①W=F·S=Gh(克服重力做功)②W=P·t国际单位:N·m;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m(4)功的原理①内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②应用:斜面F·S=G·h(理想情况,不计摩擦)2、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有用功:必须要做的功。
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合。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1)斜面①W有用=G·h②W额外=f·S③W总=F·S=G·h+fS(2)杠杆①W有用=G物·h②W额外③W总=F·S(轮轴效率)(3)定滑轮(a)①W有用=Gh②W额外:摩擦及绳重③W总=F·S=F·h(4)定滑轮(b)①W有用=f·S物②W额外:滑轮转动摩擦③W总=F·S F=F·S物(5)动滑轮及滑轮组(a)①W有用=G物·h②W额外③W总=F·S=F·nh=(G物+G动)·h注:打“________”指不计绳重和摩擦时.(6)动滑轮及滑轮组(b)①W有用=fS物②W额外:绳重及滑轮转动摩擦③W总=F·S F=F·nS物(7)归纳特点如下:①所有机械自身摩擦均是额外功的组成部分,故对机械进行润滑一般都可以提高机械效率.②所有的有用功均等于不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③对于所有机械均有.3、功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单位:功率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1)公式:.(2)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与机械效率无关)(3)机械中的功率4、机械能(1)动能:(与m、v有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3. 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其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3. 机械能的概念4.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判断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及其计算,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例题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功的作用。
2.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介绍能量的概念,讲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4. 机械能的概念:讲解机械能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组成。
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判断:阐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教授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6.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拓展: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机械能的关注。
2. 主体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及应用。
3. 巩固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滑块与斜面问题、抛体运动问题等。
4.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节能减排、机械设备设计等。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第十一章复习《功和机械能》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好《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中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适应中考题目的考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法。
教学器材:PPT课件。
教学时数:1教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功1、什么叫功?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和了功。
2、做功的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3、下列情况中是否有力做了功?①踢出去的足球②推水平面的物体,但是未推动,搬地面上的物体,但未搬起③人提水桶水平前进,举着杠铃水平移动4、怎样计算功?①力与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W=Fs②焦耳(J);1J=1N.m③把两个鸡蛋举高1m所做的功大约是1J④注意: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计算做功多少时。
要注意三个“同一性”:即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同一物体且是同一段时间。
5、练习:①、当我们用力将一个20牛的足球踢出去100米时,人对足球所做的功为多少?②、一物体在20牛的力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前进了10米,则拉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二、复习功率1、什么叫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2、功率的物理含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大,说明做功快,单位时间里做的功也多;功率大,不能说做功多。
3、怎样计算功率?公式中:W表示做的功, t表做功时间,P表示功率。
4、功率的单位?①主单位:瓦特(符号:W)②其他单位:其他:千瓦(kW)兆瓦(MW)③单位间的关系:1MW=1×103kW 1kW=1×103W④注意:是指平均功率,即在t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当物体在力F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时:三、功和功率的比较四、练习1、下列各个情境中,没有做功的是()2、小明爸爸的质量是70kg,小明的质量是50kg,父子俩一起从居住楼的一楼同时走上二楼。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功和机械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功和机械能在课程学习中,功和机械能是非常基础但也非常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会介绍功和机械能的定义、计算方式和应用等方面,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功的定义和计算方式1. 定义在物理学中,功是由力所做的工作。
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从开始位置运动到结束位置时力所做的工作即为功。
2. 计算方式通常情况下,当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所做的功的计算方法为: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所作用的距离。
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不一致,则需使用以下公式:W=F×cosθ×S其中,θ为力和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二、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方式1. 定义机械能指物体的势能和动能之和。
物体的势能与位置有关,动能则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关。
做功的力可以将物体的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物体的机械能也就发生了变化。
2. 计算方式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E=K+U其中,E表示机械能,K表示动能,U表示势能。
对于物体在高度为h处时的重力势能可用以下公式表示:U=mgh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而静止物体的动能(即动能为0)可用以下公式表示:K=0.5mv2其中,v表示物体运动速度。
三、功和机械能的应用1. 功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功来描述力所做的工作。
例如,我们用锤子敲钉子的时候,锤子施加的力就可以被看做是对钉子做功的力。
在机械学、物理学等领域,如机械传动的设计与计算、机床加工理论等等,都广泛地应用了功的知识。
2. 机械能的应用机械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工程和物理等领域,其中物体的高度、速度、势能和动能等因素与机械能处理密切相关。
工程师和物理学家们往往利用机械能原理设计机械、发电站、发电机、水轮机和风力发电机等等。
比如,自行车骑行时,人的能量(人的食物能)会转化成机械能,帮助车辆前进。
在圆锥滑道上放球体,自开始滚落到落地时的重力能转化成动能,此后球体进入回升段,动能继续向势能转化,再到最高点时即为势能最大,而球体重力落地时,又会由势能转换为动能。
九年级下学期《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复习内容立足于基础,从基础概念入手,循序渐进。
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让学生注重基础,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恩维能力。
精心设计习题,针对学生在做题中暴露的错误进行分析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量做了铺垫。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一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本章在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了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展开一幅由力而揭开的能量画卷,本章又是学习内能,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基础,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主要讲功和机械能的内容。
通过这节课巩固功和机械能的知识,为学习下一重简单机械的内容打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物理计算题已经有了较多的知识储备,功、功率这一部分知识,公式不多,公式的变形也比较饰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公式中出现的新单位比较多,有一些同学掌握起来比较吃力。
四、教学目标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什么是功率,会正确举行功、功率、“速度的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2.难点:做功的两个困素,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及应用能量转化知识解释生活实例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七、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由问题”两位同学推不同的物体,谁做了功?”导入《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设计意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二)梳理基础如识,把握复习要点活动一:(1)、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学习活动1并小组讨论,展示在多媒体上•功1、做功的必要因素:2、三种不做功的情况:3、功的符号、单位、计算。
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单元复习学案
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单元复习学习目标 1.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正确使用W=FS 计算功的大小;2.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 计算功率,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 及应用;3.理解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会用η=W 有用/W 总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测定机械效率的方法;4.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学重点:功的相关计算教学难点:功与功率的综合运算 (一)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一、功与功率功率和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区别如下:(2)在运用P=W/t进行计算时,功和时间必须要对应起来,即要弄清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及完成各部分功所用的时间,不能“张冠李戴”。
二、机械能的分类三、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____。
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的要做部分额外功,所以任何机械的效率都要小于1,但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
例1.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用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吊起建筑材料(如右图所示)。
绕在滑轮组上的钢丝绳最大拉力为6×103N ,不计滑轮、吊钩、绳的自重及摩擦,一次最多能起吊 N 的建筑材料,实际使用该滑轮组最多只能吊起5.4×103N 的建筑材料,且将建筑材料1s 内匀速吊起了1m ,起重机的功率是 W ,机械效率为 。
若吊起的建筑材料重力减小,机械效率将 。
(“增大”、“减小”或“不变”)例2:如下图所示,钢珠沿竖直平面上的光滑轨道abcd 从a 点运动到d 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9-1A .通过d 时的速度比通过c 时大B .在c 点比在b 点的重力势能小C .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 .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例3.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一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下表是在利用该滑轮组将一物体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时采集到的信息。
(1)通过计算确定该滑轮组提起物体的绳子段数,并在下边虚线框中画出该滑轮组的组装示意图.(2)用该滑轮组将重为8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1m 时,拉力做的总功为多少? (解答要求: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有数据代入,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熊春明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功和机械能》习题复习课教学设计荆州市实验中学 熊春明一、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深刻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和功率的公式,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
(2)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了解 动能和势能如何转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组竞赛,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功和 功率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功和功率的计算,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结合实际掌握功率的计算。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学生和老师分别演示奶粉罐从斜面上滚下。
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形成强烈反差,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
这其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就跟今天所要复习的《功和机械能》有关。
(二)回顾基础知识(1) 功 W =F s(2) 功率 tW P 动能 ( m , v )(3) 机械能 重力势能 ( m , h )势能弹性势能(4)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三)将全班分为四个代表队,分别命名为“做功”代表队,“功率”代表队,“动能”代表队,“势能”代表队。
然后进行多轮答题比赛,每轮比赛由小队长推选同学参加答题,答对1 题得1分。
最终得分最高的小组成为今天比赛的第一名。
比赛开始,进入第一关:基础关。
“做功”代表队推选同学答题:给回答正确的同学发精美卡片(1张卡片代表1分),同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并请这位同学帮我们解释原因。
如果没有回答正确,则老师帮助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功率”代表队推选同学答题:表扬和肯定。
如果没有回答正确,则老师帮助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动能”代表队推选同学答题:给回答正确的同学发精美卡片(1张卡片代表1分),同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并请这位同学帮我们解释原因。
如果没有回答正确,则老师帮助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功和机械能全章教案
功和机械能全章教案第一章:功的概念和计算1.1 功的定义介绍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功的产生。
1.2 功的计算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功= 力×距离×cosθ。
引导学生理解力和距离的方向关系,以及角度θ对功的影响。
1.3 功的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焦耳(J)。
讲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二章:功的应用2.1 功的守恒讲解功的守恒定律,让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通过示例和实验,展示功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和转换。
2.2 机械设备的效率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2.3 功的测量介绍功的测量方法,如使用功率计和能量计等仪器。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进行功的测量实验。
第三章:势能和动能3.1 势能的概念介绍势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势能的物理意义。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势能的转化。
3.2 势能的计算讲解势能的计算方法,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势能与高度、弹性和力等因素的关系。
3.3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介绍动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动能的物理意义。
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 1/2 ×质量×速度²。
引导学生理解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第四章:机械能守恒4.1 机械能守恒定律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守恒原理。
通过示例和实验,展示机械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化和守恒。
4.2 机械能守恒的应用讲解机械能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等。
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机械能的转换和损耗5.1 机械能的转换讲解机械能的转换原理,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
通过示例和实验,展示机械能的转换过程。
5.2 机械能的损耗讲解机械能的损耗原因,如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
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损耗对机械设备性能的影响。
第11章《力和机械》复习教学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正确使用W=Fs计算功的大小。
2、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计算功率,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及应用。
3、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了解机械能守恒。
【重点】:功和功率的计算。
【难点】:运用功率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梳理一、功1.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3.没做功的三种情形:1)有力而没有(劳而无功)2)靠运动{有距离没有力)3)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
4.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5.功的公式:W=Fs;单位:W→;F→;S→。
(1J= ).二、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 功率表示的物理量。
2.功率(P)定义:之比,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3.计算公式:P=。
单位:P→;W→; t→(1W= ;)还可推得功率的公式为P= ,功率的国际单位为,符号。
1KW= W三、动能和势能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简称。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越大.2.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越大,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和。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越大,位置,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
物体的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下面物体各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高速升空的火箭具有。
被拉弯的钢尺具有。
被拦河坝拦住的上游水具有。
空中下落的皮球具有。
山坡上静止的石头具有。
匀速上升的物体具有.四、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和的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J)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
机械功和机械能复习
机械功和机械能复习主讲:黄冈中学教师李进一周强化【教学内容】一、机械功原理内容:利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机械效率1.机械做功:①利用机械提升重物时,Gh是有利用价值的功,叫做有用功,记作W有用,即W有用=Gh。
②动力对机械做的功Fs叫做总功,记作W总,即W总=Fs。
③对人们既无利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记作W额外。
2.机械效率:有用功W有用跟总功W总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符号η表示。
(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小于1)3.公式:η=×100%三、机械能1.能:①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做功的本领叫做能(或能量)。
能量的形式有许多种。
②功与能——物体能做多少功,就说它具有多少能。
物体对外做多少功,它的能量就减少多少;外界对物体做多少功,物体的能量就增加多少。
③单位——能的单位就是功的单位,即:焦耳,简称焦,符号J。
2.动能: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②决定因素——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运动物体的质量、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
物体的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弹性物体的弹性越强,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4.机械能:①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②物体具有的动能跟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物体的势能和动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有摩擦等阻力,那么在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疑难解析】1.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其关系使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功是有用功。
当用机械匀速提升重物时,克服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即W有用=Gh;当用机械水平移动重物时,克服重物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做的功是有用功,即W有用=fs物。
功和机械能全章教案
功和机械能全章教案第一章:功的概念和计算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定义和物理意义;2. 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和物理意义;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s ×cosθ;3. 功的应用举例。
教学步骤:1. 引入功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功的存在;2. 讲解功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本质;3. 推导功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4.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功的定义和物理意义;2. 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3. 学生能理解并应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 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和物理意义;2. 势能的概念和物理意义;3.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4.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动能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动能的存在;2. 讲解动能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动能的本质;3. 引入势能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势能的存在;4. 讲解势能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势能的本质;5. 推导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6.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7.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让学生理解能量的守恒;8.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物理意义;2. 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3. 学生能理解并应用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4. 学生能理解并应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证明及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物理意义;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证明;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1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11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复习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第二节“滑轮和斜面”,复习动滑轮、定滑轮、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3. 第十二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复习功的概念、计算以及各种功的计算方法。
4. 第二节“机械能”,复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回忆和掌握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以及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和机械能的转化。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滑轮组、斜面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杠杆例子(如撬棍),引导学生回顾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课堂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示,讲解滑轮和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复习功的概念、计算以及各种功的计算方法。
解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滑轮和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3. 功的概念、计算方法。
4.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滑轮组帮助下提升的高度。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的作用,移动了一段距离。
计算这个力做的功。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32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1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本章通过功功率教,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一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章在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了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展开一幅由力而揭开的能量画卷本章又是学习内能,能量第七章学习的力是功的基础,功是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个效果的度量,这些知识为我们这一模块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九年级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又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我们在复习时,应注重复习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必要条件;(2)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应用公式进行计算;(3)掌握动能、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4)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5)了解功和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解释实例等习题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冋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的习题复习,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教学重难点】(1)功和功率的概念;(2)功和功率的计算;(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4)机械能守恒的应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式:【招式要领】梳理基础知识,把握复习要点2 一、功1、做功的必要因素;2、三种不做功的情况;3、功的计算。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深刻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的公式,掌握功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功率以及计算方法。
(3)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它的大小与那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初步概念以及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
了解动能和势能如何转化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三、复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及时巩固训练四、知识梳理(一)、功1、力学中的功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 功的单位“焦”(1牛•米 =1 焦)。
3、功的原理:①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②说明: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二)、机械效率1、有用功和额外功①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
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W有用= W总—W额 W有用=ηW总②额外功: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 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W额= W总—W有用③总功: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讲评课教案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讲评课【教学目的】1.以小组的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
2.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结合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现象。
4.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5.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展示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根据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判断物体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变化。
3.能根据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4.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一、提出目标:教师说明本节复习内容及要求二、知识梳理:(一)组内合作交流:<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结合课本、笔记本,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知识梳理与回顾。
由中心发言人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还有一人主笔,主要记录知识要点和本组质疑的问题。
小组分工明确。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情况(二)全班交流展示:<学生活动>本章内容分两部分进行展示,一是功和功率;二是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小组代表将本组梳理的结果呈现并解说,展示本组梳理的结果;在小组交流或小组进行补充时,各小组将自己小组质疑的问题提出,请求其他小组解决;全体同学认真倾听并踊跃补充。
<教师活动>教师及时评价,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启发点拨。
三、讲评练习题:《学苑新报》复习检测题一、二、重点错题:一、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我们要注意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⑴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11功与机械、机械能复习教案
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强调:
(1)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2)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对于公式,务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运用。W=Fs中的F是使物体在它的方向上通过距离s的力,s是物体在F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教学反思:
(3)滑轮组的绕绳方法:当n为奇数时,绳子固定端拴在动滑轮挂钩上;当n为偶数时,绳子固定端拴在定滑轮上。
(三)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3)功的单位:焦耳,1J=1N•m。
W1=Fs=50N×10m=500J。
W2=Gh=100N×1.5m=150J。
答:他推箱子做功500J,举箱子做功150J。
【说明】题中给了两个力:50N、100N,也给了两个距离:10m、1.5m。千万不要死记乱套公式,算出两个功:W1=100N×10m=1000J,W2=50N×1.5m=75J。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客观事实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功和功率的概念;机械功和机械能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做功的两个因素;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功与机械机械能》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什么是功率,会正确进行功、功率、速度的计算。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二、复习重难点:
1.重点:功和功率的个概念,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难点:做功的两个因素,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解释生活实例。
三、复习过程:
1.带领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整合知识,形成系统
2.具体解释基本概念
(1)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到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 = Fs 。
(2)功率:
功与时间的比叫功率,
W
P=
t。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对应例题练习:
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把质量不同的物体匀速竖直向上提,所测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表可知,做功最多的是_________同学,做功最快的是________ 同学, 你是根据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出做功快慢的。
(3)动能和势能:
①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② 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③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4)机械
能及其转化: ① 动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②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提示:注重理解做功两个必要因素;三种不做功的情况:有力无距,有距无力,力距垂直 例题巩固:
例: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力F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移动相同的距离S ,则:W1 W2 W3
例 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丽背着书包站在路边等车,小丽对书包做了功
B .起重机吊着钢筋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起重机对钢筋做了功
C .被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
D .小刚从地上捡起篮球的过程中,小刚对篮球做了功
3.物体匀速运动时的功率
功率定义式
W P =t
匀速运动时
导出公式 P = Fv
例题巩固:
例:某汽车的功率为30 kW ,若以54 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求:牵引力多大
解:P=30 kW=30 000 W υ =54 m/h=15 m/s
∵ P F υ= ∴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功率大的机器
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时间少 2、 做功时间短,功率大;做功时间长,功率小 3、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4、热气球在平衡力作用下上升时,机械能将保持不变
5、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
的动能一定增加 6、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一定是重力势能
7、洒水车在马路上作业时机械能变小
8、速度比质量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4.功和能之间的关系:
①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②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了变化,一定有力对物体做了功。
例 ① 物体自由下落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功;
② 举起重物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
5.实验探究部分:
1.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W Fs F υt P F υt t t ====υs t =3000W 2000N 15m/s P F υ===
①怎样控制钢球在水平面上的的速度
②根据什么现象判断钢球的动能
例如,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撞击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例1.如图所示,用质量不同的钢球A、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同一块木块C。
(1)让钢球A、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使钢球滚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
___;
(2)本实验研究的是钢球具有动能大小跟__的关系;
(3)实验可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如图a、b、c所示,让质量为m、2m的两个小球分别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击木块:
(1)小球动能是由(填某种能量)转化来的.
(2)通过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涉及的实验方法是
(3)比较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探究小球动能与速度关系.
(4)比较a、b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得到小球的动能随质量增大而.(5)如果水平面光滑,还能完成实验吗
6.分析能量转化情况:
(1).蹦床(2).人造地球卫星机械能守恒条件:只有动能和势能间的转化。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2. 关于功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做功的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B.做功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用的力越大,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D.做功越多,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3.在100 m 深的矿井里,每分钟积水9 m3,要想不让水留在矿井里,应该用至少多大功率的水泵抽水
解:每分钟水泵抽起的水重 G=mg=rgV ,
水泵克服重力做功W=Fs =Gh =rgVh
水泵抽水功率
gVh W P =t t =水
ρ
3331010kg/m 10N/kg 9m 100m
60s .⨯⨯⨯⨯=
51510W=150kW .=⨯
4.甲、乙两个同学体重之比是4 : 5,都从一楼走到三楼,甲和乙所用时间之比为8 : 7,那么甲、乙做功之比为_________,功率之比为__________。
5.一辆汽车匀速上坡,它的( )。
A .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B .动能不变,势能增加
C .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D .势能增加,机械能减少
6.喜鹊的质量比燕子大,若它们以同一速度飞行时,具有相等的机械能,那么一定是______飞得高 。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借助多媒体形式,使同学们能直观感知本章重点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进行多种题型的训练,使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本章重点内容。
kg /N 10g 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