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负外部效应及其矫治
外部效应及应对措施

外部效应及应对措施外部效应是市场缺陷的表现之一。
最早提出外部效应问题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他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用“外部经济”一词指代在一个产品部门内部各厂商之间相互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刺激和影响,而这些积极的刺激和影响在生产成本中却无法反映出来,它是外在于单个厂商的生产活动的,因此被称为“外部经济”。
二战后,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出现了很多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使得经济学家们对这些问题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上世纪70年代,一个新的经济术语“外部性”产生了。
所谓经济的外部性又叫“外部效应”(Externality),它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但是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究其本质而言,外部效应是产权未能或不能确立的结果。
同时外部效应也有其自身的特征:它既可以由企业产生,又可以由消费者产生;既可以是正的,又可以是负的。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人们在经济决策中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最终导致价格失真的结果,致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无法达到帕累托效率的最佳状态。
外部效应按不同对象分类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按承受者不同,可分为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和对生产的外部效应;按发起者不同,可分为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和消费活动的外部效应;按结果不同,可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因为外部效应天生就具有相互的特征,所以根据外部效应的结果分类可以把它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正的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是指针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应的经济效益,买卖双方均未意识到其交易会给他人或企业带来益处。
例如你欣赏邻居家阳台的鲜花,你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确不用为此付费。
又譬如高科技公司将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当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后,部分社会成员将能免费使用,从而出现“搭便车”现象。
矫正外部效应的策略

外部效应的纠正一、政府部门对外部效应的纠正1、罚款或征税:对负的外部性的矫正对带有负的外部性的物品或服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以此将征税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提高到与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
庇古税或者补贴、污染许可证庇古税问题:损害难以估计,税率难以制定,另外,课税对象对象难以确定例如:尾气排放问题。
是按里程征税还是按燃油多少征税呢?补贴:减少污染给予补贴。
问题:诱使污染企业数量增加,另外,道德上也说不过去。
价格、收益和成本(元)(万吨)100105′110952、补贴:对正的外部性的矫正政府对产生外部效益的主体进行补贴,降低其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其在一定价格下扩大生产规模,以适应社会需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对带有正的外部性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按照该物品或服务的外部边际效益的大小发放财政补贴,以此将补贴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提高到与社会边际效益相一致的水平。
3、政府管制(公共管制)为了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政府可以选择政府管制的方法。
政府管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管制外部效应水平,即规定一个法定的排污标准。
(2)管制生产过程。
如规定法定的排污标准、对生产程序进行规定等。
4、法律措施政府完善法律。
限制:诉讼的交易成本较大而损失较小、厂商对外部性的损失进行控制、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二、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私人纠正的机制有:1、组织的一体化:私人市场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成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从而纠正外部效应的效率损失。
2、社会制裁:道德的作用3、界定产权与科斯定理(Coase's Theorem)产权通常是指对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自由转让权等。
1960年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这就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只要交易费用为零,那么无论交易的哪一方拥有产权,都能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4、排污权交易政府对污染进行控制的方法有征税和制订排污标准,这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排污权交易这一市场方法能把标准制度下的某些优点和收费(税)制度下的成本优点结合起来,因而它是有吸引力的。
负外部效应的解决方案

负外部效应的解决方案负外部效应是指市场经济中一些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的不利影响,而这些影响并没有在市场交易中被计算进去。
由此带来的社会成本,通常需要由政府或者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
负外部效应是经济学中常见的问题,它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完全有效,经济效益不容易实现最大化。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负外部效应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解决负外部效应的方案。
1. 税收和收费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相关税收或者收费的方式来解决负外部效应问题。
这些费用可以用来修复社会成本和解决一些环境问题。
例如,对生产环境污染的企业加征环境污染税,对使用公共道路的车辆收取交通堵塞费用等。
此类方案必须考虑到以下问题:税收/费用的额度应如何确定?征收的税收/费用应该由谁支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商和谈判。
特别是需要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关系。
2. 立法和监管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监管来解决一些无法通过税收和收费解决的负外部效应。
例如,规定企业必须在生产中使用低污染的技术或者限制某些行业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还可以通过严格的监管和处罚措施来约束企业的行为。
例如,对于违反环境法规的企业,可以依法对其进行罚款或撤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3. 倡导和宣传政府可以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倡导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这种宣传应该围绕负外部效应和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展开,以促进人们的环保行为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软性环保行为。
例如,支持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居民采用可再生能源等。
4. 教育和研究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和研究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例如,可以在教育系统中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还可以在环保科学和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以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结负外部效应是市场经济中很常见的问题,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
政府和利益相关者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来解决负外部效应,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成本的最优化。
4外部性及矫正

• 可能存在的问题
– 现有企业购买超过其实现成本最小化要求的污 染许可证,以阻止其他企业进入市场。 染许可证,以阻止其他企业进入市场。
4.3.4 政府管制
• 政府管制 –指政府依据有关的法规,通过许可、禁 指政府依据有关的法规,通过许可、 指政府依据有关的法规 止等手段, 止等手段,对私人经济活动施加直接影 响的行为。 响的行为。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可以规定排污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 最大限额。 最大限额。
• 在实践中,仅仅画几条假设的曲线是不够 的,必须确定它们的实际位置和形状: – 哪些活动产生污染? 哪些活动产生污染? – 哪些污染物有害? 哪些污染物有害? – 损害的价值有多少? 损害的价值有多少?
4.2 外部性的私人对策
• 4.2.1 道德约束 • 如:多数人不乱扔垃圾源于内心的道德约 束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考虑我们的 行动如何影响他人。
O
Q*
Q0
• 零污染并不是理想的社会状态
–要找到合适的污染量,需权衡成本和收益; 要找到合适的污染量,需权衡成本和收益; 要找到合适的污染量 –权衡的结果往往是某一正值的污染水平; 权衡的结果往往是某一正值的污染水平; 权衡的结果往往是某一正值的污染水平 活动; 要求污染为零就等于禁止从事一切生产 活动; –完全消除污染 vs. 接受低生活水平。 接受低生活水平。 完全消除污染
4.3.2 补贴
• 庇古补贴 – 对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可以在最优产 对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 量水平上发放相当于外部边际收益的补 贴。 – 例子
• 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发放特殊补贴; • 政府以优惠价格向居民供应树苗,以鼓励居 民在自己的庭院里植树。
P S=MC S‘=MC-B
【解决】负外部效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解决负外部效应的解决方案篇一:外部效应案例及其解决方式地沟油事件的外部效及其解决方式新闻082刘鹏一、外部效应概念外部效应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指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他人的福祉,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即某人或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也可简单定义为未在价格中得到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即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决策所依据的价格P,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MSB,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MSC。
价格失真,从而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达不到帕累托效率的最佳状态。
、二、例子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三聚氰胺牛奶震惊国内外,以至于网友变出如上的顺口溜聊以自慰。
这张图是一位消费者为了不让自己吃过的火锅成为不法商贩的地沟油,向吃过的火锅里倒墨汁。
消费者已经对整个行业产生质疑,可见地沟油这种行为产生了负外部效应。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火锅、中餐等在加工食物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油。
部分商家使用地沟油加上媒体的曝光放大,使这种商家节约成本的行为的外部效应扩大。
对于我国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与外部效应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分析某厂家所生产的不安全食品能够对另一企业的安全食品产生负面外部效应,由于该企业生产的食品不符合安全食用的标准或者是其质量低下,消费者购买食用后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消费者在接下来的购买中,将会因为之前购买无良厂家食品受到伤害的负面影响而使消费者有了一定的心理暗示致使导致消费者怀有对该类食品的不信任态度而减少或者躲免了对该类食品的消费,这对生产同类食品但诚信经营的厂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减少了该类厂家的收益。
外部性及其矫正

外部性定义: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示例生产中的负外部性工厂在生产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就是一种负外部性。
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包括政府治理污染的花费,自然资源的减少,以及污染物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生产中的正外部性教育是一种正外部性。
完善的教育系统培育出的人才,会对社会建设作出贡献,这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
建设一栋造型美观的建筑,让这个地区的所有人都可以欣赏到这一道风景线,也是一种正外部性。
以下文字比较多,时间多就看一下,我觉得红色的地方比较重要,仅供参考!!外部性的本质及其解决途径内容提要: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可能会引起外部效应,这些外部效应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当这些外部效应存在时,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决策中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的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
这样,依据失真的价格信号所做出的经济活动决策,肯定会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而达不到帕累托效率准则所要求的最佳状态,所以为了使得社会资源达到最合理的利用,具有最高的效率,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使得外部效应达到最小,使得私人边际效益与成本基本上与社会编边际效益与成本一致,从而更好的实现帕累托效率。
关键字:外部效应;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性效应的内在化;矫正性的税收;矫正性的财政补贴所谓外部性,按照萨缪尔森的观点,是指在生产和消费中,一个人的行为给他人带来未经当事人同意并以货币形式进行补偿的额外成本或收益的情形。
外部性也即外部效应,简单的说,就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换言之,外部效应的本质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关于外部性的产生原因,西方学者普遍归结为公共物品的存在与市场机制的缺陷。
“是因为公共财富出于制度和技术上的原因,其价值属性无法有效地划归私有而引起的。
第四讲 负外部效应及其矫治

第四讲 负外部效应及其矫治一.关于负外部效应的一般理论1.负外部效应的含义与后果。
(1)负外部效应的实质就是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
所谓私人边际成本(PMC)就是指由行动者或决策者自己承担的那部分成本。
而由别人被动承担的那部分边际成本就是相应的该单位行动带来的负外部效应,经常称之为边际损害(MD)或称外部成本,所以边际社会成本(SMC)就等于边际私人成本加边际损害。
假定私人边际收益(PMR)等于社会边际收益(SMR)(2)对负外部效应的准确理解,应该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负外部效应一旦产生,意味着该效应没有在双方的市场交易价格中得到反应,或者甚至双方根本不存在市场交易关系,因此,负外部效应的出现意味着双方在该方面的交互作用是非市场的;二是不能认为所有的非市场交互行动都会产生负外部效应,只有当经济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们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利影响时,才会产生负外部效应。
当经济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利影响时,即便行为依然有不利影响,但是不会有外部效应(故不能把外部效应等同于不利影响,只有当承受不利影响而又不能得到补偿,才会存在负外部效应)。
三是负外部效应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3)负外部效应是政府干预经济、社会的最主要的理由之一,但是这只是提供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人们通常总是从负外部效应角度理解公共利益)2.在负外部效应矫治(通常称之为“内部化”)中必须澄清的错误观念:A 认为人们完全不应该给他人制造负外部效应,即建立一个零外部效应的社会。
正确的理念是我们应该使负外部效应保持在社会最优水平;B 一旦谁制造了负外部效应,谁就应该负责。
正确的理念是我们应当意识到在许多场合负外部效应是相互的。
二.科斯定理1.掌握科斯定理的预备知识之一:产权(Property rights )(1)产权是一项在没有自由自愿契约的情形下产权所有者有权单方面决定做什么的权利。
外部效应的矫正名词解释

外部效应的矫正名词解释引言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会给他人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被称为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可能产生正面效应(外部收益)或负面效应(外部成本),这些效应会在市场价格中未能得到完全反映,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失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将使用各种政策工具来矫正外部效应。
一、外部效应概述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生产、消费活动对除他们自己以外的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的非价格影响。
外部效应分为两类:外部收益和外部成本。
1. 外部收益外部收益发生在个体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人或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时。
以企业为例,当一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其他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减少生产成本或提高产品质量时,这将是一种外部收益。
外部收益可以促使其他企业获得红利并激励更多的企业投资于技术创新。
然而,外部收益也可能存在负面的影响,例如环境污染给附近社区居民带来的危害。
2. 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发生在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人或企业产生消极的影响时。
以企业为例,当一家企业的生产过程导致环境污染或健康危害时,这将被视为一种外部成本。
外部成本可能导致其他企业或居民承担不公正的经济负担,并危害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矫正外部效应的政策工具1. 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的关键。
通过确立明确的产权,个人和企业将对其行为所产生的外部效应负有责任,从而避免了对他人的损害或消极影响。
例如,环境保护机构和法律法规的建立,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与约束,使企业对环境污染负有相应的责任。
2. 税收与补贴政策税收和补贴政策是矫正外部效应的另一种常用工具。
通过对产生负面外部效应的产业征收税收或征收绿色税等环保税,可以增加企业的成本,激励其减少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通过对产生正面外部收益的行为给予补贴来鼓励这种行为的发展,比如对农民的农业保护补贴。
3. 竞争政策竞争政策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矫正外部效应的工具。
通过打破垄断和限制性行业,鼓励市场竞争,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扭曲。
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的含义及如何解决负外部效应

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的含义及如何解决负外部效应外部效应(Externality)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指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他人的福祗,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它可能是好事,叫作“正面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是产生有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得到有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支付成本的情形。
比如修缮一个鸟语花香的花园,可以直接让邻居心旷神怡;但很多情况下它是坏事,叫作“负面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产生不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支付成本,遭受不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比如放高分贝的音乐会吵着邻居的休息,再比如化工厂的污染会直接使周围的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当然,外部效应不包括间接影响,比如某人“割肉”卖股票,使得该股票跌了0.00001%,进而影响其他持有该股的股民。
所有只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他人的行为都没有外部效应。
按照外部效应产生的影响不同,外部效应有可耗尽(Depletable)和不可耗尽(Nondepletable)之分。
对于不可耗尽的外部效应,一个人的享用不影响其他人可享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可耗尽的外部效应,一个人的享用使得另一个人可享用的数量或质量下降。
可耗尽外部效应的例子有公共交通,不可耗尽外部效应的例子有国防,污染,等等。
外部效应直接影响供给。
一般“好”的外部效应供应得“少”,而“坏”的供应得“多”。
如果我只考虑我的快乐,我只会把花园修缮到我的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和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相当的程度,但是如果我也考虑邻居的快乐,并“快乐着他的快乐”,我和邻居合起来的边际快乐就会大于我一个人的,于是我就愿意把花园修得更好。
同样的,如果考虑到邻居的痛苦,并“痛苦着他的痛苦”,我就会少放高分贝音乐;如果化工厂考虑周围居民的健康损失,并且“损失着他们的损失”,它们也会少排污。
负外部效应 名词解释

负外部效应名词解释
“负外部效应”是指一种经济学和环境学上的概念,也被称为“外部成本”。
这个概念描述了一种情况,其中某个经济行为或活动对于不直接参与该行为的第三方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没有在市场交易中得到合适的补偿。
简而言之,负外部效应发生在市场交易的一方行为给其他人或整个社会带来了负面后果,而这些后果并没有在市场价格中得到充分反映。
举例来说,考虑一个工厂污染排放的情况。
如果工厂向周围环境排放污染物,这可能导致附近居民的健康问题,影响当地水源和空气质量。
这些负面影响是外部的,因为它们不是由购买工厂产品的人直接承担的,也没有在市场价格中得到体现。
这就是一个负外部效应的例子。
政府和其他监管机构通常介入以纠正或减轻负外部效应,通过实施法规、制定环境标准或对排放征税等方式来确保经济活动更好地考虑和内化其外部影响。
这有助于实现更为社会福祉的平衡。
市政道路工程负外部效应的矫正

矫正外部效应的策略

外部效应的纠正一、政府部门对外部效应的纠正1、罚款或征税:对负的外部性的矫正对带有负的外部性的物品或服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以此将征税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提高到与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
庇古税或者补贴、污染许可证庇古税问题:损害难以估计,税率难以制定,另外,课税对象对象难以确定例如:尾气排放问题。
是按里程征税还是按燃油多少征税呢?补贴:减少污染给予补贴。
问题:诱使污染企业数量增加,另外,道德上也说不过去。
价格、收益和成本(元)(万吨)100105′110952、补贴:对正的外部性的矫正政府对产生外部效益的主体进行补贴,降低其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其在一定价格下扩大生产规模,以适应社会需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对带有正的外部性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按照该物品或服务的外部边际效益的大小发放财政补贴,以此将补贴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提高到与社会边际效益相一致的水平。
3、政府管制(公共管制)为了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政府可以选择政府管制的方法。
政府管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管制外部效应水平,即规定一个法定的排污标准。
(2)管制生产过程。
如规定法定的排污标准、对生产程序进行规定等。
4、法律措施政府完善法律。
限制:诉讼的交易成本较大而损失较小、厂商对外部性的损失进行控制、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二、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私人纠正的机制有:1、组织的一体化:私人市场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成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从而纠正外部效应的效率损失。
2、社会制裁:道德的作用3、界定产权与科斯定理(Coase's Theorem)产权通常是指对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自由转让权等。
1960年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这就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只要交易费用为零,那么无论交易的哪一方拥有产权,都能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4、排污权交易政府对污染进行控制的方法有征税和制订排污标准,这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排污权交易这一市场方法能把标准制度下的某些优点和收费(税)制度下的成本优点结合起来,因而它是有吸引力的。
第四讲 负外部效应及其矫治

第四讲 负外部效应及其矫治一.关于负外部效应的一般理论1.负外部效应的含义与后果。
(1)负外部效应的实质就是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
所谓私人边际成本(PMC)就是指由行动者或决策者自己承担的那部分成本。
而由别人被动承担的那部分边际成本就是相应的该单位行动带来的负外部效应,经常称之为边际损害(MD)或称外部成本,所以边际社会成本(SMC)就等于边际私人成本加边际损害。
假定私人边际收益(PMR)等于社会边际收益(SMR)(2)对负外部效应的准确理解,应该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负外部效应一旦产生,意味着该效应没有在双方的市场交易价格中得到反应,或者甚至双方根本不存在市场交易关系,因此,负外部效应的出现意味着双方在该方面的交互作用是非市场的;二是不能认为所有的非市场交互行动都会产生负外部效应,只有当经济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们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利影响时,才会产生负外部效应。
当经济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利影响时,即便行为依然有不利影响,但是不会有外部效应(故不能把外部效应等同于不利影响,只有当承受不利影响而又不能得到补偿,才会存在负外部效应)。
三是负外部效应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3)负外部效应是政府干预经济、社会的最主要的理由之一,但是这只是提供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人们通常总是从负外部效应角度理解公共利益)2.在负外部效应矫治(通常称之为“内部化”)中必须澄清的错误观念:A 认为人们完全不应该给他人制造负外部效应,即建立一个零外部效应的社会。
正确的理念是我们应该使负外部效应保持在社会最优水平;B 一旦谁制造了负外部效应,谁就应该负责。
正确的理念是我们应当意识到在许多场合负外部效应是相互的。
二.科斯定理1.掌握科斯定理的预备知识之一:产权(Property rights )(1)产权是一项在没有自由自愿契约的情形下产权所有者有权单方面决定做什么的权利。
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影响及其政府的治理措施

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影响及其政府的治理措施经济外部性又叫经济活动外部性 是一个经济学的重要概念 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国家、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就出现了外部性。
经济外部性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
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 也可能是负面的。
外部性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 迄今已有近110多年的时间了。
所谓外部性 也称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的外部影响 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因此 其影响是外在的。
从理论上讲 一般认为外部性的存在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之一。
也就是说 存在外部性时 仅靠市场机制往往不能促使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政府应该适度的干预。
从现实上讲 外部性特别是外部不经济仍是一个较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如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
基本原因经济活动外部性产生原因经济活动社会化是引发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基本原因。
现代经济活动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之上 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社会依赖性日趋加强 各主体利用自己的优势生产更多同类产品 而以剩余产品进行交换。
市场发育的成熟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经济活动不仅在同一地区的社会个体之间 而且在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之间 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展开精细化的劳动分工和地域分工 同时也加深了经济活动的社会化。
就经济主体而言 为谋求和巩固本地区的市场竞争优势 客观需要从本身比较优势出发 调整经济结构和相应经济活动。
由于经济活动的社会性 这种调整必然对其他主体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即产生了外部性。
主要原因市场机制不完善是导致经济活动外部性的主要原因。
从技术外部性来看 由于某些物品没有明晰的产权界定 经济活动中这些物品虽有价值却没有市场。
依据科斯产权交易理论 产权界定不清是经济活动外部性产生的根源。
解决生产负外部性实例

2021/7/23
11
义马市铬渣污染的公共管制
铬渣污染 情况总概 具体措施
2021/7/23
12
2021/7/23
铬渣污染
13
铬渣污染
• 铬渣富含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化学物质六价铬和致 癌物铬酸钙,毒性超强,且水溶性好,一旦受雨 水冲刷,极易严重污染水体。
2021/7/23
14
铬渣污染
铬渣堆分布点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2021/7/23
15
2021/7/23
情况总概
16
义马市铬渣来源
•20多年前,义马市新建了一个项目——振兴化工厂,生产铬盐,红 矾纳。由于不锈钢水龙头、汤勺、首饰、表带甚至钱币中都要用到铬 ,一时间,主要生产重铬酸钠的振兴化工厂非常红火。
2021/7/23
29
排污许可初始分配形式
2
无偿分配
拍卖
1
定价出售 3
2021/7/23
30
排放交易 IN 美国
美国排污权交易制度
大气 污染
泡泡 总泡量泡控量总制 控制
排排污污补 补偿偿
净得 政策
排污 权银 行储 蓄
水 污染
2021/7/23
31
泡泡总量控制
允许现有污染源单位利用“排污削减信用”来履行州 实施计划规定的污染源治理义务。所谓气泡,是将一 个工厂的多个排放点,一个公司的下属多个工厂或一 个特定区域内的工厂群看作一个整体或“泡泡”。在 泡泡的内部允许现有的污染源利用其排污削减信用增 加排放,而其他的污染源则要更多地削减以抵消排放 量的增加。
负的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4.结论或观点
当外部效应出现时,一般无法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来调节以 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外部效应的存在既然无法通过市场机 制来解决,政府就应当负起这个责任。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直接的公 共部门的生产来推进外部正效应的产出;通过直接的管制来限制或遏 制外部负效应的产出,如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硬性规定特定 的污染排放量,企业或个人必须将污染量控制在这一法定水平之下, 或者政府征收排污税等方式来治理企业或个人的环境污染问题。
4.结论或观点
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或外部经济,按照是指经济当事人(生产者 和消费者)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会对其他经济当事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 生产和消费行为施加的有益或有害影响的效应。外部性应分为外部正 效应和外部负效应。好的或积极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正效应(如花圃或 果园给养蜂人带来的好处);坏的或消极的影响被称为外部负效应(如化 工厂有害化学物质和噪声的散布对环境所产生的消极或危害性影响)。
◆生产者负的外部性 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其他企业付出了代价,但又未给其
他企业以补偿时,这就是所谓负的外部性。
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 部性
比如,把上例中的养蜂场换成了造纸厂。随着造纸厂规模的扩 大,造纸厂本身获得了规模经济报酬,可是规模扩大带来了污水排 放量的增加,结果使得周围的农场、林场因为增加了治理污水的成 本使得利润下降。因此,造纸厂的经济行为就是负的外部性。
负的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1.外部的含义与种类
外部的含义:
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的一项活动给其他人的福利造成了好的 或坏的影响,但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或者给予相应的补偿。如: 若某个人种了花,周围邻居都享受到花的芳香和美丽;也有相反的情况, 某个人在家里放强节秦的音乐,会影响邻居的正常休息;某个人开一个 工厂,排放的烟尘会污染环境,影响居民健康。西方经济学称这种现象 为“外部效应”“外溢效应”或外部性。
负外部性大学生不良行为的经济矫正手段

第 29 卷 第 5 期 2008 年 9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三 、大 学 生 不 良 行 为 经 济 性 矫 正 的 具 体 方 式 从管理学角度分析, 对负外部性大学生不良行为采用 经济手段加以矫正, 是规范大学生行为的一 种 激 励 方 式 。管 理学强化激励理论认为,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人会采取一定 的 行 为 。这 种 行 为 作 用 于 环 境 , 当 行 为 的 结 果 对 其 有 利 时 , 这种行为就会重新出现; 当行为的结果对其不利时, 这种行 为就会减弱或消失。如果想对人们的行为有 所 影 响 , 可 以 通 过控制行为的后果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化。行为强化包括正 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 需 要 的 行 为 , 负 强化是指通过惩罚来制止不良行为的出现。[2]依 据 强 化 激 励 理论, 我们可以把负外部性大学生不良行为经济矫正手段 划分为负强化激励型和正强化激励型。在这 两 类 手 段 中 , 又 可以分别从直接和间接两个层面具体操作。 ( 一) 负强化激励型经济矫正手段 1. 直 接 经 济 手 段 。直 接 的 经 济 处 罚 在 多 数 情 况 下 、对 多数人都是一种必要和有效的行政手段, 特别是在思想教 育、纪律处分等方法失灵的时候。比如, 随地吐 痰 、在 公 共 场 所吸烟等行为, 给他人的身体直接造成了损害, 我们就可以 依照有关法律制度或参照我国以及国外的有效做法, 对行 为 人 给 予 罚 款 处 理 , 使 其 行 为 成 本 内 部 化 。同 样 道 理 , 对 违 规用电用火和损坏公物等行为也要采取罚款或赔偿的直接 经济处罚办法。对一些在使用水电等公共资源时不注意节 约 的 行 为 , 还 可 以 采 用 水 电“ 入 户 ”、刷 卡 使 用 、累 进 收 费 等 有效的方法和制度, 提高不节约行为人的成本代价。 2. 间接经济手段。分数是衡量学 生 各 方 面 素 质 的 一 个 客观标准, 它也决定着一个学生在校期间评 优 评 奖 、毕 业 就
最新根除形式主义的负外部效应

经济学有个名词叫“负外部效应”,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基层减负年”后,面上的“文山会海”“多头检查”等问题大有改观,但干部队伍中依然存在形式主义的“负外部效应”:一件事情做起来很困难,甩出去却很简单,甩完后也不会轻易被问责,甩锅成为一种“路径依赖”,甩锅的人多了,基层负担层层叠加、难以承受。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就是从根子上解决形式主义的“负外部效应”,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剔除私心,涵养情怀,在思想根源上正本固元。
形式主义的实质是个人主观主义和功利主义作祟,有权利就想要,有责任就想推,私心杂念未得到彻底清除,是责任心极大缺失的表现。
小到形式主义加班,大到甩锅推责摊派,无不给基层干部带来极大困扰,严重影响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充分反映出部分领导干部思路不够开阔、工作不够担当、党性不够坚定。
必须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下去,建立学习检视整改的长效机制,持续加强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着力提升干部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消除私心杂念、涵养为民情怀。
放权赋能,厘清关系,在制度建设上培基加码。
制度建设是破解难题的有力保证。
要想彻底根除形式主义,必须从制度出发,向制度要答案、向体系要力量。
要坚持从基层实际出发、从所处发展阶段出发,进一步坚持改革增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向基层放权赋能,让基层更有获得感和主动权。
同时把握社会治理权责关系,建立健全上下级责任清单,进一步理顺上下权责关系,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构建形成上级推进、基层强基固本的治理链条,让甩锅无处下手,“甩锅侠”变成“甩锅瞎”。
惩庸扬善,容错纠错,在责任落实上动真碰硬。
提高制度执行力,除了强化制度意识外,也要抓好制度落实,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抓落实就如同“空中楼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负外部效应及其矫治一.关于负外部效应的一般理论1.负外部效应的含义与后果。
(1)负外部效应的实质就是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
所谓私人边际成本(PMC)就是指由行动者或决策者自己承担的那部分成本。
而由别人被动承担的那部分边际成本就是相应的该单位行动带来的负外部效应,经常称之为边际损害(MD)或称外部成本,所以边际社会成本(SMC)就等于边际私人成本加边际损害。
假定私人边际收益(PMR)等于社会边际收益(SMR)(2)对负外部效应的准确理解,应该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负外部效应一旦产生,意味着该效应没有在双方的市场交易价格中得到反应,或者甚至双方根本不存在市场交易关系,因此,负外部效应的出现意味着双方在该方面的交互作用是非市场的;二是不能认为所有的非市场交互行动都会产生负外部效应,只有当经济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们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利影响时,才会产生负外部效应。
当经济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利影响时,即便行为依然有不利影响,但是不会有外部效应(故不能把外部效应等同于不利影响,只有当承受不利影响而又不能得到补偿,才会存在负外部效应)。
三是负外部效应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3)负外部效应是政府干预经济、社会的最主要的理由之一,但是这只是提供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人们通常总是从负外部效应角度理解公共利益)2.在负外部效应矫治(通常称之为“内部化”)中必须澄清的错误观念:A认为人们完全不应该给他人制造负外部效应,即建立一个零外部效应的社会。
正确的理念是我们应该使负外部效应保持在社会最优水平;B一旦谁制造了负外部效应,谁就应该负责。
正确的理念是我们应当意识到在许多场合负外部效应是相互的。
二.科斯定理1.掌握科斯定理的预备知识之一:产权(Property rights)(1)产权是一项在没有自由自愿契约的情形下产权所有者有权单方面决定做什么的权利。
不过中国人在理解产权时习惯于把它理解成关于某个资产、事物、资源的权利,其实它只是关于在某种情形下人们有没有权利做某件事的权力。
(2)产权的配置与社会惯例、法律有关,而且经常随时间而改变。
2.一个例子:设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相等,而且是常数;设私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即企业给邻居带来了损害,而且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均是随着企业产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无疑,q。
社会最优的产量水平由社会边际收益曲线与社会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所决定,该产量水平记为*(1)讨论情形一,企业拥有产权:A 如果完全由企业自由地决定产量,则企业基于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会决定生产0*q q ,即出现过度生产(原因是什么?)。
尽管过度生产会增加企业的利润,但是对于社会则是福利的净损失(在图上找出过度生产带来的总损害、企业利润的总增加额、社会福利的净损失)B 能否通过不需要政府干预、借助自愿市场契约的方法实现社会最优结果?无疑,企业和邻居之间存在互利的交易机会——邻居向企业支付补偿价格(实质上就是邻居购买企业的产权),该交易契约的总成交价格位于以下区间,下限是不得低于企业过度生产带来的利润,上限是不能高于过度生产带来的负外部效应总额。
总成交价格的具体大小取决于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交易双方的福利均会改进。
只要双方充分利用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互利交易机会,则该自愿市场契约将推动企业提供社会最优的产量水平(思考:在*q 以下还存在互利交易机会吗?该交易契约有没有将负外部效应减少到零?)(2)讨论情形之二,邻居拥有产权:A 如果缺乏双方的自愿协商,则邻居通过充分行使产权,将选择产量水平0,以规避所有的损害,即禁止企业生产。
这个结果也是低效率的,因为出现了社会福利的净损失(在科斯看来,邻居的这种行为无疑又给企业带来了负外部效应,因为损失的社会净福利正好也就是企业的生产者剩余或利润,故有负外部效应是相互的一说)。
B 能否通过双方的自愿交易改善上述状况,实现社会最优结果?无疑,企业和邻居存在互利的交易机会——企业向邻居支付补偿价格(实质上就是企业购买邻居的产权),该交易的总成交价格位于以下区间,下限是恢复社会最优产量给邻居带来的损害,上限是企业从恢复社会最优产量中获得的利润。
总成交价格的具体大小取决于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交易双方的福利均会改进。
只要双方充分利用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互利交易机会,则该自愿市场契约将推动企业提供社会最优的产量水平(思考:在*q 以上还存在互利交易机会吗?),该交易契约允许存在一定的负外部效应,然而对交易双方以及社会均是有利的。
3.上述案例分析表明:只要双方能够达成自愿交易契约,无论产权配置给谁,均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但是不同的产权配置将影响收入在双方的分配状况。
故科斯定理可以表述为:只要交易成本为零且不存在收入分配效应,则产权的初始配置与资源配置效率无关。
提醒:科斯本人对科斯定理的认识、概括还包括一条:明晰产权的配置有利于促进利益相关各方的自愿协商(我国学术界特别强调科斯定理中的这一条;在科斯看来,如果产权明晰、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政府”在解决负外部效应中唯一的作用就是界定产权,剩下的事情就全部交给市场;交易成本的大小本身也与产权是否明晰有关)。
4.为什么自愿协商经常不发生?——科斯定理会什么经常失灵?(1)可能由于涉及的交易人数太多而导致组织、协商成本非常高,故科斯定理比较适合交易人数较少的场合。
(2)可能受影响者存在推迟交易以增强讨价还价力量的动机:当企业与众多的受影响者一一进行协商时,最后一个与企业谈判的人拥有的谈判力量比前面任何一个人都大,这叫做“最后一个谈判者优势”,(钉子户现象中存在这种问题;当然,最后谈判者的行为可能对前面已经达成交易契约的人存在不利影响)一旦受影响者意识到这一点,则企业无法与他们达成任何契约。
(3)可能存在技术障碍,如对负外部效应的具体大小无法达成客观一致的度量(其他方法也一样存在这个问题)(4)可能存在产权观念障碍,如认为受影响者天经地义的拥有产权,如认为土地、自然资源属于人类共同财产,反对对这些东西建立明晰的产权。
(5)社会缺乏良好的自愿协商传统。
对于一个没有自愿协商传统、存在政府崇拜症的社会,不管产权是多么的明晰、交易成本是多么低,人们总是无法就讨价还价达成一致意见,实现互利的交易。
5.其他非政府干预的解决办法(1)一体化:即将制造负外部效应的单位与承担负外部效应的单位合并,从而实现了双方利益目标的一致。
(2)建立合作性的社团组织以控制负外部效应,对于一个缺乏民间社团传统或自组织传统的社会,这种方法难以奏效,除非存在强有力的强制手段。
(3)明晰产权,对公共资源建立排他性产权,经典就是“圈地运动”,这种依然是科斯式的。
三.政府干预与负外部效应的解决1.颁布禁制令(Prohibition)由于负外部效应的控制经常涉及如何平衡竞争性利益,禁制令一般不是一个良好的解决手段,但是当某种负外部效应的影响极其重大时,彻底禁止该行为也可能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例如,禁止使用某种非常有害的化学物品,禁猎等。
2.直接规定必须满足的技术设备标准(Specifying technology)典型就是规定必须使用的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标准。
这种管制措施实质上是对投入的管制,它的好处是不再需要直接监督污染物排放水平,但是依然需要监督使用、维护、运行排污设备的行为,此外,这种做法也可能阻止企业研究、开发、使用更加有效的技术设备,除非政府对技术设备使用的管制是灵活的,但这又可能赋予政府部门过大的管制方面的自由裁量权。
3.数量限制(Quantity constraints)这种管制措施就是直接规定必须满足的污染物排放水平标准,属于对产出的管制,这种方法有助于企业研究、开发、使用更加有效的技术设备,成功案例就是汽车排污控制。
但是这种方法也是不完美的,因为这种做法通常是要求每家企业减少相同数量或比例的污染物排放水平,然而由于每家企业控制污染的成本是不同的,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污染排放的减少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最有效的做法应该是使每家企业控制污染的边际成本相等。
然而,这意味着企业控制污染的边际成本越低,应该减少更多的污染物,这种做法一是鞭打快牛,二是违背政府应该平等对待企业的政治原则。
当然,就算不存在政治上的障碍,政府也可能没有足够的关于每家企业污染控制成本方面的信息。
4.征收矫正税或pigou税所谓pigou税是指用于控制负外部效应的税收。
pigou税的征收会使得私人边际成本曲线上移,其上移幅q(思考:要做法这一点,那么单位税度应该使得新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与社会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也是*率应该如何确定?)。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必须对负外部效应造成的外部成本拥有充分的信息,而且最好是边际外部成本保持不变;企业可能以税负转嫁的形式将负担转嫁给消费者,从而消费者面临着产量更少、价格更高的情形,从而减少消费者剩余。
5.许可证交易制度(1)许可证交易制度的核心是要求企业对排放的每单位污染物要拥有许可证;政府只控制整个社会的污染排放总量,然后依据某个公认的、公正的标准对每家企业颁发或拍卖一定数量的许可证;允许企业相互之间买卖许可证。
这一想法最早由Dales(1968)年提出,Hahn和Nell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2)思考:在许可证允许交易的情形下,如果充分利用所有的互利交易机会(假设不存在交易成本),则交易结果或许可证的最终配置结果是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边际污染控制成本相等。
(3)对许可证交易制度的评价:许可证交易制度通过充分利用价格机制保证污染控制活动是有效率的,恰当减少许可证能够激励企业采用更加有效率的污染排放技术水平,不再要求企业了解每家企业的边际外部成本。
但是这要求许可证交易本身的交易成本不能太高,否则无法实现互利的交易机会。
此外,许可证交易制度具有阻止新企业进入的作用,除非融资市场的运行是有效的,因为它们必须支付一笔许可证购买费用。
四.一个补充:如何解决正外部效应问题?1.正外部效应会导致资源利用不足,生产与创新的积极性不足,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不足。
2.解决方法:(1)明晰产权;(2)政府给予补贴;(3)由政府或社团承担供给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