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3 《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对于历史背景的理解,教师可提供补充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的情况?”(如参加演讲比赛、班级讨论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讲演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课文背景,掌握讲演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3.领悟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成语、典故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讲演的结构和语言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讲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讲演中运用修辞手法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讲演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组织讲演内容和表达个人观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讲演的基本概念。讲演是一种口头表达形式,通过有序的组织和有力的论证,向听众传达观点和情感。它是沟通、表达和影响他人观点的重要手段。
2018春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2

13 最后一次讲演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和语言的感情色彩。
2.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1.引导学生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
一、新课导入我们在享受今天美好生活的时候,是否想到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1946年,缅怀为争取和平民主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用心去感受他们为了追求真理、反对独裁而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
二、检查预习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李公朴、闻一多及本文背景知识。
生交流,师最后明确2.生字词卑劣诬蔑卑鄙挑拨离间蛮横赋予3.生交流演讲词一般特点三、朗读,整体感知1.看视频资料,听读,注意感受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2.生大声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思考:这篇演讲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生交流,小组讨论一分钟。
明确:(1)揭露国民党的卑劣无耻,高度颂扬李公朴先生;(2)表达了对和平民主的坚定信心及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3)揭穿国民党的虚弱本性,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四、朗读、品味1.小组进行朗读竞赛并由学生点评。
2.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与敌人的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生小组讨论交流,明确3.这篇演讲词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极强的战斗力和感染力。
请同学们思考,本文取得这种表达效果的原因是什么?生讨论交流,明确: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运用了对比、反复等修辞,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3最后一次讲演 教案

13最后一次讲演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
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
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
13《最后一次演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3《最后一次演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演讲》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内容主要是作者在最后一次演讲中,向听众传达他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演讲的基本结构和技巧,以及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对演讲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演讲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来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让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演讲结构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撰写自己的演讲稿。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难点:让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演讲结构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学生展示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学生的展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和问题引导的相关材料。
2.学生准备课文阅读和相关练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一次成功的演讲?一次成功的演讲需要具备哪些要素?”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阅读课文,向学生呈现课文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演讲结构和技巧,例如作者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选定一篇课文进行模拟演讲。
学生通过模拟演讲,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评价,给予学生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演讲经历,撰写一篇自己的演讲稿。
学生通过撰写演讲稿,巩固课文中所学的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演讲经验和心得。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与反思

4.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了解闻一多先生的革命事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朗读与理解:准确把握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背景、内容和情感,理解其历史意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演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演讲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需要时,像闻一多先生一样,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演讲。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课文难点时,可能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能够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言,导致部分同学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加注重课堂互动,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此外,对于革命精神的教育,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虽然闻一多先生的演讲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但我感觉同学们对此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结合更多实际案例,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革命精神的力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集会或课堂上,有没有遇到过需要鼓起勇气表达自己观点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在关键时刻发表震撼人心的演讲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

4.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品味课文中独特的语言艺术,学会欣赏和创作具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词汇和成语的掌握:如“殉国”、“忍辱负重”、“昂首挺胸”等,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在口语、书面语中的应用。
-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牺牲精神。
2.教学难点
-对讲演语气和情感的理解:学生需要通过朗读和讨论,把握讲演中的情感变化,理解演讲者的激情和决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讲演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讲演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
1.理解课文背景,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其贡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讲演的语气、节奏和情感。
3.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学习作者使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4.掌握重点词汇和成语,如:“殉国”、“生提出疑问,发现他们对于讲演技巧的掌握还有待提高。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我打算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如撰写简短的讲演稿、模拟讲演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优质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主要是学习演讲,通过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和举办演讲比赛三个目标任务来理解演讲的特点,达到学会演讲的目的。
本单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三个目标任务由读到写再到实践运用,由相对单纯渐趋复杂,各环节之间既有区分又有联系。
“学习演讲词”活动,选取了四篇演讲词,各具特点。
《最后一次讲演》是典型的即兴演讲,语言慷慨激昂,情感爱憎分明,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条分缕析,层次分明,体现出一种客观理性、严谨求实的风格。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的显著特点是针对性强,坦诚率真,用语亲切自然,幽默风趣,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站位高,格局大,气象宏伟,用语庄重、典雅。
这四篇文章思想内涵深刻丰富,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感受到演讲词的不同特点,也能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撰写演讲稿”活动在学习演讲词的基础上进行,用“写”和之前的“读”相互配合,呈现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以讲解演讲词写作技巧、提供可参考的话题为主,帮助学生完成写作。
“举办演讲比赛”活动,将学习演讲落实到口语表达实践上,对阅读所得、写作所成进行综合运用。
本单元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自主阅读演讲词,要求学生学会筛选信息、把握观点,理清论述思路,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
撰写演讲稿,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进行演讲比赛时,要注意从仪态、语气、语调、手势、表情、动作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本单元以学习演讲为主,可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演讲者的演讲视频,感受他们的演讲词的丰富内涵和演讲时的独特魅力,并进行模仿演讲,提高演讲能力。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任务一学习演讲词13.最后一次讲演 2 1.学习运用情感色彩分明的词语,背诵富含哲理和富有文采的语句。
2.自主阅读,理解演讲者的观点,感受演讲词的不同风格,把握演讲词的主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1择要特点。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3 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3 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斗争,最终牺牲的感人事迹。
本文通过讲述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对于叙事作文和议论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事迹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通过讨论和演讲,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英勇牺牲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英勇牺牲精神,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演讲法:教师学生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内容、历史背景、人物事迹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3.教师准备演讲题目和评分标准,以便在演讲环节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4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教案

-文章背景及主旨: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及其最后一次演讲的背景,理解其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重点讲解闻一多先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言行举止,以及其演讲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
-语言表达技巧: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排比等,强调这些技巧在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说服力中的作用。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演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自己坚定信念的情况?”(如参加辩论赛、向他人解释自己的立场等)这个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在演讲中表达自己的信念和爱国情怀的。
2.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与表达: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深入理解并感受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是一大难点。学生需要跨越时代背景的差异,体验演讲者的情感。
-逻辑推理与论证: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中的复杂逻辑关系和论证方法,如何从事实和道理上支撑论点。
-词汇、句子的深入理解:文章中出现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以及典型的句子结构,可能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和用法。
3.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民族气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时代新人。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批判性思维,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文章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7.课堂讨论与实践:组织学生就文章内容展开讨论,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8.课后作业布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演讲稿。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充满激情,表达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感受他的精神风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他们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生平事迹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同时,学生可能对演讲稿这种文体的特点和结构不够熟悉,需要通过讲解和示例来帮助他们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演讲稿的特点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陶行知先生的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感受他的精神风貌。
2.辅助难点:演讲稿的特点和结构,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阐述他的教育理念。
2.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演讲稿的特点和结构。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从中得出结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他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和情感,理解演讲稿的特点和结构。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得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的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体会演讲语言爱憎分明的特点。
2.熟读课文,梳理本次演讲的思路、结构,把握情感起伏的脉络。
3.明确句式变化、修辞等在演讲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掌握并运用文中表情达意的技巧。
4.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
2.反复朗读,.感受演讲强大的艺术魅力,体会爱憎,领会前辈们为真理、正义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1.把握讲演词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领会闻先生为真理、正义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
教学方法: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
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二、整体感知:1.了解文体。
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讲演词有以下特点:第一,考虑听众对象,要有针对性。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讲演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2.走近作者。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现代诗人、学者和坚强的民主战士。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3 最后一次讲演.-优质教案.doc

13 最后一次讲演学习目标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重点)2.了解演讲的方式,把握演讲的主要特点。
(重点)3.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人物简介闻一多(1899年—1946年),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湖北浠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背景链接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有删节。
闻一多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
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只闻一多先生一人。
闻一多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
闻一多先生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凶焰,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
闻一多先生在发表这次讲演后三个小时,就被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
字词学习污蔑()屠杀()捶击()赋予()卑劣()卑鄙()蛮横()毁灭()挑拨离间()wū miètú mán hènɡchuí bǐ tiǎo bō lí jiàn fù yǔbēi liè huǐ词语解释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引言
本次演讲将针对“最后一次演讲”这个主题展开讨论。
我将介绍演讲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及演讲的目标和意义。
演讲结构
本次演讲将采用以下结构:
1. 开场白:引入主题,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2. 内容展开: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演讲的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回顾过去的研究和成长经历。
- 第二部分:总结研究的收获和成就。
- 第三部分:展望未来的发展和目标。
3. 结语:总结演讲的要点,并鼓励听众思考和行动。
演讲内容安排
本次演讲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1. 回顾过去的研究和成长经历:
- 简要提及研究的科目和课程。
- 强调遇到的挑战和克服困难的经历。
- 分享研究和成长的收获。
2. 总结研究的收获和成就:
- 强调提升的技能和知识。
- 引用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案例。
- 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
3. 展望未来的发展和目标:
- 提及对未来研究和职业发展的规划。
- 强调个人的志向和追求。
- 表达对未来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演讲的目标和意义
本次演讲的目标是通过回顾过去、总结收获、展望未来,分享个人的研究和成长经历,激励听众思考自己的发展,并在最后一次
演讲中展现自己的能力与魅力。
通过这次演讲,我希望能够激发听众对未来的期许和志向,以及对自己的决心和信心。
结语
通过本次演讲,我将以清晰的结构和生动的语言,向听众传达个人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激励大家思考自己的发展,并在最后一次演讲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谢谢大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1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13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昆明,面对国民反动派的暴行,毅然发表的演讲。
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的演讲稿,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及他对的追求。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一部生动的的历史教材。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背景和人物事迹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理解他对的追求和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英勇无畏、追求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理解他对的追求和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以及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历史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闻一多先生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
2018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2018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13 《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最后一次演讲》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
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一)背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
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
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演讲。
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
课文就是根据这次演讲记录整理的。
(二)课型:听说能力训练课(三)教学目标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3、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4、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演讲。
四、重难点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1五、课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的依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本单元的主题也是“思想的光芒”,本文是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手枪,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的绝唱,是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旗帜,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绝好材料,所以确定了目标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在“阶段目标”对七~九年级的口语交际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逝世前的一次演讲。
这篇课文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的真谛,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知识的积累。
教材通过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的阅读理解深入到对教育内涵的思考,激发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终身学习的追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激发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终身学习的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2.难点:深入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网络资源等,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教育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教育的意义。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教育的真正意义,分享自己的看法。
4.写作: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写一篇关于教育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5.分享与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2018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3 最后一次演讲 主课件

• 2.面对“大家”而怒斥敌人,所以 用“他们”以指敌人;直接面对特 务,怒斥特务,于是用“你们”以 指“敌人”。
• 3.表达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 身的决心。
• 4.明确: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 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 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 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 人斗争到底。
课堂检测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挑拨离间( jiàn )卑劣( liè ) miè) hèng ) 赋予( yǔ ) 诬蔑( 蛮横( 2.请你说说关于爱国的诗词佳句, 进一步感受闻一多的爱国精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其五》
什么是演讲
•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 场所,以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 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 ,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 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 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演讲词具 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今天我们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一篇《最 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演讲
•
7月11日晚,反动派暗杀了杰出的民主战士 李公朴先生。闻一多带病主持李公朴的丧事。这 时,闻一多的处境非常危险,许多消息表明,国 民党特务下一个暗杀的对象就是闻一多,可闻一 多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未予理睬,没有躲避。 • 7月15日上午,李公朴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 召开大会,请李夫人报告李公朴遇难经过。闻一 多准时参加会议。李夫人发言泣不成声,混入会 场的特务却起哄扰乱,公开挑衅。为防止意外, 事先约定闻一多不作讲演,但此时他难压怒火, 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说,即“最后一次演讲”。 • 当天下午5时,闻一多在参加完“李公朴先生 被害事件记者招待会”回家的路上即加点的字注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讲演词的特点与结构:通过分析《最后一次讲演》,让学生掌握讲演词的开头、主体、结尾等结构特点,以及其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逻辑性。
-词汇与语法:重点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等)和语法现象(如排比句、设问句等),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二)新先,我们要了解讲演词的基本概念。讲演词是一种公开场合下表达观点、情感和思想的口语文稿。它是沟通、说服和鼓动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这个案例展示了讲演词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立场和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讲演词的结构和语言感染力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文章主旨与情感表达:理解闻一多在讲演中所表达的主旨和情感,把握其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
-口语表达与写作技巧:学会模仿闻一多的口语表达风格,掌握讲演词的写作技巧,能独立完成一篇简短的讲演稿。
举例:
-讲演词结构的识别,如文章开头是如何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展开论点并举例论证的,结尾是如何总结并激发情感的。
3.语法点: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语法现象,如:排比句、设问句等。
4.文化背景:了解闻一多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生平事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5.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讲演者的立场、观点和情感,培养提取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6.口语表达:学习闻一多讲演的语气、语调,模仿并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最后一次演讲》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
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
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
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演讲。
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
课文就是根据这次演讲记录整理的。
(二)课型:听说能力训练课
(三)教学目标
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3、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4、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演讲。
四、重难点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1
五、课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本单元的主题也是“思想的光芒”,本文是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手枪,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的绝唱,是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旗帜,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绝好材料,所以确定了目标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在“阶段目标”对七~九年级的口语交际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具体建议”关于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因此将此文教学定为听说能力训练课。
本文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就是“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本单元的语言实际运用要求得体即说话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单元训练目标为演讲与辩论。
本文为演讲的范文,学习此文后,要求学生能演讲,会演讲。
所以确定了目标2、3、4。
二、说教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
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
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
具体做法:
(1)本文是一场演讲。
它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但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忽视,所以设置教学情景很重要。
课前学生致辞让学生明确演讲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
教师范读前学生看预习提示,了解背景,让学生明确当时的听众有哪些,在什么场合,揣摩闻一多先生讲演时的爱憎情感。
教师范读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感染打动学生,让其身临其境。
(2)感叹句、反问句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范读后让学生品味,再找出自己感受深的,表达力强的句子,学生自己谈感受,朗读,变换句式,进行比较归纳,既是能力训练,也是思维方式的训练。
三、学法
本文语言感情充沛,表现在运用了不同句式、修辞手法和反义词等,这些句式,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句式变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
自己动口动手,置身其境,在实践中理解提高。
以教师的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让学生以后遇到此类问题,会运用朗读,发问,讨论,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3分钟) 1、学生致欢迎辞导入
(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 2、出示单元学习目标课题及学习目标(投影)(教学目标定向,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二、新课学习
1、这次演讲为什么是最后一次?请大家阅读预习提示,然后作简单回答。
(以速读方式,让学生简明、扼要介绍作者与背景,听说训练兼顾阅读能力培养)
2、谁能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演讲的场合对象?(板书场合与对象)明确本文演讲的特定场合与对象
3、教师范读,提出听的要求。
(1)闻一多讲了哪些内容?(2)表现了他什么精神?(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板书)(此问完成目标1)
4、学生揣摩闻一多爱憎之情,模仿演讲语气,每人朗读一段文章,然后谈感受:你认为哪句话最有力量?
让学生感知不同句式、修辞手法在口语中的表达作用。
讨论自由发言,激发学生思维与参与热情。
5、教师小结,明确哪些句子有力量,为什么有量。
(投影出示语言特点与表达上的作用)学生进行句式变换,比较。
先让学生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由朗读到讨论,由比较到归纳,也是对学法的指导。
(完成目标2)6、教师小结过渡到口语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闻一多先生的这篇演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吓得敌人胆战心惊,听得人民群众精神振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闻一多先生讲演时注意了场合与对象,根据场合与对象来确定讲演的内容,增强了演讲的战斗力。
(投影出示板书二)
三、分析语言实际运用中“得体”的要求
教师举语言运用不注意场合与对象的例子,学生分析不当的原因,再让学生补充例子。
这样设计是由现象到原因,再到现象,不是简单机械的循环,而是举一反三,是由理解到运用。
(完成目标3)
四、实践与拓展
我们今天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以《学习<最后一次演讲>所想到的》为题准备讨论准备三分钟,作一次演讲。
此练习设计的目的,一是文道统一,二是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教师小结。
结束全课
演讲能力是日积月累练出来的,我们今天只是一个开头,大家要勤学苦练,十年后,希望你们当中能有演讲家出现!附板书:。